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的产业,在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吃槟榔的习惯,不过却没有湖南吃得多。
根据调查统计,台湾约10%的人口有吃槟榔的习惯,而湖南的比例则高达38%之多,远远超过了槟榔原产地省份人口比例。
槟榔最开始是作为药材的,具有消食醒酒、祛痰止咳、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驱虫、消积、下气、行水”。而且吃槟榔具有提神的效果,能够提神醒脑,并且吃到嘴里感觉很清爽,不少长时间工作者会通过吃槟榔来解乏。
槟榔固然好,但随着近些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再加上出现了不少人因为嚼槟榔而患上了口腔癌,于是被人们所重视。
槟榔含有槟榔碱,一定的浓度的槟榔碱会让人成瘾的,和香烟一个道理。吃槟榔时槟榔碱不仅会 *** 神经并且还会 *** 口腔,让口腔和呼吸道的组织极度的活跃,让感觉变得敏锐,这也是为什么嚼槟榔感觉很清爽的原因,但长期摄入槟榔碱是会破坏口腔粘膜的,时间久了有可能会诱发口腔癌的发生。如果吃的是烟熏工艺生产的槟榔,可能会含有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大多数槟榔会经过浸泡石灰水来处理,以此来提升口感,虽然使用的是食用级别的石灰,说是吃了对身体无大碍,但石灰毕竟不是能吃的,吃多了肯定对身体有影响。
但这并没有使得人们对槟榔的热爱降温,甚至还流传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的说法,不少人抽烟加嚼槟榔,感觉特别的舒畅。也有不少人觉得口腔癌这种事情与自己无缘,抱有侥幸心理。
其实长期吃槟榔对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尤其是口腔和食道,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吧。
27岁的小伙子小张(化名),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却有着12年的嚼槟榔史,是一个资深的槟榔咀嚼者。
图片来源于 ***
小张是16岁就开始接触槟榔的,之一次吃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吃了之后感觉面红、胸闷、发汗、头晕,并且喉咙有东西卡住一样的感觉。
但后来吃习惯了,感觉吃槟榔感觉很清爽,尤其是槟榔加香烟,让人感觉很愉悦。于是渐渐的成瘾了,离不开槟榔了,每天几乎要吃掉3~5包的槟榔。并且如果不嚼槟榔,就感觉不自在,也感觉浑身没劲,工作也无精打采。
后来有朋友劝他少吃点,并说了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癌的新闻。但小张只是笑笑并没有在意,觉的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且自己也有点难以戒掉,于是还是继续嚼着槟榔。
可是后来小张感觉口腔有异样的感觉,感觉疼痛,并且食道也痛,有点吃不下东西了,于是就去医院检查,这一检查把他吓坏了,被诊断为口腔癌并伴有食管癌,而其中的食管癌还转移到了肝和肺,这不由得让他后悔不已。
可见,长期大量的嚼槟榔,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可能会诱发癌症的发生,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那么,当我们身体出现什么现象时,我们就该注意少吃槟榔甚至是戒掉槟榔呢?
长期吃槟榔的人,若脸上出现这4种现象,你可能得需要戒槟榔了
脸色出现4种现象,更好要少吃槟榔
1、牙齿变黑
吃槟榔超过了10年
长期吃槟榔的人,会使得牙齿变黑,并且使得牙齿出现动摇、磨损甚至是牙龈萎缩,对牙齿的磨损比较大,从而容易形成牙周炎。
并且有些槟榔是浸泡过石灰的,在槟榔汁和石灰的作用下,还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容易影响美观,而且对牙齿健康造成伤害。槟榔的纤维比较粗,可能会刺伤牙龈或者堵塞牙缝,容易压迫牙龈而导致发炎疼痛。
因此,当发现自己的牙齿变黑,牙齿有结石,牙齿松动等不健康现象,就要注意控制嚼槟榔了,更好是要戒掉了。
2、脸变形
长期吃槟榔的人,可能会导致脸变形,主要是使得脸变宽,感觉腮帮子鼓鼓的,可能会影响美观。
这是因为长期吃槟榔,而吃槟榔需要比较大的力气去嚼,在嚼的过程中会让咬肌得到过度的锻炼,从而使得咬肌过于发达,从而使得脸变形,变宽,影响美观,搞不好本来一个瓜子脸吃成了一个方脸。
因此,当发现自己的脸开始变形的时候,尤其是脸开始变宽,腮帮开始变大,就要小心了,更好要少吃槟榔,直到戒掉,不然以后成形,一般难以恢复了。
3、口腔颜色变化
长期吃槟榔会 *** 口腔黏膜,可能会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白斑病,也就是口腔黏膜变白,不再是以前的肉色了。
如果还伴有张口困难,疼痛、麻木感,口腔感觉异样,那么千万要注意了,可能是口腔出现病变了,甚至有可能是口腔癌的前期病变,注意检查。
如果长期吃槟榔,发现自己的口腔颜色出现变化,尤其是出现白色,那么就要注意检查,更好不要再吃槟榔了,免得引起病变。
4、口腔溃疡
长期吃槟榔的人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现象,槟榔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添加物,尤其是石灰,很容易对口腔造成 *** ,对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影响,并且吃槟榔容易导致上火,在这一系列的因素下,可能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并且难以愈合。
因此,当长期吃槟榔,经常出现口腔溃疡,那么就要少吃槟榔了,为了口腔的健康,更好是要戒掉。
吃槟榔注意这3件事,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1、不宜和烟一起吃
