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朋友留言咨询“赶海”的注意事项,我回复了几句感觉言犹未尽,干脆另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聊聊。
“赶海”是啥意思?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赶海场景
很多人对大海有兴趣,特别是外地不靠海边的朋友,对赶海充满了好奇。下面,我以一个海边居民的身份,给朋友们简单地做一个赶海常识普及。
我是以个人生活经验为依据,如果有说得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同在海边的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赶海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看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据说和太阳也有部分关系)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月亮等天体对海洋的引力产生潮汐
月球绕地的轨道并不是正圆,因此距离地球也就“时近时远”,距离近时产生的引力大,大海里的水受到引力作用,就会往地球近月位置流去,近月位置海洋的水位就会变高,相应地,远月位置海洋的水就变浅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涨潮”和“退潮”。通过以上解释大家会明白,有一个地方退潮,必然有别的地方涨潮。
通常把发生在早晨的 *** 叫“潮(水+朝)”,发生在晚上的 *** 叫“汐(水+夕)”,这就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潮水高,海水太深,这个时候通常是不能赶海的,一个原因是,除了鱼虾,大多数贝类是生活在海堤滩涂或者礁石上,水太深难以发现和触及他们,再一个原因就是水深危险性增高。
为了趋利避害,海边的人们总结了各种潮汐规律——比如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廿二、廿三附近几天。大潮代表着海水退的大,可以深入海里就比较远,相应地,收获也就更多,种类也更丰富。
我妈那个年代的人们说起赶海来,嘴里都是各种俗语口诀,通过这些“歌诀”,他们牢牢把握着潮汐规律。而像我这样的现代海边人,对潮汐规律的掌握主要靠查“潮汐表”。
潮汐表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有很多网站都提供这种免费服务。通过直观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啥时候水位更高,啥时候水位更低,时间可以精确到小时。
烟台7月11日的潮汐表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潮水更低的时候开始赶海。赶海的更佳时机一般要在 *** 降落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到海水涨了一小半的时候结束打道回府。
因为海水退到更低点之后,马上就开始“涨潮”,这个时候才来,我们赶海的时间就会短很多。(如上图潮汐表中,适合赶海的时机约为下午3点——7点)
确定好了涨潮和退潮的时间,下一步我们要看的是天气。这个不需要特别说明,大家都懂——刮大风、下大雨、霹雳闪电带冰雹,人遭不住啊!还赶什么海?当然,头铁的朋友可以无视这一点。
找个风和日丽,比较能让人接受的天气,我们还要选择赶海的地点。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不同的地点收获不一样——比如要挖“沙蛤”肯定要去沙子底的海滩,在淤泥滩必定挖不到,而挖“花蛤”、摸“海锥儿”则尽量要找淤泥底的滩涂,凿“海蛎子”、捡“辣螺”则要找礁石区域。
另外,部分小海鲜还有“转滩”的习性,比如今天在这片滩涂上“竹蛏”很多,下次来同一地点则未必能挖到。具体规律不容易掌控,一般要多打听别人,也可以自己摸索。
地点也确定了,下一步就要选择趁手的工具——挖蛤蜊要准备铲子,抓蛏子要准备食盐或者蛏子钩,凿海蛎子要准备小锛子等。
锛子,可以用来从礁石上凿海蛎子
现在 *** 发达,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用食盐“钓”竹蛏的视频,有的朋友不懂,还误以为用的什么药物。其实,这个“工具”并不奇特,就是最普通的食盐。
撒盐大法
蛏子虽然是海洋生物,但是对海水含盐含量也是有要求的,并不耐高盐环境。在它的洞口撒盐,蛏子接触到大量的食盐就会脱离洞穴逃跑,也就落入人们手中了。
在“撒盐大法”问世之前,我们本地人一般是用“蛏子钩”来钓竹蛏。蛏子钩的材料取自自行车辐条,把车辐条的末端折个小弯儿或者在末端焊接一个圆锥“堵头”就可以了。
蛏子钩钓竹蛏
蛏子在洞里一般都是张开两片壳“呼吸”的状态,人们找到蛏子的洞口,将蛏子钩打弯或有堵头的一端朝下直插洞底,蛏子受 *** 后闭合双壳,就紧紧地夹在车辐条上了,快速抽出来就可以收获一只竹蛏。
总体来说,赶海的工具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自己想有什么收获就用什么工具,用起来趁手就行,对我们这样的老海猫子来说,空着手也是无所谓的。比较关键的是,别忘了带个袋子或者水桶装收获——我有一次被迫把汗衫扎上口子改成布袋,废了一件衣服,得不偿失。
下面是最后一点注意事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大海有情也无情,可以说,每年海里都要吞噬一些生命,请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大海有情也无情
海洋和河流不同,看似平缓的海面下面,往往还有各种暗流。这些暗流我们老家称之为“涨流”,有超强的吸力,不容易挣脱,往往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扯到深水里去了。
在海边赶海或者娱乐的朋友,尤其是外地的朋友一定要牢记:一是深水区不要去,哪怕你水性超好,游泳一定带救生器材;二是没人去的地方不要去——要么水深,要么有布满锋利海蛎子壳的石头,一不小心就是遍体鳞伤。
掌握了这些简单的小常识,大家就可以尝试“征服”海滩了,希望到海边的朋友们玩得开心,收获满满。
就啰嗦这么多,对我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给我支持,谢谢!
