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土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土茯苓怎么煲汤好
炎热的夏季来临,这个时候身体所耗的水分比较多,这个时候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再加上炎热的夏天胃口往往都不太好,这个时候应该多喝些汤水,这样既可以补充水分,而且还具有开胃的功效。土茯苓,是广东人非常喜欢用来煲汤的一种原材料,它是取自于野外的一种纯天然药材植物,煲汤可以起到解毒散结,祛风通络,利湿泄浊的功效,而且根据了解,许多关节炎人士都是经常服用土茯苓汤治疗好了。那么,土茯苓怎么煲汤呢?下面尚要来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关于土茯苓煲汤的做法,以及功效,希望大家喜欢。
材料:鸡肉500克、土茯苓10克、红枣5枚,枸杞适量。
1、鸡肉清洗干净,切块;其他的配料用清水洗净,然后泡一下水。
2、鸡肉放入滚烫的开水中,加入一些料酒或是姜片,这样可以去除鸡肉血腥味,然后2-3分钟时间捞起。
3、接着把鸡肉放入纱煲内,加入其他的材料,以及适量的清水。
4、大火烧开以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如果是电的炖煮,那么可以设置40分钟时间就可以了。
5、时间到了以后,那么加入适量的食盐即可食用,味道可是非常的香哦。
功效:此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清热解、解毒、除湿的好食材,有非常好的清热祛湿、解毒凉血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常饮来去除身体内的湿气。
材料:猪骨头、土茯苓、茨实,薏米,赤小豆,扁豆。
1、首先把土茯苓、茨实,薏米,赤小豆,扁豆洗净,泡水备用。
2、猪骨头放入沸水中,加入适量的料酒,一起烧煮几分钟时间,去除血水,捞起用清水冲洗。
3、之后把所有的材料放入汤煲内,加入足够的清水,煲2小时即可加盐食用。
功效:土茯苓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祛湿;而赤小豆的功效是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因此此汤可以祛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的功效。
材料:猪瘦肉150克、土茯苓50克、芡实30克、金樱子15克、生姜4克。
1、猪瘦肉洗净,切块;其他的药材洗净,稍微浸泡下;
2、然后把猪瘦肉、药材、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6-8碗。
3、大火煲开以后,转小火慢煲1小时,食用加入适量的盐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毒的效果;而且同时还可辅助治疗 *** 炎、宫颈炎,是非常适合妇女食用的夏日保健汤品。
配料:姜片10克、葱段15克、食盐4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料酒15克。做法:
1、首先把乳鸽洗净,去除内脏,斩开成4块;土茯苓洗净,切片。
2、起锅加入清水,然后烧开,放入乳鸽焯水,接着捞起。
3、接着把乳鸽、土茯苓、姜片放入炖煮内。
4、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煲50分钟时间,之后加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煮开入味。
功效:此汤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土茯苓主要功效是解毒散结、祛风通络、利湿泄浊;乳鸽具有补肾添精、温阳益气的作用。此汤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炎症。
材料:乌骨一只、土茯苓5-6两,猪瘦肉5两,火腿一块,枸杞一小把,姜片两块。
1、山龟洗净,放入沸水中焯水,然后捞起;瘦肉切小块;土茯苓、枸杞、火腿洗净备用。
2、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纱煲内,加入没过材料一半以上的清水。
3、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3小时,最后适量的调味即可。
功效:土茯苓老龟汤是广东一带的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去湿解毒、滋阴清热、健脾益肾。
材料:猪脚一个、土茯苓200克、花生米100克、料酒、姜片,葱断。
1、把猪脚,横切两段,竖着刨开;注意砍断骨,连着皮肉,可以在买的时候在猪肉档就准备好。
2、花生米,提前用冷水浸泡2-3小时左右的时间。
3、土茯苓洗净,切片;生姜洗净;葱段切两段。
4、猪脚放入沸水中,加入生姜,一勺子料酒,大火煮5分钟时间,捞出。
5、接着把所有处理好的食材放入纱煲内,加入一小勺子的料酒,适量的开水,没过食材表面多一些。
6、之后盖起盖子,焖煮一小时半,然后打开盖子,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品,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除湿活络的功效,和猪脚花生一起煲汤食用的话,那么可以起到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的功效。也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
材料:猪排骨2根、土茯苓一大块,姜片,食盐各适量。
2、把两种食材一起放入纱煲内,加入姜片和适量的清水。
3、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食用的时候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味道甜美,尤其是用新鲜的土茯苓,滋味更加的香浓,可以起到祛湿、解毒、除氧的功效,非常适合夏天的适合饮用。
材料:土茯苓、五指毛桃、猪骨、姜、盐。
1、新鲜土茯苓洗净,切片;五指毛桃洗净,切成一段段的;猪骨头放入沸水中去除血水。
2、接着所有的材料放入纱煲中,加水煮开,改小火慢煲2小时。
3、食用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食盐即可食用了。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五指毛桃:性味:甘,微温。功能: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
虽然土茯苓汤滋味鲜美,不同的食材搭配具有不同的功效作用,而且非常适合在炎热潮汕的春夏季节食用,食用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但是,食用土茯苓汤也是具有一定的禁忌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相关的禁忌。
1、饮用土茯苓汤的时候,不可以和茶一起同饮,而且也不可以使用铁的容易来浸泡土茯苓,以免产生化学物质成分,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2、食用土茯苓煲汤的时候,更好是禁止食用油腻、辛辣、腥味的 *** 食物。
3、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煲汤。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1、脾胃虚弱不宜食用土茯苓煲汤。
3、因为土茯苓是寒性的,所以要用温性的枸杞中和一下。
4、土茯苓过量的话伤脾胃,还有是药三分毒,不要有事没事就吃药膳。
5、土茯苓和枸杞头对脾胃功能的要求较高,更好不要天天食用,更好是一到两个星期煲一次。
6、小孩子以及脾胃虚弱的人如体质差的老人,不适宜吃土茯苓和枸杞头。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中医认为其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此外,土茯苓在解毒、杀虫止痒也有功效,对于湿热所导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等都有很好的显著治疗功效,是一味较强的免疫抑制药,也是疗免疫病口腔和 *** 溃疡之更佳中药,同时土茯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有相当好的疗效。
茯苓,比起土茯苓来说,口味要偏淡一些;茯苓是一种利水渗湿药,可以健脾安神。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是一种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的中药材;此外,茯苓还是一种健脾利湿药,其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
