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最新规范2023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5 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沉降观测时间和沉降观测最新规范2023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沉降观测时间以及沉降观测最新规范2023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请问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是多少时间进行观测一次
  2. 地基沉降观测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3. 沉降观测时间周期
  4. 沉降观测的时间基准是什么
  5. 沉降观测时间基准
  6. 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
  7. 沉降观测的基准时间

一、请问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般是多少时间进行观测一次

1、高层建筑主体施工期内每层一次,主体封顶后一年内,每三个月一次;主体封顶后第二年,每半年一次。一般沉降稳定无需再行观测。一般建筑观测不得少于5次。

2、建筑物施工阶段的1-2层观测一次,还要依据建筑土层确定1层还是两层。使用阶段的观测3个月一期。其他的沉降观测主要根据沉降速率和精度要求来确定期数。

3、建筑物自身的构筑形态造成荷载分布不均衡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变形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此外,施工差异导致变形也属于内部因素,由于施工差异而造成荷载分布和预计分布不符,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这种变形对局部来讲一般很小,但考虑从下部到上部的累积变形间的相互影响时,它是建筑物达到危险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物沉降观测

二、地基沉降观测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在建筑物一层浇注完后,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并进行初次观测。.之后每上一层荷载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封顶,填充墙完成后观测一次,楼层按 6层计,共 7次。

.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 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 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共观测 3次。.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 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三、沉降观测时间周期

1、(1)沉降观测周期按每两个结构观测一次,直至封顶,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2、(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沉降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最新规范2023-第1张图片-

3、(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4、(4)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5、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封顶后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6、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四、沉降观测的时间基准是什么

1、沉降观测的时间基准是观测前后的几个月到一年。

2、因为地球的运动会影响地壳运动,导致沉降观测数据的波动,而地球的运动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所以观测前后的一年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基准时间。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基准时间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3、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民用高层建筑宜以每加高2~3层观测1次。如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100%时各测1次。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始时要各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3月测1次。

4、竣工后运营阶段的观测次数:在之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开始每年1次,到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和满足观测要求为止。

5、沉降观测也称为垂直位移观测,它是根据水准基点定期测出设置在变形体上的变形点的高度变化值。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 。单个构件,可采用测微水准仪或机械倾斜仪器测量。要对建筑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方案,首先要对沉降观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6、其主要工作有确定观测对象、确定与埋设水准点和观测点、测定各水准点高程与按一定周期观测各观测点高程、确定各观测点的下沉值、编制成果表与绘制沉降曲线。

7、大部分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应用二等水准测量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观测所埋设水准基点和观测点要同时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布设在适当的部位。

五、沉降观测时间基准

沉降观测时间基准是观测前后的几个月到一年。

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

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 *** 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六、沉降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

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之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之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设置: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

2、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3、测量宜采用精密水平仪及钢水准尺,对之一观测对象宜固定测量工具和固定测时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

4、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七、沉降观测的基准时间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之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D民间建筑每加高1层应观测1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整十施工时间的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之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一、初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初测应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依据施测方案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和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每增加荷载的25%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封顶后1~2月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沉降速度≥2.0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三、对于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关于本次沉降观测时间和沉降观测最新规范2023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沉降 观测 规范 时间 最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