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水果因其独特的芳香、口感和营养价值,一直是人们钟爱的美食之一。而在这些水果中,凤梨和菠萝都是备受推崇的代表之一。它们既有着共同点,比如都来自南美洲,并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凤梨清新可口、菠萝甜酸可口。那么,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讲解凤梨和菠萝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各自的饮食文化和传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热带美食。
菠萝丰收
首先凤梨和菠萝虽然属于同一类水果,但它们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略有不同。凤梨的口感清新甜美,入口略带酸涩,而菠萝则是甜酸可口,口感相对较硬。在营养成分方面,凤梨和菠萝都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但二者的含量略有不同,如以下例举:
菠萝丰收
1.维生素含量:凤梨中富含维生素C、B1、B6等,而菠萝则以维生素C含量更高著称,每100克可提供40%左右的维生素C需求。
2.糖分和热量:菠萝中的糖分和热量比凤梨略高,每100克分别为13.5克和50千卡,而凤梨则分别是10.5克和50千卡。
3.纤维素含量:凤梨中纤维素含量更高,每100克可达1.7克,而菠萝则只有0.9克。
菠萝丰收
当然凤梨和菠萝也是热带美食的代表之一时,其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两种简单易行的凤梨和菠萝的吃法:
凤梨手撕法
凤梨的手撕法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首先,将凤梨清洗干净,然后直接将凤梨从中间或者是上下切开,切成两半。之后,只要将凤梨块一个个随着它们的纹路手撕,就可以吃到香甜的凤梨了。此外,如果您喜欢更加脆爽的口感,还可以将凤梨切成小块,再加上柠檬汁、盐巴等佐料来调味。
菠萝丰收
菠萝盘装法
菠萝的盘装法可以让你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一份视觉上的享受。首先,将菠萝两头去掉,然后沿着菠萝纹理处切成两半。接着,用果刀沿着菠萝的外侧将果肉挖出来,将果肉分成小块并摆放在菠萝壳中即可。如果您喜欢更加清新的口感,还可以在菠萝壳中倒入一些柠檬汁和蜂蜜来进行调味。
凤梨生长图
凤梨跟菠萝是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的土特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凤梨跟菠萝被视为吉祥之物与仁者之果,并被用来做为祭祀用品,家居装饰等,如今凤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美食,还被应用于 *** 饮料,糕点,罐头等。
凤梨生长图
总的来说凤梨和菠萝都是热带美食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之一,它们都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凤梨的口感比较清爽甜美,而菠萝则呈现出酸甜可口的特点。此外,凤梨的皮上有很多凸起的小坑,而菠萝则有比较硬的“肉刺”,在食用时需要去除。所以,无论是凤梨还是菠萝,它们都是非常健康美味的热带水果,值得我们品尝和分享。
凤梨生长图
又到了可以肆意享受菠萝的季节,街头的水果店和移动水果车上,四处都飘散着它的甜香,令人无法抗拒!不过,很多人有过这种体验:菠萝会“蜇人”!不仅它的外衣和头顶上的果冠会扎手,它的果肉还会“蜇嘴”!我们的口腔会受到强烈的 *** ,出现口腔黏膜和牙龈的刺痛、酸涩、瘙痒感。更有甚者,遭遇出血、发炎、口周唇周红肿等症状。这也是为何人们常常会先用盐水浸泡菠萝的原因——降低它“蜇嘴”的强度。
为什么菠萝会“蜇嘴”?
因为菠萝太“聪明”了,为了不让人类和其他生物吃它,它不仅穿了一身带刺的铠甲,还在果肉中埋伏下了三种重量级武器——
之一重武器:草酸钙针晶体
草酸钙针晶体是菠萝的物理性杀伤手段,显微镜下的被果肉组织细胞包裹的草酸钙针晶体束,就像无数根密密麻麻的针攒聚在一起。它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特性:难溶于水。所以也就不容易被我们的唾液溶解!
