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汉武帝即位时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汉武帝刘彻登基时间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汉武帝即位时间和汉武帝刘彻登基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汉武帝在位时间多少年
1、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公元前87),公元前141年即位,在位55年。
2、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3、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4、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5、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6、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7、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之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8、《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9、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10、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11、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
1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彻(汉武帝)
二、汉武帝在位多少年
1、汉武帝在位时间55年,从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至公元前87年3月29日去世。
2、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3、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三、汉武帝什么时候称帝
1、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行冠礼,年十六岁正式继承了皇位。其在位时间是54年。
2、公元前87年病逝,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 *** 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
3、“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四、汉武帝几岁做皇帝的
1、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正式登上了皇位,他雄心勃勃地想将文景之治继续下去,但在初期却遇到了阻力。主要来自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那时她做太后已经有了四十年,本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侯都要到各自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他们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窦氏提倡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这在汉初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促成了"文景之治"盛世景象的出现。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对抗中央,所以迫切要求加强中央的权力来扼制地方势力,由此形成了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的思想分歧。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做了很多工作。当时的丞相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实权很大,皇帝有时还不如丞相的权力大。武帝即位后,利用原来做丞相的都是开国功臣,基本上都已经年老或者去世,武帝让众多的儒生代替元老们,掌握国家政权。公元前124年,武帝便让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来做丞相,这样就改变了以前总是由贵族来做丞相的惯例。
3、不通过战争削藩而达到目的,被公认为汉武帝政治成功的典型实例——就是颁布了《推恩令》。在高祖刘邦时期,曾经封了很多刘姓的王,叫做同姓王,但后来这些同姓王的后裔横行乡里、对抗中央。为了彻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武帝就颁布了这项命令,内容主要是: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权)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这样,就使原来独立的地方王国自动地将权力上交给了国家。此后,地方的王与侯仅仅享受物质上的特权,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税,没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权。
4、为了进一步加强君 *** 力,武帝还用派刺史的方式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公元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刺史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和问责,即"以六条问事":一是豪强占田超过了限制数量,而且恃强凌弱;二是郡守不遵守诏书、法令,欺压百姓、横行地方、 *** ;三是郡守审判案件不体恤百姓、草菅人命、随意赏罚,被百姓所嫉恨;四是选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贤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五是郡守的子弟们仗势欺人,郡守也为子弟向下属求情,使下属枉法办事;六是郡守不忠于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强们勾结,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利益。
5、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当时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在这次推荐考试中得了之一名。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赞赏。
6、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时机终于来了,武帝马上将窦氏的人一律罢免。武帝的治国思想顺利地在全国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力的扼制了地方的豪强势力。
7、此后,汉武帝开始勘定边患、拓展疆域,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汉帝国。这件大功业,对中国的历史意义重大。
8、首先是南收两越。东越、南越是古代百越族的生活区。汉武帝时有南越、闽越和东海三个王国,都接受汉的封号。汉武帝时,朝鲜半岛中、北部也归入汉帝国疆域,汉朝影响东达日本,西通南夷。西南夷乃今川南、贵州、云南及甘肃边地,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率使谕抚,后来相继都可行使直接统治。
9、再是通西域。为配合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秦朝西不过临洮,汉疆域扩展到西域,势力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的总称),直抵中亚以西。
10、北逐匈奴。北方匈奴一直是秦汉时代更大的边患。汉武帝即位后,经过长期谋划和准备,逐渐改“和亲”为大规模自卫反击,直至军事惩罚的战略策略。在完成了中央集权以后,派卫青等四路大军大规模出击,卫青一路取胜,打到龙城(今蒙古国境内)。后又派霍去病率万骑第五次大规模出击,在祁连山大获全胜。卫青、霍去病还各率五万骑兵第六次出击,深入漠北,直抵今俄境贝加尔湖,惩罚性打击了北方强敌。此后,匈奴无力南下。
11、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被史学家们誉为“有功于吾国更大者”,汉代已形成明确的国家概念,汉武帝时已有汉统一的《舆地图》,这个地域统一的概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世,还使中华文化植被四方。
12、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几个辅佐大臣后,他很快便去世了。汉武帝是汉朝诸帝中生命力最强、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汉武帝的陵墓为茂陵,在西安附近。
五、汉朝的皇帝在位时间
1、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2、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3、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
4、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5、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6、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7、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8、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9、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10、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11、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
12、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13、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汉武帝即位时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武帝刘彻登基时间、汉武帝即位时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