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乌梅丸能治哪些病)-万象-

乌梅丸(乌梅丸能治哪些病)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乌梅丸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乌梅丸的知识,包括乌梅丸能治哪些病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详解乌梅丸三大功效
  3. 乌梅丸的配方是什么
  4. 乌梅丸使用新认知,用它不必囿于上热下寒
  5.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6. 乌梅丸能治哪些病
  7. 乌梅丸的配方

一、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乌梅丸是一种传统式中药材,其主要原料为鲜果乌梅干,加入中药细辛、炮姜及其黄芩、川芎、益母草等中草药制成的中药材,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温开水吞服。乌梅丸具有镇静的作用,如果服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还能起到补血和除虫止痛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消化,乌梅丸具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丸中所含的多种中草药材,对人类胆肝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人的胆肝功能,而且可以避免胆管感染,而且可以促进胆液引流 *** ,对于人类常见的胆结石和胆囊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胆肝作用避免胆肝变病。

乌梅丸能健脾养胃,可以促进人体肠胃消化吸收,对于人体脾胃虚弱、脾胃不和等症状都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由于脾胃不和,出现恶心干呕或食滞腹胀及下腹疼痛等症状时,立即服用乌梅丸就可以缓解症状。

乌梅丸对人体内的寄生虫及其蛔虫卵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消除作用,可使她们与人体新陈代谢一起排出身体外,还可让身体因寄生虫引起的腹痛和削瘦等症状尽早缓解,如有必要,可立即内服乌梅丸。另外,在没有蛔虫病出现的情况下,大家适当吃一些乌梅丸,也可以避免身体寄生虫的出现,可以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乌梅丸在吃的时候忌讳很少,但乌梅丸可以促进胃液代谢,这些原本就是胃酸过多,或者患有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人,严禁吃乌梅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详解乌梅丸三大功效

1、现代人因工作繁忙,常常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加之饮食混乱,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精神状况也每况愈下。为了改善健康状况,许多人会选择服用乌梅丸。然而,对于初次接触乌梅丸的人来说,其功效与作用可能仍是个谜。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乌梅丸的三大主要功效。

2、乌梅丸由乌梅、花椒、丁香、干姜、黄精、人参、红枣、甘草等寒热并用的中草药组成。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有效暖肝调中,清上温下。对于长期腹泻、厥阴头痛、巅顶头痛、烦躁呕吐及手足厥冷等症状,乌梅丸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3、乌梅丸还能作为驱虫药使用,有效驱除蛔虫。蛔虫对身体尤其是肠道的危害极大,可能导致发热、咳嗽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乌梅丸能够迅速驱除蛔虫,缓解身体不适。此外,乌梅丸经过九蒸九晒的精细 *** ,使丸剂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分解,更加温和且易于吸收。

4、慢性腹泻患者往往深受其苦。乌梅丸以其纯草本配方和精工 *** ,安全无副作用,温和调理不伤身。对于嗓子经常发炎、咽喉肿痛并伴有腹泻和手脚冰凉的人来说,乌梅丸是理想的选择。

5、综上所述,乌梅丸在改善身体健康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无论男女老少、白领还是父母,当身体出现不适时,都可以考虑使用乌梅丸进行调理。

三、乌梅丸的配方是什么

张仲景乌梅汤配方,包括乌梅肉二两、细辛六钱、干姜一两、黄连一两六钱、当归四钱、桂枝六钱、人参六钱、附子(制)六钱、黄柏六钱、蜀椒(去目)四钱以上十味,共重八两四钱。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乌梅肉单放。

2、粉碎与混合:将细辛等九味轧为粗末。另取米醋十两浸渍乌梅肉24小时,加热蒸之,至醋被吸尽取出,同粗末碾碎,晒干或低温干燥,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损耗率约5%。

3、制丸:取炼蜜[每药粉十两,约用炼蜜(110℃)十两,和药时蜜温100C]与上药粉搅拌均匀,成滋润团块,分坨,搓条,制丸。上药一料,约制一钱重蜜丸160丸,公差率±2%。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四、乌梅丸使用新认知,用它不必囿于上热下寒

1、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书中仅言其用于驱蛔、下利,但对于内、外、妇、儿科等多种疾病,此方均有大用。本文作者,河北中医学院张再康临床常用此方,文章探讨了寒热并用之乌梅丸机理及其所主病证。

2、《伤寒论》厥阴一篇,病理深邃,最难疏解。乌梅丸为厥阴篇之总方,历代医家皆喜研习,其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

