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下贤老和尚,以及海贤老和尚不让人生烦恼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梦参老和尚《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梦参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来到了上海,原本计划2009年12月26日前往覆旦大学「学佛讲坛」开示,因适逢复旦大学EMBA年会召开在即,遂于12月19日午间变更行程,应邀前往EMBA年会现场作一场简短的开示,劝勉在场的工商管理阶层,「发长远心布施,源远流长」、「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发人省思,这也是梦参老和尚首次在中国内地知名学府开示佛法,意义深远。
今天非常的特殊,跟大家见面。本来我是26号(2009年12月)到大学演讲的,不是讲这一部分,今天我跟大家结缘,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山里行道,看着是假的,实际上一点不假,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实现了。这就是道不虚行。像出家人在山里修行是一个人修行吗?修行有所得要贡献给大家。人家接受不接受呢?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有人要求你,把你的修行贡献出来,就是这个涵义。这叫道不虚行。
在座有很多的朋友,不见得都是学佛的,也许以前没有闻过佛法,也有一些是深入的。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就把「陀耶」去掉,变成了「佛」了。其实佛陀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觉明。当你觉悟了,明白了,你就是佛。觉悟什么?明白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寿命有长有短,在世界上有穷有富?有一些人是在复旦大学读书,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人在农村,小学都没有读书过,知识是不平等的。
人原本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学习。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有贫、有富、有贵、有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这就是佛教说的因缘。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他没有这个善根,所以接触不到。现在每一位道友,你今生所受就是前生所做的。你今生所做的是因,又得到未来的果,就这样的因果相续。
我所知道的很多道友都是做贸易的,在经济上有所成就。成就了又如何呢?没有成就的,失败的,并不是说做贸易就赚钱,也有失败的,也有赔的。在你经营一些事业的时候,有成有败。在你学习知识的时候,有深有广。但是一些世间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处事之间的文化是无限的。我们这些和尚、出家人,他所学的文化是无限的。大家没有学习过,不能理解。
我今年96岁了,从16岁出家,没有读过小学,但是我19、20岁开始讲经。以后就一直做法师了。这个差别从哪里来?没有差别。是前生的因,今生的果。我是什么书看过一遍,不看第二遍了,为什么?这是我前生修来的,前前生,无量生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过,今生就不行了。
佛教不讲断灭,说我们人死了!你死不了的,永远死不了,这叫相续。把你过去所做的善也好、恶也好,你所累积的财富,我们来生还可以继续享受。有的做贸易一做顺利就发财了,有的一做就赔了。
我有两个弟子,就在广州、深圳,两个弟兄同样做贸易,都做鞋的生意,一个发的很大,另外一个做不起来,赔了。同样的,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佛教讲的,过去的福报、过去的因。我们佛教是讲相续不断的,你今生所受是你前生所做,你要问你未来如何,你今生做的,未来要受。说我们欠人家钱,你无论走到那里你都要还,下一辈子,人家当主人,你给人家打工,还是要还。这就是佛所说的因果论。你前生的因,今生受果,你不要抱怨。这叫因果循环。
有的人看起来一生很幸福,有的人一生波波折折,生活非常困难,坎坎坷坷。如果身体经常害病,不一定是现生的业;你前生所做的杀业重,今生就会经常害病。像爱吃海鲜,杀业就很重;你断了畜生的生命,今生的寿命也不长。如果你没杀过生,寿命一定长。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论。什么因、结什么果。你种桃子绝对不会结出梨来,虽说现在有的是嫁接,但是这需要科学手段,你没有这个手段,你就改变不了。
如果我们信佛了,就让你改变了人生,可以改变,把我过去的业消了,就等于你今生还债了。但是并不是说你信佛了,就把业消了,而是信了以后你还要做。知道前面的念头不对,马上停下来,这样的话,你遇到的事情就可以转变。假使知道自己的思想不对头,然后进行了改变。对我们佛教来说,这才算是有信心。
