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了,有些人喜欢在夏季喝冷饮、吃消夜,吹空调,贪凉怕热也成为了常态,但是这些不良习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健康隐患,”湿气重“现在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如果忽视调理就会引发多种不适,还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中医认为,湿气重主要是由津液运行不畅,加上寒气入侵导致的,而艾叶刚好具备祛湿化瘀中和体内寒气的作用,因此艾叶在祛湿方面出场率颇高,那么备受欢迎的艾叶,应该怎样用才能发挥更佳效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首先了解一下,使用艾叶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温煦人体经脉,止住体内出血)、散寒调经、安胎、祛湿止痒,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月经过多等症状。
1、温经止血:艾叶是温经止血的要药,适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通常表现为出血,血色偏淡,质稀,伴有形寒(身体寒冷)肢冷等症状。
2、散寒调经:艾叶能够温通经脉,去除寒湿止冷痛,尤其善于调经,是治疗妇科下焦虚寒或者寒客胞宫的要药,常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病症。
3、安胎:艾叶为妇科安胎的要药,可以用于治疗妊娠胎漏(妊娠早期出现 *** 少量出血)、胎动不安。
4、祛湿止痒:艾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中医认为,艾草性温,局部外用,可帮助去除体内的寒气。平时生活中可用来泡脚,可帮助减轻体内的湿气,缓解皮肤瘙痒。
5、通经活络:在中医方面,使用艾草进行艾灸,可 *** 相应的穴位,进而使人体经络疏通,对改善不良体质,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艾草可用来艾灸也可用来泡脚,需注意的是,某些特定情况不宜泡脚,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足部皮肤感染或破溃等,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02
艾叶全身是宝!体内湿气重,怎么用艾叶祛湿?一文讲清
1、熏蒸疗法:新生疗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艾灸,也是容易操作的一种 *** ,用艾条对我们身体的穴位进行熏蒸,从而透过皮肤对身体的内部进行调养,这个 *** 操作简单,但是要注意更好按照穴位图来进行熏蒸,这样能更精准有效,还要注意熏蒸的距离,要合理不要烫伤皮肤。
2、浸泡疗法:浸泡疗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泡脚或者泡澡,将艾叶放在水中,从而进行浸泡治疗,如果担心效果不够好,还可以用艾条中的艾绒,通过坚持泡脚或者泡澡,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帮助消除水肿可消除体内的湿气,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但需注意的是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女性朋友要避开经期,否则会让身体变得更虚弱。
3、肚脐疗法:肚脐疗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肚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它是很多经络的必经之路,也包含了很多重要穴位,所以对肚脐进行艾灸是非常好的保健 *** 。
可以将艾叶、花椒,酸枣仁,枸杞等研磨好,放在肚脐中,用胶布封上,晚上睡前放上睡一晚再揭开,就完成了一次很好的祛湿,由于里面含有酸枣仁,酸枣仁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一些有睡眠困扰的人来说,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其他的食材也能起到帮助津液运行、加快血液循环,多种药材搭配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
03
艾叶与哪种药材配伍疗效更好?
1、艾叶+红花:红花泡水喝,具有养血降脂、保护心脏的作用,除了孕妇外,老少都能够饮用,除了内服,红花也可以与艾叶搭配在一起进行泡脚,能够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先要将10克左右的红花放入锅中,然后加水煮开煮开后再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冷水调一下水温就可以,洗脚时水没过脚踝,不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红花来进行泡脚,因为红花泡脚会促进血液循环,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避免。
2、花椒+艾叶:将花椒和艾叶一同煎煮后,服用可治疗因虚汗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和崩漏,也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而将花椒艾叶煮水后泡脚,可治疗脚气,稳定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预防感冒的发生。
花椒和艾叶都属于草本植物,他们有各自的功效和作用,艾叶有驱寒调经的效果,所以很多女性都会用艾叶来泡脚,来缓解痛经的不适,另外,花椒和艾叶煮水后,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由于花椒艾叶都有祛湿驱寒的作用,所以将花椒和艾叶一同煮水后服用,能有效缓解宫寒的症状,对痛经情况严重的患者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咽虚寒体质,引起月经不调和崩漏,除了可口服艾叶水,还可将艾叶煮水后清洗外阴和泡脚。
花椒和艾叶中都含有止痒成分,将两种药材一同煎煮后,内服可有效止痒,这种药方也可用,外洗治疗缓解瘙痒的效果也不错。
3、苍耳+艾叶:苍耳即中药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鼻渊(主要表现为鼻涕秽浊,量多擦不干净)、目赤、目翳、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疥癣、疔疮、皮肤瘙痒等病症。
爱也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吐血,便血,咯血、妊娠下血,崩漏心腹冷痛,带下、疥癣、湿疹等病症,两者一起使用,可发挥祛风散寒温经止血,通鼻窍,祛风湿等功效。
4、黄芪+艾叶:艾草药用部分一般是艾叶,艾叶加黄芪,具有散寒止痛,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功效,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
