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好物节#莴笋虽然适应性较强,但是作为喜阴冷,不耐高温的蔬菜作物,通常情况下,一般都是在春秋两季,或者是越冬栽培为主;
农业百事通在这里为广大农户推荐一个,最新繁育而成的精品香莴笋品种,“四季霸王”!该莴笋新品种的各项性状表现,正如它的名字,非常霸气,非常厉害!
首先,最为突出的就是,它可以满足农户四季种植莴笋的需求!四季都能种!即便是在更高温的夏季,也能够正常种植,并且保证莴笋的正常生长!可耐40℃左右的高温!极其耐热!
另外,还极其抗病!耐抽苔!因为通常情况下,市面上品质一般的莴笋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抽苔现象,导致最终采收的莴笋中空,极大地影响了莴笋的产量和品质;
但“四季霸王”这个莴笋新品种,则耐抽苔,又特抗病,在生长过程中,长势旺,抗糠心能力强!所以农户种植该品种,最终采收的莴笋都是个大均匀、产量高!并且吃起来味香脆嫩,商品性特好!
因此,综上,农业百事通建议广大农户,在当下,温度逐渐升高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入手这个极抗高温、又抗病,商品性特佳的优秀莴笋新品种“四季霸王”进行试种!
该品种适应性强,满足于我国各地的气候,适宜全国各地区种植!尤其在高温地区,种植理想!所以,农户当下就可以尽快入手,抓紧准备试种了!如此优秀的品种,错过可惜了!值得尝试下!
莴苣、莴笋、青笋、芦笋,搞不清楚它们的,看完这篇就全明白啦!#头条创作挑战赛#小时候看格林童话,有一篇叫《莴苣姑娘》,讲的是一个小姑娘的爸妈由于特别爱吃巫婆家院子里种的莴苣,总偷偷去摘,后来被巫婆抓个了现行,就把他们的女儿抓来,关在了高高的塔里,还起了个名字叫“莴苣”,莴苣长着一头漂亮的长发,王子要上塔里来找她,她就把长长的头发放下去,拉他上来。。。
我至今还记得故事里对“莴苣”(巫婆种在地里的莴苣哈)的描写,绿油油的,水灵灵的,看得当时的我那叫一个馋啊,那时就想,莴苣到底是个啥啊,竟然有这么好吃?
后来才知道,莴苣还有个挺接地气的名字,叫“莴笋”,后来的后来才知道,莴笋还有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叫“青笋”,小时候以为莴苣是只存在于童话里的蔬菜,原来就是自家餐桌上的常客,早都尝过N次了。。。
莴笋的艺名还不止这几个,莴菜、莴苣笋、千金菜也都是它,but,芦笋跟它可不是同一品种哦,别看名字相像,但这俩外貌上就有很大差距,估么大伙儿都知道莴笋长啥样儿,但芦笋,我猜一定有人对不上号儿。
曾经一个姑娘来我家吃饭,一边儿比划一边儿跟我说:“我特喜欢吃那个菜,就那个,这么长,直的,一头粗,一头细,长得跟筷子似的,绿色的,一捆一捆卖,挺贵的,有时候是短筷子,有时候是长筷子的。。。”我猜她说的就是芦笋。
有人知道芦笋长什么样儿但不知道它的名字,有人听过芦笋这个名字,但看到这种菜又觉得眼生,所以今儿个,我就把莴笋and芦笋放一起说说,它俩清脆爽口,都特适合在这个季节吃哦~
咱们一般吃的莴笋,是茎用莴苣,主要吃茎的部分,它富含的植物纤维素,能有效地促进肠蠕动,非常有利于消化,我的意思,你懂哈~除此之外,莴笋还能利尿、增进食欲。
很多人买来莴笋后,会把莴笋叶扔掉,其实,莴笋叶的营养价值也不错哦,清炒或凉拌都很好吃。
有人说莴笋叶就是油麦菜,辟个谣哈,莴笋叶跟油麦菜长得是像,口感也像,但不是同一种蔬菜,油麦菜属于叶用莴笋,比莴笋叶子看着细柳,也没那么多褶皱。论口感,还是油麦菜更胜一筹~
莴笋怎么挑?
1)看叶子:叶子颜色青绿、水灵的,说明水分足、口感好,这样的莴笋比较新鲜;叶子发黄干枯的莴笋不要买。
2)看表皮:新鲜的莴笋表皮是白绿色,颜色越深的则越老。
3)摸硬度:莴笋的杆儿越粗、越硬、越挺拔,说明越新鲜;如果莴笋捏起来有弹性,还发软,那说明已经老了,很有可能里面是空心儿的。
超级啰嗦:
**新鲜的莴笋叶儿也能吃,千万别扔掉哈,太浪费了,清炒或凉拌都很好吃。
**因为莴笋可以生吃,所以烹饪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就会变得软塌塌的,一点儿都不脆了。
莴笋怎么吃?
