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笔葡萄的画法,很难确定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先画藤蔓,再添叶片,最后补出葡萄,也可以先画葡萄,添叶片,最后再穿插藤蔓。原则是依据构图的前后层次安排作画步骤。素材摘录自《写意花鸟临本 葡萄画法》,毕彰编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节选 *** 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燕子素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一、紫红色葡萄的画法
紫色是用红色和蓝色调配成的,曙红、胭脂与花青、酞青蓝可以调成不同的紫色。由于画面的需要,所画葡萄的紫色要有所差别。
1.取小号白云笔,调曙红与胭脂成紫红色,笔根要重,毛复要浅,笔尖蘸清水,之一笔画半圆,第二笔画相对的半圆。
2.用此法以此类推完成一组,注意越画越重(深紫色)。
3.完成一组较大串葡萄,要分组:一小组,一大组,小组色浅,大组色深。画柄时,取狼毫笔调绿色汁,笔尖蘸胭脂或赭石色,画时要有力度,主柄与次柄的长短、粗细要有区别。
二、水墨葡萄的画法
1.取小号的白云笔,调淡墨,笔根要浓些,两笔完成一粒(要留出高光,画葡萄才能晶莹透明)。
2.画成组的葡萄要分出浓、淡、深、浅,不要太平均。
3.画长串葡萄要注意疏密,中间密、两头疏,有深秋葡萄熟了了感觉。
三、勾勒葡萄画法
1.勾勒葡萄可取中号白云笔或兼毫笔,可用两笔完成一料,也可一笔圈成一粒。
2.勾一串时要一气完成,葡萄柄要画得有力。
3.勾成串的葡萄要注意结构与形状,如果画得象真的葡萄形状一样就会有死板的感觉,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葡萄生有果脐,果脐位置长在葡萄下方的正中,正好在葡萄小枝的对面,在写生观察时并不明显,画时要有所夸张。画果脐时,在淡墨勾成的葡萄七成干时点圆点,为了表现透视关系,一串葡萄中靠左侧的葡萄果脐点在左侧,靠右侧的葡萄果脐点在右侧,下方的葡萄果脐点在下面,背面的葡萄只见枝不见脐。
四、葡萄叶子的画法
1.葡萄叶面为掌形四裂状,常用三笔组成一片叶面的画法,中间阔而长,两侧较短,画侧转面边缘上的翘叶可另调墨色,顺势推笔而成,要灵活随意、迅速。
2.叶筋的勾勒需视叶面结构而定,趁铺墨半湿半干时进行,不可抬头过大,造成脱节,勾筋可简可繁,副筋用线不宜过粗。
五、《硕果》创作步骤解析
1.葡萄枝干的画法:画葡萄老干时,可用墨或赭墨,行笔侧中锋结合,枝干形态弯在有挺,有粗细变化,其嫩枝可用赭绿或草绿。
2.葡萄藤蔓的画法:葡萄藤蔓有新老主次之分,老藤应枯硬有节,较多顿挫,线条以中侧锋为主,行笔应慢,其形态要有转向变化,新藤蔓细,用笔需利索自然。
3.葡萄叶子的画法:画叶子时,组与组之间笔墨要有浓淡、大小之分,外形自然,构成布局合理,与枝干、藤蔓结合有致。
4.完成图:边勾藤边加叶,秋后叶果调零疏落,可先定大势,画藤蔓后再添加叶果。画叶时先画重置,再画淡墨,要分出浓淡疏密。
调整画面的轻重关系,果与叶的关系,藤与蔓的关系,使整个画面协调生动。
关注百墨艺术,分享书画之美
不同的水果简笔画 葡萄 梨草莓樱桃 国画水墨葡萄简单易学,想学国画的朋友快收藏起来工具:
毛笔:中等大小兼毫毛笔一支、狼毫小毛笔一支。
颜料:墨汁、曙红、花青、赭石、三青、三绿、钛白。
纸张:半生熟软卡宣纸。
其他:调色盘、笔洗等。
现实中的葡萄
国画葡萄
之一步:画葡萄,调色 *** :1、曙红+花青调出紫色,里面稍微加一点三青。
2、藤黄+花青调出绿色里面稍微加点三绿。
3、调好上面颜色后,兼毫笔笔肚蘸紫色,笔尖稍微蘸点绿色画葡萄。
