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韩文清
人们都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并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合这条‘法则’,应该根据一年四季阳气生发潜藏的态势来调整睡眠作息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夏鑫华教授介绍,春夏两季属于“生”“长”的阶段,更适合夜卧早起。他建议,晚上可以适当晚睡,早晨建议早起。
睡眠障碍?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但个别人群因体质虚弱,或情志不畅,或湿邪困遏等原因,导致脏腑虚损、肝气不疏、湿困清阳,阻碍了阳气的生发,会出现一系列的睡眠问题。
“中医对于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通常是从痰、湿、瘀进行辨证论治,主要涉及肺、脾、肾、心这几个脏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中医科谭玮璐博士说。打鼾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之一,睡眠呼吸暂停这类型的患者通常是偏脾虚、痰湿体质,体型较为肥胖,舌苔厚浊、厚腻,日常伴有自汗、气短、大便黏腻的表现。
部分患者还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病理上痰浊、痰湿与瘀血夹杂,阻碍了心脉、脑脉的气血运行,临床上会出现眩晕、胸闷、心慌等常见症状。
春季失眠
内外兼治调理
夏鑫华介绍,结合临床分析,中医认为常见的失眠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化源不足,心神失养;二是阴虚火旺,阴不敛阳;三是心虚胆怯,心神不安;四是痰热实火,肝郁化火,热扰心神。
“针对不同体质,可以通过传统外治疗法、药物及药膳食疗等进行对症施药、对症施治。”夏鑫华表示,如果是虚证心神失养,可以用归脾丸、安神定志丸等益气养血安神;如果是实热或痰火,可以使用黄连温胆汤、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汤等清热、化痰、泻火、安神的中成药;如果是阴虚火旺可以选用黄连阿胶汤、生脉散、百合地黄汤等滋阴泻火的汤药。
“对于有失眠问题的街坊,中医的针刺、艾灸、沐足、耳穴压豆等特色疗法,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夏鑫华说。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怕冷的人群,推荐使用艾灸、艾贴热敷这样的温通疗法,可以选择腹部的气海、关元,以及脚部的足三里这三个穴位进行热敷或者艾灸。
Tips
助眠养生茶汤
三花枣仁茶
配料:合欢花3g、素馨花3g、玫瑰花3g、酸枣仁5g
做法:煮水泡茶饮
适用人群:情绪紧张焦虑、肝气郁结不疏的失眠
五指毛桃鸡汤
配料:五指毛桃30-60g、枸杞子10g、龙眼肉5g、红枣10g
做法:选用老母鸡或乌鸡搭配煲汤
适用人群: 平素体弱或贫血病史,气短心悸的失眠。
来源: 羊城晚报
新年口气清新 试试这六款茶饮图@视觉中国
过年期间,少不了走亲访友、传递祝福。无论是跟着男女朋友回家“见家长”,还是拜访重要客户,假如口气不够清新,着实尴尬又扫兴。不妨试试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的这六款中药茶饮吧,让口气在新年里也焕然一新!
邓聪介绍,中医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人体正常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反之则会出现口臭等病理表现,口臭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胃火口臭
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除证见口臭外,兼有面红身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甚至出血等症状。
2. 食积口臭
多由过饱伤胃、食物停滞胃中引起,主要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吞酸等症状。
3. 痰热口臭
多由痰热犯肺或痰热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伴有咳嗽、咳吐浊痰或脓血、胸闷或痛、气短等症状。
4. 虚热口臭
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兼鼻干、干咳、大便干结、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
而从西医的角度,引起口臭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个方面。
生理性口臭,主要来源于口腔内食物残渣的腐败分解过程。
病理性口臭,主要由龋齿、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舌炎、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科疾病占80%以上。
此外,呼吸道的问题也可引起口臭,如萎缩性鼻炎、滤泡性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等;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也可引起口臭,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烟和饮酒,摄入辛辣食物也是口臭的原因之一。
邓聪表示,中药调治口臭有很大优势。选择药食同源的植物每天泡茶,是一种调理方式,如鲜荷叶、莲子心、菊花、金银花、连翘、佩兰、石斛、麦冬、山楂等等,以下的六种茶饮不妨一试。
1.豆花茶
【材料】生绿豆30克,野菊花10g。
