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丽丽
彩礼这个事儿啊,大家是议论纷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管不住它是水涨船高,越来越让人遥不可及了。
报社领导派阿浩和阿康去农村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也好分析分析原因所在。
阿浩和阿康两个人一收拾,打扮成了回家探亲的打工仔的模样,随便溜达着就来到了一个村庄。村头的大树下,聚集了一群歇歇脚说说闲话的婶子大妈们。两个人也擦了擦汗,过去借一角阴凉,相互抱怨着天气的炎热。
穿大花衬衫的胖婶儿手里在忙活着摘韭菜,一边说着:“你说说我家那口子,这结了婚,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为这个天天上火呀,我说句话还不如放个屁嘞。他听了我的话是连个反应都没有。真是气死个人。”“谁说不是呢,过了大半辈子,气了大半辈子,一点也不体谅人!”“知足吧,俺家那口子不也这样,也够人受的。天天好吃懒做没个正形儿,我真是看不惯。”穿蓝衣的上点年纪的接过话。
她身旁玩的大胖孙子贴心地跟上一句:“奶奶,那我以后娶了媳妇儿,都听媳妇儿的。”瞬间,这句话砸开一群人的笑:“哎呀呀,你们听听吧,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呢?怎么能听媳妇儿的呢,是吧?”“哎呀呀,你这个傻孩子,还没长大就知道是个怕老婆的熊货……”“都听媳妇的还能算个男人?亏着还没有个酱油瓶子高!”哈哈声响成一片。
笑声很纯粹,很有感染力,让人忘记了笑声本身的由来。
阿浩和阿康也被逗笑了。
花衬衫抬眼看见这俩小伙子,话头儿就顺竿儿爬上来了:“年轻人,这是上哪儿呀?听口音不是本地的。”阿浩说:“我们哥俩儿打工的。路过这里,一一来喝朋友喜酒。说是来这里来接,怕是有事儿耽搁了。”“噢,你朋友多大了?哪村儿的?”花衬衫紧赶着问。好几个妇女原来瞟了他俩一眼,没在意,这会儿都纷纷停下忙碌的活计,朝这边拧着脑袋。
“南湾的,26了。”“哦,对象哪的?花了多少彩礼?”“我们也不大清楚,我们不是本地的。大婶,你有儿子吗?结婚了吗?”“有哇,哎呀,都28了,还没对象儿呢,彩礼太高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群妇女的话头马上围拢了过来,纷纷发表意见:“你是外地儿的?你们是不知道哇,我们这里娶个媳妇儿得花十几万!”“都是土里刨食儿的人啊,攒一辈子都不够娶个媳妇的花销!”“可不是啊,娶媳妇儿就掏空了家底子了,好像是以后的日子不花钱似的!”二杠妈生怕说不了,很大声的接上:“女方除了彩礼高,还要楼要车一一还得城里的楼!咱不说别的,星儿他们那个烂包家呀,老两口儿头拱地也买不起!”“他们的儿子,我看这辈子就是打光棍的命喽。”“要那么多彩礼,又不是卖闺女。真是笑话呀!我们那时候要个百来八十块就已经天大的脸了。”“就是就是,这么高的彩礼,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就是笑话。”“还不是现在在家的女孩子少,不好找媳妇儿闹的。要这么多的彩礼,我看就是神经不正常。”“就是就是……”
周围的讨伐统一战线非常的牢固,观点空前的一致:要这么高的彩礼,就是不要脸,就是没有数,就是笑话!
阿康和阿浩听得很认真。阿浩朝阿康挤挤眼:这是一手材料啊,新鲜热乎接地气,都能直接长出稿子来的。
花衬衫要走了。
阿康随意地问道:“大婶,您有女儿吗?”
“有啊。……还没找下个好人家呢。”
“那您女儿结婚,您准备要多少彩礼呢?”
“怎么着也得20万起步吧,不能再少了!”
