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图书馆开放时间(马鞍山市博物馆要门票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8 0

很多朋友对于马鞍山图书馆开放时间和马鞍山市博物馆要门票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马鞍山展览馆开放时间
  2. 马鞍山市图书馆在哪
  3.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
  4. 马鞍山市图书馆的介绍
  5. 马鞍山市图书馆的简介

一、马鞍山展览馆开放时间

每周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正常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至下午17:00(下午16:00停止发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国家重要节假日正常对外开放(含周一),周二至周日每天提供两场免费讲解服务,时间为:上午10:00,下午14:30。

马鞍山市博物馆位于市政文化广场南侧,与市图书馆、大剧院毗邻。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于2008年底,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用于展陈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临时专题展厅2个,面积分别为330平方米和280平方米;基本陈列占地约3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开发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社教服务部、策划展览部、典藏研究部、安全物管部和社会工作部。我馆现有职工3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9人。马鞍山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10396件/套。在已鉴定的文物藏品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二级文物37件/套、三级文物750件/套。对外实行免费开放,除周一馆休外,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近十年来,每年开放日均在310天以上,年均接待观众10—12万人次。

二、马鞍山市图书馆在哪

太白大道2006号。根据查询百度地图信息显示,马鞍山市图书馆位于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6号,简称马图,是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观。马鞍山市,别称钢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东部,横跨长江,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三、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

1、安徽省更大的图书馆2、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3、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咋开的安徽省更大的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于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于2003年对外开放,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图书馆内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古籍也可以在安徽图书馆找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芜湖路74号

安徽省其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省其他知名图书馆: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1.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馆舍面积64045_。在设计建设之初就采用了许多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具有6类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监控、供电保障系统、门禁系统与图书检测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实行开放式开架借阅为主的服务方式和计算机管理与服务,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厅、密集书库、藏检阅借一体化的专业阅览室及普通阅览室,并且设有多功能电子阅览室。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2.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亦称振华图书馆,是在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图书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于1958年9月,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成立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59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3.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有4万多平米,是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42546m2,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非常典雅。主楼为9层建筑,高44.4米,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130号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安徽农业大学在安徽属于本科之一批次招生,在内蒙古、宁夏、陕西属于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 *** 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 *** 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师资力量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止2018年3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17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0名。学校设有“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有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位国家产业创新体系综合试验站站站长。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22年2月,安徽农业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部),共开设81个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木材材料与科学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省级重点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态学、园林、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茶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省级重点学科:畜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生物物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遗传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果树学、农药学、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农业经济管理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术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马鞍山图书馆开放时间(马鞍山市博物馆要门票吗)-第1张图片-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图书馆。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安徽农业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4万多平米馆舍的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素有“华东高校之一馆”的美誉,2012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5年1月,图书馆有藏书26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8个。已形成了以农林学科、生物学科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文、经、管、法、医等多学科、多类型、多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42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69个;申请发明专利747项、授权32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5项,国家基金154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2008年至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科研项目与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项目课题105项,其它国家部委计划项目50余项,其中首次主持并组织全国力量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地方 *** 和龙头企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或合同1000余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近年来,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20多项,其中省科技进步(自然)二等奖以上2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在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中,安徽农业大学获得资助立项62项,再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农业院校中,立项数位列第十,较2017年前进6位,资助率位列第三。2018年共获得面上项目21项、青年项目39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此次国家基金再次取得突破,标志着安徽农业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力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此前,安徽农业大学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可进行开机。

1、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摁一下即可开机。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2023-03-23

1、安农大图书馆电脑屏幕后面终端上有按钮,摁一下即可开机。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2023-03-23

2、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登陆不需要输入任何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使用。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2023-03-23

3、安农大图书馆的电脑若开机不能进入桌面系统正常使用的可以联系管理员。

相关文章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2023-03-23

相关文章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2023-03-23

四、马鞍山市图书馆的介绍

马鞍山市图书馆新馆于1996年9月建成,位于市中心区域(艳阳路56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佳山与雨山之间、水波荡漾的南湖之畔,地理环境优越,是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13万人次,先后被评为省“三爱一优”先进集体、文明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图书馆占地14500多平方米,主体大楼高6层,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设计造型新颖独特、错落有致,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韵。新馆的藏书设计功能为80-100万册,全馆现拥有500多个座位,藏书25万册。

五、马鞍山市图书馆的简介

马鞍山市图书馆主要职责: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图书、文献、报刊、音像资料的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期刊、资料编辑出版、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视频点播服务、远程教育服务、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和决策咨询服务等。马鞍山市图书馆正式建馆于1974年10月19日,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马鞍山图书馆开放时间和马鞍山市博物馆要门票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马鞍山市 马鞍山 门票 博物馆 图书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