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新青年时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新青年》的创办者是谁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新青年时间和《新青年》的创办者是谁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新青年》的资料
1、《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2、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3、《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4、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之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5、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6、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之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7、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 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8、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9、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0、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1、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2、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之一号上发表。
13、该年下半年到中国 *** 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4、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 *** 》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 *** 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5、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 *** 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6、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17、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新》又停刊5个月。此后陈独秀辞去文科学长一职,前往上海。10月迁回上海,设立于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919年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8、1919年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
19、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
20、1920年 *** 发起组决定将《新》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封面也做改变: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团结,也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封面上隔着大西洋握手的图案,是美国社会党的党徽。
21、编辑部增加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发起组成员,刊登启示与群益书社解除关系,专门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行。同时增《俄罗斯研究》专栏,到9卷3号止。胡适对此后《新》的变化提出质疑,认为“色彩过于鲜明”,“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
22、1921年1月22日胡适写信与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陶孟和和高一涵等,再次声明其主张,指责《新》“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中译本”并给陈望道寄去明信片表示反对“将《新》所宣传共产主义之用”。
23、同时《新》的变化也招致社会上的议论和批评,同时部分军阀地区也禁止邮寄,《新》内部开始分裂。胡适主张另创哲学文学杂志,将马列理论分裂出《新》,同时将编辑部移回北京。但陈依旧坚持己见,并取消了北京的编辑部。
24、1921年2月上海法租界巡捕查抄新青年社,处罚并勒令其迁移。《新》从8卷6号起转入地下编辑,假托迁移广州,继续由陈望道等人编辑。
25、1921年7月 *** 成立,《新》成为理论刊物。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只出一期后停刊。1922年7月又出一期(9卷6号)。
二、《新青年》杂志现在还有吗
1、《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之一号改名为《新青年》。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2、《新青年》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继续蒙受《新青年》杂志的鼓舞和鼓励。
3、《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注:《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号。)这样一个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的转型已经基本实现。
4、在新的社会基础上觉醒,不断解放思想,深刻领悟五四时期先进中国人确立的救亡、启蒙、科学、民主、社会主义等时代主题的当今意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青年(陈独秀创办月刊)
三、新青年创办时间
1、新青年创办时间是1915年9月15日。
2、《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3、《新青年》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
5、此外还发表了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新青年什么时候创办的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时间是1915年9月15日,它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陈独秀创办的,最初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民主(“德先生”)和新文学。
五、《新青年》由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创办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之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于新青年时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