她一手叉腰,一手挽紧了菜篮子,矮胖的身子泡在一铺阳光里,笑容满面。
人群又挤出几声干瘪的笑声。
大婶们脚边卧着的猫,起身追着自己的尾巴转起了圈圈,自在地享用陶醉的梦。
作者简介:郑丽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街头中学语文教师。市作家协会会员。三尺讲台演绎烟火人生,一支瘦笔放牧夕阳仄梦。在多家平台和纸媒发表各类文章几十万字。有作品入选《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师兴旷远》。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陶瓷酱油瓶定制成品展示酱油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调味品,可以说每天都会接触,对于家庭主妇和厨师来说,更是每天不可避免地会使用。酱油瓶包装对于酱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款陶瓷酱油瓶是四川成都的客户在我司定制的,不同于传统的玻璃瓶和塑料瓶,陶瓷制成的酱油瓶外观上就更为抢眼,类似于卷轴的外形让这款产品在货架上尤为显眼。
相比于塑料瓶,陶瓷瓶的优势便是安全,食品安全是现在的人们担心的重中之重,塑料酱油瓶有个问题就是材料在受热后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酱油瓶多置于灶台,容易受热。
这款酱油瓶是客户用来搭配礼品赠送的高端系列产品,瓶身印制的隆中对也呼应了品牌的名字,这样一件产品更像是一款工艺装饰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酱油瓶。相信这样一款定制款陶瓷酱油瓶能为客户带来更好的销售成绩。
如果在阅读文章的您同样有定制陶瓷的需求,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买酱油时,认准包装瓶上这行字,不管什么牌子,都是好酱油人们常说,最美不过人间烟火,家的温暖来自厨房。大家好,我是晓峰,有句俗语说得好,人生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弄明白了这些事你就会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生活需要有滋有味,美食当然也需要有滋有味,可见调味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大大小小的调味品中,酱油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古代酱油是由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载。现在的酱油主要是由豆、麦、麸皮等原料混合酿造而成,有独特的酱香味道,滋味非常的鲜美。看 *** 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而且品种繁杂,除了传统的生抽、老抽外,还有诸如海鲜酱油、增香酱油、菌菇酱油等,这叫有选择恐惧症的我该如何抉择?有些人不管不顾,也不仔细看瓶身上的说明,直接拿了就走,这个习惯非常的不好,毕竟这是吃的,关系到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小心病从口入!所以,选购酱油时,一定要仔细看。那么,究竟如何选择一瓶真正的好酱油呢?记住买酱油时,认准包装瓶上这行字,不管什么牌子,都是好酱油。
【如何挑选好酱油】
之一步:看产品标准代号或执行标准
看包装瓶上产品标准代号或执行标准,国家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个标准必须是GB/T18186,GB/T指的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这行标准的酱油,大家更好不要购买。
第二步:看“氨基酸态氮”
有了国家标准,我们要看的下一个指标就是“氨基酸态氮”,这属于酱油的灵魂,关乎酱油的品质、营养和新鲜程度。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的品质越高,鲜味也会越浓。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高于0.8克/100毫升。
因此,在挑选酱油时,一定要看“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如果含量低于0.4/100毫升,白给也不要。
第三步:看“配制”还是“酿造”
在酱油的酿造工艺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酿造酱油”,用纯大豆经过天然发酵 *** 而成,更安全,味道更鲜美;另外一种是“配制酱油”,做法过于简单,是使用一种名叫“水解蛋白质”的原料成分做出来的,如果加工技术不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建议不要购买。一般瓶身上都会标有“酿造酱油”,另外产品标准后写有“高盐稀态”几个字,那绝对是正宗的“酿造酱油”。
吃了这么多年酱油,才知道酱油千万不要乱买,认准包装瓶上这行字,不管什么牌子,都是好酱油,看后涨知识!你学会了吗?我是晓峰,如果您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买酱油时,无论什么牌子,认准包装上“这个数字”,越高就越好买酱油时,只要瓶上“这个值”低于0.4,不管啥牌子,都是不合格。酱油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调味料之一,很多食材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了酱油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增色提香的作用,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在很多烹饪 *** :凉拌、炒菜、蘸料、卤煮等等,也都会使用到酱油。好的酱油一吃就能吃出来味道特别鲜,不好的酱油感觉放了跟没放差不多,而且鲜味也大不相同,这其实都是跟酱油上的一个数值有关的,很多人在选购酱油的时候,货架上不同品牌和不同价位的酱油琳琅满目,傻傻分不清楚要买什么酱油好,还有一些人为了更实惠一些,选择比较便宜的买,或者盲目选择最贵的买,这些都不是非常正确的选购 *** 。买酱油时,无论什么牌子,认准包装上“这个数值”,越高就越好!但不一定是最贵的,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1、看氨基酸态氮含量——如果标签上没有标注“氨基酸态氮含量”这行字的话,多半是假酱油,不建议购买。
每一款酱油的标签上都会标注这个值的,也就是氨基酸态氮含量,它的范围一般在0.4-1.3克每100毫升。含量越高越好,通常酱油的等级也越高,滋味自然也越好。
一般大于0.9或者1.0克每100毫升的为特级酱油。 选购时建议买特级酱油,在不含有增鲜剂的情况下,尽量买氨基酸态氮1.2克每100毫升以上的更好。低于0.4克每100毫升的为不合格酱油,千万不要买。依据酱油卫生标准GB 2717-2003,酱油中氨基酸态氮<0.40g/100ml,即表明酱油为不合格产品。所以看到这种酱油不管是什么牌子的,都不要买了。
那么什么是氨基酸态氮?它是属于调味料酱油当中的一种物质,而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主要原料,可以使酱油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同时酱油其中富含越多的氨基酸态氮酱油的味道会越醇,食用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
二、看成分豆、麦等酿造的
