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特产,合肥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0 0
名单揭晓 这些“安徽特色伴手礼”你买过没?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

安徽合肥:城市中心建百姓园博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合肥园博园中的成都园大熊猫造型。解琛摄

合肥园博园中的宁波园。解琛摄

合肥园博园中的安徽园标志性徽派铁画雕塑“喜上人家”。解琛摄

合肥园博园中的黄山园。解琛摄

俯瞰合肥园博园中的城市展园。解琛摄

俯拍合肥园博园中的北京园。解琛摄

合肥特产,合肥特产排行榜前十名-第1张图片-

合肥园博园标志性景点“小蘑菇”和“梦想大草坪”。解琛摄

据悉,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在安徽合肥举行。本次园博会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突出“在城市中心建百姓园博”的理念,围绕“城中园博、城市更新、智慧园博、全域园博、节约园博、永续园博”六大亮点,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合肥特色的园博园。同时作为园博园重要组成部分的38个城市展园展示了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园林建筑风格,届时将为游客呈现出一个多元文化的盛宴。(赵越、解琛)

安徽合肥的特色美食,值得品尝

1.庐州烤鸭


庐州烤鸭延续了原先宫廷挂炉烤鸭技术,除了吃它的味道,还可以了解它的文化传承,还有 *** 烤鸭和刀片烤鸭的过程。

吊炉挂烤90分钟,烤到出油就不会腻人了。吃的时候必须得蘸特色酱料,那叫一个鲜啊。香而不腻,鸭皮进嘴的那一刻瞬间融化,鸭肉香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2.逍遥鸡


逍遥鸡是安徽合肥美食的一绝,当地有将其称为“曹操鸡”。源于三国时期曹操喜欢的卤鸡,因曹操而得名,养生特色美食,如今,逍遥鸡的 *** 取的仍然是合肥当地的伢鸡,配上十八种名贵药材香料,加入牛蹄筋,牛骨髓,牛尾烹饪而成,那味道别说曹操了,就连神仙也得“沦陷啊!


3.肥西老母鸡汤


肥西老母鸡汤是安徽合肥的特色名菜。不仅滋补,而且怎么吃都不腻。值得一提的是肥西老母鸡汤是病人难得的补品,深受各医院的欢迎。180天纯正的土鸡与农夫山泉水的搭配,香气扑鼻的鸡汤诞生,鲜美可口,鸡肉肉质细腻,汤汁鲜美,喝上一口犹如童年时外婆炖的鸡汤,沁人心脾。


4.泥鳅挂面


泥鳅挂面是合肥市肥东县一道特色的名小吃,安徽人非常喜欢吃泥鳅,而泥鳅挂面成了当地特色的一大代表。

洗净的泥鳅用猪油翻炒更香,焯好的挂面用清水冲洗会更有嚼劲不易煮烂,出炉的泥鳅挂面,色泽鲜艳味道浓郁,看着让人食欲大增。

泥鳅挂面口味偏辣,泥鳅肉质极其地滑嫩鲜美,一口挂面一口泥鳅再喝上一碗汤,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5.麻辣小龙虾


麻辣小龙虾在合肥,极其的受欢迎,也成了当地最标志性的美食之一。

合肥物产丰富,水质良好,产的小龙虾数量庞大,优质且大个,壳薄肉多。 *** 的样式很多,麻辣、香辣、蒜泥、十三香、红烧等多种口味。

每年都会在当地举办龙虾节,非常的热闹,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围观,看得出当地人对龙虾的喜爱有多深了吧。


6.三河米饺


在安徽合肥三河古镇,最出名的小吃叫作米饺。

三河米饺一道传统特色小吃,也是三河传统早点,历史久远。

原料是用籼米粉 *** 而成的饺皮,馅料有小米虾、豆腐干、猪肉等,油用的是菜籽油更香更入味。

三河米饺色泽金黄,外皮焦酥松脆,内陷软嫩弹滑,很有特色的米饺。


7.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是安徽省合肥市非常传统且经典的名菜,此菜已经风靡全国,这也是去当地必点的一道美食。

主料是以鸡肉为主,其余还有海参、火腿、鱼肚、鱿鱼、鸽子蛋、猪肚等多种食物,再加入高汤进行蒸煮。

各种丰富菜系搭配而成,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很丰富,容易吸收,是强身健体必吃的一道美食。


8.周贵妃凉皮


周贵妃创建于1992年,专注凉皮美食21年,是国内凉皮知名品牌。21年来,周贵妃以陕西原生态风味凉皮为基础,融合本土特色,为千年传统美食注入时尚与现代元素,引领民族特色的中式快餐新潮流,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餐饮体验。历经多年发展,周贵妃已经成为皖城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品牌


