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什么,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什么癌症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5 0
别不当回事!这6种“小病”,有可能“拖”成癌

来源:健康成都官微

癌症不是一日就“长”成的,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一些病变其实是恶性肿瘤的“前奏”,如不重视,任其发展下去,有可能演变成癌症。

1

有可能演变成癌的6种“小病”

小病不治成大病,所谓大病者,其中之一就是恶性肿瘤。以下几种“小病”不重视可能“拖成”癌症

1.慢性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增加食管癌风险。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发生大肠癌的风险。

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乙肝和丙肝)是原发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也是危险因素。

慢性胰腺炎可损伤胰腺实质,反复发生可使胰腺癌发病率上升。

胆道系统慢性炎症(胆囊炎、胆管炎),是胆囊癌、胆管癌的危险因素。

膀胱感染(寄生虫、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

前列腺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细胞过度增殖以修复病变组织,易形成感染相关性癌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研究表明,有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其他如肺结核病史、肺炎等都和肺癌有一定的关联。

3.胃肠道息肉

有大约15%~40%的结肠癌源于结肠多发 *** 肉,其癌前期病程约为5~20年;腺瘤可以癌变,直径大于3厘米癌变率超过40% 。

4.结石

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胆管癌、胆囊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胆囊结石和胆囊癌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7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的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癌风险上升数倍。

膀胱结石可能增加膀胱癌风险。

5.白斑性病变

口腔黏膜白斑或红斑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

外阴白斑可能是外阴癌的风险因素之一。

6.溃疡性病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发展为胃癌。

口腔溃疡经久不愈要警惕口腔癌。

任何部位的溃疡如果经久不愈,都要提高警惕。

2

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从个体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细化一下,要着力做好以下这些方面。

1.戒烟,远离二手烟/三手烟。关键是付诸行动。

2.尽量不喝酒,实在要喝,要控制量。就防癌角度,酒精摄入没有所谓安全剂量。

3.管理体重,避免超重、肥胖。

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

5.作息规律,睡眠时间尽量充分,避免熬夜。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6.饮食均衡多样化,搭配合理。多吃各种新鲜蔬菜水果。恰当控制红肉摄入量(猪牛羊肉等),避免或尽量少吃加工肉(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熏肉等),尽量不吃油炸烧烤类食物。杜绝摄入过期变质霉变食物。

7.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不以饮料代水。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高盐饮食。避免超过65℃的烫饮烫食。推荐分餐,不共用碗筷。

8.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避免长期便秘。饮水充分,不憋小便。

9.注意性卫生。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10.高危职业做好职业防护。减少或避免职业致癌因素的暴露。

11.避免过度的日光紫外线照射。

12.积极防治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 *** 状瘤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

13.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减压放松,避免长期处在负面情绪和精神高压之中。

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三餐不规律影响寿命

#记录我的2023#

有人一天三顿小烧烤——体型消瘦

有人一天一顿饭——体脂超标,肥胖

这说明体重和每天吃几顿没关系

和摄入的总能量有关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

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30%~40%;晚餐30%~35%

为什么会有一日三餐的建议呢?

因为每顿饭排空大概需要4小时

有项研究表明:

一天三顿都不能忽略,少吃哪顿都折寿!

与规矩用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

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40%;

与规矩用午餐的人相比不吃午餐

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5%;

与规矩用晚餐的人相比不吃晚餐

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

所以,每一餐都很重要

古人讲究的“过午不食”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一方面是食物资源匮乏

而且古人寿命普遍不长

因此,我们提倡:

个性化控制每日总能量

定时定量进餐

均衡饮食

保持身体健康!

内分泌失调,身体也会出问题!这4点你做到没?

“内分泌失调”,一个听上去神秘莫测,却又在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皮肤突然长出黄褐斑、肥胖在不经意间造访、莫名其妙想发脾气……这些都可能是内分泌出现了危机。

除此之外,内分泌失调可能还会导致让你意想不到的“大病”。

内分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怎样调节内分泌平衡?

