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种植条件,羊肚菌种植条件气候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5 0
她总结种植羊肚菌经验,带大家走上致富快车(附羊肚菌栽培技术)

近年来,辽中区的王虹霓和他的乡亲们一直以种植西芹、西红柿、芸豆等普通蔬菜为生,可是这两年,随着种植大棚蔬菜的人越来越多,蔬菜的价格也是忽高忽低,几乎赚不上几个钱,怎样调整种植品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呢?

羊肚菌种植条件,羊肚菌种植条件气候-第1张图片-

种植羊肚菌虽然是个好主意,但是只是在网上查查还不行,要想种植羊肚菌,还得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于是王虹霓决定去实地考察考察。经过考察,王虹霓看到羊肚菌不仅味道鲜,营养丰富,而且还很赚钱,于是打算在辽中先试种几个大棚。

虽然之一次试种羊肚菌没有种植成功,但是王虹霓并没有放弃种植羊肚菌的想法,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今年又试种了两个棚子的羊肚菌。

种植羊肚菌不但比种植蔬菜省工省时,而且利润也是可观的,王虹霓悉心琢磨羊肚菌的种植 *** 和管理经验,并且向农户们传授她的心得体会。

羊肚菌栽培要点

“要想羊肚菌活动高产,田间管理需要注意作畦开沟、播种覆土、设施创新等三个方面。”甘炳成介绍到。

之一,作畦开沟。作畦:畦面宽度为0.8m-1.2m,长度不限,畦面与畦面之间留宽40cm-60cm,深10cm-25cm的走道便于采菇;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可作低畦,排水不良及粘质土壤应作高畦防止畦面积水。开沟:顺着厢面开2条-3条播种沟,深度5cm-8cm。

第二,播种覆土。播种:播种量为500瓶-600瓶/亩,播种方式可条播或撒播。条播方式为将菌种均匀的撒在播种沟中;撒播方式宽度控制在80cm,不开播种沟,菌种均匀撒在整个畦面上。覆土:覆盖2cm-3cm左右的细土,整平畦面,机械覆土。

第三,设施创新。推荐使用简易遮阳网大棚,矮棚是羊肚菌栽培最早采用的栽培方式,目前在林下栽培中使用较多,棚高0.75m。中棚,棚高2m。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钢架大棚,高度2.5m-4m。

甘肃高原羊肚菌“全季”出菇 更高种植海拔达4000米

图为甘肃甘南高原羊肚菌种植基地。(资料图)杨阿丽摄

中新网兰州10月7日电 (记者魏建军李亚龙高展)“羊肚菌反季节栽培,甘肃主要集中在甘南州卓尼县、夏河县、临潭县,平均海拔2700米,更高种植海拔可达4000米。”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副主任杨阿丽说,不同海拔间“错峰”种植,依次往后推延,以此实现全年羊肚菌覆盖,“全季”出菇,给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发家致富的保护伞。

甘肃省科学院特色食用菌应用研究团队推广食用菌优良菌种千万瓶(袋),致力于食用菌技术推广、栽培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近几年在羊肚菌人工栽培和菌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选育出了适合甘肃本地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形成了甘肃高原地区羊肚菌种植管理技术体系。

“羊肚菌研究与栽培,甘肃的水平在国内处于‘之一梯队’。”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路等学说,该所食用菌研究室自1978年建立以来,一直进行食用菌野生资源调查、种质资源利用与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创新与规模化栽培技术、食用菌有效成分分析与提取、食用菌综合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图为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 高展 摄

据路等学介绍,食用菌研究室已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3项省级项目、7项甘肃省科学院院列项目。取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型新型专利授权,成果登记18项,并依托该研究室40多年的科研成果做技术支撑,建立了食用菌菌种选育和生产中心,以此保护甘肃食用菌资源,提高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率,能够助推甘肃食用菌产业发展。

该食用菌研究室主任赵玉卉介绍说,目前,甘肃羊肚菌栽培基地主要有兰州市和平基地,甘肃睿康食用菌种植基地,甘南州舟曲县城马村和宵臧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甘南州卓尼县、夏河县、临潭县羊肚菌种植基地、庆阳市镇原县张庄羊肚菌种植基地,以及今年与天水市经济发展投融资集团合作建立的羊肚菌种植基地。

为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填补羊肚菌鲜品的空档期,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效益,该所通过调研甘南州地区羊肚菌种植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甘肃省羊肚菌种植技术,在甘南州卓尼县、夏河县、临潭县、舟曲县进行羊肚菌反季节栽培,品相好、出菇率高,菌种和专业技术由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提供,为下一步扩大推广面积奠定了一定基础。

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甘肃食用菌种植品种最多样化的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刘前逵说,他们的产品主要是以省级大型批发市场为主,销往甘肃和青海、猴头菇及桑黄主要销往广州、上海。2021年年底,建设西北地区标准化食用菌实训基地,能够培养出食用菌人才,带动70户困难户和当地农民按照“借袋还菇,借棚还菇”的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来致富。

刘前逵说,该公司还与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研学基地协议,并且聘请教授2名,柔性引进教授2名、聘请全国知名食用菌技术人员5名,跟踪服务各地种植大户及贫困户和当地农民的出菇管理,菌棒远销青海西宁、甘肃山丹、景泰、庆阳、永登、榆中等地,两年内组织培训贫困户及农户近千人。