9.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是安徽合肥的一道特色名菜,从食材选择、烹饪手法到切配装盘,都极为考究,精选吴山当地农家散养大白鹅,白鹅在原生态的环境里,这种自然成长的鹅,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皆属上品,统称贡鹅,每个部位都独有特色,客人吃完手不油、嘴不腻。


10.肥东瓦罐土牛肉


瓦罐土牛肉源于北宋嘉佑年间,自此成为徽菜一绝。经小火慢炖,汤鲜美、肉软烂,有补脾胃、补气养血,强筋骨的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乡间美食。

先用清水泡去牛肉中的血水,沥干水分后,将牛肉放入热油锅内煸炒出香味,加入酱料、八角、葱姜、干辣椒、桂皮一起煸炒,然后放入瓦罐文火慢炖,放入即可。如果你想要坐下来尝一尝正宗鲜香的牛肉味,一定要去肥东寻找这一道瓦罐土牛肉


11.三河小炒


三河小炒是合肥三河镇的一道名菜。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年杨振宁在外留学所日思夜想的家乡名菜。三河小炒选用芹菜,豆干,香菇等食材一同炒制而成。


12.猪头汤


猪头用来卤制很常见,全国各地对于猪头的最深印象莫过于猪头肉,不过对于吃货而言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

猪头汤做法简单,胜在食材新鲜,熬制出来的骨头汤,加入猪头肉搭配一起即可,猪头肉分为碎肉和整肉,不少的食客更偏爱碎肉,吃起来更加入味,也没有柴的味道,入口顺滑,回味良久,猪头汤的价格卖得不贵,一份15元搭配米饭再好不过。


13.包公鱼


包公鱼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包公鱼真的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所创吗?当然不是,主要还是因为他脸长得太黑,这道菜颜色也是黑色,所以大家就给它一个绰号,那就真接叫包公鱼,味道是非常鲜美,鱼大多是蒸着吃的,听说这样有营养些,你们吃过吗?

安徽合肥必吃的7大特色美食,特别是第4道美食,堪称一绝

合肥历史悠久,不仅是包拯的故乡,还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故乡。在合肥,除了去感受它的历史文化气息,还要记得去尝尝当地更具特色的的7大美食。

1、三河米饺

三河米饺曾获得过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奖,米饺外观色泽金黄,咬一口,外皮微酥,里面的馅更是味道鲜美,好似咬开了一只金元宝,寓意美好。

2、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不但味道十分醇美,鲜香入口,还具有清热解毒等各种食疗作用。

3、包公鱼

包公鱼是安徽合肥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因取材于河中的一种黑背鲫鱼,一看到它,就会自然的想到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以此得名。

4、肥西老母鸡汤

肥西老母鸡汤作为安徽特色美食,已经是家喻户晓,选用散养土鸡久炖,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一碗鸡汤入口,既暖身又滋补。

5、庐州烤鸭

据传庐州烤鸭原本是宫廷御用美食,后流传至民间。正宗庐州烤鸭 *** 复杂,选用巢湖、肥东、肥西等地所产的小麻鸭,洗干净后吊在烤鸭炉内烧烤,由于使用的果木炭进行烧烤,烤好之后晶莹剔亮,香气扑鼻,美味程度堪比全聚德烤鸭,还曾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6、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起源于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宴请宾客所做的一道菜被外国客人询问菜名,李鸿章回答:“好吃多吃”,与英文中“杂烩”一词发音相近而得名。如今成为一道安徽名菜,选用鸡肉、海参、火腿等多种食材混合烹饪,味道可口。

7、泥鳅挂面

泥鳅挂面是合肥的一道特色小吃,用泥鳅、挂面做出的美食,泥鳅肉质滑嫩鲜美,一口挂面一口泥鳅,简直是人间美味。

文中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之一次去安徽合肥,只有一天时间,该去哪里玩比较好,有推荐的吗

之一次去安徽合肥,只有一天时间,该去哪里玩比较好,有推荐的吗?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果您之一次造访合肥,只有一天的时间,那么如何更大程度地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合肥一日游的建议,帮助您度过一个难忘的一天。

**早晨:品味地道的合肥早餐**

您的一天之旅应该从尝试地道的合肥早餐开始。合肥有着丰富多样的早餐选择,但更具代表性的当属徽州菜和豆皮糕。您可以选择前往市区的传统早点店,如老合肥豆皮糕或万州豆皮糕,品尝这一地道美食,开启您的一日之行。

**上午:探索合肥的历史与文化**

早餐后,您可以前往合肥市区,开始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景点:

1. **合肥包公祠**:合肥包公祠是一座纪念中国古代名臣包公的庙宇,富有历史文化氛围。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美丽,了解包公的传奇故事。

