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味精是什么做的?有没有毒啊?和请问味精有毒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味精是什么做的?有没有毒啊?以及请问味精有毒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味精是什么做的
1、味精是人所共知的调味品。它的诞生至今还不到100年。
2、说起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
3、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4、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5、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他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
6、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 *** 。当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
7、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来,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8、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9、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日本人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化验,原来就是谷氨酸钠。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 *** 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
10、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
11、2003年以后,中国河南.莲花味精,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本的“味之素”。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和评论资料上,看得出莲花味精和日本“味之素”的海外之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且成功抢占了“味之素”市场份额。据资料显示,“味之素”是此前国际上味精行业最牛的,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中,就有“周润发”抗日烧“味之素”仓库的片断。从股市专业评论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80%以上”,媒体记者报道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90%(也有说95%的)以上”。但是,莲花在取得国际市场“抗日”胜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大量的国内市场。我个人觉得这和包括 *** 在内的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文章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菱花、红梅、菊花等品牌都受到了和鸡精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降低的影响,甚至企业亏损。
12、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 *** 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因此,日本的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 *** 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
13、在这项工作中,日本的协和发酵公司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协和公司组织的一批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发现,用糖和尿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可制得谷氨酸,但由于不同的细菌繁殖后会有不同的产物,故必须选取其中合适的菌种担任生产谷氨酸的“小工艺师”。
14、1956年,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菌。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由于“小工艺师”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
15、用协和公司发明的新 *** 生产味精,每吨只耗用小麦3吨,不仅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不过,协和公司的这项发明不久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16、1964年底,日本新闻界评选出了当年日本的10大发明,其中之一是“强力味精”。它的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
17、“‘强力味精”的发明,可上溯到本世纪初。那时,日本科学家大介博士对蘑菇为何异常鲜美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和帝国大学的池田教授一样,走进了实验室,研究起蘑菇的成分来。经过分析后,发现蘑菇的鲜美.是因为含有一种叫“乌苷酸钠”的物质。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想了好多办法,也未能将它制造出来。大介只好停下这项劳而无功的研究。
18、直到60年代,新一代的日本科学家又重新想到大介的发现,因为这时的生物化学发展很快,生物催化技术已非常成熟,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了。这样,到1964年,以乌苷酸钠为主体的强力味精终于面世了。
19、说来有趣,乌苷酸钠本身的鲜味其实同普通味精也差不多,只有当它加到食品中,而食品中含有少量的谷氨酸钠时,它才会同谷氨酸钠发生“协同作用”,立刻使食品鲜度提高。所以,强力味精实际上就是用少量乌苷酸钠掺到普通味精里制得的。
20、其实,还在强力味精发明之前,有经验的厨师已经利用这一化学原理来提高鲜味了。他们在烧鸡、烧肉时,往往要加少许味精,因为肉类中也有乌苷酸钠,加进去的味精能与之发生鲜味上的协同作用,使鲜味大幅度提高。
21、人们对“鲜”的追求并未就此结束。当历史老人在迈越80年代的最后几步时,又有人发明了一种“超鲜味精”。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甲基呋喃苷酸。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看来,事物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鲜也是无止境的啊!
22、味精也叫味素,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常用面筋或大豆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制成。
23、味精能水解成谷氨酸(氨基酸的一种),它具有强烈的鲜味。不过,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温度,注意烹饪 *** ,不要过早的放入味精,因为谷氨酸钠在120度以上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减退,还有轻微的毒性,所以味精一般在出锅前加入。另外,忌和碱或小苏打同用,以免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变成谷氨酸二钠而失去鲜味。
二、味精有毒吗
1、在自我隔离的这段日子里,相信你也是每天都在下厨吧,而你烧菜的时候会选择使用味精吗?为什么?
2、受老一代思想的影响,我们对味精的接受度普遍不高,认为它可能导致人体眩晕,身体不适等所以很多家庭的厨房里是没有味精的,甚至一些人在就餐时,看到厨师使用味精,还会认为这家餐厅不健康。
3、而有些餐厅为了标榜自己是健康食物,还会打出招牌说“绝不使用味精”。
4、那么问题来了,味精真的对人体有害吗?
