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马桥遗址,以及马桥历史遗址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去上海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游览是什么体验
1、上海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是一处融合了古代文化和现代休闲的综合性公园。这个公园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是一个以保护和展示古文化遗址为主题的公园。游览这个公园,你将会体验到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2、一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花草丛生的优美环境。公园内的绿化覆盖率很高,各种植物种类繁多,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休闲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3、沿着蜿蜒的小路,你会发现许多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包括古代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以及一些古代建筑的遗迹。这些遗址见证了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让人们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文明程度。在参观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能,也会对古代文化产生敬畏之情。
4、在公园内,还有一些专门为游客准备的互动体验项目。例如,你可以参与到古代手工艺 *** 中,亲手 *** 一件陶器或者编织一个竹篮。这些活动不仅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还能锻炼你的动手能力,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
5、此外,公园还设有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在这里,你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玩耍,享受欢乐时光。同时,公园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6、总的来说,游览上海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是一次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的体验。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享受到休闲娱乐的快乐。无论是对于喜欢历史的游客,还是寻求休闲的家庭,这个公园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二、马桥遗址历史背景
1、马桥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500年的时期,那时它已经逐渐形成陆地。在这个过程中,马桥遗址见证了菘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过渡期,遗址的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建立了当时规模更大的村落。这个村落的总面积超过150000平方米,显示出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规模在同期遗址中极为罕见。因此,1982年,马桥遗址被考古学家正式命名为“马桥文化”。
2、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马桥一直是先民们稳定的居住地。1978年,遗址的考古价值得到了上海市人民 *** 的认可,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部的陈列馆分为三个部分,展示了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和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时期的文物,总计约200余件。这些文物的发现始于1959年底,发掘工作于1960年开始,遗址的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部分区域已经过发掘。
3、遗址内层层叠压的不同时代文化遗存,揭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上层的晚期几何印纹陶文化,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出土了印纹硬陶坛、罐、碗、壶和原始瓷器。中层的早期印纹陶遗存则属于商代。而下层的良渚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显示出上海地区在数千年前的文化面貌。
4、更令人感兴趣的是,遗址下方的贝壳沙带揭示了其曾是古代海岸线,古文献中称为“冈身”。马桥古文化遗址位于岗身地带,这对于研究上海地区的成陆历史以及文化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遗址的发现将上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同时也揭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上海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变迁。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上海古代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5、马桥遗址在上海市区西南的闵行区(包括原上海县,撤县后与原闵行区合并)马桥镇以东2公里,北纬31度2分、东经121度23分12。遗址发现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
三、马桥遗址的历史背景
