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是什么毒,酸汤子为什么有毒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0 0
酸汤子中毒已致9死!十年间84人中毒,37人死亡,慎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此前接受治疗的李女士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9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提醒,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提醒中说明: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图片来源:中新视频

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那么,米酵菌酸为何会这么“毒”,它通常会藏匿于何处?济南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副所长刘铁诚表示,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这种病原菌主要在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中被发现,其产生的毒素中,有一种就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主要作用于肝脑肾实质性器官,中毒程度与进食量多少有关。”刘铁诚说,中毒以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一般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其实,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但在云南、广东、辽宁等习惯食用发酵米面制品的地区偶有发生,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夏季食用泡发多日的木耳后中毒的情况屡有报道。

“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刘铁诚表示,由于此类毒素耐热性极强,高温高压也不能破坏毒性,人体摄入后进入血液对人体各个脏器造成损害。

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在细菌性食品中毒中,米酵菌酸中毒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刘铁诚提醒,细菌类食源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类型,除了米酵菌酸之外,其中尤以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几种致病菌最为常见。

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世卫组织“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在安全温度下保持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把可疑的食物告诉医生,这将有助于病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警惕!这些食物有毒

在刚过去的小长假期间,

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黑龙江的一家9口人在假期聚餐时

吃了一种传统食物「酸汤子」,

引起严重中毒。

根据最新消息,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

省卫健委初步定性为

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

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

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口感细腻爽滑,粗粮 *** 营养健康。

然而该酸汤子食材

却是家中自制

并在冰箱里存放了一年之久,

由此产生了毒性。

虽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了,但是对于自家做的饭菜,人们似乎有种迷之自信,比如因为处理不当而食用银杏果中毒的案例每年都有。

那么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易中毒食物需要注意的呢?

如果已经中毒又该如何自救呢?

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4种易中毒食物

图源自人民日报微博↑

如何正确处理食物中毒

根据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导致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发病比较急,潜伏期短,没有传染性,其中多以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为主。

如果出现食物中毒且病人想吐吐不出来,想排泄也排不出去时,应使用催吐和导泻的 *** ,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1.催吐。催吐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果吃下去的食物时间不长,在1~2小时内,毒物还停留在胃内,可以用催吐的 *** 把毒物吐出,减少毒素的吸收,常见的催吐 *** 有:

(1)用手指、匙柄、筷子等 *** 舌根部。

(2)快速饮用冷盐水(食盐20g,加开水200ml冷却)、姜汁(生姜100g捣碎取汁加入200ml温水)等催吐。

(3)如食物过硬不易吐出,可先饮温清水或盐水稀释后再进行催吐,也可达到稀释毒液浓度的作用。

(4)如果吃了变质的荤食,可以用“十滴水”(中成药)催吐,如是进食了变质的鱼、虾、蟹等海鲜类的食物,可以用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起到催吐作用。

要注意的是,不主张对婴儿、昏迷者进行催吐。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在清醒的情况下可进行催吐,催吐时保持前倾位,防止误吸、造成窒息。催吐后,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中毒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2.导泻。如果吃下去的食物时间较长,超过2~3小时,且精神较好者,可导泻将毒素排出体外。但注意,导泻这种 *** 适用于体质较好的年轻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3.中毒较重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特别要注意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提供给医院检疫,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人民日报、深圳商报

热度大咖——“酸汤子”了解一下

据新闻报道“不久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家庭聚餐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的事件,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初步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近日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截至目前,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有8人经救治无效死亡。”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由于需要发酵,在生产过程中,极易霉变。

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食品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食入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 *** 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更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更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不能食用。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毒性为极毒,比眼镜蛇的毒汁还要毒,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mg黄曲霉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甚至更多,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除此之外,黄曲霉素还具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还会诱发肝癌。

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千万要提高警惕,食物存放时间长了,储存不当,或者有其他任何的问题,千万不要食用。

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 *** 食品。家庭制备食品时要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禁止食用发霉变质的银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宣武普外

鸡西酸汤子中毒实为米酵菌酸引发

【鸡西酸汤子中毒实为米酵菌酸引发】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经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央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网

中国发布丨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致死9人 官方提醒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中国网10月20日讯(记者 吴佳潼)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据报道,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47岁的李女士幸存。19日,唯一幸存者的李女士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国家卫健委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市疾控专家:酸汤子中毒是咋回事?