图为科研人员在甘肃睿康食用菌种植培育基地观察金耳生长。 高展 摄

今年4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作为协作单位,在甘南州舟曲县举办了全国第六届羊肚菌大会,甘南州从“十三五”规划的3000亩,到“十四五”规划计划推广到1.5万亩,甘肃其余地区也呈现了千亩的增长趋势。另外,该研究团队在金耳人工栽培方面,已形成了成熟的栽培技术和模式,在甘肃睿康食用菌种植基地已经实现了百万袋菌棒的推广。

符合这些条件,才能保障羊肚菌高产稳产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又称羊肚菜、羊肚蘑、阳雀菌、蜂窝蘑等,因菌盖部分凹凸成蜂窝状,酷似翻开的羊肚(胃)而得名,是世界上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

据记载,法国是最早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羊肚菌的国家,1980 年美国人 Ronald.ower 首次实现实验室栽培成功。四川是我国最早尝试羊肚菌大田栽培的地区。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性真菌,喜阴,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类型多样,羊肚菌种植只有播种、扣营养袋、浇催菇水、采菇几个步骤,在民间流传“地里挖个洞,播上一点种,一二三四五,钞票就到手”,其含意是栽培羊肚菌成本低、 *** 简单、见效快。但不要以为它是“懒庄稼”,就粗心大意,一定要精心管理,否则会出菇少或不出菇,甚至血本无归。


羊肚菌的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条件。生产中应根据羊肚菌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协调各个影响因素,实现羊肚菌高产、稳产。


1、土壤


羊肚菌在黏土、沙土及壤土中均能生长,通常选择土壤黏度低、透水性好、酸碱度为 6.5 ~ 8.0的中性或弱碱性土质,它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不高,但对 P、K 等矿质养分和微量元素有一定的要求。


黏土中成长的羊肚菌


2.温度

羊 肚 菌 属 低 温 型 菌 类, 菌 丝在 3 ~ 25 ℃ 下 均 能 生 长, 一 般 要求 地 表 温 度 在 12 ~ 20 ℃, 土 壤层 温 度 在 8 ~ 18 ℃, 最 适 宜 温 度15 ~ 18 ℃, 低 于 0 ℃ 或 高 于 28 ℃菌丝生长停止甚至死亡。

孢子散发适宜 温 度 15 ~ 18 ℃, 萌 发 适 宜 温 度18 ~ 22℃。子实体在 5 ~ 18℃内均
能生长,最适宜温度 12 ~ 16℃。若昼夜温差大,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但低于或高于 5 ~ 18℃的温度范围不利于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温度过高,子实体肉薄、柄长、帽短小、色黄、商品价值低 ;温度过低,子实体生长缓慢、肉厚、色黑。控制和掌握适宜的温度是提高羊肚菌产量质量的关键。

下图是不同温度下羊肚菌的成长状态,从左到右的温度分别是:10-14度,14-18度,18-22度。

不同温度下,羊肚菌的成长状态

3、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40%~ 50%,空气相对湿度大了,杂菌容易繁殖。

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为 85%~ 95%。子实体形成阶段湿度要适宜,过低易造成子实体干缩,过高则因蒸腾作用受阻影响营养物质向子实体的传递速度。


羊肚菌适宜在土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土壤含水量以 22%~ 25%为宜,子实体生长适宜空气相对湿度 85%~ 95%,从播种到收获一直保持土壤表面的湿润子实体才能正常生长。



4、光照


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菌丝在暗处或微光条件下生长很快,人工种植选择遮光率 85% ~ 90% 的遮阳网覆盖。

孢子粉的产生时间与数量和光照强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光线越暗,孢子粉产生的时间越早、厚度越厚。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子实体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羊肚菌子实体有向光性,往往是朝光线方向弯曲生长。
若覆盖物过厚,或全天太阳直射都不适宜子实体生长。

羊肚菌向光性


5.空气

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无明显反应 ;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较敏感,在通风不良处很少发生。

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0.3%时,子实体会出现生长无力、体形瘦小畸形,或无菌帽乃至腐烂。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出菇,或出菇质量也较差,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要注意北方寒冷干燥地区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栽培,一定要保证空气流通,防止闷气或闭气影响正常出菇。

6.酸碱度

栽培羊肚菌培养基和土壤的 pH 值应掌握在 6.5 ~ 8.5 范围内,若 pH 下降到5.0 以下或高于 9.0 都不利于羊肚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
本文图文均来自图书《食用菌规模化栽培技术图解》

人勤秋收悦|羊肚菌播种的六个关键环节



<

种植类——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野生珍贵菌,由于它的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故名羊肚菌。羊肚菌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早已被收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羊肚菌是一种很珍贵的天然补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可食用,味道鲜美,是稀有食用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过去,羊肚菌全靠野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已经实现人工栽培,以缓解市场需要。

子实体肉质稍脆;盖近球形至卵形,项端钝贺,长3.5-9.5cm,2.5直径-6cm,表面有许多的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白色、黄色至蛋壳色,干后变褐色或黑色;棱纹色较淡,纵横交叉,不规则的近圆形网眼状;小凹坑内表面布以由子囊及侧丝组成的子实层;菌柄粗大,着色稍比菌盖淡,近白色或黄色,长5-8.5cm,1.5直径-4.3cm,幼时上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后期变平滑,基部膨大且有不规则的凹槽,中空。

