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鹭花生牛奶的功效与作用,银鹭花生牛奶的功效和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1 0
Live Real Farms推出复合蛋白奶,“动物+植物”能做到1+1>2吗?


?

作者:Nancy

中文编辑:Yvonne


从豆奶、燕麦奶等各种植物奶,到植物基酸奶、植物基冰淇淋……过去两年,风风火火的“植物基”席卷了整个乳制品市场。

植物基的好处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市场上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一是植物奶令人诟病的口味,二是消费者对植物奶营养的担忧。

毕竟素食者占少数,大多数消费者对乳品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口味和营养。植物基在热闹过后,该怎么把故事讲下去,让大众消费者愿意掏钱?对于这个问题,美国的乳制品品牌Live Real Farms提出了一个新方向——“植物+动物”的复合蛋白奶。

8月中旬,Live Real Farms推出了全新的牛奶系列,含有50%的牛奶和50%的坚果奶,共有五款,包括杏仁、燕麦、香草味杏仁(加糖)、香草味杏仁(不加糖)、巧克力味杏仁。这系列产品富含蛋白质、钙,且无乳糖,口感也更接近牛奶的顺滑。

图片来源:Live Real Farms官方Instagram


那么,“植物基+动物基”的组合能否做到1+1>2?复合蛋白的概念能否成为乳制品市场的下一个增长点?本文将从Live Real Farms的新品出发,结合全球类似的产品,探究复合蛋白奶的市场潜能。


01、“最纯净的混合”——Live Real Farms无乳糖复合蛋白奶上市

Live Real Farms系列复合蛋白奶,每一盒含6-8克糖和5克蛋白质(普通的等量牛奶含13克糖和10克蛋白质),既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将其冲入咖啡和茶中,或添加到谷物中。产品宣称在减少含糖量和卡路里的同时,不会影响营养和口感。

图片来源:Live Real Farms官网

?

植物奶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动物奶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非素食主义者而言,动物奶也有植物奶不可替代的地方,比如丰富的蛋白质和钙、顺滑香浓的口感,因此他们渴望出现一种品类,能让他们既能减少牛奶的摄入,也能不完全放弃牛奶。Live Real Farms这个系列的新品则满足了这群消费者的需求。

Live Real Farms相关人员接受采访时说到:“据我们所知,有42%左右的消费者会同时买乳制品和植物基饮料,我们现在推出的这款无乳糖混合奶将两种选择调和在一起,给顾客们带来想要的味觉,牛奶的精华一件不缺,甜味刚刚好。”

目前这系列产品正在明尼阿波里斯市的几家零售店里进行市场实验,其中包括沃尔玛。Live Real Farms对新品很有信心,年末计划向全美推广。

作为一家主营产品是动物奶的公司,Live Real Farms为何会选择和植物奶“组CP”?植物基在产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植物+动物”复合蛋白的概念是否只是“蹭热度”?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根本问题——植物基是噱头,还是刚需?


02、由来已久的植物基已成时代宠儿

如果你到美国超市来看看,会发现植物基已蔚然成风,香蕉酸奶、素食香肠、豌豆蛋白质奶昔、燕麦奶——植物基以各种形式在消费者眼前跳跃。近几年,植物基食品也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几年前,随着巴旦木奶的火爆,市场上涌入了由各种各样的坚果和植物制成的新饮料。我们可以看一看美国植物基食品和其中乳品的销量数据,会发现植物基乳品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其增长高达50%。

?

数据来源: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

?

直到最近,还是有人觉得他们植物基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流行,迟早将被另一种食品潮流所取代。植物基也难逃一劫吗?

话说回来,现在的消费者变心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尼尔森研究发现,2018年中国快消品市场体增速达14%,其中新品销售额对线下快消品增长额的贡献率高达41%。而在《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研究 *** 》(2018年12月)中,54%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想要拥有最新或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消费体验。

在这样动荡的消费市场背景下,植物基仍然获得了消费者长期的认可和购买,证明了这一品类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符合消费者刚需的品类。

植物基饮料图片来源:mcgi网站

?

从植物基产品行业在市场上的成功之长久,以及对消费者重要需求的满足来看,可以说现在植物基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植物基饮料主打着“更健康”、“更营养”、“口味独特”、“更多纤维”等优势攻入市场,给消费者很高的期待。燕麦奶、豆奶都是耳熟能详的代表。

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植物基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多年来消费者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了解植物基的生产过程非常感兴趣,其中包括了解生产食物的农民,动物在其食物生产中是否受到很好的照顾,是否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发表于Science Daily的一篇报道显示,以目前的饮食状况来看,全球要在2050年达到新的建议饮食水平:需要全球的红肉、糖等食物的消耗量降低50%以上,坚果、水果、蔬菜、豆类的消耗量必须提高两倍以上。

乳品公司向消费者传递畜牧业的信息,解释可持续性做法,并基于科学研究体现自己的营养优势和植物基产品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吸引了许多潜在消费者。

然而,仅仅这些信息不足以让消费者对基于植物的饮食产生日益增长的兴趣。为什么基于植物的产品能成功地从流行转变成趋势呢?因为品牌商制造了美味的产品,来与以动物为原料的食品相“抗衡”。但如果产品口味不好,这种饮食潮流永远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乳制品、冷冻和肉类领域都提供了基于植物的替代品。比如因希腊酸奶而出名的品牌Chobani,今年年初推出了以椰子混合物为原料的Non-Dairy Chobani系列产品,包括一人食杯和瓶装酸奶饮品。

Chobani非乳制酸奶图片来源:Chobani

?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很多人对植物基的营养价值存疑,比如植物奶的蛋白质、钙等含量不及动物奶;另一方面,多数消费者并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们选择植物奶是希望丰富自己的饮食结构,并不想完全放弃动物奶。

1、仅仅食草够了吗?

food facts网站的访谈中,一位乳品专家认为“动物性蛋白是不可替代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添加钙的豆浆最接近牛奶,但其他营养成分却比牛奶低。

植物奶是通过研磨豆子或坚果,然后添加水、调味剂、维生素和矿物质制成的。植物奶中糖的营养成分和糖含量,根据其产生方式和添加量,有很大差异。一些植物奶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低,这可能会让儿童和老年人担忧。

而牛奶中含有蛋白质、钙、维生素B2和钾等,所有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基本是一致的,脂肪含量可以在无脂肪、低脂和全脂产品中有所变化。

在国外许多零售店中,植物奶都是经过调味的。为了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植物基产品也会加糖,但似乎与它们原本宣称的“健康”背道而驰。

“植物奶的含量变化很大,而牛奶是标准奶。我们知道牛奶的来源,而植物奶呢?它可以包含多种添加剂。”专家建议消费者阅读标签,并根据营养、价格和喜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2、“我不想放弃肉或牛奶,只想换换口味”

今年Green Monday的调研显示,香港四分之一的人口实践弹性素食主义,香港女性中近5%为素食者,70% 的香港人表示愿意尝试灵活素食方案。大多数的消费者并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们期待丰富多样的饮食结构。

尽管许多植物基产品都是纯素食的,但他们的目标受众不是纯素食主义者。Mintel的分析师Melanie Bartelme说,它的受众是“吃肉和吃奶的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不是放弃肉类,而是时不时换换口味。

因此食品行业更多地采用“植物基”这个词,而不是“素食”。因为“植物基”既可以唤起天然和健康的感觉,又可以使用餐者免于“素食”或“素食”的煎熬。

他们既能吃更多的蔬菜,又不必完全不再吃肉或不再喝动物奶。


03、植物+动物,复合蛋白奶能否做到1+1>2?

