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甜品是乍见之欢,那面包一定是久处不厌。
香香的,软软的面包,可盐可甜。当早餐、下午茶、夜宵,都毫无违和感,和米饭一样,已经成为我们热爱的食物之一。
面包虽然好吃,但 *** 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影响面包成功率的——面团筋度,除了经常提到的“手套膜”,还有其他筋度的判别 *** 一次交给你。
01
6成筋
6成筋的面团表面看起来还有些小疙瘩,不够光滑。摸一下会非常粘手。
用手拉面团,一拉就断,没什么弹性。抻出的膜非常粗糙,破口也不成形。6成筋的面团一般还不能 *** 什么产品。
02
7成筋
7成筋的面团表面的小疙瘩变少,表面光滑一些,但仍有些粘手。
用手拉面团,断裂的同时较6成筋能感觉到面团弹性增强。用手抻拉,可以抻出比较厚的膜,膜比较粗糙,破口明显锯齿状。
03
8成筋
8成筋时,面团表面小疙瘩基本消失,表面变得较光滑。
此时的面团无论是手揉还是厨师机搅打不会再一直粘在缸底了。摸一下,面团柔软,不会很粘手。
用手拉面团,可以感觉到面团的回弹力很大,面团非常有弹性。可以抻出比较厚的膜,膜看起来比较细腻,破口依然是锯齿状。
04
9成筋
9成筋的面团表面肉眼可见的光滑。用手摸一下,基本不怎么粘手。
用手抻面团,可以拉开,但一拉长会断掉,延展性还不够好。抻出的膜很细腻,破洞会是比较小的锯齿状。到9成筋的时候就可以做小餐包这种体积小的面包了。
05
10成筋
10成筋的面团表面很光滑,整理面团的时候,非常容易,折叠几下就可以得到一个表面光滑的面团。打好的面团是几乎不粘手的。
用手抻面团,可以轻松的抻开,不会轻易断掉。撑出的膜是很细腻很薄,可以看到指纹,就是所谓的“手套膜”。用手指戳膜,不会易破,有弹性,破口处是光滑的,没有锯齿。
小伙伴们,面团筋度如何判别,你学会了吗?
其实影响面包成功率和口感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温度,以后小编找机会再为大家科普一下
撑开了面团就是合格的手套膜吗?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后台里都会有小伙伴提出疑问:“为什么我的面团揉不出手套膜?”、“为什么我都打出了手套膜,吐司还是不长个?”
前一个问题:出不了手套膜。以吐司为例,一般来说是面团搅拌不到位,面筋网未形成。很多时候也是由于搅拌面团过程中,摩擦时间太长、面温过高导致面团提前发酵了,这样更加打不出手套膜。
后一个问题:打出手套膜,吐司不长个。小编想到了一直以来很多人沉迷于手套膜无法自拔,一个拉得比一个薄,手套膜对于面包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需要一个怎样的手套膜,才能让吐司长个?
什么是“手套膜”?
“手套膜”指的就是搅打面团到“完全扩展阶段”,完全扩展阶段指揉好的面团剪下一块,慢慢拉伸成均匀厚度的薄薄片状,这片薄膜,用手指戳开,破洞边缘呈圆滑状。
一个合格的、会让面包长个的手套膜,要同时符合2个标准:
状态:薄
膜拉出的状态应该是很光滑很细腻,撑开拉薄时候能透过光线看到均匀的面筋 *** 组织,覆盖在手中,几乎能看到手指指纹。
如果面团只能拉出相对厚的薄膜,戳开薄膜洞口是有锯齿状的,就表明面筋还没有强化到位,也没有排列整齐,表示仍处于扩展阶段(8.5-9成筋左右),面团的延展性还不够,还要继续搅打。
▲扩展阶段,破口为锯齿状
状态:坚韧
坚韧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一个标准,一味追求“薄”是对手套膜的一个更大误解。很薄但没有韧性的膜,其实是因为面筋还没有强化到位或是已经打过了,面团失去了弹性。在之后的发酵过程中不能牢牢地包裹住气体,随着每个小气室气体的增多,面筋的网状结构很容易破裂,这也是造成面包组织粗糙、不长个的原因之一。
▲薄膜有纹路,破口锯齿状
▲膜薄,但不够坚韧,一碰就破
▲膜薄,但不够坚韧,一碰就破
打面,需要的是让面团既延展又有弹性,也就是在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之间找到一个更佳平衡点。
▲膜薄,有韧性
“手套膜”不是唯一标准
搅拌面团是为气体制造气室,酵母产生气体,气室是通过搅拌制造的。需不需要揉出手套膜,要根据所 *** 的面包特性来决定。为什么法棍面团的搅拌程度和吐司面团的搅拌程度不一样?因为他们需要的气室不一样呀!