  100千克干羊肚菌中含蛋白质24.5克,2.6脂肪克,碳水化合物39.7克,热量280千卡,粗纤维7.7克,灰分11.9克;100克干样品8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9.30克,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羊肚菌子实体可食、入药,其性平、味甘寒,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精神亏损等。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的食疗价值

  1. 抗癌抑癌: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

  2. 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植物形状:菌盖不规则加,圆形或长,长4-6厘米,宽4-6厘米。表面形成许多坑凹似羊肚状,淡黄色。柄白色,基部膨大,长5-7厘米,直径2-2.5厘米。子实体质脆嫩,味鲜美。分布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粗腿羊肚菌:为真菌门马鞍菌科植物粗腿羊肚菌的子实体,又名羊肚菜、皱柄羊肚菌。

植物形状:菌盖近圆锥形,高约7厘米,宽5厘米。凹坑近圆形,大而浅,浅黄色。柄粗壮,淡黄色,稍有凹槽,长约10厘米,直径约5厘米。子实体质脆嫩,味鲜美,好吃。产于山西等地。

尖顶羊肚菌:为真菌门马鞍菌科植物尖顶羊肚菌的子实体,又名羊肚菜、圆锥羊肚菌。

植物形状:子实体肉质,稍脆。菌盖长圆锥形,顶端稍尖,长3-8厘米,宽2.4-4厘米,表面凹坑多为长方形,多呈纵向排列,并有横脉连结,浅褐色。菌柄白色,中空,长达6厘米,上部平,下部有不规则纵沟。子实体质脆嫩,味鲜美。

紫褐羊肚菌,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0.7-2(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

黑脉羊肚菌   中文别名:小尖羊肚菌

  形态特征:子囊果中等大,高6-12cm。菌盖锥形或近圆柱形,顶端一般尖,高4-6cm,粗2.3-5.5cm,凹坑多呈长方圆形,淡褐色至蛋壳色,棱纹黑色,纵向排列,由横脉交织,边缘与菌柄连接一起。菌柄乳白色,近圆柱形,长5.5-10.5cm,粗1.5-3cm,上部稍有颗粒,基部往往有凹槽。子囊近圆柱形,128-280μm×15-23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20-26μm×13-15.3μm。侧丝基部有的有分隔,顶端膨大,粗8-13μm。

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阳萎不举、 *** 冷淡,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有治疗作用,还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目前国家收购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400-500元。出口价更为昂贵,需要大量货源。近来有外商上门求货,过去只靠野生,采集团难。

  1、配制栽培料。栽培料配方:①农作物秸秆粉74.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②木屑75%、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腐殖土3%;③棉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以上3种配方,任选1种即可。料水比为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含水量调至60%。采用17cm~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g,然后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灭菌后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2~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进行栽培。

  2、室内脱袋栽培。菇房消毒后即可进行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可排放塑料菌袋 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然后覆土3~5cm,覆土后表面再盖2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一般南方地区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间出菇更佳。羊肚菌出土后7~10天就能成熟,一般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时就可采收。

  3、室外脱袋栽培。选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m,深15~20cm,长度不限。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1次,并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 *** 和出菇管理 *** 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不可铺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4、病虫害防治。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期都会发生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若发生虫害,在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杀灭害虫与杂菌。

5、加工。加工 *** 主要是晒干或烘干。在进行干燥时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可用烤烟房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不能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分等级在塑料袋内防潮保存。

羊肚菌能在农村人工栽培了、其中有诈吗?老农:这些情况你要知道

在农村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尝遍大多数只要是对人体无害的动植物食品,包括一些稀有的野生动植物,比如属于高端菌类的羊肚菌,我就吃过了几次,也许还有很多人没有品尝过它的鲜味吧。羊肚菌很好吃,深受人们喜欢,但市场上的羊肚菌大都是农民朋友在野外采摘的野生菌类,数量有限,所以其价值也就不菲。

因此近年来就有一些农村人尝试进行人工种植羊肚菌,也有一些商家借此推销其相应的栽培技术和菌种,那么羊肚菌到底能人工栽培吗、商家推销的栽培技术会有诈吗?下面老农我就来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农民朋友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点,以后不容易上当受骗!

一、羊肚菌能进行人工栽培吗?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不错的消息,就是羊肚菌在现阶段已经能够进行人工栽培了;然后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不算好的消息,就是羊肚菌的栽培在现阶段还处于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风险系数不算低的阶段。

羊肚菌是稀有菌类,其野生的数量也不多,因为它的外形和羊肚很像,所以人们才把它形象地称作羊肚菌。这种菌鲜香味浓烈、口感醇厚,深受人们喜欢,拿到市场里,不管多少钱一斤,都会很快就被一抢而光。

羊肚菌对环境的要求相对特殊,胡桃林下面、石灰岩土壤、还有一些火烧地,都是羊肚菌特别喜爱的生长环境;羊肚菌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它的菌丝体和孢子要在18~22 ℃之间才能生长、子实体要在15~18 ℃之间;羊肚菌不太喜欢光照,但微弱的散射光对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非常有利;除此以外,羊肚菌对于培养基和空气湿度也有要求,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含水量要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掌握在80~85%左右为适宜湿度。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羊肚菌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把握上,非常关键,这些要求留给人工栽培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要实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种植户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就目前来看,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但是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所冒的风险还不低。

二、在农村推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人员有诈吗?

