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时间计时法,以及时间的两种写法分别叫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古代常用的计时法有什么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智取生辰纲》:“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这种 *** 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这“五更将近的时候”,就是将近早上5点钟的时候。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 *** ,“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课文中出现的“漏刻”时间词语已非本意,只要“更点”的代名词而已。
《谭嗣同》中“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这里“漏”也是“更”的意思了。现代常用的“刻不容缓”“一时三刻”等词语中的“刻”意思就更虚了。
俄而:不久,一会儿。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世说新语〉两则》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二、什么是24小时计时法
24小时计时法是从晚上12点(0点)到中午12点。从中午12点开始,时针转一圈需要12个小时,也就是24个小时。换句话说,一天=24小时。这种计时 *** 称为24小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一般用“清晨”、“早晨”、“早晨”等来描述一天的时间从0点到中午12点;用“下午”、“晚上”、“晚上”等词来描述一天中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的时间。
24小时计时法和12小时计时法的相似性:虽然12小时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在DU方面是不同的,但它归结为相同的两种使用的芷钟面。不管怎样,表盘上的12个数字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不使用下午和早上的显示器,所有的显示器都将在13点之前加上0,所有的显示器都将在12点之前加上0。
24时计时法和十二时计时法不同点的注意事项:
1、24时计时法是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0时)时针又走一圈也是12小时,一共24小时,也就是一日=24小时。
2、12时计时法是用“凌晨”、“早晨”、“上午”、等来描述一天从0时到中午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
3、24时计时法是用得最为普遍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4、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三、通常用的计时法有哪两种
1、普通记时法: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中午、晚上、凌晨”等时间词来区别,如上午时针指向9,应说上午9时,当时针第二次指向9,这时是晚上9时。
2、 24时计时法:时钟有两圈,分内圈和外圈,内圈数字是时针走之一圈表示的时刻,外圈数字是时针走第二圈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时刻,下午1时就是13时,晚上9时就是21时,时针指向外圈的几就读几时,不用再说上午或下午等时间词。
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到了下午1时的(+12);
加上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数字大于12的(-1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时计时法
四、通常用的计时法有哪两个
通常用的计时法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一天=1440分钟,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一刻=15分钟,一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1)普通钟表相当于圆,其时针或分针走一圈均相当于走过360°角。
(2)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30°。
(3)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0.5°
(4)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应为:6°。
五、什么事时间,有几种计时法,分别怎么表示
1、时间表示 *** 有(两)种,分别是(12小时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
2、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如果不使用下午和上午显示,中午13点前所有的都会加0表示,12点都是12点。
3、24时计时法是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0时)时针又走一圈也是12小时,一共24小时,也就是一日=24小时。
4、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中午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中午12点以后的时间加12小时。
5、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加上时间限制词(上午、下午等),12点以前的时间不变,12点以后的时间减12小时。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时计时法
六、计时法分为哪两种
1、计时法分为十二小时计时法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十二小时计时法又叫分段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把1天的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个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另外12时叫做下午。
2、受到传统的行针式钟表影向,大部份人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时制称呼及理解时间。会在时间前加上上午,或者下午。
3、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比如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
关于时间计时法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