勿错过当下吃蛏子的更好时节《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形容蛏子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先吮一口,汁液鲜甜,再开壳啖肉,下咽时候,一定要仰头看天,以免泪水落下。“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蛏子的美味,更是将吃美食时的氛围感形容的淋漓尽致。
蛏子蛏子,属于蛤类,它的外形很奇特,那灰白色或棕黄色的两扇外壳,竟然不会像蛤蜊那样开合,只是在饱吸水分后变得鼓胀而已,而且它的壳质薄脆能轻易掰断,两壳抱合时就像一节竹管,里头塞着肥厚的贝肉。人们常把这样的贝统统叫作“蛏(chēng)子”。分类学上,它们则囊括了好几个名字里带“蛏”字的科。
蛏类大都生活在潮间带、在潮流畅通、底质松软、内湾或海边的低潮区营穴居生活。当海水淹没时,蛏子上升到沿 *** ,利用自身进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滩地干露时,则栖居于沿穴的中部或穴底。蛏子栖息地一般距离地表面三四十厘米深,蛏子凭借强有力的斧足上下移动如电梯。
关于两种不同的蛏子
蛏子最肥的季节就是每年的4月份,现在正是蛏子的繁殖季节。目前市面上的蛏子主要分两种。分别是竹蛏和缢蛏,而身材短小的叫作“缢蛏”,肉厚肥嫩,蒸煮烤腌皆能做出不同味道。
蛏子
中文正式名:缢蛏
最常见的蛏,贝壳浅黄,长7~9厘米,壳中间有一条横向凹沟(摸起来很明显),像被绳子勒了一下,因此得名“缢”。
竹蛏
中文正式名:大竹蛏、长竹蛏等
竹蛏科下的多个种类,市场上都叫“竹蛏”。它们个头更大,肉质偏脆,更适合西餐油浸或凉拌;贝壳细长方直,造型特别像竹管。
常见的有三种。大竹蛏:稍显短胖,壳长为宽的四五倍;长竹蛏:更细长,壳长是宽的五六倍;紫斑竹蛏:壳上布满紫色斑点。
赶海挖蛏子的乐趣
赶海除了拾捡海鲜外,还有一大乐趣就是挖蛏子,不过挖蛏子也需要技巧和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盐。
因为蛏子一般是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里,其中的盐分并不是很高,适合蛏子生存的盐环境在0.4%~2.8%左右,蛏子并不耐盐,在其洞穴附近撒盐的话,可以陡然增高其生存环境的盐的浓度,从而蛏子为了逃离高盐度的环境,就会钻出洞穴。
干的沙滩更容易看到洞眼 但是千万不要看一个洞直接撒盐!一定要铲去表层的沙子,露出下面的洞眼然后快速撒盐,等到有泡泡从里面冒出来时就表示有蛭子,继续加点盐蛏子就会漏出头来了,但是千万不要用力拔,会拔断,要慢慢的把蛏子拉出来 。
蛏子怎么处理?
