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脉一处大韭菜坪是贵州西部第五高峰,更高海拔2777米,山间常年云雾缭绕,因此这片世界上更大的野生韭菜林又被称为“云上花海”。
她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有全国唯一高山紫色花海“东方普罗旺斯”的美誉,避暑、赏花、拍美照不容错过!
每年8-9月是韭菜坪最美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紫色球状韭菜花,远看着就像是一片紫色的海洋。
花期时,连片的野韭菜花,使整个山体成了韭菜花的海洋,醉人心脾的韭菜花香,扑鼻而来,沁润着嗅觉器官。
从近处紫色的野韭菜花,到中间的绿色草甸,再到远处云蒸雾罩的山峦,完美地组合成了一幅油画。
满山野生韭菜花随风舞动,宛如花的海洋。
伫立山顶,向远处眺望,广阔蓝天下是一幅“万峰藏云下,人在云上行”的神奇画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来山是一层层的,
一个平面绕一圈,往上爬几米,
又一个平面绕一圈,再往上爬坡几米,
再一个平面绕一圈……
层层叠叠,循环往复。
后来听说,
那一层层一圈圈平面是一代代山民人工开垦的。
我是奔着野韭菜花儿去的,
野韭菜花炒菜炝锅贼香。
我本来不知道这个山上有野韭菜,
晚上正野炊,
有个五六岁小女孩路过好奇的看,
我问她:好玩吧?像不像过家家儿?
她妈妈说她们是来玩得,来采野韭菜花的,
还向我展示了两小把她们采摘的成果。
我知道这玩意儿,
让她一说,发现水库坡上草丛里就零星有这花花儿。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去爬这边山,
还发现了一棵花椒树,
还有些大枣树,
和野生的小酸枣树,
稀稀拉拉果子都不算多,
后来听路过的人说酸枣仁是一宝,
我好后悔那年我摘过好多小酸枣,
得有二三斤,
但是后来枣都生虫了,
我就都扔掉了,
我哪知道是果仁是宝。
晒晒我上周末的成果吧。
一水杯子花椒,
一小把野韭菜花。
这次遇见农家院老板娘,
她说他们把野韭菜花叫做山葱花。
这个周末我爬的是另一个山头,
这个山头仍然是一层层一叠叠一片片平面,
这回发现好多新种植的小松树,
这是辛勤的山民种植的。
山这么高,
树们估计是靠天生长的,
就等着下了雨得到浇灌,
把下面水库里的水抽上来工程挺大。
前人栽树,
不知何年何月成材!
青山总得有人种树!
这回我的采摘成果是这样的!
山上都是宝,就是
不识货,
宝到手不容易!
珍惜青山绿水吧!
上几张真图!
野韭菜山里很常见,许多人喜欢用野韭菜做菜,味道比韭菜的香多了。野韭菜又名:山韭、起阳草、宽叶韭、岩葱等。野韭菜的价值你了解过吗?
?野韭菜花的营养:
野韭菜花中含有蛋白质和胡萝卜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还有维生素和尼克酸以及钙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
?野韭菜花的功效和作用:
1、对便秘有疗效
野韭菜花中有大量天然的膳食纤维,能加快肠道运动,能促进大便的生成与排出,对便秘有不错的预防功效。
?2、降低高血脂和高胆固醇
野韭花中膳食纤维能中和人体内的胆固醇,让它们随大便排出体外,因此食用野韭菜花对高血脂和高胆固醇也有很大的好处。
?3、增强血管,保护心心脑血管
野韭菜花中有一些天然的精油和硫化物,能降低血脂,增加血管弹性,能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4、调节情绪,补肾壮阳
野韭菜花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可以补肾壮阳,更能调节人类的情绪,减少心烦和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出现。
?温馨提示:吃野韭菜花可减缓女性痛经哦!
