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芦笋苗的种植 *** ,露天芦笋苗的种植 ***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54 0
不出门在家盆栽2种“蔬菜”,收获一茬又一茬,一家人吃不完

我们平时可以在家里的客厅放一些好看的盆栽,像龟背竹、文竹、吊兰、绿萝、常春藤、发财树、橡皮树、琴叶榕等花卉都可以放在室内当盆栽观赏,这些植物在室内长得旺盛,而有花友则像在阳台养护花卉和蔬菜,其实也可以,室外可以养护的花卉有月季、绣球花、茉莉花等,这三种花卉可以开出漂亮的花朵。

下面的2种蔬菜盆栽在阳台上也很不错,有花友就在阳台上种植了几十盆,经过几个月的养护,收获一茬又一茬,感觉一家人都吃不完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蔬菜摆放在阳台上还有绿化作用,平时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在阳台上观赏蔬菜了,非常惬意,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种蔬菜吧。

不出门在家盆栽2种“蔬菜”,收获一茬又一茬,一家人吃不完!

一、在阳台盆栽芦笋

芦笋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蔬菜,若花友们想种植芦笋,可以去买一些芦笋种子来播种。需要注意的是,芦笋的种皮比较厚,比较不容易吸水,所以芦笋种子需要进行催芽才能够播种。那怎么来催芽呢?

也简单,先把种子清洗一下,然后浸泡在30摄氏度的温水里面,一般需要浸泡2-3天时间,接着准备一条湿润的毛巾,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就可以了。当毛巾变得干燥,我们需要往毛巾里面喷洒一些水分,让毛巾保持湿润。

日常管理和养护

适合芦笋生长的温度是15-20摄氏度,不过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为了保证成活率,花友们可以选择在春天播种芦笋。养护一个月后要注意观赏芦笋的生长情况,将不健康的小苗清理掉,在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多浇水。另外,我觉得用沙土来种植芦笋是挺不错的,沙土的排水、透气性比较好,如果养护得好,能收获一茬又一茬。

二、在阳台盆栽菊苣

菊苣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我们可以将菊苣直接种植到花盆里,可以选择大一点的花盆来种植,这样植株的长势会更好。菊苣有着金黄色的叶片,这些叶片和白菜的叶片还是有区别的,看起来更美观。菊苣和白菜、冬瓜、生菜、空心菜等蔬菜一样好养护,注意在养护得时候不要暴晒。

野生的菊苣分布在日照充足的地方,菊苣在成长的速度快的时候,对于水分的需求相当多,养护这种蔬菜就要多浇水了,平时将一些干枯的、衰老的叶片给摘掉,有利于植株更快生长。

关于可以盆栽的两种蔬菜,就介绍到这里了,花友们喜欢这两种蔬菜吗?

芦笋定植做不好,后期产量大受影响?这样做才能管用好几年

因为营养价值颇高,芦笋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种植芦笋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芦笋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因此定植成为种植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定植指的是把芦笋幼苗从苗圃地移栽到大田中。定植地的选择和定植过程是否合理,都可能会影响到后几年芦笋的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今天小编就分享关于芦笋定植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定植时间

如果是露天栽培芦笋,基本是在4-5月进行育苗,然后在7-8月份种植。如果温室大棚栽培芦笋的话,育苗时间可以推迟到8-9月份,然后在10月份种植。芦笋一般是以春季萌生的嫩茎来食用,而且芦笋每年可以萌生新茎2-3次或者更多,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根据芦笋早期栽培技术的教学,通过地膜培育的早春幼苗,一般在5月下旬就可以进行定植了。如果是露地栽培的芦笋苗,需要根据育苗情况在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定植。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培育出的幼苗,定植标准应该达到高约0.3米,有三根以上的地上茎,七条以上的地下贮藏根。

搬移幼苗时,苗圃内的土壤要保持适当的湿度。用铁锹将幼苗按株行间距10cm见方切成方块,然后起出幼苗运到田间。

定植地选择

芦笋定植地应该选择土壤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能够保肥保水。刚种植过桑树、果园或林地的地块,不适合再种植芦笋。此外,种植芦笋最怕选择了会积水的田块,所以一定要避开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和夏季不易排涝的土地。

定植沟挖掘

在定植前,定植地要深翻整平,然后根据地形和幼苗所需的行距,在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划出直线。然后沿直线挖40厘米宽、40-50厘米深的定植沟。挖沟时,应该将25cm以上的熟土与25cm以下的生土分开。当回填时,底部先放熟土,以促进芦笋根系的发育。

按每亩地的规格,混合3000~5000kg的土杂肥和50kg氮、磷、钾复合肥放入沟内。为了防治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可以适量施入土菌灵。

另外,定植沟可以比原地面低5-7厘米,也不需要填平。两沟中间的垄面要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小拱形。随着芦笋幼苗的不断生长,垄土可以填回定植沟中,形成比原来地面高10厘米的土垄,方便雨季排水。

定植 ***

在修整好的定植沟中间,规划出一条直线,然后根据地上茎的生长发育方向种植芦笋幼苗,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定植。首先,沿着直线按照间距0.3米的规格挖定植穴,大小以幼苗为准,一边挖一边移栽。

如果按南北沟向定植,之一次拔出的地上茎的茎秆应放在北面,而不是在沟的两侧;如果按照东西沟定植,之一次拔出的地上茎应放在沟的东或西侧,与定植方向保持一致。将栽植的秧苗放置在洞中,确保它们的根可以舒展,然后覆盖土壤4-5厘米并按实。