尽管行业中植物奶和动物奶“斗”得火热,但消费者的日常是在同时喝这两种饮料。乳业管理公司(Dairy Management Inc.)对2010名成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约有44%的美国“奶制品”消费者同时购买了牛奶和植物奶两者。

在中国,消费者对植物基饮品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比如豆浆、豆奶、杏仁露等,各大品牌也在布局植物基饮品市场,比如蒙牛、伊利这样的乳制品企业,以及可口可乐、达能、星巴克等巨头。

面对这样的趋势,消费者又有疑问,“植物奶营养到底够不够?”。接下来自然而然该有乳品公司想给消费者一杯两者兼具的饮料了。

国外有一些不错的复合蛋白食品及解决方案。Matrix Nutrition Diet Gold推出的高蛋白粉奶昔,含有大豆分离蛋白和牛奶蛋白,每份(35克)中含量高达70%。这是一款低饱和脂肪、低糖代餐,适合运动训练、减肥,不仅高蛋白低脂肪,还能帮助肌肉增长,促进身体恢复,草莓风味也令人大开食欲。它的成分表中除了出色的常量营养素成分外,还包含有效的体重管理复合物,包括绿茶、N-乙酰基-L-肉碱、CLA和5-HTP,这都有助于减少脂肪组织。

图片来源:亚马逊

?

今年美国Milk Specialties与World Food Processing携手推出了一款“乳清+豌豆蛋白”产品。运动营养领域的传统混合蛋白是“乳清+酪蛋白”,但两种蛋白吸收速度不同,豌豆蛋白的吸收速度能更好地与乳清蛋白配合。

混合乳的兴起和消费者对它口味的期待,打开了相应的调味料市场。总部位于美国的供应商Synergy Flavours Inc近日推出一种名为“Dairy by Nature”的全新天然组合调味方案,旨在满足乳制品和植物基食品的配方需求。

图片来源:FoodBev网站

?

新产品组合旨在满足消费者对“清洁”的要求,它的应用范围包含新鲜和发酵乳制品、营养品、烘焙、饮料和糖果行业,以及咸味调料(如蘸酱或奶酪)。它还声称提供了一种 *** ,可以完全还原全脂奶制品的乳脂清香,并掩盖植物基中令人讨厌的异味。

Synergy公司声称将风味科学与现代乳制品发酵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技术分层的食品配料,以实现口味和功能性的提升。


04、结语

其实,随着消费者获取蛋白质的来源越来越多样,他们也愿意选择混合蛋白产品。比如银鹭花生牛奶(虽品牌未主打混合蛋白概念),又或者是消费者对新吃法的主动探索,比如酸奶搭坚果。消费者选择混合蛋白产品会考虑口味和口感等做出消费选择。而从品牌的角度,除了从产品层面考虑,也会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

至于消费者是否需要把“混搭”上升为一款产品的高度并愿意为之买账,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品类创新和产品升级。除了混搭花生,植物蛋白的来源可以参考市场已有的核桃、杏仁、燕麦等,甚至豌豆类植物基饮料。品类多样性正是植物蛋白饮料相对液态奶的竞争优势所在。而坚果类混合搭配能补充更多的营养,相比单一原料更有优势。

2、未来混合蛋白饮品做好细分定制,提升功能性。新原料无疑是下一场营销风暴的中心,抓住不同原料不同的功能特点,才能匹配不同人群的需求来定制包装、口味、功能等。另外,也可以采用新技术来提升食品的附加值。如美国乳业最近研究了不同的微滤系统,以直接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分离出的胶束酪蛋白浓缩物(MCC)具有包括润湿、分散性、在中性pH下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等多种功能。还可以在产品中额外添加其他营养膳食补充剂。

3、原料混合,风味和质感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商必须去了解该如何调整原料,来抵消或掩盖如豆腥味等不太令人舒适的口感,找到上游更佳品质的蛋白质来源和工艺改良变成了更大的挑战。

4、渠道复合化、包装差异化等策略,综合提升复合蛋白饮料渗透率。在植物基的初步铺垫后,让消费者顺理成章地接受复合乳,或许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包装的差异化等策略,提升复合蛋白饮料渗透率。


参考来源:

<1>《2019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前瞻产业研究院

<2>《替代蛋白质:植物性成分的光明未来》,荣格资源网

<3> The hottest food trend right now isn't 'vegan'. It's 'plant-based',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4> What's Really In Your Milk? ,Dr. Joseph Mercola



提示:

*本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络授权。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Bobo(ID:fbifmedia1)

雀巢2018年营业额惊愕了谁

2月14日是什么,绝大多数人会随口而出“情人节“!没错,也正是这一天,国际食品巨头——雀巢公布了其2018年财报,其2018年总营收914亿瑞士法郎,合计人民币约6185.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01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78.4亿元),同比增长41.6%!

超6000亿营收,每天净利润1.8亿!6000多亿年营收是什么概念,华为一年的收入也就6000多亿,阿里巴巴年收入2500亿左右,居然是阿里的2.4倍多,超过BAT(百度、阿里、腾讯)三者2018财年营收总和!其净利润约678.4亿人民币,这意味着雀巢每天平均能赚1.8亿人民币!

2018年《财富》500强榜单中位居69名,是唯一跻身前100强的以消费食品为主营业务的巨头!

惊讶吗!惊奇吗?看看大家自己平时是怎么给雀巢做的销售贡献的吧!

一般消费者眼中,雀巢就是一家卖咖啡、奶粉的国际公司,怎么会有这么高的营业额和利润!其实雀巢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全环节中,但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如果去超市逛逛,你会碰到雀巢全脂牛奶、雀巢咖啡、雀巢橙味C、宝路薄荷糖、巴黎水、雀巢优活水、脆谷乐、美禄、美极土豆泥、银鹭花生牛奶、嘉宝营养米粉、欧莱雅眼霜、妙多乐猫粮、丝塔芙洗面奶……甚至国人耳熟能详的太太乐、豪吉鸡精、徐福记、银鹭等品牌,均早已被雀巢收入囊中,并非纯正的国产品牌了。今天,银鹭悄然间已被雀巢100%控股。

直观给大家看看雀巢控股的品牌与产品!

