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梨之乡,酥梨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5 0
第二站来啦!相约“梨果之乡”

推介家乡好物 赋能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全媒体传播行动(第二季)

第二站来啦!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产业兴旺,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由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巴彦淖尔日报社共同组织开展的“推介家乡好物 赋能村集体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全媒体传播行动(第二季)”8月26日在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正式启动。



本次全媒体传播行动,通过公益直播带货的方式,将对巴彦淖尔市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全市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及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方位通过 *** 推介展销,实现农产品线下线上双渠道销售,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错过之一站直播的

没赶上热闹、没捡上便宜的

机会来了


赶快锁定“掌上巴彦淖尔”快手号

今天下午4点

“推介家乡好物,赋能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全媒体传播行动(第二季)”第二站


将走进杭锦后旗沙海镇


主播莫凡将与杭锦后旗

乡村振兴局局长邢洪圣

沙海镇党委书记王少伟

共同走进沙海镇前进村

带广大网友

感受梨果之乡的独特魅力


同时,直播间还将为大家带来早酥梨、沙海红枸杞、枸杞果糕、酸白菜、沃原有机糯玉米、金百富营养鸡蛋、双庙辣椒酱、河套酸黄瓜、老酸奶、红腌菜等一 *** “陕坝味道”特色美食,以超低的福利价格“轰炸”直播间。



心动不如行动

8月29日下午4点

直播间等你

识别掌上巴彦淖尔二维码

收看直播吧~



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龙

编辑:乔鸿 校对:陈龙

“宿”说平安|宿州市砀山县:深栽基层“平安树” 守护“梨都”满城香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夏末初秋,在有“世界梨都”之称的安徽砀山黄河故道两侧,满目梨园丰收在望。

梨香满城,承载了一城平安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砀山县紧盯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双提升”目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心打造梨都平安建设新品牌,护得砀山梨花更白、酥梨更甜,也护得一方百姓忧有所解,心有所安。

“1+3+N”:聚合力,诉前调解化纠纷

从国土规划部门退休后,砀山县老李有了新身份。每天,他都会准时到砀山县法院矛盾调解中心做一名调解员。

“自己能发挥余热,调解基层矛盾,很有成就感。”言语中,老李表达了对调解岗位的热爱。调解室门口铭牌显示,“土地纠纷”“民间借贷”是老李调解的专长。“每个月都能调解几十个案件。”

宿州砀山法院调解室内,调解员(左一)正在调解纠纷。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而与老李一样,在矛盾调解中心,具有一定政策、法律知识水平的特邀调解员、各行业机关工作人员及乡镇综治中心网格员都被吸纳进调解队伍中来,从而凝聚成一支合力高效化解的调解力量。

如何让诉讼双方多调解,少上法庭?近年来,砀山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调中心,创新打造了“1+3+N”多元化解模式,分类型、分行业、分区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1”是指1个诉讼服务中心。“3”是指诉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和委派调解中心3个多元调解中心。“N”则是指像老李一样的若干调解员。2023年以来,各中心共调解成功案件1533件,司法确认案件844件。

值得一提的是,砀山县法院还创新打造“调解员嵌入法官团队”工作模式,建立“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特邀调解员”人员配置,并在全省率先将司法鉴定从“诉中”全面转入“诉前”,既利于诉前调解,还能缩短案件审理周期。目前,该院特邀调解中心8名调解员均与法官团队完成对接,受理调解案件2491件。

而在乡镇基层人民法庭,砀山县法院选派辖区内审判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的离退休村书记、老干部等担任驻庭调解员,并推动调解员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构建“人民法庭+基层治理组织”调解 *** 。目前,共对接各乡镇30多家基层治理组织,通过平台在线推送案件460件。

“网格+心服”:合“六治”,多彩服务畅民心

临近国庆,砀山县砀城镇土山社区服务中心书画协会工作室内,一群爱好书画的老人正挥毫泼墨,为市里的书画展做准备;而一旁的“红慈坊”,一群老太太则忙着手头上的针线活,手工 *** 虎头鞋、幼儿夹袄等衣物……

“针对什么样的人群,就打造什么样的特色服务。”土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诗介绍,社区还开设爱心课堂,整合辖区教育资源,暑期免费为孩子提供学科辅导等。