购买东西看成分表,这个习惯是要有的,成分表也明确规定,根据食材用量的顺序从高到低来标注的。排在之一位的一般都是水,接着是豆类、粮食、小麦等等。没有其它太多添加剂的为更佳的。上图这款酱油里的添加剂就挺多的,大家如果仔细对照,就会发现各别酱油上是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的。
三、要分清楚酿造和配制。
酱油也是有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的。建议选购酿造酱油,在购买的时候,标签上也会明确标注的,如果没有标注的谨慎购买,配制酱油是用酿造酱油加水和一些添加剂勾兑出来的,味道和营养上肯定不能跟酿造酱油比的,但也不代表配置酱油就是不合格,它也一样是符合上架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所以那些选择非常便宜还一大罐的,很有可能是配置酱油。
那么除了酱油标签上会标注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 *** 来对比,那就是晃动瓶身,有绵密小气泡而且不容易消泡的就是酿造酱油,出现大气泡而且很快消失的就是配置酱油。
四、看酱油的酿造工艺
分清楚以上两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酱油的酿造工艺,一般会用到三种工艺,低盐固态、无盐固态和高盐稀态,那么我们再选择的时候,要选择高盐稀态发酵的酱油。如果是低盐固态或者无盐固态的,可能是人工高温加热快速发酵而成的。质量不好,不建议购买。上图的就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
五、添加防腐剂
除了以上的这些点,食品添加剂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其实很多食品都会有添加剂的,为了增鲜和保存,会添加一些增鲜剂和防腐剂。配料表上含有苯甲酸钠或者山梨酸钾,表明是有添加防腐剂的。细心的小伙伴就会发现,有的是不含有任何添加剂的,这种可以优先考虑购买,如果有也不是不能买,建议选择含山梨酸钾的买,苯甲酸钠的次之。上图的酱油就是含有防腐剂苯甲酸钠,等级是三级的建议。建议选择特级酱油购买。
六、各方面都同等品质的酱油怎么选。
在以上各个方面都差不多之后,还是不知道具体要选择哪一款酱油的,可以建议选择含盐(钠)量低一点的,这种的酱油更健康一些。
Lily美食谈小贴士:
一般大品牌和超市上架的酱油都是合格的,没有发现有“氨基酸态氮含量”不标注的情况,即使有标注也需要看下相关的含量是多少。所以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选购酱油时的一些小 *** 。掌握以上这些挑选酱油的 *** ,你就能买到最健康,口味又更好的酱油啦。希望分享 *** 对大家有用,一起学习购买酱油时不踩坑。
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答案就藏在配料表里,主要关注3个指标导读:酱油作为中国传统调味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酱油主要通过大豆、小麦等原料通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除了能够增咸、增鲜、增香外,酱油本身也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比如丰富的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等。
酱油作为日常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面对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酱油,我们应该如何挑选呢?是挑最贵的买吗?很显然不是。
如何挑选一瓶好酱油?
1、酱油鲜不鲜,主要看“氨基酸态氮”
衡量酱油好不好的一个标准就是鲜不鲜,而酱油鲜不鲜,看的就是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等级越高,其中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8克/100毫升,一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7克/100毫升,二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55克/100毫升。
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既能反映出酱油的鲜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酱油食用原料的品质,因此购买酱油时要多关注配料表,在质量标准一栏,就能找到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2、选择“酿造酱油”而非“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并配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配制酱油的成本低,可能价格更低,但风味会差一点,而且容易造成氯丙醇污染,有一定的健康风险,而传统天然酿造的酱油就不会有这种安全风险。
3、选择“钠”含量低的酱油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减盐行动”,盐(钠盐)的过量摄入是导致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而国人食盐平均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以上,减盐不仅要减少食盐的摄入,其他隐形盐的摄入也要控制,而酱油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因此在购买酱油时不妨看一看配料表中的钠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酱油的配料表中标注的含量并非整瓶含量,而是每份含量,一定不要被这种障眼法蒙骗了。
生抽、老抽、味极鲜、蒸鱼豉油等又该如何选择?
随着酱油越来越细分,面对生抽、老抽、味极鲜等众多酱油,不经常做饭的人,根本无法区分。
其实,这些酱油并不难区分,生抽颜色较淡,呈红褐色,味道较咸,主要用于日常烹调、凉拌。
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了焦糖色,然后进一步 *** 而成,口感鲜美微甜,颜色浓郁,主要用于红烧、卤制菜品的着色、增香。
味极鲜用法与生抽一致,区别在于味极鲜中加入了味精,鲜味更足。
蒸鱼豉油则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了冰糖、花雕酒等成分,适合用于海鲜调味,去腥能力更强。
结语:最后还要提一嘴,酱油的盐含量真的很高,如果添加了酱油,那么建议相应减少盐的用量,从而避免盐摄入超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量为成人5克/天)。
塑料瓶装酱油,真的致癌吗 | 答案如下每次过年回到农村的老家,你都能见到一副有别于现代厨房的奇景:土炕上的油盐酱醋,都用清一色的塑料瓶装着,有的甚至被油垢包上了一层浆。
看着这些,你不禁开始担心家里的食品安全。打开搜索引擎,许多文章都在警告: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用塑料瓶装调味料会使致癌物质渗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用塑料瓶装调味料,真的会致癌吗?为什么超市的酱油醋,大多数用玻璃瓶来装?
