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荣/文
位于桐梓县城南2公里的马鞍山,因在平坦地上向苍穹突出一块巨石,酷似马鞍,人们便以形取名为“马鞍山”。马鞍山诞生在二叠系梁山组上边,即为二叠系茅口组,沉积厚度200多米。质地颜色由下往上变浅,结晶粒度由下往上变粗还夹有燧石团块。上边灰岩质纯,易溶蚀,形成美丽的石林、峰林、溶斗景观。山体呈东北—西南向。山体中间南、北向各有一个岩厦,北洞岩厦敞口向北略偏东,坐南向北,海拔960米,高出天门河水面约40米,与岸北魁岩隔河相峙;南洞岩厦坐北向南,里窄外宽,洞口呈喇叭状,海拔955米,高出南溪水面约35米。
1980年,省博物馆组织人员到黔北进行考古普查,经过试掘肯定性质:“有足够的特征区别于已发现的文化”。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6年、199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次进行系统发掘。首次系统发掘于1986年10月28日至12月17日开展,历时50天。采用大方格揭露 *** ,发掘7×3.5平方米,下挖2.1—2.7米,挖去堆积约60立方米。首次发掘获数千件石制品、万件动物化石、磨制骨器10余件,铀系法测年代为1.8万年至5.3万年。第二次系统发掘于1990年10月23日至12月19日开展,历时58天。这次发掘集中于遗址中部,共发掘1×23平方米,发掘采用了自然层与水平层相结合的 *** 。在发掘北洞的同时,对1989年1月18日发现的南洞文化遗址试掘五个探方,并对坡下被挖出的堆积进行清理工作。第二次发掘获2万件碎骨片、400多枚动物牙齿化石、石制品1300多件,还获人牙化石4枚。文化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2006年6月6日,贵州省人民 *** 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先是马鞍山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2006年9月6日至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顾问张森水研究员带队前往马鞍山遗址清理两次系统发掘遗址,又发现许多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已留存县文管所。他们此行目的是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对其后期保护和建设制订总体规划。
北洞遗址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万件动物化石,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统动物群的代表动物齿化石;获得较丰富的用火遗迹:薄灰烬层、烧石、红烧土块和烧骨。出自第3层的烧骨,经测量含碳量为20.18%;数千件石制品,磨制骨器10余件:骨锥、骨鱼叉、骨铲、骨镞(骨箭头)、刻纹骨棒、耳坠、胸坠。铀系法测年代为1.8万年至5.3万年前(其中2—6层为1.8万年,7—8层可达3万年以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珍贵的骨簇,作为弓箭史最早的实物证据,它是目前国内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唯一一件骨簇,保存完整,它表明马鞍山人当时已经发明了弓箭。1990年第二次系统发掘,所发掘碎骨片的专项研究分析指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马鞍山智人的生活活动之一。
南洞遗址1990年冬试掘,出土动物化石万余件,动物牙齿化石300多件,初步鉴定为15种属;石制品202件,其中43件已加工成器的工具,磨光石斧2件,它暗示遗址所在区域内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古人类活动,还获人牙化石4枚。
北洞遗址中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出自层位上部的2—6层器物,以小型工具为主,类似四川富林文化,更远可追溯至我国北方的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代表一种交流文化;出自层位下部7—8层的文化遗物,与黔西观音洞文化接近,代表一个区域文化。总之,从时间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考虑,以及出土文化遗物的丰富,它是我国最早认识在同一文化遗址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它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旧石器多元结构和文化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鞍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给我们描绘了马鞍山晚期智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图景。在马鞍山附近山间盆地周围,温暖多雨的气候,坡脚雨水冲刷下堆积肥沃的土壤,牧草旺盛,箐密林深,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群马鞍山的男女老幼手持自制的狩猎工具弓箭、木棒在围捕食草动物;一群在河边或湖边用鱼叉叉鱼。在岩厦东方避风处,他们用石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尖刃器剥离兽皮,割肉,然后用木棒或竹竿挑着,在火炕烤熟。虽四周不时传来虎啸、狼嚎、熊啼,由于岩厦在悬崖绝壁之下,一面临天门河,便于观察和防御。年老者守夜,其余男女老幼皆香甜睡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年复一年顽强地生存下去。白天闲时,他们用兽骨敲碎吸骨髓后,选用好的骨片加工出骨锥、耳坠、胸坠来装饰打扮自己,或制成骨叉、骨镞用来狩猎、叉鱼。张森水研究员曾说,在水平距离不到10公里范围内有三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动物化石也十分丰富,石器上千件,在国内国际均罕见。
来源:遵义日报
看!马鞍山迎来一批“国宝”11月18日
石臼湖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工作人员通过高倍望远镜
发现了首批迁徙到石臼湖湿地的
黑脸琵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预示着石臼湖即将
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仔细一数
好家伙!竟然100多只!
