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是什么原料做的,是怎么做成的呢-百科-

糖瓜是什么原料做的,是怎么做成的呢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 0

很多朋友对于糖瓜是什么原料做的和是怎么做成的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糖瓜是什么做的
  2. 糖官儿是什么做的
  3. 糖瓜***关东糖***是怎么做成的呢
  4. 灶糖是哪里的特产
  5. 糖瓜是哪里的特产,糖瓜是什么
  6. 二十三糖瓜粘是什么意思

一、糖瓜是什么做的

1、糖瓜是一种传统的年节食品,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 *** 和食用。它主要由麦芽糖制成,具有粘性大的特点,形状多样,有的像葫芦,有的像瓜形。以下是对糖瓜的详细介绍:

2、主要原料:糖瓜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有些地方也会使用黄米和麦芽一起熬制。

3、 *** *** :将麦芽糖倒入锅中加热至粘稠状,然后倒在案板上冷却,用手反复拉扯,使其变得柔软且有韧性。接着将麦芽糖拉成条状或块状,用刀切成小块即可。如果觉得糖瓜太硬,可以放入烤箱中低温加热,使其变软。

4、文化意义:糖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每年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人们会用糖瓜祭祀灶神,希望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此外,糖瓜还寓意着甜蜜和幸福,是春节期间的一种美好祝愿。

5、总的来说,糖瓜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传统食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寓意深远。在 *** 糖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以保证糖瓜的质量和口感。

二、糖官儿是什么做的

1、糖官儿是用黄米和麦芽等原料 *** 的,又被称为糖瓜,粘性十足,口感丰富,在我国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八会用糖官儿供奉灶王爷,也有吃糖官儿的习俗。相传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会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每家每户事宜,供奉糖官儿有让灶王爷多美言的意思。

2、俗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这里面糖瓜也就是糖官儿,它主要是用黄米和麦芽等材料制成的,粘性比较大,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供奉灶王爷的糖。

3、相传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时候,灶王爷会重返天庭,向玉帝禀报一整年每家每户的活动情况,而玉帝会根据灶王爷的禀报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而人们在这一天向灶王爷供奉糖官儿,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能向玉帝说坏话,又有让灶王爷吃了甜甜的糖之后向玉帝多多美言的意思。

4、在民间传说里面,有月亮属阴,灶君属阳的说法,因此祭灶一般都是由男性操持,在祭灶的时候要口念祷词,完毕后将灶君像揭下来用火烧掉,表示灶王爷上天,等到了除夕之后再将新的灶君像挂上去。虽然现在已经很多家庭不再祭祀灶王爷,但是到了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吃糖官儿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三、糖瓜***关东糖***是怎么做成的呢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原料瓜条35千克白糖8.5千克石灰650~700克亚 *** 钠150克白矾150克 *** *** 1.主料是冬瓜或西瓜,刮去外表皮及瓜瓤。 2.横切成宽4厘米的瓜圈,洗净后纵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瓜条35千克备用。 3.取白糖5.5千克、清水15千克加热溶解成白糖溶液,另用3千克白糖加少量清水,加热溶解后放在容器内研细。再取石灰 500克加清水20千克制成石灰水。把切好的瓜条倒入石灰水中,将150~200克石灰粉撒在上面,用竹篾或木板压住瓜条,使其全部浸没,浸泡10小时左右,待瓜条全部钙化、无软心为止,如浸泡时间短,可增加些石灰。 4.将浸过石灰的瓜条捞起,用清水冲洗脱灰,再用水泡,每隔2小时换水一次,一般换4次,以脱净灰为宜,不要出黄心。 5.把脱灰沥干后的瓜条,放入沸水中,水中加亚 *** 钠和白矾,不断用笊篱翻动瓜条,约煮15分钟左右,捞出冷却,放在清水中浸泡,待完全冷却后捞于筐中。 6.瓜条沥干后,倒入备好的糖液中,浸渍8~12小时,将研细的白糖放入糖液中,使糖液浓度增高到波美40度,再浸8~12小时后加热煮沸20分钟,糖液浓缩,渗入瓜条,待糖液浓度达78~80%时即可出锅返砂。出锅后的瓜条,待糖液全部粘在瓜条上,表面稍干,即散开冷却,瓜条被一层糖衣裹住,即成糖瓜条。参考文献:

四、灶糖是哪里的特产

1、灶糖是吉宁辽源特产,是一种既粘牙又粘嘴的麦芽糖。

2、灶糖就是麦芽糖,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也是春节食品和祭祀用品。但灶糖与在吃的糖果可不一样,也不是用甘蔗熬成的白糖,而是用谷物熬制而成,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如果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3、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灶糖。灶糖是祭灶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糖果,在民俗中,人们用这种甜甜的糖来给灶神吃,灶神就会不好意思给玉帝说自己家的坏话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不过也有一个说法是祭祀这种又粘又甜的糖瓜灶糖的原因,是为了能够直接粘住灶爷的嘴巴,让他即使到了天上也不能言语,想说坏话都说不出来。

