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显著增多和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生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出血、血栓形成、脾脏增大等症状。
临床上不乏一些刚确诊血小板增多症,数值就高达一千以上的患者,在血小板增多的治疗中,首先是需要降低血小板数值,然后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血小板数值高出很多,有没有快速“降板”的药物?
对于见效比较快的药物,羟基脲是首先药物之一,此外,还有干扰素、阿那格雷等一二线降细胞治疗,都能够短期内缓解病情,降低血小板的数值。
血小板增多症进展相对缓慢,可以多年保持良性的过程,但羟基脲,干扰素等治疗手段多需要常年用药,甚至是终身用药,存在疗效代谢弊端、药物副作用(身体不适、脏器损害等)以及无法逆转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增殖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无法避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进一步发展为骨髓纤维化或者是急性白血病。
打干扰素、吃羟基脲副作用太大怎么办?
这些药物对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针对药物副作用的问题,建议适当加入中医药辨证施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可缓解副作用,根据病情,针对性治疗更能延缓其向更为恶劣的血液病进展!
最后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生存期是非常可观的,在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健康饮食,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血小板总是减少提升不上去?这些中药来帮你,最后一个太神奇!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属于良性病灶,但极其容易复发,所以很多患者的病程迁延数年,治疗信心一降再降。相比单一的西药治疗,部分患者为了缩短治疗周期,会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
那么,哪些中草药可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呢?
1、虎杖:味苦、微寒,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内盛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凉血、解毒、通便,能够促进血小板数值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出血倾向明显时要慎用,其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2、熟地:味甘、微温,具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适用于血虚之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也可用于经血亏虚之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等症。
3、连翘: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的功效。连翘含有大量芸香甙,可以保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改善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症状。
4、黄芪:味甘、微温,具有益卫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同时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而且还有补血养气的作用,可以用来预防一些心脑血方面的疾病。
5、龙眼肉:味甘、性温,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龙眼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同时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中药,如花生衣、枸杞、水牛角、白芨、苦参、川穹等,也可以起到提高血小板数值的作用,防止出现严重出血的情况。
大家都记住了吗?如果有关于血液病方面的病情想要咨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情况或者拿着报告单私信我,我来帮你解答。
血小板减少患者吃激素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用效果更好?激素药物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用药,尤其是血小板数值严重偏低的情况下,激素多为首选。但是因为激素服用周期比较长,副作用又比较大,并且不可避免,所以在服药期间,要预防因为用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那么,血小板减少患者吃激素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用效果更好?
一般,临床上常用的激素药物包括:醋酸 *** 、强的松Prednisone、去氢可的松、去氢皮质素、1-烯可的松、Deltacortone、Meticorten;甲泼尼龙:甲强龙Sou-Medrol; *** 等等。
激素药物短期服用对身体影响不大,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那就要注意了,尤其是以下几点:
1)用餐时一起服药可以减少胃部不适(早餐为宜)。
2)避免高钠食物,低盐饮食,减少水肿发生,预防血压上升。
3)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取,必要时适当加服钙剂及维生素D,可避免骨质流失。
4)长期服用激素会使钾离子流失,所以应补充含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可按医嘱补充钾剂。
5)定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及血压变化。
6)长期大量用激素还宜增加蛋白质饮食,以补偿蛋白质的分解。
7)切忌自行随意停药,激素在减量过程中,应根据症状和血小板数值调整,速度不要过快,一定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停药物。
用激素更佳 *** :长期使用激素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应改为每日上午(6-8时)1次给药法,用此 *** 副作用更低,不易发生库欣综合征(向心性肥胖如满月脸水牛腹)等不良反应,疗效也不会降低。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中成药和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效果一样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用药中,常常包括西药、中药还有中成药等等。很多患者对这些药物不是 很理解,看着不像中药,为什么又说它是中成药。
中成药和中药有什么区别?
首先,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这些基本上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医生用于治 疗预防疾病的所有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等。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验证后,被国家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而制成的丸剂、片剂、汤剂等各种形式的中药药品。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方便等特点。
中成药和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效果一样吗?
