葡萄是热性还是凉性的,葡萄是热性还是平性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2 0
葡萄——水果知识

葡萄是现代世界产量最多的鲜果,2017年世界产量约21800万吨,占世界鲜果总产量三分之一。约有80%用作酿酒,鲜食和加工各占10%,以法、意和西班牙所产最多。我国葡萄2017年产1303万吨。

葡萄,我国古名蒲桃,早在秦、汉以前已经栽种。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指出“汉书言张赛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葡萄的品种、栽培、贮藏、酿酒等则详为记载,可见当时产销之盛,宋淳熙丙午年(1186年)我国葡萄传入日本甲州,就是以后名著于世的甲州葡萄。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的多年生藤本攀缘落叶果树。扦插后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进入盛果期,可达50~60年。葡萄春季发芽,芽生新茎,茎上有卷须,攀缘上爬。叶片互生,形状变化较大,一般多具有3~5个裂片。初夏,新梢上着生花序的称为结果枝,不带花序的称为营养枝。花序为穗状,簇生细花,花黄绿色,花瓣五片,香味芬芳。

产地与品种。我国葡萄产区较广,主产地区有新疆的和田、吐鲁番、鄯善,河北的宣化、涿鹿、怀来、昌黎,山东的平度、烟台、青岛,山西的清徐、榆次、文水,辽宁的大连,安徽的萧县,河南的兰考仪封以及北京市郊等。

葡萄品种很多,栽培学按其原产地不同,分为欧亚种群、东亚种群、美洲种群。著名的鲜食和加工的均属欧亚种群。

目前我国作为商品生产的品种有数十种,常见鲜食品种于下:

此外,供鲜食用的还有:品质很好的保尔加尔(白莲子)、玫瑰露、白玫瑰、早玫瑰、红鸡心、白鸡心、黑鸡心、甲州三尺、坎贝尔早生等。

检验。葡萄质量的基本要求:果实新鲜、果颗均匀,少带青子、僵子;成熟度一般在八成左右为好。

检验 *** :

眼看:凡果梗青绿,果粒饱满,果粉完整,则为新鲜果。如果梗锈色,果粉残缺,果皮色萎暗,有褐色斑点,则果实不够新鲜。

手提:把果穗主梗,轻轻提起,微微抖动,果粒着生牢固落果甚少,一般为新鲜果;若果粒落下甚多,则不够新鲜。

尝味:甜味足,酸味少,富有香气,皮薄,肉质柔软,多汁为上品。

鲜食葡萄的采收适期是:

一、果皮色泽鲜明,具有较浓果粉,手捏果实有弹性。

二、采摘果穗尖端的果实一粒,食之呈本品种固有风味。

三、采收要在早晨朝露快干或傍晚日落之际,这时果肉汁液温度较低,香气浓郁。切忌雨天采摘。

四、采摘时气温较高,要放在通风凉爽处散发田间热后再整理包装。

葡萄极易变质,以鲜为贵。采收与运输必须密切衔接,在确定采收数量时,就应备妥运输工具。路途稍远,不宜装铁路的普通整车,量多,要用保温车。更好在装车前进行24小时预冷。量少,装快件或汽车。短途运销,应随采随运,不可耽搁。包装容量,内销葡萄宜在15~20千克,包装要通风散热、耐压。

货到销地即应销出,批发以整件统货出售,先扣除烂果重量。凡有青子、僵果、脚子,按所占比重、折价出售。切忌多加翻动。

另售销售应注意:

1、取整串葡萄,用双指捏住穗梗,轻轻依次提起,不宜翻动,保持果粉完整,商品新鲜,外表美观。

2、出售前,剪去整串果实内夹杂的青子、僵果和烂果。

3、果面如有灰尘或烂果液汁,可将整串果实放入消毒清水中轻蘸数次,使果面清洁后再售。

葡萄,采收过生,风味不佳,采收稍熟,受震动破损落粒,不耐远路运销。作为鲜食供应,以地产地销最宜。北京、大连、沈阳等市在郊区发展种植葡萄,就地供应,值得推广。而在市内“四旁”选适宜品种栽培,既能获得果实,又可绿化

环境。

葡萄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鲜果,易为人体所吸收。有补益气血,强筋通络,通淋消肿的效用。对气血不足之贫血、疲乏无力、心悸和风湿痹症及浮肿淋症,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天良

2021年6月26日

水果有个“寒热”榜!吃对了才养人,尤其是这3类人,一定要会挑!

水果营养丰富、口味甘甜,是很多人的更爱。


但在生活中,也有不少朋友,稍微吃一些水果就会感觉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



三类人不适合多吃水果





同中药一样,食物也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水果都是寒凉的,如果一个人胃火旺、脾胃强,适量吃水果是没问题的。


但是对于那些胃火不足、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讲,水果吃多了就有可能会增加寒气,诱发不适。


尤其是以下三类人:



01

脾胃虚弱的人


这些人吃水果后易出现胃胀、胃痛或腹胀、腹泻等症状,吃进去的水果无法正常消化吸收,身体利用不上,还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02

阳虚怕冷的人


这些人一年四季手脚都是凉的,恶寒喜暖。他们不喜欢喝水,喝也只能喝热水,平时还常大便稀溏。多吃水果只会使这种症状加重。



03

贫血孱弱的人


这些人面色黄白,缺少血色。看上去身体很瘦弱,舌淡唇淡。平时应多吃补气血的食物,而不是多食水果。



水果分寒热





当然,劝大家少吃水果,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拒绝水果,而是要把握好适量的原则,还要了解水果的属性,选择合适自己的水果。



类别

名称

功效

适宜人群

寒凉性水果

西瓜、香蕉、梨、奇异果、火龙果、枇杷、甘蔗、柿子、桑椹、橙、荸荠、猕猴桃、柚子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生津、平肝安神、通利二便