天儿热的时候,拌凉菜特别爽口,我在怀孕早期,胃口不好,吃不了油腻东西,就经常吃凉拌莴笋丝,不怎么想吃东西的孕妈妈们可以试试哈~
另外,莴笋泡入清水中再捞出口感更脆呦~
香菇鸡蛋炒青笋
原料:鲜香菇6朵,鸡蛋4个,青笋1根
调料:盐1/3茶匙(2克),生抽1茶匙(5ml)
做法:
1)鲜香菇褶皱部分朝下浸泡在水中,清洗出杂质后控干水份,一切4半,鸡蛋打散,青笋去皮切成2cm大小的滚刀块。
2)锅中倒入油,油热后,放入蛋液,炒好后盛出。
3)锅中再倒入油,油热后,放入香菇,大火煸炒至变软出水后,加入生抽,炒匀后,放入青笋块,加入盐,炒1分钟后,放入鸡蛋,炒匀即可。
超级啰嗦:
**香菇的褶皱部分有许多杂质,更好能在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去除的更彻底。
**鸡蛋很容易吸盐,所以要在最后放。
**香菇炒软后马上淋生抽,这样出来的味道很香,试试看吧。
原料:莴笋半根,茴香一小把
调料:
盐1克,香油1/2茶匙(2克)
做法:
1)莴笋去皮切丝,茴香只取叶子部分,洗净沥干切碎。
2)把它俩放到一起,加一点点盐,一点点香油,拌匀就行了。
超级啰嗦:
**这道菜真是简单到不行,但是很适合大鱼大肉吃多了之后,特别爽口。
**不用放太多调料哈,就一点点盐和香油就好。
**茴香是可以生吃的,只取一点儿茴香叶子就好。
芦笋有白色的也有绿色的,绿芦笋更常见,白色芦笋是未照射到阳光的部分,受阳光照 *** 色就会变绿,至于营养方面,绿芦笋要比白芦笋丰富,但不管绿色还是白色的芦笋都一样具有促进新陈代谢and帮助消除疲劳的功能。
常吃芦笋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血压,减脂期非常适合吃~芦笋叶酸含量比较高,所以孕妈妈也可以多吃一点儿,有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哈。
眼下春夏季,正是芦笋上市的季节,这时候的芦笋最鲜嫩,要抓紧时间吃哦~
芦笋怎么挑?
1)看头部:芦笋头部的花骨朵儿还没长开的比较嫩,如果有小碎花蕾或者已经开花儿了,说明芦笋已经老了。
2)看外形:芦笋身材上下笔直、粗细均匀、长度在20cm左右、底部的直径在1cm左右的比较好。
芦笋怎么吃?
芦笋本身口感就很好,所以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做法就能做得很好吃,我家常用虾仁跟芦笋一起清炒,孩子和我都百吃不厌~
减脂期间我也经常用虾仁炒芦笋吃,只需要加一点点海盐和一点点香油味道就很不错哦~
干煸腊肉杏鲍菇
原料:
杏鲍菇3根,芦笋10根,红椒1个,腊肉1块,干红辣椒4根,葱、姜、蒜各几片
调料:
生抽3汤匙(45ml),盐1/4茶匙(1克),香油1/2茶匙(3ml)
做法:
1)将芦笋洗净,切成5cm长的段。锅中倒入清水烧开后,放入芦笋焯烫20秒钟,捞出放入冷水浸泡。葱姜蒜切片,杏鲍菇洗净后,先对半切开,再切成5毫米厚的片。腊肉切成薄片。
2)锅中倒入油,大火加热,待油4成热时,放入葱姜蒜爆香,再放入红辣椒炒出辣味,放入腊肉炒出油,然后放入杏鲍菇炒软。
3)淋入生抽翻炒约2分钟后,加入芦笋和红椒,翻炒几下,淋入香油出锅即可。
超级啰嗦:
**腊肉如果是生的,炒制前记得先蒸熟,不烫手后再切片用,否则口感会很硬哦。
**焯烫芦笋时,在水中加点盐和油,会让芦笋有点儿咸味,而且颜色好看。记得焯烫好后放入冷水中浸泡,翠绿的颜色才可以保持长久。
**杏鲍菇中的水分虽然没有香菇那么多,但也有水分,建议炒到水分完全蒸发,口感和口味才能好吃呢。如果家里有能持续加热的小锅,或者烧热的石锅,放在里面一起端上桌子,既好看,又能保温。
**临出锅儿,淋一点香味,会让这道菜味道更香,色泽也更漂亮,但千万不要太多,点到为止是提香,太多了,则盖住了蘑菇和腊肉的香气。
(完)
可越冬、特耐寒的莴笋品种!适合晚秋、冬季种植马上就到11月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可以种的蔬菜品种也是越来越少咯,最近有种植户来问我们,有没有适合越冬种植的莴笋品种?
那必须有啊!大家有需求,我们肯定马上安排上~
一般情况红莴笋是会比青莴笋更耐寒的,红莴笋前段时间已经给大家推荐过了,但是有的种植户当地红莴笋卖得并不好,就想种越冬的青莴笋。
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款可以越冬种植的圆叶青莴笋——澳立青。
这款香莴笋是青皮青肉的品种,颜色都偏深,叶片也是那种偏深的青绿色,肉质茎部分的节间稀,整体商品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它更大的优势就是,它比大部分秋播莴笋品种都要更耐寒!而且抗病、抗空心、抗裂口,植株也比较耐抽薹。
耐寒性狠好,所以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9-12月都还可以播种,是一款非常适合晚秋、早春及越冬种植的青莴笋品种。
想种的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温度,选择露地或者棚内种植,如果露地长时间低于6℃的温度,就比较建议棚内种咯。
口感方面也非常不错,肉质细腻清脆,而且那种莴笋特有的香味很浓郁,非常好吃!