内分泌失调引发5种疾病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个大家族,囊括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多个腺体,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这些腺体通过分泌激素,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病变等,实现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

这样一个重要系统如果紊乱了,会悄然你的健康。

1

黄褐斑、妇科病

由于内分泌失调,28.2%的中青年女性出现面部黄褐斑、雀斑,27.5%~31%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2

儿童发育问题

儿童性早熟、矮小症等小儿内分泌疾病发病率正日益提高。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科最多见的疾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超11%,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

4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在我国发病人数超2亿。

5

不孕不育

高达10%~15%的不孕不育发生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

此外,目前内分泌疾病就诊人群和数量呈现出新特点。

内分泌疾病就诊人数陡增

无论是流行病学资料还是临床数据,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较几年前均有明显增加。

发病人群趋于年轻

年轻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令人担忧。

特别是近40年来,由于国人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甚至赶超国外。

四大妇科“内分泌失调”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什么?如何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在青春期发病,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稀发、经量少、闭经或者不规则子宫出血等)、不孕、多毛和/或痤疮、肥胖等,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现在认为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治疗。

(1)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以限制热量摄入,适量规律的运动以减重,行为干预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

(2)药物治疗:目前PCOS的药物治疗已取代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 *** ,分别采用调节月经周期,降低血雄激素水平,促排卵治疗等。育龄期妇女的治疗主要与患者的生育要求相关。

2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治疗?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发育不全、过早退化、萎缩不全、或分泌孕酮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引起月经失调和生育功能缺陷,导致受精卵着床障碍、黄体期出血、不孕、复发性流产等。

如果医生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一般会通过补充孕激素进行治疗,肌肉注射黄体酮或者口服黄体酮。黄体功能不足的女性平时需适当补充营养,饮食均衡,可多吃黑豆、豆浆等食物;并注意工作节律,保持心情舒畅。

3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对怀孕有什么影响?该如何治疗?

孕期之所以要检查甲状腺,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更重要的是会增加孩子出生缺陷机会。

如果孕妈妈患有甲减,自身甲状腺激素就不足,更不能保证胎儿脑发育所需的甲状腺素,会影响胎儿脑发育;如果孕妈妈患有甲亢没得到控制,那么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胎儿的死亡率都明显增高。

如果孕妇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及时正规医院就诊。根据检查指标,可以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或者医生指导下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并根据孕周大小,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4

高泌乳素血症

什么高泌乳素血症?和内分泌失调也有关系吗?

泌乳素也叫催乳素,是脑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种。女性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

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更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ng/mL,如果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则称为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不孕、溢乳、闭经、性功能改变等。闭经溢乳综合征就是由于泌乳素分泌增加引发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出现持续性溢乳闭经现象。

在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有些可由于下丘脑疾病、垂体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胸壁损伤及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当体内泌乳素过多时,可以抑制垂体的 *** 分泌,并直接影响卵巢的性激素合成,使血清雌激素水平低下,从而引起卵巢功能紊乱、排卵减少、或无排卵溢乳,甚则闭经、导致不孕。

如果是轻度的泌乳素高,平时月经周期规律,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如果疾病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应该明确病因,转相关科室处理,必要时手术治疗。

记好4点!调节内分泌

专家提醒,调节内分泌需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1

饮食

平时注意合理膳食,多吃谷物、蔬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控制体重,平时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2

睡眠

睡个好觉,建议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8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3

运动

适量活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4

情绪

学会减压,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开心时可尝试与信任的亲友聊聊天,或自己通过听音乐、看书、户外旅行等方式调节情绪。

运动是集体消耗热量的更佳 *** ,在合并肥胖、高脂血症等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治疗中十分重要。运动锻炼推荐“三、五、七法则”,即每天至少花30分钟走3千米,5次/周,保证心跳+年龄=170。建议多选择大肌群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来源: 约见名医

容易得胃病的饮食习惯,有3点很多人都中招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是健康的,而有些则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其中,胃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以下3点很多人都中招了!