塑料瓶装调味料,会致癌吗
大多数认为会致癌的文章,主要提到的都是邻苯二甲酸酯和重金属锑这两种物质。
其中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可以增强塑料质量的塑化剂,长期食用对身体的很多功能有害无益。而锑则是塑料制品在加工时会使用的一种催化剂<1>。
但其实,对于合规的塑料瓶来说,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并不高。
研究人员曾对塑料桶装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调和油进行检测,发现不论哪种食用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1>。
常见的塑料瓶,是一种安全的容器 / 图虫创意
或许你会疑惑,装油的瓶子和我们喝饮料的瓶子会是一个材料吗?
还真是,仔细观察两者的瓶底,你会发现有一模一样的写着数字“1”的循环标识,说明瓶子是PET材质。
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瓶材质,透明度高的瓶子基本都属于PET。而且,我国并没有专门的调味品包装安全标准,食用油和饮料同在一个食品安全标准下受到监管<2>。
至于醋,锑在酸性环境中容易迁出确有其事。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发现,锑在食醋中的溶出速度是在水中的10倍 <3>。
醋更常用玻璃瓶装,但用塑料瓶也没什么大问题 / 图虫创意
不过,即使快了10倍,PET在80℃泡了一个月的极端条件下,也只往模拟酸性食品的乙酸里溶出了最多0.003 mg/L的锑,远远低于0.05 mg/L的安全标准<4><5>。
“用塑料瓶装调味料会致癌”的说法,并站不住脚。比起致癌,用玻璃瓶更重要的考虑,其实是塑料瓶的卫生问题。
比起致癌,不如担心卫生
酱油、醋等调味料作为发酵的产物,本身含有一定的微生物。考虑到对风味的影响,厂家只能采用瞬时高温的灭菌方式,很难对它们进行100%的杀灭<6>。
这部分残留的微生物主要是不致病的真菌,例如产气芽孢杆菌、产膜性酵母菌等。有时候运气不好,买来的酱油刚打开就冲出一股气体,或者上面飘着一层白膜,多半是它们搞的鬼<7><8>。
而相比玻璃瓶,塑料瓶的密封性要更差一些,也更容易给微生物提供繁殖机会。
用玻璃瓶装的汽水,也会比塑料瓶气更足 / 图虫创意
尽管气体透过率都很低,但研究显示,24摄氏度的室温下,PET瓶的气体透过率仍然是玻璃瓶的两倍以上<9>。
有研究人员将不同包装的食用油浸泡在水里后,发现PET瓶中的食用油含水量明显上升,而玻璃瓶中的含水量则几乎没有变化<10>。
即使是保质期内、并未开封的酱油,都偶尔会发生变质的问题。对于装在饮料瓶里的酱油,很少有人会在使用完后把瓶盖死死拧紧,没有密封的环境,更是让微生物趁机飞快发育。
可以说,从安全性上来看,对于调味料这种需要长期保存的液体,还是玻璃瓶最合适。
玻璃瓶,液体包装界的神
当然,选择用玻璃瓶来装调味料,不仅仅是为了安全:好比玻璃瓶的可乐比塑料瓶的好喝一样,玻璃瓶的酱油也比塑料瓶的更美味。
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PET、PE(一种不透明的塑料)、玻璃三种材料的瓶装酱油中,不论是在自然光照、室温,还是37度的恒温状态下,玻璃瓶都能更大程度地防止酱油颜色变黑、产生沉淀,阻止味道进一步变差<9>。
现在也有的商家选择塑料瓶装酱油,这样成本更低 / Wikicommons
因此,虽然塑料瓶比玻璃瓶便宜、耐摔、方便运输,节省成本,但是对于中小瓶装的酱油,大部分中国厂家还是选择了玻璃瓶。
看似不划算的包装,对企业来说恰恰是合理的选择。
同样的玻璃瓶与塑料瓶“大战”,还发生在葡萄酒的身上。对于其玻璃瓶配橡木塞的经典造型,很多人也从运输成本等方面质疑其必要性,近年来,也开始有厂家选择用塑料瓶装葡萄酒<11>。
从传统来说,葡萄酒一般还是用玻璃瓶装 / 图虫创意
然而,玻璃瓶所带来的味觉体验,依然是塑料瓶所难以替代的。
葡萄酒需要避免过度氧化,还需要微量的氧气来促进葡萄酒的成熟。而不透气的玻璃瓶+微透气的橡木塞的经典组合,正好让这两者达到了完美平衡,因此这一组合才能经久不衰<11>。
不仅如此,还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不同瓶装的草莓汁后发现,经过30天、4℃的存储,玻璃瓶装的草莓汁维生素含量要比PET瓶装的高5%左右<12>。
可以说,尽管一些企业出于成本考量选择了塑料瓶装调味料,但在味道和卫生领域,玻璃瓶才是神。
撰文 | 鹤屋
<1>刘晓斌,叶常绿 & 陈晨.(2016).PET对食用油中塑化剂含量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05),73-75.