血小板减少在中医的眼中属于“血证”、“发斑”、“紫斑”、“肌衄”、“衄血”和“葡萄疫” 等范畴。《金匮要略》认为火热、虚火、湿热、虚寒、酒毒和瘀阻等皆可引起出血。
结合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症表现,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配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机制, 同时不受副作用的影响。临床常见的升血小板胶囊、益血生胶囊、维血宁颗粒等都属于中成药。
此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提高血小板的数量 会有帮助,但一般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只是调理作用,对根本的病灶的治疗作用比较局限。
而临床上一些针对性的中药,从养阴益脾、补脾滋肾、清热凉血、止血化斑入手,在症状缓解之后 逐步进行整体免疫机能的调治,清除抗血小板抗体,使机体产生的血小板不被破坏。并且对各重要 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且不产生耐药、抗药性。
有的患者觉得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是“乌龟”起效很慢,其实不然,对症的中医药对于血小板减少 来说,效果显著。关键看对不对症,是否具有针对性。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血小板增多怎么降低?阿那格雷可以吗?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常会用到羟基脲、阿司匹林、干扰素等治疗药物,但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药物——阿那格雷。该药属于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二线治疗药物,那么阿那格雷是怎样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呢?
阿那格雷如何治疗血小板增多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阿那格雷是什么药物!其实,阿那格雷是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与血小板增多有关的各种病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中度/重度肝病、肾病以及对药物过敏的病友更好避免使用。
阿那格雷是一种环磷腺苷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低剂量使用可降低血小板作用,而使用高浓度的阿那格雷则可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和聚集,有抗血栓效果。且,此药还能影响血小板的生成,降低血小板计数。
一般来说,推荐服用阿那格雷的起始剂量为 0.5 mg,每日 2 次口服;至少 1 周后开始调整剂量,维持血小板<600× 10^9/L;剂量增加每周不超过 0.5 mg/d;更大单次剂量为 2.5 mg,每日更大剂量为 10 mg。
不过,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异常增殖性疾病,单一的阿那格雷治疗,抑制血小板生成并不能对原发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友可能会出现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药物无应答、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由上,阿那格雷可以降低血小板计数,但想更好的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可以考虑联合治疗,修复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生成凝血功能正常的血小板,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血小板药物如何选择?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一文详解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卒中等动脉血栓疾病的主要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血栓素A2(TXA2)抑制剂、P2Y12受体抑制剂、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图1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药理机制
血栓素A2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COX)而抑制TXA2的合成,进而发挥抗血小板和抑制血栓生成作用。目前,阿司匹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基础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胃肠道损伤、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抵抗等问题。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启动迅速,达峰时间为0.3~2 h,经由肾脏代谢,清除半衰期与剂量相关。阿司匹林肠溶片较普通片吸收时间可延长3~6 h,普通剂型的阿司匹林通常用于退热止痛,肠溶型的阿司匹林不会在酸性的胃肠道环境下溶解,会进入碱性的环境,以尽量减少对胃肠道的 *** ,因此,多建议餐前服用。
用法用量:普通片或肠溶片,75 mg或100 mg/次,口服。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首次剂量300 mg嚼服。
注意事项:
①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消化道出血,出血危险与剂量相关。少数还可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荨麻疹。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其他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时,出血危险增加。服药期间勿饮酒及进食辛辣 *** 性大的食物。
②禁忌证:出血性疾病;活动性出血,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控制不良的高血压;严重过敏反应或不能耐受(表现为哮喘及鼻息肉)等。
P2Y12受体抑制剂
代表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P2Y12受体参与完成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过程,这个过程由P2Y12受体激活开始,血小板激活、分泌、聚集,最终形成稳定的血栓。在该过程中,P2Y12受体主要参与ADP释放导致的瀑布效应,在1期凝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2Y12受体抑制剂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分为2类——前药噻吩吡啶类药物及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
1. 噻吩吡啶类