第1点:饮食不规律

在现代生活中,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经常忽略吃饭的时间,或者吃饭的时间不固定,长此以往会对胃产生负面影响。当我们饥饿时,胃会分泌胃酸和消化酶,以准备消化食物,如果未能及时进食,胃酸会 *** 胃黏膜,产生胃部不适。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胃部疾病。

第2点:过度食用 *** 性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有些食物会对胃产生 *** ,例如辛辣食物、生冷寒凉食物、含 *** 或者酒精的食物等,适量食用可能并无大碍,但过度食用则会损害胃黏膜。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 *** 胃黏膜,使其产生疼痛和灼热感;生冷寒凉食物会导致胃黏膜收缩,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发生消化不良;咖啡中的 *** 会 *** 胃酸分泌,增加胃部不适;酒精则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使胃黏膜暴露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下,易发生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第3点:饮食不洁

此饮食不洁并非指食物的质量问题,而是指饮食习惯中的卫生问题。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食物加工时未经过适当的清洁处理等习惯,都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人体,引发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各种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肠胃炎等。

针对以上3点,我们应该积极调整饮食习惯,预防胃病的发生,这其中包括: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让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避免胃病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吃饭,让身体形成习惯,避免过于饥饿或者过度饱胀。坚持下去,不仅有助于预防胃病,也有利于身体的整体健康。

限制 *** 性食物摄入量,避免过度损伤胃黏膜

在食用 *** 性食物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摄入量。如果喜欢辛辣食物,可以在烹饪时少量加入辣椒,增加食物的风味,但不要过于辛辣。冷饮、咖啡等,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饮用,但不要过量。酒精的摄入更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过度喝酒。

保持饮食卫生,防止细菌侵入体内

在饮食卫生方面,应当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记得洗手,食物加工时要经过适当的清洁处理。虽然看似是简单的习惯,但却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进入体内,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3点外,平时还应该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新鲜度。避免食用过了保质期或者变质的食物,保证摄入的食物新鲜、安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对胃的影响。

胃病作为常见或者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限制 *** 性食物的摄入,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胃病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毕竟预防胜于治疗。同时,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饮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胃吧!

外卖送久了,都会有“职业病”,你知道是哪几个吗?#外卖小哥

你知道外卖员都有哪些职业病吗?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容易导致胃病。

你知道送外卖久了会有哪些职业病吗?据说外卖员的工作是吃青春饭,为了赚点小钱,他们往往牺牲自己的健康。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各种身体问题,而且难以恢复。那么,外卖员会得哪些职业病呢?我分析了以下几种。

·之一种是腰间盘突出。这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只要送外卖超过两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个问题。骑手每天都要坐在那里十几个小时,我的老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症状了。如果等单的时候,我连坐十分钟都坐不住。我的餐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压扁了。

·第二种是前列腺疾病。在大城市生活不像农村那样方便上厕所。有时候因为忙着送外卖,错过了公共卫生间或者没有提供给骑手使用的地方,长时间憋尿会导致前列腺等疾病。

·第三种是胃病。这个应该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因为外卖员都是在顾客吃完饭的时候去送餐,而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吃饭,每天只有中午一两点才吃一顿饭。长此以往,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胃病。

·第四种是易怒症。这种病可能不容易被察觉。举个例子,以前遇到堵车我会耐心等待,现在遇到转弯的车挡路,我会觉得司机磨磨蹭蹭。

这些都是因为骑手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的。当你习惯了紧张的工作后,突然停下来反而会不适应。

那么,问题来了,兄弟们,我们的青春值多少钱?我们的生命又值多少钱呢?