4、先画葡萄右半圈,再画葡萄左半圈,中间留出高光。三个葡萄一组,组与组之间串联起来,注意错落,不要平齐,随时调整颜色,葡萄间颜色要有色差,画绿色葡萄是笔肚蘸绿色,笔尖调紫色同样的画法。留出高光和水线(两个葡萄交界处留白不要让颜色混在一起)
葡萄画法
第二步叶片画法:笔肚调淡墨,笔尖调浓墨画叶片,五个一组,注意遮挡关系。疏密、大小穿插。
叶子画法
第三步:赭石+墨画出藤蔓,笔肚调赭石笔尖调墨,画出藤蔓
画出藤蔓
第四步:重墨画出天牛身体,淡墨画触角和腿,颜色干了以后背部上钛白色
画天牛
第五步:左下角落款盖章
左下角落款盖章
第六步:国画落款很重要,写好书法是每个国画人的必修课,下面是一本书法理论技法的书籍,通俗易懂,堪称书法界的九阴真经,讲出了古笔法的不传之秘。
《晋唐笔法》一本好书
这里分享一篇很简单实用的,一学就会。
内容摘录自河南美术出版社《花鸟画学籍.葡萄》,贾世玉编著
一、紫红色葡萄的画法
紫色是用红色和蓝色调配成的,曙红、胭脂与花青、酞青蓝可以调成不同的紫色。由于画面的需要,所画葡萄的紫色要有所差别。
1.取小号白云笔,调曙红与胭脂成紫红色,笔根要重,毛复要浅,笔尖蘸清水,之一笔画半圆,第二笔画相对的半圆。
2.用此法以此类推完成一组,注意越画越重(深紫色)。
3.完成一组较大串葡萄,要分组:一小组,一大组,小组色浅,大组色深。画柄时,取狼毫笔调绿色汁,笔尖蘸胭脂或赭石色,画时要有力度,主柄与次柄的长短、粗细要有区别。
二、水墨葡萄的画法
1.取小号的白云笔,调淡墨,笔根要浓些,两笔完成一粒(要留出高光,画葡萄才能晶莹透明)。
2.画成组的葡萄要分出浓、淡、深、浅,不要太平均。
3.画长串葡萄要注意疏密,中间密、两头疏,有深秋葡萄熟了了感觉。
三、勾勒葡萄画法
1.勾勒葡萄可取中号白云笔或兼毫笔,可用两笔完成一料,也可一笔圈成一粒。
2.勾一串时要一气完成,葡萄柄要画得有力。
3.勾成串的葡萄要注意结构与形状,如果画得象真的葡萄形状一样就会有死板的感觉,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4.葡萄生有果脐,果脐位置长在葡萄下方的正中,正好在葡萄小枝的对面,在写生观察时并不明显,画时要有所夸张。画果脐时,在淡墨勾成的葡萄七成干时点圆点,为了表现透视关系,一串葡萄中靠左侧的葡萄果脐点在左侧,靠右侧的葡萄果脐点在右侧,下方的葡萄果脐点在下面,背面的葡萄只见枝不见脐。
四、葡萄叶子的画法
1.葡萄叶面为掌形四裂状,常用三笔组成一片叶面的画法,中间阔而长,两侧较短,画侧转面边缘上的翘叶可另调墨色,顺势推笔而成,要灵活随意、迅速。
2.叶筋的勾勒需视叶面结构而定,趁铺墨半湿半干时进行,不可抬头过大,造成脱节,勾筋可简可繁,副筋用线不宜过粗。
五、《硕果》创作步骤解析
1.葡萄枝干的画法:画葡萄老干时,可用墨或赭墨,行笔侧中锋结合,枝干形态弯在有挺,有粗细变化,其嫩枝可用赭绿或草绿。
2.葡萄藤蔓的画法:葡萄藤蔓有新老主次之分,老藤应枯硬有节,较多顿挫,线条以中侧锋为主,行笔应慢,其形态要有转向变化,新藤蔓细,用笔需利索自然。
3.葡萄叶子的画法:画叶子时,组与组之间笔墨要有浓淡、大小之分,外形自然,构成布局合理,与枝干、藤蔓结合有致。
4.完成图:边勾藤边加叶,秋后叶果调零疏落,可先定大势,画藤蔓后再添加叶果。画叶时先画重置,再画淡墨,要分出浓淡疏密。
调整画面的轻重关系,果与叶的关系,藤与蔓的关系,使整个画面协调生动。
葡萄的结构
1.果:葡萄浆果形状有圆形、长圆形,果脐长在下方正中。勾画时用小狼毫中锋从左至右行笔,一串葡萄中靠左的葡萄果脐点在左側,靠右则点在右侧,背面的葡萄只见枝不见。葡萄串的外形应有错落,忌左右对称。
果
2.叶:葡萄叶呈掌状,三至五出。叶根部内凹,接较长的叶柄,自叶柄到叶尖生有主叶脉,主叶脉两侧生附叶脉。也有正、侧、仰、背的各种姿态。行笔要有提按,忌平均用力。
叶