看到这里明白了吗,我们自己觉得是国产的品牌其实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国产品牌了,也就是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已经在为雀巢营收做贡献了!究其根本,是因为它的本土化战略是在完成并购之后不将雀巢品牌强加于子公司,起到了隐形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星巴克,太太乐、豪吉鸡精、徐福记、银鹭这些品牌现在都是雀巢的。也就是说,雀巢在收购我国国内的知名品牌后不会将雀巢二字强加给子公司,原来的品牌还是以以前的品牌运营,一般消费者很难知晓而已。

再给大家看看雀巢在中国的发展史:

1874年,在香港开始贸易活动

1908年,在上海开设销售办事处

1920年,在香港开设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1990年,在黑龙江双城开设在华之一家工厂,生产奶品

1993-2006年,陆续建设16家工厂,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1996年,在北京设立大中华区总部

1999年,与太太乐食品成立合资公司

2002年,与豪吉成立合资公司

2010年,与大山成立合资公司

2011年,与银鹭和徐福记分别成立合资公司

2012年,完成对惠氏营养品的全球收购

2016年,雀巢咖啡中心在云南普洱启用

截至到2018年初,雀巢在中国建设33家工厂、4个研发中心、1个食品安全研究院、1个奶牛养殖培训中心和一个咖啡中心。目前,雀巢在中国共有约50000多名员工。 如今,雀巢在中国的13大核心业务均在中国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

雀巢公司在大陆涉足具体业务:

1.饮用水——在上海、天津、昆明有三个工厂,品牌分别为”优活“、”获特满“和”云南山泉“。

2.烹调产品——”美极“、”太太乐“、”豪吉“这三大品牌占据鲜味市场的半壁江山,急乎无人能敌。

3.咖啡——2018年雀巢斥资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的零售咖啡业务,借助雀巢、奈斯派索和星巴克三大咖啡品牌,雀巢现在已经拥有优越的咖啡产品组合!

4.饮品——在中国引进”雀巢冰爽茶“”雀巢美禄“,还在大陆推出”雀巢果维“。2014年雀巢将即饮咖啡业务全部交给银鹭运营管理,银鹭在植物蛋白饮品、粥品和即饮咖啡板块发力。并于2017年推出常温酸奶”纤跃小v“,入局常温酸奶的竞争。

5.巧克力威化和糖果——”奇巧“巧克力、”脆脆鲨“威化、”趣满果“软糖、”宝路“薄荷糖、”徐福记“品牌。

6.冰淇淋——1999年收购广州五羊97%的股权。

7.谷物产品——”雀巢优麦系列“和”雀巢谷物营养谷物早餐系列“。

雀巢产品线已经横跨13个品类,除上述业务外,还包括宠物食品、奶制品及营养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食品工业原料、皮肤健康等业务,使用雀巢品牌的食品、饮料和医药用品近万种!

这正所谓让生活中的你”防不胜防“啊,想绕过去可没那么简单,所以雀巢的营收那么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雀巢前三季度财报:咖啡和宠物用品表现强劲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0月17日讯 (记者卢忆、许雪媛、朱晓倩)刚刚,全球更大的食品公司雀巢发布了2019年前九个月财报。前三季度雀巢的有机增长率为3.7%,其中内部增长率(RIG)为3.0%,仍领先食品和饮料行业。美国市场以及普瑞纳宠物用品的强劲表现支撑了前三季度的增长。定价贡献了0.7%的增长,这部分在第三季度出现了暂时性的疲软,主要与分阶段定价和降低咖啡价格有关。

前三季度有机增长同比加速

前三季度总收入增长了2.9%,达到684亿瑞郎(折合人民币约4888亿元),2018年同期则为664亿瑞郎(折合人民币约4745亿元)。其中净收购产生了0.7%的积极影响,对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和Atrium Innovations公司的收购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抵消了嘉宝人寿保险等业务的剥离。外汇汇率则抵消了1.5%的销售额。

从各集团业绩方面看,除去正在审查的业务,前三季度有机增长率为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加速,这得益于美国和巴西市场的驱动。在强劲的内部增长率(RIG)支撑下,发达市场的有机增长率达到2.7%,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为5.0%。

所有产品类别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普瑞纳宠物用品业务和咖啡业务的表现位列前端。新推出的星巴克产品需求强劲,并进一步扩展到新的国家和地区。雀巢健康科学业务在第三季度取得了高个位数增长的良好进展。雀巢饮用水业务的增长仍然低迷,这与高于同类产品的定价以及夏季欧洲市场的低迷表现有关。

项目组合管理已步入正轨。雀巢皮肤健康公司已于2019年10月1日以102亿瑞郎的价格出售。Herta熟食业务的战略审查仍在进行中,预计将在年底完成。

AOA区域稳健增长,银鹭拖累中国市场

在AOA区域(亚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方面,总体有机增长率为3.1%,其中内部增长率为2.5%,定价则贡献了0.6%。净收购带来了至少0.1%的负面影响,外汇汇率带来了2.1%的不利影响。

AOA地区总体销售额增长了0.9%,达到159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1136亿元)。尽管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放缓,巴基斯坦的市场环境充满挑战, AOA地区的销售额依然稳健增长。

在中国地区,由于某些类别的疲软,总体增长持平,但调味品、咖啡和冰淇淋的表现良好。由于S-26系列产品销售下滑,中国市场婴儿营养增速放缓至低个位数增长,银鹭花生牛奶和粥的销量也出现下滑。

按产品类别而言,对AOA地区发展贡献更大的是婴幼儿营养品、烹饪产品和普瑞纳宠物用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强劲增长的条件下,婴幼儿营养品达到了中个位数的增长。

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表示:“我们对我们过去9个月的业绩感到满意,并在实现2020年财务目标方面取得了进一步进展。我们更大的市场——美国市场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普瑞纳宠物用品业务也在全球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快速的创新和有纪律的执行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第三季度,星巴克产品的推广持续进行,目前已遍及34个国家和地区。”

雀巢积极行动保护森林

在前三季度财报中,雀巢还体现了其在森林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共同努力,不再滥伐”。

雀巢表示,森林对地球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稳定气候,调节生态系统并维护生物多样性。在过去的十年中,雀巢一直在努力终止整个供应链中的森林滥伐需求。雀巢开发了一种集成 *** ,将认证、供应链勘测、实地核查和卫星监测相结合。截至2019年4月,雀巢公司购买的77%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大豆和棕榈油在内,均是在没有破坏森林的条件下生产的。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90%。雀巢的努力不会止步于此,公司将继续与小农和大型供应商合作,在未来三年内实现100%不滥伐。为此,雀巢将继续在三个方面采取行动:

一是利用技术。雀巢使用基于卫星的图像系统,实时监测森林砍伐情况,并透明化供应链——披露直接供应商,上游地区和原产国以及主要农产品的总采购量清单。雀巢还是之一个这样做的公司。

二是支持小农发展。经验表明,防止森林滥伐需要与小农合作。以棕榈油为例,小农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他们经常在森林附近地区生产但是却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为此,雀巢为近5万小农提供了技术援助,以帮助他们在维持生计的同时也能保护生态。雀巢正在扩大计划,以帮助小农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并实现收入多样化。该行动的总体目标是使森林保护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恢复森林资源并促进可再生农业,减少大气碳含量。这对于帮助雀巢公司实现2050年全价值链零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三是鼓励公开。雀巢致力于开发适用于整个行业的方案体系,倡导提高透明度,并在行业层面统一披露和报告。

最后,雀巢发布了2019年全年目标:到2019年结束,预计有机增长3.5%左右,全年基本交易营业利润率将达到或超过17.5%。

六个核桃,如何逆袭成了业界扛把子?