找一只干净的盆放满水,把蛏子放入水中静晾两个小时。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吐沙。因为蛏子生长在泥滩,肚子和壳里都是泥沙,不吐净的话吃的时候既有可能吃到满嘴泥沙。加速吐沙也有秘诀,可以在水里放几勺盐,等上几十分钟后,再放一勺香油,这样防止蛏子再把沙吸回去。
吐沙完毕后,还有繁复的清洗工作。尤其是竹蛏王,焯水后必须要把肚子里的内脏全部清洗干净。若是凉拌,还要把蛏子的黑线一条条挑起去净。
蛏子的营养价值
蛏子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同时蛏子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碘和硒,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锌和锰则有健脑益智的作用。
蛏子新奇吃法
在青岛常见菜谱是“插蛏”和“炒蛏”,插蛏就是把它们水管朝下、斧足朝上,一个个竖着插在炖盅里,浇上老酒隔水炖熟,这样出来的原汁原味的蛏子十分的鲜香肥美。
炒蛏子则是用葱姜直接爆炒,爆炒后的蛏子与各类配料完美融合,能让蛏子呈现出或浓郁或清新,或多汁或充满嚼劲的风味,叫人心醉神迷。
关于蛏子的吃法很多,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新奇的蛏子吃法,那就是“双椒蛏子”。
这道菜的做法就是要把蛏子先焯水1分钟,等到它的壳微张开就赶紧捞出,把它们的壳剥掉后铺在烫好的粉丝上。然后取半只鲜甜的黄椒或者红椒,剁碎后铺在蛏子的一边,一勺咸鲜的剁椒铺在蛏子的另一边,上锅蒸熟后撒一把香葱,淋一勺豉油。
我们对于鲜味的追求从来都没有降低过要求,正所山珍海味,海味的鲜是所有食客们的更高追求。如今恰逢蛏子正是一年中最鲜最肥美的时候,这时候错过也许真的要等一年!
宁波人,海鲜最肥美好吃的季节到来了,8种海鲜经典做法为您送上一年之中,最丰硕富足的季节,莫过于秋季。
在这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不但田地里五谷丰登,海里也是一派丰收景象。随着东海禁渔期的逐步结束,宁波市场上的生猛海鲜进入了一年中最为“闹猛”的时节。
蟹、虾、贝、螺这些肥美新鲜的海鲜,和禁渔期的冻品海鲜比,不仅味道好,营养也有天壤之别。因为上市量大,很多海鲜的价格也出现了回落,所以,在秋天的宁波不抓紧吃上几顿海鲜那是辜负了大海和时节的馈赠。
很多朋友担心自己做出的海鲜不好吃,其实,鲜活的海鲜,用简单的几种做法,就能呈现更好的味道。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清蒸
用蒸的方式烹调海鲜,最能呈现食物的原味。在保持食物原始风味的同时,配以丰富食材和佐料,蒸出来的海鲜肉质细嫩、味道鲜甜。
梭子蟹、小黄鱼、鲳鱼、带鱼等宁波人最喜欢的海鲜几乎都适合清蒸。
2、煎烤
过后的海鲜,会有酥脆的口感和金黄的色泽。虽然往往用时较短,但煎出来的食物甘香独特,是其他烹饪方式无法取代的。
香煎小黄鱼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道美食,还有用新鲜虾潺晒干的龙头烤,用油微煎,也是回味悠长。
3、盐水
盐水的做法比较适合贝壳类的海鲜。比如夏季大量上市的淡菜,秋季非常不错的活皮虾等,用盐水的做法能更大限度保留这些海鲜那种来自海洋的鲜美滋味。
比如味道鲜甜的极致小海鲜——藤壶。这是一种宁波本地人也所见不多的美味海鲜。藤壶一般都是盐水氽汤鲜吃,其做法很简单,放点姜,放点盐,将水烧开了,再放入藤壶烧开就可以了,其味鲜美可口,无须再放味精,撒点葱花,则色香味俱全。
4、海鲜面
这个对老宁波来说非常熟悉,吃面只是由头,关键是冲着面上超级丰盛的海鲜浇头去的。小黄鱼、白蟹、鲳鱼、活皮虾、各种贝类小海鲜,满满堆成一碗,喝一口面汤,就让人鲜掉眉毛