2. **合肥老街**:位于包公祠附近的合肥老街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老街区,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漫步,您可以感受到合肥的历史底蕴。

3. **安徽省博物馆**:如果您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不妨前往安徽省博物馆,探索丰富的历史藏品,了解安徽的发展历程。

**中午:品尝徽菜**

在合肥的午餐时间,务必品尝一下地道的徽菜。徽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 *** 而闻名。您可以选择前往一家传统的徽菜餐馆,品尝经典的菜肴,如毛笔肉、臭鳜鱼和腌笃鲜。品尝徽菜,是体验合肥文化的一大亮点。

**下午:欣赏自然风光**

午餐后,您可以前往合肥的自然景点,欣赏城市的美丽风光。

1. **蜀山风景区**:蜀山是合肥市内的一座小山,有着宜人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空气质量。您可以选择登顶蜀山,俯瞰合肥市区,欣赏壮丽的城市全景。

2. **合肥滨湖新区**:合肥滨湖新区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拥有美丽的湖泊和公园。您可以在这里漫步,放松身心,欣赏现代城市的绿色风光。

**傍晚:享受地道夜市美食**

傍晚时分,合肥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前往夜市,品尝地道的合肥小吃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您可以尝试合肥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糖醋排骨、牛肉汤等,感受当地的美食文化。

**夜晚:欣赏合肥的夜景**

结束美食之旅后,您可以选择前往合肥的一处夜景点,欣赏城市的夜景之美。合肥的城市夜景在夜幕降临时格外迷人,尤其是合肥CBD区域和千佛山公园周边。

**结束语**

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合肥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仍然能够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份合肥一日游建议旨在帮助您更大程度地体验合肥的魅力,无论您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喜欢欣赏自然景色,合肥都能满足您的期待。希望您在合肥度过愉快的一天!

合肥十大特色小吃

1、巢湖银鱼

起源和历史:巢湖银鱼产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是当地鱼类资源中较为珍贵的鱼种。素有'鱼类皇后"之美誉。因其体细长如银、透明似水得其名。巢湖银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和 *** :巢湖银鱼体呈圆筒状、无鳞、透明无色、光滑,大银鱼体长1520厘米为面鱼,小银鱼体长47厘米,骨软无刺,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巢湖银鱼可以烤、炒、煮、蒸、炖等多种方式 *** 。

特点和口感:巢湖银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口感酥脆,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地域和文化:巢湖银鱼起源于安徽省巢湖市,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巢湖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巢湖银鱼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健康和营养:巢湖银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益。但由于含有一定的胆固醇,应适量食用。

2、冬菇鸡饺

起源和历史:冬菇鸡饺是安徽合肥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多年历史。在1997年就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材料和 *** :冬菇鸡饺以猪肉、鸡肉、冬菇等食材为主料,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再用面粉 *** 成饺皮,最后煮熟即可。

特点和口感:冬菇鸡饺馅心嫩,饺皮薄,鸡汤鲜,佐以胡椒,风味独特,口感鲜美。

地域和文化:冬菇鸡饺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健康和营养:冬菇鸡饺的主要成分为肉类和面粉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但由于煮饺子需要加入适量的盐和油,因此要适量食用。

3、三河米饺

起源和历史:三河米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传统小吃,源于太平天国时期的陈玉成。

材料和 *** :三河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以五花肉等食材为馅, *** 过程包括搅拌馅料、包饺子等步骤,最后用沸水煮熟即可。

特点和口感:三河米饺馅心肥美,饺皮薄而有弹性,口感柔软、清香可口。

地域和文化:三河米饺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是该地方的传统美食之一。肥西县是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以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而著称。

健康和营养:三河米饺主要成分为米粉和五花肉等,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但由于煮饺子需要加入适量的盐和油,因此要适量食用。

4、吴山贡鹅

起源和历史:吴山贡鹅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吴山镇,是当地的传统名菜之一。据传说,吴王为官清廉,巡视淮南时,当地人用当地特产大白鹅配以美味佐料制成卤鹅敬献吴王,吴王食之大悦,故此鹅肉得名吴王页鹅。后来,该鹅肉由产自吴山的鹅肉代替制成,便称为吴山贡鹅。

材料和 *** :吴山贡鹅的主要原料是吴山特产的鹅肉,再加上特制的调料和配料,如八角、香叶、桂皮、花椒等,采用卤制或烤制等方式 *** 而成。

特点和口感:吴山贡鹅的肉质鲜嫩、口感醇厚,入口后回味悠长,香气浓郁,色泽清亮,营养丰富。

地域和文化:吴山贡鹅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吴山镇,是当地的传统名菜之一。吴山镇是合肥市下辖的一个镇,该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健康和营养:吴山贡鹅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由于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要适量食用。

