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医学博士小戴!
贫血是化疗后很常见的情况,它不仅会降低免疫力,加重治疗副作用,而且全身的营养减少会使得肿瘤越发严重。
一般来说轻度贫血可以先观察,大部分通过饮食就能改善。
贫血吃什么好呢?以下几点要记住啦!
1、要补铁:猪肝、鸭血、黑木耳、蛋黄、瘦肉、紫菜等都是富含铁的食物,而铁元素是造血必不可少的原料。
2、增加维生素C:多吃猕猴桃、西蓝花、苹果、橙子等瓜果,维生素C能促进铁更好吸收;
3、补充维生素B12:多吃鱼肉和复合维生素B,这是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物质;
4、治疗前补充叶酸:菠菜、莴笋、核桃、花生等食物可以预防贫血发生。
5、像黄芪红枣茶、五红汤等茶饮也能益气补血。
严重贫血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输血或进行药物治疗。
你学会了吗?记得关注灯塔哦。
改善老年人贫血,合理饮食很关键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尤其营养性贫血较多见。由于存在基础病较多、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衰减、活动量少等情况,很多老年人的贫血不易被察觉。
01
老年人为何易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减少(男性低于40%容积,女性低于37%容积)。贫血只是一种症状,可能是血液病,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老年人贫血主要有以下原因。
造血功能衰退
骨髓是成年人的主要造血器官,老年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其他器官一样会逐渐衰减,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代偿能力随之明显下降。
酶活性减低
老年人体内的各种代谢酶活性降低,红细胞膜代谢所需要的酶同样发生改变,红细胞寿命有所缩短。
激素水平下降
老年人激素分泌减少,激素 *** 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营养不良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贫血;还有些老年人长期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造血原料,如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摄入不足,造成贫血。
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 *** 分泌水平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紊乱;中晚期恶性肿瘤常合并贫血等;而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亦可能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导致贫血。
02
出现贫血怎么办
老年人防治贫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肿瘤、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氧耗量,延缓造血机能老化。
在老年人中,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需要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
老年人可以多摄入优质蛋白质,以 *** 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提高抗病能力;摄入适量脂肪,以增加能量来源;摄入适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红细胞生成;摄入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等。具体来说,水果、蔬菜、肉类、动物肝脏含有较多叶酸;肉类、鸡蛋、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中维生素B12含量较多;柑橘、柠檬、柚子、猕猴桃、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和芥菜等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牛肉、鱼、肝、蛋等,植物性食物如芝麻、黑木耳、芹菜、菠菜、大豆、谷类、桃、杏、葡萄干等的含铁量高且易被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贫血不是吃点补血的营养品或食品,如红枣、阿胶等就可以解决的。事实上,即便是营养性贫血,也不可能仅靠食补治愈。老年人贫血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危险。老年贫血患者要早诊早治,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03
贫血的早期信号
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早期常常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活动耐力差,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淡漠、易怒、幻觉等为首发表现,或出现纳差、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以上表现可能是贫血的信号。
老年人,如绝经后的女性、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男性、近期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的老年人、大便习惯或性状颜色改变的老年人等,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贫血,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隐匿性恶性肿瘤的存在。
来源: 央视新闻
贫血吃什么食物?老中医分享九种食物补血养颜,不妨了解一下你了解贫血吗?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血液病专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L,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g/L,就是贫血。
一般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的过程有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之分
贫血的危害:
女性患者:影响月经规律,若贫血严重会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老年患者:如果有心血管的合并症,比如冠心病,会导致心脏供血减弱,活动后,出现心脏供血不好的表现,如胸痛、心绞痛、活动后胸闷等症状。
青少年患者: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情绪改变,出现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正常的学习。
改善贫血,可以从饮食方面进行调理。那么,贫血的人吃什么食物补血呢?