对这个问题,要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待,我也听到有人说这里面有诈,但也有人说这是真的,因为在农村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实际例子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比如我家姐姐,就是成功的例子。她家就栽培了10多亩羊肚菌,每次到她家里,不是吃火腿炒羊肚菌、就是土鸡炖羊肚菌,味道真的不错,比炖野生香菇要鲜香很多,我特别喜欢吃。

就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栽培技术是真的,只是因为羊肚菌对技术和环境要求高,所以很多农村人不容易掌握,再加上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推销商的后续指导,这些一旦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栽培失败,从而就让一些人认为有诈了。当然了,由于羊肚菌的价值不低,所以也有一些商家会借此由头进行夸大炒作,带有一定的忽悠成分。

三、理性看待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不要盲目跟风

我在上面说到了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多数都具有可信度,但是就是因为羊肚菌栽培对生长环境、对农村种植户的经济实力、对栽培技术的要求等都比较高,所以虽然羊肚菌很有价值,但也不是谁都能够进行栽培的,这个要看你是否具有适合羊肚菌生长的场地、是否有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手段、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去勉强从事这个项目,因为栽培失败的几率很大;如果以上问题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的话,那么你也可以去尝试一下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增,一旦成功了,它就是你脱贫致富的一个很不错的路子。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我们在从事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时,也要擦亮眼睛,注意分辨一些所谓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机构、要注意分辨羊肚菌菌种的优劣,因为这里面也难免会有一些相关的推销商和企业会避开羊肚菌人工栽培的风险而夸大宣传。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要谨慎进入,要多方了解,权衡利弊,然后再决定是否从事这个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就容易导致自己亏损。

以上就是我对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农村创业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如果大家对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还有其他的补充,欢迎在下方分享!

菌中皇后羊肚菌,你知道该怎么栽培吗?

说起菌类,可能不少人想到的都是金针菇、杏鲍菇、香菇、平菇等等,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有这样一种菌,它的菌盖似羊肚状,市场价有时候能够达到900元每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在清洗干净之后味道更是会让人难以忘怀。

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 (L. ) Pers),又叫羊蘑、羊肚蘑、羊肚菜、草笠竹,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被一些人认为是极佳的蛋白质来源,且有"素中之荤""菌中皇后"之类的美称。

这种菌类的营养价值极高,蛋白质的含量高,其中谷氨酸在氨基酸类的占比就高达1.76%,目前测定出来该种菌类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等,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材。另外,羊肚菌含有的一些多糖可以抑制肿瘤,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活性物质。所以,多食用羊肚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强身健体、增加免疫力、抑制肿瘤的功效。

另外,羊肚菌本身风味极佳(但是要在完全洗净之后),所以喜爱食用的人很多。可惜,由于生长方式和生长习性的原因,导致羊肚菌供应不足,目前,针对羊肚菌的栽培,也尚处于实验的状态,更加精细的栽培管理尚在摸索中前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如今羊肚菌该如何进行栽培管理吧!

搭建羊肚菌的栽培棚

  • 选地和整地

栽种地要选在地势较为平坦、土质疏松且靠近水源的地方,在栽种过程中也要注意排水问题。另外,不要在有大规模的牲畜养殖的田地上进行栽种,可选在农作物长势良好的田地里进行栽种。

选好栽种地块后,就要开始整地了。整地的之一步,就是清洗地面,把这片区域里原来留下的废弃物、农作物的残体清理干净。清完地,下一步是要撒上生石灰,对栽种地面进行消毒,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生石灰的用量是50~75kg/亩。撒后可以进行深耕,耕作的深度大约在度 25~30 cm,深耕后进行开沟,沟的宽度在0.2~0.3 m,深度在0.2~ 0.25 m,开沟时要按照0.8~ 1.5 m的厢面宽度开沟。

  • 搭盖遮阳棚

在已经整好的土地上,要用轻型钢管搭建一个遮阳棚,遮阳棚的整体要呈一个"人"字型,搭建完成之后要覆盖4~6 针规格的遮阳网。此外,为了水分管理能够更快更好的实施,在搭建好遮阳棚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沿着棚顶层及两侧的加固横管的方向去安装一些耐高压水管和雾化喷头,有利于后期调节遮阳棚的湿度。

播种

  • 预先处理菌种

选取已经培养好的优质羊肚菌栽培种,先剥去栽培种的袋膜,然后用手捏碎,直到菌种的直径达到1.0~1.5 cm。捏碎后可用0.1%~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将菌种拌匀,然后用正柳树预湿,最后带内菌种的含水量要达到65%~70%。

  • 播种

播种时,将已经按上述步骤处理好的菌种按照150kg/亩(干重)洒在厢面上,撒好菌种之后,用钉耙在厢面上抖上10~15 cm的土,然后把菌种和覆土混合均匀,能确保大部分的菌种被土所覆盖即可。

  • 覆膜

播完种后,可用厚度在0.006~0.008 mm的黑色农用地膜覆盖住,在两边每隔大约50cm的位置用东西压住,保证覆膜之后菌种在里面温度湿度保持在适宜的值,且菌种能够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发菌管理