信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说我烧香拜佛就算是信佛了,要从心里信才算。我们看到有生命的东西绝对不能把他伤害到,这才是有信心。能够知道自己前面错了,然后进行改变,这算是信佛的入门了。就是觉得前念不对后念能改正,叫有信心。修这个信心得修多长时间呢?你看每一个出家人,他不是今生才发心的,而是多少生的。在我们出家道友之间有一些人智能很大,一学就会,有一些人学十年,学二十年还学不成。为什么?前生没有这个因,我们有很多道友做贸易,有一些做贸易顺顺利利达到目标,达到什么目的呢?发财。有一些人做生意一样的做,你做就赔,人家做就赚。什么原因?都不是现生的。
所以看到人家富贵,不要羡慕,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他的富贵不是现生的,而是前生修来的。发财了之后,他的财用于帮助别人,来生才受这个报。你做一生作任何事业都成功,就说明你的前生善业很重。
佛教一切都讲因缘,就是三世因缘,过去、现在、未来,而我们出家人是看十世的因缘。收徒弟要看他有没有善根,一点一滴,没有一点是浪费的,一定是有因果的,因缘本身就是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到时候最然就报了。
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有很多资本家,到第二代就穷的什么都没有了,我在北京看的多了。有的等不到第二代,自身当中就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你了解了解他的行为,了解他的历史就明白了。山西有一家搞贸易的,他从来不取高利,也不做大买卖,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占一分利。他的生意从宋朝到现在了,一千多年,相续不断,经过多少次灾难,他们家从来没有受过损失。这叫积德。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佛教当中有一部经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八十卷经文,有一段经文是讲文殊师利菩萨,讲善恶业报,有的一生种下去,千生万生去享受,有的一生做下去,半生就消失了,这就是做善事的时候,发的心不一样。发的长远心源远流长,有的善人等到自己发了财,他要行布施,帮助别人,他的财富源远流长。有一些暴发户,自己发了财了,看不起穷人了,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这个富绝对不长,这个富,富不过三代。要富的久远,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
这个好事不是说供养佛法,而是帮助别人。在当前的世界,慈善事业做的很多。但办慈善必须要真情实意的办慈善,不要夹杂。现在做慈善的事业不真实了。做善的还要夹虚伪,做善事不是要名的,而是真正的帮助别人,让人家得到利益。比如说做好事,在佛教讲的做功德。在佛教当中菩萨道就是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他心里所想的就是一切人,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菩萨。
这个菩萨不一定是出家人。他的用心想到别人的困难,想到别人的痛苦。我现在我把佛教讲的世俗化了,什么叫世俗化?没有讲佛教的语言,都是用世间的语言。因为大家没有研究过佛经的话,没有办法懂。用世间的语言来说,就是帮助别人。在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大菩萨都是帮助别人的。「菩萨」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让有情的人都有觉悟。觉悟什么呢?要有善心,不要随便就责备人、伤害人,要尊重人。这就是菩萨。
菩萨都是尊重众生的,他们不仅度人,还度猪。
比如说有一个和尚在五台山,一个出家人告诉另外一个出家人说,你帮我带一封信给勃荷,这另外一个和尚就同意了。结果带着这个信下山了之后,他才想到这个勃荷是谁呢?他不知道。后来到了忻州一个县,听到有人喊勃荷,结果一看这个勃荷是一头猪。这个带信的人就把信给了这个猪了。这个猪一拿信就立起来了,然后就死了。那个信就叫他说,「你该回山了!」
在我们佛教讲,那些大菩萨要度有缘人不一定就是那些有钱、有财富的,都是先度苦难的。我们看这些菩萨,并不是说都是有钱的菩萨,有的现得非常的苦恼。
另一个是示现在天台山。文殊、普贤都示现在人间,示现的是人间普通的和尚,一个是做饭的,一个是总是住在山洞里的。众多的菩萨到人家,不一定都是我们看到的,非常的庄严的佛像,不是的,有很多都是很普通的。
我说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凡是我们佛教的弟子,看到那些不起眼的和尚,或者是穿的破破烂烂的和尚,那才是真人,我们说「真人不露相」。是不是都是这样呢?不是的。要随缘,当他实现的时候,众生跟他有缘他就实现了,所以是随缘示现了,有的示现宰官身、有的示现菩萨身、有的示现普通人、有的是变成大富长者。
大家知道在印度有一个发心的菩萨,给孤独长者,他到他的亲戚家去拜访,他看他的亲戚们都忙的不得了,就问说:「你们供养什么人这么尊贵?」那个亲戚说,「我们供养的是释迦牟尼!」他一听到佛的名字,浑身发抖。给孤独长者是有善根的,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应。于是他回到他的家中,给佛修了个精舍,也就是佛经里面经常提到的「祇树给孤独园」。