专家提示:营养搭配好,还要饮食习惯好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亿多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几千万人。如何确保孩子们营养合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很多家长们的一大焦虑。

部分儿童营养专家表示,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生长迟缓、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等问题,多与其长期不合理膳食密切相关。“吃出来”的问题,同样可以靠“吃”解决。

“肉食主义”不可取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里顿顿有肉、孩子无肉不欢的情况日益普遍,一些儿童严重挑食,甚至完全不吃蔬菜,仅吃肉类和米饭,这种饮食习惯极易导致其出现超重、性早熟、维生素缺乏等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状况。

在湖南长沙一家乳制品企业工作的年轻妈妈陈英告诉记者,她有2个孩子,平时比较注意荤素搭配,尤其是严格限制油、盐以及肉食的摄入,而家里老人的观念则是“油多了不容易坏菜”、“孩子多吃肉长身体”。

为此,陈英买了不少营养学书籍和老人一起学习,还经常向他们科普“纯肉食主义”的危害,帮助老人逐渐改变育儿方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刘石平说,荤素搭配、粗粮细粮结合非常重要,一顿饭更好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蔬果类,这样才能满足儿童青少年的能量需要,并且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帮助孩子消化吸收。

换种“下饭”奖励

有的孩子习惯边吃饭边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家长对此倍感困扰。“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因复杂,但其中的一种心理学解释是条件反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雷灵说,具体表现为孩子只要吃饭,就会想到要看电子产品,或者说孩子已经把吃饭与电子产品紧密联系起来了。

类似情况不仅出现在家中,在大小餐厅里,孩子盯着家长手机用餐的场景屡见不鲜。“不让看,就不吃,批评也没用,有时候还用哭闹来‘威胁’。”广西南宁市民刘湘婷无奈地说,她对8岁儿子毫无办法。为避免影响他人,每次出现这种状况,她都得“乖乖”地把手机给孩子以“息事宁人”。

如此用电子产品“下饭”,容易导致孩子在进食过程注意力不集中、进食时间过长等,不利于营养吸收。

雷灵介绍,改正不良习惯的关键在于打破相关的条件反射。建议家长为吃饭这一行为设置一些除了看电子产品以外的奖励,可以是实物或口头表扬,也可以是一些活动,如周末郊外野餐等,“这需要家长们持之以恒地坚持底线,并不断加以强化。”

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赵伟建议,在孩子开始自主进食时,可以让其充分享受吃饭的乐趣,多正面鼓励。孩子吃饭时,家长尽量避免催促或批评,“不要让孩子把‘吃饭’与‘不愉快’‘受批评’等联系起来。”

规律饮食助成长

杭州市一名幼儿的家长陈卓然说:“晚上睡觉前,孩子常常想吃东西,我会给他煮面条、馄饨当夜宵。”她谈到,下午放学比较早,也会给孩子加顿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家长给孩子频繁加餐,容易影响孩子正餐的摄入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告诫,孩子如果失去空腹感和饥饿感,其血糖会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

此外,如今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比如过多地参加课外兴趣班等,为适应兴趣班时间,一些家长通常会让孩子延迟或者提前用餐,导致孩子饮食不规律。同时,快餐、外卖也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优先选择,高热、高盐、高糖的饮食使孩子们的健康隐患增加。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曾赛珍提醒家长们,务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晚餐不宜让孩子吃得过饱,更不要盲目加餐。同时,减少油炸、烧烤等烹调方式,控制好油、盐、糖的摄入量。(记者黄筱、帅才、黄凯莹)

来源: 新华网

能吃是福?吃太饱小心“撑”出10种病!现在改还来得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能吃是福,饭要吃饱」这一观点,相信在很多人心中已根深蒂固。

但是能吃是福并不等于暴饮暴食,如果经常吃太撑,小心会吃出毛病来!

25岁的小闵是一位美食爱好者,在他的认知里,这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而吃更是头等大事!

一周前,小闵参加同学聚会,在餐桌上一边和同学追忆往事时光,一边喝着芳香扑鼻的白酒,吃着香喷喷的烤肉,饭后再来一些餐后甜点和水果……一切真是太美啦。

这顿饭,小闵从晚上8点吃到了深夜12点,才酒足饭饱尽兴离开。

吃的时候没啥感觉,可凌晨到家准备睡觉时,却怎么也睡不着,胃撑得难受,不舒服,恶心、想吐。

凌晨3点多时,胃里更是翻江倒海,开始出现不受控制地呕吐,随后腹泻,同时还伴有间接性腹痛。

家人发现小闵的不适后,赶紧拨打120送他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

医生提醒万事有度,胃容量也有它的极限,喂得太饱、太撑不利于健康,易对胃部造成大量的负担,可能造成成年人胃下垂或其他疾病。

另外,儿童饮食更要注意这一点,一定不要吃太饱!