  • 温度管理

羊肚菌的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6℃~18℃,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就越快。但是,当环境温度超过25℃以后,由于菌丝的生长速度太快,导致营养跟不上,久而久之,菌丝就会比较瘦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在温度低于10℃时,菌丝生长速度就过慢,也不利于后期的出菇。所以,在这一块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温度过高,也不能让温度过低。

  • 湿度管理

在湿度方面,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从空气湿度来看,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应该保持在55%~60%为宜,冬季结束进入春季,气温回升以后,要适当提高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更佳。就土壤湿度而言,一方面要保证菌丝有充足的水分生长,一方面要确保土壤的透气性,所以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情况下,15%~25%的土壤含水量就够了,但在进入原基发育阶段时,需水量会有所增加,所以要增至20%~30%。到了子实体发育阶段以后,因为耗氧量较大,此时的含水量应该降低至18%~25%。回春以后,有需要提高到20%~30%。

  • 杂草管理

栽培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棚内是否有杂草,要保证在羊肚菌进行原基分化之前地面无杂草,在这之后除草,会损伤幼嫩的菇蕾。在出菇以后,杂草会和羊肚菌争抢光照,导致羊肚菌无法正常生长,出现畸形菇,最后导致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

  • 增施营养

在土面出现大量的白色的霜状物以后,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因为此时的羊肚菌已经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需要营养让它们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

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外源营养袋,掀开覆膜,把营养袋划一道口子,划口的部位正对菌丝,再将覆膜盖上,平均每一亩要放上1800~2000袋。

在出菇前20天,要把覆膜和营养袋撤走。

催菇

在第二年的二月底到三月初,温度回升之后,就要开始催菇工作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营造出不利于羊肚菌继续进行营养生殖的条件,转向生殖生长。

营养上,要撤去外源营养袋。湿度上,用微喷或微灌的 *** 让地面完全湿透,并用微喷的 *** 让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上,白天棚内增温,在出菇前地温达到8~12 ℃,保持这个温度至少4~5天。晚间要拉大温差, *** 出菇。除此之外,还可覆上地膜,形成黑暗环境,促进原基形成。

出菇管理

在原基发育后期,直到幼菇形成以后,空气的湿度要保持在85%~95%。当幼菇生长到1.5~3 cm左右,土壤的含水量要调低,保持在18%~25%,此外,在这个时间段,要提高棚温,用以加快幼菇成熟。

幼菇到成菇的中间有一个快速生长阶段,这个阶段中,要降低温度,温度保持在12~ 16 ℃,增加空气湿度,增至80%~90%,土壤含水量也要增加,增至20%~25%。

在子囊果成熟阶段,又要把空气湿度降到70%~ 85%,土壤含水量也要降低。

采收

当羊肚菌长到一定阶段,它们的子囊果就不会再增大,此时就要及时进行采收,采收时要保证手部干净,用清洁后的小刀在近地面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割掉菌柄。

完成以上步骤,就可以收获羊肚菌了。当然,在种植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和虫害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就放在下次来聊吧!

羊肚菌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掌握这几点,才能增值增产

摘要:伴随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食用菌的需求出现多样化改变,由原本常见的食用菌,转向更加珍贵、食用价值更高的珍稀食用菌。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因其口感风味独特和极高营养进入了群众视线。羊肚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了传递羊肚菌产业发展简况,介绍了其产业发展前景,营养高开发潜力大、精深加工效益高、带动就业有优势,对羊肚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加强科研创新、建立标准体系、创新销售模式、理性健康发展。以期羊肚菌产业在我国新时期的进程中,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走出一条理性、健康、长远的特色发展道路。

1 简介

羊肚菌别名羊肚蘑、羊肚菜,外观似羊肚得名。菌盖似球形、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呈钝网状,表层类似羊肚状有凹坑,柄呈圆柱状,空心,上部呈平滑形,底部膨大且不规则的浅凹槽。《本草纲目》中有关于羊肚菌的最早记载,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是一种纯天然的滋补品,经常食用羊肚菌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羊肚菌产量少、价格昂贵,实现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是食用菌生产者所热衷的目标。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研究羊肚菌的驯化栽培,21世纪初突破了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从此逐步走进人工栽培的新阶段,涌入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种植者愈来愈多。近年来,羊肚菌已变为热门人工栽培品种,然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历史短,基础研究薄弱,栽培和生产管理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加之南北方气候因素、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同等因素,其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保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较大改善。所以,今天的羊肚菌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但同时也面对诸多挑战。

2 人工栽培方式

2.1 室内栽培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始于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才有美国Ronald Ower先生首次报道室内栽培羊肚菌成功,但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随后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逐步发展,到21世纪初期,美国密歇根州成功在室内栽培出羊肚菌。我国羊肚菌室内栽培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006年朱斗锡等人在室内栽培羊肚菌成功,并获国家专利,但尚未形成商业性生产。

2.2 室外栽培

羊肚菌的室外栽培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栽培面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半人工栽培和人工集约化栽培为羊肚菌室外栽培的两种方式。19世纪国外已经有室外栽培羊肚菌先例,在种花地上栽培培养多月的后羊肚菌获得菌体、将组织块接种到菊芋畦中产生子实体。20世纪,我国已有人通过将在腐殖质落叶层中接种羊肚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在高海拔的梨园中接种纯培养菌丝体、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中接种纯培养菌丝体或采用层播等方式获得了羊肚菌子实体。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更在1994年获得羊肚菌室外栽培的发明专利。