5、合肥桂花酥糖

起源和历史:合肥桂花酥糖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传统名点之一。据传说,桂花酥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一种传统的春节应时糕点,深受人们喜爱。

材料和 *** :合肥桂花酥糖的主要原料包括芝麻、精面粉、蜂蜜、麦芽糖、白砂糖、南桂花等,采用传统的烘焙工艺,制成外酥内软的小糕点。

特点和口感:合肥桂花酥糖香甜可口,口感酥脆,内馅软糯,外皮薄酥,具有独特的桂花香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甜点。

地域和文化:合肥桂花酥糖起源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当地的传统名点之一。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健康和营养:合肥桂花酥糖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但由于含有一定的糖分,因此要适量食用。同时,南桂花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等功效。

6、鲜肉麻球

起源和历史:鲜肉麻球是合肥特色小吃之一,起源于当地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鲜肉麻球的 *** 起源于当地一家饭店,当时店主为了迎合食客口味,将猪肉馅搭配糯米面团油炸而成,深受食客喜爱,逐渐流传开来。

材料和 *** :鲜肉麻球的主要原料包括糯米面粉、猪肉馅、花生、葱姜蒜等调料,采用包馅、油炸等传统工艺 *** 而成。

特点和口感:鲜肉麻球外酥内嫩,口感鲜美,香气扑鼻,油而不腻,猪肉馅鲜嫩可口,是一款美味可口的小吃。

地域和文化:鲜肉麻球是合肥特色小吃之一,源于当地民间,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健康和营养:鲜肉麻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但由于油炸而成,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因此要适量食用。

7、庐州烤鸭

起源和历史:庐州烤鸭是一道安徽的传统名菜,也是合肥传统名吃。据传说,庐州烤鸭起源于明代,是一道宫廷御膳美食,后来流传到豪门和民间,逐渐成为当地的传统名菜。

材料和 *** :庐州烤鸭的主要原料是肥嫩的鸭子,采用特制的调料和烘烤工艺 *** 而成,烤制时需多次涂抹酱料,烤至鸭皮香脆,肉质鲜嫩。

特点和口感:庐州烤鸭皮酥肉嫩,香气浓郁,咸淡适宜,口感鲜美,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传统名菜。

地域和文化:庐州烤鸭是安徽的传统名菜,也是合肥传统名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健康和营养:庐州烤鸭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但由于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因此要适量食用。

8、庐江小红头


起源和历史:庐江小红头起源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由淮军将领吴长庆随军厨师陈长宽(一说殷光垠) *** 而成。后来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 *** ,深受食客欢迎,逐渐闻名于世。

材料和 *** :庐江小红头的主要原料包括猪肉、糯米粉、油、糖等,采用包馅、蒸煮、油炸等传统工艺 *** 而成。其特色在于采用猪肉馅和糯米粉搭配,口感糯软,鲜美可口。

特点和口感:庐江小红头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顶端染一点红色,色泽金黄,香甜酥松,口感糯软,入口即化,是一款口感独特、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

地域和文化: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起源于庐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庐江是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素有“徽州明珠”之称。

健康和营养:庐江小红头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但由于油炸而成,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因此要适量食用。

9、鸭油烧饼

起源和历史:合肥鸭油烧饼是合肥的特色传统名点,起源于当地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鸭油烧饼最初是由当地一家小吃店创制的,后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合肥的传统名点之一。

材料和 *** :鸭油烧饼的主要原料包括面粉、鸭油、葱花等,采用搓揉、压扁、烤制等传统工艺 *** 而成,烤制时需多次涂抹鸭油和葱花。

特点和口感:鸭油烧饼层次分明,口感香酥可口,外皮金黄色泽,内陷酥软,味道鲜美,是一款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

地域和文化:鸭油烧饼是合肥的传统名点之一,起源于当地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长江中游,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健康和营养:鸭油烧饼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但由于含有较高的脂肪和热量,因此要适量食用。

10、合肥麻饼

起源和历史:合肥麻饼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点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历经几经变化而得名。麻饼在当地被称为“ *** 饼”,是当地著名的传统名点之一。

材料和 *** :合肥麻饼的主要原料包括南瓜、白糖、冰糖、芝麻、麻油等,采用烘烤工艺 *** 而成,外皮粘有密密麻麻的芝麻和糖,口感香甜酥脆。

特点和口感:合肥麻饼外酥内软,口感香甜酥脆,入口即化,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是一款传统美食中的经典之作。

地域和文化:合肥麻饼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点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健康和营养:合肥麻饼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等营养成分,但由于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因此要适量食用。

霸都合肥最正宗最接地气的本土小吃

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霸都合肥,其饮食兼具南北、融汇东西,各方美味在这里大放异彩,反而本地特色饮食却显得弥足珍贵,其中的二十埠猪头汤应该是咱霸都合肥最正宗最接地气的本土小吃!

