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胃溃疡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化性胃溃疡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消化性胃溃疡的定义和症状
消化性胃溃疡,也称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出现溃疡的一种疾病。这种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黏膜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胃酸对胃黏膜产生损害,形成溃疡。
消化性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包括:
1.上腹部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饭后或夜间出现,可能是钝痛、烧灼感或饥饿感。
2.消化不良:包括胃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3.体重下降:由于食欲减退或食物摄入后引起的疼痛,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4.黑色粪便:如果溃疡出血,可能会导致粪便变黑。
5.贫血:严重的溃疡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心慌等。
6.突然剧烈的腹痛:这可能是溃疡穿孔的表现,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二、消化性胃溃疡的常见原因
消化性胃溃疡主要原因包括:
1.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可以破坏胃和十二指肠的保护层,使胃酸直接接触到胃壁,导致溃疡。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降低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使胃酸更容易损伤胃壁。
3.烟酒过量:烟草和酒精都可以 *** 胃酸的分泌,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4.压力过大:虽然压力并不能直接导致胃溃疡,但过度的压力可以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5.其他疾病:如克罗恩病、胃癌等也可能导致胃溃疡。
6.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胃溃疡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7.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饮食、食物过于粗糙、辛辣等,都可能 *** 胃酸分泌,导致胃溃疡。
三、消化性胃溃疡的预防措施
预防消化性胃溃疡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具体措施包括:
1.饮食习惯: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避免食用 *** 性强的食物,如辛辣、油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2.控制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增加胃溃疡的风险。因此,应该学会调节压力,进行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 *** 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因此,应该尽量戒烟限酒。
4.合理用药: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是导致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需要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可能需要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5.定期体检:如果有胃溃疡病史的人,应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胃溃疡。
6.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常见原因,应该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strong受体阻滞剂),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磷酸铝、 *** 钡等),以及抗菌药物(如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2.饮食调整:避免食用 *** 性强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酒精等。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并发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梗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胃溃疡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甘草、白术、枳实等。
结语:
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生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胃溃疡的发生。同时,定期的体检也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胃溃疡的重要手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消化性胃溃疡,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晓燕, 郭晓红, 等. 消化性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胃病现在已经是非常高发的疾病了,把它从轻到重排名主要有: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恶性肿瘤(胃癌)。
当胃里出现肠化生现象,及胃里发现肠道细胞癌变几率就提高了
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有些还会出现胃胀、上腹痛等情况。一般通过饮食调理即可恢复,严重的需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必须采取四联疗法才能根治。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发生了糜烂,症状会有恶心、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有的甚至会合并有出血的症状。同时也要查明是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如果是要进行根除。
胃溃疡是胃糜烂的加重版,胃粘膜下胃黏膜肌层的糜烂就是胃溃疡了。胃溃疡是慢性的,其特点是:一般在患者饭后疼,如果饭前疼刚吃了饭后会好一点,然后过一会又开始疼。
萎缩性胃炎已经是一种严重的胃炎了,不及时治疗是有可能导致癌变,发展成胃癌的。症状和胃炎患者相似,比如上腹部痛、胃胀、烧心、大便异常等,所以确诊要通过胃镜来定。
胃恶性肿瘤有良性和恶性,恶性严重的就是胃癌,但不管严重不严重发现时都是要及时手术的。胃癌早期都是没有症状的,有也是和其他胃病一样,所以发现自己有胃病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是很重要的。早日检查早日排除癌变可能。
胃溃疡与早期胃癌,该如何区分?不妨从这3个方面进行鉴别对于很多胃病患者来说,一直存在一个疑问,那便是如何区分胃溃疡与早期胃癌。从临床的角度上来说,胃溃疡属于良性病变,而胃癌则属于恶性肿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傻傻分不清楚,就可能会耽误病情的治疗。
而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这两种疾病,不但关系到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甚至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虽然胃溃疡与早期胃癌的性质完全不同,但它们的临床表现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不耽误病情的治疗,胃病患者平日里一定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警惕,以免出现将早期胃癌当成胃溃疡的情况。