这个世界唯一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重构正是基于变化,对既有事物进行重新解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规则,衍生出适应变化的全新生命力。

现如今,若提及「植物蛋白饮料」,那得先点名「六个核桃」,那可是“百亿销量的传奇饮料品牌”的标签。

要知道,在六个核桃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植物蛋白饮料品牌年销量能干过30个亿。正是因为六个核桃的推动,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界实现了从边缘小品类到向主流品类靠拢的华丽晋升。从销量、市场及及行业影响力看,六个核桃俨然成为了植物蛋白饮料的扛把子。

1. 不破不立,从来英雄出少年

时光倒退十余年来看,植物蛋白饮料的江湖,全然不是今天的格局。

北「露露」,南「椰树」,双雄并立。时起于太行山麓的「大寨核桃露」借着政治红利的余光,也开始光彩起来,甚至在南方的广州都能见其踪影,并请了徐帆为代言人加持品牌能量。

再说「六个核桃」,那是尚在生存期挣扎,名不见经传,傍着「露露」的大腿,跟着进了冀鲁豫餐饮市场。大佬喝汤,小兄弟吃渣,跟在大佬后面,勉强得个温饱,易!图谋在江湖上留个爪印,谋个位置,难!

小兄弟若想逆袭,除了怀有不甘于人后的雄心壮志外, *** 决定了脑袋,思路决定了出路。不跟随传统套路玩,干脆重构植物蛋白饮料品类,这种不破不立的思路,成功开启了「六个核桃」的逆袭之路。

这个世界唯一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重构正是基于变化,对既有事物进行重新解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规则,衍生出适应变化的全新生命力。

很多时候,面对变化,经验、惯性和傲慢容易让功成名就的大佬们变成温水里的青蛙,而对没有包袱的小兄弟们来说,却蕴藏着逆袭机会。

「六个核桃」之前,植物蛋白饮料在饮料界属于偏安一隅、独自精彩的配角。

「露露」霸屏黄河以北,「椰树」稳扎长江以南,然而,两个霸主各自的销量却从来没有超过30个亿,在千亿级的饮料市场实属体量微小关注度不高的品类。

那个时候,「椰树」还没有用上毁三观的“白 *** 嫩”和“从小喝到大”,用的是国宴饮料鼓动消费;「露露」主要走北方餐饮渠道,告诉消费者“冬天要热喝,夏天加冰喝”,同时,对产地的强化,给植物蛋白饮料打上了地方风味性饮料的烙印——椰树是海南的,露露是承德的。

地方风味性饮料,可喝可不喝,被需要感若即若离,正是这样的品类构建,局限了植物蛋白饮料的品类发展空间,让「椰树」始终难跨长江,「露露」难下黄河。

不破不立,从来英雄出少年。「六个核桃」要逆袭,就得革“传统老同志”的命,必须打破传统植物蛋白饮料作为地方风味性饮料的窠臼,从消费需求、品类价值及消费认知对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品类重构,赋予植物蛋白饮料新的定位,强化品类的被需要感。

如何增强品类的被需要感,敲黑板!!!

2. 洞察从好喝到喝好的消费变化

重构植物蛋白饮料消费需求。

在国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的之一代饮料,由于长期物质匮乏、嘴巴淡出个鸟的消费者,其需求主要以满足口感的好喝为主,以香精糖水勾兑的橘子汁为代表。露露、椰树等老牌植物蛋白饮料也正发轫于那个时代,因此,传统植物蛋白饮料作为地方风味性饮料也有其时代原因。

2.1 新需求,让你飞起来的的风口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也随之变化,呈现多元化升级趋势,除了基本的口味享受要求,还演化出营养健康的更高需求。消费需求处于从好喝到喝好的变化中,饮料进入了追求营养性及功能性的第二代

美汁源果粒橙正是切中了这个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出真正含果粒的橙汁,“多C多漂亮”,强化果汁饮料的维生素营养。

银鹭花生牛奶,这个起源于福建地区传统小吃花生牛奶汤的饮料,通过“双重营养”也抓住了消费需求变化,打破地方风味饮料的品类界定,一度风生水起。

还记得当年农夫山泉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实验广告吗?用天然水和纯净水喂养的水仙,由于所含矿物营养性不同,生长结果也不同。连瓶装水也加入了这场消费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重构。

植物蛋白饮料以富含营养的植物坚果为原料,本身具有先天营养优势。洞察到消费需求之变,六个核桃重构了植物蛋白饮料的消费需求——以核桃为原料的植物蛋白营养饮料。不凸显原产地、不凸显风味口感,“喝的不是风味,喝的是营养”,全面祛除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地方风味性饮料的痕迹。

2.2 锚定大需求,精准打击自带焦虑的人性弱点

在需求重构框架下,六个核桃进一步对消费者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精准锁定,防止营养泛化产生的需求失焦,降低被需要感。作为植物蛋白营养饮料,六个核桃具体满足了消费者的哪种营养需求?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需求甄选。

核桃富含各种营养,民间及中医认为常吃核桃可以健脑、抗衰老、美颜、保护心脏机能等。不同的营养隐含不同的需求,在消费需求甄别上,需求的广谱性、敏感度成为重要考量因素,这关系到品类未来发展空间及市场接受的难易度。

六个核桃将消费需求聚焦在大脑营养上。脑力竞争时代,用脑人群普遍,用脑强度增强。从学校到职场,高强度竞争,使人们普遍存在害怕脑力不够的焦虑感,营养大脑的消费需求容易被激发。

这个需求打破了传统植物蛋白饮料的地域限制,极大地释放了可饮用人群,并击中当下消费者的脑力焦虑症,大大地增强了品类的被需要感。

抓住营养化、功能化的消费需求变化风口,六个核桃对植物蛋白饮料的消费需求重构。总的来说,体现在两方面:

  • 一是从特色风味满足口味感官需求到提供附加值的营养需求,走向了与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完全不同的道路;
  • 二是对营养的功能范围进行再聚焦,锁定人群广、需求强、易触发的需求,把可喝可不喝的低黏合消费转变为某类人群的高黏合消费。

洞察消费变化所进行的消费需求重构,为六个核桃挖掘到了大需求、强敏感、高黏合的消费需求,为其带来了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这正是六个核桃超越前辈大佬、实现逆袭的一张底牌。

3. 洞察竞争变化,重构植物蛋白饮料品类价值

3.1 对标圈层不一样,品类人设要跟上

套用一句烂大街的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少”,重构消费者需求,让六个核桃的竞争视野跳脱出了传统植物蛋白饮料阵地,其竞争不再局限于从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分得一点羹,而是在大饮料市场开创一个全新的价值品类。其竞争对手不是露露和椰树,而是营养类饮品,如含乳饮料等。

竞争视野及竞争思维的变化,驱动六个核桃重构植物蛋白饮料的品类价值,摆脱传统植物蛋白饮料作为地方风味性饮料的低价值感。新的价值设定需要与对标品类同属一个圈层。

3.2 被需要感刷出品类的存在感

被需要才有存在的价值,重构需求的六个核桃,就是要切中益脑的消费大需求,不断 *** 消费者,强化其被需要感。这是六个核桃重构品类价值的逻辑源头。被需要感越强,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存在感就越强。