我们咀嚼菠萝果肉时,会因为牙齿的切磨将果肉的组织细胞破坏,这就等于给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尖针打开了原本锁住它们的大门。这些尖利的针一旦被释放到口腔内,就会毫不留情地“扎”进任何触碰到的黏膜组织。伴随着我们不断地、持续地咀嚼,草酸钙针晶体得以被“推入”我们的舌头、口腔内壁、咽喉、牙龈,这些柔软细嫩、毫无抵抗力的部位。
第二重武器:菠萝蛋白酶
菠萝的果肉、果皮,甚至茎中都能提取出这种酶。常下厨的小伙伴一定对这种酶不陌生,因为它是嫩肉粉的重要“乙方”。常见的嫩肉粉乙方要么是木瓜蛋白酶,要么是菠萝蛋白酶。
蛋白酶,顾名思义,可以分解蛋白质。一方面,菠萝蛋白酶会激活口腔上皮细胞和游离神经末梢中的“PAR”蛋白酶“警报器”,被激活后会唤醒能够引发瘙痒感受的神经通路。另一方面,菠萝蛋白酶自身确实会破坏我们口腔黏膜的蛋白质——通过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蛋白分解“剪断”来实现。
如此一来,口腔黏膜细胞的防御网被“松懈”、屏障保护力被减弱,更容易给一些病原体以可乘之机,引发炎症或免疫反应。
知识小链接:
其实,很多水果蔬菜都同时含有草酸钙结晶和蛋白酶,比如木瓜、菠菜、无花果等。我们吃这些果蔬时不会有明显的 *** 感,是因为它们所含的草酸钙结晶不是针状,而是椭圆形或哑铃形等无杀伤力的不规则形态,因此不会伤害我们的口腔内黏膜。
但是猕猴桃是个例外。猕猴桃果肉里的草酸钙结晶也是针形,且猕猴桃也含有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所以,我们在进食猕猴桃的时候,多多少少也会遭遇刺痛感。因此,猕猴桃也是一种会“吃人”的水果,只是没有菠萝那么凶猛,可能是因为它的武器装备量不及菠萝吧。
第三重武器:有机酸
菠萝中所含的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有机酸所制造的酸味,不仅 *** 我们的味觉感受器,还能 *** 口腔内的痛觉感受器。再配合菠萝的前两种武器,杀伤力不言而喻。
攻克菠萝的“杀手锏”
你学会了几个?
为了攻克菠萝的杀手锏、让它乖乖成为人类的盘中美味,先人们为我们总结出了几种绝技:
1.盐水浸泡:这是最常见的处理办法,据说可以“破坏菠萝蛋白酶”。但是,这个原理广受争议且无解,因为食盐中的氯化钠并不是重金属盐,按理说无法令蛋白质变性,充其量通过盐水浸泡可以让果肉里的一部分有机酸溶到水里,从而减少有机酸带来的那部分 *** 效应。再者,要想甜有点咸——少量的咸味可以增加味蕾对甜味的感知,从而让我们觉得“哇噻!好甜好靓!”
当然,也有人是支持食盐可以降低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并通过实验室研究数据告诉我们:不同浓度的盐水真的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改善菠萝蜇嘴问题。当盐水浓度显著增加时(从0%到3.5%,再到7%和10.5%),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会逐渐下降。但原理究竟是什么,似乎没有被验证。
2.辣椒盐渍:这是两广及海南地域的经典吃法,集酸甜咸辣于一体,极具滋味。至于最后到底是辣味制造的痛感压倒了菠萝的针刺痛,还是辣椒素+食盐共同遏制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就不好说了。真的期待有人能就这一课题好好研究研究,以解我心中的困惑。
3.加热:作为一种怕热的蛋白质,菠萝蛋白酶是无法在高温条件下继续耀武扬威的。当菠萝果肉被加热到60摄氏度以上时,菠萝蛋白酶会失活,且草酸钙针晶体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溶解。这也是为什么菠萝咕老肉、菠萝饭等美食里的菠萝果肉不会让我们有“被蜇”感的原因。但是,加热到这个温度后,果肉的脆韧清凉口感可能会打折扣,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
不过,一定有小伙伴是拒绝对菠萝进行加热,也懒得用盐水浸泡的。那么,如何能一边享受菠萝的美味,一边减轻满嘴的痛苦呢?以下两条供参考——
1.速战速决:不要慢悠悠地吃上很久很久,不给菠萝黑武器充分干掉你的机会;