春天来了,正是吃野菜的大好时机,人们都挎着篮子带着铲子,奔走于乡间,过去为的是吃饱发愁,现在是为了吃好发愁。
人们的这一举动又把我拉回到了十多年前,又让我想起去上坡上挖野韭菜的情景。
野韭菜长的十分低矮,一簇簇的,叶子也没有舒展开来,很窄,但是味道比家里种植的更浓烈,咬一口辛辣的不得了。
野韭菜挖回去洗一洗,把那些糙皮硬梗去掉,用菜刀切碎,拌上肉馅,放上葱,姜,倒点植物油,用筷子搅拌均匀一家人就可以围坐在桌子旁边就可以包饺子了。
野韭菜包出来的饺子很鲜嫩,咬一口汁就会流到你的嘴角,纯天然无公害,香气浓郁,不加任何的化学东西,纯粹是大自然馈赠人们的礼物。
野韭菜也可以用来炒鸡蛋,把几个鸡蛋打碎,野韭菜提前切好了,把鸡蛋放进热油当中翻炒,炒的差不多了倒上野韭菜,野韭菜的叶子很娇嫩,比种植的好成熟,不一会,一盘野韭菜炒鸡蛋就上桌了,都是韭菜大补,这野韭菜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据说村里有个小伙在新婚之夜吃了它,都流鼻血了。
野韭菜到了秋天会开白色的小花,我们叫它野韭菜花,母亲会把它们采摘下来,洗干净以后,放到瓷坛子里腌起来,等到开坛的那一天,野韭菜花的味道扑面而来,有的人还把它做成韭菜花酱,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配着馒头吃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湖北神农架野韭菜,你知道的有多少?野韭菜为须根系,弦状根,分布浅,具根状茎,鳞茎狭圆锥形,外皮膜质,白色。叶基生,条形至宽条形,长30-40厘米,宽1.5-2.5厘米,绿色,具明显中脉,在叶背突起。
神农架野韭菜
夏秋抽出花薹,圆柱状或略呈三棱状,高20-50厘米,下部披叶鞘;总苞2裂,常早落;
神农架野韭菜
伞形花序顶生,近球形,多数花密集;小花梗纤细,近等长,8-20毫米,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针形至长三角状条形,内外轮等长,长4-7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或不等的浅裂。果实为蒴果,倒卵形。种子黑色。
神农架野韭菜
野韭菜多在山林、坡地生长。喜温暖、潮湿和稍阴环境。
又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季,天气也变得凉爽了,找一个温度适宜的午后,去邢台市信都区市区近郊的村庄,摘韭菜花。
邢台地势西高东低,西侧就是八百里太行山脉,从市区出发,半小时车程,就到了太行山脚下,在近郊村庄的小山丘上,分布着许许多多的韭菜花,是岩韭,炝锅喷香,也可以做成美味的韭菜花酱。
路边的酸枣树挂满了果。
野韭菜花夹杂其中,绽放着白紫色的花朵。
美丽的山顶草原
各种野花盛开
还有红彤彤的野果
山上溪水潺潺,清澈冰凉,玩累了的人们,蹲在水边洗脸洗手,顿觉凉爽舒畅。
柿子还是绿的,只有个别黄里透着红,已经被聪明的小鸟儿吃了不少。
今天的收获——野韭菜花。虽然不多,我缺的是韭菜花吗?我享受的是秋日采摘的快乐呀!是硕果累累的满足感呀~~嘻嘻!
野韭菜花也有的叫山葱花, 北方喜欢吃面的,用它炝锅, 那叫一个香。还有用野韭菜花炒丝瓜,味道美极了。野韭菜花做成的韭菜花酱, 来个手抓羊肉,或者涮羊肉, 想想就香啊。
身在石家庄,依然喜欢这口儿。 从网上看到,石家庄赞皇,平山, 井陉的山里都有野韭菜花,我是知道赞皇王家洞那边有的, 去年我去摘过, 收获颇丰,吃了将近半年才吃完。但是我想多找一处,这样可以多搞一些,送给朋友什么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特别是最近从头条和抖音上都看到采摘的视频, 令我蠢蠢欲动。
上周末约上朋友,一起去了井陉南岭村梨花尖山, 也没有向导, 到了那边见到野山就上,结果是爬了两个山头,也就看到两株韭菜花。中午在饭店吃饭的时候, 询问老板娘。老板娘很热心, 说这边应该不多, 应该去大尖山,那边多,但是需要当地向导领着进入深山之中,才能找到。感谢了老板娘, 我们打道回府了。算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我们计划这周再去大尖山试试。