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

温热性水果

荔枝、龙眼、榴莲、杨梅、桃、橘、樱桃、杏、桂圆

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

喜暖怕冷、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者

平性水果

菠萝、木瓜、苹果、葡萄

平补气血、健脾和胃、补肾

均可食用



水果熟吃也健康





此外,对于吃水果不耐受的人群,将水果煮熟后进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果的寒热属性,从而改善我们吃水果不舒服的问题。



01

苹果梨水


配方:苹果、梨、大枣。


制法:将上述原料洗净,苹果、梨切块,大枣去核后切块。待水烧开,将准备好的原料下锅,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至苹果和梨稍软即可。


功效:滋阴,补气,清热。


注意事项:适合牙口不好及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进食。



02

桑椹汁


配方:桑椹、纯净水。


制法:桑椹洗净、去蒂,放入料理机中,加入适量纯净水,也可挤入几滴柠檬汁。打碎后即可饮用。


功效:生津润燥,滋阴补血。


注意事项:桑椹汁需尽快饮用,避免其中的花青素、多酚类物质和氧气长期接触而损失。



03

五汁饮


来源:《温病条辨》。


配方:梨、鲜藕、鲜芦根、鲜麦冬、荸荠。


制法:鲜芦根洗净,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鲜麦冬切碎或剪碎。将诸物共绞挤取汁。


食用 *** :冷饮或温饮皆可,每日数次。适用于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热性呕吐等症的日常调理。


功效:此药膳中适合肺胃有热而导致口渴、呕吐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04

蜜饯雪梨


来源:《普济方》。


配方:梨、蜂蜜适量。


制法:梨洗净,去柄、核,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待水分快要耗干时关火。继续焖至温度接近室温后调入蜂蜜水,温浸片刻即可。


食用 *** :不定量,冷食或温食皆可,每日数次。适用于热病消渴,烦躁食少、便秘等症的日常调理。


功效:煮熟后的梨依旧有清肺胃热的功效,但更多是能通过滋阴来达到养阴润燥的目的。

两颗葡萄放进微波炉会爆炸,什么原因造成的?科学家无法完全解答

微波炉是一个“小气”的家用电器,它容不下两颗小葡萄。

有人会说这怎么会,微波炉可是连烤鸡烤鸭都能放进去的,怎么放不进两颗葡萄。

微波炉烤鸡

放是肯定能放进去的,但是,两颗葡萄如果被加热,那么将产生爆炸。

说明书告诉了你不要把水果放进微波炉,但是却没有告诉你两颗葡萄的威力有多大。

就让我们走进植物大战微波炉——葡萄炸弹

葡萄炸弹

危险的葡萄

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颗葡萄切开,但是有完全没有切断,然后放进了微波炉里面。

这里先不说答案,大家猜一猜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会说,葡萄被加热,然后在高温之下被烫熟了,继续加热最后葡萄被烤糊了。

这个想法却是很符合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微波炉的常识,过热导致食物糊了

一颗切开的葡萄

可是实验的结果却与我们认知的有差别,这颗葡萄并没有被烤糊,而是直接从中间的连接处开始燃烧了起来

然后,这两瓣葡萄竟然爆炸了

为了探索葡萄爆炸的原因,科学家又找来两颗葡萄,将它们挨在一起放进微波炉

结果和两个半的葡萄是一样的,在它们挨着的地方产生了火花

科学家们还使用了其他水果参与实验,比如圣女果、草莓等,发现结果与葡萄一样,只是剧烈程度有区别。

微波炉内一片狼藉

他们还将两颗葡萄以不同的距离放置,然后用微波炉加热,结果竟然与葡萄挨着的结果不一样。

两颗葡萄隔得越远,这个爆炸就越不可能发生,这好好的水果,怎么就成了炸弹?

难道微波炉的说明书不让把水果放入里面加热,是为了不发生爆炸吗?

科学家们心一横,将一整串葡萄放进去,结果被烤成了葡萄干,没有发生爆炸。

这就奇怪了,这个爆炸还是限定版的,只有两颗葡萄挨着才行。

这个时候,科学家们眉头一紧,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放一盘水果进微波炉

等离子葡萄

一提到等离子可能很多人会想起以前在发廊看到的广告,等离子烫发,一看感觉就很高级的样子。

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它与我们熟知的固、液、气三种形态都不一样,被称为“第四态”

一般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对外不显电性,等离子体也是由“原子”构成,但是此“原子”非彼原子

我们都知道原子带有一个核以及外部的电子,等离子体的就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混合而成,注意是混合,不是像普通原子那样组成内外的结构。

等离子体的概念

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分家了,所以等离子体具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它可以导带。

但是,等离子体的电子和原子核并没有跑到外部系统中去,因此它整体上还是不显电性

这就好比学生们都跑出了教室,可还没有出学校的大门,他们依旧在学校里面。

那么,这个等离子体和这两颗葡萄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联系呢?

等离子体的原子核和电子

在电化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水果电池,也就是将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的金属片插入一个水果中,会发现指针偏动。

水果中含有水分,它们自身也含有钠、钾等元素,自然条件下发生了电离

在高温条件下,葡萄中的原子发生电离成为了等离子体,自由电子快速运动,发生了碰撞,产生了能量。

可是,为什么单独的葡萄无法产生,必须要两颗葡萄挨在一起的时候才会火花四溅呢?