在法国、日本、台湾……有丰富经验的面包师稍微撑开一下面团就知道状态够不够,完全没必要拉出一个手套膜来判断面团状态。
当面团已揉至完全扩展状态时,再继续揉下去,面团可能会出现断筋。断筋的面团会比较沾手,面团一扯就断,拉出的膜也是脆弱不均匀的,破洞呈锯齿状不光滑。断筋的面团才是失败。
不是所有面包都需要“手套膜”
面包种类很多,严格来说只有吐司才真正需要搅拌出手套膜。甜面包、小餐包搅拌到扩展阶段(7、8成筋,可以拉出较厚的膜,破洞处是锯齿状)即可。但若是为了得到更细腻的组织和更绵软的口感,搅拌至出手套膜也无妨。
但有些面包 *** 时一定不能过度搅拌,比如可颂和贝果这种含水量50%左右的面包是很难搅拌出手套膜的,一般搅拌到面团光滑即可。
“面团二发要很久”,“面包出炉口感粗糙”,“吐司进烤箱之后不再膨胀”等等的各种面包问题,都要首先从面团搅打开始寻找原因。手套膜虽然重要,但非必要,不是只有搅拌出手套膜才能做出好面包。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啦~喜欢的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热爱生活和烘焙美食的朋友~
大家如果有更多好的经验分享或者疑问,欢迎留言和我们讨论哦~??
之一时间知道不藏私菜谱和更多面包知识,欢迎关注!
常言道:好吃不过饺子,学霸君在家办公的时候就天天吃饺子。
不得不说,发明饺子的人实在太伟大了,一块面皮里面可以夹各种各样的馅,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口味。
不过嘛,速冻饺子吃多了总想吃点新鲜的,学霸君之前就寻思着周末找个时间买些面粉回家自己做饺子。
没想到,仅仅是做饺子皮这一步就把我劝退了!
平时看电视上的厨师各种搓揉打压,以为做饺子皮很容易。
结果到自己做时,面还没有半点和好的样子,但手已经揉到酸了。
那一刻,我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买质地不太好的饺子皮,都是因为自己揉面太难了!
本来学霸君还想着做面条、做包子、做煎饼的,甚至还想做一下西点的欧包、吐司、牛角包,现在一想到要和面就不想做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发现到了一个厨房神器……不,是厨房外挂!
它的出现,让我可以翘着二郎腿,打着游戏就可以把面和好,自己不用出一丝力。
它就是让无数面点师傅失业的神器——小熊和面机。
拟真人手揉面
15 分钟和好面团
如果说学霸君和面时间长是因为经验不足,那有两件事大家应该都是有同感的:
1、和面时面粉洒到到处都是,清理很麻烦;
2、和面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做包子、做饺子的过程有一半时间都花在和面上。
而有了和面机之后呢?只需要简单的三步:
首先,将面粉和适量的水加到和面机的面粉桶中,再加入一点酵母粉。
具体做包子、做饺子、做吐司需要多少面粉,多少水,多少鸡蛋,多少酵母粉,小熊都是有比例表的,小白也能做。
然后,设置好和面时间和醒面时间,点击启动,机器就会自己开始和面啦。
最后,等一段时间让它自己把面粉和水变成面团就可以啦。
最快只需要 15 分钟就可以将面粉变成一块标准的“三光”面团,然后和面机就会进入 40℃ 恒温醒面状态,醒面完成后就可以拿出来用啦。
做出来的面紧实有弹性,延展性好,为后面的塑形部分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可能有人会问,人手要经过各种搓揉打压才能做出这么有弹性的面团,和面机就一把刀,怎么可能做出同样的效果。
奥秘就在和面机的 120 瓦电机和多维立体和面刀上。
和面机的搅拌器不是传统的直面刀,而是一把多维立体和面刀,能够模拟人手揉面和压面的操作。
120 瓦的电机也刚好可以模拟人手的力度,让揉出来的面更有弹性。
顶部的十字锥形上盖也可以让面团在触碰到上盖时自动翻转,实现翻面的操作。
这个结构还可以避免面团粘连到和面机的盖上,平时用完以后只需要用水冲一冲不锈钢和面桶就可以洗干净,比洗碗还简单。
所以说和面机看起来简单,但要打出如手工面一样的面团,里面的每一个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上下结构
容量更大,更稳定
其实和面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美国在很久之前就推出过做面包的和面机,但是那种构造的和面机体积大还容易坏,不太适合家庭用户。
之后又推出了左右结构的和面机,整体体积小了,面粉桶的体积也小了,而且左右结构具有天然缺陷,和面的时候因为左右配重不同而不稳定。
小熊推出的这款上下结构的和面机则是第三代和面机产品,上下结构也让和面机运行时的震动减少,同时减少了主机的空间占用,面积相比第二代有了进一步的减小。
运行更稳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声音变小了,相比上一代和面机,这款和面机的运行噪声大大减少了。
实测运行时噪音仅有 47.6 分贝,相当于办公室的日常音量。
在此基础上,新一代和面机的面粉桶还比第二代和面机要大,小熊和面机的面粉桶容量就足有 3.5L ,最多可以做 5 碗面条、 75 块饺子皮、 5 个欧包的量,满足一家人需求。
有了它
小白也能变厨神
当然,学霸君说这么多,大家可能还是不相信机器可以和好面,所以我从评论区找了几张买家秀给大家看看,面到底好不好,大家看一看就知道。
最基础的,做个馒头。
和面机做出来的馒头看起来雪白饱满,跟外面早餐店卖的基本没差别。
面条做出来条条分明,经水煮后没有变成一坨,看起来劲道十足。
拿去做西点也没有问题,做菠萝包,每个都有模有样,色泽光鲜,一点也不输外面面包店的。
是不是看起来不错呢?其实这款和面机的价格也是一个惊喜。
市面上的和面机价格大多在 500-600 左右,小熊再次证明了其在小家电界“价格屠夫”的威名,券后只需要 319 !性价比超高!
