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的组成及功效?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茱萸汤的组成及功效,以及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2. 加味吴茱萸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3. 中草药名方:吴茱萸汤2的功效与作用
  4. 中草药名方:吴茱萸汤4的功效与作用
  5. 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6.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药吴茱萸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驱寒暖胃的汤2、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3、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驱寒暖胃的汤驱寒暖胃的汤

驱寒暖胃的汤,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喝一口热汤,这是很棒的,冬季天气寒冷,受到寒气侵袭,胃病高发,胃是我们身体器官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

以下看看驱寒暖胃的汤及相关资料。

1、理中汤:功效为温中散寒,以及补气健脾。

理中汤是温补中焦的基本方,后世较多治疗中焦虚寒证的方子都以此方为基础,比如腹痛怕冷,肚脐眼周围冷痛。

热敷后可以缓解,受凉风或是吃生冷食物后疼痛加重,以及虚寒性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服用本方。

加入附子后为附子理中汤,功效为温阳驱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2、桂枝人参汤:功效为温里解表、益气健脾,这是《伤寒论》里的经典名方,主要是治疗外感疾病之后,服用太多寒凉药物导致的腹泻不止,又有外感症状的情况;

3、小建中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要是针对慢性的虚寒性腹痛,时痛时止、时轻时重,热敷后可缓解喜温、喜按的情况;

4、吴茱萸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及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证,主要可治疗胃寒导致的呕吐、胃脘痛,及吃完就吐的情况;

5、四逆汤:功效为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

此方剂可能现在用的比较少,主要是针对少阴病导致的四肢冰冷、呕吐或腹泻不止,同时伴有腹痛,实际上是一种危急重症;

6、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为回阳益气,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证。

此方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了一味人参,主治症状跟四逆汤相似,阴寒内盛导致的四肢冰凉,也是针对一种危急重症的情况;

7、参附汤:组成药物为人参及附子,功效为益气回阳,主治阳气暴脱导致的手脚冰凉,以及头晕气短等情况;

8、当归四逆汤:功效为温经散寒,以及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也就是血虚证导致的手脚冰凉及口不渴,伴有腰痛、腿痛、脚痛等症状;

9、阳和汤: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

此方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方子,主治病症相当于骨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脉管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做法:陈皮10克,灵芝100克,排骨250克。

先将灵芝浸泡1小时,切成小块,将排骨洗净,出水,与备好的陈皮和灵芝一起放入水中煲1~2小时,加少许盐。

功效:陈皮性微温,具有行气、消滞和止痛的.作用,灵芝除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安神的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

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冬季养生食用最合宜。

做法: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

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

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

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做法:羊肉300克,食盐3克,黄芪、党参、当归、生姜片各25克。

羊肉洗净,切小块,黄芪、党参、当归包在纱布里,用线捆扎好,和羊肉共放在沙锅里,加水2000克,以小火煨煮至羊肉将烂时,放入生姜片、食盐,待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此汤补气养血,行气通经,益脾散寒。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胃寒喝什么汤?以上养生汤要多喝!在日常饮食中,胃寒的人可多吃生姜、红糖、胡椒、山药、板栗、党参、羊肉等温补脾胃之品。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猪肚反复用盐或生粉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

2、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再将首部、尾部用线扎紧,加入适量清水,煲两个小时左右,慢火煲_。

3、汤稠肚烂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2~3人用,猪肚可切片状,拌入生油和酱油供餐用。

功效:白胡椒煲猪肚气味浓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或虚寒性的胃、十二指溃疡等疾患。

材料:黄牛肉1斤,清水5碗,调味料适量。

黄牛肉放入瓦煲内,倒5碗清水,炖上8~12个小时,这时牛肉已经基本炖烂,放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和水溶性营养物,经过长时间炖煮才能慢慢释放到汤中,它们能参与胃酸的生成。

每天喝一小碗炖好的汤,比吃牛肉更能养胃。

材料: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1、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块,然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捞出。

2、把羊肉、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到砂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2000毫升。

3、用小火慢炖3小时后,再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胃寒不适、口淡作呕或过食寒凉食物所致胃肠隐痛、腹胀便溏、胃肠痉挛、胃气上逆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寒型者。

材料:猪肚1个,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盐、油、葱姜适量。

2、猪肚、干姜、良姜、草果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功效: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

1、把羊肉洗干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干净切成丝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底油,待油七成热后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

3、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功效: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理中汤为仲景治疗太阴经脾胃虚寒证而设,赵氏运用理中汤必加用附子,他认为:寒邪入于太阴,脾阳伤则肾阳亦不能毫无所损,所以在理中汤方中加附子,使脾肾阳气速回,以驱散中焦寒湿之邪。