【操作】将绿豆洗净,浸透,备用;瓦锅内,放入适量清水,放入绿豆,煮约30分钟,加入野菊花,再小火煮约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胃火口臭者,症见口舌生疮、牙痛、小便黄等。
2.石麦茶
【材料】石斛6克,麦冬12克。
【操作】将上述茶料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温浸约2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虚热口臭者,症见口干、干咳、咽干、声沙等。
3.香兰茶
【材料】藿香10g,佩兰10g。
【 *** 】将上述茶料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温浸约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适用于湿困脾胃者,症见口臭、口中黏腻、四肢困重,胸脘满闷等。
4.薄荷茶
【材料】茉莉花茶或绿茶适量,薄荷6g。
【 *** 】将上述茶料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有芳香、除臭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类型口臭患者。
5.菊明茶
【材料】杭菊花10g,决明子15g。
【 *** 】将上述茶料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温浸2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有清肝、通便、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火旺盛者,症见口臭、目胀,大便闭结等。
6.百花茶
【材料】百合15克,款冬花10g。
【 *** 】将百合洗净,放入瓦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约30分钟,加入款冬花,再小火煮约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润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痰热口臭者,症见咳嗽、痰多、胸闷等。
(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黄月星)
口鼻干、咽干、皮肤干燥?这几种养阴润燥的中药安排上想解决这种情况,就要用到滋阴生津的中药。不过滋阴药物这么多,该如何选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中药。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常用于咽干口燥、肺燥干咳、虚劳烦热、热病津伤、肠燥便秘等症。
养阴益胃
《本草正义》记载:“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麦冬入胃经,可以滋阴降火、益胃生津,适用于有饥饿感但是又不想吃东西、口干舌燥、心烦急躁、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者,也适用于大便质干、秘结不通、舌红少苔的阴虚肠燥人群。
如滋养胃阴的经典方剂“益胃汤”,出自《温病条辨》,其组成就包括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5味,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的人群。如果是有慢性胃炎属于胃阴虚的人群,平时用麦冬泡水或者煲汤也有一定的护胃功效。
润肺止咳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麦冬:“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麦冬入肺经,又因为能滋阴,因此具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功效,常用于口鼻干燥、咽喉干涩、干咳少痰等肺阴虚患者。像很多治疗肺阴虚咳嗽的常用经典方子,其主药就有麦冬,比如“沙参麦冬汤”。
生津止渴
《本草分经》称麦冬可以“泻热生津”,炎热多汗的夏天容易损津耗气伤阴,这时候不妨取适量麦冬来泡茶,偶尔服用可以预防被暑热所伤,每天多服几次,还可以补充丢失的津液并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对于津液丢失过多导致的食欲不振也有开胃作用。
此外,在这里讲讲广为人知的生脉散,就由麦冬配伍人参、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是夏季调理要方,用于伤暑多汗,其生津益气的作用立竿见影。现在也做成了成药制剂,方便服用。
其他功效
有研究还发现麦冬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众多糖尿病病友处方中的常用药材。对于阴虚型的糖友,可用麦冬代茶饮,部分气阴两虚的糖友可用麦冬搭配一点党参或者黄芪一同泡茶,达到气阴双补的效果。麦冬还能美容养颜,这也得益于“滋润”的特点,对于阴虚、皱纹较多的女性有不错的帮助效果。
药理研究证实麦冬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强心利尿,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心律失常,因此要重视麦冬滋心阴之功。
中医有个抢救的成药,治疗脱证的参麦饮,其中麦冬起了很大作用,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很难治,用中药治疗很有效果,快速型的用养阴的办法,主药就是麦冬;缓慢型的用温阳的办法,主要用桂枝和鹿角霜。另外,所有的心律失常,无论是快的还是慢的,都可以用黄连。
功效:清心养胃,除烦热。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润肺。
功效:清补益气、润肺生津。
2018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颁布的药食两用品种中,玉竹赫赫在列,是寻常百姓家的养阴平补之品。