种植密度要合理。白芦笋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 m行距和0.3 m株距,每亩大概种植1200株左右。绿芦笋栽培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以减少到1.4米,株间距同样也是0.3米,每亩可以种植1500株左右。定植后需要及时浇水,自然塌实。一个月应进行查苗和补苗。补苗后也要及时浇水缓苗,以保证成活。

今天关于芦笋定植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动动手指,点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和收藏~

薄膜连栋温室内无土穴盘集中培育芦笋种苗及栽培技术

薄膜连栋温室内无土穴盘集中培育芦笋种苗及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根据上海 、 杭州等市场对芦笋产品的消费习惯 , 选择耐运输品种格兰德 。 该品种为绿芦笋 , 品质佳 , 抗病能力较强 ,不易染病 , 高抗叶枯病 、 锈病 , 对根腐病 、 茎枯病有较高的耐病性 , 适宜大棚和露天种植 。

2 基质选择和装盘

基质采用疏松 、 肥沃 、 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商品基质 ,主要成分为草炭 、 蛭石和珍珠岩等 , 基质装盘前加入适量拌有多菌灵的水 , 充分搅拌后装盘 , 对基质和穴盘均有消毒效果 。 采用 32 孔穴盘 , 浇透水 , 用模具将穴盘内的基质压出播种孔 , 人工播种 。 播种时 , 露白的胚根要轻拿轻放 , 尽量不要碰断 。 播种后覆盖厚 1 cm 以上的基质 , 既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 又可以保证出芽后芦笋幼苗不倒伏 。

3 适时播种

芦笋春季育苗播种时间为 3 月下旬和 4 月上旬 , 大棚温度以稳定为 15~25 ℃ 为宜 。 播种前需要检查育苗温室的保温放风措施是否到位 , 以防止在需要使用时出现问题 ,导致温室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芦笋种苗的生长 。

4 浸种催芽

芦笋种皮坚硬 , 有一层较厚的蜡质 , 不易吸水 , 必须浸种催芽才能播种 。 催芽分 3 步进行 :① 将芦笋种子放在温水中反复搓洗 , 不断换水清洗 , 直至水的颜色不再浑浊为止 ;② 将芦笋种子放入 55~60 ℃ 温水中浸泡 , 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 每隔 4 h 换 1 次水 , 浸泡 2 d;③ 将泡好的芦笋种子置于网袋内 , 将网袋放到恒温箱 ( 温度 25~28 ℃, 湿度 80%~90%), 每天早晚将网袋取出 , 给种子清洗透气 。4 d 左右 , 待35% 的芦笋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

5 出苗前管理

格兰德品种千粒重为 25 g, 出芽率达 80%,500 g 种子的育苗量为 1.6 万株左右 ( 实际出芽率会根据育苗温室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结果 )。 播种后 10 d 左右芦笋种子出苗 , 要在芦笋出苗前控制好育苗温室内的温湿度 。 湿度要始终保持基质湿润 ; 温度在 20~25 ℃ 出芽更好 , 出芽率75%; 温度在 25~30 ℃,8d 左右出芽 , 出芽率 60%; 温度 30 ℃,出芽快 , 但出芽率低 。 因此 , 在出苗前期要控制好温湿度 , 通过保温放风措施使温度保持在 20~25 ℃ 之间 。

6 苗期管理

芦笋出苗后 10 d 左右 , 待幼苗株高 3~4 cm 时喷施1 次 70% 噁霉灵 1000 倍液防治猝倒病 ;15 d 左右出第 2 根茎时 , 补充喷施 0.2% 微量元素肥料 。 在干旱高温时要注意防治蚜虫 , 可选用 50% 吡蚜酮 75 g/hm 2 喷防 。 整个苗期 , 要用 5% 甲维苯甲酸盐 120 g/hm 2 防治 3 龄以前的斜纹夜蛾 ;同时 , 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 温度不能超过 35 ℃, 高温 、 光线较强时育苗温室需要打开外遮阳装置 , 水分要保持育苗基质见干见湿 。

7 移栽及后期管理

采用穴盘集约化护根育苗 , 没有缓苗期 , 夏季可以直接移栽 。 株高 30 cm 以上 、3~4 条茎 、5~6 条根时可以移栽 。32 孔穴盘的苗期是 80 d;50 孔穴盘 ,60 d 必须移栽 。移栽前要先整地 , 深翻土地 , 施有机肥 45~75 t/hm 2 , 挖40 cm伊50 cm 规格的定植沟 。 先将有机肥放到定植沟内 , 再用翻上来的熟土覆盖有机肥 , 拌和均匀 , 最后在熟土上覆盖生土 , 留沟深 13~15 cm 用以栽植芦笋苗 , 芦笋栽②生土上面 。移栽前撒施 3% 辛硫磷颗粒剂 22.5~37.5 kg/hm 2 , 随施随栽 。 移栽时 , 将大小苗分开 , 种植规格株距 25~30 cm, 行距1.2 m, 定植株数为 3 万株 /hm 2 左右 , 用种量 1 050 g/hm 2 ; 定向栽植 , 使每株芦笋最后长向一致 。 随栽随浇水 , 第 1 次浇水要浇透 , 缓苗以后施 1 次尿素 150 kg/hm 2 作促苗肥 ; 缓苗后 1 个月施复合肥 375 kg/hm 2 。 保持棚内没有积水 , 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 60%~70% 之间 。 芦笋根系强大 , 移栽后稍微缺水不影响其生长 , 还会促进根系向更深的土壤下扎 。 但是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芦笋根系的生长 , 引发部分病害 , 还可能出现沤根烂根的现象 。