5、红烧
宁波本地吃海鲜的食肆,必然不会少的一道菜是红烧杂鱼。各种鲜活的海鱼自由混搭,一锅红烧,碰撞出异常精彩的味觉体验。那种鲜嫩的滋味, *** 略有不同,但都让人留恋。
6、葱油
葱油的做法适合肉质细嫩的海鲜,一勺热油淋下,最能逼出海鲜食材的鲜美滋味。宁波人常吃的葱油海鲜有葱油白蟹、葱油 *** 鱼头,都是现蒸后点上几滴酱油,淋勺热油就能吃。个别鲜嫩点的食材,甚至可以直接加酱油用热油淋熟,比如葱油泥螺、葱油海瓜子等。
7、铁板
只要家里有烤箱,铁板的做法其实并不难。以铁板蛏子为例,只要将养干净的蛏子撒盐、蒜末,烤干部分水分即可。竹节虾、长毛虾、活皮虾也适合用铁板烧烤的 *** ,外焦里嫩,非常好吃。
8、海鲜粥
秋季天气转凉,但同时气候比较干燥,最是一年中需要润肺降燥的季节。温润的一锅海鲜粥,随意搭配的新鲜海鲜,滋味融化在绵软润泽的粥水里,吃下去健康又美味。
?
是不是已经口水哒哒滴了呢?赶紧买上一点海鲜享受一下吧!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也期待大家的分享和交流。
“6年没干过底的鱼塘,抽干水看看能捉多少”“回村抓鱼!把鱼塘抽干水,抓鱼直接抱起!”“花800元包下一个荒废十多年的甲鱼塘,万万没想到里面还出现……”
点开这些标题党味道浓重的视频,听到抽水机轰鸣的作业声,看着博主们在浅浅的浑水里,轻而易举地摸出一条条大鱼。
想不到“竭泽而渔”这么爽!
抓鱼捕蟹,对于很多生活在内陆、不邻水地方的孩子来说,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电视上的查干湖冬捕,让人一年又一年看了再看,也不舍得换台;后来,我们跟着“渔人阿烽”等,赶了一片又一片海;现在,掉进了抽干鱼塘整狠活的坑里,探索“万万没想到里面还出现”后的省略号,代表着什么。
网友“临渊羡鱼”,也不必“退而结网”,单是刷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有无穷的乐趣。
“我上辈子有可能是个海洋生物”
抓鱼捕蟹的视频,呈现出了一种更加鲜活的生命状态。在城市里工作,朝九晚五、加班加点,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周末出门,总还是那几个熟悉的公园,待久了,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熟悉了。
而视频里渔人的日子丰富得多、有滋味得多,当通过屏幕就能“云捕鱼”“云抓虾”时,谁又能拒绝大海的召唤、泥土的气息呢。看的是视频,寻求的是一种治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渔猎的场景,往往是山水相连,又经过策划、剪辑,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视觉美感,契合了人们对于自然、田园的依恋。别看我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心早就飞到池塘边的榕树上了。
视频中,我们获取了别样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懂得了甩鱼钩、抛鱼网、放鱼笼,见识了鸬鹚捕鱼的古老技能,明白了可以用铁钩从石头中找蟹,敲船沿吸引鱼,在海滩埋酒罐子、退潮后收海货,知道了海边撒盐能收获蛏子、水流小的石头里藏着螃蟹。
“瘾”也来自于收获感。我们与博主一起,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每当他们发现一个“大货”,那份发自内心的雀跃,让我们在屏幕前露出傻笑的同时,也对“云捕”越来越欲罢不能。
一片片陌生的神秘水域,似乎隐藏着数不清的宝藏,让博主不断发掘,让我们不断点击。