通过构建“有益大脑的植物蛋白营养饮料”定位,六个核桃实现了品类价值的重构。在饮料大市场,开创了具有益脑附加值的植物蛋白营养饮料。

六个核桃品类价值重构的效果,在礼品市场得到了显著彰显。中国人送礼,在预算价格内,一看品牌、二看价值、三看份量。“益脑植物蛋白营养饮料”的品类定位,无疑大大增强了六个核桃的价值感,避免成为风尚化礼品的风险。

六个核桃导入价值重构的定位后,在箱货礼品市场,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其在箱货礼品市场切割的正是营养乳饮品的市场。

也正是通过价值重构,六个核桃打破了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南北割据、难卖全国的魔咒,从冀鲁豫根据地市场到辽吉黑、江浙沪、川渝黔,所到外埠市场,皆所向披靡。

同时,品类价值重构也为六个核桃开辟了“高考季”增量节点。4-6月份,本来是植物蛋白饮料销售淡季,但依托鲜明而独特的益脑品类价值,经过持续打造,4-6月份,从考生备考到冲刺,成为了六个核桃独特的销售小水头。

从2008年到2016年,六个核桃销售年年翻番,2016年,正式跨入食品饮料行业的百亿俱乐部,远超两个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大佬的销量之和。这是六个核桃洞察竞争变化进行品类价值重构带来的必然结果。

3.3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大反转

在六个核桃的推动下,植物蛋白饮料猛然间成为了饮料界的新贵,赢来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整体市场稳步发展,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4%和21.3%,预计2015-2020年,市场总销量将由58.43亿升增长到107.97亿升。伊利、蒙牛、达利等食品饮料行业巨头已先后入局,做大蛋糕。

在六个核桃的反推下,露露、椰树也在自身的价值重构上频频动作。

自此,六个核桃推动植物蛋白饮料摆脱了风味性饮料的帽子,成为营养健康饮料的新贵。六个核桃也完成了从小兄弟到扛把子的逆袭。与此同时,更早入市的大寨核桃露,却在市场上很难见其踪影了。

4. 洞察营销环境变化,重构消费者品类认知方式

4.1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一播,黄金万两。只要广告上了中央电视台,基本上就成了全国热销品牌。所以才有当年的标王秦池说:每天往中央台砸进去一台桑塔纳,开出来的就是一台奔驰

相对简单的传播环境、接受市场洗礼不久还显得相对单纯的消费者、加之市场还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伐地争霸状态,让那个时代的营销方式显得简单粗暴却绝对有效:找明星、上央视、大招商,三板斧就可以砍出来个品牌。

到六个核桃发展时代,营销环境已然起了变化。大面儿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定,互联网正在逐步颠覆传统媒体生态和社会生活方式,明星代言泛滥,消费者对你说我听的广告轰炸变得麻木。三板斧的威力大大缩水,变成每天砸进中央台的是奔驰,开出来的却是桑塔纳

简单粗暴的营销时代结束了,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烧脑的精细化营销开始拉开序幕。

4.2 六感出击攻心战

洞察到营销环境之变,六个核桃对消费者的品类认知方式进行了重构,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感体验,精细化构建品类认知系统,触动消费者,加深品类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划痕。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智的本质,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情境记忆,一种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信息重复,才能形成,属于被动性记忆。而情境记忆,由于具有强烈的体验性,能瞬间产生深刻印象,属于主动性记忆。

营销三板斧时代,猛砸广告就能形成消费者的语义记忆,情境记忆基本被忽略掉。精选化营销时代,广告产生的语义记忆变得更难,消费者心智要形成品类认知划痕,需要动用消费者的六感体验,形成两种记忆协同完成。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是六个核桃语义记忆的核心内容。卡位用脑状态,激发目标群对号入座,进而给予具体的行为指令“多喝六个核桃”。简单具体,明确品类价值内容,并进行消费劝导,信息锐度强。通过重复传播,形成消费者积极的语义记忆。

同时,卡位高考用脑典型场景,通过“辛苦复习、紧张考试”的场景再现,影响重度目标群学生家庭,形成感同身受的情境记忆,唤起品类关注及需求,与广告语形成六感体验中“意”的体验。

此外,选用智慧型代言人非花瓶类代言人,以及长期以来对《最强大脑》、《挑战无极限》、《经典永流传》等脑力竞争类娱乐节目类型进行内容植入,把节目赛场变为品类价值宣导及展示场,对“益脑营养饮料”的品类价值形成了一致性、多元化的“意”体验。

蓝色本来是六个核桃傍露露时采用的跟随色。蓝色代表冷静、睿智,与六个核桃的品类价值不谋而合。重构品类价值后,六个核桃优化了品牌蓝色调,显得更加高级,从视觉感官上充分发挥了品牌色带来的价值联想。

核桃流乳的视觉符号,也从视觉感官上带来了六个核桃货真价实的品质联想,进一步夯实了品类价值的认知印痕。

在节庆箱货战场,六个核桃以“六个核桃六六大顺”的口号及红色手袋、喜庆有气势的终端陈列,从节庆体验上为这个有益脑营养价值的品类加码。

通过消费者品类认知方式重构的十年耕耘,六个核桃成功度过了品类初认知期,在广大消费者心智中留下了益脑营养饮料的品类认知划痕。

好的明证是六个核桃已成为家长买给学生孩子的常备饮料,六个核桃实现了成功逆袭,成为植物蛋白饮料的新一代老大。另一方面,六个核桃也为此遭遇着一些被攻击的小风波。树大招风,是非难免,这就是市场给老大的必然历练。

5. 离主流品牌一步之遥

接下来六个核桃还需要干什么?

当今,百亿六个核桃是植物蛋白饮料的强势品牌,但在饮料大市场中,离主流品牌还有一步之遥。接下来,六个核桃需要干的是,保持对变化的敏感度,不断地对品类需求、价值及认知系统进行重构

举例说:这十年内,六个核桃虽然对消费者认知方式的重构进行了系统化行动,但在消费者的情境记忆上,六个核桃还有挖掘的空间。尤其,当下影响消费者心智的环境模式与十年前又有天壤之别,在影响消费者的长时记忆方面,六个核桃需要持续进行系统重构,提升六个核桃的场体验。

活力不息,重构不止

本文由 @杨双喜 营销少走弯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维信诺—花生牛奶快速增长,值得长期跟踪

申银万国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增持。

投资评级与估值:业绩在预增范围内,虽然短期估值优势不明显,但长期看好花生牛奶品类的发展前景。预计12-14年EPS分别为0.561元、0.720元、0.904元,同比增长31.2%、28.3%、25.5%。目前股价对应12-14PE 31.1倍、24.3倍、19.3倍。