人们常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和香烟都有提神的功效,并且吃了槟榔能够让口腔的感觉度上升,更加容易感受到 *** ,让口腔感觉很清爽,这时候再加上吸烟,这种感觉的确很美妙。
但是这种吃法对身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长期吃槟榔会伤害口腔黏膜,并且槟榔会让口腔、食道、呼吸道组织细胞更加的活跃,也更加的吸收香烟的有害物质。这两者一相加,就增加了口腔、食道、呼吸道组织病变的可能性,甚至是导致口腔癌、食道癌、气管炎等。
因此,槟榔加烟的吃法是不健康的,应当要改掉,更好是两者都不要沾。
2、吃完后要清洗口腔
人们吃槟榔主要是因为槟榔里面的汁液,但是槟榔的汁液对口腔有 *** ,尤其是槟榔碱,容易伤害口腔黏膜组织细胞,对口腔健康不利。
因此,吃完槟榔之后更好是要清洗口腔,采用喝水漱口的 *** ,这样能够减少槟榔汁液在口腔的残留,以免持续对口腔黏膜组织细胞造成伤害。
3、口腔有伤口不宜吃
槟榔对口腔有 *** 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如果口腔有伤口是不宜吃槟榔的,很容易 *** 伤害,甚至会加重伤口,是的伤口久久不能愈合,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甚至可能导致伤口组织的病变。
因此,口腔有伤口就不宜吃槟榔,不能为了一时的口舌之欲而给身体带来痛苦。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愿意相信的人会说,和槟榔同是一级致癌物的还有砒霜、苏丹红。不愿意相信的人则会反驳,红肉和腌菜也是一级致癌啊,不是照样天天吃。自从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槟榔列成了一级致癌物后,嚼槟榔到底会不会导致口腔癌这事,就成了被反复争夺的话语。
1
槟榔,一种热带植物,世界上吃槟榔最多的国家集中在东南亚。与炎热气候类似,槟榔的食用自带生猛。切开青果,撒上贝壳粉或石灰膏,在树叶的包裹下丢进嘴里。槟榔果的绿色汁液因为化学反应而变成血样的红色,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类似于上头的晕眩感。很少有人在之一次食用它的时候用好吃来形容。
在中国,吃槟榔最多的省份是湖南与海南。湖南街头,熟人见面,掏出这个玩意儿,问句“恰个槟榔不咯”,成为一种社交礼仪。人们在行走坐卧之间活动着他们的咬肌,咀嚼这块坚硬难咬的食物。婴孩时期,热爱于食用槟榔的母亲,撕下一小块纤维放进幼儿口中,婴儿们在努力吮吸的同时,也开始了这一生的槟榔之旅。与这一温馨场景相对的则是,牙齿变黑,因为咀嚼槟榔而脸部变形的人们,乃至患上口腔癌,躺在病床上被割去舌头、面颊、或牙床的患者。蒋灿华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主任,“医院的口腔癌患者,45个里面,44个爱嚼槟榔。”
一则关于戒嚼槟榔的宣传广告
如果在湖南或海南想要劝阻人吃槟榔,遇见友善的人,他会陪笑。如果再多劝一句,调侃一些的人会回复:“活着开心就行啦”,如果你还要强行多说几句,得到的答复就会变成,“我们当地人就好这个。” 这话一点不错,对于当地人而言,槟榔永远不止是一种食物。
当某地相较于其他地方,更多地存在某种事物时,这种事物往往就会在这地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礼俗意义。槟榔在它的种植地海南,和由于运输而导致的集散地湖南,成为了贯穿当地人一生重大事件的符号。《琼州府志》里记录,婚礼媒妁时男方要向女方家送槟榔当作定礼。因而嫁给某人,在当地也被叫做吃某人的槟榔。由于槟榔有“宾郎”的谐音,丧葬事宜或岁时节令都必要设槟榔宴请,以示对客尊重。在黎族,槟榔甚至成为解决邻里之间纠纷的符号。时代发展后,许多传统习俗没能继续延续。但这种上千年的文化基因仍旧流淌在人们的价值观里,乃至于海南曾经在一个介绍年俗的电视节目上,专门讲了槟榔,接受采访的游先生说,一颗槟榔,把两代人一下子连了起来。
《阿婆的槟榔》剧照
历史对于槟榔的记载最早是在两汉。由于吃槟榔工艺繁琐复杂,而且当时交通运输不便,除了原产地的人以外,普通民众较少接触,因而在古代,槟榔最早流行于上流社会。但随着食用普及和价格的下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现在,槟榔逐渐被上层抛弃。也许是因为吃槟榔的整个动作过于不雅,它需要牵动大量的肌肉组织,脸部变形也会严重影响美观,也许是因为红色的汁液让人想起茹毛饮血的原始过去,总之,它与精致、讲究的上层想象不符,槟榔开始沦为底层的符号象征。蒋灿华的感性经验也证实了这点,他说在湖南,好像知识层次水平越高的人,嚼槟榔的越少。
《阿婆的槟榔》剧照
自从爸爸得了口腔癌之后,小敏开始立志戒槟榔。他家以前开小卖部,小学时,和同学经常偷自家店里的槟榔吃,自此养成了习惯。小卖部不挣钱后,小敏的父亲做过建筑工地的工人。当过厨子。口腔癌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是多种不幸里面的一种。小贾是跑大货的司机,大货和出租车司机是嚼槟榔的主要群体。这东西能 *** 神经,把他们从昏沉的路途中解救出来。嚼槟榔也逐渐成为男人的象征,它冲动,迅猛,粗糙。在街边,把槟榔渣子吐在地上就好比是潇洒地吐掉了生活中的苦闷。吃槟榔的人和槟榔文化相互塑造融合,混合为了一种新的符号内涵。
由于气候与历史原因,台湾人也喜欢吃槟榔,为了迎合司机,台湾的公路边有很多穿着暴露的卖槟榔女郎,人们称她们槟榔西施。薛贤坚导演的同名片子《槟榔西施》中,就将槟榔作为了一个底层的强烈符号象征,讲述了同为底层的卡车司机与槟榔女郎的现实残酷。小敏的父亲为看口腔癌花去了很多钱,现在他家只靠母亲一天100多的收入维持,与小敏类似,很多因嚼槟榔而导致口腔癌的患者,都缺钱。
《槟榔西施》剧照
企业宣传营销很乐于利用这一群体的心理。在营销时,槟榔企业开发了槟榔奖票的形式,可能对于挣钱不多的人而言,贪点便宜就好像是博弈中的胜利。甚至于为了迎合他们追求身份标志的动机,槟榔企业将槟榔分为了严格的三六九等,便宜的一包5块钱,贵的号称工艺繁琐,包装讲究,能卖68块一盒。对于占据文化资源相对较少的暴发户而言,这是一种更好的身份标志。这就好比将65块一包的软中华拍在桌上,兄弟会感慨你真是大哥。但如果从兜里掏出一瓶82年的红酒,小弟们只会说,这酸不拉唧的算什么味儿啊。
潮流的广告和冠名也试图在打造槟榔新的文化形象,拓展更为年轻的用户群体。这会营造一种氛围,“世界上这么 *** 的东西,身为一个勇于挑战的年轻人,你竟然没有尝试?”