贫血吃什么食物?老中医分享九种食物补血养颜,不妨了解一下
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尤其营养性贫血较多见。由于存在基础病较多、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衰减、活动量少等情况,很多老年人的贫血不易被察觉。
01
老年人为何易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减少(男性低于40%容积,女性低于37%容积)。贫血只是一种症状,可能是血液病,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老年人贫血主要有以下原因。
造血功能衰退
骨髓是成年人的主要造血器官,老年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其他器官一样会逐渐衰减,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代偿能力随之明显下降。
酶活性减低
老年人体内的各种代谢酶活性降低,红细胞膜代谢所需要的酶同样发生改变,红细胞寿命有所缩短。
激素水平下降
老年人激素分泌减少,激素 *** 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营养不良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贫血;还有些老年人长期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造血原料,如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摄入不足,造成贫血。
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 *** 分泌水平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紊乱;中晚期恶性肿瘤常合并贫血等;而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亦可能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导致贫血。
02
出现贫血怎么办
老年人防治贫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肿瘤、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氧耗量,延缓造血机能老化。
在老年人中,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需要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
老年人可以多摄入优质蛋白质,以 *** 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提高抗病能力;摄入适量脂肪,以增加能量来源;摄入适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红细胞生成;摄入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等。具体来说,水果、蔬菜、肉类、动物肝脏含有较多叶酸;肉类、鸡蛋、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中维生素B12含量较多;柑橘、柠檬、柚子、猕猴桃、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和芥菜等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牛肉、鱼、肝、蛋等,植物性食物如芝麻、黑木耳、芹菜、菠菜、大豆、谷类、桃、杏、葡萄干等的含铁量高且易被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贫血不是吃点补血的营养品或食品,如红枣、阿胶等就可以解决的。事实上,即便是营养性贫血,也不可能仅靠食补治愈。老年人贫血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危险。老年贫血患者要早诊早治,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03
贫血的早期信号
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早期常常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活动耐力差,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淡漠、易怒、幻觉等为首发表现,或出现纳差、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以上表现可能是贫血的信号。
老年人,如绝经后的女性、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男性、近期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的老年人、大便习惯或性状颜色改变的老年人等,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贫血,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隐匿性恶性肿瘤的存在。
来源: 央视新闻
改善老年人贫血,合理饮食很关键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尤其营养性贫血较多见。由于存在基础病较多、各脏器功能不同程度衰减、活动量少等情况,很多老年人的贫血不易被察觉。
01
老年人为何易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减少(男性低于40%容积,女性低于37%容积)。贫血只是一种症状,可能是血液病,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老年人贫血主要有以下原因。
造血功能衰退
骨髓是成年人的主要造血器官,老年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其他器官一样会逐渐衰减,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代偿能力随之明显下降。
酶活性减低
老年人体内的各种代谢酶活性降低,红细胞膜代谢所需要的酶同样发生改变,红细胞寿命有所缩短。
激素水平下降
老年人激素分泌减少,激素 *** 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营养不良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贫血;还有些老年人长期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造血原料,如铁、叶酸及维生素B12摄入不足,造成贫血。
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 *** 分泌水平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紊乱;中晚期恶性肿瘤常合并贫血等;而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亦可能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导致贫血。
02
出现贫血怎么办
老年人防治贫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肿瘤、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氧耗量,延缓造血机能老化。
在老年人中,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体内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需要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