给孤独长者在修精舍的时候,舍利弗用神通让他看到六欲天,他往天上一看,天上正在给他修一个宫殿。舍利弗跟他说:「你给佛修祇园精舍还没修好,天上的精舍已经修好了。」这叫感应。当我们做一件善业的时候,你起心动念,做善业,这个应就来了,应就是你自己的果报,将来享受。但是给孤独长者他没发愿成佛啊,他得到的只是天上的果报。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在你发心刚要做的时候,你的未来果报已经成熟在那里了。因此大家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不求回报。
二、虚云大和尚是午后不饮食吗
1、我们研究他一生修持养生的要诀,归纳起来,不外下列各点:
2、虚云自幼喜欢听祖母讲述佛教故事,喜素食,不喜荤腥。稍长,回到湘乡老家,初次接
3、触僧人及佛法后,便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十九岁,未经父亲同意,私自出家。嗣后百年如
4、最著者为民国三十二年受国民 *** 林主席、
5、至陪都重庆启建息灾法会,会后蒋公详细问法,虚云曾以书面解答,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与
6、(文长不录,原文详见《虚云和尚年谱》
7、当时虚云和尚在云南鸡足山的祝圣寺,
8、赴诸山逐僧拆寺,虚云乃面见李根源。
9、“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法相表彰,则人易生敬畏之心,人
10、心若无敬畏,则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是以形成。即使以世俗言之,尼山塑圣,丁兰刻
11、中国各宗族祠堂供奉之祖先牌位及天地神只,
12、有所皈依,及起其敬信之忱,其功效实不可思议。就佛教而言,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
13、“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实在是国家的废物。
14、“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
15、秀才而骂孔子?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
16、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
17、李根源被老和尚说服,执弟子礼,乃引兵去。由此可知老和尚不但自己坚信佛教,而
18、虚云自十九岁在鼓山涌泉寺出家圆受具戒后,隐居山后岩洞中,礼万佛忏,生活艰苦,
19、有时以野菜野果充饥,时遇虎狼,亦不畏惧,隐居古岩洞十二年以后,自觉修持精进,随心
20、所欲,虽不食人间烟火,但耳聪目明,体力日强,健步如飞。
21、老和尚五十六岁时,过江堕水得救后,口鼻流血,容颜憔悴,乃在禅堂中打七,昼夜精
22、勤,万念顿息,以死为待。经过二十余日,奇迹出现,容光焕发,众病皆愈。从此参禅工夫
23、进入纯熟境界。一天,夜放晚香时,开眼一看,忽见大光明好像白昼一样,内外洞彻。至八
24、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禅师入堂冲开水,不慎将水溅在虚云手上,茶杯坠地,
25、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26、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27、公元一九○二年,虚云住终南山时,与戒尘法师比试坐禅工夫。戒尘趺坐不到一个时
28、辰,妄念不息,不到半日便支持不下去,只得起坐。待看虚云法师,端坐于蒲团之上,双目
29、微闭,面容安详,已然入定,而且一坐就是七天。
30、“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
31、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也,望明示。
32、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
33、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
34、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35、一番弘论,至精至微,令戒尘心悦诚服,钦仰之至。二人因相与结为禅友。
36、虚云将禅净打成一片,其圆融无碍之处,尤为人所不及。他以禅定见称,戒行精严。
37、往年上海某君在香港谒见虚云时,询及用功法门,于禅净二者何择,虚云云:
38、处烦恼而不乱,住禅定而不寂,则可以参禅。若未能做到,则当一心念佛。
39、年人学参禅好,还是念佛好?”他说:
40、“老年人参禅不宜,更好还是念佛。
41、虚云一生,不为名闻,不图利养,功成身退,不名一文。当他兴建道场完成,必选一
42、位大德为住持,将所有财物全部移交,仅带一铲一衲,两袖清风而去。在云南鸡足山时,曾
43、蒙逊清光绪皇帝敕赐紫金衣钵及洪法大师金印,离开时全归祝圣寺,并未随身携带。
