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汪豆腐高邮做法,高邮正宗的汪豆腐的做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高邮正宗的汪豆腐的做法
1、准备工作:豆腐、猪血片成小方块,并用开水焯烫备用;开洋用水泡洗一下;淀粉加水搅拌均匀;生姜、蒜瓣切末,油渣切碎;香菇用水泡一下,并切丁;火腿肠切丁;蒜叶、小米葱切末。
2、锅烧热,下适量菜籽油,七成热后,下大半勺猪油。
3、待荤素两油充分融合后,放入姜末、蒜末,微煸,即放入油渣、开洋、香菇丁、火腿肠丁。滴少许料酒,煸炒出香味,旋即推入豆腐和猪血,大火翻炒。
4、待豆腐里卤水几乎耗干,加少许虾子酱油,再加清水,没过豆腐,烧开。
5、分3次缓缓倒入溶匀的淀粉水,同时用勺子划圈,微微搅动豆腐。改小火,加入少许盐、白糖、鸡精、高汤精调味,继续搅拌片刻、出锅。
6、装碗后,淋少许麻油,撒蒜叶末、小米葱末,再加入少许胡椒粉,拌匀。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也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传统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是因为 *** 的时候添加的凝固剂的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
还有一种是添加葡萄糖酸-δ-内酯,称为内酯豆腐。这是一种新型凝固剂,较传统制备 *** 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日本名称叫“绢豆腐”,质地明显要比北豆腐和南豆腐嫩滑与细腻。
一般意义上的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 *** 。也有绿豆豆腐,橡豆腐等等比较另类的豆腐制品,还有的地方会有冻豆腐。
二、高邮汪豆腐的做法
高邮汪豆腐是江苏高邮地区特色菜品之一,其做法如下:
1.将豆腐切成小块,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油烧热,将豆腐块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备用。
3.打鸡蛋,在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均匀撒在炸好的豆腐块上。
4.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蒜瓣切末放入,煸炒出香味。
5.将撒有鸡蛋的豆腐块平铺在锅中,小火煎煮3分钟左右。
6.将锅中的豆腐翻面,再煎煮3分钟。
7.加入适量的生抽翻炒均匀,炒至豆腐表面微黄。
8.加入适量的切好的青蒜继续炒匀。
9.最后,淋入适量的香油,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样炒制出来的高邮汪豆腐色香味俱佳,豆腐鲜嫩滑嫩,外表金黄酥脆,非常美味。
三、我读汪曾祺之《人间至味》豆腐
1、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汪老就说:“黄豆对中国人民更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和尚、尼姑、素菜馆的大师傅就通通‘没戏’了。”
2、作为豆制品的豆腐,都有千变万化的模样。
3、点的老的叫作北豆腐,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就叫豆腐脑。还有比豆腐脑稍老的北京老豆腐和四川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湖南水豆腐。
4、而豆腐压紧成形就成了豆腐干,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薄片就是豆腐片,再薄一些的则是百叶或千张。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咱们通常叫作油豆皮。
5、汪老笔下有香椿拌豆腐,小葱拌豆腐,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松花蛋拌豆腐,高邮咸蛋拌豆腐。虎皮豆腐,家乡豆腐,菌油豆腐则都是烧豆腐。
6、说到文思和尚豆腐,汪老讲述的有趣极了。他没有真的吃过,却自己脑补出了做法:“我无端地觉得是油煎了的,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用黄豆芽吊汤,加了上好的口蘑或香蕈、竹笋,用极好秋油,文火熬成。”也不知道后来汪老有没有动手尝试过,如果真的做出来,应该叫文思汪老豆腐吧。
7、汪老说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这点我举双手双脚赞同,麻麻辣辣又烫口,怎一个过瘾能概括。
8、还有好汤加持的砂锅豆腐,虾籽提鲜的汪豆腐。南北相对的四川豆花和北京老豆腐。熏干、香干、茶干,淮扬名菜干丝。臭豆腐、霉豆腐、豆腐乳。百叶结烧肉、臭千张、炸响铃。
9、已经数出这么多做法,汪老依旧说:“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可见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豆腐一样就如此丰富。
10、我对豆腐最早的印象,应该就是小学时候。母亲经常买豆腐回来,想来应该是北豆腐了,因为嘴馋的我都是上手掰着吃。不细嫩,但散发着浓浓的豆香气。
11、每次拎回家,豆腐都还是热乎的,常常是还没有来及炒菜用,我就已经吃了小半块。就这样吃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听说做豆腐的加了不太健康的东西,母亲就再也没有买过了。
12、大概是我天生爱川菜,麻婆豆腐、四川豆花都是我顶顶喜欢的。
13、麻婆豆腐自不用说,不管做法正不正宗,不管用的豆腐是老是嫩,只那么白里透红的一盘往我面前一摆,我这一餐定是圆满的。
14、豆花或是豆腐脑,我有点分不清,总觉得差不多。不像北方豆腐脑那种粘稠的酱汁,四川豆花是爽口的,嫩嫩的豆花上面麻辣的佐料,搭配得是那么完美。在四川那几年,校门口的小摊是我经常光顾的。在无事的周末去拎一碗回来,就能开启美好的一天。
15、后来在北方不怎么吃到了,有时会突然在闲暇的早晨想起那碗辣豆花,好像记得味道,又好像忘记了。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时只道是寻常”。
16、豆腐干,豆腐皮,也是现在经常吃的。最喜欢的就是砂锅煲,各类蔬菜和肉炖煮一锅,再加上豆腐皮,外面天寒地冻,家人围坐一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肚皮也圆滚滚。
17、以前时间很多,没什么钱,出门游玩的时候从不进大馆子,于是去到各处,小摊都吃了个遍。这就尝到了臭豆腐、霉豆腐,可乐的是我也不觉得臭,只是觉得香,好吃。
18、现在自己挣钱了,出门游玩吃饭没有太多的顾虑,但却没什么时间了。再叹一次“当时只道是寻常”!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