水果电池

这是因为,两颗葡萄之间产生了微弱的电场靠得越近电场强度越大,电子在里面被加速,迸发出来的火花也就越大。

为此科学家们特意测量了不同距离的葡萄之间的热成像,发现接触面的热量是更高的

当然,葡萄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离不开微波炉的加热方式

两颗葡萄的距离

微波炉的加热

能放进微波炉的容器,大部分都是玻璃和高温塑料,金属、藤蔓编织物以及纸制品不能放进去。

不能用金属是因为,微波无法穿透金属,会被金属反射,藤蔓和纸制品是因为温度高,害怕燃起来。

微波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范围在1毫米到1米之间,远大于可见光中的红光,因此咱们是看不见微波的。

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也更低,微波的频率在300MHz-300GHz,对人体是无害的。

电磁波的波普图

微波本身具有能量,这个能量不是通过接触来传递,微波促使食物中的分子产生振动,让食物自己从内部产生热量。

在食物的分子中,水分子是最容易发生振动的,所以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越加热越干

原因就在于水分子振动产生能量,让自己蒸发了,食物失去了一部分水,自然就变干了。

微波具有穿透性,能够穿过非金属制品,如果运气好遇到导热性能不好的容器,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奇异的场景,食物是热的,碗是凉的

微波炉加热食物

综合下来,大致可以梳理出来葡萄变炸弹的原因:

首先是微波炉加热,让葡萄内部的温度上升,发生了电离,变成了等离子葡萄。

其次,由于这两颗葡萄靠在一起,在它们之间的缝隙里产生了电场,让这个区域的自由电子活动加剧

最后就是自由电子碰撞,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让葡萄都着火了。

使用微波炉

不止是葡萄,按照这样的方式摆放的其他水果,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不同的水果含水量以及钠、钾元素的不同,产生的现象的强度也就不一样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遵守微波炉的产品说明书,不要把不该放进去加热的食物放进去

老老实实阅读微波炉的说明书

微波炉的二三事

这些年关于微波炉更大的说法,就是微波炉有辐射了,可别小看了这个说法,当年可是直接影响了微波炉的销量。

那么,微波炉真的产生辐射吗?

首先我们得搞懂辐射到底是什么,辐射是一种现象,意为向四周释放能量,能量不再回来。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振动的时候会产生能量,那么它自然也就会辐射出去。

微波炉并不致癌

只是,这种辐射出去的能量非常的小,因为频率低,其他分子跟随着微波振动,产生的能量也就是将食物加热。

但是,如果把微波换成紫外线,那就危险了,分子如果按照紫外线的频率振动,那产生的能量就不单单是加热食物,而是直接破坏分子结构

因此,微波炉存在辐射吗?存在;辐射有害吗?不一定,得看波的频率

分子的振动

微波的频率是不可能伤害到人类的,否则比它频率还要高的可见光,岂不是直接把人给照死了?

那这样就别安装灯了,因为灯光是可见光。

此外,微波加热其他食物的时候,也是有概率发生爆炸,不过这个爆炸和葡萄爆炸不一样,它是因为受热不均匀外加水蒸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内导致的

微波炉专用容器

比如拿微波炉加热生鸡蛋,生鸡蛋内部的蛋液在微波中发生振动,然后鸡蛋内部开始发热。

但是鸡蛋壳没有被加热,倒是鸡蛋内部的水蒸气开始聚集,最后无法被鸡蛋壳束缚,冲破了鸡蛋壳,发生爆炸。

所以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盖盖子,但是盖子又别盖太死,尽量在上面开孔。

不然食物汤汁飞溅把微波炉里面弄脏,或者因为无法及时释放出多余的水蒸气而发生爆炸。

加热的时候盖好盖子

还有就是,加热一些含水量少的食物,比如面包,更好实现倒点水在上面,不然好好的面包加热之后会变成法棍。

白露节气习俗 饮“白露茶”吃龙眼

几缕凉爽的秋风,吹散了酷暑的炎热。白露节气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有“白露身不露”之说,也是农活比较忙碌的时候。

它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秋时节的开始。在漫长的时光中,人们摸索出一套适应节气特点的生活、饮食方式,在此时有饮“白露茶”、吃鳗鱼、吃龙眼等诸多习俗。

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以传统历法来讲,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交节时间范围为公历9月的7日至9日。

秋天中,在白露之前两个节气是立秋和处暑,但这两个节气到来时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转凉。白露则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其到来意味着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

节气至此,白天的气温相对较高,水汽蒸发,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下降得比较快。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为小水滴,附着在树叶、草叶或者花瓣上,晶莹剔透。

在古人的认知中,以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色白,所以以其来形容秋天的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冷空气往往分批南下,这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导致降温。

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降低了温度,但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这种特点称为“秋燥”。

吃鳗鱼、采集“十样白”

围绕着白露的气候特点,人们逐渐摸索出一套组织农事生产,安排衣食住行的方式。

比如,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此时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用来煨乌骨白毛鸡,也可以是鸭子,认为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

而所谓的“十样白”,据说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等,这是为了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也有的地方,讲究白露必吃龙眼。

“如果想温补的话,可以吃鸭肉;润肺去燥,则可以吃点应季的秋梨、葡萄等,注意多吃蔬菜。”民俗专家王娟说,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喝一点粥来养胃,菊花茶也是‘败火’的一个不错选择。

吃鳗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说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等效果,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更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今日小暑:看看古人们在这一节气的“水果自由”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今日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思是说,小暑一般在农历六月,所以叫做“六月节”。六月初为小暑,六月中为大暑。所谓“小”,是指此时热气还比较“小”,仍将节节攀升,到大暑时达到极致。

2020年7月6日,当日是小暑节气,贵州省六枝特区九龙街道五龙村村民在田地里劳作。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小暑到了,盛夏也就到了。此时,诸多盛夏的果实已经成熟,中国人开始尽享“水果自由”。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盛夏的果实,首选瓜类。

从植物学上讲,瓜类大多属于葫芦科。原来,那么多大名鼎鼎的“瓜”,它们的“科长”是个葫芦。瓜类大多在夏天成熟。据中国台湾学者潘富俊的《草木缘情》,我们今天食用的众多瓜类,甜瓜、冬瓜等原产中国;葫芦(变种为瓠子)原产印度及非洲,早在先秦就传入中国;黄瓜原产南亚、西亚,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所以早期称“胡瓜”;西瓜原产非洲;丝瓜原产亚洲热带;苦瓜原产印度;南瓜原产美洲……可见,没有文明的交流,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食谱的丰富。

大多数瓜类,是被我们当作蔬菜;作为水果食用的,主要是甜瓜和西瓜。甜瓜原产中国,我们今天吃的白兰瓜、哈密瓜、羊角蜜等都属此类。《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就是指农历七月吃甜瓜,八月采葫芦(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诗歌里的“瓜”,主要就是指甜瓜。