对于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孩子来说,大量的进食很可能会阻碍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拉肚子、便秘,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造成肥胖,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在吃饭的时候,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容易吃多,尤其是美食面前,更是要等到吃撑了,才舍得放下手中的筷子,可却不知这个不起眼的饮食习惯是很危险的。

正所谓胃口越大,吃得越撑,“病就从口入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

人从进食开始到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要20分钟才会产生饱腹感

而很多人吃得急,吃得又多,不用10分钟就能解决一顿饭,这样很容易吃撑,使人的机体超负荷运转,导致出现系列健康问题。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经常饭后打饱嗝,吃得太饱的人,哪怕短期的暴饮暴食,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也是无法挽回的,不仅会使体重直线上升,还会“撑”出病来!

经常吃太饱,容易“撑”出10种病

01肥胖

经常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易使多余的“营养物质”在体内储存堆积,导致肥胖的发生。

肥胖是“万病之源”,由肥胖产生的代谢综合征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由此带来的并发症更是可多达上百种疾病。

02胃病

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什么,饮食不规律会导致什么癌症-第1张图片-

吃得过饱最直接的损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肠胃蠕动较慢,出现消化不良。

食物长时间潴留在胃中无法及时排空,会导致胃黏膜分泌大量的胃液,破坏胃黏膜屏障,对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导致胃部疾病,如胃炎、胃黏膜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另外,由于重力作用,还可能导致胃下垂的发生

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每2~3天修复一次,如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时,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机会,就无法抑制胃酸的分泌,防止胃黏膜再次受到损伤。

03肠道疾病

经常饱食,尤其摄入了过多的脂肪,不能快速转化成能量应用,就容易堵塞在肠道内,引起便秘从而导致肠堵塞,严重时有可能会诱发肠梗阻,出现带血黑便。

04肥胖

如果晚餐吃得过饱,或油腻食物食用过多,再加上饮酒过多时,就容易 *** 胰液过度分泌,而这些分泌出来的大量胰液,如果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引起胰腺的自我消化,诱发急性胰腺炎。

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一般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就医,发展到重症的话,死亡率可能会飙升到30%以上

05反应迟钝

吃得过饱,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衰老。

当人在饱餐状况时,血液会都跑到肠胃系统中工作,导致脑供血相对不足,使人处于疲劳状态,感到昏昏欲睡。

另外,由于食物被大量消耗,此时海马体内的神经元连接 *** 数量也会明显减少,因此记忆功能会受到影响。

经常饱食不仅容易让人疲劳,还会促使大脑内生长因子增加,使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使人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严重者可发生中风。

06癌症

经常吃太饱,会使胃肠道的运动不协调,影响蠕动功能,增加胃肠道肿瘤发生的风险

美国有研究发现,进食量减少25%,人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将减少了1/4

另外,曾有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07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08骨质疏松

过量进食会增加各个器官的负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也会大量增加,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

即使后期摄取较多的钙,也很难沉着于骨骼之中,可能会导致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增加。

09肾病

肠胃在消化食物的时候会产生非蛋白氮,而非蛋白氮需从肾脏排出

如果长期饱食,将会产生大量的非蛋白氮,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使人体泌尿系统受到影响,引发各种肾病。

10神经衰弱

吃得太饱会给人带来强烈的饱腹感,膨胀的胃肠往往会压迫周围脏器产生不适,使大脑皮质兴奋难以入睡,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神经衰弱,所以睡前更好不要吃太多东西,喝太多饮品。

警惕!儿童吃太饱,有这3大危害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肖娟在有来医生科普平台关于《儿童吃太饱的危害》中表示,儿童吃得太饱,易造成3大危害:

1.胃肠道不适

如果孩子每一顿都吃得很饱,会导致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甚至会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会影响到长期食欲,所以给孩子吃饭时不宜吃得过饱。

2.患糖尿病、高血压

如果给孩子吃得太饱,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如果每顿都给孩子吃很多,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容易出现肥胖,从而导致出现儿童糖尿病、儿童高血压等问题。

3.感染几率上升

孩子如果吃得太饱,胃肠道负担明显加重,会使更多的血液跑到消化系统去进行消化,从而使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患呼吸道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吃撑了,如何补救?