关键假设点:12-14年,假设公司液态产品收入分别增长65%、50%、35%,豆奶粉收入分别增长3%、2%、2%、麦片收入分别增长0%、-2%、-2%。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1)得益于花生牛奶品类的正确选择,黑牛11年、12年之一季度液态产品增速分别达到201%、80%。从全球视角看,软饮料是个能够承载大企业的行业,发展空间广阔。2011 年我国规模以上软饮料制造企业收入为4256亿元,其中,含乳及植物蛋白企业收入为621亿元,增速达到37.1%,高于行业整体增速5个百分点,是软饮料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与杏仁、椰汁等品类不同,花生牛奶一方面不受原料限制,另一方面其口感、营养健康概念为消费者普遍接受,市场空间大,雀巢收购银鹭也正是看好该品类。(2)经销商给力,配合地方广告,华中地区快速增长。11年黑牛华中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销售额为2.13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为24.8%,同比增长107.2%,其中,湖南衡阳、益阳、岳阳、常德等地区销售情况不错。(3)长期看,考虑花生牛奶品类暂无第二强势品牌、三四线市场消费升级明显,黑牛值得跟踪。作为跟随者,黑牛定位三四线进行错位竞争是扬长避短之举,2011 年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美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营养类产品迎来发展机遇。同时,黑牛在三四线城市耕耘多年,积累了一定品牌知名度和运作经验,上市后招商也更为容易。(4)随着液态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其对公司总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作用将逐渐加强。11年、12年之一季度,黑牛液态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3.5%、41.5%,同时由于处于投入期,其利润率尚未达到固态产品水平,目前对总收入和利润的拉动较为有限。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花生牛奶热销;新产品上市。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公司产品销售可能受到影响。

银鹭被卖,露露承压……网红“植物奶”是否能成为奶中“C”位?

人民名品 ▍《品牌资讯》——奶中“C”位?


奶中贵族“琳琅满目”,植物奶日渐呈现称霸之势!



近几年,从海外红到中国的燕麦奶,也带动了整个植物奶市场。近日,央视财经报道,线上线下渠道植物奶市场呈明显扩张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在市场中成长贡献占比15.5%,仅排在饮用水、茶饮料之后,成为驱动饮料市场增长的高速引擎。



然而,究竟什么是植物奶?植物奶真的更健康吗?



植物奶=牛奶?

还是


植物奶虽然叫“奶”,但是营养成分和牛奶却截然不同,也并不可以替代牛奶。或者说,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饮品可以替代牛奶。



从来源上说,真正的奶,只有哺乳动物才能生产,因此植物并不具备生产奶的能力。从 *** 工艺上说,植物奶和豆浆类似,都是把豆子、谷物、坚果或者椰子肉通过浸泡、研磨、高压均质等步骤制成的。从营养成分上说,牛奶作为膳食中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和质量都更甚一筹。牛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十分平衡,而植物奶除了大豆奶之外,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低。同时,牛奶蛋白的质量也更好,且在免疫方面还能提供一些有益物质,而植物蛋白中仅有大豆的蛋白质虽然也属于优质蛋白,但在质量上仍然略逊一筹。但是,植物奶除蛋氨酸含量略低之外,大豆中却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在钙含量方面,牛奶也显然更高,且钙磷比例合适;同时牛奶中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能促进钙吸收的因子。虽然,很多植物奶也强化了钙,但两者的吸收率仍有差异。除此之外,牛奶还是维生素A、B2和维D(强化)的重要供给来源。


由此来看,牛奶的地位不容撼动。如果完全用植物奶替代牛奶,就需要考虑是否强化了以上这些营养元素,或者注意从其他食物中摄取。



银鹭花生牛奶的功效与作用,银鹭花生牛奶的功效和作用-第1张图片-

既然不是奶,且与奶有着如此大的差异,为何将植物萃取出的饮品称之为奶?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植物萃取饮品的质地、颜色像奶,而且可以像奶一样饮用。甚至,有些植物奶为了达到类似奶的乳白色和质地,会加入一些乳化剂如卡拉胶等。


目前常见的植物奶有燕麦奶、豆奶、杏仁奶和椰奶,其中燕麦奶的口感好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豆奶的蛋白质含量和牛奶最相近,杏仁奶的热量低,椰奶可以少量用于烹饪而不建议直接饮用。


另一方面,植物奶真的一无是处吗?植物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因为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或者饮食禁忌,不能喝牛奶的人群,则可以用植物奶来替换食谱或者饮料中的牛奶。但是由于植物奶有限的营养元素,所以如果长期饮用的话,则需要额外注意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元素。



市场前景广阔,龙头品牌呈现衰弱之势


尽管植物奶是在近两年兴起的行业热词,但在国内市场,植物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75年,我国就生产制造完成了之一款植物奶饮品,它便是家喻户晓的承德露露杏仁露。



在植物奶还没有风靡的年代,承德露露的横空出世显然略显超前。但是年产量在300吨的小打小闹,并不能使承德露露打进大市场,让全国百姓皆知。


1994年,引入法国罐装生产线的承德露露年产量暴增至6万吨,迎来了国内市场的翻身。随后,承德露露又与香港人合作,成立了汕头露露打入华南市场。1998年,承德露露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如今,国内植物奶市场早已群雄逐鹿,且拥有极为明确的细分市场,例如银鹭花生牛奶、椰树椰汁、养元六个核桃、维维豆奶、维他奶等品牌,并逐渐形成以“南椰树、北露露、西唯怡、东银鹭”为区域代表的市场格局。同时,传统食品饮料巨头也接连孵化新品牌分食市场,如伊利推出了植选、达利推出的豆本豆、农夫山泉推出了植物酸奶等。此外,新兴资本也在不断入侵植物奶市场。


尽管植物奶概念风头正劲、发展增速惊人,但近几年,国产植物奶品牌却正在逐渐走弱,此前银鹭被“卖”便可谓是行业缩影(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养元饮品

靠拳头产品“六个核桃”打天下的养元饮品,业绩持续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养元饮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40%;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44.22%;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2.06%。2019年,公司核桃乳生产量同期下滑10.81%,销售量同期下滑10.69%,呈明显的产销双降趋势。公司2019年在销售费用上增长4.06%,广告开支高达3.77亿元,占了总销售费用的35%。业绩承压的养元饮品甚至选择买私募来挽救财报,11月17日,养元饮品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使用12.73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理财投资,其中6亿买了私募基金。


维维豆奶

曾经的“豆奶大王”维维从2017年开始发力液态植物蛋白饮料,推出包括塑料瓶即饮的维维豆奶、罐装“逗”奶、冰镇维维豆奶等,但是市场反响却平平。今年5月,维维因股东违规占用资金9.44亿元被立案调查。财报显示,维维的主营业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为负。

维他奶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维他奶收入下跌6%,尽管二、三季度经营溢利上行,但仍较多依赖于 *** 补贴。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的消费习惯更依赖于将牛奶饮品作为早餐饮品,蒙牛、伊利等牛奶品牌也开始布局豆奶产品,维他奶在品牌体量和渠道上都不存在优势。尽管作为豆奶市场的王者,但由于豆奶品类同质化严重,在目前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维他奶在毛利、毛利率上仍面临持续承压的局面。


此外,屡次被爆出产检不合格的维他奶也在不断引起消费市场的质疑。今年9月,维他奶旗下4批次产地为中国香港的饮料产品被拒入境。主要原因在于维他奶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这也是其今年第三次未准入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

露露

2016年开始,露露杏仁露的产销量逐年下降,直到2019年才有所回升。然而,就在回升的同年,库存量却达到了近年更高的4.9万多吨。到今年年中,承德露露的营收同比去年又下降了一大截。