芦笋可采用露天栽植和设施栽植 2 种方式 , 露天栽植缓苗时要喷施 1 次芦笋专用除草剂 , 设施栽植只需在大棚两边雨水淋到的地方进行喷施即可 。

栽下小竹笋,圆了增收梦

一排排整齐的钢架大棚,大棚内芦笋绿意盎然,大棚外露天种植的芦笋随风摇曳。在裕安区单王乡王拐村百亩芦笋扶贫产业基地内,大棚芦笋和露天种植芦笋接连成片,虽已入冬,却充满生机,小小芦笋渐渐成为这个昔日贫困村的“摇钱菜”。

日前,记者走进王拐村百亩芦笋扶贫产业基地一座大棚,看到大棚内1米多高芦笋长势正旺,今年69岁的尹之虎正和同伴们在大棚里为芦笋除草松土。尹之虎是村里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芦笋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之初就在基地里务工,每天80元的工资、午餐由基地统一安排,尹之虎很满意现在的这份工作。尹之虎说:“一开始村里建这个大棚时,我们就参与其中,一个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挺不错的。”芦笋扶贫产业基地自建设起,在用工上优先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今在芦笋基地里常年务工的贫困户有4人,农忙时每天有近30人在基地务工。

芦笋可供蔬食,一般幼苗栽下4个月左右就可以产生效益。王拐村地处淠河河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特别适合芦笋栽植。正在现场忙碌的六安市悟博芦笋种植场负责人袁以艾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冬季栽的幼苗,到明年四月份就可上市,4个月就能见效益。一年采三季,一亩地产量约1500公斤,按10元一公斤算,除去种苗、肥料、人工,一亩地产值一万元钱没问题,大棚里的效益还要更高一些。”

作为裕安区深度贫困村,如何找到适宜王拐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帮扶单位区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一直思考的事情。通过邀请专家到村调研、土壤水质等送检,王拐村在发展花生、打瓜等本土特色产业的同时,把眼光瞄准了最适宜种植的芦笋。通过流转土地、建钢架大棚搭好了产业引进的“台子”,邀请大户进驻、帮助联系专家指导,王拐村芦笋扶贫产业基地在2018年建成并逐渐产生效益,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芦笋产业。“我们基地为村里的脱贫户和周边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助,既能为他们育苗、提供技术,又能收购他们的芦笋进行销售。”谈起基地的发展和带动作用,袁以艾信心十足。

为助力大户做好芦笋种植等工作,王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常到基地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在注册商标、绿色认证、联系农技专家等方面提供帮助。目前,村里的芦笋基地有37个大棚,还有露天种植的近百亩芦笋,在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30万元。“我们引进芦笋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村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芦笋种植大户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余诚说。(李立胜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家佳)

如何种植芦芛

芦笋更佳种植时间是在春季,也即是4-5月份的时候,秋季也可以种植,但秋季适合露天种植芦笋。芦笋种植基地普通选定土质蓬松透气性好,局面高,排水通畅,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

芦笋种植时间普通是在3月份至4月份时代;选定圆润丰满的种子,并用低温举行处分;把种子和细沙混合起来,以条播的方式播出去,笼盖一层0.5厘米厚的细土,一个月后对莴笋幼苗进行定植处分,在7月份的时候就可举行人工采集。

营养代价

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炊事纤维松软可口,能增进食欲,赞助消化。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级而珍贵的蔬菜

当代营养学剖析,芦笋卵白质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种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批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卵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分株繁殖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盘据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好处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辛苦费芦笋园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普通只作良种繁育栽培。http://www.sxyzzz.com/

文章来源:陕西养殖种植物联网

芦笋定植做不好,后期产量大受影响?这样做才能管用好几年

因为营养价值颇高,芦笋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种植芦笋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芦笋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因此定植成为种植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定植指的是把芦笋幼苗从苗圃地移栽到大田中。定植地的选择和定植过程是否合理,都可能会影响到后几年芦笋的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今天小编就分享关于芦笋定植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定植时间

如果是露天栽培芦笋,基本是在4-5月进行育苗,然后在7-8月份种植。如果温室大棚栽培芦笋的话,育苗时间可以推迟到8-9月份,然后在10月份种植。芦笋一般是以春季萌生的嫩茎来食用,而且芦笋每年可以萌生新茎2-3次或者更多,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根据芦笋早期栽培技术的教学,通过地膜培育的早春幼苗,一般在5月下旬就可以进行定植了。如果是露地栽培的芦笋苗,需要根据育苗情况在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定植。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培育出的幼苗,定植标准应该达到高约0.3米,有三根以上的地上茎,七条以上的地下贮藏根。

搬移幼苗时,苗圃内的土壤要保持适当的湿度。用铁锹将幼苗按株行间距10cm见方切成方块,然后起出幼苗运到田间。

定植地选择

芦笋定植地应该选择土壤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能够保肥保水。刚种植过桑树、果园或林地的地块,不适合再种植芦笋。此外,种植芦笋最怕选择了会积水的田块,所以一定要避开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和夏季不易排涝的土地。

定植沟挖掘

在定植前,定植地要深翻整平,然后根据地形和幼苗所需的行距,在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划出直线。然后沿直线挖40厘米宽、40-50厘米深的定植沟。挖沟时,应该将25cm以上的熟土与25cm以下的生土分开。当回填时,底部先放熟土,以促进芦笋根系的发育。

按每亩地的规格,混合3000~5000kg的土杂肥和50kg氮、磷、钾复合肥放入沟内。为了防治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可以适量施入土菌灵。