一般来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往往是能够区分胃溃疡与早期胃癌的,在这里建议大家从3个方面进行鉴别。
1.看年龄与病程
在一般情况下,胃溃疡高发于青壮年群体当中,而在众多胃溃疡患者当中,约有90%的朋友会出现上腹疼痛的症状,这种症状往往呈周期性发作。当疾病发作时,疼痛的感觉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等。在此之后,症状会出现一定的缓解,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症状又会再次发作。
胃癌则高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当中,在胃癌早期,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了上腹疼痛的症状,那么病情的发展速度就可能加快,此时建议大家引起重视,并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2.看日常表现
对于胃溃疡患者来说,平日里往往很少出现贫血的情况,同时食欲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一般不会出现过于强烈的不良反应。
但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平日里可能会出现食欲衰退、贫血等症状。另外,一小部分朋友还可能出现身材暴瘦、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3.看疼痛的感觉
胃溃疡患者多半会在餐后出现疼痛感,这种疼痛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还可能同时伴有灼烧感。而后这种疼痛感与灼烧感会逐渐消失,等到下一次进食之后,患者会再次出现这些症状。
而胃癌患者表现出来的疼痛感则大多无规律性,同时,与进食也不存在直接关联。另外,胃癌患者的疼痛性质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剧痛,也可以是钝痛,但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强烈的饱胀感。
对于患有胃病的朋友来说,为了防止出现胃癌临门而不自知的情况,大家还应该多了解早期胃癌的报警信号。
通常来说,人体一旦出现了体重暴跌、持续性便血或食欲不振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是胃癌找上门的信号,此时大家一定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宴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胃长期不舒服,应该做什么检查?有这些症状当心是癌症早期胃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肿瘤,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前5位,由于胃癌在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它的临床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将胃癌分成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比较差,5年生存率大概只有30%左右,但如果是早期的胃癌,患者如果经过积极的治疗,5年生存率大概可以达到90%以上。
什么是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在临床中的定义是,癌组织仅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的病变,伴或者不伴有淋巴结的转移。
早期胃癌的分类
一型:隆起型
病变略高于我们正常组织的两倍,可以看到隆起性的病变,带蒂或者不带蒂,周围略微发红的病变。
二型:平坦型
内镜下可以看到局部有凹陷,或者微隆起的病变,可有轻微糜烂。
三型:凹陷型
这种一般是到了黏膜层的病变,在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病变的周围有很明显的凹陷边界。
其中,在二型中我们又分为三个亚型:浅表平坦型、浅表隆起型和浅表凹陷型。
早期胃癌的症状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早期胃癌在临床中没有太多的症状,患者只是在常规的胃镜检查,或者因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做胃镜的时候发现有这样的病变。
早期胃癌的诊断
对于早期胃癌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就是胃镜检查,其次还有放大内镜,可以观察到病变部位的腺管结构和微血管结构,帮助判断病变浸润的深度,是黏膜层,黏膜下层,还是已经突破到肌层的病变;同时也可以做超声内镜的检查,了解病变浸润的深度。
钡餐对于早期胃癌的检查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早期胃癌病变相对较小,比较表浅,在钡餐底下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情况。
CT在早期胃癌筛查时也会存在检查结果不准的情况,早期胃癌可能会出现局限性的黏膜的增厚,或者是黏膜略僵硬的一些表现,因此在早期胃癌的检查中,它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最终,我们要确定病变是炎性病变,还是早期胃癌的病变,需要在胃镜底下取病理组织检查,找到了异形的增生或者是腺癌的组织,才能够对病变进行确定。
什么是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其实是胃癌的一种临床分型,它主要指的是肿瘤细胞侵犯到了胃壁的黏膜下层,对于这种胃癌我们称之为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的病理性质、肿瘤的部位以及肿瘤的发展时期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食欲不佳或者胃部不适;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增大,或者病情进一步进展,又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
1. 对于溃疡性的胃癌,患者早期可能会有胃溃疡的表现,如进食后疼痛、空腹后疼痛等表现;当肿瘤进一步往深部进展以后,可能会侵犯到局部的血管,出现胃部的出血,患者就会表现为呕血或者大便带血;
2. 对于肿块型的胃癌,根据不同的部位,会有不同的表现,如肿瘤在胃的入口(贲门处),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的不适,胸骨后的疼痛,以及进食后会出现吞咽困难;而如果肿瘤在胃的出口(幽门处),由于肿块的增大造成幽门的梗阻,患者进食后一段时间会出现胃部的饱胀感,甚至会出现呕吐。
3. 肿瘤进一步生长以后,患者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表现,也是肿瘤晚期的表现,如:腹水、贫血、消瘦,以及食欲不佳等表现。
综上,不管是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如果长期患有慢性胃病,或存在胃癌高危因素,一定要记得定期体检哦。
注意:出现这4个症状提示胃癌在敲门,老胃病的人,可以对照看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际胃癌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约为68万例。临床发现,从胃病发展成为胃癌,不是一天两天的,近65%的胃癌患者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此了解胃癌的早期征兆,有利于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上接食管下通小肠,日常的饮食、药物、酒精、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胃部出现问题。胃癌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相关特异性的症状,很容易与其它胃病相混淆,但是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4个症状,就很有可能是胃病癌变的征兆,我们高度警惕。
之一个征兆是上腹部疼痛:一般胃病引起来的腹痛都有自身的特点:例如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疼痛特点是腹部的疼痛无规律,但大多在餐后会感觉到胃部隐隐作痛,疼痛一般比较轻;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餐后半小时,可持续1-2小时然后慢慢消失,因此如果长时间出现腹痛并且毫无规律,服用了既往有效的药物之后,疼痛也没有缓解,我们就应当警惕胃癌的发生。