来源:指尖客户端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因为经过发酵,所以带有酸味,是北方一些地区的特有风味食物。但在食用酸汤子不当会引发食物中毒,严重者会造成死亡。2020年10月黑龙江就发生过一家9口食用酸汤子后全部中毒死亡的案例。食用酸汤子为什么会引发中毒呢?又该如何有效预防中毒发生呢?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主任医师刘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食用酸汤子为什么会中毒?

食用酸汤子引发中毒是因为在酸汤子在 *** 和存放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污染,特别是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更容易产生椰毒假单胞菌。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很多人不了解米酵菌酸这个特性,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以为高温消毒,对身体无害,加上酸汤子本身的酵酸味常常会掩盖霉变味,所以,误食发霉变质的酸汤子,很容易发生中毒。而且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少数长达1-2天。

怎样预防中毒?

首先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各种自制发酵食品都可能存在杂菌污染的风险。实在要自制的话,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

其次,贮存不当或贮存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购买后应尽快食用。

另外,消费者选购谷类发酵制品时要选择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进上述食品时,应进一步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

发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就诊

刘博提示大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指尖客户端、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

急诊医生告诉你:黑龙江8人食用“酸汤子”中毒死亡,致命毒素是什么、怎么预防?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5日早上,鸡东县某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什么是米酵菌酸,为什么会引发中毒?

提问

“米酵菌酸本身就是一种毒素,正常情况下不会被人体摄入。但在食物制备过程中,椰毒假单胞菌附着在食物上繁殖代谢、会产生这样一种毒素。”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向阳介绍。

经济不发达时期,很多地区流行“粗粮细作”的食品加工方式,通过将粗粮泡发、磨面、发酵、过滤、晾干等流程制备传统食品,这个过程中,如果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了食物,就会带来类似风险。

这种毒素经口服摄入而中毒,开始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脏会表现出中毒反应,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肿大甚至肝功能衰竭,也可能产生出血、多脏器衰竭;毒素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细胞死亡,器官出现损伤甚至功能衰竭。

米酵菌酸中毒能治疗吗?

提问

“食物中毒后的治疗一般就是对症支持治疗。不像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一种毒就有一种解药,真正的解毒剂是很少的,近似于零。”张向阳说。

酸汤子是什么毒,酸汤子为什么有毒-第1张图片-

所谓对症支持治疗,一方面是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予以止吐、保肝等生命支持治疗,一方面是通过洗胃、透析等方式,去掉人体内残留的一部分毒素。但对于已经发生的细胞死亡,临床上是无法逆转的。

幸存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中毒的程度,如造成了脏器损伤,就需要结合具体脏器的代偿功能和损害程度来判断。因此,一旦出现了类似的中毒反应,一定要迅速就医,以防不可逆的伤害扩大和进展。

哪些情况会引发食物中毒?

提问

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如农药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木薯、扁豆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中毒)等。

在临床上,食源性中毒的原因十分多样。“我们接诊比较常见的,是食用鸭脖等腌制食品后因亚硝酸盐导致的中毒。亚硝酸钠是被容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但一旦过量就成为‘毒素’;真空包装的食品可能出现污染肉毒杆菌而产生的肉毒毒素中毒;豆浆没有充分煮沸,饮用后豆类本身的毒素会影响人体健康;还有患者因为服用了一些民间秘方而中毒。”急诊科医师张向阳介绍说。

食物中毒时间集中,没有传染性,夏秋季多发。其中,群体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在短时间内,吃某种食物的人单个或同时发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严重的,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昏迷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表现。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提问