面对着强大的符号意义,与历史文化承载,这也使得我们在说槟榔有害健康的时候,显得格外势单力薄。一种形成了的文化定势难于改变。就好像冯骥才在说自己吸烟一样,吸烟真能提神醒脑吗,他不觉得,但是半夜起来抽上一根,在烟雾缭绕中创作的心灵快乐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2
当一个简单的科学事实遭遇到复杂的现实世界时,似乎很多地方都会变得艰难起来。比起软性的文化符号来讲,如果遭遇的到的是政治或经济的因素,它就会变得更加寸步难行。
湖南是全国槟榔企业最多的城市,2017年,槟榔企业给湖南带来的年产值就超过200亿。而且槟榔加工厂是极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子、点卤水都靠的是人手。不过槟榔加工的工资很低,在其中做工的人与嚼槟榔的人一样,都穷。在湖南,槟榔厂能够解决近30万人的就业。也因此,2013年,由于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以及央视对槟榔可能会致癌的讨论,使得这场席卷湖南、海南的槟榔致癌风波直接导致两省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湖南全省有2到3万槟榔工人处于歇业状态。当时的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只能要求企业,无论如何要给工人开出更低生活费。甚至于产业工人声称要联合起来,“找中央电视台讨个说法。”
翦新春是中国之一位发现槟榔与口腔癌关联的学者,他1983年就开始关注槟榔,甚至被冠上了“医学斗士”的标签。此次 *** 联系翦新春时,他以过于忙碌为由拒绝了。《武汉晚报》曾报道,翦新春在宣传槟榔有害时遭到了威胁,曾收到短信说对方要花80万买他的人头。远在北京的同行似乎也都能感受到湖南医生遭受的压力。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王佃灿教授说,他们同行交流时,湖南的医生都会暗暗请求他们多帮忙宣传一点,因为在当地宣传风险比较大,在北京,天高地远,那些槟榔企业还够不着。
3月7日,湖南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称要求湖南所有的槟榔生产企业从即日起停止国内的全部广告宣传。消息出来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讨论。行业协会会长杨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拼命宣称,这并不是出于槟榔致癌的考虑。
医学界讨论槟榔有增加口腔癌的风险时,槟榔利益方给出的反驳则是,我们湖南的槟榔 *** 工艺不一样,我们不生吃,致癌是因为吃法不对。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已经经过了蒸烤,里面的有害物质减轻了。对于这样的理由,蒋灿华感觉有些可笑,这就好比你抽烟,你说你这是烤烟型,焦油含量低于多少多少,但就问你这是不是烟吧,是烟就是有害。但当这个明确的反驳被提出后,如果想要真正在政策上限制槟榔的生产,就还得本着严谨的态度证明,湖南的槟榔与口腔癌确实具有相关性。蒋灿华坦言,自己的团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支持,如果要拿出极其可信的证据,需要大样本,大数据。长沙的5所医院曾经有过这样的数据统计,在2108名口腔癌患者中,其 *** 有1803名患者患癌原因是因为嚼槟榔。但如果你拿着这样的数据上去,别人依旧会说你样本不全,不具有代表性,无法证明强相关。
英国BBC曾经报道过巴布新几内亚的槟榔事件,相比于湖南和海南的产业,槟榔在巴布新几内亚的地位更加不可撼动。由于文化和历史因素,这个国家一半的人都嚼食槟榔。在接受BBC采访时,母亲说她的五个孩子从8岁到18岁,都在嚼槟榔。“槟榔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家族上上下下都在嚼槟榔。只要不嚼,我们就会变得很疲倦,很想睡觉。”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调查,这个国家有着全世界更高的口腔癌发生率。首都市长曾经为这种情况感到担忧,他在2013年要求首都全面禁止与售卖槟榔。然而千万穷人对此 *** 。他们指责 *** 不顾人们死活。卫生部部长搞的“全国无槟榔日”只进行了一年,在第二年就因为该名部长的下台而终止。因而,在巴布新几内亚贸然制止槟榔,无异于“政治自杀”。
3
如果我们再次回到这个问题的最本质之处,嚼槟榔到底会不会导致口腔癌呢?医生们的严谨回答是,槟榔是口腔癌的风险因素。不能抛开剂量谈危害,这就好比是吸烟,不是所有吸烟的人都会得肺癌,但是吸烟会加大得肺癌的几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副研究员钟凯曾在他的文章中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嚼槟榔就像轮盘赌。轮盘赌是一种赌博游戏,在左轮手枪的六个弹槽中放入一颗或多颗子弹,任意旋转之后,关上转轮。游戏的参加者轮流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头,扣动板机,中枪者退出。
被打中的人当然是不幸的。嚼槟榔需要使用牙齿和口腔,由于槟榔纤维会对口腔造成物理性损失,经常咀嚼会导致牙齿颤动,磨损,甚至可能造成牙龈退缩,长期咀嚼还会导致频繁的口腔溃疡,进而导致粘膜下纤维化和口腔粘膜白斑。同时,槟榔中含有具有毒性槟榔碱,也会加大口腔的病变。大量的人因为口腔病变而变得无法讲话、进食;无法控制流口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王佃灿教授从事口腔癌治疗很久,与患者的常年沟通使得他对他们的心理有更为细致的把握。
2019年3月11日,一名市民站在长沙一家槟榔店铺门前。(图 | 视觉中国)
“口腔癌患者与其他患者更大的不同在于,开刀的地方在脸上。”“我的很多患者,以前很漂亮的”,王佃灿拿出手机,找出一个女孩的照片,漂亮吧?但是转手一划,就是手术之后变了形的面颊。在文章《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中,作者描述了人们对自己形象变化的心理反应。刘桑果在“术后第三天,才鼓起勇气站在镜子前,不知道站了多久,一直在流泪。”
容貌改变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来讲也很难,做了手术的许先生说自己在北京,“随便走到一个地方,警察都要查我的身份证。”王佃灿常常感慨,去其他科室的时候,病人们做完手术,衣服一穿,恢复得好的话,明眼看上去就和正常人一样。但完了,“到了我的科室,全是触目惊心的脸。”心疼。这没办法,在生命面前,再大都不如命大。每当有患者感到惋惜的时候,王佃灿都会拿癌来压他们。命重要脸重要?最后再漂亮的患者在手术前也会对王佃灿说,医生,只要能把我治好,你想割哪儿就割哪儿。
小敏的父亲做完手术后,脸的右上侧有一块凹陷,那是一种缺失。他爸变得不爱出去见人,刚开始还戴口罩,后来也不带了,天天躲在自家开的麻将馆里打麻将。回村后,爸爸成了村里无声的宣传人。村里人会因为有人得了口腔癌而略微削减一下嚼槟榔的势头,但就像是之前一样,这一势头只会停留一阵,随后消失。
2013年7月15日,海南琼海一位市民在嚼槟榔。(图 | 视觉中国)
王佃灿将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在传播上,“别说嚼槟榔会加大口腔癌风险这事了,我们的国人压根连嘴都根本不在乎。” 由于口腔癌在我国不属于最常见癌症,加上口腔安全知识一直未能普及到位,大家对口腔内部的变化都不太重视。王佃灿说,与身体其他器官不同,口腔是我们直接可以看见的,他就闹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明明看到自己嘴里有问题,还一直不去医院瞧。他希望口腔的健康传播多做一点,这样病患就少一点。
对于健康传播这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健康传播研究的许静教授显得更为克制。她对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事实上要更广泛,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对于槟榔这种风险因素,“我们做健康传播主要是为了提高科学的风险认知,以促进消费者的知晓性决策。”,就是让大家知道,吃槟榔可能有风险。但具体的选择还是看个人。如果一个人就是觉得“我嚼槟榔能缓解我对我死去家人的思念”,那你也不能再阻拦他。也正因为如此,政策限度的把握很重要。事实上,太过于急切,也不一定会带来同等效力的结果。1994年,厦门曾出台了几乎是全世界最强的槟榔禁令,声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厦门市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尽管如此,在厦门生活的人们,依旧可以看见槟榔。
由于传播会对社会氛围产生较大影响,许静教授认为,健康传播是某种干预,希望对人的态度行为乃至社会意见环境产生影响,但并非强权禁止,而是应尊重个人的主体性。“股市有风险,入世需谨慎”也只是一种善意提醒,“如果某人已经知道槟榔有害处却依旧选择它,我们也就得尊重这种选择。”
翦新春在之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不希望看到其他城市都走上湘潭的先污染后治理这条不归路,并且在各方矛盾的激烈对抗中看不到光明。”现在看来,这条路似乎依旧漫长。无论是将槟榔当作社会礼仪习俗的承载,个人生活宣泄的出口,还是将槟榔当作GDP与税收,抑或是就当作一个医学对象。人们对槟榔的态度,都将在这些反复的争夺与打量中,摇摆。
大家都在看
手:人的“第二张脸”
抗抑郁新药获批,能有效减少自杀倾向吗?