第二个征兆就是腹部出现包块:胃部疾病一般是不会导致腹部出现包块的,如果在自己的上腹部,能摸到固定包块,而且比较硬,也没有明显的压痛,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第三个征兆是体重骤降:癌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人就显得异常消瘦;尤其是胃溃疡患者,在平时如果没有进行节食或者瘦身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暴跌出现明显消瘦,而且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引起来重视。
第四个征兆是胃病患者如果出现黑便,并且找不出来是什么原因,比方说吃了鸡血、鸭血、铋剂、铁剂等等,这些虽然都能导致大便出现黑色,但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黑便,应当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以免延误更佳的治疗时机。
早期胃癌,自己能发现吗?胃病向胃癌转变的6大信号早期胃癌,自己能发现吗?
医生的答案是:对普通人来说,凭感觉或症状很难发现。因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大部分患者自觉“一切正常”。
但对专门“吃这碗饭”的医生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医生阅病例无数,总能从我们看似正常的情况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胃病向胃癌转变的6大信号”。
1
胃病向胃癌转变的6大信号
胃病向胃癌转变,常有以下信号:
1、上腹不适、上腹隐痛
早期胃癌确实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 ,比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
严重症状的患者可有胀痛、水肿、钝痛、锐痛等表现,进食后不能缓解,而且这些症状反而会有所加重。
2、疼痛性质改变
早期胃癌的疼痛(说痛就痛,无规律可循)有别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节律痛。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
3、黑便
某些食物、药物或者是便秘也可能会引起便便颜色的改变,但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且不会长期持续的,调整饮食或用药之后,即可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往往不需要过于担心。
但如果出现无法解释、持续时间较长的黑便,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因为早期胃癌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
(图自 *** ,仅做科普学习用,侵删)
如果粪便呈柏油状,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消失者,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警示症状。
4、上腹出现肿块
胃不适时,不妨留意一下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处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不要给包块“长大”的机会,避免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加大治疗难度。
5、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烧心反酸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易饱、嗳气反胃、恶心想吐,多发生于饭后,一般程度较轻,没有规律性,多不引起本人注意和重视。
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如果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其要应引起重视。
烧心反酸表现为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有烧灼感、胃酸反流等。胃里分泌胃酸,而食管是碱性的,当酸性的物质“跑”到食管里后,会腐蚀食管黏膜,严重者可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甚至癌变。
6、不明原因消瘦、体重下降迅速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腹泻、乏力、贫血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
但如果在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受阻,出现明显消瘦、体重骤降,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中晚期胃癌,由于肿瘤大肆掠夺营养,加上肿瘤溃破出血,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会更明显。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查下胃,一般医生会让做个胃镜,因为这些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做胃镜很难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很好,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好胃做好这7点
1、好情绪是护胃良方
胃是情绪器官,压力大、焦虑、抑郁容易引起胃酸反流,严重者可以出现应激性溃疡。所以情绪调节也很重要,通过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和睡眠,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按时吃饭,规律饮食
如果平时都是大概晚上6~7点吃晚饭,但某几天因为各种原因改到晚上8、9点才吃,过两天又提前到下午5点吃,没几天又变成了晚上9、10点吃,这样就会造成胃的守时混乱。
此时,胃液已经分泌了很多,但是胃里面却并没有食物,导致胃液会直接侵蚀胃黏膜,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胃溃疡。
3、吃饭时细嚼慢咽一些,充分咀嚼后再下咽
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样的吃饭习惯容易给胃肠造成负担,长期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瘦、胃肠不适,甚至出现胃炎。
4、少喝或不喝酒
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造成胃部糜烂的原因。
5、别吃得太咸
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6、六类人群即使胃部无不适,也更好做个胃部检查
《胃癌诊疗规范(2018版)》指出,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不管有无症状都要行胃镜检查:
(1)年过40岁(有家族史的,应提前检查,不必等到40岁再查;有症状的更要立即检查。)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5)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比如有吸烟饮酒、高盐高油等重口味饮食习惯的人群)。
7、有胃病要重视治疗
需要知道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如果自身有长期的慢性胃病史,近期又症状反复且加重,发作较频繁,用药又不能缓解者,更要警惕早期胃癌的发生,及早治疗。
还有部分朋友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状况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胃药救急。任何胃部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胃病容易反复复发,多是因为老伤未愈(胃黏膜受损未修复)又添新伤所致,所以想要打好“护胃战”,减少对胃的伤害,避免更严重胃病出现,以上7个生活好习惯还需要我们养成和坚持。
(来源:美年码上检微信公众号)
胃癌早期五大症状,早知道能救命普通胃病?还是胃癌?