张向阳提醒,食物中毒种类众多,原因不一。总的来讲,在加工食品时要避免环境污染,此外,不要冒险去尝试一些不了解的、新发现的食物,譬如野生蘑菇。

他还特别指出,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后,医院都会上报案例,但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类似态度不利于疾病原因调查。“如果发生了群体中毒事件,患者分散到不同机构就医,都提供了虚假情报,相关部门调查时就很难找出真正的原因,不利于风险控制。食源性中毒和传染性疾病一样,当事人的坦诚非常重要。”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提示,如果发生食物中毒,患者应马上向急救中心l20呼救,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用手指 *** 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将吃过的食物进行封存,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转自《新京报》

记者戴轩

编美南子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

医保号:21110130

9人餐聚8人死?酸汤子中毒事件:这种致命菌,更爱躲藏哪些食物


食物中毒,或许大家觉得大不了只是肚子痛。

然而,事实上食物中毒,分分钟钟可能会引起致命的局面。

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初步定性为米酵菌酸中毒

据媒体报道,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9人在家中聚餐时,共同食用自制的酸汤子,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据悉,该酸汤子的食材已经在冰箱冷冻1年。10月12日,“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已上升8人。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分析,引起食物中毒是酸汤子的食材,该食材已在冰箱冷冻1年多,这起事件,目前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酸汤子,图源百科)

什么是“米酵菌酸”?

说到米酵菌酸,咱们先说说椰毒假单胞菌,最早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所发生的一次食物中毒事件所引起。

椰毒假单胞并不致命,但它会产生两种毒素,一种是毒黄素,另一种是米酵菌酸,也就新闻所说的毒素。

两种毒素潜伏期较短,一般只有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3天。

其中米酵菌酸会直接损坏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引发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严重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最可怕,这种病毒没有特效药

遗憾的是,目前医学上尚未发现米酵菌酸的特效药,病情的严重程序取决于摄入的毒素有关,摄入毒素越高,症状也会更加严重。

最为关键,米酵菌酸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达50%左右。

与其他病菌不同,米酵菌酸的毒素又十分耐热,寻常的高温烹饪都无法消除毒性。

哪些食物最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实际上普遍存在,这种细菌最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引发食物中毒大多数发生在夏秋季节。

而容易污染的食物主要有3种:比如发酵玉米面、糯米制品、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等谷类发酵制品,还有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甘薯苗等薯类制品,以及变质木耳、银耳等。

根据我国近几年媒体所报道食物中毒事件,因米酵菌酸污染导致的中毒,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而新闻中所说的“酸汤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从而个发酵做成。在这个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会容易被杂菌所污染。

避免急性食物中毒,我们需要怎么预防?

急性食物中毒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脱水、呼吸困难、周身发绀等,危害很大。

要想避免这些危害出现,就要做好科学预防,减少急性食物中毒。

如何有效预防此病呢?

1、洗手

预防急性食物中毒的首要 *** 就是勤洗手,尤其是在处理食物前需要用肥皂进行彻底清洗,这样有助于减少病菌感染,预防疾病。

2、洗漱台面

处理食物的台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及时清洗,防止继发感染,诱发疾病。

3、洗净抹布

如果餐具需要用抹布清洁,一段时间后就要定期清洗抹布,因为抹布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菌,一旦清洁不到位就会增加食物中毒的几率,影响健康。

4、用独立的砧板

预防急性食物中毒,还要注意使用独立的砧板,这样可以避免继发感染,减少细菌侵入,保障自身健康。

5、食物要彻底煮熟

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要彻底煮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细菌感染,避免中毒的病症发生。尤其是生肉食品,其中含有的致病菌较多,只有通过高温处理才能避免其危害,更好的保障个人健康。

而避免米酵菌中毒,除了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米面制品,也不要购买和食用鲜木耳,发泡干木耳和银耳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一次性泡发太多,泡发过程中需要勤换水。

冷冻一年,是否有效灭菌呢?