44、常转”赤金印玺一颗,及配有金质菩提叶十二片之缨络一串,离去时悉留寺中,不将此
45、老和尚在重兴云栖寺时,一日由昆明回寺,在途中拾得名贵首饰钱钞等物一大包,约
46、值黄金百余两,行至寺前湖边,见一 *** 投水自杀,老人奋勇拯救,问其自杀原因,谓失钜
47、款及首饰,老人全部归还,得救一命,由此感化其全家信佛。
48、云门事变之翌年,老人往上海建法会,情况热烈,每日往玉佛寺等候接见者数万人,
49、时币值三亿余元,悉数拨与四大名山、八大名刹、
50、又想黄金,永不会知足的。既为自己打算,又为子孙打算,一生辛苦都为钱忙,不知有钱难
51、买子孙贤,无常一到,分文都带不去,极少能把钱财看穿的。
52、虚云一生劳动不停,以身作则。当兴建云门大觉寺时,他已年逾百岁高龄,仍然抬石
53、,虚云六十五岁,住云南鸡足山钵盂庵。
54、因为大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拟在白虎巨石处凿一放生池,雇
55、工斫之不碎,挖开土方察看,并无石根。该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石顶平坦,可供跏
56、趺坐。招雇包工议定,向左移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名,拚力工作三天,无法移动,工人不
57、顾散去。老和尚乃祈祷伽蓝,讽诵佛咒,率领僧人十余,不费吹灰之力,竟将此石移往左方
58、预定地点。当时轰动观众,惊为神助,乃称该石为“云移石”
59、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
60、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61、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
62、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三松。
63、虚云一生提倡劳动,分析其原因,约有下列数端:
64、(一)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可以体验生死,证得菩提。
65、(三)劳动操作时,可以身心供养三宝,作为培福的基础。
66、(四)劳动令人心不外驰,归于寂静,以为入不思议境界养成的先导。
67、(五)劳动可以健身,以便努力修持,护持三宝。
68、(六)劳动使人体验艰苦,以养成节约惜物的习惯。
69、(七)劳动深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
70、(八)劳动的人可以任重致远,荷担如来家业。
71、(九)劳动时可以看话头用功,以贯彻知行合一的工夫。
72、虚云一生以苦行著称,尤其坚持步行,非有必要,不乘舟车,坚持“凡一日步行可达
73、如前所述,虚云四十三岁时,为报亲恩,尽孝道,以三年时间,行程约二千里,三步
74、一拜朝礼五台山,其中历经险阻,终了心愿。然后步行游历国内各大名山。
75、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 *** )虚云南行朝圣,先至 *** ,再由 *** 翻越崇山峻岭,
76、穿过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古称雪山)
77、,经不丹到印度、缅甸。结束南亚之行后,东到云南
78、鸡足山,复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回到江苏。两年来行程约二万里,除渡海河须
79、乘舟航行外,余皆步行,跋山涉水,不畏艰辛,而步履轻捷,体力日强,正应古人所言“行
80、虚云到了老年,态度略有改变,对于青年人并不坚持一定要步行访道。他说他年轻时
81、到处游方参道,东南西北,四山五岳,乃至漂泊海外,有时一天要走几百里路。但现在形势
82、他不希望现在的僧人也去游方访道,
83、独去独归得自由,了无尘念挂心头。
84、从今真妄都抛却,敢谓寒山之一流。
85、据其弟子岑学吕的一封 *** 中云:
86、“留心观察他的言语举动,大体上与平常人无殊,
87、所异者:他个子颇高而瘦,他所穿的衣服不过几件,至少都穿了十年以上,
88、他行走如飞,累得我满头大汗,气喘力竭,而他则从容之至,额上无汗,内衣不湿。他洗澡
89、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并无一点难闻气味。
90、“虚云一切饮食起居一如常人,每日只洗脸一次,需半小时之久。举凡耳孔、鼻孔、
91、发脚、颈项,都擦之甚久。吃饭时一向不说话,不答话,目不视人。有时宴客,一侍者坐身
92、旁,替客人送菜,他只举箸招呼客人。食时有客大声谈笑,他只管吃饭,有人问他,他只把
93、头一点,仍旧吃饭,罢席后始略作招呼。在平时他一样过堂吃饭,有时饭冷羹残,他一样吃
94、两大碗,未曾拣饮择食,批评好坏。出家以后,持午百年(即过午不食)
95、来有施主送他的好斋料,他都拿出来供众,向不设私食。
96、云门遭蹂躏后,斋粮断绝,虚云嘱咐大众说:
97、“老人业重,有累大众,你们不能跟我吃
98、水斋,还是大家四散,各随缘分去罢。
99、”水斋就是斋粮没有了,以水当饭。
100、岑学吕老居士曾亲待老和尚多年,
101、“只一情字,已堕百劫千生,杂以爱憎,互为因果,皆妄心为之耳。如果妄心
102、去尽,成佛已多时。我辈历劫多生,习气至重,在随时观照,以除习气,为之一要旨。
103、“情可随时忏,爱憎亦可随时遣,但既有心念,如何能不想?”
