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鱼是什么样的鱼,跳鱼是什么鱼-学知识-

跳鱼是什么样的鱼,跳鱼是什么鱼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跳鱼是什么样的鱼的一些知识点,和跳鱼是什么鱼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四只脚的是什么鱼
  2. 左边这只是什么鱼
  3. 扁跳鱼和马鲛鱼的区别
  4. 跳鱼是什么鱼
  5. 弹涂鱼长什么样子
  6. 跳鱼儿是什么鱼

一、四只脚的是什么鱼

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类当中,体型更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至70公分,体重约5至6公斤,大的可长达1.8米,重达30公斤。背呈棕褐色,有黑色斑块,腹色较淡,头扁宽,生有成对的疣突,头的背面有极小的鼻孔和眼,口大,躯扁而粗壮,尾短而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

因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但实属两栖动物,并不属于鱼类。

另外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车静说,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经过10年的考察和走访,界定了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和安徽种5个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可能包括8个物种。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

现时中国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分布;野生则极为稀少,主要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鲵

二、左边这只是什么鱼

1、这是弹涂鱼。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对恶劣环境的水质耐受力强。广盐性,喜穴居,穴一般为Y字形,由孔道、正孔口和后孔口构成。正孔口用于进出,后孔口用于换气。依靠胸鳍和尾柄在水面上、沙滩、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匍匐于泥涂上觅食底栖硅藻、蓝绿藻、鱼食,也食少量桡足类及有机质。

2、弹涂鱼可利用其胸鳍和尾柄在海滩上爬行和跳跃,皮肤和尾巴可作为辅助呼吸器官,能较长时间露出水面生活,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较一般鱼类强。该鱼有钻孔栖息的习性,其孔道至少有两个口,一为正孔口,另一为后孔口,正孔口较大。孔道不甚规则,一般为Y字形,深浅随土质而异,可深达50~70厘米。弹涂鱼一般独居,在春夏繁殖季节亦可在孔道中产孵。

3、弹涂鱼可以利用胸鳍和尾鳍在水面上,沙滩和岩石上爬行或跳跃。弹涂鱼可用内鳃腔、皮肤和尾部可做为呼吸辅助器。只要身体湿润,便能较长时间露出水面生活。是暖水性的广温、广盐鱼类。弹涂鱼在淡水中维持时间超过十天会引起死亡。水温14~30℃生长较快,14℃以下隐居洞穴,索食少,生长慢。弹涂鱼对恶劣环境的水质忍受力比一般鱼类强,具有如淡水黄鳝同样的习性,能钻入孔道栖息,在滩涂中可见到众多的孔口散布。一般孔道必定有2个以上的孔口,一个是正孔口,另一个是后孔口(俗称后泡孔)正孔口为出入要道,后孔口是畅通水流和空气流通。洞穴孔道不太规则,一般常呈"y"型或"U"型。孔道的深浅和长度,依底质的性质而异。软泥质孔洞较深长,可达50~70公分。孔穴一般是独占性的。但在繁殖季节常有雌雄同穴现象。在弹涂鱼的孔道也作产卵室。

4、弹涂鱼生活于近海沿岸及河口 *** 区以下的滩涂上,在晴天出穴跳跃活动于泥滩上觅食,以滩涂上的底栖藻类、小昆虫等小型生物为食。由胃含物分析结果,弹涂鱼以食附着性的矽藻类为主。在退潮时或者排干池水的池底,常看见弹涂鱼取食底栖藻类的情形,即下颚接触滩涂表面,像犁田似的,把头左右摇摆爬行前进而索食底栖藻类。弹涂鱼无互相残食的恶习,人工养殖多用施肥来培育基础饵料,促进弹涂鱼的生长。

跳鱼是什么样的鱼,跳鱼是什么鱼-第1张图片-

5、退潮后,弹涂鱼常常要面临着被鸟和各种陆生哺乳动物捕食的危险、地下洞穴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环境。涨潮后,弹涂鱼可躲到自己挖的洞穴内以躲避到浅海滩来觅食的各种食肉鱼类的攻击。除了用作避难所外,弹涂鱼的洞穴还可用做抚育室。洞穴对于弹涂鱼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弹涂鱼的洞穴同样也面临着危险——洞里的水体常常严重缺氧。对此,雌鱼和雄鱼会不断地轮流吞食空气,将其注入它们的洞中,以便建造一个地下空气包,缓解氧气不足的状况。

6、弹涂鱼有离水觅食的习性,每当退潮时,它常依靠胸鳍肌柄爬行跳动于泥涂上以觅食,或爬到岩石、红树丛上捕食昆虫,或爬到石头上晒太阳。当它出水后,发达的鳃室充满了空气,并把尾部浸在水中,作为辅助呼吸之用。离水生活已经成为它的重要习性。它能在陆地上象蜥蜴一样活泼运动,胸鳍肌柄能前后自如运动,起着爬行动物前肢的作用。为了加强在陆上爬行能力,臀鳍变得很低,尾鳍下叶的鳍条变粗。当胸鳍向前运动时,腹鳍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当它在作短距离蹦跳时,只依赖胸鳍的活动;而在作一米以上距离的跳跃时,就必须辅助于尾部叩击地面。而它只在躁急或受惊吓时,才会作远距离跳跃。每当退潮时,弹涂鱼在滩涂地方跳来跳去地玩耍和互相追逐。