1.适当活动

如果吃撑,一般下次就餐时就不要进食水了,下一顿禁食,患者就能好转;还可以出去散散步,多走动走动,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来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腹胀等不适症状。

2.腹部 ***

延顺时针方向在肚脐周围给予轻柔的 *** ,也有助于肠道的蠕动。

3.药物治疗

可以喝点益生菌,或吃促进胃动力、助消化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健胃消食片、复方消化酶等,可以缓解症状,促进胃肠蠕动。

具体用药,需要详细查看药品说明书或者在临床药师指导下使用。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规律饮食,固定三餐用餐时间,建议两餐间隔4~6个小时,吃饭速度不宜过快,吃饭时间至少保证20分钟,不要囫囵吞枣、暴饮暴食。

而且,晚上要尽量少吃一些,以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吃7~8分饱即可。

#吃太多##吃撑##如何避免吃撑伤胃##你以为的吃饱了其实是吃撑了#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太多疾病与饮食不当有关!5大“雷区”,之一个就有人中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饮食也变得越来越不规律。但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许多疾病与饮食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5个与饮食相关的“雷区”,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饮食健康的重视。

之一个“雷区”是过多的盐摄入。过多的盐摄入是很多疾病的元凶之一,包括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摄入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盐的摄入,选择少盐或无盐的食物,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第二个“雷区”是过量的糖摄入。食品和饮料中含有过量的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于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高糖摄入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失控。为了减少糖的摄入,我们应该选择低糖食品,并尽量避免加糖饮料和甜点。

第三个“雷区”是不健康的脂肪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高胆固醇的风险。相反,不饱和脂肪(包括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我们可以选择植物油替代动物油,选择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来保持脂肪的平衡摄入。

第四个“雷区”是缺乏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促进消化、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等功能。然而,现代人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为了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我们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选择全谷类食物而非精制食品。

第五个“雷区”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我们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然而,由于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多人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我们应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和坚果,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总之,我们要避免五个“雷区”——过多的盐摄入、过量的糖摄入、不健康的脂肪摄入、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矿物质。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既能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又能远离许多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lt reduction .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 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salt

2. Malik VS,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 *** ysis. Diabetes Care. 2010 Nov;33(11):2477-83.

3. Wang Q, et al. Dietary palmitic acid influences LDL-receptor activity in HepG2 cells. Br J Nutr. 2008 May;99(5):918-22.

4. Lattimer J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and its components on metabolic health. Nutrients. 2010 Dec;2(12):1266-89.

长期吃饭不规律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除了胃不好,还有4个后果……

早上起床慌慌张张吃两口,午饭拖到下午2点吃一点了事,晚上8、9点来一顿丰盛的晚餐……不少人的一天是这样“吃”过的。但这样长期吃饭不规律,后来都怎么样了?

吃饭也要遵循“生物钟”

2021年国际权威期刊《营养素》(Nutrients)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提示:晚饭时间不规律,将大大增加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风险。研究人员发现,与20:00前吃晚饭的人相比,不规律吃晚饭组出血性中风的死亡率升高44%。①

研究截图

一天三顿饭,早已成为现代人默认的饮食习惯。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日常习惯的差异,很多人无法做到按时、按顿地吃饭。

2022年刊发在《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一天三顿饭相比,每天就吃一顿饭的人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3%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每天吃两顿饭的人,增加7%的全因死亡风险和10%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研究截图

1.不吃早餐——全因死亡率增加11%

与规律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1%,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40%;

2.不吃午餐——全因死亡率升高12%

与规律吃午餐的人相比,不吃午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5%;