《中国药典》记载,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另外,玉竹能祛风退虚热,与其他药材配伍降血糖。玉竹搭配人参,平日用于养生、滋补,能起到解忧除烦、补心气的效果,适合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敏感者。
现代研究表明,玉竹中含有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功效。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状况,让皮肤变得柔软、嫩滑。
在具有浓厚饮食文化的广东地区,玉竹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汤料”,味道甘甜,用它煮出来的汤也清润可口,颇受欢迎。
其实,玉竹不仅是主妇们煲汤调味的好帮手,还是一款擅长为皮肤“补水”的润肤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玉竹有“久服去面黑斑,好颜色,润泽”的功效。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而玉竹入肺,善于润肺生津,同样也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在烹调上,需要注意买回来的玉竹有可能是经过硫磺熏制的,下锅前更好先将玉竹用清水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洗去玉竹当中的硫磺。
功效:滋阴清热。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百合是秋季润燥的首选食材,其味甘,性凉,归心、肺经,能够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秋天吃百合,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滋阴润肺
燥为秋之主气,燥邪犯肺,便会表现为鼻咽干燥、口干舌燥,甚至出现干咳无痰、喉咙干痒等症状。
百合甘凉清润,既清肺热,又补肺阴,虽为凉性,又不会过于寒凉,用于缓解秋燥就再合适不过了。
宁心安神
《本草求真》中记载:“百合有利于肺心,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魂。”
秋季干燥,很容易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还可能会心肝火旺、睡不安稳、情绪躁动等情况,便可以用百合来收敛心神,提高睡眠质量。
补中益气
《本草述》曾讲过:“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
百合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凉能清热,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气虚、阴虚的孩子,适当吃些百合也是不错的。
功效:益脾胃,安心神。
做法:百合干和黑木耳适量提前泡发,西芹适量去叶切段飞水片刻捞出,荷兰豆适量飞水片刻捞出,烧油锅至七成热,炒荷兰豆变色。倒入百合、黑木耳和西芹,加少量水烹饪2分钟,调味煸炒即可。
功效:润燥安神。
北沙参的主要功效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临床常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本草从新》认为,北沙参 “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金受火刑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表明其善清肺火,治疗肺热咳嗽。
北沙参贵,但养阴、生津润燥,肺、脾、肾阴都能养,以养肺阴为主,尤善治疗干咳,没有痰的干咳用北沙参有效。肺癌的病人有四大主症:发热,胸痛,咯血,咳嗽,肺癌的咳嗽一般都是干咳,用北沙参非常合适。
功效: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功效:养阴润肺,清咽润燥。
注意:以上药膳为1人量,可适当加减。感冒、腹泻等患者不宜服用,如服后不适可咨询医生。■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佛山市中医院、悦读中医、黄穗平说脾胃、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等,部分中药材图片来源于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食养秘方
损害老年人的致病因为何在宫中频频出现,这类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富贵病,御医又该如何化解?养生堂特邀宫廷御医韩一斋再传弟子、国家级名老中医刘燕池,以及刘老的弟子马淑然教授,用三个“密奏”为你解密故宫里的食养秘方。
阴就相当于人体的水液,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水液占到人体的2/3,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水液会越来越少,进而出现老年人常见的阴虚。
而宫廷中人辛辣油腻食物吃得多,会上火,将体内的津液烧干,化火伤阴,出现五心烦热、潮热汗出、盗汗等阴虚表现,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也都与阴虚相关。
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在清宫之中,太医会用大黄来治疗阴虚相关问题。大黄泻火,津液自然就不会被烧干了,即泻火存阴。
宫廷太医一般使用酒军,即酒制了的大黄,来清上焦之火。
档案记载,乾隆四十八年正月一个月的膳单中,皇帝吃了28个品种的鸭子,几乎是天天都吃。
鸭子甘凉,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对于有热的人,例如体内有实热上火的人、体内有阴虚火旺的人、产后阴虚、放化疗术后阴液亏损的人可以吃一些鸭汤,尤其是没有太多佐料的清鸭汤,滋阴清热的效果更好。
顾大厨也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有关鸭的宫廷代表菜——鸭肉炖豆腐汤。
