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隧道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一条公路隧道,位于桂林市临桂区和灵川县之间,是国道321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是中国南方长的公路隧道之一,也是座采用全断面掘进法建造的公路隧道。以下将探究郭良隧道的建设历程和技术特点。
郭良隧道的建设始于2004年,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历时7年于2011年竣工通车。隧道的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主要的难点在于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所在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岩溶裂隙多,地质构造繁杂,地下水涌水量大,地应力复杂,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地质灾害和地下水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设者采用了多种手段。首先,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分析,以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其次,他们采用了全断面掘进法,即在隧道中心挖出一个大的洞穴,然后向两侧掘进,直到达到设计的隧道断面。这种 *** 可以减少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问题,同时可以加快施工速度。,他们使用了各种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如地下水封堵、注浆加固、锚杆支护等,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1.全断面掘进法
郭良隧道采用了全断面掘进法,这种 *** 可以减少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问题,同时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全断面掘进法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隧道掘进机和其他辅助设备,如矿山车、隧道扫描仪等,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效率。
2.地下水封堵技术
由于郭良隧道所在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涌水量大,建设者采用了地下水封堵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涌入,减少隧道的涌水量和水位。地下水封堵技术的主要 *** 包括注浆、灌浆、封孔等,这些 *** 可以在隧道施工中有效地控制地下水问题。
3.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质灾害和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在郭良隧道的施工中,建设者采用了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在隧道壁面钻孔安装锚杆,使锚杆与岩壁形成紧密的结合,从而增强了隧道的稳定性。
郭良隧道的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终还是成功地克服了各种困难,建成了一条重要的公路隧道。隧道的建设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全断面掘进法、地下水封堵技术、锚杆支护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为隧道的施工和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隧道的通车,它将为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
郭良隧道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境内的一条公路隧道,全长约17.6公里,是连接成都和雅安的主要通道之一。该隧道建设历程曲折,但终成功建成。以下将详细探究郭良隧道的建设历程与技术特点。
一、建设历程
1. 规划与立项
郭良隧道的建设规划可追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成都市 *** 就已经开始考虑修建一条连接成都和雅安的公路。随着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成为了当务之急。经过多次论证和评估,成都市 *** 终决定修建一条全长约17.6公里的隧道,以解决成都到雅安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
2. 施工难度大
郭良隧道的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其中的难点就是地质条件。该隧道穿越的是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岩层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极大。
3. 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1999年,由于施工方面的疏忽,导致隧道内部发生了一场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建设顺利完成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郭良隧道终于在2005年竣工,成为了成都和雅安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之一。
二、技术特点
1. 隧道长度
郭良隧道全长约17.6公里,是中国西南地区长的公路隧道之一。
2. 隧道设计
郭良隧道采用了双向四车道的设计,限度地提高了路面通行效率。
3. 施工技术
为了应对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问题,郭良隧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施工技术,如先进的掘进技术、支护技术和疏浚技术等等。
4. 安全设施
郭良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安全施工,特别是在防火、通风、疏散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郭良隧道是中国西南地区长的公路隧道之一,其建设历程曲折,但终成功建成。隧道的建设对于解决成都和雅安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