“老演员要上场了”
只是这些宝藏,可能是菜市场过来的。
即便没有捕鱼经验,多年的上网经验也能让人悟了,眼见未必为实。
笔者关注了一名“抽干派”的“渔民”,他从2021年3月14日发布相关视频,至今有360多期。视频中,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鱼鳖。评论区里有捕鱼经验的网友,也在进行科普。
不是捕鱼的方式变豪横了,而是攫取流量的套路更新了。
还有赶海视频,早就有媒体调查过,直播中前面有人放、后面有人抓,配合得相当默契。还有专人清场,不让外人靠近,既怕海鲜被人拿走,也防备作假行为被拍下传到网上。
水族演员,也很卷很辛苦,每天来回折腾,早出晚归。
观看捕鱼的欢乐,很多来源于收获时的喜悦,一旦徒劳无功,视频也便没那么吸引人了。看到他们抓住大鱼,我们会很开心,如果是小鱼,也会丧气,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按捺不住,等待那种浑浊的水里冒出大鱼的时刻。
也正是如此,主播们才会为了抓住眼球,弄虚作假、不择手段。
对于这样的表演,我们既要看到这是一种各取所需,观众看着玩、看热闹,“渔民”得流量、直播卖货;也要警惕劣币驱逐良币,“渔人老赵”曾在平台上吐槽,“看到100多万粉丝的作假赶海视频,我也迷茫了,他们动不动就播放量几十万,我发个视频才几千人看,难道我也要造假吗?”懂视频的假渔民玩转流量,真渔民生活变得模糊。
“都是一个未知数”
真实的渔民生活,并不如你在屏幕前所看、所想的那样,始终美好。
我们看到的收获场景,就像是一个足球明星的进球集锦,是高光的合集,大部分时间里,是平淡和艰辛。美好背后,是水里刨食的风险、披星戴月的付出。
渔民在苦涩海水里浸泡,在泥泞的水塘边穿梭,把自己搞得满身腥臭,可能空手而归。就像“渔人阿烽”说的,“明天能抓到什么,今天能抓到什么,根本不知道,都是一个未知数”。
大自然很慷慨,大自然也很残酷。
我们希望更多渔民吃饭不再靠老天,得到更多关注,改善生活。我们也不阻碍博主靠自己的表演、创作来谋生,但别忘了“竭泽而渔”这一成语的劝诫含义。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来源:央视网
国内公认更好吃的3种海鲜,鲍鱼排第三,之一种住在海边经常吃海鲜又叫海产食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美味,海鲜一般靠海的人吃的比较多,而对于内陆的人来说,吃海鲜就比较少了。海鲜的价格也不一样,有的贵,有的便宜,毕竟海鲜的捕捞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而且捕捞的数量也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随着天气的炎热,夏天的到来,也让海鲜市场活跃起来了,很多人下班回家都会在路边摊上吃烧烤,烧烤可不仅有肉,还有海鲜呢。烤鱼、烤鱿鱼、烤虾等,都非常的鲜嫩美味。
还有的人在周末的时候,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吃个自助餐,自助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助餐里面的海鲜也是非常的多,小编吃自助餐就喜欢吃海鲜,因为其他的食材经常吃,却唯独海鲜是很少能吃到的。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吧,生活在内陆,很少能吃到海鲜,所以,吃自助餐就偏向于海鲜了。
海鲜的种类有很多,口感也不一样,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好吃的海鲜,你也喜欢吃吗?国内公认更好吃的3种海鲜,鲍鱼排第三,之一种住在海边经常吃!
