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大楼 中国有几所海关大学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2 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上海海关大楼的问题,以及和中国有几所海关大学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海关大楼的简介
  2. 上海海关大楼历史沿革
  3. 上海海关大楼现在的用途
  4. 上海海关大楼现在是什么单位
  5. 上海海关大楼简介
  6. 上海海关大楼地址在哪里
  7. 上海海关大楼的周边景点

一、上海海关大楼的简介

上海海关大楼是1891年拆除旧屋,于1893年建成一座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主持建造的3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哥特式楼房。1925年又拆除旧屋重建,于1927年底落成,即现大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齐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

上海海关大楼面临外滩的一端高8层,上冠三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5层,均为钢架结构。东部墙面用花岗石砌筑,西部1、2层石砌,3、4层镶褐色面砖。正面1、2层处理似底座,粗石墙面,入口处为典型的希腊多立安柱门廊。7层上方又挑出的高大檐口。

入口大厅藻井以彩色马赛克相拼的帆影海事图案为饰,甚为精美。建筑上部具有装饰艺术派建筑特色。钟楼旗杆位置在地理坐标东经121°29′0.02″,北纬31°14′20.38″,为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外滩建筑中气派更大者。钟楼则为哥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之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二、上海海关大楼历史沿革

1、上海海关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当时称为“新关”、“北关”或“新北关”,具有典型的中国官衙风格。其建筑特色为凹字形平面,三进楼房,歇山顶,屋檐翘角,屋面小阁,大门则是牌楼式,门楣上刻有“江海北关”四字,出自两江总督怡良的手笔。

2、随着19世纪80-90年代外滩建筑的翻新和重建,江海北关显得陈旧。在赫德掌权于1891年,大楼被设计为砖木结构的新江海北关,保留了旧址基础,同样为凹字形,加入了6层高的方形钟楼和假4层楼房,大门两侧增加了铁栏杆。

3、至1925年,江海北关迎来第三次重建,汇丰银行的威尔逊担纲设计,大楼于同年12月奠基,1927年12月9日竣工。新大楼占地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向黄浦江,高达11层,主体8层,顶部是四面钟楼;西部则为5层的钢框架结构,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其余楼层为金山石贴面。大门的设计灵感源于古希腊神庙,四根多立克柱撑起宏伟建筑,顶部方形雕刻花纹,庄重而神圣。

4、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由英公和洋行设计。1864年清 *** 于现址设江海北关,关署是一座中国衙门式的木构房屋。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被毁,1857年修复,大体原样。此后,中国海关实际上被英美法三国领事馆参与的税务委员会所控制。

三、上海海关大楼现在的用途

海关大楼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外滩海关建筑,可分二个时期、三种形式。最早是由中国人造的一座宫衔式房屋。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又有一座小阁。海关大楼于1893年竣工,砖木结构。中间有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钟楼两面各有三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入门为广场。

四、上海海关大楼现在是什么单位

1.上海海关大楼目前被用作中国 *** 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办公地点。该建筑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是外滩地区的著名建筑之一。上海海关大楼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2.上海海关大楼现在被中国 *** 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使用。该建筑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是外滩地区的著名建筑之一。上海海关大楼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五、上海海关大楼简介

上海海关大楼,这座具有历史韵味的建筑,起源于1891年,当时旧屋被拆除,由英国建筑师的巧思与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的精湛技艺共同构建,于1893年矗立起一座3层砖木结构的英式哥特式楼房。1925年,这座建筑再次经历了重建,于1927年底完工,与汇丰银行大厦并立,共同构成了外滩的瑰丽风景,被誉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

大楼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目光,面向外滩的一侧,高达8层,顶部则是四面钟楼,总计三层,采用钢架结构,显得坚固而优雅。东部墙面采用花岗石,西部1、2层同样采用石砌,3、4层则镶有褐色面砖,给人以层次分明的视觉感受。正面的1、2层设计如同坚固的基石,粗石墙面搭配经典的希腊多立安柱门廊,尽显古朴与庄重。

进入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顶部的藻井,以色彩斑斓的马赛克拼接出帆影海事图案,精美的艺术装饰令人赞叹。而建筑的上部则展现了装饰艺术派的特色,独具匠心。钟楼的旗杆位于地理坐标东经121°29′0.02″,北纬31°14′20.38″,不仅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显著标志,也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显眼的存在,其十层楼高的哥特式钟楼,仿照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花费白银2千多两打造,是亚洲之一大钟,世界知名的大钟之一。

上海海关大楼傲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它的钟声犹如历史的回音,铿锵激昂,象征着尊严与使命。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不仅是上海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让人深深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魅力。

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由英公和洋行设计。1864年清 *** 于现址设江海北关,关署是一座中国衙门式的木构房屋。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被毁,1857年修复,大体原样。此后,中国海关实际上被英美法三国领事馆参与的税务委员会所控制。

六、上海海关大楼地址在哪里

1、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由英公和洋行设计,建成于1927年。大楼占地面积为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680平方米,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外滩更高的建筑物。

2、上海海关大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齐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钢框架结构,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宽缝砌就,其他各层用金山石贴面。大楼门楣由4根希腊陶立克立柱支撑,给人以庄重感觉。大楼以钟楼为纵轴线,建筑两边对称均衡,上部及塔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下部为粗糙花岗石砌筑。

3、此外,上海海关大楼的海关大钟是亚洲之一大钟,它的钟声也是上海人最亲切的城市记忆之一。这座建筑不仅是上海的重要地标,也是外滩建筑群中两幢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4、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上海海关大楼的信息,建议访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或咨询当地旅行社。

七、上海海关大楼的周边景点

亚细亚大楼被誉为“外滩之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

东洋伦敦——东风饭店“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

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东西合璧的日清大楼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之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哥特式建筑。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原上海市人民 *** 大楼、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属新希腊建筑,建于1923年,原系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美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

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至今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 *** 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

台湾银行大楼现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

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更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

上海海关大楼 中国有几所海关大学-第1张图片-

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曾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09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 *** 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原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之一楼”。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大楼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怡泰邮船大楼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格林邮船大楼”。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怡和洋行大楼自从19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东方大楼即现在的市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

英国领事馆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解放后,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

外白渡桥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1970年建成,是上海之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 *** 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了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

关于上海海关大楼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海海关 海关 大楼 国有 大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