今天我出发去了鹿泉东焦村, 原计划去井陉大尖山,后来觉得太远又不知道路,就选择了去东焦村,主要是近。虽然也没去过。开车20多分钟就到了东焦村, 我也没问路, 一头钻进村里了, 到里面就迷路了, 村子里的路都是很窄的, 走着走开到人家的院子了。好不容易掉头出来, 转到大路上, 一路向东开到山脚下, 是一个开采厂, 没人,把车停下,我就自己上山了。没叫朋友,就是怕白跑一趟, 我自己体力还行, 多探探路。
沿着羊肠小道,绕山而行,越走越荒凉,路也没了, 看到前面一座山, 我就往上爬, 这是真正的爬山, 因为没有路, 全靠自己去探索,半腰深的野草, 酸枣树,带刺儿的野槐树, 稍不留心,就被扎一下,多亏我皮糙肉厚, 扎就扎吧。到半山腰了,还是没有见到野韭菜花,倒是看到许多橘红色的小花, 很漂亮。有朋友告诉我这就是闻名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多亏有她们,给了我动力,继续向上爬。
到山顶也没有。哎, 下去吧。 没有原路返回, 倒霉催的,非要走另一边。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是真难啊, 一不小心就要掉到山涧里。我拽着结实点的草木, 一点点往下挪。因为没有路,只能沿着山洪冲出来的小沟往下走,被扎,被蜘蛛网缠脑袋,被小虫子咬,哎,下次一定要穿长袖。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山下。
本想回去吧,一个人有点怕。有一想,来都来了, 怎么也得找到野韭菜花啊。于是继续绕到南边的山里。也韭菜花一般喜欢山的阴面,不在阳面。 走了不远,终于看到了那洁白的小花, 闻一下,冲鼻的韭菜味儿,就是它了。一般有一颗,附近还会有。
找了附近,有不少, 眼前的灌木丛下面有很多,不过很多都没有开花,正在含苞待放。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摘了。下次来,可以约上朋友一起来了。
【游记】蒋恩广:又见 野韭菜花开2019年第26期(总第62期)
又见 野韭菜花开
文/蒋恩广
作者简介
蒋恩广,男,汉族,出生于1950年6月,杜尔伯特人。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学会会员。1997年开始从事歌词、现代诗、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文体的文学写作,有大量作品发表,其中歌词 《巴彦查干草原》荣获2003年黑龙江省第十一届“黑土地杯”群众文艺创作征文一 等奖。
自从之一次认知了野韭菜,之一次采集了野韭菜花;野韭菜和野韭菜花就在我的记忆中扎下了根。
每年之一次看见野韭菜花上市的时候,或闻到野韭菜花的辣香气,我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去草原上看野韭菜花,去草原上采撷一次野韭菜花,对我来说,就像是在完成这一年一次人与植物的一个约定。
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是农历处暑节气。我骑着自行车从杜尔伯特的县城泰康镇出发,前往大庆市区。在“杜(杜尔伯特)—庆(大庆)”高速公路上的“高家”至“齐家”这一路段上,我一边慢慢骑行,一边向路右边的草原上瞭望。
我看到距离公路稍远一点的草甸子上,有人一手拎着塑料水桶,另一只手伸向草丛,时而弯下腰身,像是在采集什么。
在公路下面,就近的草甸子上,异于绿色并高出绿色杂草的白色野韭菜花,星星点点,散散落落的分布在草丛中,与杂草相伴。阵风吹来,野韭菜花们,杂草们,以及排序在立秋时节才开放的各种野花们,摇摇摆摆,起起伏伏,随风起舞……
在这几天的早市大集上,我已经看到有卖野韭菜花的了。这个季节, 这个时令,那时不时弯腰采撷的人们,无异就是在采撷野韭菜花啊!
在上面所说的路段上慢慢骑行,我先后看见有三个人在采撷;他们人虽不在近前,但是可以看出,他(她)们的年龄都是在中年以上。——他们是有家的人,采集野韭菜花,是为他(她)们各自的那个家,增加点儿生活上的味道!