3、蛔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而乌梅丸酸苦辛同用,治疗蛔厥确有良效,因而后世奉为治蛔良方。然而据此把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剂,则失之局限。陈元犀曰:“此为厥阴之总方,注家第谓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犹浅视乎乌梅丸也。”柯韵伯指出“看厥阴诸证与本方相符,下之利不止,又与主久利句合,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此外,他还指出:“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立法,叔和编于吐蛔条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证符合,岂只吐蛔一证耶!”《医宗金鉴》、章虚谷皆强调乌梅丸为厥阴正治之主方。可见安蛔论有其局限的一面,不利于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乌梅丸。

4、有众多医家持“上热下寒”论,如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组编《伤寒论译释》说:“本证总的说来,是膈上有热,肠中有寒”。其依据有两方面:一是据《伤寒论》366条厥阴病纲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二是依据乌梅丸方组成以方测证。但“上热下寒”之论表面看似有道理,实际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推敲:上热下寒证诊断指征是什么?仅凭病家主诉心中烦热、口渴口干、食入即吐、腹中冷、下利之典型表现判断吗?临床实难遇见。其“上热下寒”的舌象、脉象指征是什么?若热多是否即舌红、脉数有力?寒多是否舌淡、脉迟而无力?且热的位置在膈上拟或胃中,寒的位置在胃中拟或肠中?可见“上热下寒”之论最易为人接受,却经不起推敲,是目前制约乌梅丸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说乌梅丸的病机为寒热错杂尚可,说上热下寒却并不妥当。

5、陈修园谓:“此方不特所以治厥,而可以治痢。凡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证,亦不能舍此而求方。又凡厥阴之变证不一,无论见虫不见虫,辨其气化不拘形迹,皆可以乌梅丸主之”。阴阳不相顺接何以独在厥阴一经?白虎汤证、阳明腑实证等皆可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厥。这仅仅是厥证的普遍规律,不可概论厥阴乌梅丸证。

6、厥阴经包括手足厥阴二经,然足经长手经短,足经涵盖手经,故厥阴病主要讨论肝的问题。厥阴篇的本质是肝经虚寒,以此形成全篇主线。何以如此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肝应春,阴尽阳生,阳气始萌而未盛,肝本身易发生阳气的虚馁,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寄生虫易导致肝阳虚。

7、临床用药不当,致肝阳虚者亦复不少。肝气郁结而过用辛燥升散之药,则易伤气耗血,且又暗伤肾水以损肝木之根。肝火上炎而过用苦寒之药,易损伤肝阳并致气血郁滞。肝气横逆,循经流窜全身或侮其所胜,而过用平肝之剂,易损伤肝气。肝阴不足而肝火妄动者,过润则有碍肝气之条达,又与脾胃有碍。故临床上以上诸法暂用尚可,久用轻则损伤肝之气血,重则损伤肝阳。更有肝之阳气素虚,然不察病机而犯虚虚之戒者。

8、肝阳既虚,不能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肝中所藏相火即不能逍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而化火。张锡纯曾指出:“因肝主疏泄,中藏相火(相火生于命门寄于肝胆),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逍遥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疼,所以热剧之处疼亦剧也……安东人刘仲友,年五十许,其臂常觉发热,且有酸软之意。医者屡次投以凉剂,发热如故,转觉脾胃消化力减。后遇诊之,右脉和平如常,左脉微弱,较差于右脉一倍。询其心中不觉热,知其肝木之气虚弱,不能条畅敷荣,其中所寄之相火郁于左臂之经络而作热也。遂治以曲直汤(山萸肉一两、知母六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当归三钱、丹参三钱),加生黄芪八钱,佐萸肉以壮旺肝气,赤芍药三钱,佐当归、丹参诸药以流通经络,服两剂,左脉即见起,又服十剂痊愈。”

9、笔者认为乌梅丸证的机理为肝阳虚,阳气不能生发敷布。然肝中又内寄相火,当肝阳虚而不得生发疏泄之时,相火亦不得敷布,以致郁而为热,此即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乌梅丸证的病机有阳虚阴寒内盛和相火内郁化热两方面,故形成了寒热错杂的病机。

10、乌梅丸证的病机为肝阳虚夹有郁火,其中肝阳虚为主要矛盾,郁火为次要矛盾。此种郁火并非必在膈上或胃中,可以流窜全身。故不可囿于上热下寒说,按图索骥式地机械运用乌梅丸。肝主生发、疏泄,其政舒启,其德敷和。肝的疏泄条达,在人体具广泛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多将其高度概括为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和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具体体现在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推动津血的运行输布、调节男女生殖等五个方面。肝主藏血具体体现在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等三个方面。一旦肝阳虚失其疏泄之职,则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可呈现广泛病变。故乌梅丸所主病证颇广。