感兴趣的农户赶紧试试这个品种哦,现在种正合适~
温室大棚莴苣种植学会这9点,春季既能早上市,又能得高产对于咱们广大农民朋友来说,大家都知道:冬季低温、寡照、气候冷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因为大部分蔬菜都不耐低温,不能在冬季露地的种植环境中顺利越冬,所以冬春两季的菜市场上出现蔬菜短缺、菜价猛涨的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这对咱们冬季棚室反季节种植蔬菜的农民朋友来说非常有利: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种植一些在冬春季节上市的蔬菜,从而卖出更高的蔬菜价格,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避免土地冬季闲置的资源浪费,这样就能让我们菜农朋友获得更高的种植收益。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种春莴苣(秋冬播种育苗、春季采收上市)的育苗定植、春季采收上市且产量大、收益好的蔬菜类型是莴苣。下面农技小背篓将从选地整地、选择品种、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 *** 、培育壮苗、移栽定植、种植密度、苗期管理、采收时机等方面进行介绍,手把手教如何种出高产优质、口感鲜嫩的莴苣。
一、春收莴苣种植地的选择与整理
莴苣,属于浅根系蔬菜类型,侧根生长多且密,但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下20-30公分的表层耕层土壤中,对水肥营养的吸收能力不强,但生育期内又需要有充足水肥营养供应。因此,我们要想培育出长势壮、产量高、品质好的莴苣,在播种前首先就需要精选、精整好土地,为莴苣根系生长与吸收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满足莴苣对土壤的要求。
在莴苣种植地的选择上,我们应当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通风向阳且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保墒性较好的砂质性土壤播种育苗或移栽种植。在种植地整理上,我们应当在播种前15-20天时,提前对土壤进行25-35公分的深翻晒墒,在播种前5-7天时,对种植地进行深翻细耙的精整,确保种植地土壤“平、直、细、软、松”;结合整地,应当施足底肥,底肥应当以优质的腐熟有机肥为主,合理搭配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如果土壤缺素,有必要时可以同时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一般情况下,底肥可以按照每亩4000-5000公斤腐熟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40-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然后根据种植习惯和种植需要进行高墒作畦,浇透水后覆膜待播。
此外,对于田间土壤病虫害较多的土地,在整地施肥时应当做好土壤的消毒杀菌处理,可以每亩均匀撒施入80-100公斤生石灰(也可以用多菌灵、辛硫磷等药物作土壤消毒杀菌处理)。
二、春莴苣种植品种的选择
对于春收莴苣来说,一般时是秋季播种育苗、冬前移栽定植、春季成熟采收,因为生生育期内需要越冬,所以在播种前应当选择能够适应冬季气候的优良品种,而且选择品种时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习惯、种植用途、采收上市时间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当年秋种、次年春收的温室大棚春莴苣,在选择品种时,应当选择生长速度快、耐寒性较强、环境适应能力较好、抽薹期较晚或不易早抽薹、成熟期适中的莴苣品种,如果计划让莴苣早上市,建议选择成熟采收期较早的品种。
三、掌握好春收莴苣的更佳播种时机
莴苣属于耐寒不耐高温的作物类型,适期播种能够让春莴苣在冬前达到越冬的壮苗标准,以此实现顺利越冬。如果播种期过早或播种时温度过高,会造成莴苣在冬前因为生长期过早、生长期过长、生长量过大,容易发生幼苗生长过快、植株徒旺长、株体养分消耗过多的问题,从而造成莴苣植株瘦弱越冬抗寒能力变差、冬前过早抽薹、花芽分化量减少、叶片数不足以及越冬受冻害的情况;如果播种期过晚或播种时温度过低,又会造成春莴苣在冬前因为生长期过短、温度与养分积累量不足、幼苗生长发育迟缓、植株矮小不抗冻的问题,不仅越冬时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且也会造成莴苣成熟采收期推迟、产量品质下降的问题。对于莴苣来说,当温度低于10度以下生长就会受抑,当温度低于6度以下就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如果温度高于20度以上就容易发生冬前幼苗徒旺长、过早抽薹的问题。
因此,要想让莴苣在春季早上市、产量高和品质好,就必须要做到适期播种。一般来说,莴苣幼苗最适合的生长温度环境为12-18度。正常情况下,温室大棚育苗播种移栽的春收莴苣,更佳播种时间为10月份前后,幼苗出土后经过40-50天的生长即可在11月份前后进行移栽定植,等到2-3月份左右即可正常成熟采收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国南北地区温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具体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灵活性的调整,以当地实际适播期为准。
四、春收莴苣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对于种子来说,都有一个适合萌动发芽出苗的适应土温,不论是温度过高还是温度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出苗率。一般来说,莴苣种子在15-18度的温度环境下最有利于发芽,如果温度过高,种子发芽快但发芽出苗不齐,如果温度过低,种子发芽迟缓、出苗不齐,而且容易出现烂种死棵的现象。
因此,为了提高莴苣的发芽出苗率、促进种子尽快尽早的发芽出苗、确保出苗整齐健壮,同时也为了预防种苗期病虫害危害,在秋季播种莴苣种子前,建议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催芽处理。具体操作 *** 如下: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阳光较好的天气,把种子放在阳光下连续晾晒2-3天,一方面使种子进一步脱水、提高种子的活性,以便播种后更快的吸收萌芽,一方面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灭杀种子表面残留的病害菌,以此来减少播种后土壤病菌对种子的危害;在晒种完成后,把莴苣种子放在清水中连续浸泡5-6个小时,然后捞出风晾后放在16-18度左右的温度环境中进行保湿保温催芽,等到绝大部分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育苗。
五、春收莴苣的播种 ***
除了时期播种以外,莴苣的播种 *** 也影响着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健壮度。具体操作 *** 如下:
一方面,在莴苣播种时,建议采用东西走向、高垄覆膜栽种的 *** ,这样既有利于优化莴苣植株的采光环境,又有利于保持田间土壤的保温保水保墒性,从而促使莴苣种子更快的发芽、幼苗更快更健壮的生长。
一方面,在莴苣播种前,应当应当揭开地膜浇透苗床底水,等水分全部渗透到地下土壤中后,把莴苣种子与细沙土掺混均匀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完成后再撒盖上1层0.5-0.6公分左右厚的细薄土盖种,然后用800倍的新高脂均匀喷施地表,最后覆盖严实地膜进行保温保湿。需要注意的是,莴苣播种后到出苗前,应当保持苗床15-18度左右的温湿环境。
六、春收莴苣如何培育壮苗?
