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日邮报的去年底的报道,英国独立智囊机构“国王基金会”对国民平均寿命进行了一项综合调研。研究发现,英国男性人均寿命达到了84.7岁,女性人均寿命达到了87.6岁,人均寿命86.15岁。这个数据相比10年前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提高了4.5岁,是欧洲增幅最快的国家。为何英国人这么长寿呢?下面就来看看英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都爱吃些什么,人均预期年龄达到86岁。
1、早餐
英国饮食虽然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为简单,但英式早餐比其他欧洲国家要丰富。和法国菜及意大利菜等欧洲国家的饮食相比,英国饮食的菜肴种类较少,食材和料理 *** 的种类也较少,在世界上有“难吃”的刻板印象。英国人自身也常自嘲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但近年来英国饮食文化在外国的印象已有变化。
英式早餐的故事,就始于十三世纪士绅在英国乡间别墅流动的早餐盛宴。从食谱、料理法、具体菜式,都严格遵循盎格鲁萨克逊传统,是尽情展示财富、土地、血统、厨师技艺的名利场。早餐,在士绅的生活方式中意义非凡——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再加上盎格鲁撒克逊有古老的好客传统——习惯用丰盛的早餐来款待亲人、朋友、邻居和路过的游客。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士绅阶层已经衰落,以商人、工厂主组成的新富阶层崛起。他们急需一种可以展示自我财富和品位的方式。在学习了前辈的经验之后,早餐又再次展现了它的深远意义。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将早餐从古老的传统,升级成一种艺术形式——不惜物力人力,用符合传统的方式,料理更多传统和异域食材。
英式早餐,虽以早餐之名,却并不一定要在早上享用,就像毛姆说的,一天三顿,你都可以用英式早餐来解决。 *** 的英式早餐,通常包括:培根、鸡蛋、英式香肠、茄汁焗豆、烤番茄、烤蘑菇、血肠和面包,茶或者咖啡。但记住,这只是个大众菜单,除了上文所列,还有30多种食物可以加入这个名单。
英国家庭的早餐面包有各种选择,可以是最普通的切片面包、全麦面包,也可以是裸麦面包、酵母面包、英式烤面饼、英式麦芬等。早餐最常见的就是英式培根,通常选用的是外脊培根。大部分是瘦肉,边沿处会带一小块肋/腹的肥肉。稍微油煎一下,就是英式早餐里的培根了。事实上,英式早餐里的全部食材,几乎只用油炸(油煎)一种烹饪方式,所以通常也被称为 fry-up。
香肠和鸡蛋也是早餐必备,鸡蛋的做法比较多,有煎蛋、西式炒蛋、水波蛋等。英式早餐中的香肠,通常是猪肉肠,出现频率更高的是两种以原产地命名的香肠——坎伯兰香肠和林肯郡肠。早餐最常见的就是茶和咖啡。茶里最通常的选择是英式早餐茶和伯爵茶,这两种茶都是混合茶。
茄汁焗豆也是多数英国家庭早餐必吃的美食,它的作用是用酸味消解油腻。自己做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一般都是用罐装的豆子。最经典的是亨氏蓝罐。早餐的蔬菜一般有烤番茄和蘑菇,可以是小番茄整颗烤,也可以对半切开,用少许橄榄油煎炸切面,少许盐和胡椒粉调味。
早餐英国人还爱吃奶酪,英国人或许从骨子里该是个游牧民族,除了出产优质的肉食外,奶酪同样堪称英国的民族骄傲。切达干酪是如今世界上消费量更大的奶酪品种,斯蒂尔顿奶酪是世界三大蓝纹奶酪之一,其他如柴郡干酪、卡尔菲利奶酪等也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种。在英国的市场中,或许找不到卖牛奶的摊位,却一定会有卖奶酪的,而且品质都颇佳。
2、午餐
早期的英国饮食文化,主要是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它的地理位置于欧陆西侧的大西洋上,其纬度在50度以北,因受北大西洋洋流的调节及西风终年的吹拂,形成了冬暖夏凉,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作为欧洲更大的岛国,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这种气候孕育了多汁牧草的生长,于是英国人主要栽种饲料作物并大力发展畜牧业与酪农业。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的英国,肉食类与海鲜类的食物资源可谓算得上世界顶级了。
随后英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罗马和法国影响,但罗马这种讲究的且繁复的饮食文化,只被少部分相对富裕的英国上层接受。来自罗马的作物在气候多变的英国难以存活,但许多的烹饪知识在罗马人走后就失传了。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继承了英国的王位,诺曼人的到来带来了灿烂的法国与意大利的饮食文化,为英国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18世纪,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使国家实力迅速上升。在工业化的趋势下,人们也将饮食需求从追求口味转变为填饱肚子。在工人家庭中,日常饮食逐渐演变为简单的水煮,午餐变成了一块煮肉和两种煮蔬菜,其中还有一种是土豆。外卖行业也在工业革命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炸鱼薯条等廉价耐储存的食品为工人们迅速高效地补充能量填饱肚子。它们和工业革命一样,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炸鱼薯条仍然作为英国的饮食特色。
说到炸鱼薯条就要提起英国的海鱼,英国家庭中最常见的做法是采用煎、烤和蒸等发挥原味的手法,至多加入黄油调香、挤上柠檬汁去腥、以及加入一些最简单的香草而已,一切从简。这一理念与日本人、广东人等滨海民族对海鱼的理解可谓异曲同工:对于高品质的新鲜海产,只选用最简单的烹调,不加任何多余的调理以充分发挥其原味,就是更好的调理。
英国人调理鱼肉或许还会多少加一些适当的调理,对于甲壳类食物就是彻底地秉持原汁原味了。牡蛎、鸟蛤等贝类以全生呈现,虾、蟹、龙虾、贻贝、蛏子等则也仅是在水中焯至将熟即捞出食用,除了柠檬汁外再无佐料。烹熟顶级生蚝只会被认为是暴露天物;贻贝如今以法式的欧芹香蒜、白酒汁、番红花等风味为主流,但英国的传统做法是最原汁原味的蒸贻贝。