二十埠猪头汤,源于合肥二十埠(长江批发市场至龙岗一带),但如今冠以“猪头汤”为名的餐馆早已遍布大街小巷,早已成为合肥打工人解饿杀馋的好去处。

任选一家猪头汤小店,点一份猪头汤,盛一碗大米饭,再配一碟小菜,这样一份标准的猪头汤套餐才15块钱,汤里还有几大块猪头肉。如果食量较大,还可单独再点一些店内的特色卤菜。

猪头汤三件套:米饭+咸菜+猪头汤(含猪头肉)

吃一块清香可口的猪头肉,大快朵颐;喝一口鲜美醇厚的猪头汤,沁人心脾;嚼一口酸辣脆爽的雪里蕻,胃口大开。简单的一餐饭,有肉有汤有咸菜,满足您多种需求。

一碗猪头汤,地道合肥香!

安徽合肥最出名的九大特色美食,尤其是前三道,都是有一定典故的

合肥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南淝河和东淝河都是发源于这里,它也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一直以来就有着“包拯家乡”、“三国故地”的美誉,因此这里也流传下来很多带有典故的美食。

其实非常有名的就有以下这十种,尤其是前三道都是“大有来头”。

01.包公鱼

包公鱼是合肥的传统名菜,它是产自包河的鲫鱼,鱼背是黑色的,人称包公鱼。并且包河里产的莲藕也是与众不同,皆断无丝,用包公鱼搭配上此地的莲藕等食材去烹饪,也是包公铁面无私的象征。做好的鱼肉吃着骨酥肉烂,令人回味。

02.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这道菜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现在是合肥的一道传统名菜,据说这道美食和李鸿章有关,相传是李鸿章在宴请外国友人时,家中没菜了,用中午剩菜做的大杂烩,谁知宾客都说好吃,因此而出名。

后来的大杂烩材料也更丰富了,主要是用鸡肉为主要食材,油发鱼肚、水发鱿鱼、水发海参等食材为佐料烹饪的,有多种味道,吃着醇香不腻。

03.曹操鸡

曹操鸡也叫逍遥鸡,是安徽合肥的地方名菜,该菜创始于三国时期,据说是为了给曹操治病而研发出来的美食,用的就是安徽当地的仔鸡,和杜仲、天麻等中草药同煮,就有了不错的食疗功效,吃着鲜嫩多汁,骨酥肉烂,吃过唇齿留香。

04.肥西老母鸡汤

肥西老母鸡汤是合肥的一道经典名菜,当地人把肥西老母鸡叫作“土鸡”,这种鸡肉质鲜美,鸡越老越香,特别是用老火炖烂,鸡汤清亮透黄,肉质鲜美,也是冬天更好的滋补品。

05.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可以说是来安徽不得不吃的一道菜,在以前都是清宫的贡品,它和普通的大鹅相比,肉质会更为细嫩,可煮、炖、烧、烤等,特别是那种秘制的吴山贡鹅,吃着更鲜美,香味浓郁,色泽清爽。

06.三河米饺

三河米饺是合肥三河古镇的一道传统名吃,它主要是用籼米粉做皮,豆腐、虾米等佐料为馅,最后经过油炸而熟,做好的米饺色泽金黄,馅料鲜美,外皮酥脆,你可以吃到虾米的鲜,豆腐的嫩,齿过留香。

07.合肥 *** 饼

合肥 *** 饼是合肥市的四大传统名点之一,据说该点心是起源于北宋时期,它主要是用南瓜为主要食材 *** 的,做好的外皮粘有密密麻麻的芝麻,表皮色黄如蟹壳,外黄边白,吃着香甜柔软,脆而不焦。

08.庐州烤鸭

在民间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千年庐州城,烤鸭最出名”,而庐州就是合肥的别称,相传庐州烤鸭原是宫廷御膳美食,后来流传到了民间,这种烤鸭是先腌后烤,烤出来的鸭晶莹透亮,香气扑鼻,吃上一口,油而不腻。

09.泥鳅挂面

在合肥肥东县有道特色美食叫做泥鳅挂面,吃过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可以说泥鳅的鲜味完美地和挂面融合到了一起,不同于平常吃的面条,吃泥鳅挂面全是靠吸吮的,这种味道特别鲜美,很多人说自己能吃上三碗。

合肥必打卡6条超火美食街丨附详细攻略(之一期)