今年,杜尔伯特草原从春到末伏都没有怎么有效的降水,大田地里的玉米,在长到一米多高的时候,旱得叶子就打蔫打绺,卷成了卷儿,有的干脆就枯死了。
相应的,在野韭菜花应该绽放的时候,却看不见野韭菜的踪迹,更遑论能看见野韭菜花开。
野韭菜因为缺水,长不起来,怎么能积蓄精华,孕育出白色的野韭菜花蕾呢?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所有的植物,都在盼望着天降甘霖。
立秋(节气)之后,出现了转机,整个龙江西部及至大庆市,杜尔伯特这一大片地区,终于下了几场透雨;农田和草原上的旱像,方才得以缓解。大田里的玉米茎叶,开始舒展。但是,大田的减产似乎难以避免,因为,适合大田作物生长的时光不是很多了。
我从自行车上下来,将其停好,立在路边。
我走下公路,走到长着野韭菜花的草丛中,走到野韭菜花们中间,用手抚摸着我膝下的几朵野韭菜花。
我心里说,野韭菜花们,一年一绽放,今年我又见到你们盛开在杜尔伯特草原上……
我原以为,由于气候气象的缘故,野韭菜们今年会放弃大自然赋予的育蕾,开花的机会。没想到啊!得了雨水的滋润,野韭菜们最终还是把握住了时机,孕育出蓓蕾,又绽开出白白的野韭菜花了!
万物有时序啊,仪态正渐次纷呈!大千世界啊,各自当有所宣表!
野韭菜们的花期没有错后太多,终于赶在了处暑这一节令到来的时候,——庄严的宣示了自己在植物界的地位!实现了表达自己存在与张扬个性的愿望!草木一秋啊,在这一年只有一次的节令里,野韭菜们没有白过,顺应时势地展示了自己平常而又不平淡的姿容!
懂你们的人,等待采撷你们的人,没有白白的盼望啊!
想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这人对植物也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会成为一种期待,这种期待就是人与植物之间的亲情,许多的时候,许多的人们并没有主动的去意识这种人与植物的亲情。倘若,野韭菜们有所思维,也一定会与人类沟通交流,——感激人类的希冀和光顾啊!
野韭菜花啊,人们将以你们为原料, *** 出美味的韭花酱,腌制出咸韭花酱黄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骑自行车走出城区十几,二十几里地,来到草原上采撷你们的次数渐渐的少了。
今年我想,无论如何,也要在应季把你们采撷到家里,纵使我吃不了多少,用不了多少,也要这样做;这是我在今年秋季应做的大事之一啊!你们的生长,存在,是大自然给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的恩赐啊!
当年,我初来乍到松嫩平原,是邻居家大人指导我才认知了你们;那是个食物短缺,蔬菜匮乏的年代!那是一九六一年的春末夏初,那年我才十一岁!
你们在草原上与小叶樟等牧草相伴,开着平常但却是不平淡的白色小花!说你们平常,是你们花儿开得小,不大蓝大紫,不大红大绿;而是夹杂着生长在草丛中,与杂草共生。说你们不平淡,是说你们的辣香气,你们的调味功能,——食后有余香,给每一个食用过你们的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你们是给人类的生活增添滋味增添情趣儿的灵物啊……
我在心里与野韭菜们,与野韭菜花们对话;在这人与植物交流的情境中走进又走出……
说起这野韭菜花,它真是非同一般的植物。
野韭菜对它的生长环境,即地势地貌是有选择的。它通常生长在盐碱地与非盐碱地交界处的非碱地一侧,或一些凹兜地的周边凸起的地方。对与它为邻的植物也是有选择的。它与这些地势地貌里的羊草(小叶樟吧?)和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小蒿子共生。
松嫩平原上,具体来说,就是大庆市辖区内的萨尔图红色草原,杜尔伯特大草原上的韭科植物有三、四种。但是,只有一种与家韭菜花一样的野韭菜花才是最宜于食用的。
采撷野韭菜花很辛苦很累。可是,我及所有采撷野韭菜花的人们,却乐此不疲。一次一次的走到野韭菜花近旁,一次一次的弯腰,一次一次的伸出双手掐取野韭菜花;两手各自动作一次,才能掐取两朵,多则四、五朵。
有四、五级大风的天气,还稍好一点。“小咬儿”们(蚊子)被大风吹得蛰伏在草棵里,不能出来叮咬人类。但是,大风却给采撷带来了难度,——大风不断吹来,野韭菜花被吹得摇摇晃晃,起起伏伏。
一边采集着野韭菜花,一边就能嗅到它们散发出的辣香气。——那是野韭菜花被掐取后,其与茎杆儿的断面儿上散发出来的。
徜徉在杂草和野韭菜们中间,不时会惊飞起一只一只的小蚂蚱或小彩蝶。
采回来的野韭菜花从兜子里甫一倒出,辣香气便会在瞬间释放出来,在房间里飘散。
八月二十七日,即处暑过后的第四天,我终于得空儿,再次骑上自行车,带上维修工具,带上两个旧书包,又带上了两个馒头和两根黄瓜,沿“杜——庆”公路骑行了二十多里,来到我在二十三日处暑那天看见长着野韭菜花的地方,开始采撷。除去步行的时间,大约采集了两个多小时,两个书包便都装满了。
草原上的野韭菜们呀/你质朴而不华/你与百草迎接了春天/你与群芳融为一家。