如今胃癌越来越高发,搞得人人闻癌变色,就连普通的胃病,也容易被扣上“癌”的帽子。
其实,尽管胃癌虽然发病率高,但只要提早了解胃癌信号,在患病初期发现并治疗它,生存几率还是很大的。那么,胃癌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胃癌早期五大表现
症状一、上腹部出现饱胀不适
有很多的胃癌患者都会出现闷胀感,对于这种闷胀感虽然不严重,但反复出现难免会给生活带来困扰,尤其是安静时,症状更为明显。
症状二、上腹部疼痛
在胃癌早期的时候,胃癌患者一般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疼痛感越来越强烈,并且持续的时间也很久。
这种疼痛感不容易缓解,即便是缓解之后也会很快地出现。其实这就是胃癌早期的一种症状,更好立马到医院进行检查。
症状三、出现食欲或者是消化不良的现象
有一些胃不好的人,他们经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但是作为胃癌患者,他们除了有消化不良的现象,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很多胃癌患者都以为这是胃溃疡或者是胃炎吃了药就会好,但其实吃胃药不仅不会缓解症状,反而会出现反酸。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
症状四、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
胃癌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大便潜血阳性的症状或者是出现黑便情况,这可能就是胃癌找上门来了,出现类似情况的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症状五、疼痛规律出现变化
有些患者出现胃痛的现象以为是胃病犯了,但是这些疼痛的规律和犯胃病的疼痛规律是不同的,而且对于治胃病的药,即便是吃了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预防胃癌,这3招终身受用
一、注意饮食
在预防胃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尽量不要吃烟熏食物或者是含盐量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对胃黏膜上的细胞产生致癌,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吃得太快,也不要吃得太烫,注意饮食规律。
二、少喝酒少抽烟
烟草当中含有尼古丁,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伤害,而且烈性的酒也会对胃黏膜产生伤害。在预防胃癌的时候一定要少喝酒,少抽烟,更好是戒烟戒酒。
三、多运动
不管是对于预防任何疾病,都是需要多运动的,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免疫力,这些疾病才不容易找上我们。
小吴平时饮食不规律,吃得又偏油腻,因此常有胃痛的毛病,但一般休息一会儿或是吃点药就能缓解。然而,近段时间,小吴胃痛越来越厉害,休息、吃普通胃药都不见好,食欲严重下降,人也憔悴了不少。
在家人的催促下,小吴无奈到医院就诊。医生听完小吴的病情描述,建议他做胃镜检查,但由于害怕胃镜难受、痛苦,小吴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坚持让医生开点胃药就行了。
医生无奈,只好给小吴开了胃药,并叮嘱一旦有任何不适,需立即到医院检查胃镜,不能再拖。
吃了医生开的胃药后,小吴感觉自己的胃痛似乎好多了,便又开始放松警惕。但胃药的疗效并不能维持多久,胃痛又开始愈演愈烈,小吴又回到了医院,而这一次,他硬着头皮接受了胃镜检查。
然而,胃镜的检查结果并不乐观,小吴最终被确诊为胃癌。
一、胃镜,是检查胃部健康的“金标准”
胃镜检查,是更先进的诊断肠胃疾病的现代医学技术。借助一条纤细、柔软包裹着光导纤维的管子伸入胃内,医师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黏膜,有利于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减少误诊。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逐年增高。胃镜检查因可将肉眼观察与刷取脱落细胞和钳取活检结合起来,是目前诊断早期胃癌的最可靠手段,确诊率可达95%以上。
如今,胃镜已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疾病都能在内镜下进行治疗,包括切除早期恶性肿瘤。降低胃癌危害,胃镜检查是目前更好的应对措施。
胃镜检查不仅可用于临床诊断,更可以应用于常规体检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胃部没有疼痛、胀气等问题,或者相关症状不严重,就主动放弃了胃镜检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的胃部就完全没有状况。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陈小兵解释:“临床上早期胃癌的发现率还是比较低,除了突发不适发现的,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时候查出来的,不然就是没有任何症状但定期体检主动做胃镜发现的。”
因此,即便没有症状发生,也建议以下7类胃癌高危人群,40岁以后尽早做一次胃镜检查:
①近期内出现上腹部不适症状,或者原有的上腹部症状程度、性质和规律发生变化,需立即进行胃镜检查;
②食欲下降,体重无外力 *** 或非刻意减肥而骤降,饮食习惯突然发生改变的人;
③感觉吞咽不畅,或者是吃东西时有阻塞感,喉咙有异物感、疼痛的人;
④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的人;
⑤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胃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有家族聚集现象,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胃癌的人,其得胃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上数倍;
⑥生活在胃癌高发区的人,由于环境及饮食因素会引发胃癌的发生,故高发区的人应重视对胃癌的排查;
⑦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更应该重视胃镜的检查: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者。
二、普通胃镜,无痛胃镜怎么选?
在胃镜的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多少会有些不适感,这是很多人迟迟没有下定决心接受检查的原因,如今这个问题已经可以通过无痛胃镜来解决了。