3.藤:葡萄藤蔓为多年生木本,有老干也有新枝。木本枝干多年生,表皮粗且皱,生长弯曲,用长锋笔中锋勾画出枝干曲线,要穿插自如,飘逸多姿,起到收气作用。
藤
葡萄写生
写生不是照相,需要删繁去简,如有的葡萄串形状不美,可剪除部分,串与串之间太平均、分散,需加以调整,突出重点。叶子太多同样要删除,注意留足空白。
葡萄的画法
紫葡萄
①紫萄萄画法:紫葡萄由曙红、花青、藤黄调成。花青的多少决定颜色的深浅,下笔要有深、中、浅变化。画浅淡的萄时,笔尖蓝汁绿(用藤黄和花青调成),或蘸清水。用中号羊毫笔,中锋行笔,由左至右画半圆,同样笔法从右至左略带側锋,完成另一半。三五个一组,再由几组连成串,每组均有深浅变化,依照顺序国村,注意色彩的递变,层次分明。画最亮的葡萄,笔尖均需蘸水或汁绿。葡萄串各之间一般都得很紧,几乎没有空隙画梗;这就需要剪栽,有意留些空隙,以显得透气空灵。在半干时用深紫色点葡简的果脐。
绿葡萄
②绿萄画法:用藤黄、花青、暖红、三録调成。画淡色葡萄时藤黄偏多,曙红少许:画深色葡萄时花青偏多,曙红少许。用中号羊毫笔调淡绿,笔根蘸深绿,笔尖蘸曙红加少许藤黄,或蘸清水,灵活使用。先画各组中突出的几个较亮的萄萄,再用深色葡萄去衬托。各组之间的颠色,由浅至深,自然过渡。用长锋笔调赤墨或中墨画果梗,使葡萄 成串。
1.叶
葡萄叶为掌状形,用大号提斗笔,先他中等器色,行笔前再蘸浓墨,从左至右分五笔完成。掌握水分不宜过多,收笔时略带回锋,方显得厚重饱满有质感。最后待半干时用长锋笔勾叶脉,注意葡蒟叶脉和其他叶脉勾法有所不同。
画侧面叶片时,先从背面的淡叶画起,制根据朝向不同再画正面部分。
画多叶重叠时,注意用笔表见多种姿态的朝向。可用墨色调花青。笔尖蘸些许赭石画出有浓淡、疏密变化的叶片,叶与叶之间留些空白,以增强空间感
牵藤拉线条,其目的是为了将上下左右分散的组叶和萄串有机地组织起来,既建构了整幅画的骨絡,又因其自缠与互缠的生机勃勃而成为一幅作品的“生命线”,也是一幅画的灵魂。平时多观察,勤写生志老新形象。画时起笔宜用中淡墨。再蘸点浓墨,缠绕的藤分其前后层次,顿挫与转折间的不规则互换,使老藤更有沧桑感。
不同姿态的葡萄
叶、藤组合
叶、藤、果组合
范图画法
1.《秋实)画法
步骤一:用斗笔墨色调花青画出两片叠叶,勾叶脉后添画藤蔓。
步骤二:用中号羊毫笔蘸曙红调花青,笔尖蘸点胭脂,画出有深浅变化的果子。
步骤三:画好紫葡萄串后,在左下角添加两小串绿色提子以丰富画面色彩。
步骤四:添画篮子,从右至左,中间淡。一般分两笔完成,之一笔从右至中,第二笔从左至中,中间篮墙虽淡,但要见笔触。最后落款,铃印。
2.《金秋》画法
步骤一:在画面的右上方大笔画出两片浓淡叠叶,稍干后勾叶脉。
步骤二:用藤黄调三绿,笔尖蘸少许曙红,画一串金黄色葡萄。
步骤三:画有浓淡变化的藤蔓、藤枝,再添画两串较淡的葡萄及叶片。
步四:在葡萄下方的藤枝上添画一只螳螂,以增加画面动感。最后题款、钤印。
艺术品美图:送您名家100葫芦图,祝您福禄双收!葫芦,
爱生长、能蔓延、多果实,
于是人们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也成为大家心目中
增寿、降瑞、除邪、保福的吉祥物。
吴昌硕 葫芦图
不仅普通百姓喜欢葫芦,
还有许多画家也偏爱它,
画葫芦就是画如意、画平安。
葫芦是非常适宜表现意趣的题材,
不仅长得恣肆烂漫,还寓意美好,
所以葫芦题材虽传统,卜
但也足以表现个人意趣。
吴昌硕 葫芦图
今天,
和大家一起欣赏100幅
名家画笔下的葫芦图,
祝各位福禄双收!
【吴昌硕】
吴昌硕 1914年作 葫芦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尤其以葫芦令人印象深刻,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那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