在这里,我们重点讲一种舶来品——西瓜。西瓜原产热带非洲,数千年前古埃及人已经有栽培。在纪录片《水果传》中可以看到,在西瓜的老家非洲,当地土著依然采食它的原始品种,皮很厚、瓤不多,似乎也不甜,跟经过一代代选育的现代品种西瓜很不一样。

2020年7月21日拍摄的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瓜大棚内的西瓜。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西瓜大约在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最早称“寒瓜”。它首先是在西北地区种植,中原并不多见。直到宋元以后,西瓜才渐渐在中原流传开来,“西瓜”的名字也开始出现:

西瓜园

南宋 范成大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夏天吃上了一种新奇的水果,叫做西瓜。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考察了一番种植西瓜的园子。“碧蔓凌霜卧软沙”,范成大的田野调查很仔细,因为他抓住了西瓜种植的要害——得在沙土地上种植。黝黑发亮、小甲虫一般的西瓜籽种到地里,生长出碧绿的藤蔓,开花、结果,果子渐渐长大,圆滚滚、横七竖八地躺在松软的沙土上。待到盛夏时节,你就可以做一个“吃瓜群众”了!

2020年8月6日,江苏连云港核电钟声国际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吃西瓜。新华社发(王春摄)

西瓜的味道怎么样呢?至少在范成大的舌尖上,它并没有获得至高的评价。“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水分虽然很足,但是颇为寡淡呀!他以为,这个外来物种,其重要性不能跟张骞通西域带来的蒲萄(葡萄)、苜蓿相比!

不得不说,范成大做了个错误的判断。他可能想不到,今天,中国人种植和消费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西瓜。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够忍受没有西瓜的夏天。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祁家河乡横口村村民文淑真将西瓜装车(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同样是南宋诗人,顾逢与范成大不同,他对西瓜的评价颇高:

西瓜

南宋 顾逢

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可见,在南宋时期,西瓜已经在江淮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种植。它的样子,是“天然碧玉团”;它的口感,是“嚼处齿牙寒”;它的效果,是“清敌炎威退”;它的样子,则是“雪片簇冰盘”。能把西瓜描绘得如此诗情画意,着实令人佩服!

2020年7月16日,在宁夏中卫市香山乡硒砂瓜万亩示范基地,瓜农将采收的西瓜装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植森摄

我们都知道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其实,他也有热爱生活的一面:

西瓜吟

南宋 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这个“切西瓜”的动作真豪爽,西瓜就得这么吃;“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莫非他吃到的不仅有红瓤西瓜,还有黄瓤西瓜?而这西瓜的口感也真是令人击节叫好:“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

说完西瓜,我们说葡萄。跟西瓜一样,葡萄也是盛夏的果实,也是地地道道的外来物种。

其实,中国本土也有类似葡萄的物种。还是《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一句“六月食郁及薁”,“郁”是郁李,“薁”是一种野葡萄。不过,据说这种葡萄小而酸涩,并没有成为人们广泛食用的品种。

我们这里要说的葡萄,原产地中海、黑海、里海一带。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葡萄被带入中国。葡萄,在古代也常写做“蒲陶”“蒲桃”,这个名称应该是音译过来的。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隆坝村龙磊屯的毛葡萄示范基地,村民在管护葡萄(2019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出西域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可见,当时的西域诸国,已经普遍栽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

而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栽种葡萄和酿酒,更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希腊一带。也许是亚历山大东征等历史事件,让这个物种在亚欧大陆上更为广泛地散播。

从张骞的“西域报告”中,我们还可以获得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古代,葡萄的酿酒功用,也许还在食用功能之上。这其实也是由葡萄的生物特性决定的,这种水果太柔嫩多汁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法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而酿酒后就可以。

直到唐朝,我们十分熟悉的王翰《凉州词》中依然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地处河西走廊,当时,上好的葡萄和美酒,也大多产自中国的西部地区。

2015年1月25日,游客在甘肃省高台县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品尝葡萄酒。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所以,在那个年代,能够享受“葡萄自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

唐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张十一名张署,他是韩愈的好朋友,两人有很多唱和。单单这张十一的旅舍周边景致,韩愈就写过不少诗歌。我曾在《芒种诗话》中讲到韩愈的《榴花》,也是《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之一。

这一次,韩愈咏的是一株葡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它的茎干看上去十分枯槁,外皮龟裂剥落,令人难以想象,它的果实居然是如此玲珑剔透。张十一庭院里的这株葡萄,应该已经栽种多年,枝枝蔓蔓,东倒西歪。

看到此景,韩愈给张十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马乳”,不就是著名的马 *** 葡萄嘛。张十一呀,你要想收获满筐满盘的马 *** 葡萄,就要不辞辛劳,给你的葡萄多搭一些竹架,让这些龙须般的藤蔓有地方可攀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盛夏时节,坐在清凉的葡萄架下,品尝美味的葡萄了。

5月23日,游客在青岛市即墨区上泊村暖棚葡萄种植户的大棚里品尝葡萄。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辛弃疾也写过葡萄:

赋葡萄

宋 辛弃疾

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

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干。

所谓“凉州酒”,就是王翰《凉州词》中所说的葡萄美酒。辛弃疾是一位好酒之徒,但他也经常在诗词中写到,因为好酒,经常口干舌燥。所以,十分难得地,他没有期盼主人拿着葡萄去酿酒,而是直接吃上了“累累小摘便堆盘”的葡萄,认为这样可以“来救衰翁舌本干”。小暑盛夏,我们看到活脱脱吃货一枚。

5月23日,在河北省平泉市道虎沟乡双峰社区一处设施葡萄大棚里,一名小朋友展示自己采摘的茉莉香葡萄。新华社发(刘环宇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们接着说一种盛夏的果实——荔枝。

上面讲到的西瓜和葡萄,都是外来物种,我们中国人却习惯性地把它当作本土物种,也许是因为栽培、食用比较广泛;荔枝,虽然是中国的本土物种,却自带一种“异域情调”,也许是因为它的生长地域比较受限,尤其在古代,它是难得一见、难得一吃的水果。

2020年7月16日,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埕坞村村民在荔枝林内展示收获的荔枝。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荔枝的食客,最著名的要数唐朝的杨贵妃: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与唐明皇住在华清宫里,每到夏天,她更好的就是一口荔枝。为了满足杨贵妃的愿望,唐明皇要求每年荔枝成熟时,用驿路快马进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到快马飞驰、尘土飞扬,看到驿使和马匹不停接力,平民百姓以为他们在传递十万火急的军国文书。有谁知道,这竟然是为了传递博贵妃一笑的荔枝呢?