104、“何不想向佛国去?观念成就,佛亦成就,此净土法也。
三、寿安寺的上海市崇明县城东五里金鳌山
寿安寺,四大古刹之一,位于金鳌山南端,昔日“寿安寺”曾有“寺外青山山外山,亭中绿水水中亭”之美誉。后因战乱和倭寇侵扰,以及人灾动乱的洗劫,昔日盛况毁绝。现存的寿安寺是1983年重建的。门口有一幅妙联,为赵朴初先生所题——“如来无量寿,净土万年安”。除主建筑雄伟恢弘的大雄宝殿外,三圣殿、天王殿也别具神韵,另有香樟木释加牟尼佛像和诸神彩塑金像,三世如来、文殊、普贤、海岛观音等十六尊佛像。其中西厢房2楼的一尊巨型玉制卧佛。重达13吨,长6米多,是上海更大的玉制卧佛。“
寺内三尊铁铸三世如来佛像,均重达数吨,宝殿门前峙立一只雕龙描风大香炉。后因战乱和倭寇侵扰,以及人灾动乱的洗劫,昔日盛况毁绝殆尽。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寿安寺”视察时,手书“如来无量寿、净土万年安”。寺内存有历代碑刻铭文和文人骚客墨宝等,引来各方游客和香客云集于寺,每逢佛期诞辰之时,寺内梵香缭绕、红烛高照,香客、游人摩肩接踵,满寺洋溢虔诚信奉的氛围。几年来,“寿安寺”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游客的顶礼膜拜,还接待了大批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回国观光和来宝岛寻根省亲的同胞的还愿进奉。昔日寺内住持广愿法帅,为上海市佛教协会理事,为重建“寿安寺”立有不灭功勋。昔日“寿安寺”那个素有“寺里青山山外山,亭中绿水水中亭”之美誉的宝岛古刹,恢宏再现之时指日可待。
在广愿法师奔走呼号之下,于一九八三年重建三圣殿,重塑香樟木释伽牟尼佛像和诸神彩塑金像。后又建成雄伟恢宏的大雄宝殿,塑造三世如来、文殊、普贤、海岛观音等十六尊佛像,并拟在原有遗址上重建方丈室、藏经楼、钟楼、鼓楼、功德堂、放生池等建筑,与金鳌山连为一体,辉映成趣。现已成功建成,现任住持惟觉法师。寿安寺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此时正是玄奘死后,佛都法相宗大行,邑人马道一(即马祖)在这里出家修行。该寺毁于元末(1368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邑人曹楷植柏三千株;举人徐应聘捐修大悲阁,铸马祖铜像建马祖殿,明末(1644年),复毁于兵火。到清朝,经禅师暖、月容、礼汀等主持再建,几经修缮、完备如今。寺前照壁有“佛都”两个个大字。寺门高大庄严,金碧辉煌。山门正悬“寿安寺”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应熊所书。进山门为天王殿,然后是一青石镶成的广场,弥勒佛(高五米,石雕)独坐中央。向前进是弥勒殿,旁有一联曰:“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何所不容”。其两廊是五百罗汉殿,再前进是大佛殿。正中悬有“大雄宝殿”匾额,大佛释迦牟居两旁有阿难、迦叶侍立。再前为说法堂,后为藏经楼(寺内藏经原1076部,鼎盛时达5048卷),两侧为东西方丈室。大雄宝殿左侧,有能容数百人参禅打坐的禅堂和收留中国各地僧衣住宿的寮房;东方丈室下有库房和香积厨、斋所和客堂。全寺佛殿为四幢,呈长方形结构,建筑整齐,所用材料全是木石结构;殿阁楼院,造型优美,宏伟壮丽;门窗檐卷,以及柱、梁、枋、藻井,比彩绘精制成飞禽走兽、花卉鳞毛,栩栩如生。整个庙宇的布局,系参考南充大林寺结构和规模,楼阁重叠,殿堂深邃,屋脊高耸,飞檐凌空,更衬以参天古柏,高大竹树,显及十分雄伟庄严。
佛寺造像,皆精美传神。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高数米,各持琵琶宝剑,手绕一蛇、持伞及银鼠。怒目直视,金涂彩缀,光怪陆离,使人见而生敬畏;弥勒殿的布袋和尚,坦腹大肚,游人伸手抚摸,他却开颜大笑。此樱花树和地藏佛像,由日本东京广瀬工业株式会社社长服部崇先生于2005年栽植修造。广瀬工业自1990年起,连续10余年接受了22名中国研修生在日本学习环境保护分析技术,学时均在一年以上,研修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两岸,回国后各有显著成绩,为中国环保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此善举为之一次同窗会召开之前,服部崇先生发起,上海研修生杨建生协助完成植造。樱花树种于瀛洲(崇明)象征中日友好和中国环保事业健康发展,同时祈愿地藏菩萨保佑人类平安,倡议众生共同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此处亦为广瀬工业研修生的聚会地和环境保护研修纪念之地。由是因缘,谨录为启。(丙戌春月惟觉)
