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摄
瑞士的绝美景色
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
但如果心痒瑞士的美景
*** 日喀则吉隆了解一下!
山伯多吉/摄
珠峰后花园
吉隆藏语意为“幸福之乡、欢乐之乡”
距离吉隆县县城70公里
是珠峰自然保护区内面积更大
最美的森林景区
也是日喀则喜马拉雅五条沟之一
卢海林/摄
在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
吉隆沟是最靠西的一条
从这里往西
印度洋暖湿气流愈发稀少
无力沿着山谷挺进
由此往西的沟谷并不罕见
但像吉隆沟这样
温暖湿润的沟谷却很少见
肖枫/摄
吉隆沟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
林间奇峰突兀,绿树掩盖
雾霭缭绕,其景美不胜收
陈钢/摄
珍贵的 *** 长叶松、
长叶云杉在这里成片分布
天麻、贝母、苦黄连等
80多种药材也分散其间
3-4月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还会把
这里装点得万紫千红,婀娜多姿
陈钢/摄
野生动物的乐园
吉隆沟,又称动物的王国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
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雪豹、金钱豹、黑熊、猞猁、
长尾叶猴、恒河猴、河麂、
等在林间频繁出没
山伯多吉/摄
还有身着各色羽毛的
灰腹角雉、孔雀雉、藏马鸡、藏雪鸡
每当晨曦掠过山巅
它们便在林间发出清脆的鸣叫
似乎在炫耀着吉隆的富饶
肖枫/摄
小贴士
1.进入吉隆镇需要办理边防证。
2.住宿:镇上有许多不错的酒店。
3.吉隆镇上有几家很不错的尼泊尔餐厅,喜欢尼泊尔餐的可以试一下。
走进吉隆
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
这里的美景是无法用文字言喻的
当你来到吉隆
不仅会感慨此处的美
还会治愈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来源:玩转 ***
编辑:日喀则旅游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小橘】
珠峰之乡·吉祥日喀则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被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城市,由于地形、气温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风景。在我们国家的北部,有一座城市,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很多漂亮的混血儿,所以,这里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更多的则是被这座城市特有的异国情调和混血美女所吸引。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满洲里,坐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北部,西邻蒙古国、俄罗斯,因此这里的建筑都是西式的,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也都中西结合。这个集中俄蒙三国文化于一体的边陲小镇,有着“东亚之窗”的美誉,又被称为“北疆明珠”。
满洲里,本名为霍勒津布拉格,因其泉源众多,故得名于蒙语“旺盛的泉水”之意。之所以叫现在这个名字,是因为1901年修建了东清铁路,俄语叫做“满洲里亚”,汉语翻译成“满洲里”。从海拉尔出发,穿越呼伦贝尔广袤的草原就是满洲里,一个充满了三国风情的小镇,街道两旁的建筑物,经历了百年的沧桑,走在这充满异国情调的街道上,让人有种身处异国的感觉。
国门景区俯瞰俄罗斯小镇
从中朝边界到中越边界,中国2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150个边境口岸,这些地方的国门镇守在这里,是两国人民之间贸易和友好往来的纽带。满洲里的国门景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接近国门的旅游景点,我们中国这一面是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白色大门,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国徽挂在上面,另一面是俄罗斯的国门,下面是一条国际铁路。