敲着二郎腿,打着游戏就能把面团和好,而且做出来不比你用手和出来的差,什么叫新时代的电器?看看小熊和面机就知道啦。
面粉不做馒头包子,这样一揉一扯,锅里煮一煮上桌汤也不剩下大家好,欢迎来到余甘果蜜的厨房,快乐下厨,幸福你我他,记得好好吃饭哟。
家里还囤有面粉吗?全民抗疫情时,小编家后囤有20斤面粉,最近没少做面食,可看着还有不少啊,于是又做起了这一道面食,这道面食自打学会之后就经常做,有菜有汤丰富多样也鲜美,早餐吃它比做包子还简单。
面粉,从小认识之后只知道它可以做包子、馒头,饺子,就没有想到过它可以直接做手工面条或是其他面食。前几天看到同学晒出了之一次 *** 的包子,侄女学会做包子之后也经常做包子、馒头,小编也一样,为了学会 *** 包子馒头可没少挥霍面粉。
这一次,面粉不做馒头包子,这样一揉一扯,锅里煮一煮上桌汤也不剩下。揪面片,新疆称为汤饭,据传汉代的汤饼就是水煮揪片,揪面片又称“掘片、押片”是用手将面片揪入锅中,一块接一块揪入锅中,厚薄不一,所以,揪面片也称为揪面疙瘩。面片入锅里煮一煮,食材荤素搭配,有汤有菜,味美有营养,每次汤也不剩下。
揪面片是用冷水和面,冷水和成的面团,不宜太软,和好的面团需要经过饧发,面筋形成,软化,表层光滑,成品有嚼劲、韧性不粘牙, *** 面条的面团中加入少量的精盐可增强面团的弹性、韧性,也可防止断条。揪面片的 *** 比手擀面要简单,不需要多次擀制,只要一拉一扯,即可入锅烧制,浮起即可捞出。
揪面片以番茄、瘦肉片做汤,酸爽开胃,番茄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与瘦肉 *** 汤底煮面片,每次上桌汤也不剩下。而且瘦肉清淡营养,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矿物质,早餐 *** 一份番茄瘦肉面片汤,有菜有汤有主食,营养早餐一锅出,比做包子馒头还简单,详细做法呈上,感谢大家支持。
【番茄瘦肉煮面片】中筋面粉160克、冷水75克、精盐1克;番茄1个、瘦肉100克、青菜适量、洋葱适量、姜适量、精盐适量、生抽少量、番茄酱适量、食用油适量。
第1步:准备好面粉160克(2人份),加入精盐,边倒入冷水边搅拌。冷水是室温水,冷水和面的效果可让面团有筋度、有韧性。水量一般在50%左右,或低于,面团不宜过软。
第2步:和好的面团,饧十分钟后再揉,十分钟后再揉一揉,就容易揉光滑,然后盖起来,再饧半小时。
第3步:将面团分成面剂子后,搓长圆形,如图。抹上食用油,再盖起来,饧30分-60分钟,时间充足宜饧60分钟,口感更筋道。
第4步:同时,可以准备好番茄、洋葱、姜、瘦肉片,瘦肉可选猪前腿肉,鲜嫩耐煮不柴。食材可随个人喜好添加,还另加少量的青菜。
第5步:炒制菜肴,锅中加入食用油,将洋葱和姜片炒出香味,加入番茄块炒出沙沙状态,这样汤汁会更浓郁有味道,加入瘦肉片炒至变色后加入开水、番茄酱、生抽、精盐,加入青菜心烧开。
第6步:取一个面剂,向两头拉伸,扯拉就会变长,将面片搭在左手上,右手揪面片放入锅中,揪面片时要一气呵成,全部加入后,烧开,喜欢吃软一些的,浮起后再煮一煮即可。
小贴士:1、面团和成团时,会比较干、硬,需要要经过饧制后会更柔软、有筋度;
2、煮面片的调料、配料食材可随个人喜好而定。
为什么自己做的凉皮总是不劲道,老断呢?原来是这3步错了!?从一日三餐中找点乐子,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品尝不一样的美食,感谢大家对余甘果蜜的支持。小编欢迎你的关注、点赞和分享转发,更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加油吧。
凉皮作为一款小吃,深受很多人喜欢,尤其是夏天什么也吃不下就吃点凉皮清凉爽口,解饿解馋。但是很多人做出来的凉皮总是不劲道,老断呢?今天舌尖计就来说说,原因在这里!