合肥

必吃六条特色美食街

集中于步行街 建议收藏打卡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街

本地小吃汇聚 + 外地美食云集

一座城的人间烟火,尽在于此~

-

合肥也有无数条这样的美食街

无论是一人食还是约对象,都很值得打卡~

本期推荐庐阳区步行街商圈的6条美食街

·

1、淮河路丨吃玩两不误

步行街商圈的主街,沿街到处是美食店面和美食城(比如淮尚吃货街/鼓楼巷/旮沓巷/徽州小吃街等),吃玩就可以到隔壁逛街(这里也是合肥衣服专卖店和室内剧本杀蕞集中的商业街)

-

2、中菜市巷丨餐饮老店+国潮中市街

淮河路南侧平行的美食街。西侧全是老店(静姐粥铺/薛峰炒货/庐州太太/陕西臊子面等),东侧是新晋国潮中市街(推荐思泊湖兰州牛肉面/渝大师火锅等)

-

3、撮造山巷丨边吃边拍超出片

淮河路北侧平行的美食街,从头吃到尾:宽窄巷子成都串串香/同德楼/荷玉面馆/醒不醒咖啡/梦时代小吃街/梁记小灶王特色土菜/老地方小吃/大飞铁板炒饭等~

-

4、北油坊巷丨《千与千寻》汤屋同款

撮造山巷东侧的美食街,比前者更出片:阿丙砂锅/朴太院烤肉/辣老大小火锅/辣小哥冒菜等等等~PS:这里还有合肥拍照蕞出片的罗森LAWSON便利店

-

5、勤劳巷丨烤肉一条街

淮河路平行东南侧的美食街,长度蕞短,但肉食店云集,推荐:不得歇烤肉/犇牛烤肉/牛杂小馆/廿埠猪头汤/渣客镇/京合涮肉/大富豪烤肉/聚胖烤肉/一牛潮汕鲜切牛肉等~

-

6、宿州路丨老店云集好得味

淮河东东侧南北向的马路,美食街的历史更悠久,推荐庐州州烤鸭店(尤其鸭油饼和桂花赤豆糊)/南京老鸭粉丝汤/老街油赞子(永远在排队)/辣盘盘麻辣烫/李炮秤盘麻辣烫等~

-

本期照片,为君君在下午3点人少时拍摄,大家可选择中午去吃(人少)/晚上去吃(热闹)

另外,合肥的美食街多如牛毛,比如双岗老街/拱辰街/海恒街/金炉路/淠河路/罍街/贡街/大通路等等等,下期继续分享~

-

关注我,带你嗨玩大合肥

PS:往期内容请移步主页观看收藏~

文化合肥 | 这些“特色地标”,你去过几个?

合肥,是一座文化之都,它是中国更爱阅读的城市之一,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在兼容并包的合肥找到栖身之处。

合肥,又是一座创新之都,作为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缘定庐州,“皖中硅谷”科学岛发迹于此。科技与文化碰撞,高举“创新”这个最靓名片,合肥的地标也因科技而变得更加靓丽夺目。

安徽创新馆

科技展馆打造多元化创新平台

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的功能定位就是“展示窗口、实用平台、先行示范”,目标是要着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

安徽创新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2019年4月正式开馆。在高空俯瞰,安徽创新馆犹如一块被三分的圆盘,三座扇形的建筑单体内侧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分别作为1、2、3号馆。创新馆通体以白墙为主,远远看去像是一个略带古韵的瓷盘,然而建筑顶部,一块块灰色方形能源板整齐排列,又颇具现代风格。三座建筑之间通过门楼、凉亭、牌坊、水景等徽派古村落景致串联起来,徽韵十足。光是从外表看去,安徽创新馆已然是一件艺术品,颇具匠心。

安徽创新馆内集中展示了安徽近年来1400余件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步入安徽创新馆内,首先进入的是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全超导托卡马克、合肥光源和稳态强磁场和城市天际线等元素设置的“创新高地”大型艺术装置,让人应接不暇,尤为震撼。

1号馆是安徽创新馆的核心区域,展馆内布设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厅。游客走进1号创新馆内,首先将在时间轴的带领下,一一经历世界三次工业革命。在墙上的时间轴下,还陈列着每个时期的标志性科技产品。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卫星、电子计算机……仿真的模型呈现给游客最直观的科技发展历程。

在安徽概况区,世界之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世界之一条纯电动公交车线路、世界之一台量子计算机的模型一一在列……这些代表着不同时代下更先进科技的产品背后,凝聚着无数安徽人的智慧。

在创新引擎展区,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墨子号卫星、京沪干线等重要产品和部件。通过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手段,科学岛上的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太阳”等高端科研成果也都呈现眼前。游客还能穿梭在充满未来感的蓝色量子隧道中,欣赏量子魔盒和时光沙盘等高科技设施,在声、光、电的巧妙混搭下,体验一把置身科幻世界的感觉。

相较于1号馆,2号馆和3号馆的功能性更强。2号馆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用作集研发转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3号馆中则有全球路演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中心、媒体创新传播中心、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等。

