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水泥凝结时间试验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水泥凝固需要多长时间
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分钟,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小时,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小时。
根据水化反应的速度和物理化学主要变化,可将水泥的凝固硬化分为:
水泥和水后将成为具有可塑性的半流体,当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泥浆逐渐失去可塑性,并保持原来的形状,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分为初凝及终凝)。随后即进入了硬化期,水泥的强度逐渐增加。
施工中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有一定的范围。如果凝结过快,混凝土很快会失去流动性,从而影响振捣;相反,如果凝结过慢,就会影响施工速度。因此,标准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应在一定范围之内。
凝结时间的测定是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由加水时算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
Omm时为止,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此时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
Omm时为止,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此时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而开始进入硬化期。
细度即磨细程度,水泥颗粒越细,总表面积越大,与水接触的面积也越大,则水化速度越快,凝结硬化也越快。
随着时间的延续,水泥的水化程度在不断增大,水化产物也不断增加。因此,水泥石强度的发展是随龄期而增长的。一般在28d内强度发展最快,28d后显著减慢。但只要在温暖与潮湿的环境中,水泥强度的增长可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合理的石膏掺量,主要决定于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及石膏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一般掺量约占水泥重量的3%-5%,具体掺量需通过试验确定。
水泥中掺人石膏,可调节水泥凝结硬化的速度。在磨细水泥熟料时,若不掺入少量石膏,则所获得的水泥浆可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凝结。这是由于铝酸钙所电离出的三价铝离子,而高价离子会促进胶体凝聚。
当掺人少量石膏后,石膏将与铝酸三钙作用,生成难溶的水化硫铝酸钙晶体(钙矾石),减少了溶液中的铝离子,延缓了水泥浆体的凝结速度,但石膏掺量不能过多,过多的石膏不仅缓凝作用不大,还会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
温度对水泥凝固时间有着明显的影响。提高温度可加速水化反应,通常提高温度可加速硅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使早期强度能较快发展,但后期强度反而可能有所降低。在较低温度下硬化时,虽然硬化缓慢,但水化产物较致密,所以可获得较高的最终强度。
当温度降至负温时,水化反应停止,由于水分结冰,会导致水泥石冻裂,破坏其结构。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泥水化的早期阶段,对后期影响不大。
二、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的试针接触玻璃底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水泥净浆,装模和刮平后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30min时进行之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降或30s后读数,临近初凝时间时每隔5min(或更短的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到达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试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度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在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定一次(或更短时间)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到达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到达初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下(即2次)当两次结论
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到达终凝时间时,需要在试体另外的两个不同的点测试(3次)确认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每次测试完毕需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入湿气养护箱内,整个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三、水泥凝结时间标准试验 ***
水泥凝结时间标准试验 *** 如下:
1、将试件放在贯入阻力仪底座上,记录刻度盘上显示的砂浆和容器总质量。
2、根据试样的贯人阻力大小选择适宜的测针。
3、测定时,测针应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针贯人砂浆各点间净距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两倍。三个试模每次各测:1到2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时间的贯人阻力值。
4、每个试样作贯人阻力试验不小于6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间隔lh测一次;快硬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从5h后开始测定,以后可每隔2h测一次。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
四、水泥凝结时间试验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 见国标 GB 1346-2011-T
1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①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之一次测定。
②测定时,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
③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④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①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试模连同浆体,翻转180°,大端向上放在玻璃板上,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
②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③达到终凝时应立即立即重复测一次,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规定: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五、水泥凝结时间的试验步骤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的试针接触玻璃底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水泥净浆,装模和刮平后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30min时进行之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自由的沉入水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降或30s后读数,临近初凝时间时每隔5min(或更短的时间)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土1mm时为水泥到达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为了准确现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试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度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在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定-次(或更短时间)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到达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到达初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下(即2次)当两次结论。
测量水泥初凝时间所用的设备为维卡仪。维卡仪就是平时所说的水泥稠度测定仪。主要包括刻度尺、滑动杆、测试针、器皿等。其中测试针包括测稠度杆、测初凝的细针和测终凝的粗针。平时不做试验时,滑动杆要装上稠度杆,防止破坏重力杆的丝扣。
测定凝结时间前,应先检查仪器滑动部分在支架中能否自由滑动,同时检查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否则应予以调整。测定凝结时间前,应卸下稠度试杆,换以试针,同时检查试针与圆模顶接触时指针是否对零,否则应予调整。
每次测定前,首先应将仪器垂直放稳,不宜在有明显振动的环境中操作。每次测定完毕均应将仪器工作表面擦拭干净并涂油防锈。滑动杆表面不应碰伤或存在锈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凝结
OK,关于水泥凝结时间试验视频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视频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