吴昌硕 1914年作 葫芦万代
吴昌硕葫芦画设色古朴,用笔豪放,充分表现了吴昌硕古拙、浑重、豪迈的画风。吴昌硕的葫芦画不仅精彩在葫芦上,有时题款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吴昌硕《葫芦》
上面这幅葫芦,构图呈半弧形,花叶藤蔓依势而下,上密下疏,几欲撑满全纸,五只葫芦各择其位,画幅下端那只垂枝往下,勃勃生机也。藤蔓于此处弯环向上,为全图形成俯仰顾盼态势,既合物理,又合画理。 不经意间已为题款留出位置,十四个字分列三行,笔墨浓淡、字体大小、经营位置,恰到好处。吴昌硕作此画时已七十八岁,满腹画稿,信手挥写即可,可谓妙哉!
吴昌硕 葫芦图 1915年作
在上面这幅《葫芦图》中,主体物在画面的上端和中部抱团集中,末了,象征性的扫了两笔藤须,避免了集中而带来的凝滞感受,为灵动之气制造了一个出口;整体呈倒三角之势中心线与对角线重合,自上而下喷薄而出,边幅不修却处处透露了璞玉浑金的艺术才情。画中的五言诗款识,更使《葫芦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
吴昌硕 葫芦图
此幅《葫芦图》用鹅黄色没骨画法,颜色艳丽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叶子的衬托下,形成对比,画面十分鲜亮。整幅画以淡墨枯笔将藤蔓肆意缠绕,使画面气韵生动,墨趣横生。
吴昌硕 葫芦
此图写葫芦大藤,尽显以草隶之笔入画的气势。吴昌硕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而盘旋往复、贯通全画的则是以书入画的大藤,它是此画的血脉,画因它的流动而生意盎然。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画家尤具苦心,实处密不透风,虚处中疏通透,如此才使疏密得当、虚实相生。
吴昌硕 葫芦图
题识:老圃寻秋趁早凉,垂垂满架半青黄。此中所卖知何药,莫问江东柄短长。苦铁道人。
吴昌硕 1922年作 葫芦秋菊
款识:久与凡卉伍,光华亦灼灼;鞠花能傲霜,胡庐卖何。壬戌秋。吴昌硕年七十九。
吴昌硕 丙辰(1916年)作 葫芦
题识:千金一壶,中以汉书。丙辰春,吴昌硕。
吴昌硕 葫芦 镜框 设色纸本
吴昌硕 葫芦
吴昌硕 葫芦
吴昌硕 葫芦
吴昌硕 葫芦
吴昌硕 葫芦图
吴昌硕 葫芦图
吴昌硕 南瓜葫芦
吴昌硕 戊午(1918年)作 葫芦图 行书七言诗
吴昌硕 辛酉(1921年)作 依样宝葫芦
吴昌硕喜欢以泼墨写叶,浓墨勾叶筋,淡墨写葫芦,使得整幅画显得生意盎然。
吴昌硕 依样葫芦
吴昌硕葫芦图
【齐白石】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对吴昌硕极为推崇,而他也喜欢画葫芦,一生画葫芦几十年,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并且越至晚年笔墨越率性。有时画长在架上的葫芦,有时画摘下来的葫芦,全用没骨法——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果,不论怎样画,齐老的葫芦都满溢着生活情趣。
齐白石 葫芦
白石老人曾有诗言:劫后残躯心胆寒,无聊更变却非难。一心要学葫芦诀,无故哈哈笑世间。可以说,葫芦寄托了白石老人独特的情思,也是老人最喜画的题材,他曾说:“因喜葫芦能解笑”。
齐白石 葫芦
上面这幅齐老93岁所作葫芦小幅,两只青、黄葫芦正方置于画中,色墨淋漓,灿烂而热烈。
齐白石 葫芦图
《葫芦图》为齐白石大写意绘画之精品,不论是构图、行笔、着色,皆传神高妙。此图以泼墨写出瓜叶,不着墨线勾筋写脉,笔法简洁传神,墨色酣畅淋漓。葫芦与“福禄”谐音,正合“福禄双全”的吉祥寓意。葫芦之黄色艳彩与浓淡墨色交相辉映,以焦墨渴笔写藤,宛转如飞,似游龙入江,挥洒自如,气韵充盈笔端,完全看不出是位九十七岁高龄老人所作。