秋季播种、春季采收的莴苣,一般都是采用育苗移栽的种植 *** ,而移栽定植时只有幼苗达到健壮苗的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幼苗顺利越冬返青,而且也是莴苣提高移栽定植成活率、缩短缓苗期以及实现早熟、高产、优产的基础。正常情况下,莴苣幼苗达到30天左右的苗龄、植株长到5片左右的叶片且茎秆粗壮、叶片肥大、新须根较多,方可视为达到移栽定植的健壮苗标准。那么,我们如何培育健壮的莴苣幼苗呢?大家不妨参考以下管理 *** :
一方面,在幼苗出苗前,应当保持土壤始终保温湿润、尽量不要通风,如果遇到土壤干旱或温度较低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喷淋清水、覆盖秸秆稻草或临时增温的 *** 来进行补湿增温。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发芽出土后,应当及时掀开地膜进行适当的通风采光,以此来促进生长、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出齐苗后,应当分次间苗1-2次,或者在幼苗子叶展开后及长出2-3片叶时分别间苗1次,两次间苗应当分别保持1-2公分、3-4公分株距的 *** 进行,以防幼苗生长过密而发生徒旺长现象。同时,间苗时应当按照“留壮去弱、留稀去密”的 *** 进行,幼苗的间苗空间以叶片不互搭、彼此不影响采光为宜。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齐苗到定植前,建议使用0.2%的磷酸二氢钾+800倍的新高脂膜喷施1-2次,以此来为幼苗补充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600倍的75%百菌清(或多菌灵)等药物进行喷施1-2次,以此来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长齐后到定植前一周,应当保持苗床白天12-18度左、夜间6-8度的温度环境,在定植前5-7周建议加大通风进行低温炼苗。
七、春收莴苣如何进行移栽定植?
当莴苣幼苗达到4叶1心的健壮标准或25-40天的适宜苗龄后,即可进行移栽定植,移栽定植过早或苗龄过小,幼苗定植后不易成活且冬前苗势较弱,越冬时容易发生冻害;移栽定植过晚或苗龄过大,又容易造成幼苗冬前发生徒旺长或过早抽薹的现象。
在莴苣幼苗起苗时,应当先浇透底水,并且应当带土起苗,以防起苗过度伤根而影响定植后的成活率和缓苗;在定植时,应当把幼苗的栽种深度以“浅不漏根、深不埋心”、“苗株直立、根系舒展”为佳,以便幼苗能够顺利的生根和发育;在幼苗移栽定植完成后,应当在及时浇透缓苗水,并在次日及时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以此来促使幼苗尽快的缓苗成活。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定植时,应当把大小苗进行分级归类,并要把大小苗进行分开种植,以便后期统一管理,定植后要注意及时追施肥水进行促长。
此外,合理密植是实现莴苣健壮生长、高产优收的重要 *** ,在莴苣幼苗移栽定植时,建议按照株距25公分左右、行距30-35公分左右、每亩6000-7000株左右的密度进行定植,成熟期较早的品种,可以适当缩小密度,成熟期较晚的品种,可以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具体密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种植需要灵活调整。
八、春收莴苣的苗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移栽定植后的缓苗期,应当保持棚室内20度左右的生长温度环境,在幼苗缓苗成活后,应当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及除草1-2次,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温、保水、保墒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幼苗根系创造疏松通透的生长发育环境,从而促使莴苣幼苗健壮加速生长。
一方面,在莴苣幼苗期时及冬前时,应当根据土壤干旱情况和植株表现灵活浇水,浇水以“见干见湿”、“小水勤浇”的 *** 为佳,当土壤明显干旱缺水或者叶片中午有萎焉现象时,应当及时浇水补湿,如果土壤湿度适宜或者叶片肥厚浓绿,则一定不可过多过勤的浇水,否则幼苗会因为浇水降低土温而发生冻害或出现徒旺长。等到幼苗进入到团棵期后的旺盛生长期时,尤其进入到茎部膨大期时,就应当及时加大浇水量,并保持土壤始终湿润,以此来促进茎部膨大发育和产量的形成。
一方面,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莴苣苗期也不易施肥过多,尤其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否则容易造成幼苗徒旺长而降低后期的产量品质。在施肥管理上,可以在莴苣定植后2-3天时用稀薄粪尿水淋浇1次来进行促长壮苗;在莴苣进入到旺盛生长期后,可以结合浇水重追肥2-3次,之一次可以在莲座期时进行,第二次可以在苗高30公分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可以在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进行,施肥应当按照腐熟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控制使用氮肥的 *** 进行,具体用量应当结合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及莴苣生长阶段灵活进行,以此确保莴苣茎部膨大、形成产量时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除了覆土追肥或随水冲肥以外,在莴苣生长中后期时,每隔7-10天使用0.3%的磷酸二氢钾、0.2%的硼砂溶液等叶面肥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对莴苣的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莴苣浇水,还是莴苣追肥,应当在采收前10天左右时停止,以防水肥过大而造成贪青旺长、茎部开裂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对于长势过旺或发生徒旺长的地块,可以在莴苣封垄、肉质茎根膨大时,用矮壮素、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适量连喷2-3次,以此来抑制疯长、控制抽薹,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九、成熟后适时采收