寿安寺恭迎北魏时代释迦牟尼佛入寺
问心亭位于玉佛楼后,四角攒尖顶。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建造问心亭的寓意就是要告诫来者凡事先问自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果报应不差分毫,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存善念则免受恶道之苦。
问心亭内供奉一尊北魏的铁矿岩石雕释迦牟尼佛像。该像由上海善信曹文伯夫妇捐赠。石像呈暗红紫铜色。高2米,宽1.1米,重1.5吨。佛身站立,左手下垂,结与愿印,表示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曲臂举于胸前,结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恐怖,头饰涡旋状发型,身着通肩袈裟,袈裟衣纹呈波谷状,薄透贴体,整体给人端庄大方,庄严而慈祥的美感。左右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基座上刻有经文。身后的光背上有火焰纹饰,两侧和后面有立体千佛图案雕饰。这种佛像渊源很早,是佛教造像史上出现的之一尊佛像。据《阿含经》记载: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释迦牟尼佛为超度生母摩耶夫人,将去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当时优填王恐怕佛陀走后心生渴仰,于是便请佛陀站在水边,命令国中优秀的工匠照着佛陀映在水中的倒影,用牛头旃檀木雕造了一尊佛陀的形象。由于佛像是用旃檀木雕刻的,所以称作“旃檀佛像”又因是古印度优填王发起并命工匠雕造的,所以又称“优填王造像”这尊石像由于历史悠久已经出现了残损和风化的痕迹。在寿安寺,你可以在梅意掩映的罗汉殿前过厅里喝茶,你可以到说法堂听经。寿安寺的道场是与八祖禅场马祖一脉相承的(称马祖道场)。由于马祖将佛教禅宗的特色充分贯彻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突破修持者的自我陶醉倦怠现象,而把禅宗重新导向现实的立场,禅的实践目标,不在苦行,而在极其乐观的“乐道”生活,禅与智慧,禅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受到日本佛界的尊崇。寿安寺的斋饭也是有名的,时中正午,你可以到“五观堂”进斋。五观堂在古寺左侧,宽大敞亮,可容三百人同时进斋。如果你有幸正赶上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你就可以品尝寿安寺遐迩闻、独特风味的腊八粥了。此粥原煮以供佛的,这一天却也供给信众游人享用了。寺僧用核桃、花生、松子、乳菌、柿、栗、枣、糯米、黄豆等合水煮熟,加上红白糖,其味极美。堂句的师傅一定会劝你连吃三碗,免去三灾八难。
吃完饭,你可以沿寺再走一圈,去看看那些碑铭、匾额、楹联,还有历代名人驻留题咏。如唐代授以中书本章事、金紫光禄大夫权德兴撰写的《马祖塔铭》、清代任广东学政的罗汉李调元撰定的《寿安寺重塑五百罗汉碑记》等;历代书家题写的匾额如“灵山再现”、“甘露慈云”、“衣钵相承”、“提菩庄严”、“拈花一笑”、“芥纳须弥”、“祗园揭谛”等都蕴藏无尽的禅机和深意。
“北寺晚钟”,就是黄昏时寺内祈祷的钟声起处,群鸦飞绕寺空构成的奇景。“钟声传三千界外,佛法扬亿万国中”,此情此境,你的心一事实上会在一种恬谈的妙意之中。一、公元1241年至1252年(宋淳祐元年至十二年):四川僧模和俦来崇明建寿安寺,初名“富安寺”。
二、公元1318年(元延祐五年):皇帝赐额,富安寺改名为永福寿安寺。
三、公元1324年(元代泰定甲子年)因海坍僧全迁建寿安寺于东仁乡,建造大雄宝殿3间,两庑是选佛场。