另外,定植沟可以比原地面低5-7厘米,也不需要填平。两沟中间的垄面要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小拱形。随着芦笋幼苗的不断生长,垄土可以填回定植沟中,形成比原来地面高10厘米的土垄,方便雨季排水。

露天芦笋苗的种植方法,露天芦笋苗的种植方法-第1张图片-

定植 ***

在修整好的定植沟中间,规划出一条直线,然后根据地上茎的生长发育方向种植芦笋幼苗,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定植。首先,沿着直线按照间距0.3米的规格挖定植穴,大小以幼苗为准,一边挖一边移栽。

如果按南北沟向定植,之一次拔出的地上茎的茎秆应放在北面,而不是在沟的两侧;如果按照东西沟定植,之一次拔出的地上茎应放在沟的东或西侧,与定植方向保持一致。将栽植的秧苗放置在洞中,确保它们的根可以舒展,然后覆盖土壤4-5厘米并按实。

种植密度要合理。白芦笋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 m行距和0.3 m株距,每亩大概种植1200株左右。绿芦笋栽培不受培土的限制,行距可以减少到1.4米,株间距同样也是0.3米,每亩可以种植1500株左右。定植后需要及时浇水,自然塌实。一个月应进行查苗和补苗。补苗后也要及时浇水缓苗,以保证成活。

今天关于芦笋定植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动动手指,点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和收藏~

芦笋秸秆还田的利弊

夏笋采收结束,秸秆还田好还是人工割掉把棵子拉出田好?什么情况下可以秸秆还田?为啥别人可以秸秆还田我就不可以?

不啰嗦直接按点分析:

留茎主要看天气,需要避开多雨天气。天公不作美留茎一地病,别人12月棵子黄,你跌进10月就开始黄,秋季营养累计不到位,鳞芽分化不好,明年怎么可能有产量?所以看准天气,适时、及时留茎很关键!秸秆还田的优点是清园速度快,省人工。

但是,秸秆还田的缺点也很明显。其一,笋田有茎枯病、褐斑病等病害的,秸秆还田会加重接下来留茎以及来年病害的发生和严重性。因为带病菌的棵子都打碎到地里了,相当于人为均匀的传播病菌。

其二,秸秆还田如果用的是老式的、小的机器,那么想把棵子清理干净不留茬很难。一般都是耙机下压,刀片吃土才行,这样不可避免的就要毁掉土里未露头的一批嫩芽。而且经过下压即便刀片打不到的嫩芽出来后基本上80%都是残次笋,不能作为有效茎留茎。

说白了就是秸秆还田毁嫩芽太多,这在冬季清园还不要紧。如果是夏笋结束留茎,这次留茎就关系着秋茎的数量和后续的营养累计、鳞芽分化等。经过不断观察,每棵独立的有效茎会分化5-6个鳞芽。而且秋茎留茎8-10根更好,如果采笋稍微过采,又秸秆还田毁芽太多,那么接下来很难整体做到留8-10根茎。导致秋茎留茎数不够,鳞芽分化就不可能好。简单说就是留秋茎不建议秸秆还田,冬季清园可以。

下面咱说说人工清园,缺点很明显就是慢、累、人工贵、棵子没地方处理等。但是如果咱种的不多,地里还有病害,那么还是人工清园吧。

把有病害的棵子清除出去扔的远远的,对减少病害传播是绝对有效果的。尤其是留秋茎,多一批芽子多一批茎呀!豫北很多是3-10亩的地块,完全可以人工清园,甚至可以每人一把新剪刀,剪完拉出去,可以保留地面以上不够采笋长度的笋。或者镰刀割,肩背式除草机割都行,只不过地面以上的笋都会损坏掉。

如果地里有病害,地块不太大的,人工还好找,费用在承受范围之内,我还是建议人工清园。

总体来说我也知道很多成规模的,有时候明知道有病害,但是涉及人工费用、时间节点、整体管理等等,不得不秸秆还田。如果在没有有效控制病害的药物以及管理,导致病害一年比一年严重,没产量还入不敷出,其结果就是毁地退出。所以北方露天大田大规模芦笋种植几百上千亩的并不多见,超过200亩的有也没几个盈利特别好的,不赔就算不错了。相对来说南方搞避雨栽培的会好一点,江苏就很多200-300亩的,有的单户超过了100亩。但是病害虫害以及种植管理、人工管理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大家需要认真分析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清园 *** 。

琢磨透“土特产”调研行|永济芦笋的“涅槃重生”

琢磨透“土特产”调研行

永济芦笋的“涅槃重生”

记者 余果

  在永济市,芦笋产业经历了“先繁盛、后衰落,如今再崛起”的过程。

  高峰时,农民售笋收入占家庭收入40%以上。永济市先后建成18个外向型规模加工企业,其中2005年白芦笋罐头出口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5%,产品销往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低谷期,芦笋价格一路下跌,从10元/公斤下跌到3元/公斤,笋农亏损严重。

  如今,永济芦笋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济芦笋的“涅槃重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永济,一探究竟。

欣欣向荣 永济芦笋焕发生机

  永济市位于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30万亩黄河滩涂地。滩涂地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为芦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眼下,正是芦笋采摘的好时节,在永济市韩阳镇的3000余亩芦笋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农户们头戴遮阳帽,手拿工具采摘芦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记者看到,农民工一边用手刨开生长在沙土中的白笋,一边用笋铲铲出,各个步骤连贯娴熟。