凉皮不筋道,老断有以下几个原因
之一:没有蒸熟,
水一定要滚开再下盘子蒸,如果中间操作多个盘子,火不要停,中间不要开盖一次性蒸熟,观察面皮起大泡至少7-8公分直径的才算蒸熟。
第二:面粉太稀
沉淀下的面粉水倒得不干净,面粉糊太稀。
第三:时间火候
蒸制的时间长,蒸过了。火候太小,温度不够,没熟。
那么凉皮怎么做才劲道,不会断呢?就把这几个最关键的要领告诉你,保证能让你轻松自制出完美的凉皮。
要领1:面粉的选择
自制凉皮要选用不含面粉改良剂的高筋面粉,用这种面粉做的凉皮口感最筋道,低筋面粉或含有改良剂的面粉都不好用。
要领2:和面与洗面筋是关键
让凉皮透明、不干硬的关键要点就是洗面筋,一定要把面粉中的面筋完全洗出来,如果最后的面浆水里还有蛋白质,做出来的凉皮就不可能是透明的,皮会发脆且容易干硬。
要领3:倒掉多余的水
沉淀好的淀粉水,上面一层就是多余的水,倒掉就可以了,尽量慢慢的从一侧倒,不要晃了,要不淀粉又和水混一起了。
要领4:细节处理
每蒸好一张凉皮就刷一层色拉油,并用湿布盖在凉皮上,这样能防止凉皮互相粘连和失水干裂。蒸面皮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盖盖,不盖的结果就是凉皮也容易干硬。
《舌尖计》专业创造有价值的美味视频教程,同广大网友一同领略不同美食风采,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美食体验哦。
不仅蒸馒头会出现“死面”,就是蒸包子、花卷等面制品也会有这种现象。其实是这些面蒸制品不均匀收缩、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揭开笼盖,有的馒头成“死面”
之所以在出锅后有“死面”,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冷凝的水滴到馍坯表面。锅盖、锅壁温度较低是馒头表面滴了冷凝水,或开蒸时火候过大,引起其内外部温差大形成冷凝水、或开锅盖过快,冷空气瞬间和馒头相遇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滴在馒头表面,是生坯不能完全膨胀,最终成为凸凹不平的表面。
面“发”得太过了。用老面或酵母发面,老面量、酵母量及水温都与季节、室温、发酵时间关系很大,要综合考虑并结合自己操作经验准确把握。如果发酵物量、和面的水温、发酵时间等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将面发得“过”了。这样的面团软或陷,严重地成了糊状。为了改变其现状,唯一“补救”办法就是多加干面粉,干面过多,发面又成“死面”,蒸出来的馒头便会干硬瘦瘪。
和面的失误,导致面发得“过”了
面团没有完全发酵。与上述原因恰恰相反,当手撕或刀切面团没有明显的蜂蜜状,则是和面还没有达到完全发酵的状态。馒头的松软可口与发面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面没发好就做坯并蒸制,十有八九蒸出来的就是死面馍。
没有二次醒发。要是馒头大而蓬松,发面是之一次醒发,而第二次醒发也至关重要。“二次醒发”即馒头坯揉制且均匀置于笼屉后,要在蒸锅后逐笼屉预热,再叠加起来,盖上笼盖自然醒发(夏季15-20分钟,冬季40分钟以上,其他季节酌减)。二次醒发实际上是老面或酵母继续繁殖产生气体。不经过二次醒发,馒头容易出现死面,干硬不好吃且“个头”也小,没有“卖相”。
热水上锅开蒸。很多人蒸馒头时总认为水烧开了上气快,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应该是大温水上蒸笼,大火候上气。在上气过程中馒头有继续发酵的时间空间。热水开蒸,由于温度过高,容易使更底层馒头受到“伤害”即烫死酵母,使馒头坯瞬间变硬,成了“死面”馒头。
开水上气,笼盖会聚集大量的水蒸汽
可能是部分面团变质,用碱量(只限于老面馒头)过少,酸味强烈的有变味的,这种面团不能用来 *** 馒头的,如果用来蒸制,面筋不能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馒头容易皱缩。
面团揉时间过长或揉制时间短、或者说是已经搅拌太久,使面团没有了弹性,加上粘性过大,面筋遭到破坏,导致馒头不能很好的去贮气,引起馒头萎缩变形。
馒头出锅时揭锅盖的“失误”。馒头在蒸制过程中受到水蒸汽的作用,由于中间的馒头在蒸熟的时候只能支撑三五分钟,揭盖过慢蒸汽遇冷成水滴滴在一些馒头表面,会使其表皮瞬间产生很大的粘性,让表皮过于致密,个别馒头收缩皱变形。
面粉的问题。有些面粉太细了,容易让面粉吸取过多的水,导致面团发粘致密,蒸出来的馒头会皱缩成“死面”。经过反复调整效果都不好,就要换一下面粉。
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说法,为了不蒸出“死面”的馒头,还是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观察,不断总结经验。
蒸出的馒头成了“死面”,民间有一种说法,即“鬼捏馍”。对此不敢认同,这是缺乏科学的认识,是迷信思想在作崇。但凡有点物理知识的人都不会往这方面去想。同行们觉得呢?
