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通脉汤的配方及功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通脉汤的配方是什么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通脉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处方 3功能主治 4通脉汤的用法用量 5摘录 6《达生篇》 6.1方名 6.2组成 6.3功效 6.4主治 6.5通脉汤的用法用量 6.6加减 6.7各家论述 6.8附注 7《大生要旨》卷四 7.1方名 7.2组成 7.3主治 7.4通脉汤的用法用量 7.5加减附: 1古籍中的通脉汤 1拼音
tōng mài tāng
生黄耆30克当归15克白芷3克通草6克
用七孔猪蹄1对,以水L5升,煮汤吹去浮油,代水煎药。煎至300毫升,热服,药后须以厚被覆面而睡,使药力运行通体,即有乳,如未效,再二服无不通矣。
黄耆(生用)1两,当归5钱,白芷5钱。
七孔猪蹄1对,煮汤,吹去浮油,煎药1大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1服,无本通矣。新产无乳者,不用猪蹄,只用水一半、酒一半煎服。
新产体壮者,加好红花35分以消恶露。
《医林纂要》:乳即经血所化,血下溢于肝则为经,酿成于胃则为乳,而两乳则阳明胃脉所经行,肝脉交于脾,脾脉络于胃,故乳得从胃化而出。是欲酿乳,补胃为本。黄耆充胃气而壮卫气,甘缓益土,生用则行,故能通也。乳本血也,当归辛润滋血,而惟血所归,又所以为乳之本。合生耆即东垣补血汤,气倡而血从,血充而乳足。白芷辛温色白,行阳明胃经,宣木气于土中,达血脉于经隧,除血中之壅滞,故用以为佐使。猪蹄,旧说须七孔者,然可不必,但要公猪前蹄,若后蹄则少力,母猪者不足用。盖前蹄为全身筋力所在,味甘咸平,能补气血,养虚羸,润肌肉,又水畜也,故善通经隧,能通乳汁,又以血气补血气,古人多用之。煮汤去油,恐油腻能滞经络,且滑肠。
本方方名,《仙拈集》引作“通乳煎”。
生黄耆1两,当归5钱,白芷1钱,通草2钱。
产时去血过多,或产后失于调养,以致乳少或无乳者。
用七孔猪蹄1对煮汤,吹去浮油,煎药1大碗服之,以被覆面而睡,即有乳。或未效,再1服。新产无乳者,不用猪蹄,只用水、酒各半煎服。
新产体壮者,加好红花35分以消恶露。
用整条生怀山药,轧细过罗,每用一两或八钱,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五分许,当...
体羸瘦,渐觉灼热。其脉五至,细而无力。治以资生通脉汤,服至五剂,灼热已退,饮食加多。遂将方中玄参、...
折而不可提挈。足胫纵缓,则脉不通而懈弛也。调营通脉汤主之。调营通脉汤(自制)天冬(二钱)生地(五钱...
,血脉枯槁。或年至四十气血渐衰,往往无乳,急服通脉汤。虚者,补之也。若乳将至而未能过畅者,宜涌泉散...
