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怎么说(时间还可以怎么说)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2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时间怎么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时间还可以怎么说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时间在古代怎么说
  2. 时间用英语怎么说
  3. 时间文言文可以怎么说

一、时间在古代怎么说

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再附给你一点或许对你有古代人用的时辰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12个时辰和现在的24小时相对,其中每个时辰是两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子(午夜23时至1时):丑(凌晨1时至3时):寅(凌晨3时至5时):卯(清晨5时至7时):巳(上午9时至11时):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未(下午13时至15时):申(下午15时至17时):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戍(晚上19时至21时):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未时。参照:子时:午夜23点-凌晨1点(三更)。丑时:凌晨1点-3点(四更)。寅时:3-5点(五更,所谓起五更、爬半夜就是说这时候起床)。卯时:5-7点(点卯,就是说这时候点名)。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一更)。亥时:21-23点(二更)。

时辰相等于现在的时间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zi(晚上 11时正至凌晨 1时正)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凌晨 1时正至凌晨 3时正)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凌晨 3时正至早上 5时正)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早上 5时正至早上 7时正)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早上 7时正至上午 9时正)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上午 9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时正)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钉ei(下午 1时正至下午 3时正)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下午 3时正至下午 5时正)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下午 5时正至晚上 7时正)鸡鸡于傍晚开始归巢

戌:xu(晚上 7时正至晚上 9时正)狗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晚上 9时正至晚上 11时正)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一分钟的怎么说,二十分钟怎么说,

没有十分钟、二十分钟只有“一壶茶”“一炷香”“一息”“一瞬间”“一刻钟”等表示时间的模糊用语

一壶酒的时间是一个时辰,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是半个时辰,就是一小时。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讳狼吞虎咽。现代人一餐饭是半个小时。)

一炷香的时间是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是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

一息就是一个呼吸,两三秒的时间。

我们现在的出生日期在古代是怎么说的?

古代讲究生辰八字,哪八字呢?先说四柱,四柱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这四个时间。四柱的每一柱又对应一组干支,比如今年2009年,干支就是己丑年。假设某人公历1990年3月12日中午2点出生,其中3月12日换算到阴历就是二月十六,1990年是阴历庚午年,二月干支表示为己卯月,十六日干支为丙子日,2点为己丑时,那么合起来生辰八字就是“庚午己卯丙子己丑”了。当然,一般说生日不用生辰八字的,比如你说的3月12日,直接就按万年历换算成当年的阴历就行,至于时辰,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其中中午11点到1点为午时,半夜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其他的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就好,现在的2个小时等于古代的一个时辰。更加具体的,你就看百度百科吧: baike.baidu/view/158

就说一炷香。半炷香或者一盏茶的功夫。

喝一碗茶的时间,或者说一刻,半刻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时间怎么说(时间还可以怎么说)-第1张图片-

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来二十分钟差不了。

所以其实一炷香的时间是不精确的、模糊的。在古代如果想精确一点,那就自己烧一炷香了,慢慢等吧。呵呵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户,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壳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这样,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40秒,舍零归整,人们便把一刻钟定为15分钟,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时间用英语怎么说

1、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

2、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小时”:

3、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to+(下一)小时”:

4、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

(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

9:15- nine fifteen; fifteen past nine; a quarter past nine

3:45- three forty-five; fifteen to four; a quarter to four

1、Hehasthebackingofalmostaquarteroftheelectorate.

2、ThenumberofunemployedpeopleinPolandhasgrownbymorethanaquarterinthelastmonth

上个月,波兰的失业人数增长超过了1/4。

三、时间文言文可以怎么说

1.时间的古文怎么说啊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古代时辰”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为一念。

子=23:00-1:00丑=1:00-3:00寅=3:00-5:00卯=5:00-7:00辰=7:00-9:00巳=9:00-11:00午=11:00-13:00未=13:00-15:00申=15:00-17:00酉=17:00-19:00戌=19:00-21:00亥=21:00-23:00另外古代的一刻钟是现在的半小时比如午时三刻应该是现在的12:30。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为一念。

另外古代的一刻钟是现在的半小时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时间 怎么 可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