要想手擀面爽滑筋道有弹性,跟着农村奶奶做,和面不用水,煮不断要想手擀面爽滑筋道有弹性,跟着农村奶奶做,和面不用水,煮不断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前后以及三伏天这段时间,相信很多朋友会经常吃面条的,煮一煮凉拌一下,做法简单,清凉爽口,好吃还顶饱。
面条一般就是买的干面条和自己做的手擀面,干面条不仅道容易断,还不耐煮。倒是手擀面吃着浓香四溢,还爽滑筋道,不管是做凉面还是焖面,口感棒味道香。
身边有些朋友总是说做的手擀面没有那么筋道,今天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农村奶奶做手擀面的详细做法,和面不用水,做好的手擀面筋道有弹性,吃着浓香,营养还翻倍了,怎么煮都不断。
农村奶奶做手擀面的做法:
准备一个干净的大碗,打入几个鸡蛋,用筷子搅打成细腻的鸡蛋液,然后倒入适量的面粉,一边倒一边搅拌。
一直搅成絮状,倒在面板上面揉成光滑的面团。要想手擀面好吃,和面不要用水,用鸡蛋会增加手擀面的香味、营养以及筋道的口感。
时间允许的话,把面团放在面板上面多揉一会,这样也可以增加手擀面的筋道,最后把面团擀成薄的面皮。
在面皮的上面撒一层面粉,这样可以放在面皮粘连,然后面皮叠起来,别太宽,最后用刀切成手擀面的形状。
切好以后,快速把手擀面给散开,避免手擀面再次粘在一起。烧一锅沸水,撒入适量的食盐搅匀融化。
食盐可以增加手擀面的韧性,手擀面就不容易煮断了,然后下入手擀面快速搅散,一直煮到手擀面变熟,就可以盛出食用了,或者凉拌干啥的。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家 *** 出美味的拉面。我是一位特别爱吃拉面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家做上一些拉面,尤其是在早餐的时候,能来上一小碗热腾腾的拉面,别提有多带劲了。
对于拉面这道美食,很多人都喜欢在家自己动手 *** ,因为自己动手在家做出来的拉面不仅吃起来更劲道也会更健康,但是很多人在 *** 的过程当中,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拉面很容易就会出现断裂的现象。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和我学习一下拉面的正确 *** *** 呢?如果你 *** 不好拉面这道美食的话,那么今天就来对地方了,我 *** 拉面的秘诀,是一位面馆厨师悄悄告诉我的,在对拉面进行 *** 的时候,只需掌握好一些小技巧,就能让拉面筋道又爽滑。
【拉面】
【 *** 食材】面粉,食盐,食用油
【 *** 及步骤】
1、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大一点的碗,然后往大碗中加入500克的面粉以及适量的温水,温水中要加入适量的食盐,将其 *** 成食盐温水,采用温水去对面粉进行和面时,面粉要一边加入温水,一边用筷子对其进行搅拌,让面粉被搅拌出棉絮状。
搅拌好以后的面粉,即可用手对其进行揉搓,揉搓时采用推拉的方式,才能让面团揉出来更加劲道,揉好以后的面团,需要在其表面盖上一个盖子,让其进行醒面10分钟。
2、等面团被完全醒发好以后,需要将其从碗中取出,并放到案板之上,顺着一个方向再次对其进行揉搓,揉搓时间越长越好,直到面团被揉到表面光滑时,再用手将其搓成长条状,然后往面团的表面刷上一层食用油。
然后把面团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剂子,再用手将其揉搓成小长条状,等所有小剂子都被搓成长条状以后,需要在其表面再盖上一层保鲜膜,对其进行二次醒发20分钟。
3、等时间到了以后,需要再次对其进行揉搓,将其揉搓的细一点,然后准备一个盘子,往其底部刷上一层食用油,并把准备好的条子放入盘子中均匀摆放好。然后往其表面再刷上一些食用油,再次对其进行松弛两个小时。