午餐英国人离不开土豆,其对土豆的依赖和热爱可见一斑,炸土豆、烤土豆、土豆泥、土豆饼、土豆汤、土豆蛋糕、土豆烤饼,几乎人类能想见的土豆菜都能在英国找到。在英国,芝士和薯条都是国民非常爱吃的午餐食物,将两者的融合,口感丰富,奶香浓郁。炸至金黄色的薯条,放在盒子里后,淋上酸奶沙拉酱汁,香辣蜂蜜酱汁,再撒少许的石榴肉,最后少许的欧芹碎做装饰。
工作的英国人午餐爱吃一些快餐,相扑汉堡就是其中之一,这道美食发源于英国伯明翰,无论卖相还是口味,都美得让人爱得无比垂涎。相扑汉堡甚至把汉堡 *** 推向了一个高峰。秘制酱料处理过的牛肉经过烹制后和新鲜的洋葱、腌制小黄瓜、香油、番茄酱、豆芽菜、新鲜西洋菜一起,夹在脆皮汉堡胚中。吃的时候,多重的味道在口腔里爆发开来。
三明治和卷饼也是首选的午餐美食,尤其是炸鸡卷饼一直深受英国人的喜爱,丰富多彩的蔬菜,搭配特制的烧烤酱汁,现点现炸的鸡肉块,采用传统日式炸法,鸡肉咬下去汁水四溢,这一份卷饼,口感丰富,价格低廉,非常受英国国民的喜爱。
3、(晚)(餐)
晚餐英国家庭也会爱吃土豆,这个习惯是历史形成的。18世纪末,纺织业的革新开启了工业革命时代,却也导致失业率迅速上升。与此同时,1794-1795年的恶劣天气造成了广泛饥荒, *** 赶紧发布一系列指南,仔细讲解“马铃薯的种植与食用”,以填补小麦的缺口——毕竟一英亩土豆能养活的人,差不多抵得过三英亩小麦。时至今日土豆一直被英国人作为主食而不是蔬菜。
19世纪初,正是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农民纷纷抛下土地,涌向新兴工业城市,转而成为工人。当时的厨师Eliza Acton注意到,传统的炖汤技艺似乎完全消失:“那些健康,美味又成本低廉的家常炖汤,明明广泛流行于法国和其它国家,在英国却被彻底忽视了。”
工人挤住在狭小公寓里,只能在下班路上匆匆买点三明治,哪还有精力研究烹饪?更何况,美洲进口的肉类制成罐头,比同重量的新鲜肉类便宜了一半,罐头蔬菜水果、袋装汤料包、人造黄油、炼乳、面包预拌粉从此大肆入侵厨房,家庭主妇放弃复杂的家传菜谱,光靠产品说明书也能捣腾出一桌像模像样的晚餐。
注意,此时英国人的人均寿命不足60岁,直到二战后 *** 开始教育民众,蔬菜要简单烹饪甚至生吃,才不会破坏宝贵的维生素等一系列健康饮食的宣传,人们才开始重视饮食健康的问题。随着英国实力的慢慢恢复,英国人对饮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了。
现在英国家庭晚餐除了海鲜还爱吃肉类,相比海鲜烹调手法的相对单一,英国人似乎将想象力都留给了肉食。品味肉食美味的更佳手法永远是烤,一份香气四溢、熟度恰当、饱含肉汁的烤肉是英国人晚餐永恒不变的期待。同时,英国人对于烤肉的调料亦有属于自己的坚持:牛肉得配掺了辣根的酸奶油,羊肉得配薄荷酱,猪肉得配苹果酱等等,两两相配,绝不可错乱分毫。除此之外,还有煎炸蒸煮、腌肉熏肉卤肉扣肉、清汤浓汤、变化无穷的炖菜等无数调理 *** 。
英国人为何长寿?
1、国民收入富裕
根据英国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人均年收入高达42,001镑,约合37万人民币。我国2020年的人均年收入是32189元。高的收入可以让人们选择更优质的生活,选择更健康的饮食,事实也证明世界上人均寿命高的国家都是一些发达国家。
2、社会福利
英国的社会福利非常晚餐,国际社会对英国的评价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从出生到19岁就可以每月领取牛奶金,16岁前免费教育,大学可以领取助学基金,工作时在工资中扣除。还有全年超过120天的休假(双休日+20天年假+法定节假日10天),再加上免费的医疗条件和完善的养老制度,众多因素让英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结束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和众多医学研究证实,影响人的健康长寿主要有5大因素,占比更高的就是生活条件,其次是医疗条件,社会福利和遗传基因占比相同,占比最少的就是生活环境。比如我国2021年人均寿命更高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广州,人均寿命更低的是 *** 和云南。那些巴马和田等人云亦云的长寿之乡一是户籍制度混乱,二是 *** 旅游宣传。吃的都成问题再没有医疗保障谈何长寿。建国初期大家吃的全是绿色食品,空气和水都是没有污染,人均寿命却不足60岁,这就是事实。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涛哥每天都会分享一些不一样的趣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在2022年里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再见!
「边界观察」全英最热门食物,不是炸鱼薯条,不是中餐,为何竟是印度菜?【“边界观察”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赵萱在界面新闻开设的专栏,基于田野调查经历,讲述他对于全球边界地区的观察和思考。】
自伦敦往西,沿大西部铁路一路行进,不到半天便可到达德文郡的郡治埃克塞特(Exeter),从本地的圣戴维斯火车站走出,拥挤的停车场被四周零星的商铺所包围,一间名为“卡尔玛”的印度餐厅是能遇到的之一间餐馆,紧挨着古朴的大西部旅社。
到达英国之前,我曾在一本旅行手册上读到印度菜已经取代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成为全英更受欢迎的食物,着实让人感到意外。要知道,炸鱼薯条的大名早在我小时候学习《新概念英语》时便已耳闻,难以想象这样一道英国国宝级的菜肴居然会输给印度的“舶来品”。
埃克塞特是一座只有10万左右人口的小城,但据2019年7月的网上统计(trip advisor),这里居然存在至少23家印度餐馆,尽管不少英式餐厅都会提供炸鱼薯条,但主打炸鱼薯条的餐厅却不到5家。
在本地的钟楼一侧,有一间以“炸鱼薯条”命名的小型餐吧,极不起眼,但这却是本地最有名的炸鱼薯条,可我几次路过都见其大门紧锁,门上挂着“闭门”的牌子。一天临近中午,我见到一位中年男子抽着烟,斜靠在门口,便上前询问餐厅是否营业,男子回答道:还没到时间,还得20分钟。于是,我便与他攀谈,才知道他就是餐厅的店主,而他每天遵守着严格的营业时间,午餐仅在中午12点-2点提供,而晚餐则是在下午4-6点。这是一家40多年的家族餐厅,几代人共同经营,而营业的宗旨让人印象深刻:支持本地的渔业和农副业。也因此,该店所选取的食材坚持来自本地的供应商,进而希望投射出一个极富共同体感的英国本地社区与社群。
一轮有关天气的寒暄之后,我问道:“为什么这里这么多印度餐厅?是不是印度菜比较流行?”