天生一副黑脸
雪白的羽毛
傲人的大长腿
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又
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
自带大饭勺干饭的黑脸琵鹭
抓鱼也是杠杠的
将饭勺一样的嘴探到水底
在水中晃来晃去乱搅一通
捞到啥吃啥
如此看来
这嘴不仅形似饭勺
连作用也如同饭勺呢
还有不少珍稀越冬候鸟
同期抵达石臼湖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
白琵鹭、白鹭、白鹳、野鸭……
近年来
随着石臼湖沿岸湿地
生态环境改善和
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
选择到石臼湖越冬栖息的候鸟
一年比一年多
“先遣部队”抵达
今年冬候鸟迁徙季大幕已拉开
之后会有更多越冬种群接踵而至
预计12月将达到高峰
一起期待吧!
来源:明珠博望
安徽马鞍山石臼湖迎来四只丹顶鹤栖息越冬四只丹顶鹤在石臼湖浅滩觅食。黄丽华 摄
四只丹顶鹤在石臼湖浅滩觅食。黄丽华 摄
丹顶鹤在湖面低飞。付满 摄
丹顶鹤天空翱翔。徐蕾 摄
丹顶鹤比翼齐飞。徐蕾 摄
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石臼湖部分浅滩迎来四只丹顶鹤栖息越冬。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在中国东北繁殖量较多,会随着季节变化,飞往江苏盐城和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等地栖息越冬。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又有新成员加入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迎来新成员啦~
两只金钱豹成功入住
日前正式与游客见面
吸引了众多小伙伴们前来围观
10月20日
一辆装载着两只金钱豹的
货运运输车从锦州动物园出发
车辆行驶1400多公里
历时20多个小时后成功抵达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目前它们已经适应了新环境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为豹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给它们准备了空间宽敞的馆舍
馆舍周边生态环境优美
在饮食方面也注重搭配和营养均衡
平时吃的食物有
鸡骨架、鸡肉、猪肉泥等
饮食基本上跟它们以前
在锦州动物园吃的是一样的
金钱豹别称豹子、花豹
体长100-150厘米
体重50-100千克
视、听、嗅觉均很发达
头小尾长,四肢短健
头部的斑点小而密
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
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
颇似古代的铜钱
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两只金钱豹一公一母
今年三岁啦~
目前还没有取名哦
取个啥名呢??