距今5500年,马桥遗址已经形成陆地。从菘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度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夏商时期,成为环湖地区面积更大、更具有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总面积超过150000平方米,范围之大为同一时期遗址所罕见。1982年被考古界定名为“马桥文化”。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时期,这里一直是先民们的定居地。1978年被上海市人民 *** 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分三个部分: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和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文物200余件。1959年底发现,1960年开始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已发掘了一部分。遗址包括三层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上层为晚期几何印纹陶文化,出土的有印纹硬陶坛、罐、碗、壶和原始瓷器,属春秋战国年代。中层为早期印纹陶遗存,属商代。下层叠压着典型的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文化遗存下面还有一条贝壳沙带,说明遗址所在地是古代海岸,古书上称为“冈身”。马桥古文化遗址处在岗身地带上,岗身即古海岸遗迹,为研究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和文化历史提供了确凿的证据,遗址的发现,将上海一带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同时这个遗址的发现再次的说明上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及生产活动的状况,对研究上海的古代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四、去马桥镇两日游,有哪些旅游攻略分享
1、马桥镇位于中国上海市闵行区,虽然不像上海其他区域那样以繁华都市景观著称,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如果你计划进行一次两日游,以下是一些旅游攻略分享:
2、马桥古文化遗址-作为马桥镇的标志性景点,这里是了解当地历史的更佳起点。遗址内展示了5000多年前的古文化遗物,包括陶器、石器等。通过参观,你可以了解到马桥文化的深厚底蕴。
3、马桥老街-在探索完古文化遗址后,可以前往马桥老街。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商铺,你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手工艺品和地方小吃,感受古镇的风情。
4、午餐建议-在老街上寻找一家评价不错的本地餐馆,品尝一些上海本帮菜或是闵行区的特色美食。
5、马桥公园-饭后散步至马桥公园,这是一个结合了现代与传统设计的公园,适合休闲放松。公园内有湖泊、小桥、亭台楼阁,是拍照的好地方。
6、晚餐建议-在当地人气餐厅享用晚餐,可以尝试一些更具创意的菜肴或是当地的海鲜。
7、上海植物园-如果你喜欢植物或想要在大自然中散步,上海植物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还有温室和主题花园,适合悠闲地游览。
8、上海动物园-对于动物爱好者来说,上海动物园是一个观赏各种动物的好地方。这里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珍稀动物,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自然。
9、午餐建议-选择一家靠近上海动物园的餐厅,享受一顿轻松的午餐。
10、七宝老街-下午可以前往附近的七宝老街,这里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地方,有许多特色商店和小吃摊,是购买纪念品和体验当地生活的好去处。
11、晚餐建议-在七宝老街上选择一家有特色的餐馆,享受晚餐,结束你的马桥镇两日游。
12、根据季节安排行程,避免旅游高峰期。
13、提前查看各景点的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规划好行程。
14、穿着舒适的鞋子,因为可能会有较多的步行。
15、随身携带足够的水和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16、如果对当地不熟悉,可以考虑使用地图或导航应用。
17、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在景区乱扔垃圾。
18、通过以上的攻略,你可以在马桥镇度过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两日游。
五、马桥遗址的遗址陈列
马桥遗址在上海市区西南的闵行区(包括原上海县,撤县后与原闵行区合并)马桥镇以东2公里,北纬31度2分、东经121度23分12。遗址发现于1959年,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
对马桥遗址分布范围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的两次发掘认为,遗址的分布面积大约50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松路南的俞塘河南北两侧。通过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工作,对马桥遗址的分布范围和规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马桥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之一阶段主要是良渚文化(个别遗存可以早到崧泽——良渚过度阶段)。根据历次发掘结果,良渚文化遗存在遗址中部(I区和20世纪60年代发掘区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于砂堤之上和砂堤西侧,地层堆积比较厚,既有居住遗存,也有墓葬。在遗址北部(II区)、良渚文化遗存比较贫乏,以墓葬为主,也分布在砂堤之上和砂堤西侧,砂堤东侧只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第二阶段是马桥文化,这是该遗址最重要,也是分布面积更大的文化遗存,它们在遗址中部和北部、砂堤之上和东西两侧都有分布,而且相当丰富,是这个时期环太湖地区极罕见的一处大型村落遗址。第三阶段是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发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堆积、战国时期和宋代墓葬,唐代水井等遗存。马桥古文化遗址的第四层被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