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妊娠早期出现 *** 少量出血)、少腹冷痛(小腹疼痛寒冷)、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病证,外治皮肤瘙痒等。阴虚血热者慎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利水消肿、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行滞通痹(使痹阻的经脉通畅)、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排出体内脓毒)、敛疮生肌(帮助疮口更快愈合,促进新肉生长)的功效。
可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表虚自汗(由于肌表虚弱频繁自然出汗)、内热消渴(体内发热伴随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等病证。注意黄芪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慎服。
五月艾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五月艾为多年生草本,有时成半灌木状,全株有香气。茎高80~150厘米,具棱,多分枝;茎、枝、叶上面及总苞片初时被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叶背面被蛛丝状毛。
1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植株具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侧根多;根状茎稍粗短,直立或斜向上,直径3-7毫米,常有短匍茎。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厘米,褐色或上部微带红色,纵棱明显,分枝多,开展或稍开展,枝长10-25厘米;茎、枝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叶上面初时被灰白色或淡灰黄色绒毛,后渐稀疏或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或近于大头羽状深裂,通常之一回全裂或深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椭圆形,上半部裂片大,基部裂片渐小,第二回为深或浅裂齿或为粗锯齿,或基生叶不分裂,有时中轴有狭翅,具短叶柄,花期叶均萎谢;中部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3-5 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为大头羽状深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2厘米,宽3-5毫米,不再分裂或有1-2枚深或浅裂齿,边不反卷或微反卷,近无柄,具小型假托叶;上部叶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3)枚;苞片叶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卵形、长卵形或宽卵形,多数,直径2-2.5毫米,具短梗及小苞叶,直立,花后斜展或下垂,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再组成开展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略小,背面初时微被灰白色绒毛,后渐脱落无毛,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长卵形,背面近无毛,边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4-8朵,花冠狭管状,檐部紫红色,具2-3裂齿,外面具小腺点,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外面具小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略比花冠长,先端2叉,花后反卷,叉端扁,扇形,并有睫毛。瘦果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本种植物变异大,在同一地区不同生境都有变异,如在林缘、树下、阴地等遮阴环境生 长的植株通常矮小,叶薄纸质,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卵形,并成二回、大头羽状深裂,中部叶 为大头羽状全裂,稀为提琴状羽状深裂,每侧裂片2-3(-4)枚,叶上端裂片有数枚缺齿,下部裂片渐小,通常无裂齿,叶面无毛,背面除叶脉外有蛛丝状薄毛,而在旷野里生长的植株,其基生叶与下部叶均为二回大头羽状深裂,但茎中部叶却为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变化大,初为长卵形,下垂,以后渐成长圆形,斜生或直立。
2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五月艾枝叶 (1张) 五月艾花果 (2张)
3生长环境
生于中、低海拔地区路旁、林缘、坡地。
4分布情况
产辽宁、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南部)、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 *** (东南部);多生于低海拔或中海拔湿润地区的路旁、林缘、坡地及灌丛处,东北也见于森林草原地区。为亚洲南温带至热带地区的广布种,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都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
5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来源】: 本品为 菊科植物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的干燥地上部分。
【 原植物】:
【采收加工】: 夏、秋间枝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长50~100厘米或过之。主茎较粗壮,有纵棱,初被灰白色柔毛,常有分枝。叶互生,长5~8厘米或过之,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上面灰绿色,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质柔韧,不易破碎。气清香,味苦辛。以叶多、色青绿、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辛、微苦,微温。归脾、肝、肾经。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用于偏头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风湿痹痛,疟疾,痛肿,疥癣,皮肤瘙痒。常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附注】: 取本种的叶片置石臼中,舂成绒状,用纸卷成圆柱状粗条,即艾绒。艾绒入药主供灸剂用。又 蕲艾A.argyi Levl. et Vant.的叶亦为加工艾绒的原料。
【功用】: 归脾、肝、肾经。祛风消肿,止痛止痒,调经止血。用于偏头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风湿痹痛,疟疾,痛肿,疥癣,皮肤瘙痒。常用量5~10克;外用适量。
【性味】: 辛、微苦,微温
艾草全身是宝,你知道它都怎么用吗?艾草全身是宝,你知道它都有哪些作用吗?