2.及时漱口:吃完菠萝马上漱口,减少草酸钙针晶体和菠萝蛋白酶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如果你愿意,可以多漱几遍,效果会更好。文/刘遂谦(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凤梨是菠萝吗?凤梨和菠萝有什么区别?菠萝和凤梨是一种水果吗?很多人以为菠萝就是凤梨,只是换了个洋气的叫法吗?本质都是一样。
其实菠萝和凤梨还真是不一样的,到底凤梨和菠萝有什么区别呢?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凤梨和菠萝是不存在的差别的,因为两者属于同一种凤梨科植物,但是市场上售卖的凤梨与菠萝是有差别的。
凤梨和菠萝的区别是因为种植地不同、气候环境的客观因素,导致了它们在形态、风味、口感方面的一些差别,所以要从市场角度较真的来说,菠萝是菠萝,凤梨是凤梨,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水果。
好了,有了这个菠萝与凤梨的基本认知之后,我们就着重给大家介绍下关于凤梨与菠萝的区别。
凤梨是什么水果?凤梨与菠萝都属于凤梨类的一种水果,凤梨是产自于热带的著名水果,其肉色金黄,香味浓郁,酸甜可口,脆嫩多汁。
菠萝是什么水果?菠萝是在川渝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水果,味道甘甜中略有微酸味道,性质微寒,除了直接食用之外,菠萝也作为再加工食品,菠萝罐头是很多人都喜欢的。
生物学上,菠萝与凤梨是没区别的,菠萝的学名就叫做凤梨,但是市场上售卖的菠萝与凤梨价格却有不小的落差,如何去鉴别到底是菠萝还是凤梨呢?菠萝削皮之后,由于有“内刺”的缘故,通常我们需要用刀划出一道道沟,所以吃菠萝的时候上面都有一个个很规则的小孔,这就是为了挖去它内刺而留下的,而凤梨则没有“内刺”,所以吃凤梨不需要划出一道道沟。
也许你有话问了,咱们去水果摊上购买水果的时候,人家又不准你“拨开表皮看内质”,那如何才能分辨出到底买到的是凤梨还是菠萝。其实也很简单,从外形叶子上是能够鉴别出来的。
凤梨的叶子不带齿,味道很甜,菠萝的叶子是带齿的,在挑选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叶子上观察。
目前市面上凤梨与菠萝的价格有不小的相差,凤梨贵,菠萝便宜,这是因为凤梨的产量较之菠萝稀少,按照市场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来说,凤梨的价格自然就要贵了。
涨姿势!当你在吃菠萝的时候,菠萝也在“吃”你随着气温逐日攀升,
酸甜爽脆的菠萝
又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
和吃其他水果不同,
很多人在吃菠萝前,
都有一个奇奇怪怪的“仪式”
——泡盐水。
你知道为什么要泡盐水吗?
正确科学的吃菠萝方式是什么?
这几天,
微博上关于菠萝的讨论登上了热搜。
吃个菠萝很“受伤”网友边际小行星:我觉得菠萝是一种忿忿不平想要攻击万物的调皮水果。阳光小宝马:据说你吃菠萝时,它也在吃你。书仙生:我上次吃没有泡盐水的菠萝,吃出一嘴血。CharmingLni:上次水果店买的3个小菠萝,吃完后,我嘴巴差点没了,还“奖励”了3个口腔溃疡。加点颖宝:看样子是个去除老皮的利器。溏心荷包蛋:不能吃菠萝了,菠萝会偷袭我口腔。少一些鱼丸:吃个菠萝,嘴角和舌头都烂了。
菠萝为啥扎嘴?
显微镜下的菠萝
4月3日,一微博博主发视频称:显微镜下的菠萝呈现出很多针尖状的结晶——草酸钙,会破坏口腔黏膜产生刺痛。难怪平时老说吃菠萝扎嘴!此视频一发布,飙升至美食榜之一。有网友笑称,菠萝是容嬷嬷的本命水果。据科普中国报道,菠萝含有蛋白酶和草酸钙。当我们吃菠萝时,菠萝里富含的蛋白酶会分解掉口腔黏膜上的纤维蛋白,导致黏膜受损,使我们产生刺痛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菠萝也在“吃”我们。而草酸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粉末,进入口腔后,会刺破我们的口腔黏膜、舌头、咽喉等组织,造成损伤,让我们产生扎嘴的感受。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菠萝中含有的蛋白酶和草酸钙为它筑起了一道防线,避免被一些动物伤害。
菠萝“泡盐水”真的有效吗?