老年人可以多摄入优质蛋白质,以 *** 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提高抗病能力;摄入适量脂肪,以增加能量来源;摄入适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红细胞生成;摄入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等。具体来说,水果、蔬菜、肉类、动物肝脏含有较多叶酸;肉类、鸡蛋、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中维生素B12含量较多;柑橘、柠檬、柚子、猕猴桃、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和芥菜等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牛肉、鱼、肝、蛋等,植物性食物如芝麻、黑木耳、芹菜、菠菜、大豆、谷类、桃、杏、葡萄干等的含铁量高且易被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贫血不是吃点补血的营养品或食品,如红枣、阿胶等就可以解决的。事实上,即便是营养性贫血,也不可能仅靠食补治愈。老年人贫血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危险。老年贫血患者要早诊早治,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03
贫血的早期信号
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早期常常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活动耐力差,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也有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淡漠、易怒、幻觉等为首发表现,或出现纳差、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以上表现可能是贫血的信号。
老年人,如绝经后的女性、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男性、近期出现不明原因消瘦的老年人、大便习惯或性状颜色改变的老年人等,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贫血,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隐匿性恶性肿瘤的存在。
来源: 央视新闻
出现这五个征兆 警惕贫血“我没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啊,怎么就贫血了呢?”刚拿到体检报告的林女士有点疑惑,再一问部门同事,发现好几人的体检报告都提示贫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为此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之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曾辉教授,请他给大家支招。
血红蛋白介于90~110克/升
属于轻度贫血
41岁的林女士2月底做了个全面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血常规检查里竟有5个指标异常!体检报告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建议她做进一步检查。
曾辉介绍,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男性低于120克/升,就可以诊断为贫血。林女士的血红蛋白为106克/升,不低于90克/升,所以为轻度贫血。
另外,林女士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可理解为她的红细胞体积较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意思是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较少。“红细胞比积偏低”,则说明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比减低,也提示贫血。
曾辉介绍,其实这个标准过于“严苛”,事实上,血红蛋白在100~150克/升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之间都是正常的,可能有的医院设定的标准有些不一样,拿到体检报告后更好找医生解读一下,不用过分担心。
但曾辉同时提醒,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或超过600,或白细胞明显异常,要尽快去血液科就诊,排查是否为白血病或骨髓肿瘤所致。
脸色苍白、老是头晕乏力
警惕贫血
曾辉介绍,造成贫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成减少,二是破坏增加。前者主要是指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后者主要是指造血细胞异常导致贫血,如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缺陷,骨髓无效造血,肿瘤放疗或化疗造成造血细胞损伤,各种造血调节因子如 *** (EPO)、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铁代谢调节因子hepcidin的分泌增多或减少均可导致贫血。
另外,失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也可导致贫血。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慢性失血才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女性月经量大造成的失血,痔疮患者的慢性出血,以及一些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长期大便潜血等,都可能导致贫血。
出现什么症状要小心贫血,需要做对应的检查?曾辉介绍,轻度贫血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则说明贫血比较严重了,出现以下五个征兆,要警惕贫血,积极就医:
1.脸色苍白
部分人贫血严重时会出现脸色苍白的情况。因为正常人气血充足,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贫血严重时,血液无法及时提供到身体的每个部位。
2.记忆力下降
贫血严重时,可以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明显。严重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这些都是贫血缺氧,而导致神经组织受到损伤的常见症状。
3.头晕乏力耳鸣
如果平时总是头晕乏力,体力明显下降,更好及时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是否为贫血引发的不良症状。
4.消化能力降低
如果消化道、胃肠道缺血缺氧,蠕动就会减慢,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嗳气等症状。
5.气促、呼吸困难
一般在贫血出现时,很多人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的情况。另外出现嗜睡、精神不好、易疲劳等症状时都要小心是贫血了。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 缺啥补啥
“很多患者问我,贫血吃什么好?事实上,这个不是光靠饮食就能解决的。”曾辉表示,贫血的治疗一定要对因治疗,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再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一般我们会要求患者先做个贫血四项检查,看看是不是缺铁?是不是缺叶酸?是不是缺维生素B12?肾病患者是不是 *** 缺乏……结合检查结果来对因治疗。比如,如果真的是缺铁性贫血,一般补铁3~4个星期,血红蛋白就会上升。如果是因为月经量过大导致失血,那么一方面要去看妇科调整月经量,另一方面需要补充铁。如果是痔疮导致失血,则要先做手术治疗好痔疮。”(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来源: 广州日报