艾草是纯阳之物,自古就是医家的宠儿,也是寻常百姓家中的常客,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来治病,烹饪,辟邪等。
民间有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作为养生用途有很多的一味草药,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的作用,常被制成艾条、艾枕等方便被人们使用。
1,消炎解毒:艾草具有抗菌、消炎、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等病症,也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痢疾等传染病。
2,活血止痛:艾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能够活血止痛,有效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症状。
3,清热解毒:艾草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肝炎,肾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4,抗癌:艾草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有助于预防癌症。
5,降血压: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6,强身健体:艾草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人体内分泌紊乱,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7,补充维生素: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维生素有很大作用。
8.抗过敏:艾草中含有丰富的抗过敏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过敏反应,有助于缓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艾草灰的作用有1,杀菌止血:将艾草灰敷在伤口处,可以很好的吸收血液,从而达到杀菌消毒,止血的作用。2,祛脚气:在脚上敷上艾草灰,可以有效的祛脚气,还可以止痒。
端午-香包-艾叶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艾叶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更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叶还有什么用处呢?
艾叶具有镇咳、平喘、抗过敏作用。有轻度的抑菌作用。艾叶烟熏对真菌和细菌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实验证明,用于空气消毒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有抑 *** 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艾叶不可大剂量服用,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神经体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
用艾叶煎汁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
将艾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烧炙,能使热气内注,具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
驱蚊防病,巧用艾草小妙招夏季蚊虫滋生,容易引发疾病。此时艾草可以利用特殊香味,驱蚊防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名中医范德辉表示,其实,艾草还是一味实用的药材,可灸、可食、可熏。
艾灸
范德辉说,艾草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可 *** 成艾条或艾绒用作灸法治疗多种疾病。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感冒、鼻炎等)、消化道疾病(如泄泻、胃炎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类风湿等)等。一般来说,外用灸治或熏洗用,用量为3~9克。
吃艾
除了作药用外,艾草还会用于食谱当中,在广东的茶楼常见用艾叶 *** 而成的小吃点心,常见的就是艾叶青团也叫艾叶糍粑。
范德辉介绍,这款点心的 *** 也很简单,将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艾叶青团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还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而另一款用艾草做的美食则是艾叶红枣煮蛋。材料有艾叶10克、大枣五颗、生姜三片、鸡蛋一个、红糖适量。将艾叶、大枣、鸡蛋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鸡蛋煮熟后去蛋壳,再入锅煮5-10分钟,放入红糖,最后去药材渣取汁和蛋,饮汤食蛋。
要提醒的是由于艾草性禀纯阳,故如有潮热、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盗汗等阴虚血热症状者慎用。
熏艾
岭南高温多雨,每次阵雨后,蚊虫大量滋生。范德辉指出,艾草属菊科植物,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抗菌、驱虫作用。
艾草烟熏做法也很简单,即取适量艾草,放到小金属盘里,把门窗关好后,点燃,烟熏居室,操作时需注意安全,能起到给室内消毒杀菌、驱除虫害、洁净空气的作用,对呼吸道传染病等也有预防效果,且气味清香,无毒无害。
但由于芳香油挥发后容易使人皮肤黏膜潮红,所以在烟熏的时候,更好别待在屋内,待艾草熏透后打开门窗通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图/视觉中国
再聊神奇艾叶—杀菌消炎止痒护肤昨天写了篇甲流、新冠后用艾叶水洗头洗澡文章,阅读量展现量都很大,感谢友友们的分享。今天想就艾叶的神奇作用再与友友们分享,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友友们。
我老家是江西,江西人都非常爱用艾叶,我自己妈妈家,几姐妹尤其钟爱艾叶,每年端午节期间都要买上几百块钱艾叶晒干,一根艾叶扎成一个艾棒,三年五年甚至时间更长的陈艾叶是非常好的。夏天尤其三伏天40多天,全家人都用艾叶水洗头洗澡,皮肤非常光滑,疖子痱子都没有,我自己脚踝有顽固湿疹也缓解了,冬天就泡脚,活血化瘀,关节腰腿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好处多多,但是每天烧艾叶水也确是有点麻烦,我自己是每天早上烧一大壶(大铝壶),晚上再烧两大壶兑下去就可以了。每天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麻烦,因为身体确确实实是受益了,友友们都试试吧!