做法:白鸭肉经过14小时的炖煮,冷却后切成薄片,和蔬菜片豆腐片混在一起,再加入鸭汤和菌汤煮。
在清宫之中,酸梅汤是作为赏赐,在每年端午节前后,由皇帝打赏给大臣们的食物。和普通酸梅汤相比,宫廷酸梅汤的配料有所不同,口感药效也更好。
乌梅、陈皮、山楂1:1:1等份,少量盐减轻食物酸涩感,冰糖,丁香,桂花,枸杞。经过两个小时熬煮,凉透之后再做一些冰镇处理。
端午节正值仲夏,这个时候喝一些宫廷酸梅汤,化痰祛瘀、养阴生津敛汗,防止中暑。
改良版酸梅汤
阴虚也有轻重之分,肺胃津亏是轻度阴虚,如果继续发展阴虚程度会加重,最终会出现肝肾阴虚。
针对轻度的肺胃阴虚,刘老推荐用改良版酸梅汤来调理,即在宫廷酸梅汤基础上,再加入一味“麦冬”。
食材:麦冬10克,乌梅10克,山楂5克、陈皮6克,冰糖,根据口感选择是否添加盐、桂花、枸杞、丁香
做法:
1、除冰糖以外的食材洗净浮尘,浸泡20分钟;
2、清水适量放入砂锅,浸泡好的食材也一并放入,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后关火。倒入冰糖,闷着放凉;
3、滤渣取汁;冷藏后饮用味道更佳。
麦冬增加了滋阴的作用,尤其是养肺胃的津和敛心气,所以喝了改良版酸梅汤,其滋阴增液的效果会增加。
生脉散
麦冬入肺胃心经,具有润肺养阴、养胃生津、清心除烦的效果,对肺阴不足、胃阴不足和心阴不足的都有一定的调养作用。
麦冬在宫廷中用得比较广泛,制成“生脉散”,用于临终前抢救。
功效:人参大补元气,较热;麦冬甘凉,能够制约人参的热;五味子是五种滋味,皮肉酸苦,核辛甘,整体又带咸,能够调补五脏,重点以心肾肝为主。三者搭配,既能益气又能养阴,还能收敛心气。
该方为专业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日常麦冬用法:取3-5克麦冬泡水喝。或者先将麦冬煮水,再用麦冬水煮粥喝,对于长期需要滋阴的人都有一定的食养作用。
养生少不了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北京卫视《养生堂》为大家带来疾病科普,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查看~
提高免疫力的茶饮(一)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相当于我们通常常说的“免疫力”。人体正气强,就不会受外来邪气的干扰而发病。所以中医特别重视保护正气。下面介绍几款茶饮,对于各种慢性疾病病患者、各种术后患者、各种肿瘤疾病患者,凡是具有因气阴两虚所导致的具有气短乏力、心悸头晕、体虚多汗等症状,都可以饮用。
一、洋参茶
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西洋参的优点是补而不燥。
1.西洋参善于补肺气,养肺阴,有的人阴虚火旺,容易伤及肺金而出现咳喘气短、痰中带血等症状,西洋参泡水可以起到很好的养阴润肺化痰之效。
2.西洋参有补益元气的作用,西洋参泡水可以补五脏之气。像心气不足引起的气阴两虚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等,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精血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食少神乏、口渴无津等等,西洋参都可以带来明显的改善作用。
3.西洋参不但可以补气,还有很好的养阴生津之效,并能清热。像热病伤气伤阴导致的心烦口渴、汗多体虚、神倦乏力等等,用西洋参泡水是很适合使用的。
西洋参每日用量5克,用沸水沏泡足矣,切勿乱自服用。如果是虚寒的患者,脾胃有实热大便干燥的人则不适合服用。
二、灵芝茶
灵芝味甘,性温,入心、脾、肾、肺四经。可养心安神,养肺益气,理气化淤、滋肝健脾。主治虚劳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目昏晕,久咳气喘,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呼吸短促等症。
做法:将10克灵芝草切成薄片,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1.灵芝甘草茶
灵芝10克,甘草5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20分钟。每日1剂。可以起到补虚强身,安神定志。适用于迁延性肝炎。
2.灵芝银耳茶
灵芝10克,银耳(干)10克。银耳泡发浸透后切成碎片,与灵芝置于砂锅中,加入1000毫升沸水,炖煮40分钟。再加入冰糖适量,搅拌均匀,分早中晚食用即可。
可以保肝、安神、益智。银耳能滋阴润肺,灵芝银耳茶适用于干咳少痰的慢性肺病患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冬季进补,最关键就是补肾!还有这四款药膳最驱寒平安过冬,不少人寄托在饮食进补上。“冬季进补,最关键就是补肾。冬季在五脏上和肾相对应,还因为肾藏精、生髓,在人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孟广松说。
广东省名中医、暨南大学附属之一医院主任医师孙升云介绍,秋冬饮食上要注意养阴,不宜生冷或燥热,最适合滋阴潜阳,以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还应该多摄取新鲜的蔬菜水果。
此外,冬季进补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8种体质对号入座
气虚体质常气喘
气虚体质的人会感觉乏力、气短,严重时稍稍活动都会感觉很累,爬两、三层楼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专家推荐】
参、芪、五指毛桃来益气:北芪、党参是常用的补气药,适合气虚伴阳虚的人群。阳气虚偏重的人会伴有畏寒、手脚凉等症状,用红参代替党参更适宜;气阴虚的则用西洋参补气养阴,每天10克左右开水浸泡约10分钟后代茶饮用,重复浸泡多次,至水无参味为止;气虚夹湿的,用五指毛桃益气祛湿非常对症。选择以上药物炖鸡汤,是益气的佳品。
阴虚体质爱上火
阴虚体质易“上火”,实际上这是一种虚火。经常感觉手足心发热,是阴虚内热的一种表现。因为易“上火”还会表现出消瘦、咽干口燥、面部的两颧潮红、自觉身体一阵阵发热(实际体温并不高)、晚上容易盗汗、心烦易怒、便秘等现象。
【专家推荐】