你有什么好想法和建议吗?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记者|赵婷
编辑|吴杰
审核|申敬
监制|常亮
安徽马鞍山:生态优先“渔民上岸”水草丰美候鸟翩跹「组图」_中安在线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连日来,成群的野生大天鹅来到马鞍山博望石臼湖栖息越冬,石臼湖摇身一变成为了“天鹅湖”。 地处皖苏交界处的石臼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性候鸟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地,该湿地对保护珍稀鸟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把石臼湖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拆除湖上围网,全面禁渔禁捕,实行“渔民上岸”,促进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打造以越冬鸟类为主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刘玉才)
一群天鹅有的在滩涂信步,翩跹起舞;有的则振翅高歌,凌空翱翔
在浅滩上漫步飞舞的候鸟
一群白鹭在石臼湖飞翔
成群结队的候鸟让石臼湖充满了童话色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成群的候鸟在石臼湖翱翔
马鞍山村的绿富同兴路马鞍山村的绿富同兴路
《求是》杂志记者 侯亚景 《实践》记者 李贵文
初夏的马鞍山村,青山环绕,草木葱茏。村内水泥路干净整洁,两旁的砖瓦房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依次排开,一幅祥和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2019年7月15日, *** 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考察调研,同乡亲们畅谈脱贫致富、共话民族团结,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马鞍山村干部群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推动民族团结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挖掘生态潜力,夯实发展底色,走上了绿富同兴的发展新路。
良好生态成金字招牌。马鞍山村地处山区,因一座形似马鞍形状的山峰而得名。“过去,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大规模养殖牲畜,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下大雨村子就发大水。”村党总支书记刘叶阳告诉记者,“为了改变现状,在村‘两委’带领下,村民们开展植被恢复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封山育林3000亩、人工造林1000亩,如今全村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0.2%,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林草兴则生态兴。现在的马鞍山村周边山野里,野生动物种类增多了,山兔野鸡随处可见,产出的山货多种多样,蕨菜、蘑菇、山白菜、哈拉海、苦嫩芽、榛子满山都是。“以前山货得拿到城区去卖,现在在山下就能卖到脱销,单这一项每年就能增收上千元。”村民们对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态红利”感到欣喜。
山水相依的乡村美景成为马鞍山村的金字招牌。借此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还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提升。村里着手治理污水,改造厕所,安装分类垃圾箱,大力推动人居环境的改善。2021年,马鞍山村共吸引游客10万余人,旅游总收入296万元,不少村民直接或间接通过旅游业实现了增收。
山葡萄变“钱串串”。马鞍山村的脱贫路,是随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走出来的。
马鞍山村地处北纬41度左右,耕地大多为山坡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很适合种植酿酒用的山葡萄。近年来,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获取更大经济收益,村党支部带头搞试验,带动群众种植山葡萄,并牵头创办了2家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370户,实现了种苗、管理、农资、防病、收购、价格“六统一”,合作社与酒厂直接对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我家5亩山葡萄收入2万元,小小的山葡萄变成了‘钱串串’。”村民李义笑容满面地说。据了解,村里山葡萄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亩发展到2021年的3500亩,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如今,山葡萄产业已经成为马鞍山村的头号富民产业。
图为马鞍山村风貌。 陈立民/摄
*** 总书记在马鞍山村考察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村里卖‘红’了葡萄,做‘旺’了山葡萄种植,形成了‘葡萄+文旅’的产业发展路径。”刘叶阳充满自信地说,“接下来,我们要用山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保证村民们持续增收。”
民族团结之花结硕果。在村民张国利的家门口,悬挂着“民族团结之家”、“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光荣之家”等标牌。“我们家四世同堂,有蒙古族、满族、汉族,一大家和和睦睦。”张国利自豪地说,“ *** 总书记来到我家时,称赞我们家没有民族差异,其乐融融,是一个民族团结之家。”
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42%,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总书记考察路线’红色教育路线、3.8公里‘红色理论一条街’、‘民族之家汽车营地’,为村里各族群众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刘叶阳说,“民族团结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浇灌和呵护,民族团结之花就能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村里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全村范围内举办民俗文化体验、民族理论政策研讨和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协助解决各族群众住房、就医、上学、就业等困难,加强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2021年,马鞍山村获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荣誉称号。