草原上的野韭菜花呀/你素淡而高雅/你与百花拌靓了草原/你与名芳不分高下。
草原上的野韭菜花呀/你清淳而辛辣/你与百花开遍了原野/谁能懂你谁才采下。
野韭菜花啊,我曾在集市地摊儿上,一年一次,无数个年份无数次的看见过你们。每当看见你们的时候,我就想啊,属于你们的节令又到来了,又到了你们该开放的时候;我,还有许许多多喜爱你们的人,又该来光顾你们了。
今年,又见野韭菜花开,又闻野韭菜花香。
杜尔伯特草原上的野韭菜花们,愿你们与草原上的各色草本植物的花儿们永远同开同在,靓丽芬芬。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九日第四次修改
五一小长假,挖了一捆“野韭菜”,不炒不做馅,这吃法全家都点赞五一小长假是难得的放松机会,春末夏初之际小荷争出,万物华实,绿肥红瘦,绿木成荫,春光无限大好,趁着假期出去游玩的人也是极多,各大景区人满为患的场景比比皆是,虽说分不清是看景色还是看人,但总之都是假期里欢快的时光。还有不少人选择周边游,城市附近的农家乐,小山村都是不错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还能顺便踏青采摘一些野菜、野果,也颇为有乐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春季里的韭菜是一年四季更佳的,老话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五一假期正踩着春天的小尾巴,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夏,春天也将离我们渐行渐远,山上的野韭菜现在长得正是壮硕的时候,野韭菜也叫山韭菜,这是韭菜中的极品,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根部是紫色的,而且根部长的很长,样子相比一般的韭菜比较特殊。味道极为浓烈、鲜香、辛辣,懂行的食客们把这种韭菜当成美味珍馐,可与不可得的上等食材。
【凉拌野韭菜】
五一假期一大早我就带着家人上山踏青,顺便挖一些山韭菜,没想到在一个半山坡上还真被我发现了一大片山韭菜,未被采摘过,兴奋地割了一大捆,记住地方等待下次再来,采摘回家分出来一小把先尝尝鲜,优质的食材永远不需要繁琐的烹饪工艺,直接凉拌了吃,除了个别有些长老了嚼不动,味道可真是鲜到家了。
1、直接 *** 的山韭菜根部很长,需要修剪一下,清洗干净后,分为根部和叶子切成两段备用。
2、碗中加入1勺生抽、辣椒丝、半勺白糖、鸡精、少量的盐备用。
3、适量的油,加入半勺花椒炸焦黑变花椒油,也可以采用藤椒。
4、将炸好的花椒油趁热倒入料碗中,搅拌均匀变成料油备用。
5、锅中烧水,加入半勺油,半勺盐,水开后先将韭菜根部放入焯水1分钟,再将韭菜叶子放入焯水30秒后捞出。
6、捞出后投入冷水中搅拌冷却,可以保证韭菜的叶子不变色,保持翠绿。
7、吃的时候,将做好的料油倒入韭菜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老井说——
五一假期中有个立夏节气,立夏过后表示春天已然过去,即将迎接来了夏天,季节开始转化,饮食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春季的时鲜如香椿、荠菜、春笋等也都错过了更佳的食用季节,营养也差了不少,这个假期开始,我开始调整食谱的发布内容,重点以夏季食材、食谱,夏季营养餐、低卡餐为主,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的五一假期。
《韭花帖》逞味千年,三个版本谁最真?45年后因何去向不明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文 | 一痴 书法网总编辑
导语
周末的早上,起的晚,拉开窗帘,阳光扑面的照到堂前中央来,想起《圣教序》的一句好话来:“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随手打开电视,正播放《舌尖上的中国2·秘境之野韭菜花酱》,取景地是内蒙古的大草原,野韭菜花开满草坡,牧民们正在转场聚餐,他们用刀割着大块的,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羊肉,蘸着新鲜腌制好,颜色还翠绿的野韭菜花酱,镜头下的场景,——大快朵颐!看的人是唾液生津,肌肠辘辘,由是想起唐末五代杨凝式的那件著名的《韭花帖》来。
《杨凝式韭花帖》罗振玉藏本
逞味千年的《韭花帖》。
《韭花帖》,是杨凝式为答谢友人赠他美食的一封手札,麻纸墨迹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 63字。字体介楷书和行书之间。有天下第五行书之谓,除去天下三大行书之外,排在当世唯存的晋代真迹王珣的《伯远帖》之后。
“昼寝乍兴, 輖