一位钢琴天才的冒险
神奇的“相互表扬小组”:一个没有杠精只有“马屁精”的天堂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郎朗】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定为一类致癌原,这三类人一定不能吃!很多人喜欢嚼槟榔,但是这样的习惯很不好,而且会导致多种疾病,你了解吗?
之一,口腔癌,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定为一类致癌原,这是因为槟榔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槟榔里面含有生物碱等多种致癌成分,会损伤口腔黏膜。
第二,牙齿疾病,槟榔含有粗纤维,长期嚼槟榔,会对牙齿造成严重伤害,导致牙齿磨损,还有可能损伤牙龈,引起慢性或急性牙龈炎,甚至是牙周脓肿。
第三,影响颞下颌关节,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
第四,消化系统疾病,槟榔除了会诱发口腔癌之外,还会诱发食管癌,槟榔成分影响唾液分泌,间接影响消化功能。
很多人在嚼槟榔的时候,还喜欢抽烟及酗酒,所以如果抽烟或酗酒的人群,还长期嚼槟榔,那么罹患癌症的风险会更高,因为香烟和乙醇也是明确的一类致癌原。
之一,有口腔癌家族遗传史的一定要戒掉槟榔,事实上,越多越多的证据显示,槟榔会诱发多种癌症,所以,更好不嚼它。
第二,胃不好的一定要戒掉,槟榔在咀嚼的过程中,成分会溶解在唾液中,在吞咽的过程中能,就会损伤食管和胃黏膜。
第三,有蛀牙的一定要戒掉,蛀牙其实就是牙齿空了,如果此时还嚼槟榔,牙齿会更糟糕。
走在海南的街头,遇到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本地人,裂开嘴巴一笑,你就能看到一嘴红红的东西,就连牙齿都被查染成了红色。前两年街头的地上你还能看到一坨一坨红色的渍迹,不懂得人还以为那是谁在地上吐了一口血,这种红色残留物是嚼槟榔的信号。
而在湖南,高达38.42%的湖南人喜欢吃槟榔,有一个夸张的统计,在中国,10个嚼槟榔的人,有8个是湖南人。
槟榔最基本的形态是槟榔的种子,槟榔是棕榈树的一种。它通常在磨碎或切片后咀嚼,并裹在涂有石灰的胡椒藤叶子里。这叫做槟榔块,也可添加烟草或香料。而生槟榔也可以通过深加工变成一种工业食物,从而供更多人买来食用。
食用槟榔在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关岛和其他太平洋岛屿,其使用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嚼槟榔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对世界上10%-20%的人口来说,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习俗。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大约有6亿人食用某种形式的槟榔(生槟榔或者其它深加工的槟榔)。它是世界上更受欢迎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排在尼古丁、酒精和 *** 之后的第四位。
这种食品为什么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爱?许多人嚼槟榔是为了口腔的 *** ,这可能是由于坚果的天然生物碱释放肾上腺素所致,它会导致 *** 和幸福感。而且还有一些传统信仰认为,它可以缓解一系列疾病,从口干到消化问题。然而,这种效用还没有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很好的测试,任何有益健康的证据都是有限的。
尽管槟榔在许多国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传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常食用槟榔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发表在《印度医学和儿科肿瘤学杂志》上的一篇关于槟榔类坚果对身体影响的医学评论得出结论:它是一种成瘾性物质,其有害作用远大于益处。
根据研究表明槟榔对人体有严重的健康威胁。世卫组织将槟榔列为致癌物。许多研究表明槟榔的食用与口腔癌和食道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牙科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槟榔食用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风险更高。这种不治之症会导致口腔僵硬,最终导致下颌运动丧失。经常咀嚼槟榔也会导致牙龈发炎和蛀牙。牙齿可能会永久性地染上深红色甚至黑色。
美国临床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早期研究发现,经常食用槟榔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风险增加。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为槟榔不适合咀嚼或食用。它已经把槟榔放在有毒植物数据库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一份关于槟榔与烟草的可靠资料表警告说,槟榔与烟草有关的下列医疗状况: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口腔癌、上瘾、生殖问题,包括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世界各地的卫生组织和 *** 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人们对槟榔风险的认识。台湾宣布一年一度的「槟榔预防日」,台北市官员现在对任何被发现吐槽槟榔汁的人处以罚款,并要求他们参加戒毒班。2012年,世卫组织发布了一项旨在减少西太平洋槟榔使用的行动计划。
在中国,2019年3月7日,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停止广告宣传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所有(槟榔)企业即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停止发布的媒介平台包含且不限于报纸、电台、电视台、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列车、地铁、公交车、 *** 平台、电子屏、店招、影院、出租车顶等。
你喜欢吃槟榔吗?以后还是少吃点!毕竟拥有好的牙齿和健康的口腔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水平!你还知道哪些食物是不能多吃的,欢迎留言讨论。
嚼在嘴里的槟榔,它的毒性有多强?有人浑然不觉一则关于“槟榔”的消息引发“口水战”,有人认为能吃,也有人在狡辩,自己吃了没有问题,这可能是“无中生有”。这是什么槟榔消息?——“中领馆提醒:槟榔被土耳其认定为毒品,请中国同胞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多名中国公民,在乘坐不同航班入境土耳其时因携带槟榔被捕。
这有点不合理吗?我们都是拿来吃的东西,为何在土耳其就认定为有毒了,这不可能啊,其实还真的是,在槟榔之中存在对人有危害的物质,其中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所以被土耳其认定为毒品。
槟榔
槟榔我们又称之为“槟榔子、大腹子、宾门、橄榄子、青仔等等,在各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如今全世界的槟榔品种已经高达36种,并且不同的槟榔产量,所含的槟榔成分是不一样的。槟榔原产马来西亚,近些年来,随着槟榔的兴起,亚洲,非洲,欧洲等地都有种植,相当于成为了一种产业,当然部分国家也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并不会用来吃。
