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计算公式)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1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平均寻道时间,以及平均寻道时间计算公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硬盘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如何计算
  2. 硬盘平均寻道时间是多少
  3. 什么是平均寻道时间
  4. 怎么求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
  5. 平均寻道时间为多少
  6. 硬盘平均寻道时间
  7.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多长

一、硬盘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如何计算

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潜伏)时间。

1、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潜伏)时间

2、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

3、硬盘转速为6000R/MIN,所以得出盘面转一圈的时间为60S*1000/6000=10MS,所以平均等待时间为:10MS/2=5MS。所以,平均访问时间=5MS+5MS=10MS。

硬盘转速越快,平均潜伏期越短,同转速硬盘的平均潜伏期基本一样(72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期大约为4.16ms),而指令处理等操作的时间非常短,完全可以忽略(可以看作随机情况下产生的误差)。

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上方的平均时间,而磁道上相应的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的平均时间,我们将之称为硬盘的平均潜伏期。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访问时间

二、硬盘平均寻道时间是多少

第1部分:磁道发现时间=平均寻道时间= 6ms;

第2部分:找到扇区的时间=磁盘旋转一圈的时间÷2(因为不知道扇区具体在哪按半圈算)=(60秒)/(2* 10000转/分钟)= 3ms;

第3部分:磁盘控制器延迟时间= 0.2ms;

第4部分:数据传输时间=传输的字节数/磁盘传输速度= 4K/ 20M= 0.2ms(1K≈10次方)。

因此得出:6ms+ 3ms+ 0.2ms+ 0.2ms= 9.4ms。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多个因素(例如转速,单个磁盘容量等)组合确定的参数。硬盘速度越高,平均寻道时间越短;单个光盘的容量越大,平均寻道时间越短。

当增加单个盘的容量时,磁头的寻道操作和移动距离减小,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并加快了硬盘的速度。当然,考虑到市场定位和噪音控制,制造商还将人为地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硬盘上的数据存储在轨道和群集中。经过频繁的读写操作后,数据通常不会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因此,当读取数据时,磁头通常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跟踪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读取和写入大量小文件时,平均查找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读取和写入大文件或连续存储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点没有得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三、什么是平均寻道时间

1、平均寻道时间,它是了解硬盘性能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位为毫秒。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

2、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

四、怎么求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

实际上这两个参数差别不大,关于硬盘性能的指标还有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都是越短越好。但是基本上以现在硬盘平均超过30多M的传输速率,你在这两硬盘间人是感觉不到有什么差异的,所以这就是7200转的硬盘早就出来了,但是普及却很难。你如果考虑价格因素的话,买5400转的吧,如果不在乎的话,买7200,毕竟技术参数要好很多。至于噪音,你基本可以不考虑,硬盘的声音是很小的,主要是风扇问题,这个才是噪音的大头。

五、平均寻道时间为多少

第1部分:磁道发现时间=平均寻道时间= 6ms;

第2部分:找到扇区的时间=磁盘旋转一圈的时间÷2(因为不知道扇区具体在哪按半圈算)=(60秒)/(2* 10000转/分钟)= 3ms;

第3部分:磁盘控制器延迟时间= 0.2ms;

第4部分:数据传输时间=传输的字节数/磁盘传输速度= 4K/ 20M= 0.2ms(1K≈10次方)。

因此得出:6ms+ 3ms+ 0.2ms+ 0.2ms= 9.4ms。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多个因素(例如转速,单个磁盘容量等)组合确定的参数。硬盘速度越高,平均寻道时间越短;单个光盘的容量越大,平均寻道时间越短。

当增加单个盘的容量时,磁头的寻道操作和移动距离减小,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并加快了硬盘的速度。当然,考虑到市场定位和噪音控制,制造商还将人为地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硬盘上的数据存储在轨道和群集中。经过频繁的读写操作后,数据通常不会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因此,当读取数据时,磁头通常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跟踪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读取和写入大量小文件时,平均查找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读取和写入大文件或连续存储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点没有得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六、硬盘平均寻道时间

之一部分找到磁道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 6ms

第二部分找到扇区的时间=磁盘转一圈的时间÷2(因为不知道扇区具体在哪按半圈算)=(60秒)/(2*10000转/分)=3ms

第三部分磁盘控制器延迟时间= 0.2ms

第四部分数据传输时间=传输字节数/磁盘传输速度= 4K/ 20M= 0.2ms(1K≈10的3次方)

综上 6ms+3ms+0.2ms+0.2ms=9.4ms。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

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当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厂商也会人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在硬盘上数据是分磁道、分簇存储的,经常的读写操作后,往往数据并不是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所以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往往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因此平均寻道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读写大量的小文件时,平均寻道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读写大文件或连续存储的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势则得不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时间

七、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多长

第1部分:磁道发现时间=平均寻道时间= 6ms;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计算公式)-第1张图片-

第2部分:找到扇区的时间=磁盘旋转一圈的时间÷2(因为不知道扇区具体在哪按半圈算)=(60秒)/(2* 10000转/分钟)= 3ms;

第3部分:磁盘控制器延迟时间= 0.2ms;

第4部分:数据传输时间=传输的字节数/磁盘传输速度= 4K/ 20M= 0.2ms(1K≈10次方)。

因此得出:6ms+ 3ms+ 0.2ms+ 0.2ms= 9.4ms。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多个因素(例如转速,单个磁盘容量等)组合确定的参数。硬盘速度越高,平均寻道时间越短;单个光盘的容量越大,平均寻道时间越短。

当增加单个盘的容量时,磁头的寻道操作和移动距离减小,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并加快了硬盘的速度。当然,考虑到市场定位和噪音控制,制造商还将人为地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硬盘上的数据存储在轨道和群集中。经过频繁的读写操作后,数据通常不会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因此,当读取数据时,磁头通常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跟踪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读取和写入大量小文件时,平均查找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读取和写入大文件或连续存储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点没有得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OK,关于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寻道时间计算公式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平均 时间 公式 计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