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上海民间艺术和上海的民俗文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国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中国十大民间艺术有彩灯、风筝、川剧变脸、民间舞蹈、戏曲等。
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
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民间灯彩最初是东汉时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习俗。
宫灯盛行的同时,灯彩也开始传入民间。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 *** 技艺的高峰。
风筝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众多的风筝种类里,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相对较为知名,这四个地方被称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
而像河北、四川、辽宁、广东、福建、江苏、上海、 *** 、台湾等地区,也都有地方特色浓郁的风筝品类。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民间舞蹈是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别于宫廷舞蹈、专业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态性状,是原创性的民间艺术,是其他舞蹈创作的基础和营养来源,具有民俗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戏曲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和兴盛等各个时期。
早在中国远古时代,戏曲的种子已经在歌舞中孕育了,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歌舞艺术的传统依然存留在广大的农村中,并不断的革新发展以适应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艺术
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它以其独特的唱腔、音乐、表演形式和剧本内容,展现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风貌。
2、昆曲:虽起源于江苏,但在上海也有深厚的传承与发展。其剧目丰富多样,表演程式精湛,音乐曲调优美,体现了古典戏曲的精髓。
3、上海剪纸:是上海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之一,具有细腻、秀丽的艺术风格。剪纸作品多以吉祥图案和民间故事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民俗特色。
4、绒绣:一种以绒线为原料的刺绣技艺,作品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上海绒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表现力成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5、龙华庙会:是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展示等,体现了上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6、妈祖文化: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妈祖文化在这里也有深厚的传承。妈祖信仰及相关仪式活动,反映了上海海洋文化的特色。
7、上海饮食文化:包括传统本帮菜烹饪技艺、小吃 *** 等。如小笼包、生煎包等,这些美食不仅是上海的味觉象征,也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8、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手工艺技能、节庆习俗与民俗活动以及饮食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上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是上海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上海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上海的民俗文化
【顾绣】民间工艺。古代上海地区著名刺绣技艺,源于明代。嘉镇迹带靖年间,上海名宦顾名世筑名园"露香园"。顾绣创始人是顾名世长子顾会海之妾缪氏,在宋绣传统上创新发展,奠定了顾绣基础。传至次子顾斗英第二子寿潜妻韩希孟时,技艺登峰造极。她于画艺有造诣,运用针锋特技以体现画稿的神韵,今存世之顾绣代表作均为她的作品。每幅绣品旁均有董其昌题咏,珍贵异常。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精御芦通绣艺,曾设幔授徒,四乡妇女学艺后以此为营生,顾绣艺术得以传世,其居功甚伟。顾绣特点是擘丝细过于发,针刺细如毫,配色精妙,绣品气韵生动,工致无匹,有"画绣"之美誉。顾绣对后来之苏绣、湘绣、蜀绣均有影响,为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
【金山农民画】上海金山县民间传统艺术,包括灶头画、剪纸漆绘、民间玩具、泥塑和石刻等,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江南水乡独特风韵。金山县文化馆组织农民画创作骨干20多人组成金山农民画社,从事专业创作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大获成功。1981年,金山农民画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联邦德国展出时,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的源头"。到1987年底,已有近2500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日本国美乃美出版社出版了金山农民画册。有4幅精品被邮电部制成邮票发行。金山县州禅因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嘉定竹刻】民间工艺。竹刻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传统工艺,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嘉定竹刻始于明隆庆年间,熔笔墨艺术和雕刻技艺于一炉,作品富于诗情画意,形成著名的竹刻流派--"嘉定派"。代表人物是朱鹤、朱缨和朱稚征祖孙三人(世称"嘉定三朱"),以深刻作浮雕和透雕技法为其流派特色。嘉定竹刻以留青阳刻为主,即利用竹皮、竹肌色泽的不同,雕镂出浓淡相间、绚烂多姿的艺术品。品种繁多,既有插屏、挂屏等艺术欣赏品,亦有烟盒、扇骨、笔筒、花瓶、搁臂等实用工艺品。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2021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GDP同比增长8.1%。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更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约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1292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四、上海独有的民间艺术
1、锣鼓书(新场镇):通过沪语说唱,镗锣、书鼓、书钹伴击的民间说唱,古时称为社书,太保书,距今已有千年的文化底蕴了。新场镇里的人们积极做好锣鼓书的传承和发展,60多年来创作锣鼓书短篇、开篇。在2006年,锣鼓书入选于国家级非遗名录。
2、顾绣:起源于上海的顾绣融合了文人画的内涵,以画入绣,雅致秀丽,气韵生动,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沪剧(川沙镇):它起源于浦东的川沙镇,早在清代,浦东川沙俚人在田间耕作,哼唱乡土气息浓郁的“东乡调”,可谓沪剧的萌芽期;后经“花鼓戏”、“滩簧、申曲”以及川沙人丁少兰等一代沪上名角的发展,于建国后就成立了川沙沪剧团。到目前为止已排演了30余部传统或原创大戏,创演二十多部沪剧小戏和相关曲艺节目,并不断传承发展。
五、上海有哪些衰落的民间艺术
嘉定竹刻、灯彩、黄杨木雕、面塑等。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更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有嘉定竹刻、灯彩、黄杨木雕、面塑等民间艺术衰落了。民间艺术是指由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掌握了既定传统风格和技艺的普通老百姓所 *** 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
六、上海民间艺术有哪些
1、上海民间艺术主要有:上海剪纸、上海刺绣、泥塑(如浦东“三宝”之一的上海泥人张彩塑等)、石楠社等民间工艺美术和木偶戏等。
2、上海剪纸是上海民间艺术中的一大特色。上海剪纸以其细腻、精致的风格著称。剪纸作品常常反映出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场景,如繁华的市井、古老的建筑等。艺术家们运用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3、上海刺绣也是上海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上海刺绣继承了苏绣的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品多以人物、动物、风景等为题材,绣工精细,色彩丰富,形象生动。
4、上海的泥塑艺术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浦东的“三宝”之一的上海泥人张彩塑,以其人物造型生动、细腻而著称。此外,木偶戏也是上海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通过木偶的表演形式,展示出生动的戏剧故事。
5、石楠社是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上海民间艺术的机构,其中包括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的 *** 和展示。这些工艺美术涵盖了雕塑、编织、陶瓷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上海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
6、综上所述,上海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剪纸、刺绣、泥塑、木偶戏和多种民间工艺美术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上海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场景。
上海民间艺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的民俗文化、上海民间艺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