3.不吃晚餐——全因死亡率升高16%

与规律吃晚餐的人相比,不吃晚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9%。②

健康时报图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孙长颢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遵循“时序营养”对身体健康有许多好处!即通过遵循生物钟的节律,选择合适的食物和用餐时间,更大限度地发挥食物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孙长颢教授2023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早餐应在起床后1~2小时内吃,晚餐应在睡前至少3小时内吃。这样的用餐时间对维持身体代谢的稳定和控制体重有很大帮助。

过于频繁或过晚用餐,会导致代谢指标长期处于高水平或波动大,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每餐之间应保持至少间隔4个小时,避免零食频繁摄入。③

不按时吃饭,影响全身健康!

1.不按时吃饭,会引发胃病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若平时都是大概晚上6~7点吃晚饭,但某几天因为各种原因改到八九点才吃,过两天又提前到5点吃,没几天又变成了九点十点吃,这样就会造成胃的守时混乱。此时,胃液已经分泌了很多,但是胃里面却并没有食物,导致胃液会直接侵蚀胃黏膜,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胃溃疡。④

2.不按时吃饭,恐影响睡眠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在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有些人每天吃完晚饭后,在临睡前有吃夜宵的习惯,在睡前吃很多东西或多或少会影响睡眠质量。⑤

3.不按时吃饭,会影响体重

不少人加班忙起来不吃晚餐,然后到九十点饿到不行又开始吃晚餐。这就很容易发生夜餐综合征,造成肥胖。

4.不按时吃饭,会影响胆囊

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阮国治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不爱吃早餐或早餐不规律,也是造成胆结石的一大原因。

胆囊是存储胆汁的重要器官,人在进食之后肠道会分泌出一种叫胆囊收缩素的内分泌激素,胆囊收缩就会把胆汁排到十二指肠中,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不吃早餐,胆汁就无法定期排出,会使得胆汁浓缩,促使结石的产生。⑦

5.不按时吃饭,会影响大脑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2013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道,大脑能够利用的唯一能源是血中的葡萄糖,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足,会使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及时为大脑的正常工作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质,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等情况,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⑧

一日三餐有个更佳吃饭时间

更好把用餐时间固定下来,这样肠胃也会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模式”。一般:

早餐:7-8点间吃较好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许彦来2020年在接受半岛采访时谈道,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⑨

考虑日常生活习惯和消化系统生理特点,一般起床半小时后吃早餐。⑩更好在9点前吃完早餐。

午餐:11-13点间完成

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⑨

晚餐:固定在18-20点间

建议晚餐时间更好放在18~20点,21点以后请避免进餐。?

孙长颢教授表示,保障三餐能量摄入能够控制在4:4:2的比例,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营养需求。早餐应多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如米面蛋奶等,午餐应多吃全谷物和豆类,比如糙米、黄豆等;晚餐应多吃深色蔬菜和牛奶,比如菠菜、西兰花、奶制品等。③

来源:健康时报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规律是常见的饮食问题,其中包括饥一顿饱一顿的进食方式和不规律的饮食时间。人们经常购买瓜子、薯片、鸭脖等零食,准备慢慢享用,但由于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方式,他们的饮食时间没有规律,而且进食量也不稳定。长此以往,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均衡。良好的营养基础是均衡膳食,即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要全面,营养素比例要合理。如果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不管营养比例,就只能满足口腹之欲,却难以保证健康。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特别是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缺乏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解决饮食不规律的 *** 有以下几种:1.坚持吃早餐。2.午餐和晚餐尽量定时定量。3.午餐和晚餐尽量选择易消化的肉类食品(如鱼、瘦肉等),少吃动物内脏(如猪肝、腰子等)和肥肉;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烟熏腌制的食物;多吃清淡少油的食物,少吃油炸、过咸和调味品过多的食物。4.不吃或尽量少吃甜食和硬果类食物(如花生、核桃、瓜子等),不喝或少喝甜饮料。5.多喝水,每天喝2000毫升水(相当于8大杯),可以喝白水或淡茶。如果出汗过多,可以喝一小杯淡盐水。

标签: 规律 导致 饮食 什么 癌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