4、小年献灶糖这种传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直到今天,这种传统还在延续。

五、糖瓜是哪里的特产,糖瓜是什么

1、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那糖瓜是哪里的特产,糖瓜是什么,下面食品招商网为大家详细介绍。

2、陈楼糖瓜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特产。始于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陈楼糖瓜是陈氏先祖陈孟春所创,据说当年陈氏先祖从河北迁来时,就带来了糖瓜的 *** 手艺,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 *** 方式。

3、糖瓜主要原料是麦芽糖,通过古法把小米和大燕麦中的麦芽糖提取出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 *** 而成。

4、“糖瓜”是一种用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就叫做“糖瓜”。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首先准备30斤麦芽,让其发酵生芽后备用;再将90斤米煮熟,和发酵生芽的麦芽混合,添加8至9担水,一担水约50斤,然后用火蒸煮,在适当的温度下拉丝成瓜,完成这些数量的糖瓜,一般需用6到8人做一天,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5、以上就是关于“糖瓜是哪里的特产,糖瓜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六、二十三糖瓜粘是什么意思

1、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的什么习俗二十三糖瓜粘是什么意思

2、吃灶糖。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3、灶糖是古老的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习俗是“送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人叫灶糖),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要在玉帝面前乱说话。也有说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4、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5、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有。虽然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6、因此,过小年送灶王爷升天,也成为每家都很重视的一件大事。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中间设一香案,上边插上几柱香,摆上新蒸好的馒头,三个一叠,共三叠,还要摆上水果、糕饼、关东糖和几碟菜。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秆精心扎一匹马,一挂车,备灶王爷升天时坐用。在祭祀开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爷像前的供板,诚惶诚恐地把灶神像摘下来,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双手合一,嘴里不断念叨:“灶王爷升天堂,见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说赖话。”那种真诚心情,都熔铸在祷告中。仪式结束时,主人点燃火柴,把烟熏火燎一年的灶神像,连同扎的车、马一起烧了。大人孩子们仰望着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爷已经坐着马车乘长风,披彩云,回到天宫。尽管主人们对灶神表现出十分虔诚,并千叮万嘱灶神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但纯朴憨厚的关东农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他们索性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另一种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的嘴,进行行贿祭灶的独特风俗,是民间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灵。因此,在送灶王爷升天时,各家各户都要买上一二斤关东糖,在香案上摆供。

7、糖作坊是典型的老式传统作坊,设备简单,主要有铁锅、大缸和案板三大件。别看糖作坊设备简陋,可制糖的生产过程却挺复杂。

糖瓜是什么原料做的,是怎么做成的呢-第1张图片-

8、 *** 大块糖的工序首先是配料,这原料可以是小米、稗子米、大米、玉米、大麦芽等作物。更好的原料要数大黄米,学科名叫黍子,在东北俗称为糜子。

9、配好料之后要用清水淘洗数遍,直到将米糠、杂质全部洗净为止。接下来便是第二道工序——熬糖。

10、熬糖这活,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候掌握不住,拔出的糖就要“皮实”,变成“老糖”,吃着不脆生;或根本就拔不出糖。经过熬制出的糖叫“糖膏”,也叫“糖稀”。这个时候的糖膏,温度可达摄氏158至160度,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经验的糖匠,用挑糖棍从糖锅里将糖挑起,尺把长的糖丝不断,又呈现白色透明,糖锅里也不再起小白气泡泡。这是证明糖里没有水份了,老糖匠要喊声“撤火”,马上就忙着“起锅”。

11、起锅,是制做大块糖的第三道工序。其程序是将锅里的糖膏舀出来,放在案子上或容器里,进行冷却。待到糖膏热度降到摄氏80度左右时,便可以“揉糖”了。

12、揉糖是第四道工序,就是将熬好的糖膏放在案子上反复揣揉,这活也不仅是个力气活,还要讲究技巧。首先要掌握好糖膏的温度。糖锅太热了,下不得手;糖膏太凉了,就会变硬揉不动。一锅糖膏一般都在50斤左右,每次只能揉5斤左右,所以呀,揉糖要抓紧机宜抢时间,一气呵成。揉起糖来往往是饿了不能吃饭,渴了也顾不得喝口水。

13、每当将糖揉好之后便要高声喊道:“开案”!“开案”是糖匠们的行话,就是所说的“拔楦”,俗语叫“拔糖”。这是制大块糖的最后一道工序。拔楦的工艺操作是两个人对头,一个人抻着一个糖膏头,将糖抻到一定的长度,一方将糖膏头往上一合,喊声“接着”,对方应声“来了”,接着再抻拉。如此反复多次,糖膏越拔越白,越拔越细,最后要拔出“蜂子窝”,放到案子上,打馅,加香料,压成一般大的块型,然后冷冻,大块糖就算制做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糖瓜 做成 原料 怎么 什么

上一篇网红饭的做法电饭煲,如何用电饭煲做网红饭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