从40多米的高空眺望北方,俄罗斯的大门和贝加尔斯克这个边陲小镇一览无余,幸运的话还能偶遇呼啸而过的跨国列车。满洲里的国门是我国目前更大的国门,可以看到著名的41号界碑,也是很多游客拍照留念的地点。在旁边的广场上还有“满洲里号”的火车头,它是日本产的蒸气列车的车头,据说我们伟大的国家领导人曾经坐这辆列车去过苏联。另外,在国门附近,还有和平广场、六大纪念馆等场景
点。
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套娃广场
套娃广场是国内仅有的一个以套娃为主题的大型游乐园,同时也是一个俄罗斯特色的游乐园,这里的主要景点为30米高的俄罗斯套娃,是全球更大的套娃。全景区以“套娃”为核心,包括户外游乐设施、俄罗斯民间风情体验馆、俄罗斯风情表演剧院,以及地道的俄罗斯大马戏和芭蕾舞。除此之外,还有一座五颜六色的俄罗斯洋葱形建筑,给人一种置身于异域的感觉,是个不错的拍照地点。这里有俄罗斯特色的展厅,也有手工 *** 套娃的作坊,当然,您也可以在那里购买一些精美的套娃纪念品,还有更多俄罗斯特色的纪念品供您挑选。
最吸引人的是俄罗斯传统的马戏团。每天的下午四点和晚上七点,都会有一场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表演内容包括狗熊、老虎、小丑表演以及空中杂技等,把俄罗斯的欢乐带给游人。
俄罗斯美食,不同的味觉感受
满洲里是一个边陲小镇,饮食与文化的融合让你在大街小巷中都能感受到别样的异域风情,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正宗的俄罗斯风味美食。满洲里的俄罗斯餐厅很多,里面的摆设也是典型的俄罗斯情调,奶酪包、红菜汤、肉串等等美味都是不容错过的。
在满洲里,不用担心看不到漂亮的女人,这里是我国和蒙俄的边境,因此,许多蒙古人和俄罗斯人到满洲里打工经商,满洲里也举行一年一度的中、俄、蒙三国的选美活动。尤其是到满洲里打工、求学、居住的俄罗斯的姑娘们,她们好多都是因为喜欢中国才嫁过来的,所以这里有不少的混血儿。
偶尔有一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孩从你身边走过,嘴里却大声说着中文,她们既有中国的古典美,也有俄罗斯人的热情,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这样一个集中西文化于一体的奇妙城市,有机会来看看满洲里这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城吧!
边陲小镇––马鬃山马鬃山,听起来是不是有种旌旗猎猎战马萧萧的感觉。
从哈密到巴彦淖尔要途径甘肃马鬃山,这里有中蒙边境口岸,我们特意下道去一探究竟。
马鬃山
马鬃山,一个带有浓烈神秘色彩的神奇地域,广袤无垠的黑戈壁,古老久远的传说,都让人浮想联翩。 周边戈壁滩广阔无垠,戈壁表面布满深黑色的砾石,雄浑苍莽,远远看去前方横亘的山脉像马鬃一样飘逸,马鬃山因此得名。
远处的山脉
马鬃山镇
很多人不知道,甘肃也是一个边境省份,马鬃山镇与蒙古国接壤,有一条65公里的边界线,拥有甘肃省唯一的陆路边境口岸——马鬃山口岸,也正因为这条边境线,甘肃省成为了我国边境线最短的省份。
镇子中心的雕塑
镇子中心有一座醒目的雕塑,雕塑的顶部是三只羊,马鬃山镇也被称为“三羊城”,因为这里有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北山羊保护区。北山羊善于攀爬和跳跃,一米左右的双角象两把弯刀倒插在羊头上,威风凛凛。
雕塑上的北山羊威风凛凛
雕塑的碑身南面是蒙文,不明白什么意思,绕到北面再看,上写四个大字–––马鬃山镇。
雕塑基座四周分别有四个石牌:东邻内蒙、南抵青藏、西连新疆、北界蒙古,由此看出马鬃山镇的重要地理位置。
北界蒙古
马鬃山镇子不大,街道上却干干净净,路两边停着不少越野车,中午吃饭时,跟老板娘聊了几句,她说这些车很多都是当地牧民的,在马鬃山镇有一半人口是牧民,这些牧民几乎家家都有车。
边防大厦
除了牧民以外,马鬃山镇还有一半人口是矿工,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铜矿煤矿铁矿分布周边,马鬃山镇也逐渐成为一个资源型工业小镇。
我们想去边境口岸看看,当地人说口岸在镇子向北一百多公里处,现在关闭没有开放,只好就此作罢。
如果有机会沿着京新高速公路自驾游的时候,可以去马鬃山镇看一看,感受一下边陲小镇的别样风光。
塔县,一个“躺平”都能感受到丝路风情的边陲小镇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塔县这个边陲小镇,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无论是躺平还是平躺,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悠闲与风光。
塔县的自然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山水冰花。
塔县有世界上更高最美的公路——中巴友谊公路,沿途可以欣赏到白沙湖、卡拉库勒湖、慕士塔格峰等壮丽的景色。
