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以及2024节气节日时间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1、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2、小满:斗公历5月20-22日交节。
3、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4、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5、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6、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1、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2、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3、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4、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5、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6、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2、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4、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6、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表顺序
2月3日~5日,太阳达黄经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2月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月5日~7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3月21日~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4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4月19日~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5月5日~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5月20日~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6月5日~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6月20日~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7月6日~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7月22日~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8月7日~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8月22日~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9月7日~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9月22日~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10月23日~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降霜,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1月7日~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11月22日~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12月21日~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1月5日~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1月20日~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
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农耕生产。
在历史发展中文化交流传播,廿四节气中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二分二至”四个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时期便在各地流传。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夏季以夏至为起始、秋季以秋分为起始、冬季以冬至为起始。
“二分二至”中的春分更成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农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
三、24节气时间表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4、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
5、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之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6、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四、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
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
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
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0月23—24日。
立冬: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五、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表
1、小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05日。
2、大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20日。
3、立春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04日。
4、雨水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19日。
5、惊蛰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06日。
6、春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21日。
7、清明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05日。
8、谷雨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20日。
9、立夏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06日。
10、小满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21日。
11、芒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06日。
12、夏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21日。
13、小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07日。
14、大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23日。
15、立秋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08日。
16、处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23日。
17、白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08日。
18、秋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23日。
19、寒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08日。
20、霜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24日。
21、立冬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08日。
22、小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22日。
23、大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07日。
24、冬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22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表
好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和2024节气节日时间表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