之一种:蛏子
蛏子又叫蛏子皇、竹蝗,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鲜,住在海边天天吃,它的肉可以食用,也可以 *** 成蛏干或者是蛏油。蛏子常见的大概有20种,一般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只有少数才会生活在海底。蛏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味道鲜美,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蛏子的壳以为是很有营养的,可以用来治疗胃病,或者是咽喉肿痛。通常捕蛏子,都是拿着一个小铲子,然后在沙滩上面随便的挖,运气好的人就能挖到蛏子。不过,对于一些有经验的人来说,他们就会在洞中撒盐,蛏子就会出现,这时速度要快,一把抓住蛏子,要是慢了,蛏子就跑了。
第二种:鲅鱼
鲅鱼也叫蓝点马鲛,种类有很多,一般生活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鲅鱼以小鱼为食物,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鲅鱼就会到渤海中产卵了。鲅鱼牙齿很锋利,而且性情很凶猛。如果捕捞的时候不小心,就会被它咬到。鲅鱼肉多刺少,肉质坚实紧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了烹饪,鲅鱼还可以 *** 成罐头盒咸干品。山东青岛人就非常的爱吃鲅鱼,通常会用鲅鱼做下酒菜。鲅鱼味道鲜美,通常会被做香煎鲅鱼、干烧鲅鱼、鲅鱼水饺等美味佳肴。
第三种:鲍鱼
说到鲍鱼,我们是之一反应就是太贵了,一般人都是吃不起的。鲍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是海洋“软黄金”。鲍鱼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富含谷氨酸,非常鲜美。鲍鱼之所以昂贵,不仅口感好,还因为数量少。鲍鱼是一种很娇气的海鲜,养殖起来极有难度,如果不小心谨慎,就会赔光了老本。所以,鲍鱼的价格昂贵,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rich_content":{"text":"大海退潮后,大洋赶海找到八字眼竹节蛏撒盐就出货,既好吃又好玩","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21fiscl11aebffs383g","duration":291.76,"width":720,"height":406,"file_size":1478,"thumb":{"web_uri":"tos-cn-p-0000/3a33b085c1974b1ca4fb08006993861a","width":638,"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291.76,"file_size":44185372,"w":720,"h":404},"normal":{"duration":291.76,"file_size":41018302,"w":638,"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满口“老铁”者,不是捕鱼人“6年没干过底的鱼塘,抽干水看看能捉多少”“回村抓鱼!把鱼塘抽干水,抓鱼直接抱起!”“花800元包下一个荒废十多年的甲鱼塘,万万没想到里面还出现……”
点开这些标题党味道浓重的视频,听到抽水机轰鸣的作业声,看着博主们在浅浅的浑水里,轻而易举地摸出一条条大鱼。
想不到“竭泽而渔”这么爽!
抓鱼捕蟹,对于很多生活在内陆、不邻水地方的孩子来说,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电视上的查干湖冬捕,让人一年又一年看了再看,也不舍得换台;后来,我们跟着“渔人阿烽”等,赶了一片又一片海;现在,掉进了抽干鱼塘整狠活的坑里,探索“万万没想到里面还出现”后的省略号,代表着什么。
网友“临渊羡鱼”,也不必“退而结网”,单是刷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有无穷的乐趣。
“我上辈子有可能是个海洋生物”
抓鱼捕蟹的视频,呈现出了一种更加鲜活的生命状态。在城市里工作,朝九晚五、加班加点,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周末出门,总还是那几个熟悉的公园,待久了,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熟悉了。