四、公元1368至1398年(明洪武中):神芝和尚在寿安寺建造千佛阁。
五、公元1403年至1424年(明代永乐年间):普照和尚在寿安寺建造忏堂、琳宫。
六、公元1430年(明宣德五年):寿安寺基坍于海。
七、公元1431年(明宣德六年):和尚韬等迁建寿安寺于永兴沙。
八、公元1522年(明嘉靖初)寿安寺废,友昂(生平不详)等又重建寿安寺。冯梦桢作《重修寺碑记》。
九、公元1573至1620年(明万历年间):知县何懋官拨给民田,命道元和尚重建寿安寺于县城东5里处(即现址)。
十、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总兵张大治买地一顷,改建寿安寺,又筑金鳌山、开玉莲池、重建祥符塔院。
十一、公元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知县范国泰倡议重修寿安寺、金鳌山,建有清远堂、丰乐亭、月圃等胜景。寿安寺住持皓月法师主持重修工程。范国泰写有《重修寿安寺碑记》。十二、 1958年下半年:全县开展了“全力支持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献庙活动。45所寺院,只保留寿安寺、慎修庵两座,其余一律献给当地人民公社。十三、 1966至1976年:全县所有寺院被占。
十四、 1972年农历11月30日:古若法师圆寂于陈家镇西市世俗家中。
十五、 1980年:寿安寺广愿法师在全县之一个脱下俗服,换上僧装。
十六、 1982年:寿安寺经县 *** 批准,成为全县之一所对外开放的寺院。
十七、 1983年冬:上海市宗教局局长王宏逵、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法师亲送市佛教常务理事正守法师到寿安寺任住持,佛教界四众弟子200多人参加了升座活动,市电台播放了活动情况,《解放日报》刊登这一消息,县广播站连续三天播送活动情况。
十八、 1986年12月3日至5日:崇明县之一次佛教代表会议在寿安寺召开,崇明县佛教协会宣告成立。正守法师当选会长,县政协副主席施文德居士任名誉会长,常定、广愿、定一三位法师任副会长。与会代表63人,选出理事19人,会上通过了《崇明县佛教协会章程》和《大会决议》。
十九、 1988年1月至5月:寿安寺建立寺务领导小组,开始民主管理寺院。
二十、 1989年农历5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市宗教局局长王宏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市佛协秘书长欧国番等人的陪同下,来寿安寺视察,留下“如来无量寿,净土万年安”的墨宝,并应允回上海后为寿安寺题写“大雄宝殿”的匾额。
二十一、 1990年下半年:寿安寺重建天王殿,殿高8米,建筑面积211平方米。
二十二、 1992年下半年,寿安寺建东厢房,上下两层,共18间,建筑面积820平方米。
二十三、 1993年7月:上海市宗教局局长何金刚来寿安寺视察。
二十四、 1993年:寿安寺功德堂落成。
二十五、 1994年元月:弘法任寿安寺住持。
二十六、 1994年4月5日(农历2月25日)凌晨:崇明县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寿安寺方丈、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正守法师圆寂,享年70岁。
二十七、 1994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崇明县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寿安寺召开。与会代表104人,常定任会长,广愿、定一、弘明、光泉、慧圆任副会长。
二十八、 1996年4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批准广愿法师任寿安寺住持。
二十九、 1997年5月19日:寿安寺大雄宝殿破土动工。
三十、 1998年2月19日:大雄宝殿竣工,殿高19米,宽21.5米,长27米,建筑面积581平方米。
三十一、 1999年4月:寿安寺西厢房动工建造。
三十二、 1999年8月:西厢房竣工,上下两层共40间,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