土山社区“红慈坊”,老人们做针线活。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发动群众之智,让群众自治。该社区着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与心治服务一体化的“六治”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土山社区,特色服务做到了群众“心理”。

该社区整合开设宣泄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沙盘室等,配备专职职业治疗师、精神科医生以及定期联系的精防医护人员,联动网格员、社工社会组织、心理服务志愿团队、专业医务人员,主动发现社区需要心理服务的人群,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心理救助方案和服务。

截至目前,砀城镇土山社区依托线上“幸福土山”心理服务平台及线下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等社会活动20余次;根据个人情况对精神障碍人员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性训练10余次;为空巢老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开展“一对一”情绪疏解、提供心理咨询服务50余次,并为30名居民患者建档立卡,做好档案管理。

“网格+电商”:邀“达人”,便民助农惠民生

在砀山,基层治理 *** 一股新力量。

“这条路我们经常走,看到村里老人因为路起矛盾,我们就想不如自行买涵管把路加宽,矛盾不就没了吗。”在砀山县葛集镇,回乡创业的杨梦既做火了电商生意,也做“活”了网格治理新渠道。

短短一下午工夫,杨梦和几个生意小伙伴不仅铺平了路,也弥合了矛盾双方心中的裂痕。

宿州砀山葛集镇,社会治理网格员(左二)在梨园了解民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葛集镇不仅盛产砀山梨,还素有“油桃之乡”美称。酥梨和油桃成了乡村振兴的“金钱果”,为拓宽果品销售渠道,葛集镇创新运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选派“网格+电商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察民情、 *** 意,为果农提供精准电商服务。

目前,葛集镇已涌现出一批以杨梦、解猛、周莉文等为代表的电商达人,和以“优菓农业”“好果子商务”“朵朵土特产”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

不仅要让果农钱袋鼓起来,更要让群众脸上笑起来。电商达人化身一位位基层网格员,宣传涉农政策,收集民生意见,化解矛盾纠纷,成为果农们身边的“贴心人”。

治理有新成员,调解有“老书记”。

在葛集镇,“老书记调解室”与村党群服务中心仅有“一门之隔”,与镇综治中心也只有几步之遥。村民遇事无论是找村里还是到镇上,都能最短时间进入调解程序。

为方便群众找“老书记”说事,葛集镇把群众信任的、有威望的3位老书记请来轮流坐班,利用他们的人脉优势,为村民化解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2023年以来,该调解室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调解成功率100%。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笃实积厚开新局,行之愈坚再扬帆。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砀山县始终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砀山目标要求,深栽基层“平安树”,守护“梨都”满城香,让砀山酥梨更甜,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山西“酥梨之乡”——同川

同川,即 同河 流域,是一个地域名称,不是行政区划,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原 崞县 )东南、定襄县北部,包括原平市的东社镇、南白乡及定襄县的宏道镇。同川具有悠久的历史,隋代曾在这里置铜川县,县治在今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城头村。同川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也是山西省名优特产同川梨的产地。

同川是闻名全国的梨果之乡,有 酥梨 之乡的美誉。同川梨是山西省名优特产(同川梨是个总称,细分一下,有 黄梨 、夏梨 、油梨 、笨梨、鸭梨、红梨 、瓶梨、瓣子梨、苏州梨、酥梨等品种)。在当地,2018年存活有三百年生的夏梨树。

同川还产出苹果、宾果、红果、花果、夏果、木枣、骏枣、团枣、核桃、杏、李、山楂等水果、干果,有酸枣、远志、蝎子等多种中药材。

同川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尤其是老梨区的“同川”梨久负盛名,据史书记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闻名全国的唐朝梨树就源于此地。原平老梨区三面环山,中间有蜿蜒曲直的同河,俯视形如“同”字,便因此而得名“同川”。此区昼夜温差大,土壤磷、钾含量高,是一个气候独特的小盆地。所产梨皮薄肉厚,石细胞小,果核小,糖分高,口感甜爽酥脆,风味独特。果实含糖量更高可达21%,尤以含糖量高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北魏时期同川梨区每年的四月初六都要举办“梨花会”,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清代诗人王佩钰曾赞美同川梨“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并誉为“金瓜”,列入贡品。