<2>杨晓铭.(2015).食品用塑料瓶(PET)标准探讨研究. 中国包装(11),58-60.
<3><4>姚春毅,艾连峰,郭春海,陈瑞春,李丽欣 & 张峻峰.(2013).采用ICP-MS研究聚酯类食品包装材料中锑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规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01),12-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2016).GB 13113-1991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蒋雪薇,周尚庭,叶菁,徐一奇,陈胜 & 吴灿.(2016).成品变质酱油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变质原因分析. 食品与机械(02),46-50. doi:10.13652/j.issn.1003-5788.2016.02.012.
<7>郭天文 & 叶红.(2010).解决酱油货架期涨袋、爆瓶的探讨. 中国酿造(03),138-140.
<8>吴津颖."对酱油中产膜性酵母菌检验的探讨." 中国酿造 .05(2005):40-41.
<9>李大锦,王汝珍,江峰.(2002).包装材料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和解决措施. 中国调味品(04).
<10>袁峰.(2022).包装材质对油品保质期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01),118-120.
<11>范珺.(2016).浅议塑料瓶在葡萄酒包装的应用. 塑料包装(02),31-33.
<12>张元元,张映曈,胡花丽,张雷刚,周宏胜,罗淑芬 & *** 霞.(2020).草莓汁贮藏期维生素C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01),120-126.
文献审核 |阿钊 内容编辑 | 阿钊
图片编辑 | 言柯 微信编辑 | DDL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各种酱油到底有什么区别?弄懂了以后放心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去超市打算买瓶酱油,走到调味品区却发现——生抽、老抽、味极鲜……各式各样的酱油摆了满满一面墙。
买瓶酱油为什么还要做选择题?这些酱油有什么区别吗?炒菜到底要用哪种?
别急,今天就给大家讲清楚~
各种酱油都有啥区别?
01生抽
“抽”的叫法,源自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酱油 *** 工艺。
在 *** 过程中,之一次发酵成熟后被抽取出来的酱油为“头抽油”,第二次发酵成熟后被抽取出来的称为“二抽油”,第三次发酵成熟后被抽取出来的称为“三抽油”。
将3种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就是超市里常见的生抽。
生抽通常颜色较浅,为红棕色或红褐色,并且味道鲜美,能给食物调味提鲜,常常用于炒菜或凉拌菜。
02老抽
老抽是将上述“抽油”进一步浓缩之后 *** 而成的酱油。
老抽通常颜色更深、粘度也更大,在炒菜时,老抽常常用来给食物“上色”。
03味极鲜
味极鲜属于生抽的一种,不过在 *** 时加入了一些提鲜的添加剂,所以口感更鲜,可以替代味精使用。
04蒸鱼豉油
超市里还经常见到一种蒸鱼豉油,其实它也属于酱油,蒸鱼的时候来一点,能去腥提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对了酱油,能让你的厨艺更上一层楼;用不对,不仅影响菜肴的味道,还会影响健康!
用酱油,千万别犯这个错
废话不多说,这个错就是——酱油放太多!
众所周知,盐吃多了,摄入的钠会超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至于酱油,少有人把它和“钠”联系起来。
但事实上,各类酱油中的钠含量也很高,是不折不扣的“隐形盐”大户。
所谓的隐形盐,它不像炒菜时放进锅里的盐,让人一眼就看清放了多少,而是悄悄潜伏在食物中,随着你的每一口进食,一点点偷偷进入你的身体,让你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的盐分。
所以,酱油放多了,就会摄入过多盐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01诱发高血压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每日摄入15g盐分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0%。
02动脉粥样硬化
摄入过多的盐分会让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长期高胆固醇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让你的血管越来越“硬”。
03增加胃癌风险
过多的盐分会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增加胃炎和胃溃疡的风险,还会 *** 、损伤胃粘膜,增加胃癌风险。
04加快钙质流失
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加,钠离子和钙离子之间有竞争关系,钠离子增加会加速钙离子的流失。同时钠离子还会 *** 甲状旁腺,使降钙素分泌增加,导致低钙血症。
那每天吃多少盐好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
所以,大家以后不仅要控制食盐的用量,还要注意酱油的用量,可别“用力过猛”了!