一般情况下,当莴苣植株顶部的心叶和外围更高叶片高度向等时(也就是我们菜农朋友常说的“瓶口”时),就表明莴苣肉质茎根已经完全长成且已达到了更佳采收期,此时采收的莴苣产量更高、口感品质更好;如果采收时间过早,莴苣因为未完全长成而容易减产,如果采收时间过晚,莴苣容易因为植株抽薹开花而出现空心或肉质纤维老化的现象,从而降低莴苣的整体品质。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莴苣的起源与食用做法莴苣原产于东亚及地中海沿岸。莴苣是一年生植物,有100多种,其外形多呈鲜幼嫩的绿色,但也有其他颜色,如紫色。莴苣的外观及味道因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市场常见的莴苣有结球莴苣、叶用莴苣、长叶莴苣和嫩茎莴苣。
结球莴苣:外部呈幼嫩的鲜绿色,内部则因无法接受阳光照射而呈微黄色或白色,在颜色和营养价值上比其他品种差一些。
叶用莴苣:这种莴苣的叶片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及口感。叶用莴苣顶端处颜色较深。这种莴苣带点榛子的香味,是种独特的莴苣。
长叶莴苣:此种莴苣叶长且颜色深,相当鲜嫩。其叶脉处相当坚硬,且呈纤维状。中心处颜色呈微黄的淡绿。
嫩茎莴苣:又称莴笋,是种带有芹菜质地及莴苣味道的混种莴苣。嫩茎莴苣可生吃或者代替芹菜来使用。
太空莴苣和地球莴苣究竟有何不同?NASA研究出炉 宇航员亲自试吃近日,NASA在国际SCI杂志《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太空莴苣的论文,研究了太空莴苣与地球莴苣究竟有何异同之处。
研究的太空莴苣是2010年在国际空间站上种植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NASA在地球上同时种植了同一品种的莴苣,然后研究两者的安全性和营养。
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种莴苣之间的营养含量没有显着差异,这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因为两者生长条件有很大不同。
NASA的研究目标是为了论证太空种植的安全性,以提高为宇航员提供新鲜食品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宇航员甚至亲自品尝过太空莴苣,将其放在汉堡中与炸玉米饼中大块朵颐,直言口感很棒。
责编:连丽敏
黄心乌塌菜比大白菜好吃多了,你知道它是怎么种出来的吗黄心乌塌菜(Lactuca sativa var. capitata 'Yellow Heart') 是一种心形结球莴苣品种,下面是关于黄心乌塌菜种植的时间和 *** :
种植时间:
黄心乌塌菜适合在春季和秋季种植,以避免极端高温或寒冷的天气。具体的种植时间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来调整。在春季,可以在最后一次霜冻过后的早春开始种植。在秋季,可以在夏季炎热过后,气温开始降低时种植。
有其它植物养护问题欢迎私信提问,花花都会回复哦
种植 *** :
1. 土壤准备:选择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可以在种植前施加腐熟堆肥或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质地和提供养分。
2. 播种或移植:根据所选的种植时间,可以选择直接在室外播种或先在室内育苗后移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轻轻按压以确保与土壤接触良好。如果进行育苗,将种子播种在育苗盘或种子托盘中,并在苗期后将幼苗移植到主要种植区。
3. 养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定期除草,保持作物周围的区域清洁。根据需要进行适量施肥,可使用有机或化学肥料。
4. 光照和温度:黄心乌塌菜适合在阳光充足的位置种植,但也能在部分阴影下生长。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大约在15-25摄氏度之间,对于黄心乌塌菜的生长是有利的。
5. 收获:黄心乌塌菜一般需要8-12周左右才能达到收获的阶段。当心形结球变得紧实且叶片呈鲜绿色时,可以开始收获。使用剪刀或刀片割下心形结球,保留足够的叶片以保持植株的生长。
通过合适的种植时间和正确的种植 *** ,你可以成功种植黄心乌塌菜,并期待丰收健康的作物。记住及时的养护和管理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黄心乌塌菜(Lactuca sativa var. capitata 'Yellow Heart') 是一种心形结球莴苣品种,具有柔嫩的叶子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它可以用来 *** 各种美味的菜肴,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黄心乌塌菜菜肴:
1. 沙拉:黄心乌塌菜非常适合 *** 沙拉,其嫩叶和脆爽的口感能够增添沙拉的清爽度。你可以将黄心乌塌菜与其他蔬菜、水果、坚果和酱汁搭配, *** 丰富多样的沙拉。