那么问题来了,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到底来自哪里?是像我们惯常想象的那样,来自岭南两广地区吗?并不是。杨贵妃出生在蜀地,而她所吃的荔枝,也产自巴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重庆一带。也许,她怀念的是童年的味道吧?

2020年7月14日,在重庆市涪陵区睦和村的荔枝果园内,村民黄明在荔枝树上采摘荔枝鲜果。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这荔枝虽不是来自遥远的岭南,运送起来也非常艰辛。从蜀地入关中跋山涉水,要走以艰险著称的“蜀道”,连续翻越巴山、秦岭两座大山脉。

如此巨大的成本,终究要老百姓来承担;如此奢靡的生活,需要当事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对唐玄宗来说,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对杨贵妃来说,是马嵬坡前香消玉殒。命运的馈赠,原来都标好了价格啊!

巴蜀产荔枝,也有文献记载为证:

荔枝图序

唐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乐天这篇文章,就是一则精彩的植物学说明文。“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原来文字也可以如此色香味俱全。

5月1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南排村荔枝园,果农展示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此文是为一幅图画所作,而从白居易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看,他不仅看过图画上的荔枝,一定也见过荔枝、吃过荔枝,知道个中滋味。因为“荔枝生巴峡间”,而白居易就曾经在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担任过刺史。

至于岭南两广地区的荔枝,还需要等到宋朝,有一位“大咖”来为它们代言:

惠州一绝

宋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当时已经五十多岁,被朝廷贬谪到岭南惠州。在这片瘴疠蛮荒之地,他找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寄托——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而其中最令他欢喜的,就是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了嘴上快活,哪里还要什么“健康管理”?

小暑时节

南北方的农人们要做些什么?

■北方 黄河流域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凤梧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薛凤梧:

梨园管理,工人们在进行拉枝作业。

梨园管理,工人们在进行割草作业。

农民在凉晒、筛选槐米。

■南方 长江流域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田祥嘴村 杨阳:

收割完油菜的土地,在翻耕和打药后播种黄豆,现在已经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了。

前期已经插好的秧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肥生长,已经立稳根基,然后放水静待分棵。

院子里不能种葡萄树?迷信还是科学?

有院子的人家,想在院子里栽种水果树,之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葡萄吧?葡萄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结果多,除了能很快吃到葡萄以外,夏天还能遮阴,一举两得。但有些人说院子里不能种葡萄树,到底是迷信还是科学?

前几天看到有个网友说身边有人生病了,医院没医好,请“神婆”来看,说院子里的葡萄树碍事,就把那棵养了十几年的葡萄树砍了。无独有偶,我们村有一户人家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家有个小伙子才二十几岁,出车祸把腿压断了,而且压得比较严重,终身残疾。过了没多久,小伙子的父亲在放树的时候被树砸了,伤势也比较严重。

于是家里人觉得这么多倒霉的事情都发生在一起,可能是家里出问题了。于是找“神婆”来看,神婆说他家院子里的葡萄树成精了,更好砍掉,连根一起挖掉,用干净的土把原来的坑填起来。于是本家的哥哥弟弟挖了大半天,把那棵长了很大的葡萄树给挖掉了。

其实在有些农村地区,的确有院子里不种葡萄树的说法,想种的话也只是在门前面或者屋子后面种,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种葡萄树容易生葡萄胎

有些地方的人认为,在院子里栽种葡萄树,年轻媳妇或者姑娘怀孕,容易得葡萄胎。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因为葡萄胎和葡萄像,所以就扯在一起了。但因为有这个说法,所以家里有年轻媳妇基本是不在院子里栽种葡萄树的,只求个安心。

2、种葡萄树对家人不好

有些人认为葡萄树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匍匐生长,寓意家人站不起来。比如我们村里的那个小伙子,腿砸断以后,就有人说后半辈子只能爬着走路,像葡萄树那样。当时神婆也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把葡萄树砍掉,以后爬着走,如果把葡萄树砍掉,还能站起来。面对这样的说法,家人当然选择砍掉葡萄树。

3、葡萄树压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葡萄树匍匐生长,种在院子里会压人,让人觉得累,负担重,没有翻身的机会。葡萄树长得越大,家里就越穷,赚不到钱。这也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有些人住别墅,还不是在院子里种葡萄树,一样财源滚滚。

院子里不能种葡萄树,抛开上述三个迷信的说法,还有下面几个科学原因:

1、会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

葡萄树枝叶比较茂盛,种在院子里植株比较大的话,可能会影响室内通风和采光。室内通风采光变差,阴雨天变得比较潮湿,就不利于家人的身体健康。尤其在冬天的时候,葡萄树虽然没有叶子,但密密麻麻的枝干依旧会让室内采光变差,没有直接有阳光照射的那种温暖。

2、蚊虫会比较多

葡萄树枝叶太过茂密,如果栽种在院子里,夏秋季节蚊虫就会格外多。有些人家院子里栽种了葡萄树,夏秋季节根本不敢在院子里活动,否则就会被蚊子咬得满身都是包。而院子里没有葡萄树,光照、通风好,蚊虫就会格外少一些。