等时间到了以后,需要从中取出两根条子,并用手抓住条子的两头,轻轻的顺势将其拉开,再用手将其对折,然后一边摔一边拉,反复重复以上动作,将条子拉成自己喜欢的粗细,自制的拉面就 *** 好了。
【小贴士】
1、 *** 好以后的拉面,可以将其煮着吃,也可以将其焖着吃,食用 *** 多种多样,可根据个人口感喜好去对其进行 *** 。
2、采用食盐温水去进行和面,能让面粉的筋性得到有效提高,让做出来的面条更加具有弹性。
3、在对面团进行准备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反复往其表面涂抹食用油,能够防止面条在 *** 的过程当中,会出现粘连。
实验室|面团太"粘人",都是有原因的在面包干货知识里,除了筋度判断、面团降温、发酵程度,面团粘手,也是提问率相当高的问题。不少小伙伴常常因为面团过于“粘人”而感到头疼。虽然真的很喜欢做面包,但还是希望每一个面团都能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老是粘着我们的手。
那么问题来了,面团粘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的不藏私好奇实验室,将从面团的含水量、面团温度和搅打时间几个维度去进行测试,来解开这个“粘人”妖精的谜团。
Ingredients
庞多米吐司(含水量66%)
高粉250g
冰水165g
细砂糖20g
盐3g
即发干酵母2.5g
黄油20g
庞多米吐司(含水量80%)
高粉250g
冰水200g
细砂糖20g
盐3g
即发干酵母2.5g
黄油20g
实验一 面团含水量适当(66%)/温度适当/搅打时间适当
?操作室温:约25℃
?配方含水量:66%/正常
?水温:5℃
?揉面工具:厨师机、搅拌桶绑冰袋
?揉面 *** :后油法
?全程操作:共13.5mins
慢速3mins+快速4mins+慢速3mins+快速3.5mins
?出缸面温:25.5℃
操作过程
1.3分钟慢速搅拌后,面团基本成形,表面坑洼,很湿润稀软。
2.用手触摸,无敌粘。在配方没有问题前提下,不要加粉,这是面筋还没有形成的“假象粘”,继续观察面团的变化吧。
3.转快速搅打4分钟,面团表面开始变得光滑,达到6-7成筋。
4.面团不太粘手,能拉出有大片有锯齿的膜。
5.加入软化黄油,慢速打面3分钟,面团吸收黄油后,再转快速打面3-4分钟,打到完全扩展状态。打好的面团,表面光滑,出缸面温控制在24-26℃。
6.触摸面团,有弹性、光滑不粘,能轻松拉出大片的光滑薄膜,这是成功的面团。
实验二 面团含水量(66%)/温度适当/搅打过度
?操作室温:24℃
?配方含水量:66%/正常
?水温:5℃
?揉面工具:厨师机、搅拌桶绑冰袋
?揉面 *** :后油法
?全程操作:共15.5mins
4个阶段——慢速3mins+快速4mins+慢速3mins+快速5.5mins
?出缸面温:24.4℃
操作过程
1.把实验一的面团重新放入搅拌桶,继续高速打2分钟后,面团变得更软,发生了粘缸的现象。
2.对比实验一的成功面团,打过的面团表面泛着一点水光。
3.因为搅打多了2分钟,面团变得超粘手。
4.面团能拉出薄膜,但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被撑破。
5.出缸面温是24.4℃。小编帮搅拌桶换了一个新的冰袋。为了排除面温高的因素,呈现只有“打过面团”这个问题导致粘手。
实验三 面团含水量(66%)/搅打时间适当/操作温度高
?操作室温:约29℃
?配方含水量:66%/正常
?水温:26℃
?揉面工具:厨师机、搅拌桶没有绑冰袋
?揉面 *** :后油法
?全程操作:合共13.5mins
4个阶段——慢速3mins+快速4mins+慢速3mins+快速3.5mins
?出缸面温:29℃
*配方使用的材料和重量、操作时间与实验一是一样的,分别在于没有控温,出来的效果真的完全不一样,面温过高也是很多人打面翻车的原因。
操作过程
1.先慢速3分钟再快速4分钟打,面团大致光滑,有6-7分面筋。
2.手摸面团:粘!比起实验一的正常状态差太多了。