2. 卷饼:将黄心乌塌菜的叶子用作卷饼的外包装,添加你喜欢的蔬菜、肉类或海鲜,再配以适当的调味品, *** 出美味健康的卷饼。
3. 炒菜:黄心乌塌菜可以用来炒菜,给菜肴增添颜色和口感。你可以将其与其他蔬菜、肉类或海鲜一起炒制,加入适量的调味料, *** 出丰富的炒菜。
4. 火锅:将黄心乌塌菜添加到火锅中,可以为火锅增添色彩和口感。它可以与各种食材一起在火锅中煮熟,提供清爽的口感和营养。
此外,黄心乌塌菜还可以用于三明治、汤和炖菜等菜肴的 *** 。它的柔嫩叶子和清淡的味道使其成为许多菜肴的理想选择。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创意,你可以将黄心乌塌菜与其他食材搭配创作出更多美味的菜肴。
在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常李村,种植大户常保锋夫妇正将门口的莴苣砍掉,准备送给从城里赶来的客人,让他拿回去给家人品尝。
客人赶忙婉拒,表示莴苣在城里超市很常见,价格也不贵,据说莴苣产量很高,上市的季节,地头价仅几毛钱一斤,看着家门口的莴苣貌似还未长成,便被常保锋夫妇狠心砍掉送给他,这让他觉得特别不忍心。
听朋友这样说,常保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而后给他做了一番详细的科普:
这种蔬菜看似是莴苣,其实和莴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叶片上看,莴苣叶片有很多红褐色,尤其是中下部叶片,且莴苣茎秆比较粗大,通常用来切片炒菜。
而眼前这种蔬菜,并不是没成熟的莴苣,而是苗条版的“莴苣”,或者说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莴苣,而是莴苣的一个“亲戚”,和莴苣、油麦菜及生菜同属于菊科莴苣属植物,从外形来看,它具有莴苣的外形特征,且叶片像极了油麦菜,就连叶片炒菜的味道,也像极了油麦菜。
不同的是,这种蔬菜的茎秆比较修长,说是苗条版的莴苣倒是比较形象,和莴苣刮去外皮可以凉拌和炒菜的食用方式相比,这种蔬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晒干制成脱水蔬菜,市场上零售价格每公斤通常在80-120元之间。
和油麦菜主要用于炒菜不同,这种蔬菜的叶片,通常用来制成干菜,也就是在加工脱水蔬菜时,将梢部鲜嫩的叶片揉出汁液,而后拿太阳下晒干,就制成了美味干菜,且价格不菲。
由于制成脱水蔬菜后价值不菲,所以,一般种植户都舍不得鲜食。
这种极具特色的蔬菜,名叫苔菜,制成脱水蔬菜后称之为苔干,商品上市后又称为贡菜,多年前,还属于偏安一隅的小众蔬菜,近些年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逐渐走向全国,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知。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原本只在安徽亳州义门镇和江苏邳州部分乡镇种植的苔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云南大理等地,近两年发展种植面积特别迅猛,有超越传统种植区的趋势。
和全国云南省轰轰烈烈发展苔菜种植有所不同,在苔菜的传统发源地安徽省亳州市义门镇,苔菜的种植面积却在逐渐减少,种植产业逐渐转移至谯城区的沙土镇、谯东镇、观堂镇及大杨镇等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说经济效益的降低,由于苔菜每年可种植两茬,亩效益在8000元左右,这种收入,即便是在经济作物中,也足以挤进前列,为啥传统种植区种植势头被新兴种植区域超越呢?
作为小众蔬菜,苔菜虽然经济价值不菲,但种植加工过程繁琐且全部依赖人工(种植、收获、去叶、刮皮、划条、晾晒),为保证脱水蔬菜色泽,苔干加工必须选择在夜晚进行,熬夜,也是一种极大的遭罪。
收获时的天气也能影响种植收益,这也是苔干种植的风险所在,在打工收入高于种植收入的当下,年轻人外出打工成为首选,老年人无法应付加工环节,加上连年重茬种植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导致苔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而亳州谯城区周边乡镇,则是中药材种植区,药农们选择在中药材田间套种苔菜,让中药材种植锦上添花,这也是这些乡镇愿意发展苔菜种植的原因。
而云南地处高原,适合苔菜生长的气候较长(15-30℃之间),比较适合种植苔菜,但由于昼夜温差较小,造成苔菜植株较大,制成脱水蔬菜后,在口感上无法和安徽苔干并肩,但占据了产量及种植效率等多方面优势,且当地对苔菜种植极其重视,这也是苔菜在当地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最后,常保锋表示,苔菜种植特别简单,将苔菜苗移栽后,遇土就能成活,两个多月的生长期,在蔬菜品种里也算是速生型的,当地农户都习惯在门口种植一些,不但食用方便、美化居住环境,也是馈赠亲朋的特色农产品。
贡菜与莴笋、莴苣、生菜、油麦菜的区别大了,走出认知上的误区导语:世界这么大,物种这么多,云南贡菜哥直播间的小伙伴们不知道贡菜与莴笋、莴苣、生菜、油麦菜的区别,其实也很正常,很多人走入了认知上的误区,出于对粉丝的厚爱,百花山谷小伙伴们采访了,本分厚道的云南贡菜哥,全面了解贡菜,细分贡菜家族,从直观的角度辨析差异,科普贡菜,贡菜确实不一般,当下贡菜算是蔬菜中的贵族。撰此文期望能为喜欢贡菜的朋友释疑,愿携贡菜与天下朋友同行,梦想与贡菜一起成长。
山谷贡菜
大理百花山谷的小伙伴们,就是一群心怀梦想,拥抱梦想的人,这个梦想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这群人从小就向往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既可独处享受一分静谧,也可群居闹腾相拥。在阳光下追逐,在雨露中奔跑,携一抔芬芳泥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是贡菜开启了我们儿时梦想,我们走在这条路上,从骨子里透出对贡菜的热爱,贡菜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多的是我们这群小伙伴梦开始的地方。