3、招蛇

很多地方都有葡萄树招蛇的说法,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事实。一方面,葡萄树枝叶茂盛,有利于蛇虫苍生。另外一方面,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葡萄架下比较凉爽,很受蛇类的喜欢。葡萄树除了招蛇以外,还格外招小鸟,葡萄熟的时候小鸟吃葡萄,还可能会在葡萄架上做窝,哺育下一代。

4、比较难打扫卫生

院子里有葡萄树,春夏季节都比较好,但秋冬季节打扫卫生就比较麻烦,一场大风过后,可能院子里到处都是葡萄的落叶,甚至室内都会有落叶。葡萄树枝叶比较茂盛,落叶特别得多,而且不是集中几天落完,每天落一点,打扫卫生就成了一件比较费劲的事。尤其有些人家秋天会在院子里晒点干菜、干果,葡萄叶子纷纷落下,影响干菜干果的晾晒。

说了这么多,院子里到底能不能种葡萄树?抛开迷信的说法,只要做好下面几件事,当然可以种。

1、院子里栽种葡萄树,更好栽种在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的地方,之一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定不要把葡萄树栽种在门跟前或者窗户跟前,苗小的时候不觉得,苗大一些真的很影响通风和采光。种在离门窗远一些的地方,就算夏天蚊虫多,也没那么容易跑到室内。

2、勤修剪。葡萄树生长速度特别快,更好每年冬天对它进行修剪整形。如果不做修剪的话,除了结果少以外,还长得特别凌乱,占用院子的大块地方,影响日常院子的使用。可以把葡萄树修剪到自己想要的大小,每年让长那么大就可以了。合理修剪的葡萄树,就不怕会藏蛇藏鸟落叶不断了。

葡萄是热性还是凉性的,葡萄是热性还是平性-第1张图片-

院子里不能种葡萄树?迷信还是科学?你家院子里有栽种葡萄树吗?我栽种了一棵,但长得好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葡萄。觉得有用的点个赞,关注我了解更多养花知识。(部分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葡萄吃不完别扔了,开水一煮吃5天都不坏,清凉消暑无添加,解馋

暑期放假,孩子在家想方设法地吃零食,而果冻一向是大孩子小孩子们的更爱,外面卖得跟中果冻添加剂色素太多,自己做要比外面卖得吃起来要更健康,至少没有防腐剂,还能加入新鲜的水果果肉。

伏天里来一口冰凉的水果果冻,下口非常凉爽,入口既有Q弹的感觉,里面加了果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葡萄吃不完别扔了,开水一煮吃5天都不坏,清凉消暑无添加,解馋

今天就用葡萄来做一款好吃的果肉果冻做法,这个时候卖的最多的水果就是葡萄,因为卖的多价格一定便宜,而且这个季节的葡萄也成熟,糖分充足,吃起来比较甜。

买回来的葡萄当天吃不完很容易烂掉,扔了很可惜,于是做成果肉果冻孩子一定喜欢吃,说做就做,好多朋友用白凉粉做,这种材料在北方不好买,正好逛超市看到有吉利丁粉,也是做果冻的材料,于是买了一袋,回家用葡萄成功的做出果肉果冻,和卖的一样好吃,做法非常简单,喜欢的朋友不妨在家给孩子这样做个小零食,也不用买着吃了。


【葡萄果冻】

主要材料:葡萄适量,吉利丁粉30克,冰糖30克,清水400克。

【详细做法】

之一步:先来准备需要的材料,买回来的葡萄先清洗干净,我这里用的是吉利丁粉,做果冻、布丁食品添加剂,也可以用白凉粉。

第二步:首先来清洗葡萄,用剪刀把它剪下来放进大一点的容器里,加入一大勺面粉,清洗食材最简单有效的 *** 就是面粉,因为它可以吸掉附着在蔬果表面的脏污及油脂,清洗得又干净。

第三步:加入清水没过葡萄,搅动均匀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多淘洗几次,葡萄就会洗得非常干净透亮了。

第四步:把洗干净的葡萄捞出放在筛子里控干水分备用。

第五步:把洗干净的葡萄皮和肉分离,分别装两个盆里。

第六步:锅中加入400克清水,再把葡萄皮放进锅里,水烧开煮1分钟即可,不需要煮得太久。

第七步:再把煮过的葡萄皮用漏网捞出不用。


第八步:葡萄水中加入30克冰糖,搅拌至冰糖融化。


第九步:再加入30克吉利丁粉。


第十步:搅拌完全融化即可。


第十一步:把葡萄果肉装进容器里,把煮好的葡萄汁倒进果肉中,晾凉后放进冰箱里冷藏一个小时以上。


第十二步:完全凝固成果冻状把它倒扣在盘子上,用热毛巾擦模具底部,受热慢慢脱膜,脱模成功,漂亮的果冻就做好了,果肉在果冻的中层。

第十三步:把做好的果肉果冻切成块状盘子里就可以吃了,放在冰箱里冷藏,吃的时候清凉爽口,夏天这样做给孩子吃,肯定非常喜欢。

小柒说:

1、做果冻用的两种添加剂比较好卖吉利丁和白凉粉,我这次用的是吉利丁效果和白凉粉差别不大。

2、如果做的量多根据水添加的比例来增加用料。

3、自己做的果冻由于没有防腐剂,所以不宜长时间保存,更好现做现吃,长时间果肉容易变质。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留言评论关注,互相交流,您的支持就是我更大创作动力。喜欢美食的朋友赶快收藏起来吧,关注小柒美食坊,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美味!