出现这五个征兆 警惕贫血“我没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啊,怎么就贫血了呢?”刚拿到体检报告的林女士有点疑惑,再一问部门同事,发现好几人的体检报告都提示贫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为此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之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曾辉教授,请他给大家支招。
血红蛋白介于90~110克/升
属于轻度贫血
41岁的林女士2月底做了个全面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血常规检查里竟有5个指标异常!体检报告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建议她做进一步检查。
曾辉介绍,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男性低于120克/升,就可以诊断为贫血。林女士的血红蛋白为106克/升,不低于90克/升,所以为轻度贫血。
另外,林女士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可理解为她的红细胞体积较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意思是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较少。“红细胞比积偏低”,则说明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比减低,也提示贫血。
曾辉介绍,其实这个标准过于“严苛”,事实上,血红蛋白在100~150克/升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之间都是正常的,可能有的医院设定的标准有些不一样,拿到体检报告后更好找医生解读一下,不用过分担心。
但曾辉同时提醒,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或超过600,或白细胞明显异常,要尽快去血液科就诊,排查是否为白血病或骨髓肿瘤所致。
脸色苍白、老是头晕乏力
警惕贫血
曾辉介绍,造成贫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成减少,二是破坏增加。前者主要是指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后者主要是指造血细胞异常导致贫血,如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缺陷,骨髓无效造血,肿瘤放疗或化疗造成造血细胞损伤,各种造血调节因子如 *** (EPO)、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铁代谢调节因子hepcidin的分泌增多或减少均可导致贫血。
另外,失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也可导致贫血。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慢性失血才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女性月经量大造成的失血,痔疮患者的慢性出血,以及一些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长期大便潜血等,都可能导致贫血。
出现什么症状要小心贫血,需要做对应的检查?曾辉介绍,轻度贫血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则说明贫血比较严重了,出现以下五个征兆,要警惕贫血,积极就医:
1.脸色苍白
部分人贫血严重时会出现脸色苍白的情况。因为正常人气血充足,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贫血严重时,血液无法及时提供到身体的每个部位。
2.记忆力下降
贫血严重时,可以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明显。严重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这些都是贫血缺氧,而导致神经组织受到损伤的常见症状。
3.头晕乏力耳鸣
如果平时总是头晕乏力,体力明显下降,更好及时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是否为贫血引发的不良症状。
4.消化能力降低
如果消化道、胃肠道缺血缺氧,蠕动就会减慢,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嗳气等症状。
5.气促、呼吸困难
一般在贫血出现时,很多人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的情况。另外出现嗜睡、精神不好、易疲劳等症状时都要小心是贫血了。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 缺啥补啥
“很多患者问我,贫血吃什么好?事实上,这个不是光靠饮食就能解决的。”曾辉表示,贫血的治疗一定要对因治疗,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再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一般我们会要求患者先做个贫血四项检查,看看是不是缺铁?是不是缺叶酸?是不是缺维生素B12?肾病患者是不是 *** 缺乏……结合检查结果来对因治疗。比如,如果真的是缺铁性贫血,一般补铁3~4个星期,血红蛋白就会上升。如果是因为月经量过大导致失血,那么一方面要去看妇科调整月经量,另一方面需要补充铁。如果是痔疮导致失血,则要先做手术治疗好痔疮。”(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来源: 广州日报
出现这五个征兆 警惕贫血“我没有感到哪里不舒服啊,怎么就贫血了呢?”刚拿到体检报告的林女士有点疑惑,再一问部门同事,发现好几人的体检报告都提示贫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为此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附属之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曾辉教授,请他给大家支招。
血红蛋白介于90~110克/升
属于轻度贫血
41岁的林女士2月底做了个全面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血常规检查里竟有5个指标异常!体检报告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建议她做进一步检查。
曾辉介绍,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男性低于120克/升,就可以诊断为贫血。林女士的血红蛋白为106克/升,不低于90克/升,所以为轻度贫血。
另外,林女士的检查结果提示——“红细胞平均体积偏低”,可理解为她的红细胞体积较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意思是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较少。“红细胞比积偏低”,则说明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比减低,也提示贫血。
曾辉介绍,其实这个标准过于“严苛”,事实上,血红蛋白在100~150克/升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100之间都是正常的,可能有的医院设定的标准有些不一样,拿到体检报告后更好找医生解读一下,不用过分担心。
但曾辉同时提醒,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50或超过600,或白细胞明显异常,要尽快去血液科就诊,排查是否为白血病或骨髓肿瘤所致。
脸色苍白、老是头晕乏力
警惕贫血
曾辉介绍,造成贫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成减少,二是破坏增加。前者主要是指红细胞生成不足或减少,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后者主要是指造血细胞异常导致贫血,如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缺陷,骨髓无效造血,肿瘤放疗或化疗造成造血细胞损伤,各种造血调节因子如 *** (EPO)、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铁代谢调节因子hepcidin的分泌增多或减少均可导致贫血。