一般来说,在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区域容易生长,该植物非常能长,正常情况之下的植物高10多米,更高可达30米,所以完全可以作为“园林植物”了。我国也有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槟榔由于是本草纲目里的名药,长期以来,被认定为是一种对人类非常有益的物种,其中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
确实也是这样,在传统的医学之中,一直也被认为具有杀虫、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等功效,曾经还被用来治疗绦虫、钩虫、蛔虫等寄生虫感染。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槟榔却并非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成为了让上千万人疯狂迷恋的“夺命零食”,嚼槟榔才成为了不少人的习惯,就算是如今在我国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吃,迷恋它的味道。
所以,我们说有些人看到了“槟榔被土耳其认定为毒品,请中国同胞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的消息,引发了口水战,有人说这可能就是“无中生有”,认为没有问题。也有人说确实不能吃,那到底能不能吃?确实槟榔对人的身体危害大,少吃可以,吃多了真的还不行,甚至可能间接性地给人带来致命的危机。
槟榔要禁止不,它毒性多强?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槟榔里面含有一种“槟榔碱”的物种存在,这种物质除了可以由槟榔提取外,也可由人工合成,在如今的医疗上运用,主要是将槟榔碱用于治疗青光眼,也可以用作驱绦虫药。
但是过后,通过该科学评估发现槟榔碱(arecoline)的致癌性非常强,同时在进行大鼠、小鼠的毒性验证的时候,也发现具有毒性作用,出现了癌变,并且定义的类型还属于“急性毒性”,所以不排除有一定在概率可能会引发致命的影响。
在2003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其定义为了一级致癌物,2017年的时候,我国也将槟榔果亦被列为一类致癌物,所以槟榔对人类的威胁可以确定存在。而土耳其说明的——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主要就是在槟榔碱的问题上,槟榔碱对人体具有 *** 性作用,它会 *** 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然后让人的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所以进入人体后,会让人兴奋并容易上瘾的感觉,这是被禁止的。但是“嚼槟榔”对我国部分地区来说已经成为了习俗,所以合理的“嚼槟榔”也是被允许了,特别是在海南、广西等最常见,例如:海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了38.42%,其中30至40岁人群更高达50.36%,所以要禁止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认定可以利用。
然而,除了槟榔是致癌物质之外,嚼槟榔对牙齿、口腔的危害很大,经常嚼槟榔,会严重磨损牙齿,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脱落。另外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从而引发脸部变形等等,所以都是威胁。曾经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其实这里就直接点明了槟榔对人体危害的一个事实依据,所以槟榔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的“夺命零食”。
据相关数据显示,槟榔成品在我国的消费人口已超过6000万人,销量保持每年 20% 的增长速度,所以这是一次国人的噩梦。这里得提醒一下,嚼槟榔的朋友要多多注意,少吃可以,但是要多了确实对人类的威胁是存在的,湖南湘雅医院曾发布一则数据,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可以想象下影响不是一点的小。
总结
槟榔如今虽然还在我国出现,禁止肯定是不可能的,作为经济作物,对人类有益,所以是不可能全面禁止的,但是作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希望大家少吃一点,不要吃太多了。爱好、习俗都是自己可以控制“量”的。
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浑然不知槟榔的危害多大,如今让你知道了,也少吃点更好,不要身体出毛病了,然后再来想办法就晚了,因为它还有较高的成瘾性,可能让你停止不下来,这才是最危险的。
槟榔致癌的谜底首次被揭开!长期吃,警惕5种可怕后果槟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此前的研究未确认具体是哪种成分致癌。
11月26日,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学术论文,首次确认槟榔致癌的成分——槟榔碱。嚼槟榔怎么“嚼”出口腔癌的?常年嚼槟榔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来源:生命时报
长期嚼槟榔会引起这四种疾病,医生说这三类人一定得戒掉!很多人喜欢嚼槟榔,但是这样的习惯很不好,而且会导致多种疾病,你了解吗?
之一,口腔癌,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定为一类致癌原,这是因为槟榔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槟榔里面含有生物碱等多种致癌成分,会损伤口腔黏膜。
第二,牙齿疾病,槟榔含有粗纤维,长期嚼槟榔,会对牙齿造成严重伤害,导致牙齿磨损,还有可能损伤牙龈,引起慢性或急性牙龈炎,甚至是牙周脓肿。
第三,影响颞下颌关节,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
第四,消化系统疾病,槟榔除了会诱发口腔癌之外,还会诱发食管癌,槟榔成分影响唾液分泌,间接影响消化功能。
很多人在嚼槟榔的时候,还喜欢抽烟及酗酒,所以如果抽烟或酗酒的人群,还长期嚼槟榔,那么罹患癌症的风险会更高,因为香烟和乙醇也是明确的一类致癌原。
之一,有口腔癌家族遗传史的一定要戒掉槟榔,事实上,越多越多的证据显示,槟榔会诱发多种癌症,所以,更好不嚼它。
第二,胃不好的一定要戒掉,槟榔在咀嚼的过程中,成分会溶解在唾液中,在吞咽的过程中能,就会损伤食管和胃黏膜。
第三,有蛀牙的一定要戒掉,蛀牙其实就是牙齿空了,如果此时还嚼槟榔,牙齿会更糟糕。
9月20日是“国际爱牙日”,爱护口腔健康,不是说说而已。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口腔癌发病率是2%。就像吸烟有可能导致肺癌一样,嚼槟榔也有可能导致口腔癌,今天小九就来说说槟榔那些事。
10年间,湖南患口腔癌人数增涨10倍以上
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1级致癌物”。但是,槟榔在中国,尤其是湖南省地区,却是一种零食。如今,湖南的槟榔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是国家槟榔总产值的75%。在我国,槟榔的消费人口达到6000万。
槟榔,变成了跟香烟类似的“食物”,但是却仍然没有“嚼槟榔有害健康”的提示。
当然,有人觉得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还并不能得到严格证明。但我们可以来看看数据。
去年《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仅在湖南省长沙市5家医院,口腔癌发病人数从2005年的305例增加到2016年的2108例。在2016年的2108个口腔癌患者中,长期嚼槟榔的有1803人……
今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到45例口腔癌患者,其中有44人是有长期嚼槟榔的行为。
为什么嚼槟榔有可能得口腔癌?