安徽创新馆开馆一年多来,已经多次承办大型创新类活动,把最新科技成果带到老百姓面前。今年,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还获批全省首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各路高校和科技企业都是安徽创新馆的常客,8月13日,安徽科技大市场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就在创新馆内举行,各领域最新科技项目汇聚合肥,进行它们的发布与推广,并完成了“政产学研用金”等方面近14亿元的技术合作项目签约。

“把创新作为更大政策”,成为合肥近年来奋起直追的目标,连续两年跻身“外籍人才眼中更具吸引力中国城市”评选前三名、创新能力荣登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十位……在文化创新领域,合肥修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合肥创意文化产业基地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文化产业考核连续五年全省之一,合肥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荣登“2019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榜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摇篮蕴育一座城市的胸怀

中国科大的校门,犹如一块方方正正的砖石,中间镂空成大门,顶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字样,门前两座石狮,十分严肃。校门风格和它严谨的科研气息如出一辙。每年4月春来,中国科大的樱花都会如约而至,成为合肥的网红打卡地。严谨“高冷”的中国科大一时间换上了粉红颜色,变得亲切可人,为合肥老百姓带来春日好景。

当同时说起科技、文化和地标时,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存在。它是中国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是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更是合肥“创新高地”上的一座灯塔。半个世纪,风云变荡,合肥,一座曾名不见经传的江淮小城,倾其所有,把满城的爱都给了这所大学。

1958年,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发生了一项重大事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满载着一个国家对发展科技的渴望,中国科大在国内科研领域一马当先。1960年,中国科大与科学院计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107计算机”,这是中国之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通用数字计算机,也是中国高校中的之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然而历史的风波总是突如其来的。1969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科大被迫离京外迁。在全国各地“自身难保”的情境下,面对全国科研更高学府的迁入请求,各地也难以解囊相助。就在中国科大一筹莫展之时,安徽主动伸出援手,力排众议,中国科大最终情定合肥。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陆续迁入安徽,光是组织货运装车就有70余次,运货量达865吨,35000箱装运仪器、器材、图书和档案等教学材料,20多批、约6000人次师生、职工及家属,耗费近1年时间才基本完成搬迁。就此,中国科大在合肥安家。

在当时物资贫乏的年代,吃饱穿暖就是老百姓们更大的满足。为了让中国科大的师生安心搞科研,合肥人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慷慨解囊。安徽省之一条“温暖专线”,提供给了中国科大;合肥市更高级别的供电保障,优先给予中国科大。

1972年,中国科大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大全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已有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更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教学名师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1人……今年8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中国科大有15人入选,和清华大学并列入选人数之一。

合肥,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春风化雨的文化底蕴,加持科研高校的厚积薄发,江淮大地上,“科教名城”“创新之都”的崛起底气十足。

1982年,合肥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1984年,我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合肥成立;1997年,合肥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2004年,国务院批准合肥为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0年,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合肥确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市”;2011年,合肥荣获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称号……

随着时间步入21世纪,在基础科学上多有建树的中国科大,逐渐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和量子科技等领域让合肥大放异彩。

2013年,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又破半导体量子芯片世界纪录,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世界上最快速量子逻辑门操作。2016年8月16日,由中国科大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搭载火箭成功发射。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搭载火箭成功升空。其中,中国科大独立研制的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随“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如今,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史馆内,还没进门,就能看到墙上挂着严济慈先生的题词。中国科大的办学思想一如合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发坚实。看着校史馆的墙上贴着的学生毕业合照,从黑白到彩色,来自五湖四海的青春面庞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的眼睛里,都透着同一种光亮,纯粹而又赤诚。

科学岛

“聚变”未来给予世界最炽热的温柔

在合肥市西郊的蜀山湖畔之上,有一岛,三面环水。从空中俯瞰,一座座白色建筑,方方正正,错落掩映在一片葱绿之间。有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岛,因为一群人,因为一个理想,因为一种共同的憧憬,而熠熠生辉。

小小科学岛,大大含金量。它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因坐落在岛上,被亲切地称为“科学岛”。它是许多世界顶尖技术的诞生之地,是科研人才的精神家园,也是合肥创新发展的世外桃源。

在这座小岛上,汇聚着我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研究。从磁约束核聚变、大气环境光学、强磁场科学与技术、卫星遥感遥测等位于国际先进行列的技术,到现代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医学物理等前沿交叉研究领域,这里,承载着世界的未来。