塔县有国家级湿地公园——金草滩,是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也是塔吉克族牧民的家园。
塔县有中国最早开放的杏花村——大同乡,每年春天,满山遍野的杏花与苍凉的雪山相映成趣,如梦如幻。
塔县还有罕见的冰塔林和冰川景观,如克勒青河谷和慕士塔格四号冰川,晶莹剔透,如林矗立,令人惊叹。
塔县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主口,有着千年历史的石头城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迁。这里是塔吉克族的聚居地,也有柯尔克孜族、 *** 尔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
塔县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俗和风俗,如马背上的婚礼、欢乐的纳瓦肉节、神秘的图瓦人等。
自驾游:从喀什出发,沿着中巴友谊公路前行,可以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并在塔县城或者沿线的村庄住宿。需要注意路况和海拔变化,做好防晒和保暖措施,随时注意车辆和身体状况。
跟团游:可以选择专业的旅行社或者当地的管家,参加塔县的旅游团,由导游带领,安全省心。
徒步: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体验塔县的风土人情,徒步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方式。从塔县城出发,沿着塔什库尔干河谷走,途经金草滩、大同乡等地,感受塔吉克族的民俗和风景。
PS:徒步游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耐力,以及徒步装备和经验。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塔县都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在塔县,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来到塔县,无论是选择“躺平”还是“平躺”都是一种极致享受。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新疆头条##新疆是个好地方##旅行攻略#
也许你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此生总要带着真心至爱的那个人不止一次到新疆开启自驾露营之旅吧
88年前,抗战时期的云南芒市遮放,充满异域风情的繁华边陲小镇这是一组拍摄于1935年的云南芒市遮放小镇的老照片,照片应该是当时来到云南的记者或者摄影师拍摄的。芒市,傣语称“勐焕”,位于云南西部,是德宏州的首府,芒市是抗战时期滇西的主战场之一。遮放是位于芒市西南的一座边陲小镇,遮放在傣语里意为“艳丽之城”。
1935年的遮放街景,可以看到当时的遮放小镇街上行人不多,是一个宁静安详,景色宜人的小镇。遮放是中缅边界的边陲小镇,在滇缅公路修筑期间,从外地招募的大量的汉族技工,分布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芒市、遮放等地。
1935年的遮放,一个背着孩子趟过河水的傣族妇女。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汉族技工多是离乡背井的男工人,在修筑公路期间,遮放不少傣族青年女子嫁给了汉族技工。
1935年的遮放,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当地妇女。滇缅公路通车后,遮放这片神秘之地,开始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当时很多记者都来到这里采风,这组老照片就出自于当时的摄影师之手。
1935年的遮放,一处热闹喧嚣的集市,集市上的货物琳琅满目,赶街的人熙来攘往,一派热闹景象。
1935年的遮放,当地傣族居民居住的简陋的草房子,房子前的空地上,三个孩子正在地上玩耍。
1935年的遮放,一处非常热闹的集市。滇缅公路建成之后,遮放成为滇缅公路上最西的车站。这里成为沟通中缅的重镇,遮放也从一座穷乡小村,变成‘五方杂处’的交通要站。
1935年的遮放,集市上一个卖陶器的小摊。当时的遮放繁华热闹,当时来这里采风的记者这样描述遮放:“这里有酗酒的印度司机,有夷装的摆夷女郎,有玩骰子的工人,有西装的少年,现在还有很摩登的太太们。边疆生活的遮放,真是太有趣了”。
1935年的遮放,赶街的傣族妇女。遮放镇位聚居着汉、傣、景颇、阿昌、德昂等多个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阡陌纵横、鱼米飘香,是著名的贡米之乡。
?