常见的精神活性类物质中,槟榔和烟草、酒精、含 *** 饮料一样,也具有成瘾性。在嚼食槟榔人群中,槟榔成瘾的发生率高达50%。也就是说,喜欢上了槟榔,就很有可能过量食用。在湖南,人们见面聊天都要嚼槟榔,每个人一天可以嚼上好几包槟榔,而1包里面有十多颗槟榔。
在中药里,槟榔是驱绦虫的良药,但成人用量规定,每天用量在60~120g,且只用1~2天。由于用药经熬制、用量少,并不会有危害。但嚼食不一样,槟榔会直接 *** 口腔。
1、槟榔很粗糙,长期嚼食会 *** 、损伤口腔黏膜,让人得各种口腔慢性炎症。
其中,有一种疾病叫“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这种病的人口腔癌变几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通常表现为口腔有烧灼感,会长水疱后发生溃疡。严重之后,会容易感觉疼痛,说话、吞咽都会困难,甚至会味觉减退。
2、槟榔含槟榔碱、槟榔次碱等,本身就有致癌性,这可能影响口腔、食管、胃等部位,提高消化系统各部分患癌的风险。
3、槟榔的生产过程可能缺乏规范,为了降低成本,有些独家卤水甚至加了低质量的石灰。要知道,不合格的石灰会含重金属元素,诸如铅、砷等物质。
虽然说,任何东西都不能“离开剂量谈毒性”,但嚼槟榔的人却例外,因为很大可能都过量了……
由于槟榔的安全性还是无法明确,所以至今国家卫计委都没有将其纳入《食品安全法》的管理中,而只是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也许,偶尔吃一下槟榔是没事的,但这种1级致癌物,大家还是不要把它当成糖果一样天天吃……
“它是有心瘾的。你老想这个东西,只要有槟榔到嘴里,就有种满足感。”
全文约5473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湘潭火车站附近的散装槟榔小门店,店内并无关于槟榔安全性的任何提示。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实习生 张一川 编辑 胡杰 校对 郭利琴
4月14日,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这则消息又一次将槟榔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对槟榔安全性的质疑。
实际上,关于槟榔与口腔健康的争议一直存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亦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相关报告显示,湖南省口腔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2年来,长沙市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人迅速增加。去年12月,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湖南省肿瘤登记的最新数据中,男性口腔癌发病首次进入了湖南省全部癌症发病比例的前十。
近年来,湖南已成为中国大陆更大的槟榔加工、消费基地,槟榔企业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有专家建议,应将槟榔像香烟一样管理,高课税,限制购买人群,不能做广告。更有建议称,为了民众健康的考虑,应直接取缔槟榔产业。
也有观点认为,槟榔产业关乎地方经济和就业,且槟榔“致癌说”存疑,不能在槟榔和口腔癌之间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
记者了解到,安全性存疑且具有成瘾性的槟榔,其“食品”定位尚不明确,国家卫计委始终未同意制定槟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湖南省卫计委表示,将加快推动槟榔安全性评估立项,并根据专家建议,将槟榔归入嗜好品进行管理。
争议之下,槟榔产业依然在扩张,食用槟榔的人群已经从湖南向全国扩散。
━━━━━
口腔癌病人
湖南省肿瘤登记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男性发病前10位中,口腔癌位列第七。
31岁的长沙人王昊从事 *** *** 工作,最常做的就是和人讲话,可自从今年春节时发现牙龈上长了个肿块,说话就变成了一件愈发困难的事。
最初是一个小包,长在右侧下牙龈,一碰就疼,小包很快越长越大,不碰也疼,说话和吃饭都受到影响的王昊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检查结果不啻于晴天霹雳——口腔癌。
这是一种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切除。面对记者,他从牙缝里勉强挤出一句话,“我是疼怕了,你试着每天疼得睡不着觉,吃不了东西,就想快点做手术了。”
住在王昊隔壁病房的湖南娄底人敬思军,49岁,已经是第二次住院了。
去年3月23日,敬思军因口腔癌在湘雅二院之一次接受手术,切除了部分软腭和三分之二的舌头,在脖子右侧留下了一道长而醒目的疤痕。
敬思军的妻子贺常红说:“(他)只能吃流食,我就用豆浆机,把饭、蔬菜、肉类搅拌成糊浆”,得病后,身高1米64的敬思军暴瘦至84斤。
▲在湘雅二院病房,贺常红正在照顾患有口腔癌的丈夫敬思军,敬思军刚刚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因为术后舌头功能受限,敬思军吃饭喝水经常被呛到,说话也含糊不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咳痰,“每次吃东西进去,痰就堵出来”,只好成包地买回大棉签,伸到嘴里把痰挑出来。
虽然生活毫无品质可言,可一家人觉得,只要保住一条命,别的都能忍,没想到,一年后,肿瘤在口腔左侧又复发了。
二次手术后,敬思军的气管被切开,躺在病床上的他不能移动,不能说话,胃管从鼻子中插入,将营养液缓缓输送至他虚弱的身体里。
在湘雅二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病房里,还住着数十位像王昊、敬思军一样的口腔癌病人。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于2017年刊登的一篇《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论文,采集了长沙市包括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五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口腔癌患者数据,文章显示,在过去12年里,长沙市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例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305例,增长到2016年的2108例,总数已达11882例。
论文作者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教授陶霖说,如果算上因经济原因放弃就医或选择保守治疗的人群,以及在基层医院就医或因等不到床位而去其他省份就医的人群,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多家媒体将口腔癌称为湖南省的“特色肿瘤”。去年12月26日,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首次发布了湖南省肿瘤登记的最新数据,其中,在男性发病前10位中,口腔癌位列第七,这是口腔癌首次进入湖南省全部癌症发病比例的前十。
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廖先珍介绍,湖南省肿瘤发病顺位中,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这很有可能与湖南本地饮食习惯有关。
━━━━━
“因果关系”
“吃槟榔的人多了,得OSF的人自然就会多,而OSF病人癌变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湖南口腔癌病人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嚼槟榔。
王昊从初中开始接触槟榔,上班后,每天能吃到三四包,湖南的袋装槟榔一包十几片,这些槟榔能让他从早嚼到晚。这次恶性肿瘤,正是长在了他咀嚼惯用的右侧牙龈上。
▲小卖部里的袋装槟榔。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敬思军的嚼槟榔史更长,贺常红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娄底刚有槟榔卖的时候,丈夫就开始吃了,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吃四五包。
湘雅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吴汉江介绍,目前湘雅二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中,80%左右伴发吃槟榔的习惯。
湘雅医院的比例则更高。
据湘雅医院官网,4月13-14日,中华口腔医学会等专家团队前往湘雅医院口腔科调研,“初略统计,口腔外科46病室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这个比例非常惊人,肿瘤防控的形势非常严峻。”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中南大学口腔癌前病变研究所所长翦新春,2014年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中写到,“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下简称OSF),OSF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
论文中提及,咀嚼槟榔之所以能导致口腔癌,因为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
