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时间对照表?日晷时间和实际时间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4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日晷时间对照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日晷时间和实际时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十二个时辰对应几点
  2. 古代人们所用的日晷是怎么指示时间的
  3. 古代用日晷计时,那么到晚上是怎么看时间的呢
  4. 日晷怎么看时间图解
  5. 日晷看时间图解

一、十二个时辰对应几点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 *** 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二、古代人们所用的日晷是怎么指示时间的

1、由于钟表和手机上的今日对比,古人掌握时间的 *** ,实际上也很多,古时候的计时器,除开滴漏,和水运仪象台,铜壶滴漏,水运仪象台,这一物品,您也一定不生疏,日晷,作为一种计时仪器设备,日晷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时间,也曾在全球多地被大家所应用。

2、日晷是怎样工作中的?古人如何凭借它获得时间?

3、了解古时候时间不会再难,不知道您是不是听过那么一个词“点卯”,实际上,这与现如今的,“上班打卡”有一些类似,《水浒传》中,不缺那样的记述,“武松早上去画了个卯回家”,见到这里,您是否想问,“为什么将上班打卡称之为点卯呢?”

4、对于此事,权威专家表明,“卯时”等同于如今的5~7点,古时候的劳动者,将一昼夜区划为12个时间,1个时间等同于如今的两个小时。

5、日晷的构成,日晷是由晷盘,晷针和基座构成,晷盘里标着12个方向,和12时间,每一个时间下边的“初”“正”。

6、就是将其分成两个小时,时初和时正,日晷类型多种多样,关键包含,地平面式、竖直式、赤道式,最经典、最传统式的,当数赤道式日晷,它因晷面平行面于赤道而而出名,日晷是运用太阳光投影的影来测量时刻,观察时间时,日晷与路面所造成的视角,十分关键,交角一定要与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光晌午十分的高宽比角一致,那麼,这一数据该怎样测量呢?,实际上,这并不会太难,您只需了解本地的地理纬度,用90度减掉地理纬度,获得的就是这个交角的数据。

7、尽管日晷的功能齐全,却也是有一定限定,在一年中,有两个生活日晷是没法表示时间的,这两个时间段必须留意。

8、夜里和下雨天,日晷依靠太阳,缺乏太阳光照射,就无法显示时间。

9、立春和立秋,这时,太阳光运作路轨与赤道的晷盘平行面,除开侧边,日晷上没有身影,也就没法标志时间,换句话说,假如某一天光照充足,日晷却没法标示时间,这一天就是立春或立秋,那麼,难题来,在日晷不可以表明时间的状况下,古人有没有别的方式获知时间?

10、滴漏,日晷覆盖率高,全世界都曾应用,现如今,发掘出最开始的,是汉朝的日晷,1897年发掘出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托克托县,这一日晷也是清朝末年重臣端方的藏品,有关它的应用,还存有一定的异议,有些人说它是相互配合漏壶审校时间的,也有些人明确提出它用以精确测量方向角。

11、到清朝,日晷仍然被应用,故宫博物馆中的日晷就十分多,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养心殿、慈宁宫……这种正殿前,都放置着汉白玉石的赤道式日晷,但是,屹立在城堡前的日晷,应用作用是主次的,关键作为礼器的用处,也是君权的代表。

12、讲完了日晷,自然也有相对性应的月晷,故宫博物馆中尽管有很多日晷,但月晷仅有一件,这一件月晷,坐落于慈宁宫正殿前,寓意着女性中的高于一切,这时,月晷已摆脱了计时的基本要素,只是变成一种礼器,是真实身份的代表。

13、不知道仔细的您发觉了没有,不但在北京故宫,一些高等院校中也不缺日晷的影子,在其中,最有寓意的,就是清华的日晷,它是1920级的学员们,赠给母校的礼品,鼓励莘莘学子,高度重视时间。

三、古代用日晷计时,那么到晚上是怎么看时间的呢

1、日晷是中国最古老的的计时工具之一,它是通过观测太阳照过来的影子的位置来确定每天的时间。在一块很大的光滑石头上,中间放一根木棍,在石头上刻好时辰(刻数)。人们通过影子对应的刻度就只可以大致读出当时的时间。

2、这种仪器虽然非常超前,比凭感觉要准确的多。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阴天、雨天、雪天,有或者只是单纯的晚上。这种计时器虽好,但是对太阳的依赖性太强。

3、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无奈之下,灵机一动,“漏刻”,一种全新的计时工具,就这样诞生了。漏刻更大的优势就是,他不受太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漏刻,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漏壶和刻箭来计量时间。

4、人们在漏壶中装满水,放一枚带有刻度的标尺,这样,利用每一滴水滴下的时间不变的自然现象,就可以准确的读出一天中任何时刻的时间。这种计时器,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 *** 简单,操作方便,是很多百姓使用的计时工具。

5、由于环境的影响,有些地方使用沙子代替水。原理也是大同小异。沙子流出的时间也是固定的,这种计时器,与我们现在的沙漏基本一致。

6、除此之外,还有借助油灯和蜡烛计时的。煤油和蜡烛都是有限的,通过他们的剩余量,我们也可以大致知道晚上的时间,但是,这也是在凭感觉。不过,也好歹有了一个可行的依据。为了生活的便捷性,人类的大脑在不断地开发,不断的相处更好的办法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

7、其实,中国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计时法,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更”。"更"的本质也是一种计时单位,一夜划分为五更,一更对应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小时左右。每一更的时间都根据日夜的长短变化。现在,我们对于“打更”应该也还不陌生。

四、日晷怎么看时间图解

1、利用太阳照射指针形成的影子与圆盘晷面重合的位置判断时间。

2、日晷是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晷针又叫“表”,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3、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4、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的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地区使用。若将晷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5、赤道式日晷亦称斜晷。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

6、赤道式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式日晷。

五、日晷看时间图解

1、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

2、当太阳达正南更高位置时,针影位于正北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

3、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日晷是一种由视太阳位置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沿用时间长达千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文章分享结束,日晷时间对照表和日晷时间和实际时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日晷时间对照表?日晷时间和实际时间-第1张图片-

标签: 日晷 时间 对照表 实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