最后,养生君给大家两个使用控制酱油用量的建议——
①炒菜时适量加入酱油调味即可,不要贪多;
②加入了酱油调味后,适当减少食盐的用量。
资料来源据养生每日推送
天下之一酱油瓶:可装44吨酱油,供2万2千人吃一年!世界上更大的酱油瓶有多大?
可装44吨酱油,供2万2千人吃一年!
这真不是开玩笑,在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就有这么一个大酱油瓶。
这个大酱油瓶矗立在该公司的厨邦酱油文化博物馆的广场上,以公司最畅销的410毫升酱油瓶体为原型 *** 而成,瓶高7.8米,瓶底直径3.3米,可盛装超过88000瓶标准的410毫升厨邦酱油,相当于44吨酱油,是目前全球更大的酱油瓶。
若按人均消费4斤酱油计算,这个大瓶子里的酱油可供22000多人食用一年。
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一共四层,室内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场馆内外可参观面积达60000平方米,由酱油文化广场、酱油文化主展区、实验室、酱油生产线、体验中心及购物中心等部分组成。
来到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您能走进三千年中国酱油文化的发展史,了解千年南派酱油酿造的老传统。
香喷喷的红烧肉,嫩滑入味的白切鸡,记忆里让人流口水的美食,都离不开酱油的助力!但现在酱油种类越来越丰富,金标酱油、草菇老抽、味极鲜……想要好好吃一顿,难道得把它们全都搬回家?它们有啥区别?到底应该挑哪种?
01贵酱油一定更好吗?
同样500ml的酱油,普通酱油只需要10块钱,打着“低盐低钠”、补充氨基酸的旗号的酱油却要更高的价格,尤其是儿童酱油,有些直接卖到100多元,到底值不值得买呢?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低钠有规定,即钠含量≤120毫克/100毫升,但市面上不少儿童酱油的钠含量是远远高于低钠标准的,有些甚至比普通酱油含钠还高。
所谓的补充氨基酸也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只要是酱油,就含有氨基酸,大可不必为此支付智商税。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馆长不建议大家买儿童酱油,想让孩子吃得健康,做菜的时候注意控制盐、酱油等含钠调料即可。如果真的想买儿童酱油,一定要紧盯钠含量的数据,选择符合低钠标准的。
买酱油不要过分关注噱头,注意这3点才是关键:
02酱油好不好就看这3点
是“酿造”还是“配制”
买酱油时要注意瓶身标明的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而配制酱油有两种,一种是用“水解蛋白质”调制成,过程中可能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另一种则是混合酿造酱油原汁调制而成,购买时要尽量买酿造酱油。
“氨基酸态氮”含量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鲜味越浓。普通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能达到0.8克/100毫升的就算特级酱油了。
是“佐餐”还是“烹调”
如果酱油写明是“佐餐酱油”,就意味着卫生标准高,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或者凉拌;如果是“烹调”酱油,那就得加热后再食用。
03生抽、老抽、味极鲜...都有啥区别
无论是啥酱油,都是以大豆或小麦为原料,利用霉菌等微生物,把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具有鲜味的氨基酸。把黄豆蒸熟后加入菌种、盐和香料,经过长时间的发酵酿成成熟的豆酱,然后抽出酱油,这就是为啥生抽、老抽都有“抽”这个字。那生抽、老抽、味极鲜、蒸鱼豉油......到底有啥区别?
生抽 红褐色,偏咸,适合炒菜、凉拌
生抽就是一缸酱油发酵后抽出的之一道酱油,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味道偏咸,主要用于调味去腥增加鲜味,常用于炒菜或者凉拌。
老抽 黑色,味道较淡,用于着色,不能在出锅时加
老抽原本指最后抽出的酱汁,现在的老抽大多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焦糖色配制而成,颜色接近黑色,味道更淡,带一点微甜。一般用于给食品着色,比如肉类的卤菜、炖菜、红烧等等。
老抽一定不可以在出锅时加,这样老抽的鲜味会丧失,短时间的加热会影响到老抽的增色效果。老抽虽好,但在调制蘸料和腌制小菜时就别用老抽了,会让味道更差。如果用老抽来调制蘸料,蘸料会变得厚重浓稠,口感很差;而腌制、凉拌小菜时加老抽,不仅吃不到老抽的鲜美,反而会加重菜的口味。
味极鲜 比生抽更鲜,用于炒菜、凉拌菜
生抽老抽大家都用得多了,但味极鲜又是个什么玩意?