  地里的工人们忙着采收,地头还有人专门负责将刚采收的芦笋,按照规格切断,装筐运走。

  露天芦笋一年的采摘期为2个月左右,除草、施肥、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芦笋产业实现了劳动力在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在这里干活时间自由,接送孩子方便,一天能挣120多元钱,收入很理想。”韩阳镇上源头村 一名村民说。

  一位山东客商告诉记者,他每年都来永济收购芦笋,坚持了十来年了,现在每天能收2吨左右的芦笋。

  据了解,芦笋的稳产期是14年左右,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其中春天的芦笋营养价值更高,深受各地客商青睐。

  “今年的白芦笋价格还是差不多的,一亩的毛收入能达到12000元左右,纯收益5000元左右。”一名笋农说。

  近年来,永济市把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结合黄河滩地土质特点,以沿黄河滩涂的蒲州、韩阳、栲栳、张营等几个乡镇为重点,大力推行、鼓励农民发展芦笋种植。

  目前,永济已经建立了万亩芦笋种植基地,芦笋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规模效应 永济芦笋“整装出发”

  在蒲州镇西文学村新五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青翠肥嫩的芦笋,或高或矮根根挺拔,长势喜人,形似“绿色毛笔”,书写着增收的故事。

  十几名村民挎着篮子,拿着剪刀,沿着垄沟,在芦笋田里穿梭奔忙,采摘、剪切、装箱……收获喜悦。

  “我们村大棚种的青笋,一年能采两茬,之一茬是二月份到四月份,第二茬是八月份到十月份。”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峰说,“我们的青笋一部分出口,一部分内销,销往运城、临汾、太原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合作社还根据芦笋生长周期长、株间行距较大、复种指数低等特性,摸索在芦笋的畦沟中套种甜瓜的模式,实现效益更大化。

  为什么选择套种甜瓜?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甜瓜生长周期短,两个月就成熟上市。二是甜瓜往高处长,芦笋在低处长,互不影响。”赵建峰说。

  为推动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永济市规划建设了200亩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德国先进的黑白膜覆膜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芦笋质量。

  “膜盖上去后,提高了芦笋产量,隔绝了阳光,红头的出生率会减少到5%以内,出来的都是精品。”永济市耀辉绿色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耀辉说。

  据了解,黑白膜一次投资可以连续使用五年,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的芦笋粗度适中、口感脆爽、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

  通过覆膜技术科学种植,芦笋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亩产值可达12000元,已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芦笋面积2000余亩。

  “芦笋覆膜栽培技术是永济市近年来推广的一项芦笋生产新技术,能够提质增效30%,解决永济市目前芦笋生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大大提振永济市特色芦笋产业的发展。”永济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李丙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史耀辉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1998年出生,去年才从事芦笋种植。他在洛阳理工学院学习的并不是农业相关的专业,而是美术专业。

  史耀辉告诉记者,他在永济承包了138亩地,专门种植芦笋,让记者感到十分诧异。

  “首先,芦笋产业比较容易做,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其次,按照别人的成功案例做,学人家小面积的管理方式,我大面积推广应用,效益很可观,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史耀辉非常自信地说。

  史耀辉介绍,现在他应用的生产管理模式,之一年投入,第二年就有收益,而且正常情况下,芦笋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多。

  经营芦笋产业一年有余,有什么困难的事情?

  “在芦笋的采收季节,招采笋工,管理采笋工的干活质量。我去年开始采取新的工资结算方式,按量计酬。多劳多得嘛!干得好的,一天能挣200元左右。现在很多地方还是按天计酬,一天120元,因为大家习惯这样的方式。”史耀辉说。

  种芦笋,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前些日子,雨水较多,我有19亩地,一天的采笋量是400公斤。隔了一天,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同样的19亩地,采了550公斤芦笋。按照9元一公斤来算,多挣了1350元。”史耀辉开心地笑了。

精深加工 永济芦笋再放异彩

  “我们现在芦笋的利用率只有50%,而废弃的50%,其营养价值仍然很高。我就考虑在废弃的这部分做文章,进行深加工,提高芦笋的利用率。”永济市国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强食品”)负责人王艳红说。

  2012年,王艳红与丈夫把工厂建在黄河岸边的蒲州镇韩家庄村原来的芦笋加工厂,当年年底建成了之一条速冻芦笋生产线,开始芦笋加工。

  2013年,速冻芦笋还是人工切段,为了节约加工成本,提高效率,该公司研发了“切菜尺盒”,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产品,这项发明每年为公司节省开支10多万元。

  2016年,该公司开发研制了芦笋茶产品,使芦笋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5%以上,每年为笋农增收5000元以上,也使芦笋成为大众消费饮品。

  “永济芦笋茶以新鲜绿芦笋和白芦笋为原料,不添加其他物质,经过烘制后,保留了芦笋的原有功效。经过冲泡,芦笋茶茶汤晶莹剔透,鲜爽甜美,连茶根也可以吃掉。”王艳红说。

  然而,这一杯晶莹剔透的芦笋药茶,从种植到加工,都让国强食品呕心沥血。

  有了制茶的想法后,王艳红便在全国范围内寻找 *** 芦笋药茶的加工技术。虽然多方寻求合作,但王艳红等来的却是一家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否定答复——这不可能,芦笋所含的水分太高了。

  困难并没有使国强食品放弃。企业科研人员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芦笋产业的拓展找到新的出路。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利用速冻脱水的技术,把发酵后的芦笋经炒制后放入冷库进行低温水均衡,如此反复操作,就可以保留芦笋的营养成分,完成脱水制茶。

  王艳红表示,芦笋药茶的 *** 关键在把握炒制、低温水均衡的火候。只有全部工艺精确,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芦笋药茶。