水果的食性有寒、热之分,不同体质人群对水果应有所取舍

古籍中对水果有 “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 的记载。自然界的水果品种繁多、 芳香艳丽、 酸甜适口、 营养各具特色,是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不同水果的食疗功能不同,所以食用水果应注意选择,同时食用水果应注意品种多样化,摄入量也不宜过多

关注水果食性,选择因人而异

中医理论认为:饮食须掌握阴阳平衡,要贯彻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的原则。夏天应该选择性味寒凉的水果,如西瓜、 甜瓜、梨、甜橙、香蕉、桑葚等。这些水果可以清热生津、通便润肠,而荔枝、 龙眼等水果属于性味温热的水果,夏天不宜多吃。

健康知识“划重点”

水果的食性有寒、 热之分,不同体质的人群对水果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取舍。

吃水果的学问

水果的食性可以分为寒凉、 温热、 甘平三类。

食性寒凉的水果有柑、 橘、 香蕉、雪梨、柿子、 西瓜、 山竹等,体质虚寒的人要慎食。

食性温热的水果有枣、 栗、 桃、 杏、 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榴梿等,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这些水果要适量。

食性甘平的水果有梅、 李、 椰、 枇杷、 山楂、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宜于各种不同体质的人。

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应注意选择

冠心病、 高血脂的病人宜吃山楂、 柑橘、柚子、桃子、草莓等水果,因这些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C 和烟酸 (尼克酸),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菠萝、梨、 樱桃、 杨梅、 葡萄、 荔枝等富含果胶和果酸,有利于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选择食用。

慢性肝炎患者宜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猕猴桃、 橘子、 酸枣、 红果、 橙子等。

不同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水果

老年人体质较弱,应选择性味平和的水果,如葡萄、 菠萝、 杏、李子、 桃、樱桃、荔枝、柠檬等。

孕妇则要选择性味甘凉的水果,如西瓜、 甜瓜、 甜橙、 香蕉等,同时可以食用比常人更多一些的水果,以满足体内胎儿发育的营养需要。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果品 营养 健康》

葡萄酒发源地的10大葡萄品种

据悉,高加索(Caucasus)地区是葡萄酒的发源地,它涵盖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这 6 个国家。考古学家们曾在这些国家做过研究,前后在亚美尼亚发现了最古老的酿酒设备,在格鲁吉亚的古老黏土罐中找到葡萄残留物,以及在土耳其发现葡萄种植的痕迹。经检测,这些古物的存在时间均在公元前 4,100-8,000 年之间,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有关葡萄酒的最早发现。



如今,高加索地区依旧种植着罕见的葡萄品种,并采用传统的酿造技术来酿制葡萄酒。下面,酒百科带你走进高加索地区,一同探索葡萄酒诞生之地的 10 大葡萄品种。


1. 阿列尼(Areni)


阿列尼起源于亚美尼亚南部的一个同名小镇,由于处在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加之有着严酷的气候条件,这个红葡萄品种没有经受过根瘤蚜虫病(Phylloxera)的侵袭。阿列尼果皮较厚,但酿造出来的红葡萄颜色较浅,酸度清新,单宁柔顺。通常带有酸樱桃、草本植物、香料以及一丝青草气息。这个香气风味特征,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黑皮诺(Pinot Noir)和桑娇维塞(Sangiovese)这两大著名红葡萄品种。



起初阿列尼的名气很小,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一款左拉·卡拉西阿列尼干红(Zorah Karasi Areni)荣登彭博(Bloomberg)“2012年度十大更佳葡萄酒(Top Ten Wines of 2012)”的榜单,阿列尼的知名度才逐渐提高。


2. 坎多尼(Khndoghni)


坎多尼来自于小高加索山脉东南部内陆山区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争议地区,追根溯源可能是来自亚美尼亚,或是阿塞拜疆。



这个红葡萄品种的突出特点便是含有高单宁,其典型的风味特征是黑色和蓝色水果香气,以及棉花糖和一丝泥土的气息。坎多尼酿造的红葡萄酒通常在高加索橡木桶中熟成,具有耐嚼抓口的单宁、精细的结构和较为突出的陈年潜力。


3. 晚红蜜(Saperavi)

晚红蜜是格鲁吉亚种植最广泛的红葡萄品种,它成熟晚,抗寒能力强,常与其他品种混酿。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由于晚红蜜表皮和果肉的颜色都比较暗,酿制出来的葡萄酒颜色比较深邃,接近墨色,因此有的酒庄会在酒标上标注“黑葡萄酒”而不是红葡萄酒。



晚红蜜酿造的红葡萄酒酒体饱满,结构深邃,富含黑色水果、甘草、巧克力、泥土、熏肉、香料和胡椒的风味,酸度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可以酿制干红,晚红蜜还可以被用来酿造桃红葡萄酒、半甜型或者甜型葡萄酒,甚至是加强酒。


4. 乌萨赫罗乌利(Usakhelouri)


乌萨赫罗乌利的含义是“没有名字的葡萄”,这是源自格鲁吉亚、产量极低的稀有红葡萄品种。产量低到什么程度呢?年总产量大概只有几吨而已。



乌萨赫罗乌利可以用来酿造干红葡萄酒,或者是价格不菲的自然甜红。前者通常馥郁芬芳,口感丝滑,酸度鲜明,单宁很少。带有红色水果、紫色花朵、薄荷、胡椒和森林地面的气息和风味。而半甜红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使用黑皮诺酿造而成的甜酒。具体的香气和风味大家不妨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


5. 宝佳斯科(Bogazkere)


这种红葡萄品种常见于土耳其南部高海拔地区,喜热喜干燥,因其强劲的单宁和适中的酸度而被称为“喉咙燃烧器(Throat Burner)”。宝佳斯科常用于与其他葡萄品种混酿,也可以单独酿制,酿制出来的葡萄酒散发着黑莓、胡椒、黑巧克力、丁香和甘草的气息。



由于其突出的单宁,宝佳斯科葡萄酒在年轻时会稍显粗糙艰涩,风格质朴,但是随着陈年,酒液会发展出复杂的泥土、皮革和烟草等风味,单宁也会在瓶陈的过程中变得柔顺。


6. 奥古斯阁主(Okuzgozu)


奥古斯阁主的字面意思为“公牛的眼睛”,意指其呈黑色的大颗粒葡萄果实。该品种起源于土耳其的埃拉泽省(Elazig),与上面提到的宝佳斯科同为土耳其最重要的红葡萄品种。它有良好的抗病性,喜好干燥气候,适合在粘壤土中生长。