据了解,原平市上庄村现存一株唐朝时期的梨树。该梨树经过专家考证,是唐朝时期的梨树,是活的古化石。2019年采摘节上,这棵唐朝的古梨树上采摘的首个“福寿梨”,被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以1000 元的高价拍走,创下了“梨乡同川”单枚梨价的纪录。与此同时,怀着对这棵千年梨树的敬仰,每枚100元的福寿梨也被竟相请走。

每年4月23日是同川的梨花节,其实也就是原平的梨花节,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此赏花。近年来原平市举办梨花诗歌节,均在这里赏花。

“酥梨之乡”最强电商女孩:把每天当最后一天活着,能吃饱饭就是幸福

天下网商记者 姜雪芬

8亩梨园迎来了丰收的时节,安徽砀山女孩李娟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清晨醒来,睁开眼还没起床,她就打开手机,投入到回复客户咨询工作中,向人们介绍起砀山梨。直到上午10点,她也没有吃早饭。厨师 *** 打包员母亲则正在屋子外面忙着发货。


这是普通果农家再寻常不过的场景。但对李娟来说,这是她30年来最骄傲、最开心的日常生活。

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

李娟初三毕业后没有继续求学。因为从小生病,颈椎无力,难以支撑头部自如活动,8个月大时就被父母带着四处求医。多年奔波治疗无果,不少医生都曾建议她父母放弃孩子。

小时候,她并不觉得自己不一样。年岁渐长,上学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同,慢慢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不上学后待在家里,还能行走活动时,她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烦闷时就到村子里转转。瘫痪在床后,即便在家待一天,有时她跟家人也只讲几句话。

2015年,她家里苹果滞销。正焦急的她在网上看到有人卖东西,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边查边学,在微博等渠道吆喝起苹果,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彼时在互联网上,已有不少人在卖水果。果农不用坐等收购商上门采购,对价格相对有话语权。李娟也看好电商创业,于是每天盯着手机,专门研究起电商,2017年在 *** 开了轮椅女孩李娟农家店。

因为手和身体无法活动,她便用嘴叼着触屏笔,回复客户咨询。小店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李娟变得爱讲话了,还在直播间里介绍起家乡特产砀山酥梨。有人每年都前来购买酥梨,很多人被她的乐观精神感染,通过网店为她加油。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哪一天。”电商让她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了意义,也是她30多年来最自豪,最骄傲的事情。如今的她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过,觉得每一天都有事情做便充实、有价值。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砀山位于安徽省最北端,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当地地处黄河百里故道,疏松沙土上有连片百亩果园,素有“世界梨都”美誉,为“中国酥梨之乡”。出产的酥梨皮薄肉厚,甘甜爽口。

和当地果农一样,酥梨是李娟家忙活一年的全部希望。二月修枝,四月施肥,五月授粉,看着50多岁的父母既要照顾自己,又要打理果园,李娟想帮家人分忧。

做电商后,虽然每年收入比不上大商家,但也并不低于一般打工族,足以补贴家用。李娟觉得很满足。

以往,当地水果多走传统线下批发渠道,价格低。赶上市场行情不好,忙活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除了吆喝自家水果,她还帮助不少贫困户销售水果,成了一名小“网红”,通过魔豆妈妈公益店,卖出了更多水果。

当然,她并不是来者不拒。这几年,通过电商等平台传播,砀山酥梨受到更多人欢迎,李娟会筛选质量好的产品,个头大,品质好,口感佳,才能树立口碑,不辜负消费者的信任。

2018年,砀山摘去了贫困县帽子。通过电商,不少果农的生活有了改善。

“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李娟鼓励自己和人们,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勇做生命的强者。

愿人们都能好好吃饭

阵阵梨香飘来,李娟一边打 *** 介绍酥梨产品,一边琢磨着怎么把母亲骗到厨房里去。

“我妈也没吃早饭呐,我要是不吃的话,她就凑合吃点零食。这哪成。”

她担忧不按时吃饭的母亲胃不好,常常变着法说自己想喝牛奶,想吃大餐。因为常年无法翻身,保持一个姿势,她说自己的饭量有时候比不过一岁多的婴儿,羡慕小孩子能吃五六个饺子,自己吃一两个就饱了。