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四五月前后,艾叶生长最为旺盛。
相信大家对艾草都十分熟悉了,它不仅可以吃,可以熏,还可以用来中医治疗,说艾草浑身是宝也不为过!
吃艾草
民间有很多种艾草的吃法,常见的有艾糍/粄,艾草煲鸡蛋、艾草煎蛋、煲粥、煲汤等等。
1、艾糍/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2、“艾姜煮蛋”,材料有:艾叶、干姜,到商店买来鸡蛋、红糖。每次的比例是:艾叶10克、干姜15克、 鸡蛋2个、红糖适量。做法:,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加进红糖。
这道药膳来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汤,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胃部冷痛;而在艾姜汤中加入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现在很多女性月经不规律,痛经闭经多发,可以试试常吃艾叶煮鸡蛋。
3、艾草煲鸡汤。材料:老母鸡1只、盐适量、 生姜10克、 清水适量;把生姜洗净(不要去皮),再贴片或拍扁。瓦锅洗净,放进老母鸡、艾梗、生姜;加入清水。先用猛火烧开,煮约5分钟后,转换成小火煮,约煮1.5~2小时即可,最后调入适量的精盐即可饮用。
艾草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食品。
熏艾草
《孟子·离娄》里曾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也就是说在古代治病,尤其是治难治的病时,要求三年之艾,也就是要陈放三年艾叶、艾绒。而熏艾草在古人的记载里是可以预防瘟疫,可以辟邪的。
《本草纲目》里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甄嬛传中妃子用熏艾保胎)
人体吸入艾草香气后,芳香气味能够 *** 鼻粘膜,使粘膜上的某些抗体含量提高,增强杀死病毒能力。熏艾做法:将干燥的艾叶点燃后,利用散发出来的烟气对空间进行熏蒸。好处:可以对室内进行消毒杀菌,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弊处:明火燃烧不安全,容易烧伤人。
艾灸
从熏艾演变出来的艾灸,所谓“艾灸”,用燃烧的艾草、艾叶、艾绒、艾条熏灼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即艾灸。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关节疼痛、月经不调、宫寒、胃痛、腹泻等寒凝经脉的病症。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并非人人都适用,治疗前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此外,艾草还可以用来泡脚、泡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祛湿预防感冒,除脚气、脚癣,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可以尝试这个 *** 。
从古至今,我国用艾草治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用艾草防病治病、养生延寿,既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而在现代,用艾,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养生方式!
现代技术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目前艾草枕、艾草养生坐垫、被子、保健腰带等一系列的养生产品都开发出来,通过温敷的方式,让艾草分子直达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这类新的艾草养生产品摒弃了熏艾、艾灸等传统方式需要明火点燃的缺点。
这种简单又方便的艾草理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无论是有养生需求的中老年人,还是有亚健康的年轻人,都把艾草理疗作为养生首选。
艾草浑身是宝,你了解了吗?
小蓝已经迫不及待想吃艾糍去了
清明食艾好处多在我国,食艾历史非常久,素有“清明食艾,无难无灾”的说法。不少地方在清明节有吃青团(艾团)的风俗习惯。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邓聪主任中医师介绍,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等功效。艾叶不仅是一种食材,而且也是一种有2000多年历史的药材,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食物中添加艾草的 *** 很多,可泡茶、煲粥、做汤、蒸糕、做饺子、煮鸡蛋,还可以酿酒等。在品尝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艾蒿糍粑、艾蒿肉丸等美味,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邓聪介绍了三个食疗方,感兴趣的街坊不妨一试:
l.艾叶鸡蛋汤
新鲜艾草6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有温经散寒、调经安胎的作用。
2.母鸡艾叶汤
老母鸡1只,干艾叶30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有补气、养血、温经的作用。
3.艾叶红糖水
干艾叶15克或新鲜艾叶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去核,红糖适量,水煎服。有温经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黄月星、魏星)
来源: 广州日报
在农村普普通通的艾叶,原来有这么多的作用在农村艾叶草是非常多的,但是其实有很多的人并不知道艾叶有多少的用处。
在农村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到了成熟的季节把艾叶收割,然后晒干,用来插门缝,可以驱蚊虫,当然更主要的是一种仪式感,还有就是用来烧水洗澡,这个用来洗澡的话,可以除掉身上的毒气,保持身体健康,甚至传神一点,还能去除身上的一些晦气之类的。
艾草叶
那么艾叶真的只有这些功能吗?远远不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艾灸这个词,其实艾叶还有很多的功效,没有被发现,他不只能驱虫,驱蚊驱晦气,还可以用它的叶子晒干之后,又来艾灸,现在市面上对艾灸的疗效都是比较认可的,在城市可能看不到艾叶,但是在农村随处可见,可是农村人很少用艾灸,如果想自己艾灸的话,可以把艾叶揉成粉末状的东西,用来艾灸,如果没这个设备,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其实 *** 很简单,如果自己要 *** 的话,也不是很难,就是把收割好的艾叶捣碎,然后如果实在没有特制的工具的话,就用一块薄薄的姜片或者橘子皮之类的,放在身上,隔着点燃艾叶粉也可以同样达到艾灸的效果。
那么除了用来做艾灸的话,还可以做什么呢?