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的“科学岛”满足了人们对高科技的许多幻想。但当你走近它时,更先让你印象深刻的或许不是高精尖的顶端技术,而是它幽静清新的岛上风光。在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合肥现代科技馆,孩子们一到周末便蜂拥而至,近距离领略机器人的强大和科技带来的奇妙现象等。2017年3月,“科学岛”还入选了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当你初次登岛之时,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这是一座科技之岛,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一座静谧的景观小岛。蜀山湖大桥是进入科学岛的途经之路。一座灰旧的大桥,南北方向跨越董铺水库。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只叫人想起“一径鸟声喧夕照,半湖帆影乱湖波”的旷远。

跨过大桥,浮现眼前的,是望不到边界的树,白色大楼错落分布其中。阳光穿过湛蓝的天空,透过云朵,像一块块云母片洒落在肩上。头顶之上,一轮太阳带来了白天的光亮,而往岛中深处走去,也有一座“太阳”,等待着升起,照亮人类的未来。

科学岛上的“太阳”其实是一座核聚变实验装置,专业名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外号“人造太阳”。众所周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而聚变能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所以人类渴望在地球上复制“人造太阳”反应堆,进而获取无穷无尽的能源。为了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共同梦想,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联合发起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力图建造出“人造太阳”,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而科学岛上的“人造太阳”,则是由中国的科学家们自主设计研制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因此,它又被称作“东方超环”。

“人造太阳”同时具有上亿温度的“超高温”和零下269摄氏度的“超低温”,还能够满足“超大电流”“超强磁场”和“超高真空”等极限条件,它的成功建设和运行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据预测,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正在建设的国家十三五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有望在2050年实现核聚变,并建成人类首个核聚变示范电站。这也意味着,人类对“无尽的新能源”这一梦想的追求,或将成为现实。

而在这追梦的过程中,核聚变研究也在造福着合肥老百姓的生活。

合肥市 *** 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能够利用在超导、辐射生物、精确放疗等领域的技术治疗癌症。合肥地铁2号线车辆里,也安装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与合肥中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不仅免维护,还具有消除烟尘、消毒杀菌、除臭去味等功能。

或许说起这些一串串长得拗口的科技名词,让人觉得科技是遥远又陌生的存在,带着疏离,让人觉得些许冰冷。可若你细细揣摩,想象每一个拗口名词背后,都有一群人,数十年如一日地低头专注,推翻一次又一次努力,又一次次地重新开始。他们和失败交手,与数据作伴,和智慧缠绵,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步履坚定,这就是他们给予我们和这个世界最炽热的温柔。

科技打卡点

休闲娱乐也有隐藏的“科技线”

对于热爱科技的市民来说,合肥与科技有关的打卡地还有很多。带娃逛科技馆,是很多合肥家庭周末的“保留节目”。其实,馆中新奇有趣的科技展品也是卧虎藏龙。

2018年,在之一届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决赛上,经过严格和规范的评选,合肥市科技馆四件入围作品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全部获奖。其中,参赛的展品“锥体上滚”荣获展品组一等奖,“勇闯高原”荣获展品组二等奖;展览作品《大人国历险记》荣获展览组二等奖,《满足你的好奇心,切!》荣获展览组三等奖。在2018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上,合肥市科技馆参赛的三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展品“锁与安全”荣获科普展品组一等奖,展品“锥体上滚”和“勇闯高原”荣获科普展品组二等奖。

来到5A级景区三河古镇,坐落于水乡古镇三河古南街上的杨振宁旧居,则是必逛景点,游客可从少年求学、青年获奖,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详尽了解杨振宁先生大半生奋斗历程。

即便是近在身边的文化场馆,也因为合肥这座“科教之城”隐藏科技新功能,自带“科技气质”。

站在天鹅湖南边,向北遥望合肥大剧院,就像是一只银光闪闪的海螺,卧在湖里,露出一半身躯。从2010年开始,合肥大剧院就逐渐成为合肥人更爱去的文化场所之一。


你一定知道,合肥大剧院是文化艺术的展示舞台,但你不一定知道,合肥大剧院还是国家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它所应用的节能科技在国内剧院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

合肥大剧院的外墙采用双真空玻璃幕墙,屋盖采用的是加厚岩棉金属体系,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大剧院内部的空调系统,采用的是水源热泵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天鹅湖水天然的蓄水蓄热功能,节约能源。

置身合肥大剧院内,即使座无虚席也不用害怕闷热,因为舞台余热回收系统会回收舞台和灯光产生的热能,给剧场的空气除湿。而大剧院中的景观照明,则是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能有效转化为电能。此外,大剧院内还采用光导管系统,导入自然光,以解决地下车库和阴暗房间的照明等。

在众多技术的巧妙组合和应用之下,合肥大剧院更大限度地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场舒适的文化盛宴,常常让观众忘却自己所处的地点,沉浸在舞台上演绎出的精神世界里。这座文化地标的匠心建造,彰显的是合肥老百姓对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标签: 合肥 十名 特产 排行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