  2017年,该公司又成功研发了芦笋青苗粉,同时开发了众多的芦笋青苗粉衍生产品,如芦笋挂面、芦笋早晚餐等。

  2018年的芦笋新产品——芦笋饺子问世。饺子皮是用绿芦笋粉和小麦粉混合制成,饺子馅是用白芦笋和大肉精制而成,口感清香,又有保健功效,市场反响非常好。

  “在芦笋产品的研发上,我们将永不停歇,永远在路上。”王艳红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成功的真谛:自强与厚德。而芦笋这种植物也同样拥有着上述精神和品格:它可以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也可以在贫瘠的沙漠里生存,不仅如此,它还能带给人们财富。

  初夏,站在永济芦笋的田埂上,望着自强忙碌的永济人民,记者似乎感受到了永济芦笋崛起的磅礴之势……

邹平市高新街道大新村:“芦笋+金蝉” 特种养殖铺就致富路

今年以来,邹平市高新街道大新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利用之一书记扶持资金,投资10万余元,建成1035平方米冬暖大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驻村“之一书记”孙之轩结合村情和村“两委”共同探讨,不断调优蔬菜大棚种植品种结构,决定采用“芦笋+金蝉”立体化种养新模式。

年初,孙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前往曹县巨鑫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芦笋生产加工基地进行项目考察,并花费2900元购买芦笋苗3250棵进行栽种。

“大棚芦笋一次种植多年收益,采摘时一般都是掐个尖,剩下的还会继续长出新芦笋来。一年中采摘期可持续八个月,春笋、夏笋和秋笋加起来,每亩产量4000斤左右,亩产值2万元左右。”孙书记说道。

芦笋养殖金蝉更有优势。芦笋的根系是肉质根,鲜嫩且营养丰富,并且大部分根分布在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能解决金蝉养殖所需要的养分,有效提高金蝉成活率和产量。“金蝉蝉蚁将在今年8月份撒种,两年后开始收获,比露天养殖提前一年收获。预估每亩产量300斤左右,亩产值3万元左右,加上芦笋的收益,可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左右。”

大棚芦笋从种植管理到销售,包括土地耕作、播种育苗、喷药施肥、浇水打顶、采摘销售等多个环节,都需由人工来完成,常年用工量在2到5人左右,采笋旺季用工量在10到20人左右,带动了本村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下一步,大新村党支部将坚持党建为引领,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引领带动模式,继续在芦笋产业上做文章,使芦笋种植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打造大新村特色“致富经”。

温室芦笋栽培才是王道,比露天种植生长更快、产量更高

文 | 肖邦的笔记本

编辑|肖邦的笔记本

前言

芦笋是一种高效益绿色经济作物,但露地生产的芦笋有一定的季节性,人们无法周年吃到新鲜美味的鲜芦笋。

近年来世界芦笋产业都在向周年化、设施化方向发展,以便能提高芦笋产量和常年供应市场鲜品。

我国北方地区芦笋生产季节短、鲜笋供应市场时间集中,仅2~3 个月时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北方地区温室因其保温条件明显优于露地,且可以附设人工加温设施,覆膜保温时期早,植株萌芽早,采收始期一般比露地早 80~100天,可在新年和春节期间供应市场,芦笋品质好、价值高。

而且温室生产芦笋,出笋时间可以达到8~9个月,产量高、利润大。但温室栽培芦笋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空气、光照都与露地栽培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温室绿芦笋栽培有其自己的特点。

温室绿芦笋栽培特点

收获早期日光温室内平均温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情况下,嫩茎萌生与伸长都比较缓慢,而且因为芦笋根盘休眠不充分,株从间的鳞芽萌发很不一致,使采笋盛期,峰顶低落,收获期天数明显延长,温室内保温不好鳞芽易受冻。

收获后期外界气温高,棚温就更高,嫩茎伸长加速,茎顶鳞片,容易开散,而且这时根盘贮藏养分已明显减少,嫩茎细,更促进顶头的开散现象。如措施不当,芦笋的质量和等级都会大大下降。

由于温室绿芦笋收获结束季节提前,其后的有效生育期延长,这样待首批地上茎形成以后,经反复多次的萌芽生长,很容易出现株丛茎数过多,生育过茂的倾向。

加之温室与露地栽培相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不易流通,生长过于繁茂的芦笋,病害、虫害很易流行。

因此,在温室栽培的绿芦笋品种要求品种抗病性要强,要比较耐高温高湿。同时,应该选择早生性强、休眠期短、产量高的品种。

由于采收期间温室内温度高,变化剧烈,需常通风换气,土壤水分丧失快,所以,要经常灌水,以免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温室绿芦笋采收期长,棚内温湿条件变化剧烈,采收后的根株易衰弱,株丛生育初期茎枝长势差,对肥料的需求非常敏感,适时早施速效复壮肥,促进新茎成长,使株丛迅速复原。

温室绿芦笋定植及幼苗期的管理

温室绿芦笋幼苗定植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早春4 月定植当年育成,或去年秋育的越冬大苗经济效益更高。4月定植的大苗,如栽培管理得当,当年元旦、春节即可采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温室绿芦笋定植的密度应比露地大些,一个标准的日光温室,可定植1200~1500株(实际种植面积 0.72亩),行距 140cm,株距 25cm。

首先应平整地块,深耕 35cm 左右,打碎土块反复耙细搂平,做到土松、地净、面平。

然后开挖定植沟,按行距要求 (140cm) 开好定植沟 (沟深35~40cm,底宽 35cm,口宽 45cm),把堆肥与土混合均匀施于沟底层,厚为 10~15cm,4~6㎡。