做胃镜检查,尤其是普通胃镜检查时,患者恶心呕吐的反应会比较明显。由于年轻人对于外界的敏感性较强,所以这种反应年轻人可能会更明显。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选择无痛胃镜,也就是给患者应用一定的静脉镇静药物,减少咽喉反射,降低病人的呕吐反应,从而顺利接受胃镜检查。患者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的肺脏疾病,基本上都可以做无痛胃镜。
那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究竟哪个更好,该怎么选才对呢?
首先,就操作难度来说,普通胃肠镜会在镜身涂抹局麻药和润滑剂,医师会把胃镜从嘴巴里含着的塑胶器伸入。此时患者应全身放松,做吞咽动作,使胃镜顺利通过喉咙进入食管。普通胃镜置入时对咽喉、食道、胃形成强烈 *** 、交感神经兴奋,多数患者会出现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呛咳、流涎、流涕,甚至出现躁动不安、咽喉黏膜损伤出血、憋气、喉头痉挛等危险症状。
而无痛胃镜在检查中应用的异丙酚联合咪唑安定或芬太尼麻醉,均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检查耐受性,使患者本人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同时由于麻醉状态下胃肠蠕动缓慢,便于发现微小病变,也减少了患者因痛苦产生的不自觉骚动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在适用人群方面,普通胃镜相对方便,适用面广,因不用麻醉,所以风险相对小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做。
无痛胃镜尽管有以上各种好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更推荐有适应症的患者选择无痛胃镜,如有胃镜检查适应症但恐惧常规胃镜检查,精神高度紧张者;剧烈呕吐或其他原因难以完成常规胃镜检查者;有癫痫病史及小儿患者不能合作者;精神异常患者;伴有其他疾病而病情需要做胃镜检查者,如高血压、轻度冠心病患者;老年人等。
此外,与普通胃镜肠镜相比,由于无痛胃镜需要麻醉和苏醒过程,不论是对 *** 物的选择,还是对医生技术和经验都要求高,因而价格较普通胃镜更贵一些。
三、胃镜检查,注意4个细节
上文陆续介绍了常规及无痛胃镜的优缺点,胃镜的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那胃镜检查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饮食方面,胃镜检查前一天需清淡饮食、禁酒,检查前6小时不再进食、前2小时不再饮水;来院检查时可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食品,检查后及时进食,以防出现低血糖。
2、检查前,病人要先去小便排空膀胱,并充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同时还需先做病毒性肝炎指标等化验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如果已做钡餐检查,由于钡餐钡剂可能附于胃肠粘膜上,特别是溃疡病变的部位,使胃镜诊断发生困难,故必须在钡餐检查3天后再做胃镜检查。
3、进入检查室后,尽量取左侧卧位。入镜后,不能用牙齿咬镜,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镜子并伤害内脏。如有不适情况,病人忍耐一段时间,实在不能忍受,可用手势向施术者(医生或护士)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4、做完胃镜检查后可饮用温凉半流质或软烂食物一天,以免粗糙食物对胃黏膜创面摩擦,造成出血。胃镜检查虽然有安全、易操作、适用性强等优点,但其安全与否和估评正确与否却需病人注意配合。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逐渐发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的恶性肿瘤当中排第3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能够在早期便引起重视,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最主要与最可靠的无创或微创手段,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特别是对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的诊断是其他检查 *** 所不能替代的。#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胃癌免疫治疗大有可为》.健康报.2020-07-24
<2>《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治疗吗》.大众健康报.2021-03-03
<3>《胃溃疡与早期胃癌症状如何鉴别》.大众健康报.2020-07-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5个症状提示胃癌在“敲门”,做好这6件事,能救你一命当你出现胃疼、烧心这些症状时,是否担心过胃癌来“敲门”?国际胃癌大会(IGCC)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病例的一半左右。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胃癌早期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胃病相混淆。
如果胃病患者出现以下5个症状,可能是向胃癌恶化的征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从胃病到胃癌究竟有哪5个征兆?日常生活中又应该如何防住胃癌呢?快和小圈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从胃病到胃癌的5个征兆
1. 胃疼:变得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自身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疼痛变得持续且毫无规律,就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2. 烧心反酸:反复出现
“烧心”是指发生在胸骨下部附近,也就是常说的“心窝”处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胃中食物“跑”到食管导致的。胃会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但食管为碱性,当酸性物质“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3. 体重:快速下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吸收障碍,体重会快速下降,体形有明显的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这就可能是癌变信号。