忙碌起来的边陲小镇1月8日口岸全面恢复通关以来,边陲小镇磨憨不仅热闹了起来,也忙碌了起来。
这几天,围网区,东盟大道旁,中汇东盟商贸中心里载歌载舞、人来人往。1月15日,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在这里举办的2023年新春年货节系列活动,拉开了小镇迎接春节的序幕。至1月19日,活动现场每天轮番上演傣族、瑶族、苗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竹筒饭、蚝油芒果、老挝咖啡、老挝摏木瓜等当地特色小吃都集中在这里。平时在尚冈村做小吃的依腊香,带来了她拿手的老挝摏木瓜,早上开摊就一直闲不下来。她高兴地说:“很热闹,生意不错。”周边商铺的客人也越来越多。
磨憨公路口岸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1月15日临近下午5点,北京、安徽、湖南车牌以及云南各地的私家车还排着长队。来自安徽的王相友驾驶着一辆房车,在西双版纳待了快一个月。“听说口岸恢复通关了,我就计划从磨憨出去到老挝走走。”来自江西的李柳明则是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在老挝琅勃拉邦一家中国工厂打工多年,最近3年春节都没有回过家,这天刚从磨憨口岸入境大厅过来,“已经买好了回家的机票!”平静的面容下,言语中藏不住思乡情。人员通道旁、货运通道上,装满西瓜、香蕉等水果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
“最近几乎没有准点下班。”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对外开放和跨境合作促进局局长胡文昌说,一方面,联合海关加班加点保通关;另一方面,人员通关恢复后,管委会对老挝司机通关业务进行培训,提高货运通关效率。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磨憨口岸人流、车流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目前,磨憨口岸进出车辆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90%。口岸片区旅社宾馆入住率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发生前水平,饭店、小商品店、特产店等正在逐步恢复营业,旅行社开始外出考察线路。
最近加班成为常态的还有边民互市场。2022年11月15日,磨憨新边民互市场正式投入运营,通关更大规模从150辆货车扩容至500辆。1月16日上午不到9点,边民互市场大厅里人已逐渐多了起来,前来办理各项手续的边民代办员娴熟地在各业务窗口间穿梭。勐腊磨憨边民互市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智馨介绍,当前是边民互市场的旺季,老挝盛产的香蕉、西瓜大量上市,加之春节很多货物要通关,每天进出车辆达到300多辆,“我们会加班加点,确保春节期间边民互市场的交易和货物通关顺利。”
“今年春节我们不停工。”1月16日下午4点左右,磨憨人才服务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还在忙碌着。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大年三十当天会提前收工吃年饭,春节假期项目会继续施工。磨憨人才服务中心项目是托管后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和2022年11月中旬相比,两个月后的今天主体建筑已经拔地而起,目标是确保今年3月实现入驻。据了解,另一个重点项目东盟大道改扩建工程也会在春节假期间提前复工。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洁
责编:毕群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边陲小镇发展日新月异 中老铁路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央视网消息:中老铁路连接中国云南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方、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位于中老边境的中老铁路磨憨站,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铁路口岸。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15个月,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边陲小镇磨憨,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来往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跨境货物列车,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每天一早,中老铁路磨憨站副站长王俊峰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当天磨憨站的国际联运计划。凭借丰富的口岸工作经验,2021年10月王俊峰来到这里,参与磨憨站的筹建和运营,在工作中见证着因为中老铁路,磨憨站的从无到有、日渐繁忙。