实际上,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张筱林教授的研究显示,我国咀嚼槟榔的人群中,OSF患病率约为0.9%-4.7%,最多见于30-39岁年龄组,其次是40-49岁组。也有研究表明目前OSF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不过,亦有不少观点认为,槟榔和口腔癌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勋提供了一份湖南省槟榔协会《关于对“槟榔致癌”的不同意见及情况说明》,其中写到,当初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报告是以南亚、东南亚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为基础做出的调查统计或结论,并未在湖南采样,以这个报告来说湖南槟榔也致癌是站不住脚的。
杨勋解释,湖南人吃槟榔的 *** 与世界上有嚼食槟榔习惯的其他地区不同,东南亚一带是鲜食槟榔,裹上荖叶和贝壳粉一起吃,印度是把槟榔碾碎,裹上烟丝,蘸上香精香料一起吃。而湖南槟榔是将槟榔鲜果烘干,经切片、去核、点卤等工序,食用部位是槟榔干果的纤维外壳。
杨勋认为,湖南槟榔既不加荖叶,也不加烟丝,加工过程中的食品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所允许的范围。因此尽管中国大陆吃槟榔人群中OSF比例较高,但由OSF进一步转化成口腔癌的比例却并不高,只是1.2%-2.6%,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癌症与湖南槟榔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湘潭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唐杰清支持杨勋的观点。他猜测是不是湖南槟榔在加工过程中,把某些因子甚至是致癌因子给破坏掉了。
唐杰清还表示,是否会得OSF甚至患上口腔癌,与个体敏感度有关,有人嚼了很久也没得OSF,而有人嚼的时间并不长就得了。
虽然不是所有嚼槟榔的人都会得OSF,也不是所有得了OSF的人都会患口腔癌,但“吃槟榔的人多了,得OSF的人自然就会多,而OSF病人癌变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湘雅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贺智晶说,“要让这部分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
━━━━━
离不开的槟榔
“它是有心瘾的。你老想这个东西,只要有槟榔到嘴里,就有种满足感。”
最近几年,王昊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变化,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他以前最喜欢吃辣,“怎么口味重怎么来”,但随着嚼食槟榔日久,他一吃辣椒,嘴里就 *** 辣的疼,“好几年没吃过辣椒了”。
湘雅二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贺智晶说,OSF病人对疼痛和辣椒更敏感,因为他们的口腔中不单是黏膜纤维化,还存在一些上皮病变,局部炎症, *** 神经末梢让神经更加敏感。
吃不了辣,吃不了凉,嘴巴张不开,话说多了疼,黏膜出血……随着异常症状越来越多,王昊怀疑到了槟榔头上,想着把槟榔戒了,可“不吃心里就很难受”,戒了几次都戒不掉。“看到别人吃就会想吃,就会去买”。
长沙人程昱(化名)也曾是个槟榔重度成瘾者,他向记者描述了自己上瘾后的感觉,“如果不吃槟榔就觉得六神无主,它是有心瘾的。你老想这个东西,只要有槟榔到嘴里,就有种满足感,但只要你吃一粒下去就会有不断吃的欲望,就靠你自己的控制力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
程昱有20年的嚼槟榔史,多的时候一天能吃6-8包,一天光是买槟榔就要花掉200块钱,吃到后来“牙齿完全松了”还停不下来。
▲嚼槟榔的人。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严万森教授告诉记者,槟榔是世界上继烟草、酒精、含 *** 饮料之后最常见的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在嚼食槟榔人群中,槟榔成瘾的发生率高达50%。
湘潭市疾控中心曾开展过一次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为38.40%,其中城区为42.65%,乡村为34.12%。
湘潭则更高。湘潭人槟榔咀嚼率为58.81%,其中男性槟榔咀嚼率为62.45%。
在湘潭,嚼食槟榔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谙医理,将槟榔分给患者嚼食,病疫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
湘潭市民胡一一(化名)说,在湖南,尤其是湘潭地区,嚼槟榔的气氛很浓厚,大家凑在一起,“有那个氛围在,你搞得太另类也不行啊”。
他觉得嚼槟榔在社交功能上有点像抽烟,但和抽烟又有区别,因为现在“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深入人心,“你不抽烟的话,别人会觉得正常,但你不嚼槟榔的话,别人会觉得你不合群。”
胡一一介绍,湘潭地区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槟榔,谁家办事,门口两个盘子,一个盘子上是零散的烟,另一个盘子上是散装的槟榔,任宾客自取。婚事回礼是一包烟、一个小红包、还有一包槟榔,丧事回礼是一包烟、一条毛巾、一包槟榔。
长沙市委党校法律教研部主任伍贤华认为,铺天盖地的槟榔广告也是诱导大众食用槟榔的一个重要原因。槟榔广告让人觉得“我们身边有这么美好的东西,如果你不去享受,那简直是浪费生命!”
记者注意到,在湖南,槟榔广告的确十分常见,地铁站,公交站、楼宇电梯,比比皆是。长沙开往北京的高铁上,通往张家界的高速公路上,都有一些槟榔品牌的广告。
▲街边的槟榔店。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在一些槟榔品牌的包装袋上,印上了“耐嚼不伤口”、“不烧口、劲道足”、“不惧挑战、天生有范”一类的广告语。湘雅医院一位口腔癌病人的家属说,一些品牌槟榔的广告给人的感觉十分时尚,“好像你不吃就落伍了似的”。
某槟榔厂家还冠名了两届湖南卫视春晚和元宵喜乐会。更有槟榔品牌邀请了一些娱乐、体育明星来代言。
在长沙,几乎所有的烟酒店、小超市、便利店,门口醒目位置都有一个槟榔货架,摆放着各品牌、各式口味的槟榔。街头不时会见到口嚼槟榔,身上散发着槟榔特有甜味的中年男人。
━━━━━
尴尬的身份
“食用槟榔目前在我国的安全性和食品的定位尚不明确,要求湖南暂停修订与食用槟榔有关的一切食品安全标准。”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勋眼下的“头等大事”,是为湖南槟榔争取一个明确的“食品”身份。如果能够制定槟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就意味着槟榔能获取一个明确的“食品”身份,更有利于槟榔向湖南以外地区的销售。
杨勋说,以前槟榔生产是按照2004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湖南省地方标准食用槟榔》,后来《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槟榔标准的管理工作交由卫生部门负责,标准也应重新制定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自2009开始,湖南卫生主管部门一直希望制定槟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但在专家论证和国家卫计委层面屡屡受挫。
2015年5月20日,国家卫计委给湖南省卫计委的书面答复称:“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饮食习惯。鉴于国际权威医学机构业已定论,请你省依法、审慎决策。”
2016年底,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告知湖南省卫计委,“食用槟榔目前在我国的安全性和食品的定位尚不明确,要求湖南暂停修订与食用槟榔有关的一切食品安全标准。”
2017年11月15日,湖南省卫计委在答复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案时称:“槟榔的食品定位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应具备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基本条件。国家目前是将槟榔定位为药品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管理,没有把槟榔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目录。”
安全性的争议、身份的尴尬、标准的缺失,似乎并未影响到湖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湖南已成中国大陆更大的槟榔加工、消费基地。
据《光明日报》报道,湖南的槟榔产业总产值已超过300亿元,约占全国槟榔总产值的四分之三。而2017年8月出台的《湘潭县人民 *** 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则称,要打造中国槟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强槟榔产业,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三年后实现300亿元,五年后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杨勋介绍,近20年,湖南省槟榔产业不断扩大,目前已有3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包括加工、物流、仓储、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产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吃我们湖南槟榔的,我国除了台湾地区以外,其他地方都有了”。
不断扩大的槟榔产业给地方 *** 带来了不菲的税收。杨勋说,湘潭、益阳等地,槟榔企业都是重要的税收大户。
但也有研究表明,槟榔产业的经济贡献会被其造成的医疗负担所抵消。