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大意为:午觉刚醒来,肚子正饿著,忽然收到您的一封信,还赐赠我这一大盘的食物。现在正是一叶报秋的初秋时节,也正是韭菜花味道更好的时候,用来配佐肥美的羔羊肉 ,实在是太美味了! 吃饱之后,感觉身体太舒服了!我要特意写封信来表达我的谢意……
汉代崔缇《四月令》说:“七月韭菁。”“韭菁”即韭菜花。《韭花帖》落款为七月一日,如此看来杨凝式所言“韭花逞味之始”确实不虚!杨凝式也确实是个吃里行家。韭菜花酱配羊羔肉,至今仍是北方人吃火锅时的标配。当然在杨凝式生活的唐末五代之时,估计火锅还没发明出来。在北宋之前,据说贵族是不吃猪肉的,《木兰诗》中有句:“磨刀霍霍向猪羊”,那是因为木兰家是平民 ;李白的诗句:“烹牛宰羊且为乐”。这才是描述的贵族之家的生活。一个会吃的杨凝式当然是贵族出身!
杨凝式确实是地道的贵族!其先祖杨素贵为隋朝的越国公,后进到唐代,杨氏一门,都是朝中重臣大宦,父亲杨涉为唐末之际的宰相。而杨凝式自己,则在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保。杨凝式因一次偶然的装疯躲过灾祸,从此便以“疯”为处世之法,经历了五代,得以善终。陶岳《五代史补》载云:“时太祖(朱温)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来探访群议,给绅之士,及祸甚众。(杨)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其泄,即日徉狂,时人谓之杨疯子”。熊秉明先生尝说:“…他故作疯狂,无非是想在那一个恐怖黑暗的时代求存图活……”故世人又称其为“杨风子”,“风子”实为“疯子”之名的雅化。苏轼曾自评书法说“稍得意似杨风子”。
杨凝式头像
有五代《兰亭》之美誉,启宋代尚意书法之先风。
《韭花帖》享有“五代之兰亭”的美誉,该帖一本对二王书法精神的继承。《韭花帖》在笔法和意境上都追摹《兰亭序》中用笔精致含婉,平和中又寓含以异态,行笔亦行亦楷,字与字之间,顾盼生辉,全然一派兰亭神态。黄庭坚曾有诗赞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近人李瑞清临《韭花帖》的题跋中有这样的话:“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此书用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韭花帖》以宽疏、散朗的独特章法夺世人眼目。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在此之前,所有的留传下来的重要书法作品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章法。《韭花帖》中每个字都趋于平和简静,意趣闲逸,给人一种疏宕旷远之感,《韭花帖》用笔和缓,笔画气息沉着。结构端稳,风神简静,精严的技巧所呈现出的是含蓄内在的文人气,通篇形态宛若一个白衣秀士,举手投足间,雅逸风流,从容自若,简淡潇散,从书法意趣的追求来看,其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书法森严的境界而开一片天地,为此开启了有宋一代尚意书法之先风。
《韭花帖》章法上宽疏、散朗,字与字之间空白很大
《韭花帖》疏朗的章法
清人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十年前见杨少师书,了不知其佳处何在。近习《步虚词》数十过,乃知后来苏、黄、米、董诸公,无不仿佛其气度者。”整个北宋书坛,如李建中、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米芾等,都对杨凝式有很高的评价。如李建中《题杨少师大字壁后》记道:“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黄山谷尝论东坡学习书法时说:“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山谷更自承自己之书法便是有学习过杨凝式:“少师此诗草,余二五年前尝得之,日临数纸,未尝不叹其妙。”山谷还在论及王安石书法时说:“王荆公书字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无独有偶,米芾也讲过王安石书法之渊源:“文公学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余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宋后的明代董其昌极为推崇此帖:“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清代王文治为香光真知音者:“韭花一帖重谬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三个版本谁最真?45年后去不明!