能吃饱饭,就是幸福。虽然自家是“水果大户”,但她也依然喜欢在网上买其他水果,“买的最多的是芒果,成箱成箱地买,分给家人吃。”

未未太遥远,她希望珍惜当下每一天,希望家人健康快乐。

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她还喜欢在网上看明星八卦,睡前听励志演讲,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病痛,可也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人和事。

轮椅禁锢不了霍金的灵魂,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她憧憬,也许过不了多久,很多现在所谓的难题,就都能攻克了。


酥梨之乡,酥梨之乡-第1张图片-

全国酥梨之乡原平

又到春暖花开季节,全国酥梨之乡原平市的大街小巷、家庭院落和田野上处处梨花盛开,美景如画。图为4月15日,原平市民正在街头广场上强身健体。

赵春晓 摄

了不起的中国农业2023农大腐植酸品质中国行砀山酥梨到底有多甜蜜

说起砀山,怎能不说这里的酥梨,这梨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特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2023年9月17日,农大集团携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开启了不起的中国农业-2023农大腐植酸品质中国行主题活动,再出发!带您走进安徽砀山尹敬峰的30余亩砀山梨,讲述优质服务解决方案助力砀山酥梨种植产业高品质发展的故事。

丰收节里共庆丰收,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据了解,尹敬峰的30余亩砀山梨园,在当地属于之一批大规模种植梨树代表果园,尹敬峰的砀山梨相比当地相同品种砀山梨品质高,梨形黄亮型美、果个大小均匀、皮薄多汁、果肉厚实、果树叶片厚绿,品质和产量明显提升。尹敬峰是如何种出高品质砀山梨?他有什么种植妙招?


9月17日上午9点,2023农大腐植酸品质中国行《中国农资秀》美女主持人小郝,带您走进安徽砀山县尹敬峰的砀山梨园,探寻农大腐植酸优质服务解决方案,助力高品质砀山梨成为富民兴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和标准样板。

“酥梨之乡”山西原平:万亩梨园挂满枝 乡村振兴产业旺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在梨园内。 杨杰英 摄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在梨园内。 杨杰英 摄

中新网忻州8月7日电 题:“酥梨之乡”山西原平:万亩梨园挂满枝 乡村振兴产业旺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我是个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乡村振兴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的期盼。”站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的万亩梨园中,看着一个个梨子挂满枝头,栗翠田说,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始终把带领村民致富放在心上,想方设法提高村民收入,与村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我们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在近日举行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忻州活动中,栗翠田告诉记者,在近几年的代表履职中,自己一直关注着乡村振兴这一话题。

在近几年的代表履职中,栗翠田一直关注着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图为栗翠田与村民正在交流。 杨杰英 摄

子干乡地处山西原平腹地,素有“酥梨之乡”的美誉。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作为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深知一个村庄仅靠几亩集体机动地等薄弱的家底,仅靠承包、租赁等传统单一的经营方式,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

为带领村民致富,2016年,栗翠田牵头组建了子干乡汇茂丰合作社。他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积极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兴办酥梨、苗木、辣椒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建成万亩酥梨基地,利用荒山荒坡种果树、养羊、养猪,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形成集采摘、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根据村情实际,栗翠田召集支、村两委班子,集思广益,制订了乡村振兴5年发展规划,重点发展5个产业区,对中低产田改造区实施水、机、电、田、林、路、渠配套,提高农田种植质量。在酥梨高接换优区嫁接玉露香梨500余亩,亩产值从2000元增到12000元,完成了荒山、荒坡、荒沟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示范园初具规模。

在干果经济林种植区,栗翠田带领村民种植优质核桃、红枣、仁用杏等800亩;在经营性发展区,建成投资2000余万元的“仙逸居陵园”,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同时从原平市农技站引进新品种,对谷子实施1000亩的调产,总产量达到120万斤,村民亩收益增加约3600元。此外,成立“子干惠丰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地发展梨果树和小杂粮的种植、收储、加工、仓装、销售一条龙经营项目。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栗翠田带领村民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村容“五化”工程,清理“四堆”垃圾、修葺残垣断壁、拆除私搭违建、粉刷墙壁、安装太阳能路灯,清理河道。投资600余万元柏油“梨花大道”4.6公里,建成高标准乡村田间大道;完成了“西水东调”益民电灌站改造工程,增加水浇地4000多亩。