土茯苓属于是比较常见的野生中药材,在市面上的品质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很多朋友会关注这样的药材哪里产的比较好,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具体产地。土茯苓多生于山坡或林下,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所以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产土茯苓,而每个地方由于气候与土地因素的不同,土茯苓的质量也不尽相同。但是据说土茯苓更好食用野生的,效用会更清晰,所以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考虑优先选择野生的土茯苓。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且有着良好的解毒作用。由于实验表明土茯苓的水煎剂对TAA所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还有解毒作用,而醇提取物却没有这个功效,因此,土茯苓生吃也有解毒作用。
土茯苓还具有镇痛的作用,这个功效得归功于土茯苓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叫落新妇甙,在小鼠的尾静脉注射1~4mg/kg落新妇甙能明显抑制小白鼠冰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注射2.5~10mg/kg落新妇甙能延长小鼠热板引起的痛反应潜伏期。表明土茯苓中的落新妇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土茯苓特别适合妇女使用,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妇科病有良好效果。它可治疗妇人下焦湿热, *** 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可用土茯苓易黄汤。
土茯苓还具有利尿的作用,这跟它其中含有的落新妇甙有关。那么从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落新妇甙能明显增加大白鼠的排尿总量,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给药后lh能增加尿Na+排出量,但对尿K+排出没有明显改变。
土茯苓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功效,从实验上看,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静注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而对氯化钙量-效曲线无影响,其作用形式与 *** 相似,提示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有B-受体阻滞样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土茯苓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除了以上的功效外,土茯苓还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那么土茯苓作用特点为选择性地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症过程,即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体液免疫反应,这一特点对于临床治疗细胞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能治疗很多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多功效药材,让大家对其有更加深的理解,更有效地利用它。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以上就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作用之一就是治疗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治疗筋骨疼痛也是土茯苓的作用之一,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土茯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膝关节积水,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重者100剂收功.
土茯苓、车前草各90g,穿心莲3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因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遇不良 *** 或气候突变,穿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可使病情恶化。
当小儿发生湿疹时,可去中药店买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1周后可愈。用药期间,不能让小儿食辛辣、鱼、虾、牛肉、羊肉等食物。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三、土茯苓的药效作用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溼,伍白芷除溼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溼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15例,服药3~6剂全部治愈。
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每日1剂,2次分服, 15剂为1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皮疹减少,鳞屑变薄;3~4个疗程皮疹开始消退.治疗5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土茯苓25g,双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黄柏、木通、扁蓄、泽泻、甘草各15g,水煎服,每剂服3次,每日2次, 12~18剂为1疗程.治疗72例,痊愈5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
土茯苓30g,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g,丹参15g,车前草、益母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复煎,分2次服.随证加减.另用药渣加白酒炒热外敷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或用穿石破、细辛、桃仁、皁角刺、三棱、莪术等药研粗末用水拌溼后装入袋内隔水蒸30分钟,取出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月经第5天开始,敷10天停药,连敷3个月.治疗94例,治愈68例,好转 15例,无效 11例***其中 5例为结核性盆腔炎***.疗程最短7天,最长4个月。
病儿母每日服土茯苓9g,病儿每日服土茯苓6g,水煎分3次服.治疗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1例,服药第4天,小儿全身红疹全消,口腔溃烂亦大见好转,共服药八、九天完全治愈。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溼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龟的功效: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溼。
黄芪功效: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解肌热。
枸杞子功效:滋肾、润肺、明目。
淮山功效: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痒、镇心神、神心气不足。
红枣功效:养血补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中益气、强体力。
党参功效:补益脾肺、补血生津。
功能:解毒,除溼,利关节。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乾,或趁鲜切成薄片,晒乾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土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