资料图
菠萝中的草酸钙在盐水中会溶解,用盐水泡菠萝确实会减少一些草酸钙针晶的含量。而要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比起泡盐水,不如试试把菠萝煮熟。削好菠萝后,放置于开水中煮2—3分钟,通过高温使菠萝蛋白酶失去活性,降低其对人体的影响。菠萝蛋白酶在45℃—50℃就开始变性,到100℃时,90%以上都会被破坏。煮熟后的菠萝唯一的缺陷是吃起来不凉爽,但可以用来做菜,比如菠萝咕咾肉。吃菠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马上含一口酸奶,菠萝蛋白酶就会转移目标,去攻击酸奶中的蛋白质。
“凤梨”为啥不扎嘴?
资料图
凤梨和菠萝都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其实是同一物种。那么,为什么吃菠萝会扎嘴,吃凤梨就不会?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凤梨蛋白酶含量较低,例如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金钻菠萝、香水菠萝等,食用起来不会有明显的扎嘴感。菠萝虽然好吃,但易过敏人群也要注意,菠萝有可能会引起口腔过敏综合征。如果你吃完菠萝后出现红疹、身体皮肤发痒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就有可能是出现了过敏,严重的须及时就医。
问题来了!
你愿意把菠萝煮熟后再吃吗?
评论区等你~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罗凯
上市啦!菠萝凤梨同台“竞秀”!TA们有啥区别?菠萝(图左)与凤梨(图右)。受访者提供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新鲜的时令水果开始陆续上市。3月以来,菠萝大量上市,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市场售卖均价在8元/千克,比较亲民。也有不少按个售卖,价格为两个10元。此外,不少水果店售卖的凤梨同样受到市民喜爱。
菠萝不同产地口味有别
可以从现在起吃到7月份
“这些都是广东徐闻菠萝,不泡盐水都很甜。”记者走访多个农贸市场和商超发现,许多商家都把金灿灿的菠萝放在了显眼位置,吸引市民驻足挑选。或是按斤称重,或是削好皮按个卖,询价的市民络绎不绝。
在万寿北农贸市场的一个水果摊上,菠萝散发出阵阵果香,标价3.98元/500克。“这是我今年之一次买,因为喜欢吃酸甜的,看到就忍不住买一个。”市民王先生挑了一个菠萝,正在等待商家削皮打包。“宝妈”徐女士则告诉记者,过了春夏想吃菠萝就得再等上大半年,“家里孩子喜欢吃菠萝派,买几个回家给她做,当早饭。”
在西林农贸市场的一个水果摊上,菠萝因产地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广东徐闻菠萝7.6元/千克,海南菠萝9.6元/千克。”水果店老板陈先生介绍,海南菠萝略贵,但比徐闻菠萝更甜,卖得也更好,每天能卖将近20个。
记者从中埔水果批发市场了解到,菠萝3月上市,上市初期批发价格为5元/千克,过段时间会降至3.5元/千克至4元/千克,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广东徐闻菠萝产量大,而且运输不用过海,成本较低,因此价格比海南菠萝便宜。不过,两者目前市场份额占比差不多。”批发市场的一名摊主黄女士介绍,现在是菠萝的上市初期,再过一个月将达到高峰,5月以后菠萝进场量开始缩小,整个上市时间将持续到7月。
菠萝凤梨价格悬殊
营养价值却无区别
在水果摊上,长得极为相似的凤梨与菠萝同台“竞秀”。“叶子上有刺的是菠萝,没有刺的是凤梨。”西邻农贸市场水果摊摊主陈先生介绍,凤梨价格比菠萝贵一些,每千克大约17元,“凤梨比菠萝更甜,皮也更薄,更受顾客欢迎。”
一些生鲜App上售卖菠萝和凤梨的果切,300克/份的果切凤梨售价13.9元,菠萝则是9.98元。
“菠萝与凤梨外形如此相似,价格却悬殊,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陈先生说,不少市民在选购时经常有此疑问。他说:“其实凤梨俗称就是菠萝,它们其实属于同一物种,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只能算是品种不同,就像苹果中红富士和黄元帅的区别。”
