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株距行距多少?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土豆株距行距多少的一些知识点,和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土豆怎么种植株距和行距
  2. 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
  3. 种土豆的行距和株距是多少
  4. 土豆种植行距多少更好

一、土豆怎么种植株距和行距

土豆采用垄距65-70厘米小垄或80-90厘米大垄栽培,株距18-30厘米。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作物,在我国有20多个别名:荷兰薯、土豆、地蛋、洋芋等。

起源于南美洲,但它从南美洲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只有450多年,现全世界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成为世界人民所喜欢的粮食、蔬菜、饲用和加工等多用途的主要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土豆株距行距多少?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第1张图片-

马铃薯各生育期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1、芽条生长期:也可叫出苗期,从块茎萌芽(播种)至幼苗出土。

影响该期器官形成质量的外因是土壤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空气状况,内因是种薯是否带毒(即浓度高低),种薯生理年龄和自身养分含量等。

温度达5-7℃,芽眼开始萌发,10-12℃,幼芽和根系生长迅速而健壮,但以18℃为最适宜,超过30℃,不能萌芽且薯块大量腐烂。施用速效磷肥做种肥,有促进发芽出苗的作用。

2、幼苗期:指出苗至现蕾这一时段,该期农业措施以壮苗促根为中心,在施促基肥的基础上,早浇水,加强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及保墒,从而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苗高15-16厘米前适当干旱,以后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更大持水量60-70%,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光合效率的提高。幼苗生长适宜温度15-21℃,-1℃幼苗受冻害,-4℃全株死亡。

3、块茎形成期:指现蕾至开花期,该期进入块茎形成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使株高达到更高高度的1/2左右,主茎及叶全部建成。

该期的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以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同时进行阶段。是决定单株结薯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该期存在着养分的制造(合成)、消耗(茎叶生长)、积累(块茎增长)三个生理过程协调问题。既要促进茎叶具有强盛的同化机能,又要控制其徒长。

块茎形成期适宜土温16-18℃,田间更大持水量70-80%。农业措施要多次中耕除草、培土,若基肥不足要及时追肥,灌水,以满足植株迅速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要,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该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生长为中心的时期,是决定块茎大小的关键时期。对土壤缺水最敏感是块茎增长初期,水分不足常造成畸形块茎,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该期最适宜土壤温度是15-18℃,田间更大持水量80-85%最适宜。

5、淀粉积累期:终花期至茎叶枯萎,茎叶与块茎的鲜重达到平衡,标志着进入了淀粉积累期。

该期茎叶不再增长,块茎的体积基本不再增大,但光合产物大量流入块茎,块茎重量随之增加。块茎中30-40%的干物质是这一时期积累的,是决定块茎品质好坏的重要时期。

该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淀粉运转积累为中心,块茎内淀粉含量迅速增加。该期栽培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增加光合时间和强度,使块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田间更大持水量以50-60%较适,土壤过湿,会造成块茎田间腐烂和降低耐贮性。

6、成熟收获期: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枯死,块茎周皮木栓化程度较高,并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期,成熟的块茎要选择晴天和低湿度土壤及时收获,减少养分呼吸损失和一些病害的传染。

二、种植土豆的株行距是多少

土豆采用垄距65-70厘米小垄或80-90厘米大垄栽培,株距18-30厘米。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作物,在我国有20多个别名:荷兰薯、土豆、地蛋、洋芋等。

起源于南美洲,但它从南美洲传播出来的历史迄今只有450多年,现全世界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成为世界人民所喜欢的粮食、蔬菜、饲用和加工等多用途的主要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马铃薯各生育期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1、芽条生长期:也可叫出苗期,从块茎萌芽(播种)至幼苗出土。

影响该期器官形成质量的外因是土壤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空气状况,内因是种薯是否带毒(即浓度高低),种薯生理年龄和自身养分含量等。

温度达5-7℃,芽眼开始萌发,10-12℃,幼芽和根系生长迅速而健壮,但以18℃为最适宜,超过30℃,不能萌芽且薯块大量腐烂。施用速效磷肥做种肥,有促进发芽出苗的作用。

2、幼苗期:指出苗至现蕾这一时段,该期农业措施以壮苗促根为中心,在施促基肥的基础上,早浇水,加强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及保墒,从而促使幼苗迅速生长。