齐白石 《葫芦》 题识:九十八岁白石。
这幅画是九十八岁高龄时画的,齐老到这个岁数,人也胡涂了,连字都不会写了。”当时写这个“九”字,就问李可染:“这个九字是往这边拐还是往那边拐啊?”等到写“岁”字,怎么也记不起来,就写成了现在这个错字。字虽不会写了,但画了几十年的葫芦,对画葫芦,自然是信手拈来。
这幅葫芦,最绝的是藤蔓,用笔用墨已经是天籁,是神在走,而不是手在走,笔墨中包孕的精气神完全超越了白石老人的身体健康的状态,是修养在完全自由、自然、自在、自为的状态下的释放。
齐白石 依样葫芦
齐白石 葫芦秋虫
齐白石 农家好样
齐老的葫芦看着并不像别人那般怪,因为他认为,葫芦和葫芦藤本身就有个“好样”,所以“万事不如依样好”,创作中不必求奇求怪。这不但是齐白石的艺术心得,更是其独特的人生感悟。
齐白石1938年作 葫芦蚱蜢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画葫芦以黄葫芦、墨叶的组合方式为多,上面这幅《葫芦图》正体现出他典型的艺术特色。浓艳的柠檬黄和厚重的墨叶形成强烈反差,画面气氛十分热烈。
齐白石 竹篱葫芦
齐白石以流畅的用笔和没骨法表现葫芦,不加任何皴染,以优美的曲线和鲜艳的色彩取胜。葫芦的阔叶纯以墨笔写出,叶片的向背、深浅甚至叶脉都在墨色的浓淡里活脱脱的表现出来,体现出其独特的墨法特点。
齐白石 葫芦
画草虫是齐老的又一绝,在上面这幅葫芦画中,齐白石在葫芦上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蚱蜢,为画面平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草虫以粗笔写出,笔端游走处丝丝入扣,蚱蜢的神态性情呼之欲出,白石老人自言要“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由此可见一斑。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乙酉(1945年)作 葫芦
齐白石 螳螂葫芦图
齐白石 三颗葫芦
齐白石 葫芦万代
齐白石 葫芦丝瓜
齐白石 葫芦秋虫
齐白石 葫芦青蝇 水墨纸本
齐白石 葫芦瓢虫
齐白石 葫芦草虫图
齐白石 葫芦草虫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葫芦
齐白石 癸亥(1923)年作 葫芦
齐白石 庚申(1920年)作 葫芦万代
齐白石 丁亥(1947年)作 葫芦
齐白石 1957年作 葫芦·书法
齐白石 1953年作 宝葫芦
齐白石 1949年作 葫芦
齐白石 1943年作 蜻蜓葫芦
齐白石 1924年作 葫芦
【陈半丁】
陈半丁 菊花葫芦
陈半丁(1876-1970年),原名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画家。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赵之谦诸家。
【陈师曾】
陈师曾 葫芦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
陈师曾 葫芦葡萄
【朱屺瞻】
朱屺瞻 1973年作 葫芦
朱屺瞻(1892-1996),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江苏太仓人,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先生也善于画葫芦,启功先生曾做过一首诗《朱屺瞻先生画葫芦》,其中这样写道:“造化随人笔仗,到处天机奔放。谁云依样葫芦,未有葫芦一样。”
朱屺瞻 1977年作 葫芦图