陈先生表示,两者在营养价值上没有太大差别,主要区别在口感上,喜欢吃酸一点的就买菠萝,更青睐甜口的就买凤梨。选购菠萝或凤梨时,要挑选体型较矮并且较为粗壮的,因为这些“矮胖子”的果肉比较结实,口感较好、味道更甜。
“菠萝中含有 *** 作用的甙类物质和菠萝蛋白酶,不仅会 *** 皮肤、口腔黏膜,对胃酸分泌过少的人来说,食用菠萝后甚至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和胃黏膜受损。”三级公共营养师黄超提醒,菠萝虽美味,但食用时,应将果皮和果刺清理干净,再将果肉切成块状,在稀盐水或糖水中浸渍,然后食用。同时,因为糖分较高,患有糖尿病的市民要减少或不食用,有过敏史、发热、湿疹疥疮者不宜食用。
【小贴士】
凤梨和菠萝的区别
在学术上,菠萝和凤梨是一种东西,植物学上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凤梨种。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叶子形状不一样。菠萝的叶子上有很多锯齿。凤梨的叶子是光滑的,一般边缘不带锯齿。
●肉刺不同。去皮的菠萝需要剔除肉刺,削出来一道道“鸿沟”。去皮的凤梨因为没有肉刺或者比较小,只需简单的削皮即可,外表较光滑。
●口感不同。吃菠萝时,大多数是切成大块,用盐水浸泡后才适合食用。凤梨不需要盐水泡,直接吃就可以,口感也更香甜。
(厦门晚报记者 刘佳盈)
连吃两个菠萝后出现肝衰!天热高发,这些情况要注意眼下已是瓜果飘香的季节
大家在尽情享受的同时
还需注意
品尝时不要贪食
更不要食用已经腐坏的水果
浙江60岁的张阿姨(化名)
至今心有余悸
就因为贪食两个熟透的菠萝
结果拉了十几天肚子
拉成了“小黄人”
最后甚至患了急性肝衰竭
菠萝很甜,但“后劲”不小
前不久,独居的张阿姨在某买菜平台花了10元钱,买了两个“海南树上熟菠萝”,菠萝刚送到家,张阿姨就闻到了果香。
不过由于张阿姨临时被 *** 妹们拉出门旅游,菠萝就暂时被“冷落”在家。三四天后,张阿姨回家发现,整个房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菠萝果香。
张阿姨把菠萝削皮后,发现去掉“衣服”的果肉内芯已经是深黄色,轻轻一按果肉,就会流出汁水。
“会不会是烂了?”正准备扔的时候,张阿姨凑近闻了下,菠萝并没有臭味,尝一口,居然异常香甜!
“这买得太值了!”张阿姨一口气干掉了一个,第二天起来又把另一个菠萝削皮切块,榨成果汁喝掉了。
菠萝汁喝下去没几个小时,张阿姨就开始腹泻,一天跑十来趟卫生间,但因为都是正常大便,张阿姨也没放心上,以为是菠萝渣多通便。
结果,这“通便”效果持续了十几天,原本打算去医院检查一下,但张阿姨一想到再过半个月,就到预约体检的日子了,也没必要多花钱再去趟医院做检查。
就这样拖了半个月,直到张阿姨如约去当地医院做年度体检,在排队过程中,体检护士一眼看到了人群里面色蜡黄的张阿姨,马上拉住她:这个肤色看起来像是黄疸很高,建议直接做个肝功能检查。
检查发现,张阿姨的肝功能指标堪称“爆表”,谷丙转氨酶高达1400U/L(正常为0~40U/L),总胆红素接近400μmol/L(正常应小于26μmol/L),血白蛋白只有21g/L(正常人应为40g/L以上)。
张阿姨被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室进行救治,进一步检查显示接近肝衰竭状态,随后转运至浙大一院感染病科接受治疗。
身体基础很好,怎么就突然肝衰?
没有慢性肝病的病史、不喝酒、也没有服用肝损药物,每年体检身体健康,并且当地医院检查甲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指标都是阴性。浙大一院感染病科陈燕飞副主任医师经过仔细问诊,快速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常见会导致肝损的可能。
“起病是由于吃了两个熟透的菠萝,但没有发烧,炎症指标也不高。”陈燕飞分析张阿姨的病程进展后,也排除了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相关肝损伤。
难道是毒素型食物中毒?
有些细菌污染食物后会产生毒素
引起的食物中毒就叫毒素型食物中毒
但到底是什么菌产生的毒素
导致了张阿姨的肝衰竭呢?