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北起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经由这条铁路,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最快仅需26个小时的运输就能进入中国。老挝更因此实现了由“陆锁国”到“陆联国”的梦想。
就在本月,中老铁路国际货运总量突破300万吨,跨境物流运输覆盖老挝、泰国、缅甸等多个国家。
与中老铁路老挝段站长分享运营时出现的问题,与国内其他相关部门、老挝企业代表开会,讨论如何优化服务,王俊峰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如今,磨憨铁路口岸的通关时间已由原来的40多个小时缩减至5个小时以内。被称为“黄金大通道”的中老铁路,跨越山河、联结友谊,跑出互利共赢的“加速度”。
来源: 央视网
中老铁路让云南边陲小镇走上“快车道”,西双版纳旅游火上加火|走边关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是一座边陲小镇,人口在2万左右,不过穿越小镇的主干路却有着一个“霸气”的名字——东盟大道。
其实,东盟大道的名称并不夸张,磨憨确实是中国通往东盟的一道捷径。它地处中老边境,是云南最南端的边塞小镇,离泰国的清孔口岸也只不过228公里。在小镇北端,坐落着中老铁路磨憨站,它是进入中国国门之一站,更是中老铁路全线更大的车站。
磨憨站在2021年末建成运营后,促进当地经济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中老铁路开通之时就在磨憨站工作的货运值班员李雨霏对之一财经记者说,中老铁路开通16个月以来,她感受到小镇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老铁路国门之一站
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通运行,往来两国的旅客都需要在磨憨铁路口岸办理出入境手续,让这座小镇进一步拉高了知名度。
之一财经记者看到车站依山而建,其造型结合当地传统建筑元素,颇具新意。客运站内,乘坐火车前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货运站内同样也是一派热闹的场景,一列列国际货物列车汽笛嘹亮,呼啸奔驰于中国和老挝间。
磨憨站是中老铁路线上货运和客运的大型编组站,早于人员的直通,货运的直通早在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的首日就已实现。谈起当日的情况,李雨霏记忆犹新,她如数家珍地告诉之一财经记者,当天之一单出口的物资是化工原料磷酸氢二氨,进口的则是橡胶等杂货。
李雨霏还向记者介绍道,如今向老挝出口的物资主要是老挝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如布料,化工原料和机械等。从老挝进口的大多是矿石类产品和农产品。
“自从火车通了以后,就不太走公路物流了。”西双版纳磨憨汇融物流的业务负责人黄先生告诉之一财经记者,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老挝铁矿石的进口报关和物流。
他解释道,铁路物流运量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相比公路运输,运费下降了40%以上,同时铁路运输还十分便捷,以往公路运输需要多次装卸,老挝的货车入境后需要在指定货场卸货,待通关后再由国内的货车接货继续运往目的地。而如今铁路运输,一次装卸就可以直达目的地。
除了中老两国的物资往来与中老铁路。泰国的榴莲和山竹等新鲜水果也有部分通过中老铁路进入中国,它们首先会在磨憨铁路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进行查验。同时,磨憨铁路口岸进境粮食、冰鲜水产品两个指定监管场地也有望在未来开通运营。
未来,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优质农食产品,将进一步借助中老铁路通关便捷、国际货运规模化的优势,更加安全快速地销往中国市场甚至转口到海外。而对于磨憨镇来说,中老铁路通过大通道带动大物流,进而带动当地经济,贸易乃至于产业的发展。
扩大省内短距离“周末旅游圈”
在磨憨站上车,沿着中老铁路中国段(也称玉磨铁路)北上,一路桫椤成林、田梯层层、茶园叠翠,差不多1个小时,就抵达了位于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的西双版纳站。
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今年尤其热门,据央广报道,2023年一季度西双版纳共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游客流量迎来历史新高。
这背后离不开中老铁路的贡献。西双版纳站副站长魏成宣告诉之一财经记者,在中老铁路开通前,整个西双版纳州是没有铁路的,从景洪去省会昆明走公路大约需要9个小时,碰上紧急公务只能坐飞机赶去。
“如今交通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老铁路通车后,从西双版纳到昆明最快的列车只要3小时24分就到了。”她说,这大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人数急剧增长,铁路上座率非常高,每天开行的列车趟次80%都是满员甚至是超员的。
不仅是外地游客赶来西双版纳,魏成宣还向之一财经记者介绍,中老铁路还扩大了省内短距离的“周末旅游圈”,“一到周末客流就比较高,周五来,周日回,这已经形成了气候”。