3.面温已经有28.3℃。打面到中间阶段,这个面温已经在徘徊在失败边缘。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停止搅打,把面团拿出来,用保鲜膜压平、密封,放在冷冻室急速冻一下,到23℃左右再继续打比较好。
4.但为了试验效果,小编又把这块高温面团放回搅拌桶,加入软化黄油,慢速打3分钟。对比实验一,同样是3分钟吸收的时间,但是面温过高的面团,黄油很难被顺利吸收,呈现面油分离状态。
5.3分钟后,不管黄油有没有被吸收完,转快速打最后的3.5分钟(与实验一的最后阶段一样)。打完的面团,面温是29℃,超粘缸底。面团完全不能形成稳定的面筋网,拉不出光滑的薄膜状。
6.面团粘手,像是未干透的万能胶水。
7.难道面团就这样废了吗?也不全是,29℃面温的面团,还是能做成普通的面包。
倒在案板上,快速地整理收圆一下,表面还是光滑的,没过多的断筋状态。触摸表面,比正常面温的面团要软。这时可以密封冷冻一下(稍微压平),再冷藏发酵,具体时间看面团发酵的状态哦。至于能不能做吐司,就因人而异了,后续发酵把控、操作太考经验了。
实验四 大水量面团(80%)/温度适当/搅打时间适当
?操作室温:约24℃
?配方含水量:80%/大水量
?水温:5℃
?揉面工具:厨师机、搅拌桶绑冰袋
?揉面 *** :后油法
?全程操作:合共16.5mins
4个阶段——慢速3mins+快速8mins+慢速2mins+快速3.5mins
?出缸面温:24.6℃
*大水量配方粘手很正常,不要过于担心。不同面粉的吸水性不同,更大吸水值也不同。例如当食谱水量达到90%,而很有经验的你却失败了,那就是面粉的问题。
操作过程
1.慢速搅拌3分钟,让材料基本混合。大水量的面团开始阶段,是摊开的状态,不会成团。
2.很软粘。
3.大水量的面团,更适合用K桨。比起钩子,K桨范围更广,能打起更加多的软面团。快速打面8分钟的过程里,前4分钟,面团一直是软趴趴不挂桨,但到了后面,面团突然就能成团地挂在K桨上,证明面筋形成了。所以搅打大水量面团,得耐心一些。
4.8分钟后,面团能打到6成筋左右,拉起面桨,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桨上流淌到桶中。现在是有支撑力的,表面也比一开始时光滑。
5.用手拉拉看,稍稍粘手。
6.因为水量较大的面团,搅打时间要久一些,这时候面温是23.6℃。以防面温升高,换一个冰袋保持搅拌桶低温。
7.加入黄油后,慢速打2分钟,然后转快速打3.5分钟,达到完全扩展状态。这时的面团非常光滑。
8.能拉出非常漂亮的光滑薄膜。大水量的面团,面筋可以打得稍微没有那么足,9成筋就足够了。因为含水量越高的面团,出面筋更容易,二是发酵阶段,也是面筋继续形成的阶段。
9.最终状态会有一点点粘,但几乎可以忽略。
10.打好的大水量面团,在案板摔打也是没问题的,不粘。另外配合刮板,更容易整理收圆。
11.最终面温:24.6℃。所有好面团,都离不开恰当的出缸面温。
实验小结
*不同的厨师机功能会有所差异,所以搅打的时间不是绝对的,以面团状态为准。
总的来说,面团粘手,常见有4种原因:
1、面团初步混合阶段,还未形成面筋,这个时候当然很粘,不要贸贸然加面粉哦;
2、打过头的面团也会变得粘手;
3、打面过程面温控制不好,面团升温了(一般超过28℃),就会越打越粘;
4、做的是大水量配方。
搞不懂如何面团降温和判断筋度?
复习这些文章
之一时间知道不藏私菜谱和更多面包知识,欢迎关注!
做凉皮为啥会开裂、没弹性、不筋道?凉皮摊老板一语“道破天机”凉皮可是北方人非常喜欢的一种美食,口感筋道,爽滑Q弹,咸辣鲜香。一年四季都受欢迎,尤其夏天,每天都要吃一碗,简直离不了。这凉皮除了有营养口感好之外,方便快捷是它更大的特点,一碗凉皮,一个烧饼,5分钟,速速解决一顿饭。
凉皮好吃,大多数人也会学着自己做,我也一样。但是,自己做凉皮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开裂、不筋道,没有弹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儿呢?