陈燕飞表示,既往有文献报道过蜡样芽孢杆菌毒素中毒,引起肝衰竭甚至全身多脏器衰竭的情况。但由于引起张阿姨腹泻的“罪魁祸首“已经被消灭干净了,现在也无从考证是否为蜡样芽孢杆菌,但也不能排除。
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医师介绍,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好氧性、中温、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是食物和化妆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最喜欢的生长温度在28-35℃,所以这个季节高发。
目前,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张阿姨的肝功能稳定转好,已经出院回家继续休养了。
这些食物“隔夜”,也可能产生毒素
天气炎热起来了,很多食物在室温环境下放不久。面对家中的剩饭剩菜,不少人会陷入两难的选择:倒掉?还是热一热继续吃?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常说的隔夜菜并不是如字面所说,放置了一夜的饭菜。科学来说,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的菜,都属于隔夜菜。
杭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陆梦珊提醒,隔夜饭菜在存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不仅会导致有些营养素的破坏和流失,还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食物中毒。
更好不要吃隔夜饭菜
如果想当天吃剩的晚饭
当作明天的早饭
那一定要记得科学储存
1.及时冷藏
冰箱温度低,可以抑制细菌滋生,相对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2.分开储存
冰箱里放剩菜要注意分开低温储存,避免交叉污染,选用干净的加盖容器或保鲜膜覆盖。
3.彻底加热
剩菜剩饭食用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所谓彻底加热,就是要把剩菜剩饭加热到中心温度70℃以上,保持3分钟。
医生提醒,有些隔夜菜可以吃,但还是尽量少吃,按需备餐,吃多少,做多少。老人、孕妇、小孩、慢性疾病等特殊人群吃隔夜菜要谨慎。剩饭菜加热不超过一次,并建议在2天内吃完,超过3天更好倒掉。
转自中国 *** 网
来源: 中国质量报
菠萝和凤梨的区别,朋友花凤梨的价格买了菠萝,只因买五赠一朋友过来玩,拎了一个大袋子,说是去买水果,遇到老板凤梨买五赠一,我打开一看,就是普通的菠萝,朋友因为不会区别菠萝凤梨,被老板忽悠了,为了买五赠一的“优惠”,以凤梨的价格买了普通菠萝,虽然凤梨也是菠萝的一种,这价格、口感相差还是不小的。老铁们,你们会区别吗?我给大家分享两种最简单的区分 *** ,一看就懂,省得闹笑话,赞?
首先它们的叶子,形状看着相似,却又不同,普通菠萝的叶子上面带像齿状,而凤梨品种叶子顺滑。
它们的颜色也很好区分,普通菠萝成熟颜色金黄,而凤梨却是青绿色。
如果你是要买削好皮的果肉,你就看看它削出来的形状,普通菠萝的内刺比较多,削出来果肉上有深孔,或者削出一个小沟,而凤梨果肉上不会有那么明显。
虽然凤梨也是菠萝,但是因为它甜度高,口感好,不需要泡盐水,所以它价格也比普通菠萝贵。老铁们,给朋友分享一下吧,省得被老板忽悠?
凤梨与菠萝是同一种水果吗?为什么市场上的凤梨要比菠萝贵很多?
其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凤梨与菠萝是同一种水果,都属于凤梨,属凤梨种,但是它们的外观有所不同,菠萝叶子表面有小聚点,而凤梨则平滑无聚点,切开后菠萝有内刺,吃的时候需要削掉,而凤梨则没有内刺,吃的时候方便很多。
还有就是因为他们的品种不同,所以吃起来口感是不同的,就像橘子分为砂糖橘和蜜桔是一样的道理。
最开始菠萝吃起来有一种涩味,后来人们培育出了口感更好的菠萝,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后者就叫做凤梨了。小伙伴们实在分不清楚的话,就削皮看看果肉是否光滑,把凤梨当做是是经过美颜之后的菠萝就可以了。
凤梨虽然口感好,但是它更喜欢生长在热带,而且产量很低,我国种植的不多,大部分需要进口,运输成本高,价格自然高很多,那么你喜欢吃哪个呢?