马桥文化有一个奇特的返祖现象:即在其他地区良渚文化晚期出现的许多耗工费时的稀世珍品,包括玉器,带细刻图案的陶器、象牙器,在马桥古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遗存只是些粗陋的陶器杂件。同时,作为马桥文化原始文字的形器结构和表意方式,比上距千年的良渚文字更为简单。这种现象,考古界认为除社会发展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石器晚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沿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沿海先民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地。这一地区众多聚落荒废,人大批死亡,造成马桥文化突然衰落,与良渚文化风格传统渊源相中断。马桥文化特征:出现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未发现铸铜工具。石制生产工具仍极为盛行。有翘刃石斧、段石奔、长三角形石犁、带柄三角形石刀、斜柄长条形石刀、石铲、半月形石刀、石耕田器,以及扁平三角形石矛。
陶器有三大陶系。夹砂绳纹(或篮纹)红陶约占25.9%,器形主要是鼎足,有凹弧形、圆锥形和舌形3种。其次为甗和釜,甗是连成一体的甑和鼎的组合,炊器中鬲一件未见。呈各种陶色的印纹陶(有浅黄、橙紫红、紫褐色),约占41.1%,纹饰有脉纹、篮纹、席纹、方格纹、回字纹、云雷纹等,器内壁都留有填印窝;底部都是圆底内凹,有折沿弧的罐和盆、带圆把的杯和鸭形壹等器形。在这些器物的唇沿上,有的注有一个或数个相同的刻划符号。灰陶、黑衣陶和黄衣灰陶,约占33%。都是平底或圈足器,器唇以素面为主,有的在肩腹部压印一条带形的云雷纹或鱼鸟纹,器有觚、觯、尊、豆、簋、瓦足盘、袋足盉和澄滤器等。上列各陶系陶器的制法,前两种为泥条盘筑法加轮修,后一种为轮制。
马桥文化时代:地层处西周印纹陶遗存之下,而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其时代应早于西周而晚于良渚文化。根据碳——14和热稀光测定的数据分析,遗址第四层陶片距今为3030+-333年。出土遗物中如觚、觯、尊、豆、簋、瓦足盘以及拍印的云雷纹等特点与中原地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的夏商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其年代应相当于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起源、去向:考古界认为,马桥文化可能是起源于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纹陶和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文化遗存。良渚文化影响。生活用具中炊器多为鼎,泥质黑衣灰陶,质软而细腻,陶衣容易脱落,制法多用轮制;生产工具如有段石锛、三角形石犁、石镰和石耘田器等,都与良渚文化的特征基本相同。在地域上,马桥文化与良渚文化也处于同一分布范围。
第五层。青灰色土,深2.10~2.70米。除包含稀少的红烧土粒外,另有以素面为主的泥质灰、黑陶和夹沙陶片,形器有实足盉、圈足盘、阔把杯、贯耳壶、“T”字形足鼎等。还发现建筑遗迹、蛤壳坑和墓葬。此层为良渚文化层。第五层之下。为青灰色生土层。是在发掘的遗址范围内,发现的一条南北向延伸的介壳沙带,宽约45米,厚1.0~2米以上。介壳沙带西侧呈60度斜坡,东侧比较平坦,坡度较小,有三条海浪冲击成的滩脊。介壳沙的组成,除沙粒外,主要是蚬、蚶、蛏介壳的碎片,也有牡蛎、文蛤、青蛤、圆田螺、环稷螺、础卷螺介壳等。这是一条称为冈身的古代海岸遗迹。遗址遗存出土文物。有石、玉、陶、骨和铜器文物500余件。
墓葬。良渚文化墓葬10座,均处第五层底部和介壳沙层之上。未发现墓坑,墓葬均平地堆土而成,分布无规律,除一处排成一列外,其他均四散。这种分散埋葬,可能是母系氏族崩溃和父亲家庭兴起的反映。人骨保存较好,葬式全系仰身直肢葬,多头向南偏东。随葬器物很少,其中女性人骨一具,50~60岁,头向170度,颈部左侧和左肩之间,放一件泥质黑衣陶带盖贯耳壶,骨盘右方有一件圆锥形石饰。儿童人骨一具,4~5岁,头向175度,随葬陶器6件,均堆压在人骨的胸腹部。有泥质黑衣陶带盖贯耳壶、豆各2件,泥灰陶盘和夹砂红陶釜各1件。
柱洞遗迹。柱洞排列略呈圆角长方形,其间的范围东西2.2米,南北1.6米。方向160度,与同层墓葬方向一致。柱洞呈圆形,更大直径仅1厘米,中空,似插细竹竿的小洞。柱洞间距2~20厘米不等。灰坑、烧塘。商代灰坑14个,烧塘10个。灰坑口一般从第四层土下伸到第五层土,有的打破生土层。灰坑呈不规则圆形,坑深0.7~1.4米坑内填满灰烬、动物残骨和陶器碎片。灰坑与烧塘都有相当距离。烧塘是一种浅盆形小土坑,塘内有灰烬和燃烧过的土块等痕迹,也有不少动物残骨和陶器碎片。马桥遗址第2层,根据土质、土色、出土遗物细分为2A、2B、2C、2D共四小层,包含良渚文化、马桥文化、春秋战国、唐宋明清各个时期的遗物。2D层包含物最晚为春秋战国时期,2C层包含物最晚为唐代,2B层包含物最晚为宋代,2A层内包含物主要为明清至近现代瓷片、残砖瓦等,故确定2D层为春秋战国堆积层,2C层为南朝至唐代堆积层,2B层为宋代堆积层,2A层属于明清至今堆积层。这从一侧面反映出马桥遗址延续时间比较长,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断断续续有人类在此活动。马桥IIM203随葬的泥质灰陶罐,为春秋战国常见的器形,罐上的S纹为战国时期盛行的纹饰,此墓时代应为战国时期。IIJ207、IIT836(2)C层出土的4件青瓷碗,上海地区发现较少,在浙江德清、宁海都有发现,为比较典型的唐代仿越窑瓷器。IIJ207出土的长沙窑瓷器,在马桥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长沙窑瓷器的造型、装饰艺术、国内分布情况,特别是唐代的海上交通贸易和唐代青龙镇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IM6、IM7、IM8出土的韩瓶,在上海地区宋代墓葬及宋代堆积层中普遍有发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也经常出土。上海出韩瓶最多的地区为上海市青浦县旧治所在地,镇内一高台地内出土了大量这种四系瓶,当地人称此地为“酒瓶山”或“韩瓶山”,当地人说是韩世忠以酒肉犒劳三军时丢弃的军用水壶,估计此瓶与韩世忠曾驻师青龙镇有关,后来也传入民间广泛使用,民间用其汲水、装水。
IG101出土的青瓷折扇纹刻花碗为仿宋代龙泉窑的产品,同上海市奉贤三团港水利工程中出土的青瓷刻花碗相近。二者为同一产地的产品,产地可能为福建泉州港、厦门和闽北地区。IM6、IM7、IM8皆位于IT1107西部,由南向北布列在一条直线上,墓向大致相同,墓口皆开在(2)B层下,墓葬形制皆为土坑竖穴墓,葬具木棺椁,墓内的随葬品如:IM6、IM7内的青白瓷碟、瓷碗,形制、釉色基本相同,具有明显的北宋瓷器的特点。三座墓随葬的韩瓶,器形也大同小异,可推断为一处北宋家族墓。墓葬内出土的青白瓷碗、碟,烧制比较粗糙,似为福建闽北地区烧制。
OK,关于上海马桥遗址和马桥历史遗址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