之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噻吩吡啶类药物分别为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均是一种前体药,需要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在体内转化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代谢物。因噻氯匹定不良反应大,目前临床上氯吡格雷已代替噻氯匹定。
(1)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能有效且不可逆地阻止ADP与血小板P2Y12受体结合,减少ADP结合位点,阻断ADP介导的纤维蛋白原与其受体糖蛋白Ⅱb/Ⅲa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氯吡格雷的起效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较长,其起效时间为2~8 h,由肝脏代谢,半衰期为8 h。氯吡格雷受部分CYP-450酶多态性(特别是影响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的抑制、糖尿病和肾脏损害等后天疾病、吸烟等生活方式的影响,并要避免与相同代谢途径的药物合用,如质子泵抑制剂。
用法用量:75 mg/次,口服。
注意事项:
①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溃疡病患者及颅内出血患者禁用。
②可经乳汁分泌,故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
③阿司匹林、萘普生、华法林、肝素、溶栓药、月见草油、姜黄素、银杏属、大蒜、丹参等可增加本品出血风险;奥美拉唑可降低本品血药浓度,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④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0%左右。
(2)普拉格雷
普拉格雷为新一代的噻吩吡啶类药物,其活性代谢物与氯吡格雷相比血浆浓度更高、更稳定,对CYP-450酶的依赖性更小,起效更快。
2. 环戊基三唑嘧啶类
替格瑞洛是环戊基三唑嘧啶新型药物中的代表药,是之一个可逆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与噻吩吡啶类不同的是,替格瑞洛是一种可直接作用的药物,无需经过肝脏代谢来发挥作用。
替格瑞洛起效快(仅需0.5~4 h),半衰期短,能快速、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其血栓弹力图测定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氯吡格雷明显增高。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180 mg,此后90 mg/次,2次/d。
注意事项:
①除非有明确禁忌,本品应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服用首剂负荷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75~100 mg。
②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漏服。本品的治疗时间可长达12个月,不宜过早终止治疗,除非有临床指征需要终止本品治疗。
③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和呼吸困难。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
代表药物: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关键途径,是通过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过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药物。此类药物给药途径仅有静脉给药,且多用于短期治疗,目前根据化学结构不同,临床上常用的有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等。
作为一种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可以可逆性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019年我国发表的《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推荐:
?对于小动脉闭塞型的进展性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0.4 μg/(kg·min)静脉输注30 min,然后连续静脉输注0.1 μg/(kg·min)维持至少24 h是合理的(Ⅱb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发病时间处于溶栓时间窗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作为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是合理的。推荐的用法用量为在静脉溶栓后2~12 h期间以0.4 μg/(kg·min)的速率输注30 min,然后以0.1 μg/(kg·min)速率连续静脉输注24~72 h,并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Ⅱa级推荐,C级证据)。
?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目前仍存争议,可考虑术中动脉内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0.25~0.5 mg,以1 ml/min速度输注,随后静脉滴注0.2~0.25 mg/h维持12~24 h,并严格监测出血(Ⅱb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成形或取栓后内皮损伤反复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替罗非班作为血管内治疗的辅助治疗。目前推荐的剂量方案为联合导管内动脉给药给予负荷剂量0.4 μg/(kg·min)持续30 min(总剂量不超过1 mg),随后静脉泵入0.1 μg/(kg·min)维持24~48 h,并结合CT复查结果调整用药(Ⅱa级推荐,B级证据)。
?替罗非班用药后桥接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复查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可以考虑重叠4~6 h(Ⅱb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0.15 μg/(kg·min)维持36 h对减少操作所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能有益(Ⅱb级推荐,C级证据)。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期间可以选择性使用替罗非班作为挽救性治疗,推荐的用法用量为每次静脉推注0.4 μg/kg,推荐静脉滴注剂量为0.1 μg/(kg·min),持续12 h(Ⅱa级推荐,B级证据)。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替罗非班推荐仅使用静脉滴注0.1 μg/(kg·min),维持12 h(Ⅱb级推荐,C级证据)。