11、《千金方》《圣济总录》治冷痢;左季云《伤寒类方汇参》云:“此方治腹疼饮冷、睾丸肿疼、巅顶疼、胃府咳”。叶天士善用乌梅丸,治疗呕吐、胃疼、泄泻、痢疾、久疟、痞证及温病。

12、近人袁尊山用乌梅丸加全虫、蜈蚣、僵蚕等去川椒治疗破伤风、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乙脑后遗症等所致的痉病;高体三在《论乌梅丸的方义和运用》一文中运用乌梅丸治疗蛔虫、经寒腹痛、虚寒性肚痛、慢性附件炎、虚寒性白带、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虚寒性胃疼、慢性前列腺炎、阳痿、遗尿、坐骨神经痛、慢性三叉神经痛及脱肛、子宫下垂等;龚志贤在《乌梅丸治花翳白陷》中讲述运用乌梅丸治疗翳内陷(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经验。

13、笔者在临床上将乌梅丸用于寒热交作、头痛昏厥、痉搐转筋、胁脘胀痛、纳呆呕吐、嗳气下利、胸痹胸痛、消渴、懈怠、麻痹、精神萎靡、痛经、阴缩阴痛、目痛甚或烦躁,或其气上脱而喘、下脓血、咽痛、口舌赤烂、口渴、善饥、心烦等,以西医病种计有心脑血管病、肝胆病、胃肠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妇科病等。

14、据笔者的体会,应用乌梅丸所掌握的主要指征有:①脉弦按之无力。弦为肝之脉,肝阳虚者,温煦不及致脉拘急而弦。其弦,可兼缓、兼滑、兼数、兼濡等,然必按之减;②舌象:舌淡苔白润或白中带黄润,舌边尖或根部可有红点;③具有肝经症状:懈怠、忧郁、胆怯、头晕肢麻、四肢畏寒、胁脘胀痛、抽搐转筋、阴痛囊缩、寒热交作等。数症可并见,或仅见一症,又具上述之舌脉者,即可使用乌梅丸来进行治疗。

15、张仲景《金匮要略》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内经》云:“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温肝:寒邪伤肝,当用温剂辛散,肝脏本身阳不足,宜以温养助长生气升发,概称曰温,意义不同。补肝阳的 *** ,必须在养血中佐以温药升发,不能单用温热”。

16、乌梅丸的制方特点充分体现了温肝阳、泄郁火的治疗特色。乌梅丸中,乌梅300粒,实测约为570克,去核后,所剩乌梅肉实测约为192克,其量独重。方中重用酸敛之乌梅,并用醋浸制,同味相求,增强其酸性,与当归相伍补益肝阴,以成阴生阳长之义。

17、另外,乌梅味酸可敛散越之气以固本元。《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凡脱,皆脱在肝”,故重用味酸之山茱萸救脱,与乌梅丸重用乌梅理出一辙。附子、桂枝、干姜、川椒、细辛温肝阳;川椒、细辛味辛又可理气通阳疏肝;黄连、黄柏苦寒以泄热,与细辛、川椒相伍共奏辛开苦降以泄郁热之功;人参、米饭、白蜜补气健脾养胃,培土以制肝,正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意思。

18、笔者运用本方,若无真气脱越之象,乌梅常减量使用。热重者加大寒药用量,或稍加龙胆草;寒重时加大附子用量,或加吴茱萸;气虚重时加生黄芪;阴血虚重者加生白芍;肾气虚者加巴戟天、仙灵脾等;清阳不升加柴胡、升麻、桔梗等;兼有瘀滞加桃仁、红花、丹参、郁金等。

19、昼则身如冰水浸,自心中冷不可禁,虽穿厚衣不解;夜则身热如焚,虽隆冬亦必裸卧,盗汗如洗,头痛、左胁及背痛。情志稍有不遂则心下起包如球,痞塞不通,胸中窒塞。饮食、二便尚可,年初经绝。脉沉弦寸滑。先后住院11次,或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或称为内分泌失调,或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0、处方:乌梅6克、炮附子15克、细辛4克、干姜5克、桂枝10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黄连10克、黄柏6克、川椒5克。二剂寒热除、汗止、心下痞结大减,四剂而愈。已五年,生活正常,未再发作。

21、病奔豚三十余年,自觉有气从小腹上攻,攻至腹则腹胀痛,攻至胸则胸中憋闷疼痛,呼吸窒塞,欲死,连及头颈后背两臂皆憋胀痛,痛苦殊甚,全身无力,继则大口频频嗳气,气喷涌如山崩,气出则诸症稍缓,须臾复作,一日发作二三次或十数次,逐年趋重,情志波动时更重。脉弦大按之减,两尺沉。西医诊断冠心病、胃神经官能症、吞气症等。中医诊断为奔豚,乃肝肾阳虚、厥气上逆。