云南贡菜哥
无论是坊间,还是 *** 上,对于贡菜大家知之甚少,甚至有偏见,但不凡也有认识的人,甚至情有独钟,引用评论区的留言, “长高了叫贡菜,长矮了叫油麦菜,长得不高不矮叫莴笋,不长杆的叫生菜!” 或许更触动人心,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
贡菜:贡菜有名苔干、响菜、山蜇、苔菜等,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贡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有两千二百多年,贡菜茎长而细(70-110厘米),她躯干修长。贡菜分紫茎和青茎两类:,紫茎水分少,产量偏低,晾干后绿色稍暗、盐霜少;青茎水分大,产量高,晾干后,绿色鲜亮,盐霜大,糖分高,色泽青绿,形状细长,组织致密,肉质肥厚,质地脆嫩为优种,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高档脱水干品蔬菜,是我国蔬菜食品中一个珍贵稀有的品种。它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典雅,却天生丽质气度非凡,朴素中尽显芳华。
山谷贡菜
莴笋: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产期:1-4月。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五世纪传入中国。 地上茎可供食用,茎皮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变白绿色。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茎、叶中含莴苣素,内含莴苣素(C11H14O4或C22H36O7)味苦。莴笋的适应性强,可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
莴笋
生菜: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 )叶用莴苣的俗称,又称鹅仔菜、唛仔菜、莴仔菜,属菊科莴苣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叶长倒卵形,密集成甘蓝状叶球,可生食,脆嫩爽口略甜。生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种驯化而来。古希腊人、罗马人最早食用。生菜传入中国的历史较悠久,东南沿海,特别是大城市近郊、两广地区栽培较多,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生菜也由宾馆、饭店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生菜
油麦菜:油麦菜,别名莜麦菜,又叫苦菜、生菜,外文名:Lactuca sativa L.,属菊科、莴苣属植物,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
油麦菜
就这样我们彼此相约,乐此不疲的奔跑在田间地头,从选种培育到中耕管理,从采收 *** 到餐桌,从餐桌到健康,做了全面的跟踪、有实践、有文案、有图片、有视频、有真相,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生态生活,就是大理百花山谷小伙伴们的共同追求,我们将携手奋进,扬一种精神、持一份韧劲,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倡导一种生活执念,追求绿色健康生活。儿时的我们幼稚,梦想可能会天天变化,但梦想始终是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追求!因为用心所以眷顾,儿时的梦想在现实抽丝剥茧中聚合,我们走在与贡菜一起成长的路上,梦想起航!我们有分享美食的大爱情愫,我们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在科普贡菜的路上。最后弱弱的说一句,贡菜不是哪里都能种植,纯手工 *** 更是难能可贵,自然阳光晾晒环境并不多见。他日有朋至远方来,一起涮涮小火锅,捣鼓几个非同寻常的贡菜,开眼开胃开心,这就是生活,小酌叙旧很惬意吧!
莴笋,许多的朋友是十分的爱吃,莴苣是它的别名,那么作为莴苣的一员粉丝,对于莴苣是比较了解的,在5世纪才流入中国的莴苣如今是在各个地方都流行,由于它的肉质鲜嫩,比较百搭,其做法也是多种多样,能够炒熟了吃也可生吃,而且莴笋内也含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像对于止痛莴笋入药可是能够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莴笋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是栽培的有,野生的也是存在,那么对于莴笋的种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一起来学习下。
1、 莴笋的植物特性。
1. 根
莴笋的根是属于比较浅密的类型,大多数是分布在了20-30cm的土层之内。
2. 茎
莴笋的茎生长是伴随着植株的生长速率的,若是植株是旺盛生长,那么茎也会跟随着快速的伸长以及变得膨大,要变成比较粗壮的肉质茎,是要等到花芽开始分化之后才行。
3. 叶
莴笋的苗期叶片是比较多的,是以叶片和叶球为食。
4. 花
莴笋的头部为头状花序,是自花授粉植物,有时也会进行异花授粉,而一团花序平均是有20朵的花。
2、 莴笋的生长环境
1.温度