门口凉皮摊主的生意特别火,我也常买,和老板熟了,就向凉皮摊老板请教,凉皮摊主“一语道破天机”,原来是这个原因啊!照着凉皮摊主的说法又做了几次,果然再也没出现问题。
【自制凉皮】
凉皮食材:高筋面粉250克,盐3克,凉水130克,食用油适量
调味料:麻酱50克,盐5克,鸡精1小勺,纯净水适量,大蒜4瓣,黄瓜半根,香菜3根,花生碎适量,味极鲜2勺,香醋3勺,蚝油小半勺,白糖小半勺,鸡粉1小勺,辣椒油适量,香油适量,纯净水适量
之一个步骤洗面:
1、面粉中加入盐,凉水,搅拌成絮,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团,静置醒面5分钟后,再次揉光醒面。然后在面团中倒入没过面团的清水,浸泡10分钟。
2、开始洗面,所谓洗面,就是加入水像洗衣服一样用力揉搓面团,把面团中白色的的淀粉质完全洗出来,直到水变成白色浆液。
3、连带剩下的面团一起倒出来过滤到一个干净的大盆中。
4、再次倒入清水,按照刚才的步骤继续洗面,然后过滤。
5、如此反复,直到面盆中的水不再浑浊,面团还剩下很少的一小团儿面筋的时候,就洗好了。
6、放在盆中静置3小时以上,如果是夏天,需要放在冰箱中冷藏。
7、剩下来的面筋加入2克干酵母和少许面粉揉匀,放入一个刷了油的大碗中,盖好保鲜膜放在你温暖的地方发酵1小时左右。
8、发酵好的面筋放进锅里,大火上汽后蒸20分钟,关火3分钟后再取出,切成小丁一会儿放进凉皮里面。至此,凉皮粉浆就做好了,静等 *** 。
【蒸凉皮】
1、凉皮的粉浆静置好了,现在开始做凉皮吧!
2、把粉浆生面的一层清水倒出去,剩下的就是我们用老做凉皮的粉浆了。最上面的一层水稍微留一点点,和剩下的面糊用勺子搅拌均匀,可能会稍微有点费力,不过没关系,一定要慢慢搅拌均匀。最后的面糊用勺子舀起来,呈流线状向下滴落就好了。
3、搅拌均匀后,加入3克食用盐,再次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再用。
4、准备两个做凉皮的盘子,网上有卖做凉皮的专用工具,其实如果家里有做披萨的烤盘也时可以的。我用的就是披萨盘,非常顺手,要准备2个替换着用。把披萨盘子上用厨房纸巾薄薄地擦上一层食用油。
5、锅里放入少量水烧开,抹过油的披萨盘里面舀上一勺面糊水,晃动盘子让面糊自然流动铺满盘,放入开水锅里,盖上盖子。
6、看到凉皮鼓起气泡,就可以取出来了,不过,一定要小心烫手哦!
7、取出盘子之前,先把另一个盘子舀上面糊,铺满盘子。这样两个盘子交替入锅,不耽误时间。取出的盘子稍微晾一下,从边上小心地揭下来,你看,非常透明,看着就筋道有弹性。
8、其他的面糊都依次做好,每一片凉皮之间都要刷上一层食用油,防止粘连。
9、薄而透明,柔软筋道又有弹性,这样做的凉皮一点儿都不会开裂的。
10、我做的薄的、厚的都有,薄的大约1mm左右,厚的有5mm,不管薄厚都不会开裂。
【凉皮调拌】
1、麻酱加入适量纯净水、盐,调拌成稀一点儿的麻酱汁。
2、蒜汁儿、味极鲜、香醋、辣椒油、蚝油、白糖、鸡粉、香油、纯净水,搅拌均匀,即为调味汁。
3、把晾凉后的面筋取出来,切成小块。
4、凉皮切成宽条放入大碗中,当然,喜欢吃细条就可以切细一些。
5、加入黄瓜丝、香菜碎、花生碎,浇上调味汁儿和麻酱汁儿,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做凉皮为啥会开裂、没弹性、不筋道?凉皮摊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自己做做凉皮,薄而透明筋道有弹性,柔软不开裂,比买的好吃
鱼儿温馨小提示:1、面洗好后一定要过滤。
2、粉浆沉淀至少需要3小时,时间越长凉皮越筋道。
3、倒掉粉浆表面的清水后,一定要加入食用盐,搅拌融化后静置10分钟。
4、蒸凉皮的时候,油不能太多,只需要薄薄一层,不能看到油珠儿。
5、凉皮开裂原因,1是刷油太多,2是沉淀时间不够,3是蒸的时候没有盖盖子。
凉皮开裂、不筋道,没弹性?凉皮摊主一语“道破天机”:做好以上这几点,凉皮薄而透明筋道有弹性,柔软不开裂,想做不好都很难,赶快试一试。
每一个吃货都是幸福的,我,就是其中的那一个。感谢您的阅读,获取更多的家常食谱敬请关注:松鼠鱼77的美食私厨!用简单的食材,创作营养、健康的家常美味是我的初衷,让厨房充满爱的烟火气,更有家的味道!分享是一种美德,喜欢鱼儿的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吧!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本文由优质原创作者松鼠鱼77创作,严禁不良媒体非法摘抄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