我国羊肚菌已有多个种已经实现了人工栽培,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羊肚菌可实现人工栽培,其中梯棱羊肚菌以其稳定和高产占我国栽培菌种的95%以上。目前我国羊肚菌人工集约化栽培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地区,其中四川省的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44%。近年的北方地区,羊肚菌的设施化栽培、林地栽培也取得成功,羊肚菌人工集约化栽培在北方地区也将逐渐发展起来。3产业发展前景

3.1 营养价值高,开发潜力大

羊肚菌食药用价值极高,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组成使其具有免疫调节、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对肾脏和肝脏等器官也具有保健功能。羊肚菌的市场价格在250~300元/kg,显著高于市场普通菇类,随着消费理念提升,人民将进一步认可羊肚菌的价值,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中,羊肚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3.2 精深加工前景广阔

精深加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是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羊肚菌目前主要以鲜品干品售卖为主,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羊肚菌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其菌丝体和发酵产物等利用较少,发酵技术、浓缩纯化、成分分离等研究进展缓慢。如利用羊肚菌菌丝体加工保健食品、化妆品,利用栽培羊肚菌的菌糠加工高营养饲料等等,经过进一步加工,产品价格将是普通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将大大提升羊肚菌产业效益。

3. 3 带动就业有优势

羊肚菌人工栽培生长周期较短,主要“冬播春收”模式,这期间农村劳动力较为丰富。栽培、管理和采摘羊肚菌所需劳动强度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少, “冬播春收”模式下的羊肚菌栽培不仅能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更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增强农民幸福感。羊肚菌的销售和加工方面对劳动力也有大量需求,可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伴随羊肚菌栽培技术的逐步成熟和羊肚菌人工栽培产业在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上的优势凸显,羊肚菌的相关产业已受到各级 *** 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4 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科研创新

虽然羊肚菌在我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且发展势头良好,但起步较晚,产业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羊肚菌科研方面仍薄弱,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和攻克,如产业中的菌种检测、选育、栽培管理方式、保鲜运输和加工等难题还需专业研究团队解答。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羊肚菌产业亟需相关单位适当加大专项研究投入,加强科研传创新、健全建立标准、增强监管体制,使我国羊肚菌发展得以迈上更高台阶。

4.2 建立标准体系

保证羊肚菌产业有长远竞争力,做到产量质量稳定可控,标准化生产是根本。增强种植户、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创造技术交流机会,不断完善对羊肚菌栽培流程并逐步制定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方式,能够大大降低不可控风险。另外,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研究,选育高产稳产羊肚菌菌株,加快建立羊肚菌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品种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建立可追溯体系,做到生产管理有标准、生产菌种可追溯,从源头上保证羊肚菌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羊肚菌产业还需加大普法力度,生产经营法制化,防止各个环节出现损失,切实维护羊肚菌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4.3 销售模式创新

鲜品羊肚菌与干品相比,口感更佳、品相更优、烹饪方式更多,鲜品销售改变了以往主售干品的局面,促进了消费市场升级。销售鲜品资金回笼快、但地域性强,尽量在主产地建立羊肚菌专门销售批发市场,如销售距离长,则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建立冷链保鲜物流,延长鲜品耐贮性则是关键。创新销售模式,积极打造羊肚菌专业品牌,利用当下热门的微信、直播等白媒体平台和各类 *** 销售平台扩大产业宣传和带动消费,形成产供销结合,逐渐规模化发展。

4.4 理性健康发展

合理生产,健康发展。在生产中羊肚菌受到自然气候条件、栽培品种选择、栽培方式、管理方式、采收加工方式、消费市场等等因素影响。菇农和生产企业如果经验不足,需理性,不宜大规模开展生产,要确定合理的生产栽培规模,避免承受高风险盲目追求效益。另外羊肚菌生产栽培南北方差异大,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避免生搬硬套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采用适合的生产模式是成功生产的关键。建议在媒体报道宣传时,客观评价,让羊肚菌产业能够理性健康的发展。

?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要想种好羊肚菌,必须掌握六大要素

我国羊肚菌商业化栽培,是在2012年由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率先开始向全国推广的,到现在已经历了8年的推广应用,羊肚菌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都实现了大面积栽培,栽培面积已达20多万亩,年产鲜羊肚菌达2万多吨。但还存在产量不高,亩产低的几十斤至100多斤,亩产一般的在300—500斤,亩产极个别高的有1000多斤,也有少量失败亏损的。

羊肚菌栽培出现失败亏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按技术要求做到位、产量不高,二是收购商压价、收购价格太低,两大因素造成了栽培者亏损的现象。要想种好羊肚菌,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必须掌握羊肚菌栽培中的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是栽培羊肚菌中必须搞懂的关键技术,也是羊肚菌专家朱斗锡教授30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羊肚菌栽培中的“六大要素”包含:(1、技术;2、菌种;3、季节;4、气候;5、土质;6、虫害)。现将羊肚菌栽培中的“六大要素”分析阐述以下观点。

1、技术:技术是贯穿整个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核心,没有通过正规培训学习,没有可靠的制种栽培和管理技术,建议不要种。