枸杞菊花茶:因为阴虚体质会产生内热,所以需要用玉竹、麦冬、石斛之类具有滋阴、清虚热作用的药材;可以经常用玉竹、麦冬泡开水代茶饮用,或者做成药膳;也可以喝五汁饮,取梨汁、荸荠汁、桑葚汁、麦冬汁、藕汁各适量,和匀凉服;熬夜伤阴上火的人,不妨试试用枸杞加上菊花泡水,不但养肝阴、清肝火,还可以明目。
阳虚体质手脚凉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尿频、常腹泻、出汗多、神疲乏力、皮肤暗沉等现象。
【专家推荐】
韭菜炒蛋:对于阳虚,需要用温阳的办法,平时的饮食需要偏温一些。韭菜是一种温性的食物,最宜养阳性,韭菜炒蛋是一道简单方便有效的佳肴。现在是河虾上市的季节,韭菜炒鲜虾仁也不错;冬天手脚不温的人可以用当归、生姜煲羊肉汤,温阳补血行血。当归的味道比较重,煲汤用量不宜太多,一般5到10克即可。
特禀体质易过敏
特禀体质,通俗的说就是过敏性体质。比如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遇到空气不好的环境,特别是有粉尘时,会诱发喷嚏,严重的会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荨麻疹等也属于特禀体质。
【专家推荐】
小米芝麻绿豆粥:日常饮食应多吃一些滋阴清热、养血补气的食物,如小米、芝麻、绿豆、薏苡仁、黄豆等,用它们熬粥就不错。而辛辣食物、虾、蟹、海鲜类食物、牛肉、羊肉、鹅肉、韭菜等,平时要尽量少吃,甚至要忌口。
瘀血体质易疼痛
瘀血体质的人存在气血不通的情况。可表现为面色口唇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头、胸、胁、腹或四肢等处刺痛而且疼痛晚上加重,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
【专家推荐】
当归田七乌鸡汤:饮食方面建议多吃些活血类的药物,适合煲汤的药膳有当归田七乌鸡汤。可取乌鸡1只,当归10克,田七5克,生姜1块,先把当归和田七放清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再将如上材料放入锅中,加盐,倒入清水水开之后小火焖3个小时鸡肉烂熟即可食用。
平和体质最健康
平时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和体质,此类体质的人气血比较旺盛,身体也比较强壮,气血、阴阳比较平衡,没有出现什么偏差,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
【专家推荐】
无需进补别挑食:对于这种体质,平时说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能太偏,需要平衡膳食。长期饮食不平衡,如过于辛辣、过酸、过咸等,都可能把体质调坏。建议这类人平时吃东西要较平和些,或保持五味协调、阴阳平衡,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痰湿体质易生痰
痰湿体质的人多伴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就会生痰,所以有痰湿症的人,可以通过健脾的 *** 来运化痰湿。脾气健运,水湿就不容易留存,自然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专家推荐】
陈皮煲汤、泡水:云苓、薏苡仁、土茯苓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痰湿体质的也适合使用;芡实、莲子也是常用的健脾祛湿药,同时这两个药还带有收涩之性,所以更适合于痰湿证伴有腹泻的人;痰湿证如果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咳嗽有痰,可使用广(新会)陈皮泡开水喝,或者煲汤。
湿热体质易困倦
湿热体质的人常常偏胖。症状大多是神疲乏力、易困倦、四肢无力、湿疹、舌苔厚、不想吃饭、大便黏马桶、小便黄等。常会感觉身体比较困乏,提不起精神,有时口气也比较重。
【专家推荐】
荷叶薏苡仁煲水:云苓、木棉花、薏苡仁、土茯苓是大家喜欢用来煲汤祛湿的好食材,祛湿作用好,又有健脾的功效,同时药性不会太寒凉而影响肠胃功能;夏天用荷叶10克,薏苡仁30克煲水200~300毫升茶饮,是祛暑湿的好饮料;平时湿热体质者要少吃甜食、辛辣 *** 的食物,少喝酒。也不宜食用:燕麦、银耳、蜂蜜等滋补食物。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食物有:苦瓜、丝瓜、芹菜、兔肉、鸭肉等。
》》四款药膳最驱寒
姜糖苏叶饮预防感冒
取生姜3克、红糖15克、紫苏叶3克;将生姜洗净,切成细丝,与紫苏叶一起放入杯中,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盖上杯盖焖10分钟,趁热服用,每日两次。
方中,紫苏叶辛温,可发表散寒,宜通肌表,疏散郁闭的肺气,理气合营,能治疗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或兼见咳嗽、胸闷不舒等症状的风寒感冒,以及患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状的肠胃型感冒。与生姜配伍,可增强解表散寒的功效。红糖甘温,既可温中散寒,助紫苏叶、生姜发散在表之寒,又可作为调味品,缓解辛辣苦涩的味道。
此外,本方对于怀孕期间恶心呕吐者、吃鱼蟹之后腹痛恶心者、小儿肚子受凉呕吐腹泻者都有一定效果。在遭受暴雨、冰雪、寒风、水湿侵袭后,泡一杯姜糖苏叶饮也有预防感冒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有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满闷不舒、没有食欲、大便黏腻不畅等湿热内蕴表现的人不宜服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血