其实味极鲜和生抽差不多,不过味极鲜在生抽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平时炒菜时,如果高温久煮,食材就会失去鲜味,这时用点味极鲜,口感更佳~
蒸鱼豉油 比生抽更鲜,用于海鲜蒸菜
和味极鲜一样,也是在生抽的基础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剂,能让食物更鲜;适合用来蒸鱼、海鲜,如果家里没有蒸鱼豉油,可以用生抽、味极鲜代替。
另外市面上出售的海鲜酱油,其实压根没有海鲜,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干贝成分。
蚝油 生蚝熬制,营养丰富,快出锅时加入
蚝油是用生蚝熬制而成的调味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快出锅时加入,用于菜品提鲜。启用后常温下很容易变质,未用完的蚝油应放入冰箱冷藏。
鱼露 小鱼虾制成,琥珀色,偏咸,能提鲜增香
鱼露又叫鱼酱油,由小鱼虾发酵而成,琥珀色、味道带有咸味和鲜味,能提鲜增香。
酱油中的“门道儿”,一次性说清
国庆假期前,某知名调味品企业引发了巨大争议,起因是其生产的酱油疑似存在“双标”嫌疑:有网友爆料称国内售卖的该品牌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酱油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认为其产品生产是“双标”。尽管该企业多次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否认双标一说,但这场风波还是在 *** 平台持续发酵。
这个事件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网友的焦虑,大家纷纷表示不知道该吃什么酱油了,也好奇到底应该怎么看待酱油里的添加剂。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到底有哪些?为什么要加它们?安全性怎么样?然后再说一说,选酱油到底应当怎么选,看什么指标,以及怎么合理食用酱油。
一、酱油里加的是哪些添加剂?
任何一款酱油,主要原料都是这四种东西:水、大豆(黄大豆或黑大豆)、小麦(面粉)、盐。所以,它们会占据配料表的前四个位置。在后面,还可能添加的配料是:
之一类:白砂糖、果葡糖浆、三氯蔗糖等甜味物质
解读:三氯蔗糖是英国人首先开发的,美国是其更大销售市场
人们都知道,做咸味菜时,放一勺糖可以让味道更鲜美、口感更醇厚。所以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要放糖……酱油里少量加一点糖,也会让咸味变得柔和、鲜美又丰富。
白砂糖不用多说。果葡糖浆是玉米淀粉经过酶水解制成的产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有清爽可口的甜味。果葡糖浆是可乐雪碧之类饮料的主要配料。
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它甜度高,甜味正,我国许可用于酱油等二十多类食品当中。这种甜味剂是英国人首先开发的,经过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认可,在加拿大首先使用,而美国是它的更大销售市场。
第二类: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酵母抽提物等增鲜物质
解读:增鲜剂不可怕,也不是人工合成物质
谷氨酸钠就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学者在海带中提取发现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是在鸡汤肉汤里都存在的鲜味物质。“排酸肉”之类的产品之所以更鲜美,原因之一就是在冷鲜肉的后熟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5’-呈味核苷酸二钠。核苷酸这种东西存在于所有生物体的核酸(DNA和RNA)当中,包括人体当中,不是什么奇怪的人工合成物质。
酵母抽提物是用酵母作原料,把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进行酶解,然后分离出鲜味物质,再浓缩制成的增鲜产品。它不仅含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和氨基酸等鲜味物质,也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
总之,增鲜剂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关键在于别吃过量。如果失去了食物的天然本味,吃什么都是酵母水解物的味道,都是味精鸡精的味道,那也很无趣了。
第三类: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醋酸钠等防腐物质
解读:是为了预防酱油减盐后,霉菌超标引起的变质
酱油含有较多的盐,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抑菌能力。盐是最古老的防腐剂,但盐太多时,酱油就会特别咸,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盐含量有所降低,那么抑菌能力就会下降。毕竟我们不可能一天就把酱油用完,一瓶酱油要用一两个月,天天放在室温下,就可能出现微生物繁殖而长一层“醭”的情况,甚至霉菌超标的情况。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只需添加很少量的防腐剂帮忙就可以了,不存在“超标使用”的风险(毕竟食品添加剂也是要花钱买的,达到效果之后再多加毫无意义)。苯甲酸钠也好,山梨酸钾也好,都经过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广泛使用,从未发现它们和癌症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
山梨酸本身是人体代谢中存在的物质,毒性(半致死量)甚至低于食盐。苯甲酸也是很多水果中存在的物质,比如蓝莓和蔓越莓中都含有苯甲酸,无需恐惧。
对于酱油来说,如果要做到不添加防腐剂,那就需要加入更多的盐;而减盐产品要想保证安全,就需要添加防腐剂。研究表明,对我国心血管死亡风险贡献更大的膳食因素,就是过高的钠摄入量。所以,减盐才是之一要务,吃不加防腐剂的酱油,并不能使人更长寿。
第四类:焦糖色素
解读:早就广泛用于点心、可乐等其他食物中
焦糖色素只添加于老抽类产品当中,生抽酱油里是不会加的。这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上色能力,加一两勺就能让一锅菜变成褐色,适合用于红烧类和酱卤类的食品当中。
所谓焦糖,就是炒糖色时产生的那种褐色物质。做冰糖葫芦、拔丝山药之类食物,就需要加热融化白糖。白糖在受热融化之后颜色慢慢变成褐色,这个颜色就是焦糖色素。
当然,现代工业所生产的焦糖色素有不同类型,有些用于可乐之类饮料当中,有些用在面包点心(如黑森林蛋糕、可可饼干等)当中,有些用在酱油、调味汁等调味品当中。
为什么从可乐里喝进去大量焦糖色素不可怕,吃褐色的饼干点心不恐惧,而吃酱油里这点焦糖色素就那么害怕呢?