三十三、 1999年5月15日:上海众信居士捐缅甸玉释迦牟尼卧像一尊,长5.5米,高1.5米,重13.5吨,安奉于西厢房楼上。
三十四、 1999年8月28日:陈梁传先生捐赠寿安寺释迦牟尼坐像玉佛一尊,高3.7米,宽2.2米,重15吨,及小玉佛250尊。
三十五、 1999年11月12日(农历10月初5日):寿安寺举行“方丈升座、佛像开光、大雄宝殿落成、玉佛楼奠基”的活动,盛况空前。
三十六、 2000年5月:寿安寺玉佛楼破土动工,11月底竣工,楼高两层,占地面积507平方米,建筑面积878平方米,气势雄伟,庄严瑰丽。
三十七、2001年元月2日:寿安寺举行“玉佛楼落成、佛像开光”活动,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崇明县县长顾国林以及佛教界四众弟子近万人参加。
三十八、2001年12月5日崇明县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寿安寺召开,上海市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周富根居士,市民宗委田乃越处长,副县长郝立宽,县政协副主席、县统战部部长周祖安,县统战部副部长郭耀东等领导出席。
三十九、2005年9月:惟觉法师来寺任监院。四十、2006年12月27日:寿安寺玉佛楼下西方三圣开光,弘法大和尚、妙灵老和尚、悟端大和尚共同主法。
四十一、2006年2月24日:寿安寺方丈广愿老和尚往生西方。
四十二、2007年7月1日:寿安寺重建东厢房破土开工。
四十三、2007年10月:寿安寺开山水陆法会隆重启建。期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大和尚来寺讲经。
四十四、2008年3月:寿安寺被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员会首次评选为“文明宗教场所”。
四十五、2008年5月30日:寿安寺东厢房竣工。
四十六、2008年12月:寿安寺恭请国内唯一香樟木雕四方财神于三门殿供奉。
四十七、2009年9月4日:由上海市瀛通集团董事长陈伟峰先生出资捐建的财神殿奠基动工。
四十八、2009年12月3日:寿安寺隆重举行三门殿揭匾仪式。
四十九、2010年2月8日:财神殿竣工,殿宇巍峨,圣像庄严。
五十、2010年2月11日: *** 崇明县县长赵奇先生来寺视察。
五十一、2010年3月6日:寿安寺三门前照壁动工。
五十二、2010年4月25日:由上海善信曹文伯夫妇捐献的北魏石雕释迦牟尼立像抵寺,天降祥瑞,千人目睹。
五十三、2010年5月28日:寿安寺照壁完工,砖雕精美,建筑绝伦。
五十四、2010年7月19日: *** 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来寺视察工作。东滩候鸟:在崇明岛的东部,有一个滩涂侯鸟保护区,面积有3万公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重要湿地。东滩有116种鸟,尤其是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达3000-3500只。更珍贵的如白额雁、绿鹭、黑脸琵鹭等也有。还有来自澳大利亚、
新西兰、日本等国过境栖息候鸟,总数多达300万。在观鸟的季节里面可以看到大片鸟群像天上的白云般飘移而至,景象颇为壮观。到东海观鸟,更佳的时机就是早晨,因为东海日出是崇明的一大自然胜景,崇明东滩地处东海最前沿。早晨既能观鸟又能观日出,真是一举二得。崇明县寿安寺:崇明县城桥镇涛声路1188号;
摆渡线路1:由石洞口码头到南门再乘三轮车或TAXI(起步价)
摆渡线路2:由宝杨码头至南门再乘三轮车或TAXI(起步价)
公交线路1:申崇线一号线(汶水路、共和新路路口,地铁一号线汶水路站附近)到南门车站再乘三轮车或TAXI(起步价)
公交线路2:申崇线二号线(上海科技馆地铁站)至崇明陈家镇换乘再乘三轮车或TAXI(起步价)
自驾车:浦西过翔殷路隧道直行(五洲大道方向)过长江隧桥至崇明后直行(堡镇、城桥镇方向)鼓浪屿路左转直行至鳌山路左转直行。
关于上海下贤老和尚和海贤老和尚不让人生烦恼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