还可以用来做粑粑,就是艾叶长出来的时候用他最嫩的尖尖,和糯米粉,糖一起揉揉成一团之后,做成一个一个的,然后蒸熟就可以吃了,味道虽然有点小苦,但是苦完之后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还有别的一些什么 *** ,我没有说到的,你们知道还有一些别的用法吗?
关于艾草的那些事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每年端午“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或“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或,“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从古至今,人民或直接将艾草插于门上,或手执艾旗,或做成老虎样子,以祈祷驱邪避害、平安顺遂。以艾草驱瘟辟邪的习俗历史悠久,人们早就开始认识到艾草的药用价值。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采收艾草
端午前后是采收艾草的更佳时节,历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说法。古人认为在农历三月三日和五月五日后,艾叶禀受大自然纯阳之气而采收更佳。现代一般在端午节夏季花未开之前采收。艾叶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黄酮、鞣质等成分。有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黄酮和鞣质均在公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含量更高,与农历端午节时间接近<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药用艾草
艾草用药部位为艾叶,即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肾经。为温经止血要药,又可散寒止痛,安胎。
艾叶生品长于散寒止痛,但对胃有 *** 性,因此临床多外用以治疗腹中冷痛、宫寒不孕等症。炒用艾叶温经止血,醋炒加强收敛之性,增强逐寒止痛的作用,并能缓和其对胃的 *** 性,用于治疗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下血等。艾叶炭亦能减缓对胃的 *** 性,且善入血分,温经止血作用增强,用于治疗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醋制艾叶炭温经止血作用增强。艾绒则常用于温灸,温煦气血,舒筋活络,善用于寒湿痹证<2>。
使用 ***
内服
内服生品或者炮制品,入汤剂常规煎煮即可。但服药还有诸多用药注意事项需大家了解。艾叶对胃有 *** 性,建议饭后服用,用药时需注意顾护脾胃,饮食熟软易消化食物。且艾叶辛、温,凡外感风热或者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者不宜服用。除此之外,血热妄行出血证患者、肝功能不全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及先兆流产证属热证者慎用。当然,我们还是建议内服中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擅自用药可能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哦!
外用
艾叶外用方式很多,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或捣绒供温灸用。
更为常用的外用方式则是艾灸。将艾叶晒干之后,粉碎打磨出艾草纤维,因摸起来柔软如绒毛称为艾绒,用艾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熏制体表穴位,可使热气内注,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医学入门》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就是说药物和针刺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尝试针灸。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的使用 *** 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是指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 *** 。间接灸法,就是将艾炷下面垫着姜片、蒜片或药饼等辛温芳香的药物做衬隔,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最容易掌握和操作的是悬灸法,即燃烧的艾条与穴位之间空着一定的距离,在穴位上方以环绕回旋或者雀啄的手法进行艾灸,以被灸治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居家使用建议使用此简便安全的 *** 。
购买艾灸小贴士
市面上常见的艾条规格接近,但因所包含的艾绒重量不同,质量有所差异。购买时应选择艾条摸上去紧实,艾绒细腻,摸起来不扎手的。艾条横截面颜色发黄、没有杂质的更好一些。艾条燃烧后又淡淡的白色烟雾,艾的香味浓烈但不刺鼻,不会有叶梗燃烧的啪啪声,燃烧后的灰烬聚而不散。也有一些艾条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以期达到某种治疗目的,这就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了。
?来源:北京友谊医院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 王海鸽
参考文献:
<1>万定荣,武娟,蒲锐,胡吉清.艾叶的鉴定、品质与国际标准研究概况
<2>张冰.临床中药学
<3>唐旭东.胃肠病不吃药,不妨试试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