朱屺瞻 1979年作 葫芦图
朱屺瞻1980年作 葫芦
朱屺瞻 1981年作 葫芦
朱屺瞻 1984年作 葫芦
朱屺瞻 1986年作 葫芦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 葫芦
朱屺瞻 甲子(1984年)作 葫芦万代
朱屺瞻 三颗葫芦
朱屺瞻 辛酉(1981年)作 葫芦
朱屺瞻1979年作 葫芦图
【刘海粟】
刘海粟 葫芦
刘海粟(1896-1994),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李苦禅】
李苦禅1934年作 葫芦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
【谢之光】
谢之光
谢之光,初名廷川,署东山后裔,后易名之光,室名栩栩,1899年2月25日出生于浙江余姚,后居上海,14岁时师从周慕桥学习国画、油画,继后又师从于张聿光、刘海粟。擅长人物、鸟兽、花卉等,尤擅仕女画,笔法采中西之长,别具一格。
谢之光 葫芦游鱼
晚年,谢之光患肺癌,在生病期间,刘海粟等画家都去看望。临去世前一个月他仍在作画,画得特别多,人们排队索取,子女们劝他,他说,我没病,一定要画,实际他已经知道病情了。直到1976年9月12日晨,谢之光逝世,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放弃画画。
谢之光 葫芦
【赵少昂】
赵少昂 葫芦草虫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画家。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1998年逝世于香港。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
赵少昂 葫芦虫趣图
赵少昂 葫芦甲虫
赵少昂 葫芦天牛
【娄师白】
娄师白 葫芦
娄师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娄绍怀,曾用名娄少怀,字亦鸣,斋号老安馆;湖南浏阳人,1918年生于北京。娄师白擅长花卉、翎毛、草虫和走兽,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画作简练中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尤以画小鸭子著称;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而娄师白笔下的葫芦也与齐白石一般极富趣味。
娄师白 葫芦
娄师白 葫芦寿
娄师白 花卉葫芦
娄师白 依样葫芦
【程十发】
程十发 1987年作 葫芦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中国海派书画画匠,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程十发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程十发 葫芦双鸡
【刘旦宅】
刘旦宅 葫芦
刘旦宅(1931-2011),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擅人物,兼花鸟,取法汉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陈老莲和八大之花鸟,广泛吸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工写兼长。
责任编辑:子曰