有些人去基地到处参观,看一眼,问一下,捡点技术就种,这种 *** 很不可靠,终究要走弯路。羊肚菌栽培与其他食用菌显然不同,仅羊肚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随着时间、温度或品种不同,生长变化无常,出现不同的颜色,没有足够的经验,很难判断羊肚菌菌丝的优劣、真假、强弱、老嫩等关系。

因此,不通过正规的现场技术培训学习,不亲眼观察辨别羊肚菌的菌丝生长,不认识羊肚菌的菌丝,很难辨认优良菌种。

如果直接购买栽培种栽培,不是长久的办法,首先你不知道菌种质量,不认识菌丝的优良与否,不能分辨菌种的菌龄、老嫩或含杂菌的鉴别,风险很大。还有菌种在装车运输途中,超过半天就要发热,产生高温烧坏菌丝,播种下去会减产或绝收,掌握技术还不仅是菌种技术这一环,特别是掌握栽培管理技术更为重要。

很多人完全不懂技术,只买别人的栽培种去种,既不懂播种栽培技术,又不懂管理技术,一旦出菇不好,产量不高或不出菇,都怪菌种有问题,与卖菌种的扯皮。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认真分析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品种问题还是菌种问题?是运输高温问题还是栽培方式问题?是季节问题还是气候问题?是管理问题还是虫害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建立在有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避免减产和失败,才能获得成功和高产。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指出,栽培羊肚菌必须掌握“六大要素”的技术重要性。

2、菌种:要精心选育和培育羊肚菌的优良菌种至关重要,培育一个羊肚菌优良品种,需要大量的工作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去完成。栽培羊肚菌,菌种虽然是很关键,专家告诉你栽培羊肚菌的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品种好不代表菌种好,母种好不代表原种好,原种好不代表栽培种好,栽培种好不代表出菇好。每一个环节的原料配方,操作工艺、培养条件、管理技术,都会对它的质量产生改变”。菌种还可以最后一道把关,那就是在播种掏种时,表面正常的也要先揭开盖子闻一下菌种是否有异味和臭味,如果有就不能使用。

当前,在羊肚菌栽培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凡是出菇不好的,都误认为是菌种问题,怪卖菌种的,没有找一下栽培者自身的管理技术或其它原因,这种认为不正确也不科学,其实菌种因素很小。菌种中还要分品种,菌种、配方、菌龄等区别,若购买一家同样品种的栽培种,分几处和几个棚子栽培,产量差别都很大,有亩产高的达1000多斤,亩产一般的400—500斤,亩产低的只有几十斤到100斤,还有未出菇的,这种事例很多,这就充分说明羊肚菌栽培的成功与失败,高产与低产,不仅是菌种一个因素,它只占“六大要素”中的一种因素。

羊肚菌栽培管理、气候环境、病虫害防治才是主要因素,任何种植行业都明白“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如果只怪菌种问题,那可能会永远找不出原因,永远种不好羊肚菌。

有些厂家为了多卖羊肚菌栽培种,并承诺“产量和回收,不需学技术,菌种撒在地里就行了”。真的有那么简单吗?恰好有人就这样做了,结果产量低、不出菇,反过来找卖菌种的厂家,“说菌种质量有问题”,卖菌种的厂家又说“你没有管理好”,相互扯皮,难以扯清。可以说凡外行购种,不懂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就没有按要求做到位的,每年都会遇到这种问题。

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避免购种纠纷,建议自已掌握 *** 技术,自已分离 *** 菌种,学会栽培管理,才是长远之计。

3、季节:羊肚菌栽培季节也很重要,它像种植农作物庄稼一样,错过栽培季节,都会影响产量,再好的菌种和技术都不起作用。

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羊肚菌的栽培 *** 和管理技术都不一样,而且大棚要求也不同,技术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而且同样的菌种,不同的时间季节播种,出菇期及效果都不一样。羊肚菌是个低温品种,无论是菌丝生长和出菇都适宜低温状态,所以一般采用“冬种春收”的办法,具体哪个时间和季节播种适合,这就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温度来决定。虽然全国9—12月份都能栽培,更佳时间季节应确定在当地气温下降到20度以下才可以开始播种,若播种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到羊肚菌的菌丝发育和生理变化,最终影响出菇和产量。

有些人认为在某些地区搞反季节栽培羊肚菌,甚至说“四季可栽培”,四季栽培是不可取的。这种风险很大,虽然能出菇,但没有产量,虫害多,品质差,要亏损,羊肚菌栽培一定要把握好更佳季节播种才能获得高产。

4、气候:气候条件也是关系到羊肚菌栽培的成败关键,全国各地的气候差别很大,特别是四川省绵阳市及成都周围的气候非常适宜羊肚菌的栽培,因此是全国发展最快、产量更大的地区。

羊肚菌在热带地区栽培难度大于冷带地区,低温地区栽培可以用保温棚或暖棚栽培,高温地区要降温难度就大了,棚子是降不了温度的。所以羊肚菌栽培和出菇期最怕的是高温,高湿地区,温度高菌丝老化快,死亡快,原基不易形成,子实体容易死亡。若气温突然升高到25度以上,羊肚菌原基和小菇也会热死。