店主说:“没错,印度菜现在应该是现在英国更流行的食物,可以排到之一。你是中国人吧?中国菜也不错,我们旁边就有一家,大概可以排到第二。”他的回答和书本上写的毫无差异。
“那么炸鱼薯条呢?”我接着问。
“炸鱼薯条嘛,还是很流行,人们也很喜欢,但是……”他左右晃了晃身子,摆了摆手,“有时第二,有时第三。”但没能讲出令人信服的原因。
临近中午12点,我问店主是不是可以开店了,他看了一眼钟楼,“还差5分钟。”
和店主的一番交谈引起了我对印度菜风靡全英的兴趣。早在1809年,之一家印度餐馆便已在伦敦诞生,而在19世纪之前,事实上英国人已经可以广泛地接触到以咖喱为代表的印度食物,大多由一批小型的咖啡馆所提供。例如,早在1747年,有关印度咖喱和肉饭(pilau)的食谱便已经在英国出版,由这类咖啡店的经营者所编写。
早期的印度菜品都是由以商人群体为主的印度移民带来的,例如之一家餐馆便是由一位名叫迪恩· *** (Dean Mohammad)的印度商人所创立的。在这一时期,印度菜的烹制方式大多源自家传,没有什么统一的规范。而印度菜本身就是以大量的调料和混合型的煮菜为主,这也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创新可能性,大量的英国人也开始尝试加入到印度菜的烹饪和经营中来。
在印度菜传播的初期,英国人将这些流行于咖啡馆或家中的平民食品看作是 *** 性的辛辣食品,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皇室在频繁地处理印度事务的同时逐渐接受了印度菜,印度菜开始在英国的中产阶级内部传播,其 *** 性的味道也被表述为别有风味的芳香和口感。
进入到19世纪中后期,由于印度本土爆发了反抗英国统治的抵抗运动,印度菜在英国的发展也随着政治局势的变革渐入低谷,直到20世纪的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疮痍的英国社会主动或被动地需要放下帝国的身段接受来自前殖民地以及广大世界的新事物,印度菜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大批从印度、孟加拉等地而来的移民和避难寻求者涌入英国,他们不仅“占领”了以伦敦东区为典型的平民社区,也挤进了英国的餐营业。
20世纪40年代,许多印度移民开始重新开办咖啡馆和小饭馆,以此作为居留的主要生计。但真正的冲击出现于70年代,从1971年开始的孟加拉移民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影响显著大于印度人的影响——实际上孟加拉人经营着当时65%-75%的印度餐厅,但印度与英国、印度菜与英国社会却因为殖民历史所带来的深刻联系而成了一条可被南亚移民广泛利用的神奇纽带。
不再是小商小贩式的经营模式,也不再是千差万别的家庭工艺,70年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印度食品工业在英国正式出现。
英国本土一度匮乏、单调、简易的食谱在印度菜的传播之后变得多元化,来自于东方,极富传统与底蕴的香料运用智慧让英国人耳目一新。而印度的辛辣风格开始不再拘泥于口味,而是与人们身体健康相联系,例如生姜的使用。
在上述的背景中,不可忽略的仍然是强大的移民传统和隐藏其后的政策实践。1945-1975年间,临时移民劳工项目(Temporary Migrant Worker Programs, TMWP)在欧洲地区盛行,在大量廉价的、富有活力的非欧洲移民到来的同时,欧洲本土的文化景观也在发生悄然的改变。
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南亚移民群体自然而然地与英国本土的工人阶级文化相契合,而在此之前,炸鱼薯条这一类的平民食品正是这一阶级的标志之一。
如今,超过100万的印度移民生活在英国,全国有超过1万间的印度餐厅,雇员超8万人的,带来的是每年35亿英镑的营业流水和每周250万人次的客流量。早在2004年,与印度菜相关的食品工业已经在英国食品工业中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比重,毫无疑问已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伦敦拥有的印度餐厅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印度本土的孟买和新德里,并且其中有着6家米其林更高星级的印度餐厅,高居各类外国餐馆的第二位(仅次于法国餐厅),印度菜显然已经不再限于平民食品。
毫不讳言,英国的印度菜不仅比印度的印度菜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同时也比炸鱼薯条和英式早餐更能表现出英国的传统。
离开埃克塞特之前,我特意拜访了位于车站附近的“卡尔玛”印度餐厅,老板热情周到,尽管不断地接听 *** ,招呼着后厨,并与 *** 推广的商家讨价还价。餐厅的侧门与大西部旅社相通,可以直达旅社一楼的吧台,大批刚下班的铁路工人准备迎来傍晚的美好时光,而钟楼旁的“炸鱼薯条”早已停业,废弃的外带餐盒上落满油星,上面清楚地写着这样的标语:“国民挚爱”(The Nation’s Favorite)。我突然想起店主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人们最终总会回到炸鱼薯条。”这背后的滋味需要细加品尝。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蒸大比目鱼、温莎羔羊脊肉,特朗普在英国王室晚宴上都吃了什么?【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崔妍】当地时间3日晚,正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偕之一夫人梅拉尼娅,在白金汉宫与英国女王等王室成员共进晚宴。美媒报道称,此次宴会的菜单历时六个月才研制完成,而会场内的餐桌都是由王室工作人员花费三天时间摆放好的。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日报道,王室宴会是特朗普进行英国国事访问中的重要行程,所以每一个细节的准备都由英国女王亲自监督。
CNN报道截图
据报道,宴会中每把椅子的相隔距离均为18英寸(约45厘米),且椅子均与餐桌的距离相等,放在餐桌上的几百个玻璃杯也要求等距。餐桌周围设有19个服务站,每个服务站内都有一名侍者、男仆、管家和葡萄酒管家,他们会使用信号灯系统来协调全部流程。