一篇名为《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的论文提及,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槟榔相关口腔癌病例在湖南可能累计超过30万,在全国保守估计可能超过100万,槟榔相关口腔癌在全国造成的医疗负担,以每例医疗费人民币20万元保守估计,累计可能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足以抵消其对社会的经济贡献。
━━━━━
建议与声音
湖南省卫计委表示,加快推动槟榔安全性评估立项,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将槟榔归入嗜好品进行管理。
争议之下,槟榔企业开始有所改变。湘潭一家大型槟榔企业的高管说,长期嚼食槟榔,确实对磨损牙齿、磨损口腔内壁有一些影响,添加的卤水碱度过高的话,也会对口腔有影响,因此他们致力于把槟榔做得软一点,把碱度降到适宜的程度。
槟榔协会也在行动。杨勋说,他们建议槟榔企业在槟榔外包装上印上“过量嚼食槟榔,有害口腔健康”,但他承认,这个建议并无强制性。
记者注意到,长沙市面上所售的大部分袋装槟榔,包装袋上的确都印上了该字样。而湘潭市的家庭作坊售卖的散装槟榔,并无提醒字样。而在一些槟榔品牌的门店里,更多张贴着“小槟榔,功效大”的宣传板,提示槟榔有驱虫、消肿等功效,并未看到有对损害口腔健康的提醒。
杨勋说,他们还建议不要销售槟榔给未成年人。但记者走访了多家槟榔店铺,店主均表示并未收到过此类通知。
据媒体报道,印度29个邦6个联邦属地中,有24个邦和3个联邦属地已立法禁止销售槟榔。从2013年11月开始,巴布亚新几内亚禁止销售和食用槟榔。我国厦门市 *** 1996年9月出台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槟榔禁令。1997年,台湾地区将每年12月3日定为“槟榔防治日”,大力宣传其危害,号召民众不要再嚼槟榔。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教授陶霖认为,取缔槟榔是有先例可循的。但考虑到地方的经济和就业,可以将槟榔像香烟一样由 *** 统一管理,限定使用者年龄,如未成年人和孕妇禁止食用,食用者也要适量。“ *** 通过高课税,没有失去税收,槟榔厂商和大批从业者也可以生存。”
5月3日,湖南省卫计委综合监督处回复记者称,建议由省 *** 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启动对槟榔的安全性研究评估立项;加快企业升级技术改造,探索降低食用槟榔对人体组织的物理性与化学性损伤的 *** 与措施,减少食用槟榔有害致病因素。
湖南省卫计委认为,在槟榔的安全性评估没有得到国家权威部门认可,食品定位尚不明确的情况下,食用槟榔还不能进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管理。在充分考虑行业现状的前提下,建议一方面加快推动槟榔安全性评估立项;另一方面由槟榔行业协会推动制定食用槟榔的行业标准。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将槟榔归入嗜好品进行管理。
终日护理着病床上的丈夫,贺常红感到身心俱疲。
▲无法说话的敬思军。新京报记者王婧祎 摄
4月18日,一直躺在病床上无法说话的敬思军突然激动了起来,他挥舞双手,示意妻子拿来床头的笔记本,吃力地写下一行字——“为了全民素质, *** 必须打击”。他对着记者高高的举起本子。
值班编辑 吾彦祖 花木南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 *** 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此前,一些国家甚至已将槟榔列为毒品。在很多人眼中,槟榔既能入药,又是消遣零食,是一种原生且有益的草本植物,为何会受到越来越严格地管制?
长期以来,槟榔被认为拥有驱虫、驱瘴气等功效被拿来入药,咀嚼槟榔更是随着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兴起而在种植地之外流行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槟榔已成为继口香糖、香烟之后的第三大口腔嗜好品,有统计显示,全世界约6亿人有嚼食槟榔的习惯。直到2003年,关于槟榔的属性在现代医学领域遭到颠覆,有研究证明,长期咀嚼槟榔与发生口腔癌存在正相关关系。
槟榔与癌症发生明确相关
最早的一项研究来自槟榔种植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医学跟踪调查发现,当地有接近60%的居民喜欢嚼槟榔,而该国口腔癌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此后,不少医学研究跟进,相继厘清了咀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其中包括,槟榔正使口腔癌患者年轻化、并呈现区域化发病态势。
研究者发现,和最早口腔癌多发病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近几年口腔癌发病趋势呈现年轻化特点,3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日益增加,部分患者被确诊患口腔癌时还20岁不到,甚至包括儿童。此外,在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总会名列前茅,例如印度是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口腔癌的高发国家;在我国,嚼槟榔主要流行于台湾、湖南、海南等地,口腔癌发病率也与此呈现出相关性。
厦门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关丽梅介绍,我国最早对于槟榔致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始于湖南省,“当地口腔癌患病率长期位居全国之一位,后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生口腔癌的病例与其长期咀嚼槟榔明确相关,也从那时起,槟榔的危害开始被国人重视。”
事实上,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槟榔列为第I类致癌物(致癌物中更高级别),同级别的有烟草和砒霜。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咀嚼槟榔碱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其中有2.3%—7.6% 的可能性转变为口腔癌。
“虽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转化成口腔癌,但是咀嚼槟榔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并引发口腔癌的致癌机制是明确的,在国际医学界达成共识。”关丽梅根据多年从医经历还发现,长期咀嚼槟榔加喝酒甚至会增大罹患口腔癌的风险。
槟榔中多种致癌成分被确定
中国首位发现口腔癌与槟榔有关联的学者翦新春发表的《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论文中指出,咀嚼槟榔之所以能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这些物质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
动物实验证明,槟榔碱可以使DNA分子单链断裂、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高、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癌变;槟榔的有关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细胞、人颊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生殖功能均可造成损害。
简单来说,一方面,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嚼槟榔会对口腔环境造成物理破坏,比如口腔黏膜损伤、牙齿损伤。另一方面,槟榔中含有的多种化合物会对口腔环境造成化学破坏,例如生物碱能直接杀死细胞,进而造成口腔损伤。在物理和化学破坏的双重推动下,长期咀嚼槟榔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持续损伤。
这也足以解释许多长期咀嚼槟榔的人会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并伴有烧灼感,进一步恶化后,会出现无法进食 *** 性食物,口腔内疼痛感增强,开口受限,语言不清等症状。
长期咀嚼槟榔危害大
鉴于槟榔的危害,目前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槟榔被认定为毒品,并被众多欧美国家禁售。在我国,针对咀嚼槟榔带来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口腔科专家也努力扩大槟榔的科普知识,帮助人们纠正咀嚼槟榔的习惯。
相较于人类咀嚼槟榔的悠悠历史,面对新近十几年的槟榔致癌论,不少人仍然难以接受,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加班熬夜、困乏时咀嚼槟榔可以缓解压力、提神醒脑。有人甚至表示,“既然槟榔的过量食用可能致癌,只要自己在吃的过程中控制量不就可以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有神经分子影像学发现,嚼食槟榔会导致脑内情绪、认知和奖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产生依赖。这意味着,随手可买的槟榔其实具有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自控。事实上,槟榔已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广泛使用的成瘾物质,排在烟草、酒精和 *** 之后,在我国台湾等地,甚至存在戒断槟榔的专业协助机构。口腔外科医生表示,“鉴于槟榔的危害,更好不要好奇尝鲜。”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