二、养元通络汤是什么有什么功效
养元通络汤根据不同的病情需求配伍不同的药物其药效也会发生不同的疗效。如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因此养元通络汤适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及后遗症等。
三、资生通脉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资生通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白术(炒)9克,生怀山药30克,生鸡内金6克(黄色的)龙眼肉18克,山萸肉(去净核)12克,枸杞子12克,玄参9克,生杭芍9克,桃仁6克,红花4.5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肝肾,通经脉,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18克或至30克,咳嗽者,加川贝母9克,御米壳6克(嗽止去之);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30克,云苓片6克,或更酌将白术加重;服后仍泻不止者,可于服药之外,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掺入捻碎热鸡子黄数枚,用作点心,日服二次,泻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当归、阿胶各数克;小便不利者,加生车前子9克(袋装),地肤子6克,或将芍药(善治阴虚小便不利)加重;肝气郁者,加生麦芽9克、川芎、莪术各3克;汗多者,将萸肉改用18克,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四、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驱寒暖胃的汤2、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3、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驱寒暖胃的汤驱寒暖胃的汤
驱寒暖胃的汤,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喝一口热汤,这是很棒的,冬季天气寒冷,受到寒气侵袭,胃病高发,胃是我们身体器官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
以下看看驱寒暖胃的汤及相关资料。
1、理中汤:功效为温中散寒,以及补气健脾。
理中汤是温补中焦的基本方,后世较多治疗中焦虚寒证的方子都以此方为基础,比如腹痛怕冷,肚脐眼周围冷痛。
热敷后可以缓解,受凉风或是吃生冷食物后疼痛加重,以及虚寒性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服用本方。
加入附子后为附子理中汤,功效为温阳驱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2、桂枝人参汤:功效为温里解表、益气健脾,这是《伤寒论》里的经典名方,主要是治疗外感疾病之后,服用太多寒凉药物导致的腹泻不止,又有外感症状的情况;
3、小建中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要是针对慢性的虚寒性腹痛,时痛时止、时轻时重,热敷后可缓解喜温、喜按的情况;
4、吴茱萸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及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证,主要可治疗胃寒导致的呕吐、胃脘痛,及吃完就吐的情况;
5、四逆汤:功效为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
此方剂可能现在用的比较少,主要是针对少阴病导致的四肢冰冷、呕吐或腹泻不止,同时伴有腹痛,实际上是一种危急重症;
6、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为回阳益气,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证。
此方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了一味人参,主治症状跟四逆汤相似,阴寒内盛导致的四肢冰凉,也是针对一种危急重症的情况;
7、参附汤:组成药物为人参及附子,功效为益气回阳,主治阳气暴脱导致的手脚冰凉,以及头晕气短等情况;
8、当归四逆汤:功效为温经散寒,以及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也就是血虚证导致的手脚冰凉及口不渴,伴有腰痛、腿痛、脚痛等症状;
9、阳和汤: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
此方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方子,主治病症相当于骨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脉管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做法:陈皮10克,灵芝100克,排骨250克。
先将灵芝浸泡1小时,切成小块,将排骨洗净,出水,与备好的陈皮和灵芝一起放入水中煲1~2小时,加少许盐。
功效:陈皮性微温,具有行气、消滞和止痛的.作用,灵芝除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安神的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
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冬季养生食用最合宜。
做法: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
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
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
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做法:羊肉300克,食盐3克,黄芪、党参、当归、生姜片各25克。
羊肉洗净,切小块,黄芪、党参、当归包在纱布里,用线捆扎好,和羊肉共放在沙锅里,加水2000克,以小火煨煮至羊肉将烂时,放入生姜片、食盐,待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此汤补气养血,行气通经,益脾散寒。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胃寒喝什么汤?以上养生汤要多喝!在日常饮食中,胃寒的人可多吃生姜、红糖、胡椒、山药、板栗、党参、羊肉等温补脾胃之品。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猪肚反复用盐或生粉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
2、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再将首部、尾部用线扎紧,加入适量清水,煲两个小时左右,慢火煲_。
3、汤稠肚烂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2~3人用,猪肚可切片状,拌入生油和酱油供餐用。
功效:白胡椒煲猪肚气味浓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或虚寒性的胃、十二指溃疡等疾患。
材料:黄牛肉1斤,清水5碗,调味料适量。
黄牛肉放入瓦煲内,倒5碗清水,炖上8~12个小时,这时牛肉已经基本炖烂,放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和水溶性营养物,经过长时间炖煮才能慢慢释放到汤中,它们能参与胃酸的生成。
每天喝一小碗炖好的汤,比吃牛肉更能养胃。
材料: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1、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块,然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捞出。
2、把羊肉、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到砂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2000毫升。
3、用小火慢炖3小时后,再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胃寒不适、口淡作呕或过食寒凉食物所致胃肠隐痛、腹胀便溏、胃肠痉挛、胃气上逆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寒型者。