赵氏生前曾讲述一病案,早年有人约赵氏之父出诊,不巧其父外出不在家,来人就对赵氏说:“老先生不在家,少先生也可以。

”当时赵氏还未独立应诊,勉随来人到病家,观患者病势之危急,鼻孔黑如烟煤,倚卧喘息,见此病情,碍难出手,但全家坚乞一方。

正沉思间,忽见由西厢房走出一身穿洋红色小夹袄的年轻女子,顿时想起询问病情,知为新婚2天,曾服冰块冷食半碗,立刻辨证为房事过度,误食生冷,而致阳气暴脱于外,应急速回阳救逆,遂处方以大剂量附子理中汤,方中药物各15g,1剂,急服之。

药进后,阳回而腹泻1次,翌日再进1剂而愈。

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理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实理中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窦炎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理中汤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中汤为中药制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配方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使用 *** 】: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名理中丸。

【功效和作用】: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

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

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

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入心、肺、脾、胃经,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凡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症都可用它,因其有温脾阳化寒饮作用,又可治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用于治脾胃气虚证,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胃肠疾患,用于治和中补脾,除湿益气,配于补养方中,补气血。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吴茱萸汤的组成及功效?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3)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

(1)本方三两,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_丸,治胃寒吐_。

(4)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

(5)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泻而作湿。

(6)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

(7)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8)本方加黄耆、白芍、陈皮、藿香,名黄耆汤。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二、加味吴茱萸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1、加味吴茱萸汤--《准绳·女科》卷一

2、【处方】半夏2钱,吴茱萸1钱半,当归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干姜1钱,白茯苓1钱,苦梗1钱,南木香1钱,防风1钱,牡丹皮1钱,甘草1钱,官桂半钱,北细辛半钱。

3、【功能主治】冲任虚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怯,肌肉不泽。

4、【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1枚,煎至1钟,食前服。

三、中草药名方:吴茱萸汤2的功效与作用

1.【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2.【组成】吴茱萸6克,防风、桔梗、干姜、甘草、细辛、当归各3克,干地黄9克。

3.【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4.【功用】养血温经,改晌散寒。

5.【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核卜锋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弊伏剧者。

6.提醒:吴茱萸汤2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 *** ,使用前请遵医嘱。

四、中草药名方:吴茱萸汤4的功效与作用

2.【组成】吴茱萸(汤御梁淘,炒)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白术、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3.【用法】将上药研磨成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入生姜3片,一同煎煮至240毫升,去滓,于空腹时温服。

4.【功用】温阳运脾,理气消胀。

5.【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6.提醒:吴茱萸汤4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 *** ,使用前请遵医嘱。

五、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1、吴茱萸汤的功用是温中补虚、降腻止呕,多半用于以下三个途径:

2、之一、胃中虚寒,吃完东西就想吐,胸膈满闷,就是觉得胃里特别满,胸也很满,或者是胃疼、肚子疼、吞酸、嘈杂;

3、第二、用于肝经有寒,胃失和降导致的头痛、干呕、吐咸沫,就是吐出来的都像咸盐那样的东西;

4、第三、属于肾阳虚,影响脾胃的功能,出现吐、非常厉害的腹泻、手足厥逆、烦燥欲死,它主要的临床症状还是寒症为主,典型的症状是呕吐咸沫、舌质不红、苔白滑、弦细或者是弦细不朔。

六、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药吴茱萸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1、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采收时节在8~11月,此时果实未开裂,剪下果枝后,经过晒干或低温干燥处理,去除杂质,便可使用。吴茱萸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2、吴茱萸分为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三种品种,其中中花吴茱萸因功效显著,市场需求量较大。吴茱萸归肝、脾、胃、肾经,用于治疗寒湿脚气、呕吐吞酸等症状,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脏外周血管阻力,有降血压的效果。其提取物含吴茱萸碱、吴茱萸苦素和挥发油,能健胃。

3、吴茱萸的毒性较低,但过量服用可导致中毒,表现为皮肤瘙痒、胸闷、头疼、腹痛等症状。孕妇禁用,肠胃虚弱或肝火旺盛者慎用。吴茱萸为球状或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暗绿色或褐色,质地坚硬,口感辛辣,略带苦味。

4、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煎煮后服用,可治疗头痛和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等症状。吴茱萸粥则需用粳米、葱白、豆豉与吴茱萸粉或制吴茱萸熬煮而成,可温中散寒、止痛。吴茱萸酒则需吴茱萸、甘草和适量白酒,密封后隔水煮沸饮用,可温中解毒。

5、吴茱萸敷脚心可治疗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和失眠等,但孕妇和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吴茱萸敷肚脐有助于降压和治腹胀,肉桂吴茱萸敷肚脐能引火归元、补养脾阳,但肠胃虚弱或肝火旺盛者慎用。

6、吴茱萸种植 *** 多样,包括种子繁殖和根插繁殖,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果实为吴茱萸的主要药用部位,保花保果需剪去病枝和未开花枝条,以合理分配营养,提高产量。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高,但需施入基肥,并在开春多施磷肥和钾肥,以补充营养。吴茱萸炮制需采收后晒干或低温干燥,去除杂质后可售卖。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吴茱萸 功效 汤的 组成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