取羊肉25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羊肉洗净、切块,用开水焯后沥干;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生姜下锅内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后,与当归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开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3小时,调味即可。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中,当归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缓急止痛、润肠通便,其特点是补血不滞血、活血不伤血,为调经补血之一要药。羊肉性温热,暖中补虚、补肾填精、开胃壮力、散寒除湿,配伍当归增强补虚温阳之力,既补血又止痛。生姜温散,助羊肉散寒暖胃,且除膻味。三味同用,组成简单、效果显著、风味独特,有温中补血、调经散寒的功效。
此方尤其适用于有面色苍白、手脚冰冷、小便清长等症状的体质虚寒者日常食用;还可缓解妇女月经推迟或量少、闭经痛经、经期头痛、胎动不安、产后腹痛头晕等症状;也适用于男性阳痿、寒疝、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老人体弱、有各种退行性病变者,也可常服。另外,体内寒气重者可多加生姜;常发热、咽喉肿痛、口舌溃烂者慎用此方。
丹参米酒,解腹部发凉
取丹参200克、米酒1千克;将丹参粉碎,用米酒浸泡半个月,早晚服用,每次15毫升;或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
方中,丹参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效果。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并减慢心率,对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大有益处。米酒性温,不仅通血脉,还使药力更强,对因寒所致的心痛、寒痰咳嗽皆有缓解效果。用丹参泡酒,尤其适合血瘀闭经、痛经,且伴有腹部发凉的女性服用,也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保健药酒。此方不适宜孕妇服用。
五味枸杞饮初咳慎用
取五味子50克、枸杞子50克、白砂糖20克;五味子用小纱布袋装好,枸杞子剪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1.5升,用小火煎沸,滤出药液倒入杯中,再加白砂糖搅匀即可饮用。
方中,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肾、心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常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耗伤导致的肺虚咳嗽、肾虚体弱、长期腰痛等证。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可滋补肝肾、明目润肺,对肺肾阴虚所致虚劳咳嗽有一定缓解作用。在《本草纲目》中,白砂糖也是一味中药,可和中缓急、生津润燥,常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肺燥咳嗽。三味共用,可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适用于冬季五脏虚亏、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疲乏无力、面无血色、腰膝酸软、心慌失眠等症状。
需注意的是,咳嗽初起、大便不成形者慎用本方,血糖高、糖尿病患者可少用或不用白砂糖。
》》冬季进补这五道菜不错
韭菜炒黄鳝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荤”的美称,冬天食用不仅可以除风祛湿,对关节疼痛也有缓解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介绍,黄鳝是温性食物,可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冬日补肾,韭菜炒黄鳝很好,但火气重的人不易多吃。
做这道菜首先要将黄鳝洗净切成寸段,用姜汁至少腌10分钟(去除腥味)。先将黄鳝炒熟,再放入韭菜。由于黄鳝体内有一种颌口线虫的囊蚴寄生虫,如果没有烧熟烧透,会有感染颌口线虫的风险,因此,一定要炒熟。另外,要选长得比较饱满、活泼、颜色明黄的,太老或太小的都不太好,当然,不要选购死黄鳝。
红枣芝麻粥
*** 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立冬后天气更冷,有些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冷。我推荐喝红枣黑芝麻粥,能迅速温暖身体,也助于体内微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或便秘者。另外,红枣中的芦丁可软化血管,而环磷酸腺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黑芝麻不仅能补肾,滋养肌肤,护发的效果也不错。血脂高者还可再加点荞麦或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一起熬粥食用。
红枣是温热食物,吃多易上火,每人每天3~5颗为宜。挑选黑芝麻时用手捻一下,若褪色可能是被染色了,也可以掐一下,天然芝麻里面应该是白色的。
羊肉萝卜汤
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羊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而萝卜是凉性食物,与羊肉搭配,堪称冬日进补绝配。
北京电力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崔军说,炖羊肉白萝卜汤非常适合冬天喝。把羊肉切块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若一开始放入沸水中煮,不利于肉中杂质排出),水沸后捞出;再加入热水以及葱、姜、八角一起炖制,快熟时放入萝卜即可。注意盐要在快出锅前放,加盐过早会导致肉不容易炖熟。
羊肉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不要多吃。另外,购买时要选择羊肋部的肉,炖出来口感较好,而且有嚼头。