另外,失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失血也可导致贫血。急性失血主要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慢性失血才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女性月经量大造成的失血,痔疮患者的慢性出血,以及一些消化道疾病患者的长期大便潜血等,都可能导致贫血。
出现什么症状要小心贫血,需要做对应的检查?曾辉介绍,轻度贫血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则说明贫血比较严重了,出现以下五个征兆,要警惕贫血,积极就医:
1.脸色苍白
部分人贫血严重时会出现脸色苍白的情况。因为正常人气血充足,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贫血严重时,血液无法及时提供到身体的每个部位。
2.记忆力下降
贫血严重时,可以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明显。严重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这些都是贫血缺氧,而导致神经组织受到损伤的常见症状。
3.头晕乏力耳鸣
如果平时总是头晕乏力,体力明显下降,更好及时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是否为贫血引发的不良症状。
4.消化能力降低
如果消化道、胃肠道缺血缺氧,蠕动就会减慢,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嗳气等症状。
5.气促、呼吸困难
一般在贫血出现时,很多人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的情况。另外出现嗜睡、精神不好、易疲劳等症状时都要小心是贫血了。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 缺啥补啥
“很多患者问我,贫血吃什么好?事实上,这个不是光靠饮食就能解决的。”曾辉表示,贫血的治疗一定要对因治疗,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再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一般我们会要求患者先做个贫血四项检查,看看是不是缺铁?是不是缺叶酸?是不是缺维生素B12?肾病患者是不是 *** 缺乏……结合检查结果来对因治疗。比如,如果真的是缺铁性贫血,一般补铁3~4个星期,血红蛋白就会上升。如果是因为月经量过大导致失血,那么一方面要去看妇科调整月经量,另一方面需要补充铁。如果是痔疮导致失血,则要先做手术治疗好痔疮。”(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来源: 广州日报
贫血应该怎样补血?不要只吃红枣了,这些食物也很补贫血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被认为是贫血。
贫血应该怎么补血呢,建议多吃这几种食物。
一:猪肝、猪肝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基础原料,常吃猪肝,可以促进产生新的红血球,促进血色素增高。
二:牛肉、多吃牛肉有助于健脾益胃,牛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以提高脾胃的生理功能,帮助补血。
三:菠菜、博采众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不仅可以帮助补血,并且还具有养肝和润肠通便的效果,增进食欲,加速肠道蠕动。
四:龙眼、龙眼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字样脾胃、补心安神,适合于气血虚弱和贫血的患者。
五:南瓜、南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锌元素,铁元素的补充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增长,多吃南瓜也能起到很好的补血作用。
六:红枣、红枣营养价值高,富含铁,对于贫血患者患者,可以食用红枣来补血。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在和致病因素包括致病的病毒、细菌等斗争的过程中,人体的免疫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因此,通过合理营养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状况,其中均衡营养才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除了我们常说的可以通过多吃高蛋白食物、高维生素食物和矿物质元素食物等方式提高免疫力之外,有几种营养素是不可或缺的。每一种必需营养素几乎都和免疫力体系的搭建密切相关。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铁、锌等。那么,如果想要多补充这些抽象的营养素,我们应该吃些什么食物来补充呢?
之一种:蛋白质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排除病原菌的能力减弱,容易造成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降低抗感染能力。
老年人、节食、偏食的人中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缺乏。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鸭、鱼、肉、水产品、奶类、蛋、豆制品等。应每天适量吃一些。
第二种:维生素A
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 A 缺乏可以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细胞角化变性,破坏其完整性,容易遭受细菌侵入增加机体对呼吸道、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羊肝、鸭肝、鹅肝、猪肝、鸡肝等。植物性食物可以提供维生素 A 原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换为维生素A。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如胡萝卜、菠菜、芹菜、芒果、红薯等。
第三种:维生素E
维生素E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植物油、坚果如瓜子、榛子、核桃等,豆类和谷类。
第四种: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维生素,可以从多方面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缺乏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是胶原合成必不可少的辅助物质,可以提高机体组织对外来病原菌的阻挡作用。
维生素C也可以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和免疫因子的产生;维生素C还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抑制新病毒的合成,有抗病毒作用。
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鲜枣、青椒、猕猴桃、菠菜、山楂、柑橘、柚子、草莓等。
第五种:铁
铁缺乏时容易引起贫血,降低抗感染能力。
富含铁的食物:鸡血、鸭血、血豆腐,鸡肝、鸭肝、鹅肝、羊肝等。
第六种:锌
锌对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适量摄入锌可增强儿童、老年人及一些特殊病人的免疫功能,对胃肠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含锌丰富的食物: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牛肉等。
另外还要提醒大家,虽然说要多补充各种营养提高身体素质,但是在家待着也别胡吃海塞、把自己养肥,还是要饮食有度,合理膳食。
吃黄桃罐头能缓解新冠症状吗?