5、味精,在日本被称为味素,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6、据说,日本的池田菊苗看到自己太太煮海带汤时,由于煮的时间过长,海带旁边分泌了一些白色的结晶体,而且这些结晶体尝起来非常美味。
7、后来,池田菊苗通过化学 *** ,从海带中分离出了这种鲜味物质——谷氨酸纳。
8、事实上,谷氨酸纳广泛分布在生物体内,香菇之所以鲜美,就是因为它也含有谷氨酸钠。
9、除了食物本身自带的谷氨酸纳外,通过发酵的方式也能获得谷氨酸钠。比如:火腿之所以香味浓郁,正是因为火腿中的一部分蛋白质和细菌发酵后,生成了谷氨酸钠,是原来火腿含量的60倍左右,因此吃起来更加鲜美了。
10、所以说,虽然我们拒绝食用味精,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从没离开过它们。
11、在从前,味精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细菌发酵,但现在工厂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虽然工业化生产意味着不是纯天然,但谷氨酸盐的成分却和自然界中的一样,所以味精对人体真的没有什么害处。
12、还有一些人认为,味精在高温下会变质,会致癌。
13、其实这个说法也有些站不住脚,虽然味精高温下会变质,但是味精的变质只是从谷氨酸在化学反应下变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本身也不致癌,它只是没有了鲜味而已。因此使用味精时更好在临出锅时放。
14、因此,味精对于人体而言,就像盐一样,是无害的产品。如果说它有什么危害,那就是和盐一样,不要过量摄取。
15、虽然味精的发现是近100年的事情,但是鲜味对于人类的演化至关重要。
16、《自然》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一个美国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人体的味觉细胞上,存在着T1R1和T1R3两种受体蛋白质,在这两种受体蛋白质的共同作用下,人体能够品尝到鲜味。
17、而熊猫之所以不吃肉,是因为它们在演化中,丢失了一个“T1R1”的蛋白质,导致它们无法品尝到鲜味。由于它们还保留了品尝甜味的蛋白质,因此熊猫才从食肉动物,改成吃竹子的食草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和胃部仍旧是食肉动物的特征)。
18、人类在演化中,因为拥有了感知鲜味的基因,所以会摄入蛋白质丰富的肉类,而食肉这个特征,可能对人类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这是因为通过植物来获取能量,每天需要较长时间的进食。这是因为植物中所含的能量较低,想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只能通过不停地进食来弥补。比如:熊猫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吃竹子,牛和羊也会每天花费8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食。
20、食草动物不仅每天需要长时间的进食,还需要长时间的消化,才能从植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这导致食草动物的肠道普遍比食肉动物更长,然而较长的肠道本身又会浪费大量能量。
21、如果人类也有较长的肠道的话,可能人类的大脑就不会膨大了。这是因为大脑所需的能量也非常多,达到了人体的20%。
22、然而吃肉就不同了,相同体积的肉类比相同体积的植物含有的热量更高,而且消化肉类所需要的肠道更短。
23、也就是说,人类吃肉之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能量,而且由于肠道缩短了,因此肠道所消耗的能量也变少了,所以人体内就有大量的能量可以被用于发育其他部位了,比如:大脑。
24、从人类大脑脑容量变化图中可以看出,人类脑容量的发育,刚好和人类开始吃肉有关。所以说,鲜味的出现,可能是导致人类之所以演化成人的原因之一。
25、虽然味精是工业化生产而来的,但它的成分都是在自然界中存在已久的,所以味精对人体真的没有坏处,只要不超量使用,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请问味精有毒吗
1、常听说味精是工业制成的,食用对人体有害,这是真的吗?
2、这么说其实冤枉味精了。味精其实是十分天然的一种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提供鲜味的成分便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广泛、天然地存在于豆类、粮食、海藻、鱼等食物当中。
3、说工业制成主要说的是提炼这种物质的工艺,其实味精生产的工艺与酿酒十分类似,即用粮食做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提纯得到,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并不改变其天然的属性。
4、美国的权威部门曾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体重超重与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副作用产生。而且味精中含有很多的钠,如果使用味精时不减少盐的用量,也容易导致摄入的钠超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但这均是在过量的前提下。
5、首先,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味精,这样可以基本保证食品安全。其次,使用味精烹饪时应该注意严格控制好盐和味精的量,两者加起A的用量应该不超过每人每天6克。在安全范围内食用味精,可以认为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
四、味精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1、味精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镁、锌等营养素,而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可生成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因此食用味精不仅能起到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还能补充人体一定的营养素。
2、谷氨酸能与体内血氨结合成无毒的谷氨酰氨,使血氨下降,从而减轻肝昏迷症状;能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脑细胞氧化过程,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氨基酸,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谷氨酸可作为脑组织的能源。
3、味精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生成的谷氨酸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有补脑和保肝作用。
1、味精并能损伤大脑引起精神的不稳定性和破坏生殖系统造成不孕或后代的智力低下。
2、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1、炒肉菜不用加味精: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份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它带鲜味的食材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溜大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3、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80度---100度时才能充份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很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先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3、拌凉菜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温度80度---100度时才能充份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很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先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人民网-味精吃多危害大 5种情况不宜放味精
关于味精是什么做的?有没有毒啊?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