三、扁跳鱼和马鲛鱼的区别

1、两者的颜色不同,马友鱼体被大而薄的栉鳞,体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鳍2个,间隔较大;胸鳝位低,下方有4条游离的丝状鳍条。马鲛鱼的体背色深,多为蓝黑色、深蓝色或深青色,而腹部色淡,为银白色、白色或淡黄白色,这种颜色称为消灭色。

2、两者的营养价值不同。马友鱼比一般海鱼类含有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DHA、牛磺酸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磷、钙都要多,而且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马鲛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四、跳鱼是什么鱼

跳鱼,俗称花跳鱼,又称跳跳鱼,大弹涂鱼。

它是盛产在我国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一带滩涂里的一种小鱼。成年跳鱼体长约8-15厘米,直径约0.8-1.5厘米,头大略扁,双眼凸出,嘴阔,灰褐色的身体布满着花斑,腹部有吸盘,能附在礁石上栖息。

喜欢钻洞穴居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咸淡水交汇的江河口滩涂。因为它习性狡猾,弹跳力强,喜欢在潮水退后的海滩上跳跃,身上又有淡蓝色花斑,故名花跳鱼。

花跳鱼有穴居习性,对恶劣环境有一定的忍耐力,通常居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咸淡水的河口滩涂。它为杂食性鱼类,以底栖藻类、昆虫类等为食。它的腹部有吸盘,能附在礁石上休息,被捕后“不吃不喝”也能生存数天(这有利于活体运输销售)。

花跳鱼的生殖季节在4~9月,在夏季和秋初可看到大量的鱼苗出现,尤其在海水比重1.015的海区地带出现较多。每尾亲鱼约可产1万粒卵。

五、弹涂鱼长什么样子

1、弹涂鱼体长形、侧扁,背缘平直,腹缘略凸,头稍大,吻短,眼位于头侧上缘,口前位,无须,眼后头体均有小圆鳞,无侧线,背侧褐色。微绿,向下色渐淡,鳍灰黄色,背鳍上缘白色,后背鳍有2条蓝黑色纵带纹。

2、腹鳍基部与尾鳍中部色较暗,臀鳍有时有灰黑色纵纹。弹涂鱼俗称跳跳鱼、花跳鱼等,因能依靠发达的胸肌柄匍匐或跳跃于滩涂上而得名,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虾虎鱼科。

3、弹涂鱼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分布范围从越南向北直至朝鲜和日本南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喜栖息在河口、港湾、红树林区咸淡水域、沿岸浅水区及底质为淤泥、泥沙的滩涂。

4、亦喜栖息在沿海岛屿、港湾潮间带及低潮区水域。弹涂鱼是暖水性近岸小型底层鱼类,有挖洞穴居的习性,洞穴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为正孔口,另一个是后孔口,孔道为“丫”型,水温低于10℃时深居于洞穴中休眠过冬。

六、跳鱼儿是什么鱼

1、跳鱼,俗称花跳鱼,又称跳跳鱼,大弹涂鱼,属于弹涂鱼料。它是盛产在我国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一带滩涂里的一种小鱼。体长约—厘米,头大略扁,双眼凸出,嘴阔,灰褐色的身体布满着花斑,腹部有吸盘,能附在礁石上栖息,喜欢钻洞穴居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咸淡水交汇的江河口滩涂。因为它习性狡猾,弹跳力极强,喜欢在潮水退后的海滩上跳跃,身上又有淡蓝色花斑,故名花跳鱼。

2、花跳鱼耐寒耐热,除了用鳃呼吸外,还可以凭借皮肤和口腔粘膜的呼吸作用作辅助呼吸器官,被捉后可以“不吃不喝”达—天。花跳鱼的视觉十分敏锐,一只眼睛专门用来搜寻食物,另一只眼睛却警惕地注视着可能出现的敌害。花跳鱼的肉质细腻鲜嫩,属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品。日本和西方人将花跳鱼视为餐桌上的特有的海鲜“伟哥”佳肴,誉为之“水中人参”。在食疗保健方面它还有滋阴壮阳,生精养血,舒筋活络等功能。凡久病初愈,肾虚精乏,腰酸膝痛者,买上几两花跳鱼,炖当归、熟地、枸杞、黄氏等,或以花跳鱼加大米、老姜、盐、胡椒粉。煮法是:先将大米煮成粥,至六成熟时,将花跳鱼和姜放进米粥煮至米熟下盐,吃时,撒下胡椒粉。日服一次,连服数次,即有显著疗效。

3、花跳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理想的药膳。花跳鱼表皮的滑液有很强的杀菌消炎作用。常食花跳鱼可辅助治疗传染性肝炎、痔疮、体癣等症。老年人吃花跳鱼尤为适宜,因此,在闽、粤、台等地风俗中,晚辈常将此菜送给长者,视为寿菜。

关于跳鱼是什么样的鱼,跳鱼是什么鱼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鱼是 什么样 什么

上一篇微波炉菜谱家常菜做法,微波炉菜谱家常菜做法窍门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