事实上,冷冻时候,基本上温度都在-18℃下,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但并不代表就能灭菌。

不过冰冻能因低温而抑制细菌,所以各位朋友们,冷冻放个一年半载其实没有多大问题。

致8人死亡!“酸汤子”中毒迷案告破,“真凶”是它→

10日,一则黑龙江省鸡东县居民聚餐时食用“酸汤子”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引起大众关注。消息称:“10月5日,9人在家中聚餐时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但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1年,疑似食物中毒”。据悉,12日晚,“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

经检测,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这是一起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黄曲霉素背锅

此前,医院初步判定该事件为黄曲霉素中毒导致。人们很疑惑: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但造成这么高死亡率的急性中毒就很少见了吧?

事实上,这则消息出来后,就有多位网友和医药健康界专家陆续表示质疑,认为黄曲霉素可能是背锅侠,真正致死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是米酵菌酸。

而12日深夜传来消息,此次中毒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且黑龙江卫健委发布“酸汤子”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果然,网友们的分析是对的!为什么网友们能够慧眼识真凶,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就预测到“酸汤子”中毒事件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米酵菌酸”呢?

米酵菌酸已是惯犯

“米酵菌酸”其实已经是一个罪行累累的杀人惯犯了!

米酵菌酸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中。

酸汤子其实是酵米面的一种。酵米面是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省份农村流传的一种粗粮细作的加工 *** ,一般是将玉米、高粱米等加水浸泡10-30天,使其发酵、变软,再经磨浆过滤、晾晒成粉,然后制成面条、饼、饺子等食品。在酵米面的 *** 发酵等过程中,如环境污染或储存不当,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假单胞菌)”污染。椰酵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1953-1994年,我国学者先后在16个省份陆续发现了其他由当地特色食品引起的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545起,中毒人数3352人,死亡1401人,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在也经常发生。今年8月1日发生食物中毒的广东某肠粉店,经专家判断也是米酵菌酸导致。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不少老人都特别不舍得扔掉过期甚至变质的食物,觉得食物只要煮熟就对身体无害。实际上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错误想法,米酵菌酸就是高温煮沸也打不败的毒素!

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已经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一100%。

在高温潮湿天气下,长期泡发的木耳和菌类(包括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等菌类)、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粉,很容易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如何预防酸汤子中毒致多人死亡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

首先,选购河粉、肠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湿米粉要特别小心,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关注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购买后要及时食用,一般购买当天食用完。

第二,泡发木耳、泡发银耳应及时食用。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木耳;木耳浸泡后如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

第三,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使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保持卫生以防污染。当然,更好不要自制谷类发酵食品,因为日常场所下微生物环境不好控制,食物很容易被杂菌污染,发酵过程又会让有毒害的菌类大量增殖。

来源: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记者佘惠敏)

编辑:王荆阳

审核:闫伟奇

主编:王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经济日报

酸汤子中毒事件初步定性,一道家常美食缘何开出“恶之花”?

央视网消息:事实有些残酷,但有些意外本可以不来。根据最新消息,目前,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仍有一人在医院治疗中。

在东北,酸汤子是一道颇为常见的家常美食,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而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然而,就是这样一道家常美食里却开出了“恶之花”。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理念的一次沉重的叩问。

在这起食品安全事故中,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走进公众的视野——椰毒假单胞菌(也称椰酵假单胞菌)。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有毒的“酸汤子”?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当即有不少东北网友陷入了纠结,从小吃到大的“酸汤子”居然能“夺人性命”,那以后吃还是不吃?