然后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可用50%锌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在沟底,在这一层上施入底化肥,每亩磷酸二铵 10kg、尿素 8kg、钾肥 5kg。最后再于化肥和土混合层上回填 15cm 左右的土,以防幼苗根部接触化肥被烧伤。

在回填土之后,需要进行一次充分的透水浇灌。待土壤下沉后,再次回填土,使其达到离地面10厘米的高度。这样就可以进行定植了。

在定植前的3天,需要给定植沟进行充分的灌水。3天后,按照株距要求(25厘米)进行定植。

在沟内挖掘10厘米深的 *** ,将幼苗按照它们地下茎生长点发展的方向排放成直线放入穴中。这样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工作,例如施肥、培土和采收等。

一面排苗,一面覆土。覆土后浇水。待苗成活,抽出新茎,再分期覆土,直至与哇平为止。这样,可以满足初定植的幼苗对土层氧气和土温快速上升的生态环境的要求。

否则,一次覆土过深,土层供氧不足,地温上升也慢,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苗株成活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追施肥料,干要灌,涝要排。

温室绿芦笋的幼龄期管理

芦笋定植后到可供采收前,这一生长发育阶段称作幼龄期,此期间的管理合理与否,对成年期的产量和品质关系极大。芦笋幼龄期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耕、除草和覆土

由于芦笋的栽培行距较大,幼龄期的植株较小,覆盖程度低,因此 *** 的土地面积较大。

温室里的土壤温度上升迅速,这不仅促进了幼株的快速生长,还容易滋生各种杂草。这些杂草会与芦笋幼株争夺水分和养分,因此需要及时清除。

对于茎边和茎眼的杂草,应该用手拔除。而行间和株间的杂草可以结合中耕来锄掉。在芦笋的幼龄生长期,需要进行多次中耕。

每次灌水后,土壤很容易结块,为了改善通气性能,中耕是必须的。同时,每次中耕时还需要将种植沟进行分次覆土。

覆土时需要注意向植株的四周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大约为2至3厘米,直到地下茎被掩埋至畦垄面下15至20厘米的深度为止。覆土还可以起到抑制垄间杂草生长的作用。

入夏温度高,雨水多,或灌水施肥后,杂草滋生尤烈,土地又易板结,与此同时,幼株根系日趋发达。根群密布,根系呼吸作用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更要中耕松土,使土壤氧气充足,以满足根系生理机能的需要,保证芦笋正常生长发育。

2.间作

定植当年的幼龄芦笋,株丛小,根系少而短,而行距又大。在不妨碍芦笋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行间空隙,可间作一些比芦笋矮、吸肥不多的豆科作物或蔬菜,如地豆、豌豆、胡萝卜、叶菜等,并要求在 7一8 月采收完毕,以利芦笋发棵生长。

间作物应距芦笋株丛40~50cm,不宜靠近,间作物要本着不与芦笋争肥、争水、争光,不影响通风,不容易感染病虫害的作物为原则。这样,不仅可弥补芦笋起产前的一部分经济收入,而且还可抑制垄间杂草的滋生和蔓延。

3.追施肥料

温室绿芦笋在幼龄期的嫩茎生长发育阶段比成年植株要长,大约需要60至80天。此时,植株会频繁地抽发新的嫩茎,因此需要更多的营养供应。为了满足每次抽发新茎时的需求,需要及时进行多次施肥

虽然此时单位面积施肥总量少于成年期,但追肥次数却多于成年期,并且每次施肥量,应随植株成茎的增加、根盘的扩展延伸而逐渐增加。

当第二次抽发嫩茎时,每亩施尿素 10kg 或复合肥 10kg。之后,一般约每隔1个月,抽发1次嫩茎,都应相应追 1次肥,施肥量要比前 1 次递增,尿素或复合肥5kg。

植株经过多次抽发新茎,根盘渐大,地下茎生长点不断扩展,入秋更加旺盛。白露、秋分间应重施 1次秋发肥,施量视肥力情况而定。

肥力差的,一般每亩施尿素 10kg,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15kg;或单施复合肥25~30kg。肥力好的,施尿素5kg,过磷酸钙7~8kg,氯化钾 7~8kg或以人粪尿500~1 000kg代替尿素;或单施复合肥 15~20kg。

重施秋发肥的目的在于有利形成较大的同化器官,促使植株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累积同化养分,为以后产笋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4.灌溉和排水

幼龄芦笋根系扎得不深,也未充分发育,吸收水分能力差,需水也较少。因此,这一时期的灌溉与排水,应视情况而定。

雨水少,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在干旱季节应每隔 10~15 天浇1次水,浇水量以能充分湿透地表以下 25cm 深的土壤为宜。此外每次施肥后也应及时浇水,以利根系吸收肥料。

雨水多,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如果不遇到大的干早,一般不浇水。但应结合中耕疏松土壤,以便根系能充分进行呼吸作用,并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

如遇上秋早加高温,植株蒸腾作用大,同时,又值秋茎旺发时期,应不失时机的浇灌透水。否则,不仅影响秋茎抽发,而且还会导致植株早衰。

5,植株调整与防病

温室绿芦算株丛有效生育期长,根株反复萌芽的次数多,株从发育容易出现生长过茂,加之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差,很容易招致病害蔓延。

因此,需要适时控制芦笋群体的增长。一般当年定植的芦笋植株,7月底以前单株大茎数不宜超过4个,茎数过多,应疏删茎枝,调整植株群体,控制株丛发育进程,避免株丛生育过茂,控制病害蔓延,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温室绿芦笋棚膜设置时机及采收期管理