“村里环境好了,大家收入增加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张国利向记者分享着他的喜悦,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
记者手记:
*** 总书记强调,“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依靠绿水青山脱贫致富,良好生态环境让马鞍山村村民们端上了“金饭碗”。如今,马鞍山村干部群众把 ***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化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接续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求是》2022/10
2月11日,记者从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珲春森林公安分局果树派出所了解到,在珲春市马川子乡辖区发现成年东北虎脚印。
10日,该派出所民警接到警情协助通报称:在马川子乡依力村南沟马鞍山附近农户家院内,发现了疑似东北虎足迹。民警到达现场看到,现场遗留脚印为大型猫科动物脚印,没有其他可疑痕迹。综合分析判断,此脚印为成年东北虎遗留,该东北虎出现在村屯附近,疑似因前一日降雪较大下山觅食。
随后,果树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兵分两组,一组开展保护宣传工作,提醒群众减少外出,禁止独自入山,加强自身安全和养殖家畜安全防范;一组联合相关人员对马鞍山附近浅山区开展清山清套及巡逻巡护工作,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严防不法分子乘机非法狩猎。
民警表示,该辖区发现东北虎踪迹也反映出珲春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野生动物也有了更好的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下一步,珲春森林公安分局将积极通过东北虎豹大数据平台开展视频巡查,同时,在重点村屯、路段、进山道口,设立警示标语警示牌加强警示,加强重点区域巡逻巡护,确保人虎平安。
来源:延边晨报
编辑:管学森
延边晨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一律不准转载
最新!当涂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将引进大熊猫,内部景点曝光…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是一家集野生动物观赏、科普教育
休闲娱乐、文化旅游
为一体的大型野生动物园区
景区位于当涂县太白镇境内
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
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园区以打造国家级5A级景区为目标
利用当地的森林地貌
规划建设七大功能板块
计划引进珍禽异兽200余种
目前,景区已引进
灵长类、猛兽类、草食类动物近30种
值得一提的是
国宝大熊猫
正在办理引进手续
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动物,它们有着“长着豹纹的骆驼”之称,是世界上现存更高的陆生动物。
狼
狼是草原的骄者,它处在草原生物链的顶端。它不仅是草原的灵魂,更是生存在草原上的王者。
鸵鸟
鸵鸟是现在世界上生存着的更大的鸟,由于它们像骆驼那样,可以在热带沙漠中奔跑,所以它们被称为“鸵鸟”。
羊驼
羊驼俗称“ *** ”,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适于圈养,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
矮种马
矮种马原产自南美洲,成年矮种马更高的也不过85厘米,是一种儿童骑的矮种马,甚至有一些作为导盲马。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由多种矮种马与阿帕卢萨马杂交培育而来。
河马
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河马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
鹤鸵
鹤鸵栖息于热带雨林地区,成对或独栖。善奔跑和跳跃,性机警、凶猛,具有较强攻击性。鸣声粗如闷雷。能奔跑,善长跳跃,常用锐利的内趾爪攻击天敌。
小熊猫
小熊猫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
除了引进的小型动物和大型猛兽
景区还建设了综合表演馆
儿童游乐场、花山瑶池、冰雪世界等
特色景点和体验区域
期待已久的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已经初具规模
你们是否已经蠢蠢欲动了呢?
具体开园时间,且等官方发布!
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石臼湖部分浅滩迎来四只丹顶鹤栖息越冬。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在中国东北繁殖量较多,会随着季节变化,飞往江苏盐城和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等地栖息越冬。
?四只丹顶鹤在石臼湖浅滩觅食。黄丽华 摄
?丹顶鹤在湖面低飞。付满 摄
?丹顶鹤天空翱翔。徐蕾 摄
?丹顶鹤比翼齐飞。徐蕾 摄
?褐林鸮 摄
据安徽观鸟会微信,这4只丹顶鹤中有2只成鸟体型大头顶红;有一只体型居中的幼鸟,脖子和飞羽黑色部分均泛褐色;还有一只已换成鸟羽毛,但体型最小并且头顶红色不显著,GPS追踪器就戴在这只鸟的左腿上部。
在此提醒大家,如在游玩中遇到在马鞍山越冬的丹顶鹤,请自觉爱鸟护鸟,文明观鸟拍鸟,切记不要影响、干扰其正常栖息生活。
来源:马鞍山生态环境
编校:安徽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马鞍山森林公园惊现灰树鹊 它是武汉地区观察到的第414种鸟武汉聚焦【马鞍山森林公园惊现灰树鹊 它是武汉地区观察到的第414种鸟】11月16日,市民肖利女士到该公园观鸟时,意外发现有几只灰树鹊在公园内现身。经核实,灰树鹊是人们在武汉地区记录到的第414种鸟。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鸟类专家颜军告诉记者,他认真研究了肖利所拍的照片,确认肖利当天在马鞍山森林公园中拍到的那只鸟,确实是灰树鹊。灰树鹊是以前人们在武汉没有观察到的鸟类。武汉市鸟类名录中的鸟类种数,也因此增加到414种。灰树鹊是鸦科树鹊属的鸟类,是一种胆子较大、喜欢用叽叽喳喳声音相互报警的中型鸟类。在繁殖期间,其雌雄亲鸟会轮流孵卵。在我国,灰树鹊属于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