水煮花生米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朱梅介绍,气血亏虚似乎和女人更“亲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曾说“女子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因为女性一生经、带、胎、产、乳,都需要损失大量的精血津液,即伤阴。
所以相对于男人,女人更需要补气血。由于气血的消耗往往是造成女人气血亏损的原因,所以造血的原材料——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女人补血最要补铁。
花生米是补气血的“良药”,尤其是在女性经期过后,需要补充流失掉的铁。但更好是用水煮,补阴作用尤佳。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还易“上火”。
清炖牛肉
气血亏虚也经常会找上男人。尤其是现代男人承受很大压力,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出现气血暗耗。相对于女人,男人气虚更多一些。上班时,硬撑着,一下班,便神疲体倦,一动都不想动了。相对于女人,男人的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肉类来进补,血肉有情之品比青菜更能补充气血。羊肉偏燥,牛肉更好。做法以清炖为宜,中医讲“隔水做”补阴,烧烤的牛羊肉不宜多吃。
另外,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是更好补充营养的前提。就好比工厂,大工厂消耗大,原料就要多进;小工厂出的少,原料就少进。人体的消耗也是如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补,补过了就容易矫枉过正。适当增加运动量还可以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增加食欲和吸收,是改善气血亏虚的好 *** 。
综合自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人民网-健康时报、广州日报
两味中药,坚持泡水喝,养肝补肾,益气明目,提高免疫力喝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已经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从小就总是听到大人讲,每天多喝热水不仅能排泄体内的热,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把体内的一些残留的垃圾给带走,现在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很注重养生,每天都喜欢喝点热水来泡点什么。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明明去医院检查没有什么病,可就是每天都无精打采的,总觉得身体很疲惫,白天上班坐一天,晚上下了班就只想躺下,什么也不想做,可是自己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很费力气的工作,为什么就会出现这么累的感觉呢,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体内的气虚了,有的人还会伴有盗汗失眠,耳鸣腰痛,心烦气躁,不知什么时候起,白头发多了,眼睛视力变差了,牙齿也不完整了,这多见就是气虚兼阴虚了。
今天贾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日常用来泡水,坚持服用,来帮你调理身体的亚健康状态!那是哪两味中药呢,分别是枸杞和黄芪这两味药材,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有句老话叫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句话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枸杞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帮助,它滋润而滋补,主入肝肾两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中医上讲,肾藏精主骨,通耳,肝藏血,主筋,我们的牙齿,眼睛,耳朵,头发,腰腿筋骨是否健康,都和我们的肝肾有着很大的关系,枸杞入肾能滋肾阴,益肾精,入肝能补养肝精肝血,因为枸杞对于调理肝肾不足,阴虚内热是有益处。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枸杞能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我们再来看黄芪,我们上边讲到了很多人平时不爱活动,每天都无精打采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并且还很容易感冒,免疫力特别的低,风稍微一吹就感冒,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气虚所导致的,体内的气不足的,我们自身的正气也就不足,这时就无力去抵御外邪的侵袭,出现免疫力低下,而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良药,五脏之气它皆能补,并且还能固表止汗,生津养血,很适用于脏腑失于濡养所致的心悸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症候。
我们在日常中用这两味药材坚持泡水服用,可以养肝明目,补肾填精,提高免疫力,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神奇!巧用小茴香能止痛小茴香气味芳香,是南方厨房必不可少的原料。它和孜然长得很像,滋味香气也类似。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它也有独特的功效。
小茴香性温,味辛,入肾、膀胱、胃经以及胞宫,可温肝肾、暖胃气、散塞结,常用来治疗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作痛、脾胃气滞、疝气疼痛等。推荐几个常用方:
止胃痛。小茴香芳香驱寒,以入中下焦为主,夏日过食生冷或清热祛湿过度,导致脾胃受损、胃口欠佳的时候,这香味足以勾起食欲,又能一解脾胃中焦困于寒湿的苦恼,与花椒、吴茱萸炒热外敷,能迅速缓解胃肠寒积引起的腹痛。具体为:取小茴香30克、吴茱萸15克、粗盐500克,加热后温敷胃脘;或取小茴香、香附、陈皮、丁香各3克,开水泡10分钟,温服,除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还能止胃酸。
止痛经。小茴香入肾经及胞宫,芳香可通经络,辛温可暖下焦,有行气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夏季写字楼里冷气足,导致经期女性受凉痛经,不妨在保温杯里面泡些小茴香。具体为:取小茴香、陈皮各3克,白芍、香附各10克,用开水泡10分钟,温服。此方适合用于下焦虚寒、气血不畅导致的痛经。此外,对于妇科炎症,取小茴香15克,煮水外洗局部,配合用药,也可加速疾病康复。
需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多食茴香有损伤视力的副作用,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应以10克为上限。小茴香性燥热,适合虚寒体质食之,阴虚火旺者则不宜。此外,过敏体质者也不宜服用。
喝二花陈皮茶,驱痛经舒肝郁春回大地,万物欣欣,但同时也是乍暖还寒,最难养息保养之时。除了感染性疾病高发,人们也容易情绪低落、心烦意燥。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当升发,如果肝气疏泄不畅、郁结难舒,可导致痛经且伴有血块、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苦口干、郁闷不乐或暴躁易怒等典型肝郁症状。这样的女性不妨泡一壶二花陈皮茶,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赶走痛经。
做法:取玫瑰花干品8克、桂花干品3克、广陈皮6克、麦芽糖一勺。玫瑰花和桂花先用开水略烫一下,然后将所有药材放进保温杯,注入沸水冲泡约5分钟,以茶代饮。
春季历来是饮用花茶的更佳季节,因其气香味浓,能提振身心,令人神清气爽,与肝郁所致的春困最为相配。玫瑰花是方中主药,味甘、性微温,归肝、脾二经,能芳香行散、疏肝醒脾、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具有茶调和香疗的双重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有温中散寒、健胃平肝、开郁止痛、清香提神的作用,改善情绪的功效比较明显;广陈皮是有名的芳香化湿药,其性温、味苦而厚,春季多雨多湿,陈皮辛散通温,长于理气,可燥湿健脾、行滞散结、缓解痛经;麦芽糖味甘怡,除了改善干花和果皮的苦味,还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
肝喜调达恶抑郁,四物合用,玫瑰花从肝经入手使肝气升发,桂花从肺经入手使肺气肃降,使气机升降有序,条达顺畅;加入陈皮和麦芽糖,是因陈皮能燥湿健脾,麦芽糖可补脾,先实脾,则“四季脾旺不受邪”,且四味材料性略温,可暖宫调经止痛。
此茶饮适合春寒料峭之时,肝郁气滞、体质虚寒之痛经者饮用。因方中理气药居多,咽干舌燥、喉咙肿痛、便干尿短等气阴不足、阴虚火旺的人慎用。(叶翠芬)
动则大汗淋漓?气阴两虚还有湿?两味中药泡水,养阴,补气,去湿进入春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的衣物也逐渐换成了单衣,但很多人会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就是很容易出汗,天气一热,就容易出汗,轻则啧啧汗出,重则大汗淋漓,如果办点什么急事,会更加严重,满头大汗,颈背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出汗的原因也是比较多,中医认为,气虚、阳虚、阴虚、湿热都可能导致出汗,很多人一出汗,一看舌头就是淡胖的,就认为是阳虚出汗,实际上,很多也不是这样,很简单的道理,阳虚会怕冷,遇冷出汗加重,而我们这里说的出汗是越热越严重,人不耐炎热。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么容易出汗,又怕热呢?
事实上,出汗与我们五脏中的肺关系密切,中医讲,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不仅是不耐受寒热邪气的侵袭,容易生病,而且一旦久病肺虚,对寒热的环境都不太耐受,环境太热就会大汗琳娜,环境太冷就容易感受风寒之邪,进而生风寒之病。此外,肺主皮毛,我们的汗孔,中医叫鬼门,都在皮肤上,一旦肺脏虚损,鬼门开合失常,汗液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久病肺虚,化生内热,内热会进一步蒸腾津液外出,导致出汗的情况更加明显,因此不仅有不耐热,爱出汗的毛病,严重还会出现手脚心热, 烦躁,入睡困难等,而且还会有肺虚的咳嗽。
除了肺,出汗与脾也息息相关,脾主肌肉,汗孔与肌肉相连,因此汗孔开合不仅与肺有关,而且与脾关系密切,此外,脾虚为生痰、生湿的源头,大汗淋漓,不耐热,爱出汗,不仅排出体内的津液,很多人痰湿也很重要,痰多,大腿潮湿,脚潮湿。因此,还要健脾祛痰,化湿。
再给大家介绍两味药,一味补肺养阴,一味健脾去湿,敛汗、清热,补虚止汗。
首先是五味子
五味子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味小野果子,能补五脏,这里我们取其味辛入肺,能够敛肺止汗,止咳平喘,味酸入肝,能够养阴清热,补阴液之不足固密汗孔,调整汗液排泄,减少津液外泄。
其次是白术
白术味苦可以坚阴,入脾胃经,可以改善脾虚气弱,补益肌肉,对于肌表不固的自汗、阴虚内热的盗汗,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白术还有很好的燥湿利水作用,去湿热,减汗源,对于大汗淋漓,腿脚潮湿有很好的去湿效果。
五味子和白术搭配起来,生津润肺,敛肺止汗,健脾去湿,可有效调整体内水液代谢,及汗孔开合,调整出汗,改善动则大汗淋漓,天一热就出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