22、处方:乌梅6克、炮附子15克、干姜5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川椒5克、细辛4克、黄连8克、黄柏4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沉香4克。此方加减,共服24剂,诸症渐减而愈,已二年未再发。

23、每次行经则头晕呕吐,目系抽痛眼不能睁,时时晕厥,一日三五度不等,寒热交作,少腹寒痛,经血暗少,约五日后,经净方渐缓,已七八年,屡治不愈。脉沉弦细涩,舌淡而暗。乃肝阳肝血皆虚。

24、处方:乌梅5克、桂枝10克、炮附子10克、干姜4克、川椒4克、细辛4克、当归12克、党参12克、川芎7克、五灵脂12克、蒲黄8克、乌药8克、元胡10克、黄连8克、黄柏4克。经欲行时开始服用直到月经干净,每月服六七剂,素日服人参养荣丸,连服三月而愈,已二三年,经期生活劳作正常。

25、近来出现右胁肋隐痛不适,食欲不佳,自觉全身酸懒不适。望其面色晦暗不舒,精神不振。舌尖略红苔白而略厚,脉弦濡无力。诊为肝阳不足,夹火夹湿。

26、处方:乌梅10克、桂枝10克、炮附子6克、干姜4克、川椒4克、细辛4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柴胡6克。四剂病愈,已四年未再发。

27、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堪称中药饮片移动的“博物馆”。这本书就是——

28、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五、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1、乌梅丸是一款源自纯草本配方的滋补产品,其成分包括乌梅、花椒、丁香、干姜、人参、黄精、红枣和甘草等天然药材。这款产品以其安全无副作用、温和调理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不仅能够滋补身体,还属于药食同源的产品,适合日常食用。

乌梅丸(乌梅丸能治哪些病)-第1张图片-

2、服用乌梅丸的 *** 简便,每天仅需取5克,在早晚饭后用温开水冲服即可。每罐乌梅丸约重180克,按照此服用量,大约可以用15天。一个完整的服用周期为30天,坚持服用效果更佳。这款产品尤其适合那些因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或身体不舒服而需要调理的人群。

3、乌梅丸不仅具有补肾的功效,还能帮助改善因生活不规律导致的各种身体不适。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可以考虑通过服用乌梅丸来调理身体,恢复健康活力。这款产品的温和配方和卓越效果,使其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想选择。

六、乌梅丸能治哪些病

消化系统疾病:一、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二、肠易激综合征三、慢性胆囊炎四、慢性萎缩性胃炎五、十二指肠壅积症六、滴虫性肠炎七、克隆病(Crohn病)八、胆道蛔虫症九、慢性腹泻十、虫臌十一、吞酸十二、胃脘痛十三、糖尿病性胃轻瘫十四、腹胀十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六、上消化道出血十七、便血十八、肝癌疼痛十九、过敏性结肠综合征二十、小肠功能紊乱二十一、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二十二、肝、肾综合征二十三、慢性痢疾二十四、呃逆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一、心血管神经症二、帕金森病三、偏头痛四、神经性头痛五、血管神经性头痛六、抑郁症七、精神性烦渴八、奔豚气九、痉病十、癔病十一、面神经瘫痪十二、肋间神经痛呼吸系统疾病:一、激素依赖型哮喘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三、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统疾病:一、泌尿系结石二、慢性肾功能衰竭三、慢性肾炎四、泌尿系感染五、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六、乳糜尿心血管疾病: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隐性心衰三、晕厥四、风心病水肿五、心绞痛六、高血压内科其他疾病:一、胆囊术后胁下痛二、雷诺病三、发热男科病证:一、慢性前列腺炎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妇产科病证:一、滴虫性 *** 炎二、慢性盆腔炎三、带下病四、痛经五、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六、围绝经期综合征七、不孕症儿科病证:一、小儿胆道蛔虫症二、迁延性腹泻三、胃炎四、肝硬化腹水五、小儿癫痫六、小儿惊风七、小儿盗汗皮肤科病证:一、荨麻疹二、带状疱疹口腔科病证:一、复发性口腔溃疡二、牙痛眼科病证:一、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二、风火眼耳鼻喉科病证:一、化脓性中耳炎二、梅尼埃病三、链霉素中毒四、癔病性失音外科病证:一、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七、乌梅丸的配方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的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

OK,关于乌梅丸和乌梅丸能治哪些病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乌梅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