1.温室覆膜时机

温室绿芦笋开始覆膜的时间确定很重要,要根据品种的萌芽特性、休眠长短以及温室的保温性能来确定。

保温愈旱,愈有利于鳞芽早萌发,但外界气温变化很不稳定,萌芽后易发生冻害。因此要求覆膜保温后,温室内更低温度能在5℃以上,萌芽开始以后,温室内绝对不能出现 2℃以下低温。

另外,不同的品种休眠特性不一样,要根据品种的特性,使其充分休眠后,覆膜保温。

以新西兰优质绿芦笋品种特来密为例,该品种萌芽早,休眠期短,0~5℃的低温下,20 天左右即可通过休眠。

根据该品种的萌芽休眠特性,可在 11 月初灭茬,拔除残茬枯茎,并进行全园中耕,施催芽肥,其后再向根株上培土10om厚,接着喷酒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

11 月中下旬覆膜,12月中旬通过休眠,开始萌芽出笋。这时温室内更高温度应保持在 30~35℃,夜间更低温度保持在 10~13℃。

因此温室绿芦笋覆膜设置的时机应综合考虑株龄、前一年株丛的发育状况、品种熟性早晚和休眠深度、保温条件以及收获期间嫩茎产量和质量变化等要素,综合起来确定。

2.采收期间的管理

采收期间根据外界气温回升情况及根株贮藏养分消耗情况,分前后 2 个阶段。

前期重点是保温管理,幼茎萌生后,要预防夜间的冻害,一般在早期外界气温还较低时,晚间应被覆草苦等保温材料,特别是外界夜温低于 5℃ 时,万万不能大意,否则,将会出现冻害及低温所致的异常茎发生。

采收后半期,因外界气温升高,温室温升到 32℃ 时,要进行换气降温,此时土壤极易干燥,灌水最为重要,并且要及时正确判断采收结束期。为此,要注意观察记录采收的嫩茎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3.温室温度控制

密闭温室内的温度,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可高达30℃以上。通常以 25℃作为棚膜开闭的标准温度。一般晴天10:00揭膜,傍晚盖膜。寒冷天气应提早盖膜。

外界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晚间要加盖草苫保温,当外界气温更低在 5℃以上时,晚间可以不必盖膜。

由于每天开闭棚膜,使棚内水分散失快,土壤干燥,夜间易遭受冻害,这时要经常少量浇水,以提高保温效果。

4.采收

温室中的芦笋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从芦笋萌芽到采收,当温度保持在15℃左右时,大约需要8天的时间;而当温度超过20℃时,仅需4天。

因此,在早期阶段,低温下芦笋的产量增长速度较慢,但是在不受冻害的情况下,低温下的产品质量优良,茎部紧密,含糖量高。

当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后,芦笋采收量会出现高峰。然而,温度继续升高,高温环境会导致芦笋头部容易松散,口感变淡。为了提高芦笋的品质,需要加强通风和降温管理,并增加浇水频率,增加每天的采收次数。

同时,也要及时去除过细、冻伤和其他不良茎以及茎底留有的侧芽。

5.灌水

早期灌水只需轻浇,以防霜冻为主。中期后气温升高,大棚要经常撩膜通风降温,土壤水分丧失很快,又因嫩茎长得快而多、需水量也多,因此,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都要增加。

大棚的中心温度高,土壤水分丧失快,浇水量也要多些。一般每次每平方厘米的浇水量为 20mL 以上。浇水应在采割后的午前实施,更好浇井水。午后地温低,浇水则不利于嫩茎生长。

6.追肥

一般采割嫩茎开始后,每隔 1个月追肥 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或硝酸 10~15kg,对水 800~1 000倍,结合灌溉追施。

7.换气

根据芦笋生长对温度的反应,温室内的温度不宜超过 25℃以上。

一般早期当白天棚温升达 25℃ 时,开始放风,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掌握。中期晴天阳光充足,于9:00 左右撩起顶膜,傍晚 16:00左右放下保温,早期应提早到午后 15:00左右。

当外界气温超过 20℃ 时,可卸除裙膜,并将顶膜缩狭,用卡槽卡好。

8.收获结束期

温室栽培开始采割期比露地早 2个多月,且温室内温度状况比较好,采收盛期出现早,收获结束时期也明显提前。

由于每年气候条件变化有差异,当年和前一年株丛发育状况也不同,每年收获结束期常有不同。

决定收获期的主要指标是产量和质量的变化。一般符合 3 级 (茎粗0.96cm) 以上的嫩茎在 15%以下,嫩茎头部开散早,即应停止收获,否则,将不利于株丛恢复生长。

笔者观点

大棚芦笋要比露地芦笋生成的很快,因此需要水肥量也会更大,生产时间长,要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同时也要时刻注意预防病虫害。

在采笋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Xun-Lan Z .High-yield and good qual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Asparagus(Asparagus officinalis L.).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2> Nicola S , Hoeberechts J , Fontana E .Out-of-Season Asparagus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a Soilless Culture System to Grow Asparagus with a High Marketable Value.Acta Horticulturae, 2003(614):95-102.DOI:10.17660/ActaHortic.2003.614.12.

<3> Masayuki E ,江上 正之, Kunihiko T ,et al.MULCHING FORCING CULTIVATION METHOD FOR ASPARAGUS AND MULCHING FILM FOR FORCING CULTIVATION OF ASPARAGUS:JP20040229897

.JP2006042700A<2023-07-20>.

标签: 芦笋 露天 种植 *** 苗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