而视频里渔人的日子丰富得多、有滋味得多,当通过屏幕就能“云捕鱼”“云抓虾”时,谁又能拒绝大海的召唤、泥土的气息呢。看的是视频,寻求的是一种治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渔猎的场景,往往是山水相连,又经过策划、剪辑,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视觉美感,契合了人们对于自然、田园的依恋。别看我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心早就飞到池塘边的榕树上了。
视频中,我们获取了别样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懂得了甩鱼钩、抛鱼网、放鱼笼,见识了鸬鹚捕鱼的古老技能,明白了可以用铁钩从石头中找蟹,敲船沿吸引鱼,在海滩埋酒罐子、退潮后收海货,知道了海边撒盐能收获蛏子、水流小的石头里藏着螃蟹。
“瘾”也来自于收获感。我们与博主一起,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每当他们发现一个“大货”,那份发自内心的雀跃,让我们在屏幕前露出傻笑的同时,也对“云捕”越来越欲罢不能。
一片片陌生的神秘水域,似乎隐藏着数不清的宝藏,让博主不断发掘,让我们不断点击。
“老演员要上场了”
只是这些宝藏,可能是菜市场过来的。
即便没有捕鱼经验,多年的上网经验也能让人悟了,眼见未必为实。
笔者关注了一名“抽干派”的“渔民”,他从2021年3月14日发布相关视频,至今有360多期。视频中,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鱼鳖。评论区里有捕鱼经验的网友,也在进行科普。
不是捕鱼的方式变豪横了,而是攫取流量的套路更新了。
还有赶海视频,早就有媒体调查过,直播中前面有人放、后面有人抓,配合得相当默契。还有专人清场,不让外人靠近,既怕海鲜被人拿走,也防备作假行为被拍下传到网上。
水族演员,也很卷很辛苦,每天来回折腾,早出晚归。
观看捕鱼的欢乐,很多来源于收获时的喜悦,一旦徒劳无功,视频也便没那么吸引人了。看到他们抓住大鱼,我们会很开心,如果是小鱼,也会丧气,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是按捺不住,等待那种浑浊的水里冒出大鱼的时刻。
也正是如此,主播们才会为了抓住眼球,弄虚作假、不择手段。
对于这样的表演,我们既要看到这是一种各取所需,观众看着玩、看热闹,“渔民”得流量、直播卖货;也要警惕劣币驱逐良币,“渔人老赵”曾在平台上吐槽,“看到100多万粉丝的作假赶海视频,我也迷茫了,他们动不动就播放量几十万,我发个视频才几千人看,难道我也要造假吗?”懂视频的假渔民玩转流量,真渔民生活变得模糊。
“都是一个未知数”
真实的渔民生活,并不如你在屏幕前所看、所想的那样,始终美好。
我们看到的收获场景,就像是一个足球明星的进球集锦,是高光的合集,大部分时间里,是平淡和艰辛。美好背后,是水里刨食的风险、披星戴月的付出。
渔民在苦涩海水里浸泡,在泥泞的水塘边穿梭,把自己搞得满身腥臭,可能空手而归。就像“渔人阿烽”说的,“明天能抓到什么,今天能抓到什么,根本不知道,都是一个未知数”。
大自然很慷慨,大自然也很残酷。
我们希望更多渔民吃饭不再靠老天,得到更多关注,改善生活。我们也不阻碍博主靠自己的表演、创作来谋生,但别忘了“竭泽而渔”这一成语的劝诫含义。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来源:央视网
肉质鲜美,素有海中人参之称,但深藏不露在泥沙中,撒盐便跑掉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交通方便,海鲜已被称作为每个人餐桌上非常普遍的食材。海鲜品种繁多、味道各异。除普通鱼虾蟹类外,还有些非常特殊的海鲜。
这海鲜叫蛏子,有的地方又叫蛏子皇,圣子,竹蝗。我们国内养殖历史很长,福建和浙江产量最多,质量也是更好的。
蛏子风味尤佳,适用于多种烹饪 *** 如煲汤,白灼,爆炒等,均美味可口,令人愈食愈香。蛏子大多不大,一般仅4-5厘米,个别种类还能长得很大。
蛏子这海鲜肉质细嫩味鲜美,素有“大海中的人参”之美誉。它藏于数十厘米深的泥沙之下,但很有意思,只要往洞里撒上少许食盐,它便能独立地跑出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艺狼美食,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就请帮忙转发+点赞+收藏支持一下艺狼美食吧,我们明天见!感谢支持!感恩遇见!