铁路除了将全国各地的游客带到了西双版纳,也为当地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和全新的体验。魏成宣说,她在工作中就经常碰到,子女带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人,专门来坐车体验,他们其实并没有出行的需求,通常坐到周边县市就会折返回来。
渐渐地,越来越多这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民众组团来乘火车体验。魏成宣告诉之一财经记者,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会以村寨为单位,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集体出行来坐火车打卡。他们都会穿着相似的民族服饰盛装出行,“很有仪式感,成为了车站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其实百姓抱团乘车打卡,并不仅仅是中老铁路中国段的特色,在老挝段也同样如此,同时还吸引泰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民众前来。在泰国靠近老挝边境的城市,旅行社就组织有中老铁路乘车一日游的项目,需求量旺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斌告诉之一财经记者,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是中国与东盟,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的一张“新名片”。
内蒙古边陲小镇阿巴嘎: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13日电 (记者 奥蓝)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阿巴嘎旗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建设“草原神骏阿巴嘎”靓丽窗口为目标,结合创建文明卫生城镇工作,大力实施城镇更新,重点对市政基础设施、城镇美化亮化、公共活动空间、公共建筑建设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系统进行改善优化,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镇形象品味、激发城镇发展活力,边陲城镇面貌迅速发生变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改善出行环境,城镇道路换新颜
“原来阿巴嘎东西街部分区域不太平整,还存在破损,骑车路过经常感到颠簸,自从实施了道路微罩面工程,道路平整多了,骑车也便利多了”。说起城镇道路的改善,居民额尔敦巴特尔感慨道。
实施城镇道路更新改造工程对完善城区路网、推动城镇更新、方便群众出行具有重要意义,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阿巴嘎旗高度重视中心城区道路工程建设,将其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扎实做好道路罩面规划、交通管制论证、工程时间压缩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住建、交警等多部门联合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快速推动阿巴嘎东西街、别力古台南北路、哈日阿都西街、乌里亚斯太南路等8条城区交通主干道分段完成升级改造,一批困扰群众出行的“破损路”相继被修复,城区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路网体系进一步优化。
点亮便民路灯,护航居民出行
“以前孩子们晚自习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很长一段距离路灯非常昏暗,走路、骑车都不方便,我们很担心。现在新路灯装好了,夜里路面亮多了,孩子们晚上放学可以一路亮堂的回到家中”,提起今年阿巴嘎东西街新安装的路灯,第二中学家长们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路灯不亮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事,实际上是关系居民安全出行的大问题。2022年以来,为改善城区照明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和城镇品质,阿巴嘎旗将路灯升级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结合群众需求,根据城镇建设布局和街区条件,精心把控路灯的样式、颜色、大小、间距等要素,分类制定不同街区路灯改造方案,先后安装LED节能路灯1106盏,在点亮居民出行道路的同时,实现了环保节能,美观大方的良好效果。同时在路灯两侧分类、分层次设计加装各类宣传标语,进一步提升城镇文明创建文化内涵。
路灯作为城镇建设的“见证者”,阿巴嘎旗正在以一名合格的城镇“掌灯人”用心点亮每一盏灯,让城镇建设更有质感,让人民生活更有温度。
广场“换装升级”,营造休闲新空间
城镇广场是公众游览、休憩、娱乐、健身、交友以及举办相关文体活动的公共场所,是城镇文明和形象的重要窗口。阿巴嘎旗聚焦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以拓宽群众活动空间、提升群众休闲娱乐品质为目标,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精心改造广大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阿巴嘎广场,助推“老广场”焕发“新活力”。