文图来源:壹号收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葡萄与人们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葡萄的紫色象征富贵、吉祥,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春天。累累硕果更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因此,以葡萄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现在正是吃葡萄的季节,请朋友们吃着葡萄画葡萄吧,分享一篇新的葡萄教程。
本素材摘录自《中国写意画入门 葡萄要诀》,胡老溪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节选 *** 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学习传统用笔、设色,葡萄是绝好的题材。在画写意葡萄前宜多写生,如再能多读书,多临古碑帖,内外兼修,耐得寂寞,那么一定会创作出气息纯正、格调不俗的葡萄作品。
葡萄结构
葡萄包括老藤、新蔓、果实、叶、叶脉等,画写意葡萄之前,宜先白描写生,熟悉它的生长规律和状态变化。
写意葡萄的画法——葡萄的多种画法步骤
双勾水墨葡萄的画法步骤
双勾填色葡萄的画法步骤
没骨水墨葡萄的画法步骤
没骨设色葡萄的画法步骤
写意葡萄的画法——葡萄的多种姿态
双勾水墨葡萄的多种姿态
没骨水墨葡萄的多种姿态
没骨设色紫葡萄的多种姿态(胭脂、花青加淡墨)
双勾填色绿葡萄的多种姿态(石绿、藤黄略加赭石)
双勾填色紫葡萄的多种姿态(胭脂、花青略加淡墨)
双勾填色青葡萄的多种姿态(三青、花青略加淡墨)
葡萄叶的画法
简笔铺叶画法步骤:简笔铺叶,略勾叶筋。
繁笔铺叶画法步骤:繁笔铺叶,多勾叶筋。
葡萄藤蔓及藤根部的画法
渴笔写藤蔓画法步骤
1.枯中含润写出左向藤蔓。
2.穿插辅藤,添加苔点。
湿笔写藤蔓画法步骤
1.柔中带刚写右向藤蔓。
2.穿插辅藤,添加苔点。
葡萄藤根部的画法
中锋用笔写藤的根部,落墨宜沉厚疏简。
先写老藤再铺写葡萄叶的画法
1.写出老藤,线条需苍劲、浑朴。
2.铺画葡萄叶,应注意墨韵的细微变化。
3.浓淡相间勾勒叶筋。
4.湿笔重墨点厾藓苔,宜自然,忌散乱。
先铺画葡萄叶再写老藤的画法
1.层次分明铺画葡萄叶。
2.枯中含润穿插老藤。
3.灵动疏松勾勒叶筋。
4.渴笔浓墨点厾藓苔。
创作示范一(山僧所植)
1.铺画阔叶,有聚、有散,宜沉、宜厚。
2.写出竹竿,藤编缠绕其上。勾勒叶筋,蘸胭脂略掺花青点厾葡萄。
3.补写葡萄藤的根部,闲厾苔点。
4.添加蜜蜂,落款、钤印。
创作示范二(江心洲写生)
1.中锋写出竹竿、老藤。
2.铺画葡萄叶,胭脂略掺花青点厾出紫葡萄。
3.斜势补写嫩蔓,腕下宜清逸灵动。
4.添加蜜蜂,写生而来,野趣横生。落款、钤印。
创作示范三(乡间野桥边所见)
1.在画幅中上部铺画葡萄叶,宜有藏露、聚散。
2.穿 *** 老藤、竹竿,勾勒叶筋。双勾葡萄,填入石绿略掺藤黄。
3.渴笔写出老藤根部,湿笔添加右侧新蔓。
4.添加一只欲飞出的蜜蜂。落款、钤印。
创作示范四(清寂无俗情)
1.枯湿相间铺写葡萄叶,以少胜多,以老取妍。
2.写出竹竿,藤蔓依附其上。
3.双勾葡萄,腕下宜有疏淡清逸之气。
4.画外飞入一只蜜蜂,具助兴添趣之妙。落款、钤印。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重温此前分享过的葡萄教程,请点击:
写意葡萄画要力求统一,每一组中要有所变化,前后要分出浓淡的层次,切忌呆板而无生气。葡萄色调要丰富,但要有主调,不能太过凌乱,让人眼花。小幅作品力求笔精墨妙,大幅作品应注意整体表现,局部变化不可过大,否则会有杂乱不整的感觉。本章将从葡萄的特点、技法、立意,以及具体案例的描绘为大家详细讲述写意葡萄的绘制技法。