?破裂或者未破裂颅内宽颈或夹层动脉瘤临时决定需要采用支架的情况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 μg/(kg·min),优于临时性口服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Ⅱb级推荐,C级证据)。
注意事项:
①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症,当考虑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时,首先停用替罗非班,根据患者有无出血体征采取其他救治措施。
②当与肝素或阿司匹林合用时,可使出血时间更加延长。
③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时其血浆清除率可降低50%以上,因此需减少用药剂量,减慢输注速率;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cAMP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cAMP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
西洛他唑可逆地抑制多种化学和物理 *** (ADP、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凝血酶等)诱导的血小板初期和2期的聚集和释放,效果呈剂量相关性。所以,西洛他唑在体内抗栓过程中可以通过较多的途径起作用。其不仅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增生等作用,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血管闭塞,是有效和安全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上部分有胃溃疡病史或是难以耐受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可选择该药替代阿司匹林。
用法用量:口服,0.1 g/次,2次/d,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注意事项:
①有出血倾向及正在使用抗凝药者慎用;出血患者、充血性心衰患者、对本品的成份有过敏史的患者、妊娠妇女禁用。对脑梗死患者应在脑梗死症状稳定后开始给药。
②在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当本品给药过程中出现过度心率增加时,有诱发心绞痛的可能性,此时,需采取减量或终止给药等适当的处置。
③对脑梗死患者给药,当注意与其他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相互作用,对持续高血压患者的给药应慎重,给药期间需充分控制血压。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吲哚布芬、沃拉帕沙、沙格雷酯
吲哚布芬是一种可逆性、选择性COX-1抑制剂。沃拉帕沙为新型口服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能快速有效地产生抗血小板作用。沙格雷酯是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与5-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参考文献:
1. 孙双勇, 靳京, 孔晓华,等.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及新靶点药物的发现
2. 霍勇, 王拥军, 谷涌泉,等. 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及低反应性人群诊疗专家共识
3. 王杉月, 杨旭明, 杨靖.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4.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END——【各位同道,看完记得给我积个赞,
感觉对自己多少有帮助,记得关注我,加我粉丝团哈~ 持续更新中】
血小板减少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数值、病程时间结合疗效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刚开始三个月以内是急性期,随着病情持续进展,病程超过12个月,发展到慢性期,如果患者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需要高强度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此时多数已进展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适合哪些治疗方案?
一般,到达难治性阶段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治愈希望很低了,并且出血风险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重点是尽快摆脱高风险出血的情况,将血小板数值提升到安全范围。
中医在治疗时一般会选择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滋阴补气的中药进行治疗,不过这种治疗 ***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合慢性血小板减少症。针对免疫系统的中医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但中药起效较慢,治疗周期长,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需要结合更合理的方式来治疗。
临床上,西医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常用激素药物,在应用3-4周后遵医嘱逐渐降低用药量直至停药。也可以使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其它免疫抑制剂,但这两种是细胞毒性药物,因此应谨慎使用。
大部分难治性血小板减少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持续发展导致的,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后对自我的攻击。这种异常的激活状态实际上与自身免疫特征有关,这类患者的免疫力容易发生紊乱,而除了提升血小板数值,及时调理患者整体免疫机能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存在更好的治疗 *** ,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免磕碰、创伤等,避免出血症状的发生。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血小板减少吃激素药,身体浮肿怎么办?激素是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常见的药物之一,主要作用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提升血小板数值,尤其对于刚确诊不久的患者效果明显。常见的有醋酸 *** 、强的松、 *** 等等。
靠激素药物提升的血小板,虽然数值是上去了,但是自身的免疫系统紊乱没有改善,体内抗血小板的抗体没有清除,病情很容易复发,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难以避免,包括浮肿、胃粘膜损害、饮食增加、易激动、失眠、抑制机体的免疫力等等。
近期就有一位患者家属咨询:“用了一个月的激素后,身体浮肿严重,不敢再吃了,该怎么办?”