尝读到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旷代逸才杨度》中有一段杨度与《韭花帖》的故事,说的是杨度当年曾浪荡于北京八大胡同,结果喜欢上一位琴棋书画俱佳之女子,尤爱书法,杨度为求佳人欢心,竟豪掷3万银元,买下一位祖上据说为翰林,蓝姓人所传下的《韭花帖》送给此女。一时风流壮举传遍京城,世人皆称杨度为“杨韭花”。哪知这桩风流故事终于传到了蓝翰林的老家浙江金华县,蓝翰林的后人知道后哑然失笑。原来,这位蓝翰林当年是康熙的宠臣,精与书画鉴藏及临摹,经常有机会亲手检点过目宫中所藏的珍贵古代书画,他特别看上了这件杨凝式的《韭花帖》,于是花费很长的时间双钩临摹了一件《韭花帖》的高仿真本,然后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宫藏的正本《韭花帖》偷换出宫中,一直珍藏在他们蓝家,传了六代而完好无损,所以杨度花了三万银元买下的原来竟然是赝品。
本来杨度疯花钱买了本家杨疯子的书法可谓佳话,却终了是造化弄人。但唐浩明先生的这个故事却也不是完全杜撰,还是有本的,这便牵出《韭花帖》的三个版本之真伪及其源流去向来。
《韭花帖》现存世有三个版本:
其一为清宫藏本,曾被列入《三希堂法帖》,现收藏于无锡博物馆;
其二为罗振玉藏本,1945年,罗振玉寓居长春期间,藏在家中的《韭花帖》真迹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其三为清代高士奇藏本,现珍藏在台湾兰千山馆。
关于此三版本之源流也简述如下:
《百爵斋名人法书》中所刊《韭花帖》
1. 罗振玉所藏本流传有绪,概自北宋苏耆到明末陈定都有记载,陈定之后,“二百数十年中不知流传何处”,只见晚清金兰坡印。罗振玉是在民国时于坊间廉价收得。一九四五年自罗氏长春寓居丢失,现不知下落。但是罗振玉藏本曾收入《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珂罗版,黑白,极极为清晰。帖后有元大德八年(1304)张晏题跋,另有贾希朱、陈继儒等人题跋。据考证罗氏所藏本即明董其昌《戏鸿堂帖》所刻。
清乾隆内府藏本 无锡博物馆藏
2. 锡博本,即现藏在江苏无锡博物馆的简称,此版本系清内府本,著录见于《石渠宝笈初编》,曾入刻《三希堂法帖》。“向在清故宫”,一九一四年为溥仪“带出”,后携去长春,伪满垮台后流至北京,为薛某所购得,建国初在无锡市籍没,后收藏无锡文化局。
台湾兰千山馆藏《韭花帖》影印本
3. 兰千山馆本,即台湾兰千山馆藏本之简称,这个版本就是清朝高士奇家的藏旧物,高士奇为康熙时之宠臣,便是前杨度故事中的“蓝翰林”的原型,这个版本著录于《江村销夏录》。(按:《江村销夏录》载帖上有“海泉”印。此帖又在《江村书画目》中,记为“五代杨凝式正书。宋元明人题,旧摹”。)高士奇本以前之流绪待考,之后可知“民国初在霍邱裴景福家”(裴伯谦),“民国三十年间见于上海张姓”,后入藏在台湾兰千山馆至今。
以上源流为现代鉴藏家徐邦达先生叙述《韭花帖》三大版本之大概,而且杨仁恺、徐邦达等当代鉴藏家认为罗振玉所藏本才是“近真”或倾向于判为“真迹”,徐邦达称:“锡博”、“兰千”两本均出临摹,比之真迹相去远甚”。
《韭花帖》不同版本之对比-1
《韭花帖》不同版本对比-2
《韭花帖》不同版本之对比-3
后记
唐代诗人贾岛有名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韭花帖》就是这传世名帖中的真隐者啊!自一九四五年从罗振玉的长春寓居被窃丢失,至今不知下落!这便真是:只在此世间,人深不知处。
闻说今日有小雪,窗外的天色昏黄,忽念起公主坟西北角的“东来顺”来,怕是有近一年的时间没去了,那里有肥美的羔羊肉卷,那里有翠绿的韭菜花酱!那里的大堂挂有祥林先生十数年前的六尺草书横幅一件。
祥林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