苗高15-16厘米前适当干旱,以后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更大持水量60-70%,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光合效率的提高。幼苗生长适宜温度15-21℃,-1℃幼苗受冻害,-4℃全株死亡。

3、块茎形成期:指现蕾至开花期,该期进入块茎形成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使株高达到更高高度的1/2左右,主茎及叶全部建成。

该期的生长特点是: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以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块茎形成同时进行阶段。是决定单株结薯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该期存在着养分的制造(合成)、消耗(茎叶生长)、积累(块茎增长)三个生理过程协调问题。既要促进茎叶具有强盛的同化机能,又要控制其徒长。

块茎形成期适宜土温16-18℃,田间更大持水量70-80%。农业措施要多次中耕除草、培土,若基肥不足要及时追肥,灌水,以满足植株迅速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要,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该期是块茎体积和重量生长为中心的时期,是决定块茎大小的关键时期。对土壤缺水最敏感是块茎增长初期,水分不足常造成畸形块茎,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该期最适宜土壤温度是15-18℃,田间更大持水量80-85%最适宜。

5、淀粉积累期:终花期至茎叶枯萎,茎叶与块茎的鲜重达到平衡,标志着进入了淀粉积累期。

该期茎叶不再增长,块茎的体积基本不再增大,但光合产物大量流入块茎,块茎重量随之增加。块茎中30-40%的干物质是这一时期积累的,是决定块茎品质好坏的重要时期。

该期的生育特点是以淀粉运转积累为中心,块茎内淀粉含量迅速增加。该期栽培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增加光合时间和强度,使块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田间更大持水量以50-60%较适,土壤过湿,会造成块茎田间腐烂和降低耐贮性。

6、成熟收获期: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枯死,块茎周皮木栓化程度较高,并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期,成熟的块茎要选择晴天和低湿度土壤及时收获,减少养分呼吸损失和一些病害的传染。

三、种土豆的行距和株距是多少

种土豆时合适的行距和株距会受到品种、种植地区、土壤肥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1.早熟品种:这类土豆生长周期短,植株相对矮小,行距一般在50- 60厘米,株距20- 25厘米。这样的间距能保证它们在有限空间内充分生长,获取足够光照与养分,实现较好产量。

2.中晚熟品种:其植株高大、生长旺盛,需要更宽敞空间。行距通常为60- 70厘米,株距25- 30厘米,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空间,避免相互遮挡与竞争养分。

3.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沃时,土豆生长势头强,可适当加大行距和株距,如行距70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让植株充分吸收养分;土壤肥力差,适当缩小间距,保证一定种植密度来维持产量。

四、土豆种植行距多少更好

种土豆的更佳间距一般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栽4000~4500株。

种土豆的行距一亩地可以安排种植土豆3800株左右,一般来说单行种植,行间距可以控制在70厘米左右,株间距控制在25厘米左右即可,按照这个种植比例正好可以安排3800株土豆每亩地。双行种植的话,行间距可以控制在20、80厘米左右。

土豆更佳间距一般在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品种不一样,海拔高度不一样中行局不一样。早熟品种切块种植:行距60cm,株距20cm,每亩5557株。早熟品种整薯种植、中早熟品种切块播种:行距60cm,株距27cm,每亩4115株。早熟品种切块播种(一穴双株):行距67cm,株距40cm,每亩4975株。

茎:马铃薯的上茎呈菱形,有毛。

叶:马铃薯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长10~20cm;叶柄长约2.5~5cm;小叶,6~8对,卵形至长圆形,更大者长可达6cm,宽达3.2cm,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cm,先端尖,基部稍不相等,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侧脉每边6~7条,先端略弯,小叶柄长约1~8mm。

花:马铃薯为伞房花序顶生,后侧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直径约1cm,外面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直径约2.5~3cm,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2mm,冠檐长约1.5cm,裂片5,三角形,长约5mm。

雄蕊长约6mm,花药长为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无毛,花柱长约8mm,柱头头状。果实圆球状,光滑,绿或紫褐色,直径约1.5cm。种子肾形,黄色。

块茎:马铃薯食用部分为其茎块,扁圆形或高15~80cm,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10cm,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关于土豆株距行距多少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行距 株距 土豆 多少 种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