在抗击新冠的战役中,黄桃罐头这位“退烧界的老网红”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和囤货清单中。一些超市和电商平台的黄桃罐头甚至卖断货,那么,黄桃罐头真的那么神奇吗?
水果罐头的营养,主要取决于该水果的营养。一般来讲,水果中可食部分的主要成分是水(80-90%以上)、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此外还含有多酚、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水果的蛋白质含量低,一般只有0.5%-1.0%,更不是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由于清水中不含蛋白质,糖更是纯能量食物,黄桃罐头的主要营养成分还是碳水化合物。作为其主要的食材,桃的蛋白质含量就不高,所以罐头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较低。
黄桃罐头其实就是新鲜黄桃经过加工 *** 的罐头产品,吃起来有凉凉的、甜甜的感觉,如果说能缓解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症状,也就是刚刚吃下罐头或喝上一口甜甜的罐头水时,咽喉肿痛能稍微感觉缓解一下,对其他症状其实起不到缓解作用。
如果选择吃黄桃罐头,注意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商标完整在保质期内的罐头。不买出现“胖听”现象的罐头,观察罐底、罐盖或瓶盖。罐盖、瓶盖微凹的为佳,若发现罐盖、瓶盖向外凸起就不要买。罐头食品开盖后,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产品变质,失去食用价值。建议在食用时,尽量一次食用完毕,以防止腐败变质,而造成食物中毒。
比起退烧,黄桃罐头可能更多的是“治心病”:在这艰难的抗疫战中,找到一丝童年的回忆、情怀以及生病时被关怀的温暖。由于水果罐头需要高温烹制,导致水果中大部分营养物质流失,还是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
为什么说防控新冠病毒需要多喝水?
水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在对付新冠病毒方面,“多喝水”真不是一句敷衍的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强调了足量饮水的重要性,建议每天喝水1500-2000毫升。因此,我们需要足量喝水,来防治新冠病毒的侵袭。
■促进黏膜组织液的分泌来提高免疫力
我们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的内壁覆盖着黏膜,黏膜是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这些器官内壁由黏液保持其表面湿润,是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之一道防线。
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机体自身口眼鼻部位黏膜组织液的分泌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水可帮助维持体温正常
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状通常有发热、干咳、乏力、没有食欲,不少患者会有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水的比热值较大,水可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维持体温正常。因此,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多喝水。
■有腹泻情况时要考虑补充电解质
在出现高热、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身体在丢失水分的同时,还会丢失电解质。在足量喝水的同时,还要考虑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补充。
不少患者没有食欲,或者出现腹泻等症状,同样需要考虑补充电解质,以防出现电解质紊乱。在家里可以口服补液盐。出现不能进食、严重腹泻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
■几个 *** 帮助做到“多喝水”
之一,要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感觉口渴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而且机体可能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会导致机体口腔、鼻腔黏膜干燥、泪液减少,降低口眼鼻部位黏膜的防御能力,应及时、主动、充分地饮水。
第二,保证喝水量,成年男性每天至少1700毫升,女性1500毫升,每次喝200毫升左右。在出现发热、腹泻等情况时,一方面需要增加喝水量,同时考虑电解质的适量补充。
第三,注意喝水时间,白天的时间可以每小时喝次水,少量多次地喝水。进餐前喝水、早晚各喝一杯水、大量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
第四,控制喝水温度,机体口腔和食道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在36.5-37.2℃之间,适宜的水温建议在40℃左右。
文/马博士健康团
科学审核/马冠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