材料:猪肚1个,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盐、油、葱姜适量。
2、猪肚、干姜、良姜、草果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功效: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
1、把羊肉洗干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干净切成丝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底油,待油七成热后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
3、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功效: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理中汤为仲景治疗太阴经脾胃虚寒证而设,赵氏运用理中汤必加用附子,他认为:寒邪入于太阴,脾阳伤则肾阳亦不能毫无所损,所以在理中汤方中加附子,使脾肾阳气速回,以驱散中焦寒湿之邪。
赵氏生前曾讲述一病案,早年有人约赵氏之父出诊,不巧其父外出不在家,来人就对赵氏说:“老先生不在家,少先生也可以。
”当时赵氏还未独立应诊,勉随来人到病家,观患者病势之危急,鼻孔黑如烟煤,倚卧喘息,见此病情,碍难出手,但全家坚乞一方。
正沉思间,忽见由西厢房走出一身穿洋红色小夹袄的年轻女子,顿时想起询问病情,知为新婚2天,曾服冰块冷食半碗,立刻辨证为房事过度,误食生冷,而致阳气暴脱于外,应急速回阳救逆,遂处方以大剂量附子理中汤,方中药物各15g,1剂,急服之。
药进后,阳回而腹泻1次,翌日再进1剂而愈。
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理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实理中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窦炎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理中汤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中汤为中药制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配方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使用 *** 】: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名理中丸。
【功效和作用】: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
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
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
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入心、肺、脾、胃经,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凡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症都可用它,因其有温脾阳化寒饮作用,又可治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用于治脾胃气虚证,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胃肠疾患,用于治和中补脾,除湿益气,配于补养方中,补气血。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3)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
(1)本方三两,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_丸,治胃寒吐_。
(4)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
(5)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泻而作湿。
(6)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
(7)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8)本方加黄耆、白芍、陈皮、藿香,名黄耆汤。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五、中草药名方:资生通脉汤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白术(炒)9克生怀山药30克生鸡内金6克(黄色的)龙眼肉18克山萸肉(去净核)12克枸杞子12克玄参9克生杭芍9克桃仁6克红花4.5克甘草6克
【功用】补心脾,益肝肾,通经脉,
【主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
【加减】灼热不退者,加生地黄18克或至30克,咳嗽者,加川贝母9克,御米壳6克(嗽止去之);泄泻者,去玄参,加熟地黄30克,云苓片6克,或更酌将白术加重;服后仍泻不止者,可于服药之外,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掺入捻碎热鸡子黄数枚,用作点心,日服二次,泻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当归、阿胶各数克;小便不利者,加生车前子9克(袋装),地肤子6克,或将芍药(善治阴虚小便不利)加重;肝气郁者,加生麦芽9克、川芎、莪术各3克;汗多者,将萸肉改用18克,再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
六、生津通脉汤是什么
1、生筋通脉的药物很多,各个厂家的配方也可能略有不同,提供给你一个,仅供参考吧。蒺藜15克,柴胡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佛手12克,枳实10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当归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
2、(1)醒脾健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健运,营养全身,胃主通降就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降浊受纳为前提。
3、(2)生肌起痿: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益脾肾,推动血液运行,祛浊化瘀,疏通经脉,营养肌肉。
4、(3)强筋健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血液营养大脑,进而营养全身,精血互生,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改善小脑萎缩。
5、(4)滋补肝肾: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 *** 之所聚,肾精充则化源足,滋补肝肾为首要使其恢复身体平衡。
七、通脉汤的配方是什么
1、七孔猪蹄1对,煮汤,吹去浮油,煎药1大碗服之。覆面睡,即有乳。或未效,再1服,无本通矣。新产无乳者,不用猪蹄,只用水一半、酒一半煎服。
2、年长者及有心脑血管疾病之人往往经不起寒冷 *** ,轻者出现手脚冰冷,睡到天亮手脚仍麻痹不暖,神情呆滞,不愿活动,食欲也不起劲。情况严重者会觉得头晕、头痛、心悸、血压偏高,这是因为血管受寒冷收缩变窄,血压会升高。
3、还有平素有风湿关节炎患者,到此时手脚关节拘急、关节疼痛,痹麻发痛,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此时应增强病患者血液循环,令其体温增高,服食行气活血补肝肾汤_。
4、合生耆即东垣补血汤,气倡而血从,血充而乳足。白芷辛温色白,行阳明胃经,宣木气于土中,达血脉于经隧,除血中之壅滞,故用以为佐使。
5、猪蹄,旧说须七孔者,然可不必,但要公猪前蹄,若后蹄则少力,母猪者不足用。盖前蹄为全身筋力所在,味甘咸平,能补气血,养虚羸,润肌肉,又水畜也,故善通经隧,能通乳汁,又以血气补血气,古人多用之。煮汤去油,恐油腻能滞经络,且滑肠。
6、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羊肉通脉汤抗低温症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脉汤(用法)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