1:不要随意减停药物
服用激素期间,一定要按照医嘱剂量服用,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尽可能选择在早饭后次服用,减少胃部不适。如果出现自行加减药量,未按时间服药,甚至停药、不遵医嘱等问题,很可能加重病情。
2:注意饮食控制
肥胖、满月脸大多是患者在治疗期间,食量增加所致,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积极控制饮食,尤其是减少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入。并且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
3:适时加入中药
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医中药的适时介入有助于减少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更稳定的提升血小板数值,减少复发的几率。
此外,还要注意防止血钾过低,可按医嘱给予补钾(口服氯化钾)。若出现胃酸过多时,应加服抗酸药。长期大量用激素还宜增加蛋白质饮食,适当补钙。
特别提示,激素在减量过程中,成年病人减到2颗的时候,减速应根据症状和血小板数值调整,速度不要过快,越到最后越慢为好,一定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减量。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血小板减少怎么治好的,亲身经历(二)上次说到我女儿血小板减少反复发作,在东莞人民医院治了三次。我发火了。主任才跟我说去中山区院找个教授看看。
我约了广州中山医院的一个专家,等药吃得差不多就去了。结果那个医生只上午坐诊,下午不当班。只帮我们开了化验单,给另一个医生打了一个 *** 。叫我们等下午去找那个医生加个号,看病。
我们等到下午,化验单都出来了,去找医生。那时血小板也是偏低限值。才一佰多一点。等了很久,因为我们是加的号,等其他人看完,才轮到我们。
等我们进去。看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医生,他就是黎阳教授。他人很温和,很耐心地听我们讲病程。反复地看我女儿的病历本,看我们以前吃过什么激素,问激素效果怎样。我说:吃了血小板就上来了。于是,他决定继续这种激素,开了很简单的三种药。开了几天的药量。又开了各种抽验血报告。看是不是别的什么引起的。
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其中就有验过敏的。和验凝血因子的。还有验EB病毒等等,其他的也记不了那么多。
然后约了下个星期黎阳教授的号。过了一个星期又去了。化验报告都出来了。拿给医生看。鸡蛋中度过敏,其它轻度过敏还一堆。凝血因子也有问题。其他毛病就没有。
医生说鸡蛋就不要吃了。凝血因有问题有部分人也有,自已注意,别磕到碰到。然后又开了一个月的药。真的很简单的药。一个月的药才六百多点。叫我们坚持服药六个月,其中激素每个月减一次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月打两瓶丙球,医生的话是直接给她免疫力,保证不生病。但不能 *** 她免疫力,五年内不要打疫苗。这时丙球蛋白涨到六佰一瓶。一月一次,一次一干二。
然后我们就近去人民医院打丙球。还是以前的那个儿童住院部。有次遇到另一个胖胖的小女孩也是这个病去打丙球,但是她的血小板很低,升得很慢。她是另一个医生看的。要按体重打十二瓶丙球。找了个床位,先输六瓶,然后再输六瓶,妈爷。真吓人。打一次要七干二。每个月都要打,这谁受得了。
后来,我们再去找黎阳医生开药时,问了一嘴。为什么别人要打12瓶。医生说没必要那么多。两瓶免疫就足够了。多了也是浪费。
很庆幸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医生。小孩少受多少罪。那丙球打的时候还是冰冰的。是保存在冰箱的。打的时上机器。也不知是干啥的。记得当时住院打丙球的时候,是时刻盯着机器屏幕的。眼都不敢眨一下。提心吊胆的。中途要拉几次尿,直接扶着,拿个盆在床上接着。就我一个人,白天晚上的看着小孩。丙球晚上打的。滴得很慢。好像到凌晨二,三点才打完。
经过漫长的六个月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终于康复了。
当然还有后面看中医和食疗的共同作用下才有现在的康复。
至于怎样看中医也是经历了曲折才找到个好中医。
还有自已摸索出来的食疗也挺管用的。
下次再讲怎么看中医,怎么食疗的。
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关心的十个问题,你一定要了解!建议收藏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对于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非常重要,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频繁出血或严重出血。本文将解答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关心的十个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
问题1: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滴主要功能是在机体受到伤害时,迅速的在损伤处聚集成团,形成质地偏软的血栓,阻止继续出血。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主要包括黏膜出血、术中大出血、皮下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等。
问题2:血小板减少的危急值是多少?
一般血小板的数量低于30×10^9/L需要报危急值,因为血小板数量低于30×10^9/L时,人体就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就是在安静状态下,没有外伤,也可能会出现出血。
问题3: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确定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问题4: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需要注意什么?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坚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生活习惯上,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问题5: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血小板减少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问题6: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避免输血和不必要的手术?
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出血的操作,如拔牙、扁桃体摘除等。在必须进行手术时,应告知医生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输注血小板以维持正常的血小板计数。
问题7: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服用药物治疗?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和病情。常见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等。具体用药 *** 和剂量需遵循医生建议。
问题8: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愈后。康复治疗措施包括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心理干预等。
问题9: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血小板减少症虽然是一种身体疾病,但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可以通过了解疾病知识、与医生沟通、参加病友支持团体等方式来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问题10: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在遵循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同时,患者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出血和感染等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咨询。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