9月这海鲜最肥美,比白菜便宜,炒一炒就上桌,招待朋友有面子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虽然现在已经立秋,白天的气温和夏天一样热,“秋老虎”的威力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眨眼就八月底了,9月份除了是学生开学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对我来说,生活在海边的居民,9月份可是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每年9月1号是开海的日子,意味着会有更多海鲜吃的同时价格也会变得非常实惠。没开海的时候也是有海鲜吃的,只是海鲜品种和数量比较少。8月最火的海鲜除了梭子蟹,还有一种海鲜特别受欢迎,味道鲜美,无论蒸着吃还是炒着吃味道一点也不比梭子蟹差呀,继续往下看到底是什么海鲜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秋天我家海鲜就吃它,螃蟹大虾都靠边站,做法简单,下酒又下饭,看到图片很多人都认识它,我们当地叫蛏子,它的名字应该全国统一的吧,大家当地都叫什么名字呢?蛏子的价格比花甲稍微高一点点的,个头比较大的5元一斤,小的更便宜10元5斤堪比白菜价了,现在去海边赶海,能捡到最多的海鲜就是蛏子了。特别是每次海边刮大风之后,很多人都能捡半桶,好几天的下酒菜就有了。捉蛏子是一件超级开心的事情,这个要在退潮后到沙滩上捉,很多外地游客不懂,会拿铲子挖,特别容易挖断。花甲是可以用铲子的,蛏子只需要带上食盐就能轻松让它出洞,是不是很神奇呀。把盐装进空的矿泉水瓶子里,盖子上扎上小眼,到沙滩上看到有小洞的往里挤点盐,如果洞里有蛏子,它会立马弹出来,要快速把它揪出来了,不然还会缩回去的,这招超好用,每次退潮海边最亮丽的风景线就是很多人在撒盐捉蛏子,一片欢声笑语。
大家如果到海边旅游,除了可以洗海澡,如果赶上退潮记得捉蛏子哦,有你想象不到的乐趣。我这是去市场买了两斤蛏子,准备辣炒一下,辣炒蛏子比辣炒螃蟹还好吃,海边很多贝类海鲜的鲜美度比鱼、虾都鲜,像海虹、扇贝、花甲、蛏子来海边旅游一定要吃哦。蛏子和花甲一样都是需要吐沙的,卖家都会给处理干净,所以买回家拿清水多清洗几遍就可以直接炒了。
葱姜切丝,青椒切块儿,干红辣椒斜切几刀,让辣味充分散发出来。油热后,放入葱、姜、干红辣椒炒出香味后,倒入蛏子大火翻炒。
蛏子开始微微开口后,当如青椒继续翻炒,直至把蛏子炒到全部开口,它和花甲一样,开口就是熟了,所以做法很简单。
最后加少量盐就可以关火盛出了,一锅鲜美的蛏子就做好了,吃起来不要太过瘾。蛏子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很低,多吃点也不用担心会变胖。除了炒着吃,还可以直接清蒸,洗干净后直接放锅里蒸熟,蘸着蒜泥吃,能鲜掉眉毛,还可以做蒜蓉粉丝蛏子,做法和蒜蓉粉丝扇贝一样,大家可以试试哦。
9月这海鲜最肥美,比白菜便宜,炒一炒就上桌,招待朋友有面子,好吃的蛏子就分享到这里啦,美味的蛏子真是下酒又下饭的好菜,大家喜欢吃蛏子吗?对蛏子的印象是什么呢?
冬天去北方旅游能干什么,除了滑雪、泡温泉、吃杀猪杀,北方的冬季旅游好像很是单一,但鲅鱼圈印象小编告诉你一个秘密,冬季到北方来赶海,白天挖蛏子,晚上抓螃蟹,黄金赶海季,赶海我们是认真的。
东北的赶海圣地营口地区,主要两大区域一个是仙人岛海域,一个是北海海域,在冬季这两个海边在退潮的滩涂上有大量的竹节蛏,而且正是肥美的季节,大量的蛏王出没。
在营口的北海海边近期大量的职业赶海人到这片未开发海域赶海,在退潮期带着专业的技术装备去赶海挖蛏,由于这片海域很少有人知道,而且之前鲅鱼圈印象也标注过这片区域,但由于在夏季旅游季节这片区域不对外开放,经过一年的休养,这片海域的蛏子很多很大。
营口海滨旅游赶海是一个主要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季节每天都有过万人到海边赶海,竹节蛏和花蚬子、白蚬子是这边海边主要的小海鲜,但由于夏季人太多了,赶海收获比较少。
但在这初冬的季节,每天普通的赶海人都可以在两三个小时内挖到三十到五十斤的蛏子,按照每斤15的价格,每天的收入也很可观,主要是这个季节赶海真的是太过瘾了。
说正事吧,如果有机会来北方旅游一定要体验一下赶海的乐趣,由其北海区域是以前没有开放的赶海区域,风景也是不错的,就是冬季的海风比较大,赶海前一定要做保暖工作,导航到北海公园转到北面的小路上到北海禅寺一路下坡就到了,停车很方便,一般人找不到的赶海地点,首次发布。
冬季赶海与夏天不同,冬季赶海需要带上铁锹或是耙子才能看到蛏子的8字洞口,带些食用盐,冬天天气有些凉,撒盐后不要急,需要等一会蛏子才能上来,如果没有反映的话直接挖开就可以了,冬季蛏子行动缓慢,挖开也没有什么问题。
在北风大风天气,由其突然的降温天气赶海是更好的,这样的赶海秘籍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赶海我们是专业的,尤其在北方海域赶海一定要关注我们,神秘赶海地点收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