菠萝、凤梨、黄梨、王梨为啥傻傻分不清楚?(IC photo / 图)
近日, *** 上掀起关于“你在吃菠萝时菠萝也在吃你”的问题的讨论。
有网友说,吃完菠萝有扎嘴的感觉。其实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当你把菠萝吃进嘴里,这种蛋白酶会去消化蛋白质,溶解你口腔里的一切,诱发刺痛感。
听起来好像很可怕,有人就说,不吃菠萝,那就只能吃凤梨、王梨或者黄梨了。对此,一些网友有点懵了,菠萝、凤梨、黄梨不是同一种水果吗?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水果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没有统一口径。
菠萝名称的由来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一心想从西边到达中国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至死他都坚信自己到了中国。虽说其后新大陆的命名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但哥伦布发现美洲,还是给当地的水果和其他粮食作物传到亚欧大陆,开创了起始点。
有人推测,菠萝是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中叶从南美地区直接横跨大洋来到中国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按照传统的航路,先从南美到了欧洲,之后又被欧洲人绕过好望角再经过印度,传到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的。
究竟是哪种路线已经不重要了,而菠萝名字的由来,却跟印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早期时候,称谓上人们将它和菠萝蜜混为一谈。
菠萝蜜现代人都见过,个头如同冬瓜那么大,它产自印度。“菠萝蜜”是梵文Paramim的音意译,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到达彼岸。这种水果在唐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一开始将其称为波罗密多。此后随着时代演化,“多”字被省略,“密”也被形容果甜的“蜜”所取代。
不过,菠萝蜜是桑科的常绿乔木,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草本,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何名称上却产生交集了?这跟佛教有一定的渊源。
吃过菠萝的人可能注意过,菠萝的外壳是一层六边形的刺结瘤,这玩意儿乍一看,有点像诸多佛像头顶上的螺髻。再加上菠萝可是从印度的方向传来,于是人们便以菠萝蜜称呼它了。至今,在潮州话的俗语中,还保留有将菠萝叫做番菠萝蜜的叫法。
(IC photo / 图)
然而菠萝蜜和菠萝是两种不同的水果,随着菠萝在岭南地区的不断推广,人们在称谓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做出区分了。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越笔记》记载:“粤中凡村居路旁多植山波罗,横梗如拳,叶多刺,足卫衡宇”。这里的菠萝已经去掉了“蜜”字,“波罗”二字未加草字头。到了道光年间,吴其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露兜子产广东,一名波罗,又名番娄子,形如兰,叶密长大,抽茎结子。其叶去皮存筋,即波罗麻布也”。
有人推测,之所以此时的波罗二字不加草字头,一个原因是跟菠萝蜜做出区分。另一个因素是,元朝年间来到东方的马可波罗,其名字里的波罗二字,正好和菠萝的名称契合,也能代指其并非中土之物。
虽然嘉庆年间的《正音撮要》中,将波罗二字加上了草字头,可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其后从清末一直到民国年间,对菠萝的称谓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论。民国年间的《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以及《辞海修订本》里,都将其笼统地称为波罗。一直到解放后,词典里才将其名称规范化,统一称之为菠萝,以表明它的植物身份。
总的来说,菠萝名称的演化,延续着其是外来水果的本质。随着解放后大陆地区推广全国性的普通话,“菠萝”称谓就逐渐深入人心了。不过在菠萝适宜生长的南方地区,大量的方言中还保留了菠萝的其他叫法。
本土化名称中的凤梨和黄梨
菠萝是热带水果,传入中国后,主要产地在两广、福建、台湾以及海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在古代远离中原,语言上自成一脉,对菠萝的叫法,多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闽南语、闽东语、莆仙语中,除了将菠萝称为凤梨外,还有王梨的叫法。在闽南语体系中,王梨谐音“旺来”,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再者,“王”和“黄”同音,所以王梨也有黄梨的意思。由于古代闽台两地的人频繁交往,所以凤梨的叫法流传到台湾了。