晚宴中,女王和特朗普坐在餐桌的最前方,两侧是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娅,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和他的妻子卡米拉。
报道称,此次宴会除了正餐之外,还包含新鲜水果、咖啡和小吃。
以下是美媒曝光的晚宴菜单:
蒸大比目鱼片配西洋菜慕斯、芦笋和酱料;
应季温莎羔羊脊肉配香料、时令蔬菜及酱料;
草莓酥饼配柠檬马鞭草奶油;
精选各式新鲜水果;
咖啡和花式西点。
特朗普和英国女王在国宴上举杯敬酒。图源:路透社
CNN还表示,除了上述菜品外,晚宴上还提供多达7种葡萄酒,供赴宴者享用。
据报道,尽管女王花费数月精心计划了这个晚宴,但她仍然“吃得很快”。根据王室礼仪,客人不能在女王吃完后继续吃饭。但CNN称,由于特朗普的贵宾身份,即使他吃得稍微慢了一些,也没有人会去阻止他。
4日,特朗普将前往唐宁街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她的团队进行会谈,随后举行新闻发布会。
英媒:几乎全是油炸的?英式中餐为何震惊美国人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广播公司5月18日报道,原题:英式中餐为何震惊美国?最近,英式中餐,更确切地说是中式外卖食品,在TikTok上成为美国人热议的焦点,引发一系列争论。对于英国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美食,一名亚裔美国人表达了困惑,因为它们与她熟悉的中餐(包括美式中餐)几乎没任何相似之处。这场争论很快沦为对英式中餐的诋毁,有网民问:“英国人从垃圾箱里找饭吃吗?”让美国人瞠目的是这些食品几乎全是油炸的。但这场辩论缺少了讲述英式中餐历史的微妙,以及华人厨师的聪明才智——不断调整菜肴以满足英国人口味。
不了解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英国的中餐饮食文化。香港是英国最后的殖民前哨,当时许多欧洲航运公司雇用中国人当水手,后来这些人移民英国。作为谋生手段,他们开办简易面馆,为越来越大的华人社区和经过的水手提供餐饮服务。到20世纪中期,由于移民法的变化,华人“餐馆热潮”出现。1957年至1964年,英国的中餐馆数量翻番,其中也有许多是迎合非华人的口味。
因此,英式中餐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对许多在英国出生的华人来说,传统中餐和“改良”中餐伴随他们长大。从小自称“英式中餐外卖小孩”的安娜·陈说,中式外卖店一直是不同背景的非华裔英国人常去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有种怀旧感。与怀旧感相伴的是“博物馆化”的危险——若不了解食物演变及每代人如何调整食谱,英式中餐就可能被视为静态的。经营晚餐俱乐部的玛丽亚·罗正在社区建立更广泛的华人意识,并让自己的儿子能以多种方式找到传承关系。
正是这种中华文化和传承多样化的理念,让现在的英式中餐尤其令人兴奋。英式中餐的包容性迅速扩大。“以前99%是粤菜,10年前川菜崛起,”在伦敦经营上海菜的杰森·李说,“现在,又有许多不同菜肴迎合留学生等。”(作者安娜·马辛,丁玎译)
英式圣诞大餐自己在家也能做?烤鸡/火腿/小菜甜点烹饪攻略来了!圣诞节就在家门口儿了!
做为英国最盛大的节日
吃喝玩乐样样都有门道
今天颈长专门来介绍介绍吃
从主菜到配菜到甜点饮品
看看英国人的圣诞餐桌
都有什么能馋哭深夜饿晕的你的秘密
收下这封法宝
你也能亲手烹制圣诞佳肴哦~
图片来源Mashed
圣诞主菜 Main Dish
图片来源BBC
英式传统圣诞节晚餐又称Roast Dinner,简单来说就是烤箱烤一切。主菜类的头号明星就是肉类烤物大菜啦。选择众多,最常见的是烤火鸡,烤火腿和烤羊肉等。
烤物的万能公式是预热烤箱的同时调味,烤肉制品必不可少佐料的是大蒜,红酒,百里香和豆蔻等,具体的可按个人喜好调整。腌制过后用入烤箱烹饪,再搭配喜欢的配菜一起装盘即可。
图片来源BBC
虽然做法简单,但不同的肉类对调味 *** 和时间火候的掌控也都不同。颈长为大家总结了一下烤制各种主菜时的小tips,向翻车说再见~
1 烤火鸡 Roast Turkey
图片来源The Irish Times
火鸡的鸡胸比较柴,烤之前涂抹一层黄油或用培根包裹住一起烤,可以使油脂渗透到鸡肉里肉质也变得更加鲜美。
保证肉质鲜嫩多汁的另一关键就是烤制时间,可以按火鸡的重量计算。每公斤火鸡烤20分钟再加90分钟就是烤火鸡的完美时间啦。
等到剩最后90分钟时,把烤盘中多余的油脂倒掉,火鸡会肥而不腻,让你吃了停不下来~
2 烤火腿 Roast Ham
图片来源Tesco Real Food
超市售卖的火腿也叫Gammon,分烟熏过( *** oked)的和没烟熏过的(un *** oked),按食谱需求购买即可。
烤火腿的做法众多,有突出咸香味的烧烤风味(BBQ Roast)或突出香料味的姜汁风味(Ginger Glazed),也有突出甜味的蜂蜜风味(Honey Roast)和果香味的枫糖芥末口味(Maple & Mustard Roast)等。
烤火腿的时候把肥肉的部分冲下放到烤盘上,中途倒掉一部分的油脂。也可以和蔬菜一起烤,吸收火腿肉汁也会更可口。
3 烤羊肉 Roast Lamb
图片来源Delicious
烤羊肉一般选用的是羊腿或羊肩,为了去除膻味可不要忘记慷慨的放亿点佐料,姜蒜都不能少。在腌制时用刀尖在羊肉上划几道可更好入味。
如果喜欢嫩一点的口感,可以烤一定时间后把烤箱温度稍稍降低继续烹制,内里的肉质会有medium-rare牛排一样的嫩滑感。
圣诞配菜 SIde Dish
图片来源Tesco Real Food
如果说主菜的烤肉是圣餐餐桌的核心,和主菜搭配的菜品则是锦上添花的灵魂。Roast Dinner的配菜当然也是以烤制为主,各式各样的烤蔬菜,常见的有烤球芽甘蓝,烤土豆,烤胡萝卜,烤西兰花和花椰菜等。
各式配菜 | 图片来源DailyRecord
除了烤蔬菜,面包,汤和一口一个的小食都是和主菜搭配的好伴侣。没有特定的菜单,每个家庭的圣诞配菜选择都丰富多彩,纯看个人喜好。
颈长就介绍几个最经典的,比如大家都听过的猪包毯(Pigs in blankets),约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各式馅料(stuffing)和搭配的酱汁(gravy/cranberry sauce)等。
1 烤球芽甘蓝 Roast Brussel Sprout
图片来源POPSUGAR Middle East
烤蔬菜其实是英国圣诞餐桌上占比更大的食物,必不可少的就是烤球芽甘蓝,中餐里不怎么常见,长得像迷你版的包菜,究竟怎么就上了圣诞大餐的餐桌呢?
