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概括为)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6 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概括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在什么时间实施的
  2. 新中国之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间表
  3.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时间
  4. 之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一、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在什么时间实施的

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1938年-1941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实施的。

之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000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多万个,自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场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而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在1929至32年期间扩大了二十倍之多。

第二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则由农业转为发展重工业,工业产量的提升带动能源耗用量比一次大战前增加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更低潮高出十二倍,同样仅次於美国、德国及英国。而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达7500架,翌年开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於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於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41年因德军入侵而中断。

到1936年时,斯大林已经基本消灭了党内外的政治对手。苏联消灭了敌对阶级。形成了工农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苏共中央具有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各地方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要听斯大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挥。

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占有绝对的优势。斯大林的政令畅通无阻,不忠于斯大林就等于是背叛党和人民。各级干部层层任命。党的干部具有高度的权力和权威。这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历史上称为“斯大林模式”。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当时这个模式是更佳的选择,体现了苏联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斯大林体制保持了思想政治的高度统一和苏联的安定团结,使得苏联集中力量办大事,短期内迅速扭转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苏联当时所处的时代,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和实现国防现代化。稳定、速度、效率是压倒一切的。

但是斯大林时期,以领导人的意志为方向,忽视民主,法制得不到尊重、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甚至不惜使得阶级斗争扩大化变为残酷的肃反这些又都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声望、更损害了苏联人民的利益。

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显示出巨大的破坏力,苏联 *** 的僵化也正是从三十年代开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之一个五年计划

二、新中国之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间表

1、之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3、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

4、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6、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7、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1975年, *** 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8、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9、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1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概括为)-第1张图片-

11、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12、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13、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14、西班牙的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五年规划在中国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所提出的目标对公共部门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对经济的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

15、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国家五年规划就是对全体人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划,是提高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规划。

16、从1953年开始制之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17、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在中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电邮采访时说,坚持制定五年规划让中国受益匪浅,这一经验值得西方学习。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个五年计划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1957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

但是,由于“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1958年8月北戴河 ***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据此,《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9月 *** 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四、之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

1、之一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如下:

2、之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3、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4、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5、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6、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7、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8、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9、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0、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1、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2、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

13、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

14、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15、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2016年-2020年)为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三五的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路线图,要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从思想上、战略上、重点上、布局上、举措上、指标上进行细化,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16、参考资料:新华网-《十三五规划纲要》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和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概括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五年计划 概括 方针 三个 任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