记者在子干村采访时看到,村里民居绿树掩映,路面平整干净。栗翠田正在与村民武秀瑞聊着家常。栗翠田介绍,今年76岁的武秀瑞从1985年开始种梨树,是村里有名的“种树专家”。“村里完全变了样,环境变好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武秀瑞见证了子干村发生的巨变。

如今,依托天涯山、滹沱河景区和“酥梨之乡”的优势,子干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睡农家炕,体验农家传统生活。2018、2019年成功举办了原平市第十届、第十一届梨花诗歌艺术节,吸引3万余游客观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安徽宿州砀山县----世界更大的连片果园产区,中国酥梨之乡

砀山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端,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99万。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2010年4月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更大的连片果园产区。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唢呐之乡”,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

一、历史沿革

1、战国时楚砀邑。秦置砀县,以芒砀山泽为名,治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西汉属梁国。东汉改为砀山县。西晋并入下邑县。

2、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砀山县,治今城关镇东毛李庄,属宋州。宋属单州。元属济宁路。明属徐州。金、元以来因黄河水患,县治多次迁移,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始迁今址。清属徐州府。

3、1914年属徐海道,1927年属江苏省徐州管辖。

4、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1952年直属江苏省。1953年属徐州专区,1955年复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1971年属宿县地区,1998年属宿州市。

二、地名来历

《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寰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

三、风景名胜

1、砀山黄河故道。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黄河从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流经砀山,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故黄河在县境内长46.60千米,流域面积277.80平方千米,流经7个镇和4个果林场,全长46.6公里,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

2、梨树王景区。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砀山梨销往欧、美、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名扬海内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

3、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图文丨来源: ***

版权归原作者

宁陵22万亩酥梨成熟!欢迎到万亩梨园体验采摘的乐趣

大河报记者 陈海峰 陈曦 实习生 宋涛

9月16日,秋风送爽,梨果飘香,中国·宁陵2021年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五届酥梨采摘节在该县万亩生态梨园景区开幕。

眼下,宁陵县22万亩酥梨进入成熟期,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煞是喜人。据介绍,宁陵举办这次节会的主要目的是,提振梨乡人民发展生产的精气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宁陵,了解宁陵酥梨,帮助梨农将梨卖个好价钱。

开幕式结束后,宁陵县相继举办了庆丰收文艺演出、梨王争霸和吃梨大赛两项活动。

记者在万亩生态梨园景区看到,大片大片金黄的梨果挂满了枝头,不少游客穿梭期间,体验采摘的乐趣。

家住商丘市梁园区的曹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早就听说过宁陵采摘节,一直没有机会到现场看,今年我特意带着自己的儿子过来玩玩,体验体验梨园采摘的乐趣,梨果很脆甜,不虚此行了。”

眼下正是梨果成熟的时节,梨园内,不少果农正在忙碌着采摘。果农朱雷雨告诉记者,他家种植了13亩梨树,平均每亩7000斤左右,售卖渠道分为客商收购和线上配送,每箱30元可包邮,整箱12斤左右。

听梨农说梨果也分“公母”?带着疑问,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杨健,他告诉记者酥梨确有“公梨”和“母梨”之分,“公梨”的花萼脱落有花痕;而“母梨”光滑无花痕,吃起来酥脆、核小;“公梨”吃起来相对粒粗、核大。实际上,公梨属于变异果型,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据了解,宁陵县是“中国酥梨之乡”,酥梨栽培面积22万亩,梨农年均收入超万元。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其酥脆易溶、汁多味甜,上乘的品质屡次荣获国家、部、省优质农产品金奖。金顶谢花酥梨,是因为梨蒂周围生有一层黄色果锈,果实不经后熟,谢花即酥脆可口,故而得名。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中国酥梨之乡”在哪里?

 隰县酥梨是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特产。隰县是“中国酥梨之乡”,所产酥梨以肉厚汁多,口感脆香甜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国。山西临汾隰县,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所产的酥梨以肉厚汁多,口感脆香甜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国。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隰州梨”商标,为水果出口拿到了绿卡。

标签: 梨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