做法很简单!更好吃的是和帕玛森奶酪一起烤制。将球芽甘蓝从中间对半切开,均匀包裹一层橄榄油,再用盐和胡椒简单调味。等烤成金黄色开始焦糖化后撒上帕玛森奶酪,再继续烤制即可。
2 花椰菜奶酪 Cauliflower Cheese
图片来源BBC
花椰菜奶酪做为素菜类里英国菜的扛把子,圣诞节也是很多家庭的热门配菜选择。口感软糯,入口即化,是颈长的更爱!
*** 时间不超半小时,做法一样很简单。这里要先炒个白酱,黄油面粉和牛奶按比例混合炒至上浆,再加入灵魂佐料芥末酱(mustard)。花椰菜焯水再淋上做好的酱汁入烤箱烤制即可。
3 猪包毯 Pigs in blankets
图片来源GoodtoKnow
英国人真是灵魂取名,大名鼎鼎的猪包毯其实就是培根裹香肠。虽然名字简单粗暴,爽脆的培根和多汁的香肠可是能让你吃到上瘾忘了主菜的强势存在。
用培根裹香肠就是这道菜的主要 *** 步骤。在包裹的时候可以用一点鸡尾酒封边,这样你的猪包毯就不会散开啦。
除了猪包毯,英国还有类似做法的马背恶魔(Devils on horseback),其实就是培根裹果干。
4 约克郡布丁 Yorkshire pudding
图片来源Tablespoon.com
约克郡布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酥皮胚子在超市可以买到半成品或者做好冷冻的,回来只要加热就可。空心的内陷可以加任何喜欢的食物,常见的是淋上肉汁(gravy)一起吃。
Gravy的做法和炒白酱类似,在肉油中加入面粉,再倒入高汤混合上浆即可。
5 馅料 Stuffing
图片来源Bon Appetit
馅料分很多种,有肉馅,蔬菜馅和蘑菇馅等。除了用来塞火鸡还可以单独上桌当配菜食用。装盘方式也分很多种,可以直接烤盘上桌,也可以团成一口一个的小球,或者乘在小烤杯里方便分餐。
做法其实和和饺子陷大同小异,都是将主馅料(肉或蔬菜)剁成泥再放入香料,区别是要加入面包碎,全部混合均匀后入烤箱烤制即可。
6 蔓越莓酱 Cranberry Sauce
图片来源Delish
为了削弱其他菜品的油腻感,除了鲜香的肉汁,英国人还喜爱在圣诞晚餐上搭配酸酸甜甜的蔓越莓酱。没错就是和主菜配菜一起吃的。虽然忍不住高呼黑暗料理,但不妨一试。用新鲜或冷冻的蔓越莓混合白糖和水炒至糊状即可,或者就超市买一瓶尝尝新。
其他食物Other Dish
图片来源Australia's Best Recipes
除了主菜和配菜,圣诞大餐的气氛烘托还是要靠甜点和饮品。想必大家逛超市的时候已经在烘焙区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蛋糕茶点,盒装的Panettone,Christmas Pudding,Mince Pie等。圣诞饮品相对随意,除圣诞集市人手一杯的热红酒外,蛋奶酒和热巧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1 意大利水果面包 Panettone
图片来源GoodtoKnow
Panettone是全欧洲都爱的圣诞代表性糕点,是源自意大利米兰的水果面包。原味的有果干葡萄干等蜜饯,也有巧克力味可供选择。面包经过发酵十分蓬松,可以搭配马斯卡彭奶酪或热甜饮一起食用。
2 圣诞布丁 Christmas Pudding
图片来源Dr. Oetker
圣诞布丁是传统英式甜点,听名字就知道是英国人专门为庆祝圣诞节发明的。口感上和水果面包很像,最传统中圣诞布丁独特的香味来自羊油,混合黑糖浆,果汁和黑啤或白兰地,烹调多时制成。
看配料小伙伴们也应该知道圣诞布丁其实不太符合中国人口味,好奇的话买来勇敢尝试吧!
3 百果馅饼 Mince Pie
图片来源Culinary Ginger
相比上两种甜品,百果馅饼比较适合自己动手一做。懒得熬陷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超市买现成的百果酱,只用烤制酥皮就可很有成就感的复刻这道英式经典圣诞甜品啦。
4 热红酒 Mulled Wine
图片来源LifeSavvy
往年圣诞节最能给颈长带来幸福感的就是圣诞集市里的热红酒啦,今年也不能缺席!在家 *** 热红酒甚至比买来的更好喝哦。
在超市买自己喜欢的红酒,再和肉桂,橙子,苹果,柠檬碎和白糖一起煮至香味渗透即可。想偷懒的话超市也能买到瓶装的热红酒,回家加热就好。喜甜的小伙伴也可用果酒(cider)代替红酒,一样好喝!
5 蛋奶酒 Eggnog
图片来源Healthline
蛋奶酒主要成份為牛奶、奶油、雞蛋,再配上糖、肉豆蔻、肉桂和香草等香料。 在其中加入蘭姆酒,白蘭地或者甜酒就可做成奶香气慢慢的鸡尾酒。一杯热量可不小哦~
6 热巧克力 Hot Chocolate
图片来源Tesco Real Food
还有比热巧克力更有治愈力的食物吗,圣诞节乃至整个冬季,只要喝上一杯就感觉常年阴天的英国都有了太阳!
除了用牛奶冲调,还可以用杏仁奶或者榛果奶,带着坚果香的热巧谁能不爱~再加上棉花糖或奶油,爱什么加什么,只要喝的快,热量不存在~
这套圣诞大餐了解下来
知道为什么英国人都容易幸福肥了吗!!
为了有个美好的圣诞体验
也为了好好的犒劳自己和朋友家人
快动手试试 *** 英式圣诞大餐吧!
提前祝你12月幸福快乐!