4.肿块:坚硬、疼痛
胃病患者要多留意腹部情况,如果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格外警惕是否为癌。否则随着包块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胸骨后,不适感会大大增加,贻误治疗。
5.大便:黑色且原因不明
血豆腐等食物、铁剂等药物都可导致大便颜色发生改变,但这些都有迹可循。如果胃病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黑便,可能表明胃溃疡出血或发生癌变,需要到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02 6个生活细节防胃癌
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
1. 饮食清淡少腌熏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2. 使用公筷公勺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更好的载体之一。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戒烟、限酒
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 *** 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
4. 新鲜蔬果要多吃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5. 高危人群重体检
以下高危人群1年~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有长期胃病史的人群;
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
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残胃易形成胃癌;
家族里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的人群。
6. 经常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作者:CCTV生活圈微信
本文摘自“CCTV生活圈”微信公众号,2021年10月15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平台予以转载并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来源: CCTV生活圈微信公众号
胃癌早期不痛不痒!而80%的患者查出胃癌后,都有3个症状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癌症,最初,癌细胞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在全部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位居第三,我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第二、第三位,已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胃癌的发展进行分类,可分成早期、进展期和晚期,早期阶段通常不痛不痒,而80%的患者被查出胃癌后,都会有这3个症状!
它们分别是:
1、没有规律可言的胃部疼痛
胃癌最主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但早期大部分病例都没有症状。出现胃部疼痛感时,多为阵发性、没有规律可言的疼痛,起初可能总是在吃完饭后的1小时左右出现,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症状,或者被忽视。
2、呈逐渐加重的烧心和反流
烧心指胸骨后出现烧灼或者灼热不适感,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反流症状,反流则指胃里面的东西会反流到食管,这类症状非常地难受。
3、腹部出现不明原因的包块
当腹部出现不明原因、一按压就疼痛、质地特别坚硬的肿块或者包块时,一定要高度警惕是胃癌的可能。
胃癌是消化系统疾病,但除了高盐饮食、霉变食品、熏烤食物、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过多等,与“吃喝”相关的因素外,遗传因素、感染因素也会诱发胃癌,建议生活中多加注意:
1、遗传因素
经统计发现,约10%的胃癌患者存在遗传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发生胃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3倍。因此,注重定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争取获得良好的预后。
2、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因为它和胃癌之间有着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早在1994年的时候,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Ⅰ类致癌原。
相对来讲,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胃癌疗效较差, *** 大致包括:
1、一般治疗
可以说,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胃癌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术前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辅以营养支持治疗,能够加快机体恢复的速度。
2、手术治疗
胃癌手术大致包括根治性手术和非根治性手术,前者具体为标准手术、改良手术、扩大手术,后者具体为姑息手术和减瘤手术,建议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3、放/化疗
放/化疗即放射线照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前者也是胃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适合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可提高疗效,增加生存率。
化学治疗可以消杀癌细胞,但毒作用相对较大,所以化疗过程中要注意关注不良反应,必要时,报告、求助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