在犹如被分食的国内植物奶市场上,全品类、全国性的龙头企业缺乏,老牌国产品牌日渐凋零,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产品缺乏突破和创新。传统蛋白饮料多数含食用香精等添加剂,口感偏甜;银鹭花生牛奶还添加了乳粉改良口感;维维豆奶成分相对单纯,但粉制的产品入口有颗粒感,并不讨喜。承德露露的天猫旗舰店上显示目前销售的产品仅为4款。在植物奶产品高速发展的今天,国产老品牌显然没有太多的新产品去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同时,成分更单纯,概念更高端的植物奶对传统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已经造成冲击。这一点,养元饮品的管理层也做出承认。豆奶市场的搅局者——蒙牛和伊利等乳企的新品强调无添加和有机等健康概念,也是为了扭转初代蛋白饮料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


2. 消费场景仍存在局限性。目前,传统植物奶仍然是佳节送礼的首选,核桃露、杏仁露的销售旺季至今还是在传统节假日,维维豆奶粉也是不少家庭的春节必买。今年受疫情影响,养元饮品和承德露露的库存承压严重,导致“去年夏秋的货还没卖完”。


3. 营销宣传原地踏步。多年来,国产植物奶品牌的宣传定位、营销方式、产品包装等方面都几乎数十年如一日。在喜欢用消费来展示态度的年轻市场中,这种传统的品牌形象显然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而反观国外,以Oatly为代表的新兴植物奶却紧抓健康市场的风口,主打“环保”“低糖低脂”“零添加”等概念,满足当代年轻人对于时尚和精致的追求。Oatly甚至还选择与精品咖啡馆跨界合作,来增加品牌曝光率为基础,更与喜茶、三顿半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合作,进一步增加“出圈”机会。目前,Oatly已在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0多个地点销售,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品牌。


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与增速不断提升,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未来5年植物奶行业年均增速有望达20%以上,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天猫国际表示,未来一年计划打造5个千万级进口植物奶品牌。


没有过时的品类,只有过时的打法。银鹭变卖、露露承压……都必然是给国内植物奶品牌敲的一记警钟。然而无论如何,银鹭、露露、椰树等国产品牌凝聚了一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未来能否逆风翻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完】

往期精彩推荐

HOT ON THE TOP

好消息!中国新冠肺炎疫苗最快今年底上市,国药集团已进入疫苗产前准备工作

中小型房企日均破产1.3家!百天内10家内地中小型房企赴港上市寻求生路!

大疆反腐案触目惊心:两采购经理收受回扣300余万元,造成10亿元损失!

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公安网安部门一季度停运51个APP

电商三巨头抢占农村电商市场! *** 工作报告明确支持电商进农村

绿地集团回应高管贪腐风波,房地产行业反腐迫在眉睫!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 *** ,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之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horizon_peace@sin ***

来源:人民名品(ID:rmrbmp)引用

澎湃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

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梁雅婷

执行副总编辑/媒体资源部主任:马海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人民名品公众号

微信号 : rmrbmp

家庭版银鹭花生汤!重温儿时记忆~

花生汤

牛奶花生是经典组合,香甜的味道,加入了枸杞,营养的选择。

· 难度:容易

· 烹饪时间:32分钟

· 口味:

食材

· 218毫升牛奶

· 46克冰糖

· 7克枸杞

· 186克水发花生

做法

1 将花生剥皮,留花生肉。

·

2 热锅注水煮沸,放入花生肉,搅拌一会儿。

·

3 盖上锅盖,转小火焖煮30分钟。

·

4 待花生焖干水分,倒入牛奶、冰糖,搅拌均匀。

·

5 加入枸杞煮沸。

·

6 烹制好后,关火,将食材捞起。

·

7 放入备好的碗中即可。

喜欢掌厨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银鹭终离“巢”外嫁9年后重回创始人旗下

来源:中新网

传闻已久的雀巢出售银鹭事件“靴子落地”,买家不是别人,正是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水家族。

11月25日,瑞士企业雀巢在官网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本次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全部股权。

雀巢公司表示,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先生家族控股,选择Food Wise有限公司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成功。

兜兜转转十年间,银鹭又重新回到创始人陈清水手中。在如今新消费品牌不断迭出、瓶装饮料罐头市场疲软的形势下,离“巢”的银鹭能否再现辉煌?

雀巢了却烦心事

银鹭还没被雀巢收购之前的2010年,全年销售额为5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54%。在当年饮料业中排名第五,罐头行业跻身三甲。

出色的业绩和银鹭强劲的经销商渠道及品牌影响力,让雀巢产生了收购银鹭的意向。

2011年,雀巢以15亿元人民币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60%股份,后来又于2017年4月和2018年7月收购了剩余40%的股份,2018年交易完成后,银鹭食品集团成为雀巢全资控股公司。

不过,被雀巢收购后的银鹭,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成为中国市场上的另一个“娃哈哈”。

根据雀巢财报显示,收购的前两年,银鹭业绩表现还很不错,2013年银鹭销售规模为111亿元,相比三年前业绩已经翻番。到了2015年,银鹭业绩开始下滑,虽然没有具体的公开数据,但银鹭在雀巢此后几年的年报中被数次“点名批评”,直至2019年,银鹭业绩再度出现大滑坡。

2019年雀巢财年报显示,中国银鹭花生牛奶及罐装八宝粥业务销量出现了下滑。从2013年的销售额111亿元下滑至2019年的50亿元(雀巢方面公布为7亿瑞士法郎)。雀巢表示,银鹭在2019年下半年及重要销售档期中秋节的表现未达预期,加上竞争环境激烈,公司对银鹭的战略、产品组合以及业务计划进行了检视,并据此作了减值处理,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明确表示,雀巢已经很坦率地表明,银鹭2019年为业绩带来了压力。

2020年10月,雀巢发布2020三季度报显示,在亚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AOA)地区,雀巢实现收入152.51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 1120.19亿元),有机增长持平。雀巢指出:“中国的有机增长录得下降,实际内部增长和定价均为负数”。

在中国业绩下滑严重的情况下,雀巢决定将表现不好的业务出售。2020年8月,雀巢将中国大陆的水业务出售给青岛啤酒。而业绩不佳的银鹭也被雀巢摆上交易台。

业内人士表示,雀巢卖掉银鹭业务,是一个正常的处理资产行为,因为该业务营收表现不及预期,业绩下滑。

雀巢方面称,出售银鹭交易将使雀巢在中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将保留其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雀巢咖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公司将进一步在中国所有渠道加强投资该品牌。

根据安排,雀巢咖啡在中国的整体业务将由一个团队管理,借助协同效应加强能力,助于推动业务的进一步增长。此外,银鹭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同时,银鹭并将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银鹭能否再创辉煌

银鹭的接盘者陈清水曾掌舵银鹭食品多年,也是曾经银鹭的创始人之一。

1985年,陈清水、陈清渊兄弟等6人筹资3万元,创办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这也是银鹭的前身。2000年,该公司与台商合资成立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组建厦门银鹭集团。

此后银鹭就一路开挂。2002年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银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银鹭工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凭借八宝粥和花生牛奶拳头产品驰名中外……

如今,银鹭再回陈清水手中,能否再现曾经辉煌?