大约十年前,五道营胡同还未开发,“葡萄院儿”成为了进驻五道营的之一家餐厅。老板兼厨师长英国人Will是北京美食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读大学时第二外语是中文,因为热爱中国文化跑来北京。他热爱音乐,组了乐队,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北京姑娘,两人相爱结婚并在老北京胡同里开了家英国餐馆,就是今天的“葡萄院儿”。
从一道“仰望星空派”开始,英国料理被调侃得非常欢乐,英国菜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更具传奇色彩的话题!不过这个点击率过十几万的相册里的食物,多半是收集来恶搞猎奇的图片,除了烤派,别的在英国真是一个都没有见过,属于完完全全地“躺着中枪”。不过想要体验真正的英式菜品,推荐来五道营的“葡萄院儿”。
这里供应英国家庭菜,还有欧洲风格的菜式,包括比萨、Pasta(意大利面)、汉堡、沙拉等,英式Brunch(早午餐)和烤土豆,这里都可以找到。
这里的食材用料,大到牛肉馅、比萨面饼等主料,小到佐餐的蛋黄酱,都是店内人亲手 *** 调制的。牛肉汉堡里的牛肉饼新鲜 *** ,肉汁丰富,在调制时仅放了盐、胡椒、洋葱等简单几种调料,保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佐餐酱料有经典的番茄酱、英式芥末酱、自制蛋黄酱,任顾客自己搭配。所采用的咖啡豆都是每周三新鲜烘焙, *** 过程中也挑选“Wondermilk”的高品质牛奶,保证咖啡的醇香。
这里的比萨、奶酪四重奏、陨食和渔民是顾客的经典更爱。渔民是熏三文鱼、蟹肉、金枪鱼与虾的搭配,陨食里有烤鸡肉、培根、意大利腊肠、火腿片和肉酱。此外,店内还有马格瑞特、银鱼黑橄榄、帕尔玛火腿芦笋、熏肉等超过十种的比萨可供选择,松脆的薄底比萨采用的奶酪是澳洲进口的马祖里拉,口感香甜,连吃半张饼都不会觉得发腻,而且回味甘甜。
在这里还可以吃到纯正的烤土豆,在烤得香软的土豆上划一个十字,再选择夹入其中的馅料:咖喱鸡、茄汁焗豆、金枪鱼、酸奶油,用热腾腾的土豆把黄油或奶酪融化,搭配小沙拉,与“仰望星空”相比,这才是最日常的英国“Pub Food”味道。
“葡萄院儿”最近开了新店,延续了五道营店的风格。在箭厂胡同还有一家“The Vine Leaf”,是“葡萄院儿”的姐妹餐厅,Will在这里亲自酿造手酿啤酒,忙得不亦乐乎。五道营仍然是个舒服的地方,尤其是在夏天夜晚和秋高气爽的九、十月, 天井里满是青砖墙和原木的窗扇,植物清新,晒一下午的太阳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提起苏格兰,你可能会想到美丽的方格裙,悠扬的风笛,个性独特的威士忌,但很少有人知道苏格兰的“国菜”哈吉斯(haggis)。
苏格兰最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写诗赞誉哈吉斯为“布丁族的伟大首领”,称它汇聚了凯尔特人英勇刚烈的气节,是一道具有极佳的坚果质地的美味佳肴。
这坨巨型的不可言状之物其实就是羊杂碎,肉馅羊肚是它的汉化名称,传统做法是将羊的内脏(肺,胃,心,肝)剁碎,再加入燕麦、洋葱,羊油,茴香等配料,充分搅拌后,塞进羊胃,灌入高汤,焖煮大约3小时,鼓胀而成。
切开饱满的哈吉斯,内物绷出,用勺食之,搭配土豆泥,大头菜和威士忌,是传统苏格兰宴会上更高规格的享受。
当然,好客的苏格兰人为了避免给不明就里的客人带来太大的视觉 *** ,往往会把羊的胃袋在上桌前去掉,只留下羊杂给客人享用。
还有形形 *** 的羊杂布丁,羊杂汉堡,每一口都是对人味蕾的极大考验。
羊杂布丁
羊杂汉堡
每一个吃过哈吉斯的外族勇士,之一口都感觉自己像是舔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羊圈。羊心羊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膻味,燕麦和高汤的混合则带来了黏糊的口感,令人恨不得将手中的威士忌一饮而尽,用酒精来壮壮胆。
甚至有老外吃哭了
不过对于苏格兰人来说,哈吉斯从来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它的每一口都令人魂牵梦绕,回味无穷。
中国人用花生米配老白干,苏格兰人用羊杂配威士忌
苏格兰美食家Gordon Ramsay曾在电视节目中盛赞哈吉斯,“哈吉斯与威士忌并列,是苏格兰美食史上的两大巅峰。它的味道像是没有皮的羊肉馅饺子,略咸,微辛;而燕麦的存在会带来有嚼劲的口感。当你咀嚼它时,水分从肉质中深入口腔,香气四溢,回味悠长。这时候你再喝上一口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干涩浓郁的异香混合酒精的绵柔清冽,令人舍不得吞下。”
吃哈吉斯从娃娃抓起
苏格兰每年还会举办哈吉斯挑战赛,今年的冠军李·古德费洛在70秒内吃了1磅(近一斤)羊杂
哈吉斯受苏格兰人欢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作为一道传统美食,哈吉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候的高地人为了生计,会将自家养的牛羊运往低地的爱丁堡进行贩卖。当他们出发时,他们的妻子预先将口粮装在羊胃中,供他们在漫长危险的路程中食用。
高地地区还流传关于哈吉斯的传说,人们认为哈吉斯是怪物,牧羊人从远方将它们逮回家
高地人返程时,会将无人要的羊杂装在羊胃中带回家,妻子将它们与蔬菜燕麦一起烹饪,并配以威士忌,庆祝丈夫平安到家。尽管生腥涩口,但是一锅炖的哈吉斯满足了高地人补充蛋白质的需要,也成为了团圆的象征。
看起来不上相的哈吉斯,其实富含营养
在反抗英国入侵的时候,口感浓烈的哈吉斯与威士忌赋予了高地战士强悍的体魄,帮助他们一次又一次阻英国人于国门之外,以至于写出了《友谊地久天长》的大诗人罗伯特·彭斯,也特意创作了一首《Address to a Haggis》(羊肚脍颂),赞颂苏格兰美食哈吉斯与威士忌。
罗伯特·彭斯,诗人,2009年被苏格兰电视台STV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苏格兰人
从这之后,后人将彭斯和哈吉斯永久的联系在了一起,认为他们都是苏格兰的灵魂。每逢彭斯的诞辰(1月25日),苏格兰人都会聚在一起,共享哈吉斯,并举起威士忌酒杯,一起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追思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