《台湾府志》里记载:“菠萝叶似蒲而阔,两旁有刺。果生于丛心中,皮似波罗蜜,色黄,味‘酸甘’。果末有叶一簇,可妆成凤,故名之”。
在客家话中,直接以颜色指代,称其为黄梨,并且这种叫法还流传到了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群体中。无论是凤梨、王梨还是黄梨,这都是菠萝的本土化名称。也许有人想不通,为何这种名称没有流传到广大的内地,只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流行?这就跟菠萝的生长属性有关了。
菠萝传入后,只能在南方地区种植和流传,早期接触到菠萝的人,都是南方地区的人,所以其本土化名称的流传,也只局限在这些地区了。而后随着全国推广普通话,菠萝的叫法被规范化并逐渐定格下来。即便随着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北方人见到了菠萝,也只知道有菠萝这个称谓,不知道还有凤梨或者黄梨的叫法了。
一个相反的例证就是红薯。红薯同样是在明朝期间由南美传来的,由于其适宜在多种气候环境下生长,早早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所以便有了番薯、红薯、白薯、洋芋、地瓜等诸多本土化或者意译的叫法。
有趣的是,虽然在大陆地区都叫菠萝,可台湾地区的点心凤梨酥,并没有将其叫做菠萝酥的,而且凤梨酥这个称谓,在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中,也是一致的。或许,因为凤梨酥只是用菠萝做配料延伸出来食物,才会用一个本土化的名称。
(IC photo / 图)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哪怕说凤梨和菠萝在学术上是同一种东西的两个不同的名字,但目前市场上就是把它们当两种水果来卖。
我们不妨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下凤梨和菠萝的区别,之一是外形,菠萝的叶子边缘有锯齿,容易扎手,而凤梨的叶子是光滑的,一般边缘不带锯齿。
第二是切开来看,菠萝皮厚,有内刺,需要挖掉内刺和泡盐水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凤梨皮薄,无或者极少内刺,切开就可以吃。撇开这些差别,菠萝跟凤梨,其实跟土豆和马铃薯一个意思。
然而,水果或者食物的起名,除了自身特点外,还要兼顾地域性和文化元素。
比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来物品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一律都加“番”或者“洋”。在潮州话中,菠萝也叫番梨,还叫番菠萝蜜,而汉语讲究喜庆的好意头,菠萝在闽南语中也就有了王梨(旺来)的名称。
过去由于各个地区间交往并不频繁,对同一种水果的不同称谓,在本地区之内并不会产生歧义。随着现代各地区间交往频繁,除非事先有所了解,否则面对不同的称谓,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歧义——这体现出来的,正是独有的地域特色。
所以,不管你叫凤梨、菠萝,还是王梨、黄梨,它们都是同一种水果,但背后都有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罢了。
稼三
凤梨滞销, *** 推凤梨进校园,以后要“班班吃凤梨”了?综合台媒三立新闻网、联合新闻网,和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报道,近日,台“农委会”正在大力推销凤梨,让凤梨入菜、让凤梨进入学校,成为学生的营养午餐。
台“农委会”推凤梨入学校营养午餐 图片来源:TVBS
目前,在全岛3600所学校中,“农粮署”正锁定首批20家学校,扩大采购凤梨,多达100吨。并计划明年扩大到50所学校,采购300吨凤梨。 *** 此举引发争议,外界质疑这是要仿照此前石斑鱼入营养午餐的“班班吃石斑”政策,来个“班班吃凤梨”。只要是滞销的农产品,就销往学校去库存。
面对争议,“农粮署长”胡忠一声称,此举并非是将学校当去库存平台,而是岛内凤梨是优质农产品,学校将其纳入营养午餐,是为了行销凤梨,去年就在为凤梨进校园做准备工作。胡忠一还在“台凤梨进入校园午餐食材发表”记者会上辩称,重点在于让凤梨入菜,并没有要推动“班班吃凤梨”政策。
台“农粮署长”胡忠一 图片来源:TVBS
“农委会主席”陈吉仲则声称,这不是要“班班吃凤梨”,是鼓励大家多吃当季农产品。
岛内凤梨滞销早已不是新闻,只是今年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台农民表示,今年凤梨因无法顺利出口、市场数量太多价格暴跌,一台斤(600克)在产地卖不到10台币(约合人民币2.25元), *** 应想办法解决。
对于 *** 的操作,许多岛内网友在论坛上连连吐槽。有网友说,可怜的小孩被当局拿来当工具,帮忙解决滞销品。也有网友吐槽台相关部门无能,陈吉仲没招了可以辞职。
还有很多网友吐槽,消库存从部队消到小学生。以及,还是丢给部队好了,学生会 *** 。
同时,许多台湾网友也看腻了 *** 的条路,农产品一边补贴、一边滞销、一边呼吁社会消费,而且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