从网友对新闻事件的反馈看,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冰箱,有人归结为“一年”的保存期,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都不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人食用的酸汤子在一年前放入冰箱时就已经被污染了。”

何计国分析认为,椰毒假单胞菌在一定温度、湿度下会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物——米酵菌酸,这正是导致中毒的罪魁祸首,但冰箱冷冻柜里不具备产生米酵菌酸的温度。其次, “一年”的贮存期有些过长,虽不建议,但在冷冻柜的条件下,也并不会成为一个重要诱因。

如此说来,“酸汤子”是不是躺枪呢?这就要从椰毒假单胞菌的“习性”说起。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易在食品表面生长。通常存在于发酵的米面、变质银耳或木耳,以及其他变质的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红薯粉等中,夏秋季节这些食物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因贮存不当而被污染。

我国学者于1977年在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发现了椰毒假单胞菌,与1934年印度尼西亚发酵豆制品食物中毒分离株同源。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24~48小时后便会产生米酵菌酸。

近年来,我国东北、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份均曾有椰毒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病例报告,这些地方的人们更喜欢使用发酵的米面 *** 食物,自然发酵的温度(20-30℃)也是椰毒假单胞菌最适宜繁殖的温度,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毒素。而“酸汤子”作为玉米面发酵而制成的食物如果保存不善,自然也就成为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温床。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毒性很大,加热也无法去除,病死率很高。” 何计国表示。

对此次中毒事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在其微博上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个“毒素聚会”的典型案例。“卫健委专家已经确认,样品中有高浓度的米酵菌酸,是致死的主因。当然,也同时有黄曲霉毒素。我猜想,如果撒下大网去检测,还会发现其他毒素的存在......不过,只要有高浓度米酵菌酸这一样,就足够致死了。”

专家建议:更应注意食物的 *** 及保存

“我觉得这些问题好像不是很对路——提醒人们注意‘水泡’食品的安全性,才是最最要紧的事情!”在“酸汤子”事件的热搜词还在“黄曲霉素”阶段,范志红已经预见到了“真凶”另有其毒,“ *** 酸汤子时,用水浸泡玉米面或玉米碎,任其自然发酵,产生酸味。这个过程非常危险。”

资料显示,有三类食物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事实上,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引发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此前便屡见不鲜,无分南北。

近期来说,2020年7月,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近日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在一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名5岁的小男孩经抢救无效去世;2020年10月,只因吃了一盘家常菜“黑木耳”导致中毒,7岁的雯雯、弟弟还有妈妈被送往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抢救;2015年7月,浙江的陈先生吃了泡发快3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一周后才脱离危险……

更早的案例也不胜枚举。1984年山东省东坪县暴发了类似于酵米面中毒症状的首起变质鲜银耳中毒事件,中毒105人,死亡8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确证为椰毒假单胞菌引起的非发酵食品中毒。

根据2015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椰酵假单胞菌中毒的解读,1953—1994年,我国学者先后在16个省份陆续发现了其他由当地特色食品引起的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545起,中毒人数3352人,死亡1401人,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时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有的呈咖啡样物。继消化道症状后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

所以,别再对“大家都这样”不以为意,别再对“以前都没事”习以为常。对“粒粒皆辛苦”的珍惜不应从囤积粮食开始,注意入口食物的 *** 和保存更关乎健康与生命。

专家建议:

1、不要将食物放到危险的温度下保存,危险温度一般为10°~60°。一旦粮食有霉味,甚至只是脂肪氧化造成的哈喇味,就不应再继续冒险食用。

2、储存烹饪过的食物在进行妥善的包装后,一定要尽快放到冰箱,冷却到10°以下,不要等到在常温中降温后再放入冰箱。

3、如长期储存食物应放冰箱冷冻室。不建议长期储存食物,储存粮食或食品要高度注意防潮,避免滋生霉菌毒素。

4、把玉米面和其他粮食类、淀粉类食材泡在水里,在室温下令其自然发酵产酸,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操作,一定要高度警惕产生细菌毒素的风险。

5、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生鱼生肉生面团等,更好用冷藏化冻 *** ,不要在室温下久放,然后及时烹调。冷冻的熟食物则可以尽快直接上蒸笼蒸熟。不要在冻结和化冻过程中给致病菌的增殖留下机会!

张莉

标签: 汤子 有毒 为什么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