二、酱油应当怎么选?主要看这四点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酱油怎么选。
1.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
酱油的等级,是用“氨基酸态氮”来划分的。它反映出酱油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类物质的数量,和酱油的鲜味,以及营养价值,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酱油的“干货”指标。
氨基酸态氮≥0.40%:三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55%:二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70%:一级酱油。
氨基酸态氮≥0.80%:特级酱油。
当然,有些产品具有更高的氨基酸态氮水平,更高可达1.20%-1.30%。这样的酱油自然是更优质的,不仅滋味鲜美,味觉丰富,香气浓郁,理论上说,多种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看这个指标,要比什么晃动瓶子看泡沫(加增稠剂就可以让泡沫丰富)、倒在食品上看染色效果(加了焦糖色素就可以颜色更重)、用舌头品尝鲜味(多加味精和核苷酸钠盐就能更鲜)之类可靠多了。
2.看酱油的用途
如果做红烧类需要颜色浓重的菜肴,就选老抽酱油。如果炒菜、凉拌菜,希望味道鲜香而颜色清爽,就用生抽酱油。有些酱油是兼用型,没有写是老抽还是生抽,可以看看配料表中有没有“焦糖色素”,没有的话,上色能力就不那么强。
3.看钠含量
对于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来说,减少酱油的钠含量是一个重要选择。
酱油的营养成分表,通常会用每10克/毫升、或每15克/毫升的“一份”来标注钠含量。一勺酱油大约是10克,所以这样标注比较方便。
注意把各种产品都换算成10克的量,然后在氨基酸态氮含量更高的产品当中,选钠含量更低的一档,就好了。
例如,两款产品都是“特级酱油”。A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1.20%,每份10克中含钠495毫克;B产品的氨基酸态氮是0.90%,每份15克中含钠1132毫克。那么,都换算成10克时,B产品的含钠量是754毫克。显然,A产品的氨基酸态氮高,钠含量低,比B产品更优秀。
4.看产品名称的叫法
按我国最新法规,只有纯酿造的酱油产品,才能叫做“酱油”。如果添加了未经酿造,用化学水解或酶水解 *** 制成的、类似酱油的配料,都不能叫做酱油,只能叫“某某调味液”。所以,现在消费者无需担心用“配制酱油”来冒充酿造酱油的问题了。
三、使用酱油有技巧,
建议起锅再淋
用酱油炒菜的时候,最重要的技术要点是:用优质的酱油,起锅再淋酱油,同时减少其他调味品的用量。酱油香味浓郁,并含有少量糖和增鲜剂,那就不需要再加味精鸡精了,糖可以少放或不放,盐也可以减量。酱油的鲜美味道和香气,是盐+鸡精所不能替代的。它会让人炒菜的时候调味更方便:前面完全不加盐,只需出锅时加一两勺酱油就好了。
起锅淋酱油有四个好处:一是避免酱油深入菜肴内部,影响色泽;二是避免酱油受热产生煳味,影响风味;三是让咸味附着于菜的表层,暂时没有深入内部,可以在达到同样咸味感觉的前提下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盐(钠);四是可以靠酱油中少量的糖达到鲜甜的感觉,而无需大勺放糖。
总之,这样用酱油,可以轻松减盐、轻松减糖,还可增加营养素。酱油里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钾、镁等营养素,尽管量少,多一点算一点。盐和糖里可是除了钠和糖,其他营养成分都没有的。
四、不要太在意“零添加”、“头道”、“特酿”等词汇
再说怎么分辨是不是优质酱油,更好的 *** 是直接看数据,企业打出的宣传标签等各种说辞都不重要。
这里解释一下,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几乎都是在其他国家中许可使用的品种。所谓“外国不用食品添加剂”是彻头彻尾的谣言。即便看不懂英文日文,也可以买一包薯片,买一瓶可乐,念念后面的中文配料表,看看外国公司生产的产品里面有没有食品添加剂,就知道了。
实在介意食品添加剂的话,国内可以买到各大品牌生产的有机酱油和“零添加”酱油,并不存在“添加剂产品卖国内,无添加产品卖国外”的问题。如果超市买不到,直接网上购买就可以了。不过,所谓“零添加”,不等于产品最安全,更不等于产品更优质。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