奥古斯阁主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高酸度和香气浓郁。在口感上,它更多具有覆盆子、李子、石榴、香料和一丝泥土气息。奥古斯阁常与宝佳斯科混酿以增添酒的结构。


7. 沃士奇(Voskehat)


如果说阿列尼是亚美尼亚地区的标志红葡萄品种,那么标志白葡萄品种则必须是沃士奇了。沃士奇的含义是“金色的种子”,从下方图片我们也能看到它的果皮颜色是金黄金黄的,果皮还很厚实,无论是酷暑或者严寒气候,葡萄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可以说,在亚美尼亚地区,几乎所有的酿酒师在酿造白葡萄酒时都会使用沃士奇,作为单一品种或者混酿的一部分。



由沃士奇酿造的白葡萄酒具有中等的酒体,口感柔顺,散发着花香、咸鲜气息,以及热带水果和核果果香。


8. 或戈里-姆茨瓦涅(Goruli-Mtsvane)


或戈里-姆茨瓦涅是原产于格鲁吉亚的一种古老白葡萄品种,是格鲁吉亚的官方推荐葡萄品种,你能在整个格鲁吉亚看到它的身影。



但由于这个葡萄品种具有晚熟、易氧化的特点,酿酒师们鲜少会使用它来酿酒。有的酿酒师会使用奎弗瑞陶罐(Qvevri)来酿造和储存此酒,它往往具有芳香的桃子、青柠、杏子、野花、松木和坚果的香气风味。在口感上,或戈里-姆茨瓦涅酒体偏轻盈。


9. 白羽(Rkatsiteli)


白羽是格鲁吉亚的一种白葡萄品种,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几乎占了格鲁吉亚葡萄种植面积的一半。其生命力和抗寒能力都比较强,成熟后酸度高,糖分也不低,可塑性很强。可以酿制各种风格的葡萄酒,如干白葡萄酒、甜白葡萄酒、加强葡萄酒甚至是白兰地(Brandy)。



格鲁吉亚流行着两种酿酒方式:一是传统的白葡萄酒酿酒方式,二是把要发酵的葡萄汁放置在奎弗瑞陶罐中,用木质盖子盖好,然后埋在地下陈酿。前者酿制出来的葡萄酒平衡性佳,酒体中等,带有香料的味道,而后者酿制出来的葡萄则呈琥珀的颜色,结构强劲,口感如奶油般顺滑,并带有桃子和苹果等风味。


10. 埃米尔(Emir)


埃米尔是土耳其中部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地区的白葡萄品种,过去曾一度是当地贵族或者统治者的首选餐酒,当地人又称其为“贵族(Lord)”或者“统治者(Ruler)”。埃米尔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该地区土壤以火山岩为主,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昼夜温差大。



埃米尔葡萄酒的色泽一般较浅,多呈淡黄色且泛有绿光,带有苹果、黄梨、菠萝、血橙、蜜瓜和矿物质等气息,口感活泼,精致清新,酸度较高,酒体轻至中等。埃米尔葡萄酒通常不经过橡木桶,也不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并且多与土耳其另一重要品种娜琳希(Narince)进行混酿。除了静止葡萄酒,埃米尔亦可用来酿造起泡酒。

吉林:本周天热气温较高,吃点葡萄有益健康

原标题:一周“昕”气象|本周天热气温较高,吃点葡萄有益健康

9月12日,是中秋假期最后一天,长春市再度迎来晴热的白天。

上午11时,室外气温25℃,虽然温度看起来也不算高,但相对湿度比较大,加上日晒猛烈,走在室外,感觉还是分分钟出汗的节奏。

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开始的新一周,这种热天还要持续,预计要到18日,气温才会大幅下降,所以,夏天的T恤可以暂时不用收起来,本周还是非常需要的。

回顾一下上周天气

上周( 9月5日—11日),我省气温偏高 。全省平均气温18.5℃,较常年高1.5℃,各地区较常年高1.1℃~1.9℃。

降水偏少 。全省平均降水量6.0毫米,较常年少62%。其中四平基本无降水,其他地区较常年少29%~99%。

本周,我省气温明显偏高

预计本周(9月12日—18日),全省平均气温 18.0℃左右,比常年明显偏高,早晚温差仍较大,尤其是东部山区,18日开始气温明显下降。全省平均降水量8.0毫米,比常年稍少。

12日,东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15日-16日,东部有阵雨或雷阵雨,部分地方有大雷阵雨;17日-18日,全省大部有阵雨或雷阵雨,中东部部分地方有大雷阵雨。

此外,本周中东部地区早晨或夜间易出现雾或大雾,部分时段能见度较低。17日-18日中西部有4级左右西南风转西北风,瞬间风力6级。

本周天气预报,请查收保存

这份专业建议,要注意

气象部门提醒:本周我省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少,对农作物灌浆成熟有利,各地应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改善农田通风透光条件等,加快农作物灌浆速度,提高作物成熟度,为秋收做好准备工作。

17日—18日风力较大,将导致火险气象等级升高,各地应注意做好防范。

本周仍有雷阵雨天气,应注意防御局地强对流天气。中东部地区易出现大雾,部分时段能见度较低,需注意交通安全。

本周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仍然较低,18日气温明显下降,城乡群众注意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发生。

入秋养生,巧防“秋老虎”

最近,我省气温回升,很多朋友都说,这是“秋老虎”来了。

“秋老虎”指立秋之后气温回升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怎么吃东西才能最健康呢?

首先提醒大家,本周,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大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想要预防秋燥,大家可以用百合、银耳、莲藕、杏仁熬粥或汤,可以有效的润肺养肺。

这个时节,最推荐吃的水果自然是葡萄,葡萄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作用,还能助人体排毒、解内热。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及多种维生素,对保护肝脏效果明显。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昕

资料来源:省气象局 中国天气网

来源:中国吉林网

标签: 葡萄 还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