其实,银鹭在雀巢旗下时,也曾为振兴业绩做出一些努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推崇健康、少糖、多样化的饮料,而银鹭主打的花生牛奶、八宝粥一如既往,始终没有能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为迎合年轻群体,银鹭也曾经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例如,2016年底,银鹭就推出了“冰糖百合银耳八宝粥”和“黑糖桂圆八宝粥”;2018年底也推出了银鹭特浓早餐花生牛奶;2019年,还推出了主打养生的“臻养粥”和无糖即饮茶“山云茶画”,还有首款植物饮料“十趣草堂”。不过这些新品并未出现一个像此前花生牛奶、八宝粥一样的爆款产品。

此外,今年1月,银鹭还迎来了新CEO孙亦农,替代原CEO崔伍迪,孙亦农也是雀巢2011年收购银鹭以来首位中国本土CEO。不过这些变化最终没能撼动雀巢将其出售的决策。

虽然银鹭被雀巢抛弃,但这也不代表银鹭被中国消费者放弃。

作为曾经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银鹭的品牌影响力尤在,其次银鹭在中国的渠道依旧占有优势,依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银鹭可以短时间内将新品快速铺进去。

在品牌力和渠道力仍有优势的情况下,只要银鹭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在研发上多下点功夫,多多推陈出新,推出更好的产品,凭借银鹭的牌子和好的产品,消费者还是会为情怀买单的。

最后,希望回到创始人家族手中的银鹭,能够再度振翅高鸣。(来源:中新网)

许身雀巢九年后银鹭飞回娘家:创始人再接盘花生奶和八宝粥业务

每经记者:李诗琪 每经编辑:梁枭

雀巢和银鹭都是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快消品牌——前者是国内咖啡市场的重要玩家,后者则是生长于本土的食品厂商。2011年,双方一度牵手,雀巢公司以15亿元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的股份,并在此后增持直至对其全资控股。

但九年后,雀巢公司于今日(11月25日)宣布,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而作为本次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却得到卖方保留。

雀巢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雀巢董事会相信,对其进行战略审视,以获得下一步增长正当其时。而在未来,雀巢将在中国更专注于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关键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银鹭食品控股权 *** 给雀巢的几年间,银鹭品牌创始人陈清水曾长期负责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此次雀巢决定变卖银鹭旗下的相关业务,接盘方同样指向了陈清水家族控股的企业。雀巢公司对此补充称,选择陈清水方面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发展。

雀巢出售银鹭食品相关业务,创始人又接回

根据雀巢公司对外发布的交易公告,其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标的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交易双方同意对此次交易的财务条款不予以披露。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

银鹭食品官网显示,公司当前产品业务主要包括蛋白饮品、以八宝粥为代表的食品点心、雀巢即饮咖啡和其他即饮饮品。而在业务取舍上,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则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获得了雀巢方面的保留,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

超市货架上售卖的速溶咖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诗琪 摄

记者梳理发现,在9年前的收购之外,雀巢和银鹭两个品牌在更早便有代工业务的紧密往来,银鹭方面曾长期是“雀巢咖啡”即饮咖啡的重要代工商。

对于本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原因,雀巢称,咖啡业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公司将进一步在中国所有渠道加强投资该品牌。在本次交易后,银鹭方面也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此外,银鹭还会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雀巢出售银鹭相关业务,业界早有议论,包括中粮、娃哈哈、统一在内的快消巨头都曾被传为接盘方。而兜兜转转之后,依旧是陈清水现身将相关业务“接回”。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曾将银鹭食品的控股权 *** ,但陈清水对品牌依然十分“长情”,并在收购交易后的几年间,长期担任合资公司高管,负责公司的发展管理。直至2016年,来自雀巢公司的崔伍迪替代陈清水担任合资公司总裁。而据中国网财经今年1月报道,来自中国本土的孙亦农正式接棒崔伍迪,成为银鹭食品的CEO。

对于上述交易,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一方面,雀巢把银鹭卖给创始人,有利于平稳过渡和双方下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雀巢依然需要银鹭的渠道进行分销。

雀巢中国业务重新定位

高管的频繁变动似乎暗示了雀巢对于银鹭食品业务发展的潜在焦虑,而雀巢近年来的业绩也受到银鹭食品拖累。

据雀巢此次披露,银鹭品牌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7亿瑞士法郎(约合50.51亿元人民币)。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在雀巢和银鹭联姻一年前的2010年,银鹭食品的销售额便已经达到54亿元人民币。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银鹭食品的业绩发展着实不尽如人意。

据《时代财经》此前报道,雀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曾直接对银鹭旗下本土品牌,如花生奶和八宝粥的销售评价为“令人失望”。此外,雀巢公司年报还多次“点名批评”银鹭的市场表现。

对于本次出售,雀巢方面回应称,其在过去对银鹭有着积极承诺,并对银鹭的业务发展进行了投资。但目前,雀巢董事会相信对其进行战略审视,以获得下一步增长正当其时。这是雀巢为在大中华区持续取得长期成功,同时实现银鹭业务整体价值而不断努力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银鹭业务的出售,雀巢公司还在今年8月对外公告,青岛啤酒将购买雀巢位于中国的水业务,包括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以及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业务工厂。而根据双方的许可协议,青岛啤酒方面还将在中国生产销售“雀巢优活”品牌。不过,雀巢方面继续保留了“巴黎水”“圣培露”“普娜”等水品牌。

不难发现,在近来的“卖卖卖”中,被雀巢剥离的标的似乎均定位在中低端市场,而出售这些资产也与雀巢近来的高端化策略直接相关。据雀巢方面回应,从市场细分来说,雀巢针对一定的需求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重新定位高端化。

而对于雀巢近期在中国市场接连变卖业务,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分析道,从2018年开始,雀巢的新CEO就开始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剥离非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有限的业务。在市场、渠道、消费等都在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包括雀巢在内的食品企业都应该让新战略去适应消费端。而想要保持自身优势,则取决于企业敏锐的商业观察力和对未来市场的判断。

银鹭创始人从雀巢“拿回”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集

雀巢公司11月25日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至此,雀巢出手银鹭终于尘埃落定。但交易双方同意对此次交易的财务条款不予以披露。据悉,此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据悉,银鹭是雀巢在中国收购的本土品牌,2019年的销售额为7亿瑞士法郎。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先生家族控股,这意味着银鹭重新回到创始人旗下。“选择Food Wise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成功。”雀巢表示,该交易将使雀巢在中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公司得以利用强大的品牌优势、数字化能力和创新引擎推动业务增长。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将保留其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雀巢咖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公司将进一步在中国所有渠道加强投资该品牌。雀巢咖啡在中国的整体业务将由一个团队管理,借助协同效应加强能力,有助于推动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尽管易主,但银鹭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银鹭并将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雀巢还强调,大中华区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2019年销售额近70亿瑞士法郎。过去五年,雀巢在大中华区的投资约为8亿瑞士法郎。(记者 张钦)

责任编辑: 周楚卿

标签: 花生 功效 牛奶 作用 银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