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汤团的谐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汤圆的寓意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汤圆的来历和传说
1、汤圆的来历和传说,元宵节别称上元节、灯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猜灯谜。其实这些习俗已经是维持很多年了,以下看看汤圆的来历和传说及相关资料。
2、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3、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4、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
5、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6、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7、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8、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9、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10、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11、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12、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温州鳌江流域到冬至有吃蛋汤矢的习惯。学名冬至丸,俗称蛋汤矢,或金团。
13、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14、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15、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16、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这就是汤圆的由来。
17、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而且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二、汤团的寓意(春节吃汤圆的寓意)
转眼间又到了春节,在农村过春节的时候要吃汤圆,这样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春节吃汤圆的寓意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汤圆,谐音团圆。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平时奔波在外的游子在这一天都得回家,一家人坐桌子前吃顿饭,称之为团圆饭。汤圆也因此而产生,它寄寓了人们渴望一家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望。
2、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3、甜馅汤圆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不需要再加糖,以减少热量摄取;若是无馅小汤圆,汤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酿、花茶或者桂圆红枣汤、桂圆姜汤取代,后者可有补身祛寒的功效;煮咸汤圆时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纤维素。
汤圆还有一种很好的搭配 *** ,就是米酒,叫米酒汤圆,米酒俗称醪糟,使用糯米蒸熟后加入酒精发酵而成的,酒精度数不高,味道香甜可口,用来做小汤圆,可以 *** 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而却对产妇还有催乳的功能。
4、面对热滚滚、香喷喷的汤圆,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别注意,吃汤圆切记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由于汤圆含高量糖分,加上芝麻、鲜肉、花生含高油脂及高热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三、汤圆的寓意
1、汤圆,谐音团圆。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传统节日,平时奔波在外的游子在这一天都得回家,一家人坐桌子前吃顿饭,称之为“团圆饭”。
2、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更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四、元宵节的美食以及含义
元宵节的美食以及含义,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北方人要吃元宵,而南方就是要吃汤圆,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这两样是不一样的,以下分享元宵节的美食以及含义。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
而元宵在 *** 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1、南方吃汤圆、北方滚元宵——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一天南方人要吃汤圆,北方人要滚元宵,虽然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汤圆的做法是把面和好后把馅料包入其中,元宵的做法是把馅料沾水后,在糯米粉上滚成团。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如今更是成为了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由于其形状似元宝人们取其““招财进宝”之意”,内含的馅料种类繁多,可以把各种有着吉祥寓意的食材包裹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同时饺子谐音“交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广东人过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有一种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生菜。“生菜”谐音“生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的就是图一个好彩头,尤其是对于生意人来说,生菜更是必备的节庆食材,它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蔬菜。
在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所谓的上灯指的是正月十三这天人们便要开始陆陆续续悬挂花灯,以等待正月十五的到来,所以古代一般是正月十三这天吃元宵。
而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元宵节正式过完,新年也由此结束,这时候人们便会纷纷摘下花灯,也就是所谓的落灯,吃面条祈求新的一年喜庆绵绵不断,日子长长久久。
年糕作为我国的传统食物,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南方 *** 年糕主要以糯米和粳米为主,颜色多为白色,而北方常用黄米 *** ,所以颜色多为黄色,这才有了年糕象征“金银”的说法。
古人曾作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学业、事业皆步步高升。
过了今天,过年就算过完了。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准备一次全新的尝试,准备一副好身体,准备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去努力工作。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汤团的谐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汤圆的寓意、汤团的谐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