1 走进写意葡萄画
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木本枝干因是多年生,表皮粗且多有皱,生长弯曲而少折,因此表现时可以用墨或墨加赭石。叶子呈掌状,互生,三至五出(有三个叶尖和五个叶尖组成的掌形叶片),绘画时多以大色调的墨色表现。浆果多为 圆球形或椭圆球形,色泽随品种而异。
写意国画中以紫葡萄、绿葡萄、水墨葡萄,以及勾线葡萄为主,在绘画范例中以紫葡萄对其进行介绍。
2 写意葡萄的艺术特点
葡萄也称为草龙珠、山葫芦等,传说当年是汉朝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土的一种水果。古代画葡萄最有名的是南宋末年的温日观,人称温和尚。元宋无在《翠寒集》中曾记载温日观在西溪画过葡萄“吐作千年古怪藤,犹带西湖烟雨湿”。清金冬心于张水部宅内看到他的画后,也有诗句云:“怪叶狂藤等儿戏,俨然一领破袈裟。”其作意态萧疏,古穆淳朴,删繁就简,浑然天成。
徐渭是画葡萄的名家之一,他画葡萄从不拘泥于外形,随意点染,皆成佳构,甚是好看。他有一首七言绝句几乎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在近代,写意葡萄高手有吴昌硕、虚谷、齐白石、陈师曾、陶博吾等。
3 葡萄的绘画表现技法
画葡萄就技法而言,对比与融洽是绘画创作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没有对比,不足以成为技巧。笔墨的浓淡干湿,枝株的兴衰枯荣,色彩的冷暖变化,枝叶的疏密错落,果实的聚散藏露,都要通过对比在表现中加以体悟。而融洽则是对比的制约。没有融洽制约的对比是十分简单、粗糙的,只有在融洽制约中的对比,才能使对比不见雕琢痕迹,笔墨亦才能成为技巧,诸多的艺术创造手段才能将葡萄的绘画在制约中得到升华。
藤的表现技法
以笔锋调和墨加赭石,行笔时注意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画藤的时候主要用勾勒的手法,线与线的交合变化。
叶的表现技法
画叶时主要用墨来表现叶子的前后层次关系,用羊毫笔调淡墨可加适量的赫石,笔头或笔一侧蘸重墨画出叶子。注意对水的运用,水多则淡,水少则重,力求变化。
浆果的表现技法
写意葡萄主重刻画浆果,用笔多做一笔成形,二笔成形画法。用笔腹蘸紫(花青加曙红),笔尖蘸汁绿(藤黄加花青),依次画出葡萄颗粒,注意表现的时候要做到疏密结合,表现出层次关系。
完整葡萄的表现技法
将葡萄和藤蔓进行组合的时候,注意葡萄颗粒和藤蔓的关系,还有枝叶的变化,力求和谐统一。
葡萄的特征与立意
葡萄的品种各式各样,如常见的紫葡萄、绿葡萄、黑葡萄等,绘画对象也多以这几种色调的葡萄为主。葡萄立意于表现乡村田野的自由,闲逸的生活情趣。
(素材来源于中国画大全,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炎炎夏日,怎么少的了水果简笔画
和孩子看着教程
一起画起来吧!
樱桃
西瓜
也可以画得随意一点:
一牙西瓜画法如下: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可以啦:
一小牙西瓜画法如下:
橘子
切开一半的橘子(和柠檬的画法相似哦)
正在剥开的橘子
猕猴桃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即可
香蕉
两根香蕉
一排香蕉
最后上色就完成啦
剥皮的香蕉
葡萄
添上叶子更好看
苹果
掰开一半
菠萝
柠檬
不同画法
立体的柠檬
石榴
草莓
草莓的画法几乎都是这样
木瓜
切开一半的木瓜
桃
桃子的画法很相似
荔枝
火龙果
削开一半的火龙果
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