吃个羊杂,在苏格兰也能吃出仪式感
如今,苏格兰威士忌和《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早已走出国门,风靡全世界,只有哈吉斯遗留在美丽的高地,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它是一道难吃的黑暗料理。
但如果你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味道浓郁的哈吉斯与泥煤味强烈,个性独特的苏格兰威士忌极其合拍,它们共同反映出了苏格兰强悍的民风与悠久的历史。这时候你再去品尝,就会发现这种“黑暗料理”还是挺有一番风味的。
仰望星空派是 *** 上被称呼为英国黑暗料理的奇怪食物,它是沙丁鱼和酥皮派的神奇结合,一些网友为这个奇怪的插满了鱼头的食物起了一个非常搞笑的名字——“死不瞑目派”,虽然这道奇怪的食品被恶评为黑暗料理,但它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获得了被列入了“大英菜单”中的殊荣。
著名的仰望星空派最初起源于英国康沃尔郡的鼠洞港,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14世纪初,这里还是一座海滨村庄,当地不少的人都以捕鱼为生,当时鼠洞港的沙丁鱼贸易就非常的火热,当地人甚至还把腌制好的沙丁鱼出口到了法兰西和神圣罗马等地。
这座港口小村就像当时的所有欧洲沿海村庄一样,曾经多次毁于自然灾害,也曾遭到过海盗的袭击,但人们每一次都会将它重新建设起来,直到16世纪的时候,鼠洞港已经成为了芒特湾主要的港口之一,小村庄也随着商业发展扩建了镇子,直到当地衰落之前这里一直是当地闻名的海货市场和二手船舶交易集散地。
而著名的仰望星空派也正是诞生于16世纪,当时在鼠洞港有一个传统,渔民们会在12月平安夜前一天使用自己捕捞的海鱼 *** 各种各样的海鲜馅饼庆祝,并祈求来年的捕捞大丰收。
将这种食品推广到全英国的人,是20世纪初当地一名叫做汤姆斯·鲍柯克的渔民,他在1920年12月23日驾驶自己的捕鱼船穿越了一场海上风暴成功的返回了家乡,并在家里和妻子烤制了仰望星空派与亲戚朋友们庆祝自己的大难不死和大丰收。
很快英国的报纸就找到了汤姆斯,《老康沃尔》杂志报道了他的壮举并将他渲染成了一名平民英雄,当时汤姆斯为人们留下了一张拿着仰望星空派的照片,因此很快这种食物就在英国民间迅速的传播开,变得比汤姆斯还更加有名。
甚至于英国人还给仰望星空派编造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一个魔鬼来到了康沃尔郡的鼠洞港,这个魔鬼发现当地人会把任何食材做成馅饼,尤其是插满了鱼头的仰望星空派显得异常诡异,而人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将它吃下去,于是魔鬼决定在当地人打算 *** 一份“魔鬼派”吃之前,从这里逃走。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说一说英国人是怎样描写仰望星空这道料理可以使用哪些食材 *** 的。首先来说,沙丁鱼,鲱鱼,竹荚鱼,鲭鱼都可以被作为主要食材使用,前提是先想办法把鱼刺和鱼骨剔除。当然根据个人口味也可以加入龙虾,螃蟹等其他海产。
然后油酥面皮的 *** 可以加入牛奶,鸡蛋,培根,洋葱,牛奶甚至葡萄酒,根据个人口味的需求也可以加入羊肉或者牛肉以及其他的蔬菜,反正对英国人来说随便加入什么都可以,只要面皮酥就够了,接下来将鱼插到面皮里烤熟就可以了。(这道菜的英文食谱就这样简单随意)
现在仰望星空派甚至出现在了伦敦的美食节目中,它更获得了被列入了《大英菜单》的殊荣,美国某摇滚乐队甚至还发行了一首名为“仰望星空派”的专辑。
参考文献:
《汤姆鲍柯克的故事》
《英国更佳菜肴》
《英国最古怪的圣诞节菜品》
前御厨谈英国王室朴实无华圣诞餐:女王凯特很节制,威廉大吃大喝当地时间12月26日,也就是西方世界的“大年初一”,英国王室前御厨达伦·麦克格雷迪向普通读者描述他眼中的英国王室圣诞节的用膳日常:女王和王妃们在自己的房间进食,而且很清淡,只吃切片的水果、烤面包和咖啡,而男性王族成员如威廉王子则齐聚在餐桌前,大嚼鸡蛋、培根、蘑菇和其它荤腥。
这可以说是非常的“唐顿庄园”了。
如今的英国王室一大家子中,未婚的成年女性很少,只剩下今年刚满18、女王小儿子爱德华的大女儿路易丝女爵。
公主们都已出嫁,剩下的都是儿媳妇,家里的女性已经不必再通过社交寻找对象,自然都按照老规矩,早上不必再早起梳洗打扮。
无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是女儿安妮公主,或者孙媳妇凯特,都可以留在自己的卧室里,慢悠悠地先吃点什么,然后画上精致的外皮,以完美地形象出现在人前。
前御厨表示,尽管不用再为求偶四处奔忙,但是英国王室中的女性成员都享受着节制又清淡的饮食,就算是此时,她们的丈夫兄弟正在餐厅里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也完全不会让她们有所波动。
男性王族们的早餐非常丰盛。
在包括女王在内的女人们把水果、烤面包和咖啡一点点送到嘴里时,他们流连在鸡蛋、咸肉、蘑菇、腌鱼甚至还有烤腰子之间。
真羡慕他们一早就有这样的好胃口。
今年,王室聚会少了菲利普亲王,同时因为新冠疫情不降反升,女王不得不留在温莎,不能再如之前的70年一样,前往桑德灵厄姆度假。
伴驾的人群中,也少了长女安妮公主夫妇和长孙威廉一家。
安妮公主与丈夫因为新冠必须远离女王,而长孙一家想必是因为孩子太闹腾,也被特许自便。
麦克格雷迪无限怀念往日的盛景。
女王、公主和王妃在自己的房间里吃早餐。
前御厨写道:“在圣诞节那天,女士们通常会选择来一份简单的早餐,包括切成片的水果、半个葡萄柚、烤面包和咖啡,送到她们的房间——女王的托盘会在上午9点整送到。”
权厩早上8:30,男人们一个接一个出现在桑德林汉姆庄园楼下的餐厅里,他们坐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有鸡蛋,有熏肉和蘑菇,还有腌鱼和烤肾。
如此大吃大喝也是有原因的,一会儿他们要干“体力活”。
上午11点,大家都要去庄园圣玛丽抹大拉教堂,参加节日礼拜。
圣事结束后,还要一路走回来。
天寒地冻,为了缓一缓,大家会在午餐前一起喝一杯酒暖暖身子,然后下午1点准时开宴。
每个人都坐在符合身份的位置,吃午餐。