居民张忠仁告诉记者,每天傍晚,他都会和朋友来阿巴嘎广场遛弯消食,徜徉在音乐喷泉的氛围中,漫步在整洁的球场和跑道,看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游玩和嬉戏,心情也会变得愉悦。“阿巴嘎建设得越来越好,可供居民游玩纳凉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此次阿巴嘎广场升级改造,坚持“人民广场为人民”的理念,站在人民的视角,全方位考虑空间布局、功能匹配、整体环境等要素,重新规划各年龄层活动空间、增加广场文化内容设施、增加儿童休闲娱乐区、更新多样休憩设施及便民设施,形成既可静又可动,既可憩又可跑的全新格局,全面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多层次需求。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巴彦查干小区始建于2011年,共有住户2379户、4211人,是阿巴嘎旗楼栋最多、人口最多的居民小区。但因建成多年,小区存在道路破损、停车无序、管线老化、绿化缺失、配套不全等问题,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2022年以来阿巴嘎旗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惠民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积极推进巴彦查干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重点对小区的道路硬化、室外及楼道照明、楼体外立面粉刷、楼顶防水、停车场地、公共活动区域、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让老旧小区焕发新容颜,居民原地“搬新家”。
现如今,走进巴彦查干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住宅楼、平坦干净的路面、规划合理的停车位……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对于小区的点滴变化,居民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现在这个小区环境应该是全旗之一,路也平了,停车位也规整了。小区还有了健身设施,真的大不一样。”已经在小区里居住了十多年的张淑霞开心地说,“小区里还有一个小的公共活动空间,每天早晚都可以来散散步和小区的业主聊聊天,我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打造地标建筑,增强城镇品味
城镇形象是城镇发展的门面,塑造良好的城镇形象不仅可以提升城镇发展软实力,还能够增强城镇活力,提升城镇品味,而地标性建筑正是体现城镇形象最直观的媒介。
2023年阿巴嘎旗立足“草原神骏阿巴嘎”形象定位,依托“中国马奶之乡”响亮名片,结合马业优势资源和亲子旅游广阔市场前景,按照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思路,投资近亿元在别力古台镇周边打造“孩子与马”主题文化苑地标级场所,建设内容包括马文化体验馆、孩子与马家园、搏克射箭体验馆等,精心设计打造“孩子与马”主题雕塑,“孩子与马主题文化苑”雕塑,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研学实践、马奶康养、特色产品体验为一体综合性文旅融合服务平台,极大的提升阿巴嘎城镇形象的个性化表达,助推马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个个鲜活场景、一张张灿烂笑脸,映衬的不仅是阿巴嘎发展的变化,还有不断绽放在千家万户的幸福光芒。回眸过往,阿巴嘎旗从优化城镇功能到提升城镇内涵,让整个小镇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精彩蝶变,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完)
边陲小镇有一个地方,是中国最南边。它叫临沧!
临沧应该算得上是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市,在这里融合了各种民族风情、饮食习惯。
最让人难忘的该是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了,与大城市的米线味道截然不同,很多在外工作的朋友也会偶尔在网上购买米线自己煮,可味道却和家乡的味道无法比较。
这里米线种类繁多:有鸡肉、牛肉、羊肉种种……不同做法,不同味道。
还有凉米线、炒米线、稀豆粉米线、卤子米线……
还有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豌豆粉、炸洋芋、臭豆腐(这里的臭豆腐和长沙臭豆腐完全不一样)凉拌木瓜、凉拌芒果……
还有一款傣族特色撒撇米线。
还有手抓饭,佤族特有的鸡肉烂饭。
等农历十月十一月,各个村寨陆续开始把养了一年的猪杀了,请亲朋好友来吃火烧肉,吃肝生。剩下没吃完的就用来做成腊肉,用独特的熏制 *** ,可保存很久。
还有很多根本讲不完<捂脸>,如果你的您有机会去一次,一定要收藏起来,一定去尝尝我说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