羊肚菌栽培期温度过低,菌丝生长缓慢,休眠期长,羊肚菌一旦出菇原基小菇时,若遇到零下、冰冻、霜冻或“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小菇也会冻伤、冻死,但低温地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才能使羊肚菌正带生长。

特别是在出菇时无论遇到高温、低温、大风、霜雪等极端天气,对羊肚菌生长极为不利。因此,气候也是关系到羊肚菌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这就是人力无法控制的自然气候带来的风险。

5、土壤:羊肚菌既是一种腐生菌,又是一种土生菌,羊肚菌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取决于土质,土质是决定羊肚菌出菇生长的根本。羊肚菌生长除了沙漠和盐碱地而外,其余能长庄稼、能长草的土壤都能栽培。但土壤还要分沙土、粘土、壤土的区别,这三种土壤都可以栽培羊肚菌,土壤好坏是关系到羊肚菌产量高低的关键。

土壤不能代表土质,土质就是土壤的质量,土质中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腐殖质、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并已种植过庄稼的土壤较好,一般含沙性的土质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都有利。除土质外,在耕地播种时,掌握好土壤的干湿度极为重要,也是羊肚菌高产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利用稻田栽培,一定要等稻田干裂口,脚踩不到脚印时才能耕地,在耕地前是打药杀虫的好机会。如果土壤太湿不宜耕地,会越耕越湿,越板结,不利于菌丝在土壤中萌发,严重影响出菇和产量。在之一次耕地后才能搭棚,搭棚后待待播种时再耕一次后立即播种,耕地两次的土壤播种对发菌有利。

6、虫害:虫害是关系到羊肚菌成功与失败、高产与低产的重要因素,虫害是羊肚菌栽培中的一大天敌,它来自于大自然的传播,防不胜防。

羊肚菌的虫害主要是跳虫、蛞蝓、菌蚊等,特别是跳虫危害最为严重。跳虫分白色、黑色、褐色,白色跳虫居多,跳虫体积很小,繁殖很快,一般在土壤中吃羊肚菌的菌丝和子实体,危害是相当严重。

如果羊肚菌亩产在几十斤或100斤左右,一定会有大量的虫害,如果羊肚菌亩产在300斤左右,可能还是有少量的虫害,如果羊肚菌亩产在500斤以上。可能没有虫害,如果羊肚菌亩产在800—1000斤,说明没有任何虫害发生。

为了羊肚菌的高产稳产,播种前必须认真选择没有虫害的土壤,若发现土壤中有跳虫,应在耕地前或播种前采取防范措施,采用药物杀灭干净后才能播种。总之如果有虫害影响,羊肚菌很难高产或失败。

要想种好羊肚菌,获得高产和丰收,关键是要掌握好羊肚菌栽培中,按专家所讲的“六大要素”,要求做到位,首先要通过正规培训学习核心技术,一定按现场老师亲自教的技术掌握全面知识,才能获得羊肚菌的高产和稳产。

羊肚菌人工栽培高产管理技术

羊肚菌是珍贵的稀有食用菌,是高级营养滋补品,价格昂贵,经济效益显著。由于野生羊肚菌产量少, 稀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已经可以人工栽培了,下面给大家结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1、栽培时间

羊肚菌人工栽培一般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有夏季和冬季两种栽培模式。夏季栽培时间2-3月份,7-8月份开始陆续出菇。冬季栽培时间在9-10月份,翌年2-3月份开始陆续出菇。冬季羊肚菌的人工种植属于正常生长,夏季则为反季节生长。冬季生长的羊肚菌出菇率要明显高于夏季反季节生长的羊肚菌出菇率。

2、消毒发酵

在播种前60天均匀于地面洒入5%的生石灰旋耕后,将地用水淹透,进行土壤消毒。另外可将羊粪、树叶发酵,并将发酵好的羊粪发酵物40%+树叶发酵物24%+菌渣30%+生石灰3%+磷酸二氢钾2%+白糖2%搅拌均匀经121℃高压灭菌后,均匀旋耕入地,喷水喷透。

3、大棚搭建

用白色棚膜和90%遮阳网搭建,网在下膜在上。棚膜上下边同时留1米高的通风口,即可保温保湿,又可随时通风。


4、播种接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后,选择菌核健壮的菌种,500瓶/亩(200斤)的量撒播于厢面;均匀覆盖2~3公分的营养土(腐殖土与泥碳土混合);喷水喷透后加盖黑色地膜。10-20天内,待厢面的白色菌丝均匀布满之后,投放营养袋进行二次接种。

5、栽后管理

二次投放营养袋30天左右,待菌丝大量转化为分生孢子时,掀地膜,少量补水;土壤温度 12℃~15℃,湿度 60%-70%,棚内高1.米处温度 15℃~18℃。2月份播种60天-90天左右,待分生孢子消退,营养袋下出现金黄色的菌核,气温逐步回升时,撤黑色地膜,大量补透水一次;待气温回升至4℃时,出现报信菇时,地面喷洒低氮高磷钾复合肥。

6、采摘收获

待羊肚菌子实体长至5-7公分时,采收、烘干,储藏。


羊肚菌是珍稀的用药材两用真菌,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是不错的种植项目,目前由于羊肚菌种植技术复杂,开展这个项目的人不多,因此前景很不错,有条件的可以种植试试。

来源:农管家

标签: 羊肚菌 种植 条件 气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