午餐就很丰盛,有虾或者龙虾沙拉,有烤火鸡,还有所有传统的圣诞菜式,如防风草(白色的胡萝卜)、胡萝卜、甘蓝、小包菜和用白兰地、黄油做的圣诞布丁甜点。
年复一年,这些王室成员的年“午”饭总是这么个流程。
等吃完饭,大家齐聚电视前,观看英国女王预先录制的圣诞节演讲。
这时候女王会离开房间,自己一个人带着柯基散步。
到了晚上,王室成员又会在一起吃一顿。
这一顿就丰俭由人,自己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了。
因为圣诞节这第三次用餐是自助餐。
15到20组的菜品任君选择,厨师们就在桌前烹饪。
厨师长还有特别的荣耀,他会被邀请到女王的餐厅,切好肉之后,大家举杯庆祝,与王室成员同饮威士忌。
这就是朴实无华的英国王室的圣诞一天。
图源:bing,mirror
英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导致人均年龄增长停滞不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人均寿命为81.2岁,同时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英国女性人均寿命一直持续为83岁、男性为79.4岁。英国人均寿命“停止增长了”。在最新的数据中,人均寿命增长不但放缓了,近些年这一趋势已经停滞不前。英国一些地方,人均寿命有所减短。在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女性、男性,人均寿命减短了1个月,北爱尔兰男性人均寿命也有略微缩减。下面就来看看英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导致人均年龄增长停滞不前。
英国人讲究口味清淡,菜肴要求质好量精,花样多变,注意营养成分。他们喜欢吃牛肉、羊肉、蛋类、禽类、甜点、水果等食品。夏天喜欢吃各种水果冻、冰淇淋,冬天喜欢吃各种热布丁。进餐时一般先喝啤酒,还喜欢喝威士忌等烈性酒。英国人的烹饪 *** 以烩、烧烤、煎和油炸为主,但由于烤肉是最平常的主食,所以烧烤是最常用的烹饪 *** 。英国人很喜爱吃甜食,冰淇淋、冰冻甜食、水果冻、热布丁、甜点心、甜馅饼深得他们的青睐。
1、早餐
英国家庭对早餐的要求很高,一般他们早上会吃的比较多一些,因为他们讲究早上要吃饱,所以他们的早餐会习惯吃一些煎的食物,煎食就是最传统的英式早餐,像煎肠、煎吐司、煎培根、煎肉等,再搭配上一些黄油、果酱和蔬菜,再来一杯牛奶、咖啡等,这样就算是一顿丰富的早餐了。
英国家庭早餐的主食一般是炸面包片,一般来说,客人在吃完上述的一大盘食物以后,实在是没胃口再“消灭”主食了。但炸面包片也非常诱人,是选用烤制两天后的面包,切片后用中火在锅里加黄油煎烤,出锅时焦黄酥脆,让人不能善罢甘休。不过,因为时间及考虑到均衡营养的问题,大多数家庭很少在工作日早晨吃传统的英式早餐,或者仅选择部分英式早餐。
2、午餐
英国人的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意大利人,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通常人们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后在午餐时间食用,三明治是英国人的便当。同样受欢迎的午餐为烤马铃薯,烤熟后的土豆颜色鲜黄,香味十足,在里面加入黄油、盐、蔬菜沙拉、干酪、沙丁鱼和调料,可当作小吃也可当正餐。出售烤土豆的连锁店遍及英国各地。另一种吃法是把土豆作为主食。普通的英国家庭一般是把煮过或蒸过的土豆当作午餐或晚餐的主食,也有的做沙拉或做浓汤。
英国人有喝下午餐的习惯,喝下午茶并非随意地吃些点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或是小蛋糕。茶有伯爵茶、大吉岭茶、锡兰茶等。中国的茶叶自从十七世纪传入英国,当时的英国人不懂得饮茶,竟把茶叶当成好吃的菜吞下肚子。但当他们了解之后,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改过去只喝咖啡、啤酒等饮料的习惯。
3、晚餐
英国人的晚餐相当于正餐,也是他们一日三餐中最重要、最丰富的一餐,而且英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吃晚餐的时候会换上正装,很有仪式感,晚餐的主要内容就有牛排、火腿、鱼等,这些都算是主菜,肉类里面以烤牛肉最为有名,是用上等牛里脊添加芥末烤成,而马铃薯则作为主食享用,餐后会有咖啡和各式甜品。
英国家庭晚上还爱吃哈吉斯,也叫羊杂布丁,是英国的一种传统食品,用羊的心、肺、肝等内脏和燕麦粉煮成的圆形食物,非常有名,味道香醇,现在出现了香肠式和罐头式的哈吉斯,方便食用,而且也有用猪内脏、牛肉末、鸡肉做的,甚至是素食的,吃的时候大多配以威士忌酒。
英国人不擅长烹饪,所以他们吃得差不多都是各种冷冻的熟食,这些食物都是装在罐头里面的,因此,英国判断主妇的标准就是,只要能开罐头就好了,不用考虑是否会烹饪,也难怪当地被称作是“美食荒漠”,除了罐头食物,还真的没其他好吃的了。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选择的用餐时间通常较晚,而且都是边吃边喝边聊,以促进用餐人之间的情谊。
为何英国人均年龄停滞不前?
饮食上是造成英国人最近年人均寿命年龄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人均寿命增长停滞、甚至缩短,与在2015年至2019年之间较高的死亡率有关,冬季严重感冒大面积频发、病患激增而医护资源短缺是导致高死亡率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原因正在讨论中,并且在预测其未来趋势。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社会研究 *** 和数据高级讲师金斯利·普达姆称,这个数据很令人震惊,贫困、节俭和对公共医疗服务开支缩减,正在影响生活在英国的人们寿命。
以上就是英国人为何年龄停滞不前的原因,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涛哥每天都会分享不一样的趣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在2021年里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