莴笋自身的耐寒能力是相当出色的,一般我们培养温度需要保持在16-19℃,这个温度是其生长的更佳温度,只需要不到一个星期便能够成功出芽,对于高温的要求是不要超过30℃,超过这个温度会直接导致种子的发芽时间受到影响,从而发芽时间大大被延缓,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不能发芽的情况,而对于低温,出色的抗寒能力也不能让其温度低于4℃才行,太过于低也是会将莴笋给直接冻坏,所以在白天莴笋的生长温度在18℃更佳,夜间稍凉,我们也要控制温度在12-14℃才行。
2.光照
莴笋是属于长日照的作物,自然它对于光照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充足的光照及其充足的时间可以让莴笋快速的生长,发芽以及后期生长都是非常的迅速,产量质量都是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若是光照不充足又没有充分的光照时间的话,质量和产量也是令人比较堪忧,生长周期会长上不少,虽然对于光照需求大,但其实莴笋是耐阴性的,是能够比较适当的密植来提高其产量。
3.水分
莴笋的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再加上其根部超差的吸收能力,对于水分的管理我们是需要比较严格培养,水分大需求也要一步一步的来,所以对于水分吸收再莴笋的幼苗期间我们要时刻的保持住土壤的湿润,但不能浇灌太多,而在莴笋开始进入到发棵期之后,我们则选择降低其浇水的量,这样可以保证根部的一个发育生长,那么到了莴笋最后的膨大时期我们又要加大水分的浇灌,同样的保持住土壤的时刻湿润,即将采收又需要控制浇水,所以说莴笋的水分控制是比较严格。
4.土壤营养
莴笋的吸水能力差是由于根部浅所引起的,而根部浅所引起的还不止这一点,还导致了对于土壤也是有所需求,要求通透性以及板结厚的土壤,而且其土壤除去正常的排灌正常,所含氧气、营养也是比较高。
三、莴笋的栽种技术
1.品种的选择
越冬莴笋、春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苦荬叶等。夏、秋莴笋,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耐热大大花叶、特耐热二白皮、油麦菜等。
对于越冬莴笋以及春莴笋,品种的选择我们是要选用满足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这三点要求的品种,像这三种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以及苦荬叶;而对于夏莴笋以及秋莴笋我们对于品种的选择则是刚好相反,需要选择的是比较耐热然后比较早熟的,这三种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苦荬叶、耐热大大花叶以及特耐热二白皮。
2.播期确定
四个季节的莴笋具体播种时期如下,春笋:大棚育苗在12-3月,下旬育苗在2月-3月;夏笋:4-5月中旬进行栽培,5-7月的下旬采用高密度栽植 *** 或者用遮阳网覆盖;秋笋:由于天气温度太高,在7-9月份直接用遮阳网来覆盖上进行播种,然后育苗移栽即可;冬笋:10-11月期间进行育苗。
3.整理土壤
培育壮苗之后我们便要整土了,对于土地的选用,比较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是作为苗床的首选,然后是需要在播种的前5-7天之内进行有机或者复合肥喷洒,每亩的有机肥是需要4000-5000kg,而复合肥每亩则是需要500kg。
4.种子处理
种子的处理是比较关键但同时也是比较步骤繁多的,在夏季播种的种子会出现发芽困难的情况,所以我们所进行的就是低温处理,先将芽低温催出一大半芽之后才进行播种就会比较好,具体的步骤如下,先用凉水泡种子6-7个小时的时间,然后用一块湿布包裹好种子之后放在温度为20-25℃的地方待到芽生长至80%左右种子露白即可。
5.播种
莴笋的播种四个季节具体操作各不相同。春笋以及夏笋的播种是最为麻烦的,春笋是在大棚里面所进行的育苗播种,那么我们需要将苗畦的上薄膜给揭开,然后进行浇水,待到水下渗之后才可在种子之中撒入一些细沙搅拌均匀后进行撒播,春笋的移植是有5-6次。
夏莴笋选阴天播种。夏笋的播种除去4-5月,对于天气也是有需求,阴天是其播种更佳时期,4-5月是等到它出苗,然后5-7月用遮阳网培养它完全出苗火是长出两片真叶,遮阳网的作用是很大的,夏季雨水较多,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对莴笋的冲刷秋笋的播种以及冬笋的播种相对而言九简单很多,温度适宜所以没有那么多的需求,秋笋在播种前要将将苗床浇灌透,然后覆盖上黑色遮阳网即可。冬笋可直接播种。
6.定植与管理
对于莴笋的定植,只要整土到位即可,那么是在起苗之前将苗床浇水。春莴笋的定植时间是在出苗后的第25-30天,然后叶片是有了5-6片时定植,保持住每株行距20cm×27cm,然后进行深埋,到之一片叶柄的基部即可,然后浇药水。若是莴笋是以叶上市那么我们所培养的莴笋株行距要变成15cm×20cm。那么对于栽培如果是选用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我们的底肥需要一次性施足然后盖好地膜,能够在雨天成功的排水防渍。
选用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技术进行培养的,中耕1-2次即可,中耕的时期选在晴天,那么前期是适当的浇淡粪即可,然后中后期培养也是适当浇肥即可。
秋莴笋的定植时间是在出苗后的第25天定植,保持每株的行距25cm×32cm,若是莴笋是以嫩株上市,那么株行距需要改变成15cm×20cm,阴天是定植的更佳时期,浇压药水是要及时的,然后使用大棚或者平棚覆盖遮阳网等到莴笋成功缓苗后便将其撤去,秋莴笋讲究是中耕浅少,勤浇淡粪,随时保持住土壤的湿润。
越冬莴笋的定植时间比较长,是在出苗后4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定植,所以对于它的苗床底肥的浇压不能够太过,莴笋每株的行距32cm×35cm,待到莴笋成活之后要追淡粪水,次数不需要太多,一两次即可。浅耕中耕次数则是一样的,一次即可,四个季节的莴笋管理都要注意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